第十九章多发性骨髓瘤

第十九章多发性骨髓瘤
第十九章多发性骨髓瘤

第十九章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亦称为浆细胞骨髓瘤,是由于合成和分泌免疫

球蛋白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所致的肿瘤性疾病,属浆细胞肿瘤的一种。本病于1873年由Rustizky正式命名。在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多侵犯骨质和骨髓,产生溶骨性

病变。骨质损坏以颅骨、胸骨、盆骨、肋骨、脊椎与长骨的近端多见,偶尔也发生于其他组

织。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骨骸破坏、骨痛、病理性骨折、

高钙血症、肾脏功能损坏、贫血、感染、高球蛋白血症、出血及并发淀粉样变性等。

多发性骨髓瘤在欧美约占全部肿瘤的1%,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在英国是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常见血液系统肿瘤,据有关资料,欧美等国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为2—4/10万。其发生情况与种族、年龄、性别有一定的相关性,美国黑人发病率约为白人的2倍;欧美患者多发于50~70岁,发病高峰在60~66岁;男女比例约为3:1。我国缺乏详细的流行

病学资料,部分地区临床资料显示,北京市(100例)发病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85岁,40岁以上者77例,男女发病之比为3:13上海市(97例)发病年龄为14—79岁,平均47岁,多数也在40岁以上发病,男女发病之比为 1.6:1。

依据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学的“骨瘤”、“骨痹”、“骨蚀”,晚期临床表现与“虚劳”、“腰痛”、“内伤发热”、“血证”等病证类似。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1.病因到目前为止,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放射性损伤电离辐射可能为致病原因之一,如长期无保护性接触X线、核放射等,究竞接受多大剂量的放射线后才能引起细胞恶变,尚难以确定。

(2)化学药物目前已有资料报道,接触某些化学药品、除草剂、杀虫剂等有可能使多

发性骨髓瘤增多。

(3)基因突变多发性骨髓瘤常见染色体畸变,可导致基因重组,并可激活癌基因。有

实验资料证明,癌基因的激活可能与发病有关。

(4)慢性抗原刺激多种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认为是多发性骨髓瘤的诱发因素。

(5)病毒感染研究证明,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过敏性疾病、反复注射抗原等,曾被

将点突变激活的N—ras基因植入EB病毒感染的人B淋巴细胞,可导致该B淋巴细胞转化为恶性浆细胞。

(6)其他因素有研究表明,IL-6是骨髓瘤细胞的生长因子和存活因子,有抑制肿瘤细

胞凋亡作用。

2.病理多发性骨髓瘤可能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促使某一株浆细胞无节

制增殖,进而合成和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多肽链。对于骨髓瘤细胞的起源,目前认为起源于前B细胞或更早阶段,而表现于B淋巴细胞成熟阶段,实验发现患者前期B细胞脑浆中IgM可与抗该患者M蛋白单克隆抗体发生免疫反应。

骨髓瘤细胞可募集破骨细胞到病灶部位,并增强其骨破坏能力,也能使成骨细胞创造—

种微环境以利于骨髓瘤细胞生存,并阻止新骨形成。病骨表现为骨小梁破坏,骨髓腔内为灰白色的瘤细胞组织所充填,骨皮质被侵蚀变薄,骨质软而脆,切面呈灰白或暗红色,部分病

例病骨可见松质骨骨小梁结构,部分病例则正常松质骨结构完全消失。癌组织穿破骨皮质后,可浸润骨膜及周围组织,在软组织内形成结节状肿块,或发生继发性病变,包括出血及软化等。骨外病灶如淀粉样物质沉积较多,则外观呈灰黄色或灰红色,质地坚实,似鱼肉,光泽。骨髓外浸润多见于肝、脾、淋巴结及其他网状内皮组织,亦可见于肾、肺、心、甲状腺、辜

丸、卵巢、消化道、子宫、肾上腺及皮下组织。

(二)中医病因病机

1.禀赋不足《备急干金要方·肾脏》曰:“骨极者,主肾也。肾应骨,骨与肾相合……若肾病则骨极,牙齿苦痛,手足?疼,不能久立,屈伸不利身?,脑髓痠。”肾藏精,主骨生髓,若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精血不足,骨失所养,血脉痹阻,气血失于通畅,则影响骨髓

正常功能而发病。

2.脏腑失调《类证治裁·痹症》中指出:“诸痹……良由营卫先虚……正气为邪所阻,

不宜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靖,久而成痹。”人至中老年,肾气渐衰,精气亏虚,或由于

房事无度,损伤精血,或情志所伤,肝阴不足,经脉失养,或由脾脏虚弱,气血生化无源等

均可导致气血阴阳亏虚,骨骸失养,骨质不坚;或大病久病,脏腑亏虚,日久不复而发病。

3.外感邪毒《灵枢·刺节真邪》中指出:“虚邪之中人也—…“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内伤骨为骨蚀。”《素问·长刺节论篇》中也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中藏经·论痹》中也指出:“大凡风寒暑湿之邪……人于肾,则名骨痹。”邪毒是指六淫及理化诸种

致病因素,在病患素体肾精亏损的基础上,邪毒乘虚而入,由浅入深,深传至骨,毒邪阻闭,血行不畅,骨失所养,轻则见有骨痛,重则骨折。

4.饮食所伤《中藏经·论骨痹》云:“骨痹者,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若饮食不节,或药毒所伤,中伤脾胃,则脾胃虚弱,水湿代谢紊乱,湿毒内生,郁积脏腑,侵及经

脉,闭阻骨髓,或伤及肾脏,导致肾精虚损、骨失所养而发病。

综合上述、多发性骨髓瘤病理结局是多种致病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禀赋不足、

脏腑亏虚是疾病发生的内伤基础;外感邪毒、饮食所伤是疾病发生的外在条件;毒邪蕴结、

寒凝血脉、痰瘀互结是疾病发生过程中最基本的病机变化;脾肾两虚、肝肾阴虚是疾病发展

的必然结果。

[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缓慢,可有数月至数年无症状期,早期易误诊,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由瘤细胞增生、浸润和破坏以及瘤细胞产生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即骨髓瘤蛋白、M蛋白、M 成分)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与体征。

(一)瘤细胞浸润的临床表现

1.骨痛骨骸疼痛为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症状之一,也为多数病例的首发症状。疼痛以腰

背部最多见,胸肋骨、颅骨次之,四肢、肩及骨关节处比较少见。初起为间歇性隐痛、钝痛,随病势进展,逐渐变为持续性疼痛,疼痛随活动而加剧。出现病理性骨折时,患者可突感剧痛。

2.贫血由骨髓造血系统被破坏所致。几乎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贫血,主要表现为

头晕、心慌、乏力、消瘦、面色苍白等,,并随病情发展症状逐渐加重。贫血除瘤细胞过度

增殖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外,肾功能衰竭、慢性消耗、营养状况欠佳等因素均可导致不同程度

贫血,或使贫血进一步加重。

3.出血出血是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症状,由血小板减少、血管内皮损害、血小板功能

异常以及凝血因子功能受抑等引起。皮肤、黏膜出血较为多见,严重或晚期病例可有内脏出血,少数病例因颅内出血而导致死亡。

4.高钙血症大量瘤细胞导致骨质破坏时,脱钙可使血钙明显升高。临床表现有头痛、呕吐、嗜睡、昏迷、脱水。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有高血钙现象,部分病例在疾病进展过程中

并发高钙血症。

5.神经系统损害由于瘤组织浸淘和压迫神经,或胸,、腰椎病理性骨折压迫脊髓,

患者可出现截瘫、尿潴留、神经痛、肢体麻木及运动,障碍等。

(二)瘤细胞分泌M蛋白的临床表现

1.高黏滞性综合征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引起血液黏滞性增高、血流缓慢与微循

环障碍。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最常见症状为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并可突发晕厥、意识障

碍等。在典型病例中,眼底检查可见腊肠样改变、视网膜静脉扩张、视神经乳头水肿,并见

瘀血和出血,也可见到深部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

2.感柒由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而致。感染多为细菌感染,亦可见真菌与病毒感染。肺

部、泌尿系、皮肤、鼻窦组织和血液对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可发生细菌性肺炎、急性或

慢性泌尿道感染、败血症等,病毒性带状疱疹也较常见。晚期病例白细胞明显减少和功能缺陷,可使各种感染几率明显增加,而且不易被药物所控制,常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肾脏损害因轻链损害肾小管和沉淀于肾小球基底膜、高钙血症、肾脏淀粉样变性

以及使用有肾毒性的抗生素等多种原因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肾脏损害常在起病时已有发生,

其发生机制是由于大量异常蛋白通过肾脏,聚集于肾小管,导致肾小管堵塞,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萎缩引起,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甚者可发生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晚期病

例主要表现。,‘

4.淀粉样变异常球蛋白在组织内沉积可使组织器官发生淀粉样变性,表现为巨舌症、肝脾肿大、周围神经炎、腕管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在关节内沉积可引起关节

疼痛及类风湿样结节形成。临床可通过齿龈和直肠黏膜活检所见到的小动脉侵犯而诊断。

(三)其他

1.骨骼肿块骨骸肿块是常见体征,常见于扁骨,尤以胸骨、肋骨、头颅骨等处多见。

局部骨路隆起,触之坚硬或橡皮样软韧,按之有弹性或声响,局部有压痛。

2.病理性骨折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由于骨髓瘤细胞对骨质的破坏,可引起病理性骨

折。以腰椎骨折最为常见,其次为盆骨骨折和颅骨骨折。

3.肝、脾、淋巴结肿大瘤细胞浸润可导致肝、脾轻度乃至中度肿大。局部或全身淋

巴结可见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

4.骨髓外器官组织病变可见骨髓瘤肾病和其他如甲状腺、胸腺、卵巢等软组织骨髓

瘤。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病期不同,贫血程度各异,约有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外周血

涂片中可见幼稚的小红细胞,红细胞常呈绍线状排列,有时可见不典型浆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数正常或降低。晚期大部分病例白细胞计数下降、血沉增快,但应注意有无浆细胞,大

于20%或绝对值大于2xl09/L,即为浆细胞白血病。

2.骨髓检查骨髓大多增生活跃,骨髓内的浆细胞占10%~95%,红系、粒系不同程

度受抑。当浆细胞>10%时,要特别注意浆细胞的形态特点。异常浆细胞(瘤细胞)的特点是:细胞个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核仁1~2个,核染色质细致,核周淡染区消失,胞浆量丰富,嗜碱性强,可见空泡与少量的嗜苯胺蓝颗粒,若发现成堆明显异常的浆细胞,即可明确诊断。由于骨髓瘤细胞早期常为灶性分布,当诊断有怀疑时,应做多部位特别是疼痛部位骨髓穿刺。

3.免疫学检查高球蛋白血症为骨髓瘤的主要特征,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常倒置,血

清蛋白、电泳分析时,形成一个狭窄的高峰(常在γ和/或γ部位出现高峰,也有一些在α2部位出现高峰),称为M蛋白或M成分,是浆细胞瘤的重要标志,因它们具有抗体活性,故

称免疫球蛋白。轻链型除有严重的肾功能损害可不出现M蛋白,少数的不分泌型血清中也无

M蛋白。使用免疫电泳方法检测可对骨髓瘤进一步分型。由于一种瘤细胞只能产生分泌一种

免疫球蛋白,所以依照所分泌的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可分队、IgA、IgD、IgM、IgE、轻链型、双克隆型、不分泌型八个类型。

4.尿液检查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约40%的病例尿中出现本-周蛋白,已知这是由瘤细胞合成的轻链,由于分子小,可经肾小球滤过排出。该蛋白在酸化的尿液中加热至45℃~60℃时发生凝固,如继续加温则溶解,故又称凝溶蛋白,晚期病例检出阳性率较高。

5.生化检查有25%~50%的骨髓瘤患者血清钙增高。在病理性骨折愈合或有肝淀粉

样变时,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增高。血清白蛋白减少,部分病例血浆内可检出冷球蛋白。血液流变性呈高黏高聚状态。血尿酸常增高。IgA型还可见血胆醇固升高。75%以上病例出现肾功能损害,并有相应的生化指标异常。

[其他检查]

1.放射线检查 X线、CT以及MRI是放射检查的三种主要方式,应依据诊断需求选择检

查。多数患者通常经放射线检查可发现骨质有病理性改变。放射线检查可见三种病理性改变,

即弥散性骨质疏松、圆形或椭圆形穿凿样溶骨性病变、病理性骨折。以溶骨性病变为主者,

最常见于颅骨、盆骨、肋骨、脊椎等;弥散性骨质疏松多见于脊椎、肋骨、盆骨,少数病例

见于胸椎、腰椎部;病理性骨折可见于胸椎、腰椎、肋骨、锁骨、股骨、肱骨等。骨质硬化

甚少见,仅占1%左右。

2.超声检查对肝脾触诊不满意的患者,B超检查对确定肝、脾肿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B超也是观察临床疗效的检查措施之一。

3.骨扫描检查 X线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骸受累的主要检查手段,通常可以见到骨

骼的溶骨性病变,但对不典型病例进一步采用骨扫描(99mTc)可获得较高的检出阳性率。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1997年修订)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较多,其诊断主要以找到骨髓瘤细胞为依据。

1.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IgA>20g/L、LgD>2.0g /L、IgE>2.0/L、IgM>15g/L;或尿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本—周蛋白)>1.0g/24小时,少数病例可出现双克隆或三克隆性。

2.骨髓中浆细胞,15%,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浆细胞瘤。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病变或广泛性骨质疏松。

具有上述3项中任何2项,即可诊断。

诊断IgM型MM时,除符合前两项外,尚需具备典型的MM临床表现和多部位溶骨病变。只有后两项者属不分泌型MM。对仅有前两项者(尤其骨髓中无原、幼浆细胞者),须除外良性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浆细胞增高。

(二)临床分期(Durie和Salmon临床分期标准)

1.I期骨髓瘤细胞数/平方米体表面积<0.6×1012,并符合下列各项:①血红蛋

白>100g/L;②血钙正常;③X线正常或只有孤立的溶骨性病变;④M成分合成率低,IgG

<50g/L,IgA<30g/L,本—周蛋白尿<4.0g/24小时。

2.Ⅱ期骨髓瘤细胞数/平方米体表面积在0.6×1012”~1.2x1012之间,其他条件介于I期和Ⅲ期之间。

3.Ⅲ期骨髓瘤细胞数/平方米体表面积>1.2×1012,并符合下列至少任意1项:①血红蛋白<85g/L;②血钙>2.98mmol/L③X线多处进行性溶骨性损害;④M成分合成率高,IgG>70g/L,IgA>50g/L,本—周蛋白>i2g/24小时。。

在以上分期中每期可再分为A、B两组:A组肾功能正常(血清肌酐<176.8μmol/L,尿素氮<10.7mmol/L);B组肾功能损害(血清肌酐≥176.8μmmol,尿素氮≥10.7mmol /L)。

(三)鉴别诊断

1.转移癌多种癌症,如腺癌,易发生骨转移,可见溶骨改变,出现骨痛。但血清中无

M成分,骨髓中可找到癌细胞,患者可查出原发癌的存在,血清常伴碱性磷酸酶升高。

2.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本病可有骨损害及肾功能障碍,但血中无M成分、骨髓无异常浆细胞、尿本—周蛋白阴性,有其他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的化验结果。

3.反应性桨细胞增多症可引起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的疾病有:①恶性肿瘤,如肠癌、

乳腺癌、胆管癌等。②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骨髓炎、肾盂肾炎、胆道感染。②风湿

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④慢性肝病,如慢性肝炎、肝硬

化。⑤脂质代谢障碍,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⑥其他疾病,如过敏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

血、粒细胞缺乏等。但这些疾病骨髓中浆细胞多少于10%,且为成熟型,无骨骼损害,M 成分含量低。

[治疗]

(一)治疗原则

对于疾病处于I期且无明显临床症状之患者,可暂不给药,但要严密随访观察。对于处于Ⅱ、Ⅲ期或伴有本-周蛋白尿的I期患者均需进行积极治疗。综合治疗措施为:以化疗为

主,配合应用生物反应调节剂及中医药治疗等。对骨髓外浆细胞瘤、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可采

用局部放射治疗。在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支持治疗和积极防治并发症。

(二)西医治疗

1.化学治疗化疗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方法,其目的主要是杀伤肿瘤细胞,降

低M成分,使症状缓解或控制,生存期延长。美法仑、环磷酰胺、卡莫司汀、氯乙环亚硝脲、丙卡巴肼等单药化疗有一定临床疗效,但目前多采用联合化疗,疗效优于单一用药。常用化疗方案如下:

表Ⅱ-19-1 多发性骨髓瘤常用联合化疗方案

2.放射治疗由于骨髓瘤细胞对放射线敏感性高,对局部病变和髓外浆细胞瘤、骨的

孤立性浆细胞瘤可采用局部放射治疗,复发部位可行再放疗。

3.干扰素治疗干扰素对MM作用有限。目前多用于年龄较轻、肿瘤负荷低者,或经化

疗后缓解患者的维持治疗,及对化疗复发或难治的病例进行再治疗。用法可以每次200万IU/m2开始,皮下注射,隔天1次,逐渐加大剂量、最大剂量可达到500—1000万IU/m2。疗效至少要2~3个月才能判断,无效者应停药。

4.骨髓移植对年龄较轻、疾病进展快、对化疗耐药的Ⅱ期和Ⅲ期骨髓瘤患者,可采

用骨髓移植。包括自体骨髓移植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同种同基因骨髓移植(在孪生兄弟之间),或进行HLA相合的同种异型移植,骨髓移植后少数病例可长期缓解。

5.对症治疗

(1)骨骼疼痛骨骼疼痛明显者可按三阶梯疗法使用止痛药,如局部有肿块或疼痛明显

者,可局部放射治疗。

(2)高尿酸血症可用别嘌醇200~400mg/日,口服。

(3)高黏滞综合征可用血浆置换法治疗,或适量口服阿司匹林。

(4)高钙血症大量饮水可降低血钙、本- 周蛋白和尿酸的浓度,减轻肾脏的损害;必

要时可用速尿利尿;泼尼松能抑制破骨细胞被激活,故用泼尼松60~100mg/日,对高血钙亦有一定疗效;当血钙>3mmol/L时,应积极处理,给以帕米磷酸二钠90~120mg/日,4~6小时滴完,可使血钙明显下降。

(5)感染用抗生素、丙种球蛋白,尤其对轻链的多发性骨髓瘤及低球蛋白血症的病人

有帮助。合并带状疤疹者,可用阿糖胞苷。

(6)肾功能衰竭出现肾功能不全者,应积极纠正高钙血症,肾衰可用人工肾、腹膜透

析或血液透析,尽量避免使用影响肾功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及多黏菌素等,化疗首选VAD方案。

(7)浆细胞性白血病有人报道用烷化剂、泼尼松对个别病人有效,可使瘤细胞及本-周蛋白消失。

(三)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1)毒邪蕴结证

证候:高热烦躁,周身酸痛,口舌干燥,渴欲饮水,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或见血热发

斑,神昏谚语,舌质红绎,苔黄燥,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药: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加减。

药用生石膏20g,生地黄15g,水牛角15g,黄连10g,桅子10g,黄芩10g,赤芍10g,牡丹皮10g,玄参10g,知母10g,连翘10g,桔梗6g,竹叶6g,甘草68g。

方中生石膏清泄实热,黄连清热解毒为君;桅子、黄芬、连翘清热解毒为臣;生地黄、

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玄参、知母、竹叶清热育阴,凉血止血为佐;桔梗调畅气机,甘草

调和诸药为使。

加减:气血虚损者,选加党参、黄芪、白术等;血虚燥热,大便干结者,选加当归、火

麻仁等;血瘀内阻者,选加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等;邪毒壅盛者,选加虎杖、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等;气机阻滞者,选加柴胡、香附、川楝子、陈皮等。

(2)寒凝血脉证

证候:骨骼或其他部位肿块,漫肿无头,坚硬不移,皮色不变,痛或不痛,口淡不渴,

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呕恶纳呆,头晕目眩,舌质淡或淡黯,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方药:阳和汤(《外科全生集》)加减。

药用熟地黄20g,鹿角胶10g,白芥子10g,炮姜6g,肉桂3g,麻黄3g,甘草6g。

方中熟地黄大补阴血为君;鹿角胶配熟地黄生精补血,与肉桂、炮姜合用以温阳散寒通

血脉为臣;白芥子协助姜、桂以散寒凝,化痰滞,并与熟地黄、鹿角胶相互制约为佐;甘草

解毒而调和药性为使。全方补而木滞,通而不散,相辅相成,能温阳益肾,补养精血,宣通

血脉,散寒祛痰。

加减:肾阳虚衰者,选加附片、鹿茸等;血虚明显者,选加阿胶、当归、白芍、何首乌

等;痰湿明显者,选加浙贝母、半夏、橘核等;食欲不振者,选加茯苓、炒白术、石菖蒲、

焦三仙等;血瘀明显者,选加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等。

(3)痰瘀互结证

证候:骨骼肿块,疼痛严重,或见内脏癥积,伴有食欲不振,头目眩晕,口舌黏腻,

形体消瘦,或见午后潮热,大便干结,或有黑便,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黄腻,脉涩。

治法:活血化痰,软坚散结。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用当归12g,桃仁12g,红花10g,川芎10g,赤芍10g,牡丹皮10g,延胡索6g,五灵脂10g,乌药10g,香附9g,枳壳10g,甘草6g。

方中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为君,川芎、赤芍、牡丹皮助君药活血化瘀为臣;延胡

索、五灵脂、乌药、香附、枳壳调畅气机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而为用,血行瘀

去,痰瘀自解。

加减:头目眩晕者,选加二陈汤;骨骼胀痛者,选加柴胡、香附等;午后低热者,选加

青篙、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等;出血明显者,选加仙鹤草、苗草、三七等;气虚明显者,

选加黄茂、党参、白术等;血虚明显者,选加熟地黄、白芍、何首乌等;阳虚明显者,选加

青篙、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等;出血明显者,选加仙鹤草、茜草、三七等;气虚明显者,

选加黄芪、党参、白术等;血虚明显者,选加熟地黄、白芍、何首乌等;阳虚明显者,选加

附子、桂枝等。.

(4)脾肾两虚证

证候:面目虚浮或苍白,畏寒肢冷,腰膝酸痛,夜尿频多,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舌体

胖大,舌质淡红,舌苔水滑,脉细弱,或沉迟,或微弱。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药用制附子10g,肉桂6g,熟地黄12g,山药10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杜仲10g,菟丝子12g,当归10g,鹿角胶10g。·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壮阳,肉桂辛温,温补肾阳,引火归原为君;杜仲、山茱萸、

菟丝子、山药补肾健脾,协助君药温肾阳、补脾阳为臣;熟地黄、鹿角胶、当归、枸杞子滋

阴养血,阴中求阳为佐使。诸药合用具有温补脾肾、填精生髓之功。

加减:食欲减退者,选加党参、白术、茯苓等;脘腹胀满者,选加木香、砂仁、枳壳

陈皮等;完谷不化,下利清谷者,选加焦三仙、赤石脂、肉豆蔻、石榴皮等;痰瘀交织者,

选加川芎、红花、地龙、陈皮、胆南星等;胁下癥积坚硬不移者,选加三棱、莪术、鳖甲、

水蛭等。

(5)肝肾阴虚证、

证候:面目黧黑,或面色无华,肌肉大消,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燥,失眠盗汗,舌

体瘦小,舌质淡黯或紫黯,舌红无苔,脉细弱。五心烦热,口干咽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药用熟地黄15g,山药12g,山莱英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川牛膝10g,鹿角胶10g,龟板胶10g。

方中熟地黄滋补肝肾为君;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健脾、补肾、养阴,加强君

药补肾填精功能为臣;鹿角胶、龟板胶补肾填精为佐;川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为使。

加减:阳气虚衰者,选加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补骨脂等;血热出血者,选加旱

莲草、仙鹤草、茜草、血余炭等;血瘀内阻者,选加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等;血虚明显

者,选加当归、阿胶、何首乌等。

2.专病专方可依据临床证候和症状选用:

(1)元胡止痛片、参桂合剂适用于治疗骨痛。

(2)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适用于治疗高黏血症

(3)济生肾气丸等适用于治疗肾功能不全。

(4)新清宁片、大黄片适用于治疗氮质血症。

3.其他疗法

(U针灸疗法多发性骨髓瘤疼痛明显者,在实行三阶梯止痛疗法基础上,可使用针灸

止痛,依据疼痛部位选择经穴或阿是穴。若属于寒凝血脉者可适当配合灸法治疗。

(2)饮食疗法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饮食调理亦很重要,常用食疗方法如下:

①银耳20g,清炖加冰糖少许,每日服1—2次。

②薏苡仁30g,绿豆30g,赤小豆30g,煮食。

③猪腰1个洗净,补骨脂15g,调味品适量,加水同煮,熟后食腰子喝汤。

(3)外治法对于髓外肿瘤或疼痛明显患者可采用外治法。药物与用法:明矾、生石膏

各15g,天南星、蟾酥各 1.5g,东丹60g,红砒2g,乳香、没药各5g,炮穿山甲l0g,白芷10g,肉桂45g,上药共研细末,撤在膏药上,外敷患处。

[中西医治疗进展与展望]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取得了一些进展。

首先,在临床研究方面,对病因、病机和治则的研究比较深入。多数学者认为,多发性

骨髓瘤之中医病因为票赋不足、脏腑亏虚、外感邪毒、饮食所伤。其中肾虚是关键,因为本

病多发生于老年人,而老年人多见有肾精亏虚之象,依据中医理论,肾为元气之根,藏精气,主骨生髓,若肾精不足,复感外邪,就会导致骨枯髓虚。其次,血瘀、痰毒也是该病发生的

主要病因之一。晚期病例多见有诸虚不足的病机变化。依据病因病机和临床主要表现,在治疗原则上,多数学者强调补肾通络、活血化痰、清热解毒为早期患者基本治疗原则;益气养

血、滋补肝肾、健脾和胃为扶正固本治法,多在晚期患者中应用。

除许多经典方剂在临床中应用较为普遍外,不少学者依据中、西医有关理论自拟了一些

临床行之有效的方剂,如解毒化瘀方(太子参、猪苓、鸡血藤、黄芪、薏苡仁、生地黄、白

术、补骨脂、白花蛇舌草、仙鹤草、桃仁;红花、炙甘草)、活血化瘀方(丹参、赤芍、穿山甲、续断、桃仁、红花、地龙、胆南星、补骨脂、夏枯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益母草)、清热凉血方(金银花、连翘、粳米、生地黄、水牛角、知母、牡丹皮、白芍、生石膏、芦根、

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降黏冲剂(水蛭、丹参、黄芪、槐花)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此外,针灸在缓解疼痛及其他症状方面也显示了较好的苗头。

另外,在治疗机制的研究方面也比较深人。如已有文献报道,益气补肾方、补中益气汤

与化疗药物伍用能使患者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恢复,抗感染能力明显增强,可减少感染几率;

清热解毒方药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化疗药物合用有较好的增效作用;滋养肝肾方药能够明显缓解疼痛等。这些研究结果充分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优势。

但是,上述工作尚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中西医结合病因病机的探讨仍待深入,新的病因病机理论尚有较多的探讨空间;依据中西医理论,选择先进的公认的客观指标,进行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机制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化。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首先要避免和减少辐射,特别是高强度电离辐射,必须接触的工作人员应做

好防护并定期体检。应注意体质锻炼,预防外感,减少与有害物质的接触的机会和时间,节

制房事,劳逸结合,调理情志。同时,在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有效的预防病理性骨折减

少使用影响肾脏功能的药物等也是本病预防的内容之一。

(二)调护‘

加强对患者的整体护理,包括卫生护理、心理状态维护、开导与卫生教育以及对皮肤、

口腔等易与外界接触的部位进行护理,也很重要。.

校对田颖奇肖景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 *导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简称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骨髓中有大量的异常浆细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坏,又因血清中出现大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引起肾功能的损害,贫血、免疫功能异常。…… MM起病徐缓,可有数月至十多年无症状期,早期易被误诊。MM 的临床表现繁多,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 症状: (一)MM瘤细胞浸润表现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早期出现的症状,约占70%,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血小板减少,出血症状多见、皮肤粘膜出血较多见,严重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巴结和肾脏浸润肝、脾轻度、中度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 4.其他症状部分病人在早期或后期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

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二)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M蛋白引起的症状 1.继发感染感染多见于细菌,亦可见真菌、病毒,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病毒性带状庖疹也可见。 2.肾功能损害50%-70%病人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3.高粘滞综合征约为2%-5%发生率,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并可突发晕厥、意识障碍。多见于IgM型MM。 4.淀粉样变发生率为5%-10%,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三)浆细胞性白血病符合外周血浆细胞数大于20%,肝脾肿大,白细胞数大于15×109/L,则为浆细胞白血病。 体征:Ⅱ、Ⅲ期病人见贫血貌,睑结膜苍白,有或无淋巴结肿大,心率增快,肝脾轻、中度肿大,胸骨、肋骨、腰椎骨等部位压痛,或骨局部触及骨肿块,或有病理性骨折,伴出血可见皮肤瘀点瘀斑,伴肺部感染时,常有湿啰音。 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肾功能衰竭、病理性骨折。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最全版)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最全版)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骨病是MM患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约90%的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出现MM骨病,包括全身性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以及病理性骨折。但MM骨病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同时国内也缺乏MM骨病的诊治指南,导致MM 骨病诊治的不规范。本指南的目的就是建立国内相对统一和规范的MM骨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提高我国MM骨病的诊治水平。 一、MM骨病概述 MM是骨病发生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可达70%~95%。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瘤细胞释放RANKL、TNF、SDF-1、IL-6等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和Dkk-1、IL-3、TGF-β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成骨细胞抑制因子,引起破骨细胞过度活化而成骨细胞生长受抑,导致骨吸收和骨形成这一骨重塑过程的失衡。 MM骨病常导致患者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SRE是指骨损害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骨损害所致的骨骼病变及SRE,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MM 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骨痛,1/2~2/3的MM患者因骨痛而就诊。二、MM骨病患者的临床表现

MM骨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骨痛,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部位以腰骶部痛最为常见(70%)。早期疼痛较轻,可为游走性或间歇性;后期疼痛较剧烈。有些患者早期可无骨痛症状,仅在骨骼X线摄片时发现有骨质破坏,但骨质破坏可发生在疾病的整个病程中。骨髓瘤细胞骨骼浸润明显时还可致局部骨性隆起,形成肿块,引起骨骼变形。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三、MM骨病诊断 对诊断为活动性的MM患者,推荐选择以下检查以明确骨病的诊断:(一)影像学检查 MM骨病的影像学评价方法包括X线摄片、CT、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核磁共振(MRI)、PET-CT骨扫描等,其中诊断评估骨病的常规标准检查是全身X线摄片。这些检查各有其优缺点: 1.X线摄片: 在普通X线检查中MM骨病既可表现为局部的溶骨改变,也可为广泛的骨质疏松。确切的诊断依据是多发性溶骨改变和(或)伴有骨折的严重骨质疏松。通过普通X线检查难以发现早期病变,约20%普通X线检查阴性的患者,通过其他检查可发现MM活动的证据。颅骨、肋骨和四肢长骨病变通常X线平片即可诊断。 2.CT扫描: 通过CT扫描不仅可发现早期骨质破坏,而且可发现病程中出现的溶骨病变。但CT扫描不能区分陈旧性骨质破坏病变部位是否存在着MM的活动。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疗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约90%的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出现骨髓瘤骨病,包括全身性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以及病理性骨折。但多发性骨髓瘤骨病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同时国内也缺乏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指南,导致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的不规范。本指南的目的就是建立国内相对统一和规范的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提高我国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水平。 一、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病发生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可达70~95%。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骨髓瘤细胞释放RANKL、TNF、SDF-1、IL-6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和Dkk-1、IL-3、TGF-β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等成骨细胞抑制因子,引起破骨细胞过度活化而成骨细胞生长受抑,导致骨吸收和骨形成这一骨重塑过程的失衡。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常导致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s)。骨相关事件是指骨损害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骨损害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骨痛,约一半到2/3 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骨痛而就诊。 二、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临床特征为骨痛,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部位以腰骶部痛最为常见(70%)。早期疼痛较轻,可为游走性或间歇性;后期疼痛较剧烈。有些患者早期可无骨痛症状,仅在骨骼X线摄片时发现有骨质破坏,但骨质破坏可发生在疾病的整个病程中。骨髓瘤骨骼浸润明显时还可致局部骨性隆起,形成肿块,引起骨骼变形。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通信作者:马军,Email:mjun@https://www.360docs.net/doc/571876907.html,;邱录贵,Email:drqiu99@https://www.360docs.net/doc/571876907.html,

标准与讨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度修订)

【标准与讨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修订)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本文刊于:中华内科杂志, 2017,56(11) : 866-87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每两年一次的中国MM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 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MM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 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详见诊断标准],以及淀粉样变性等靶器官损害等相关表现。诊断标准、分型、分期一、诊断所需的检测项目(表1)[1,2]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针对MM疾病要完成基本检查项目的检测,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二、诊断标准参考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的指南[3],诊断无症状骨髓瘤(冒烟型骨髓瘤)和有症状骨髓瘤(活动性骨髓瘤)的标准见表2,表3。三、

分型依照异常增殖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分为: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进一步可根据轻链类型分为κ型和λ型。 四、分期按照传统的Durie-Salmon(DS)分期体系[4]和修订的国际分期体系(R-ISS)[5]进行分期(表4,表5)。 鉴别诊断MM需与可出现M蛋白的下列疾病鉴别: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冒烟型WM及IgM型MGUS、AL型淀粉样变性、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骨外)、POEMS综合征、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P)、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肾损害(MGRS)[6],骨损害需与转移性癌的溶骨性病变等鉴别。其中,MGRS是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导致的肾脏损害,其血液学改变更接近MGUS,但出现肾功能损害,需要肾脏活检证明是M蛋白沉积等病变所致。MM的预后评估与危险分层MM在生物学及临床上都具有明显的 异质性,建议进行预后分层。MM的精准预后分层仍然在研究探索中[7,8]。 MM的预后因素主要可以归为宿主因素、肿瘤特征和治疗方式及对治疗的反应3个大类,单一因素常并不足以决定预后。宿主因素中,年龄、体能状态和老年人身心健康评估(geriatric assessment,GA)评分可用于评估预后。肿瘤因素中, Durie-Salmon分期主要反映肿瘤负荷与临床进程;R-ISS主

最新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的相关知识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的相关知识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的相关知识 多发性骨髓瘤(MM)系肿瘤性浆细胞在骨髓中多灶性恶性增生所致的一种疾病。全身骨骼均可受累,造血活跃的部位如椎骨、肋骨、颅骨、骨盆,股骨、锁骨和肩胛骨是最易受累的部位。因肿瘤性浆细胞在骨髓中增殖,临床上出现溶骨性损害、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和贫血;M蛋白的分泌使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尿内出现本周蛋白,肾功能受损。我国骨髓瘤发病率约为1/l0万,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约4/l0万),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大多在50——60岁之间,40岁以下者较少见,男女之比为3:2。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尚不明确。有人认为人类八型疱疹病毒(HHV-8)参与了骨髓瘤的发生。认为骨髓瘤细胞起源于8记忆细胞或幼浆细胞。近年研究发现骨髓瘤有e7C基因重组,部分有高水平的N-ras蛋白质表达。被激活的癌基因蛋白产物可能促使一株浆细胞无节制地增殖。白介素6(IL-6)是促进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调节因子,进展性骨髓瘤患者髓中IL-6异常升高,提示以IL_6为中心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可引起骨髓瘤细胞增生。现认为IL-6是骨髓瘤细胞的生长因子,IL-6促进骨髓瘤细胞增生,抑制瘤细胞凋亡。 临床表现

(一)骨髓瘤细胞对骨骼和其他组织器官的浸润与破坏所引起的临床表现 1.骨骼破坏因基质细胞衍变而来的成骨细胞过度表达IL-6,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质疏松或甚至溶骨性破坏。骨痛常为早期主要症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疼痛部位多在骶部,其次是胸廓和肢体。活动或扭伤后骤然剧痛者有病理性骨折可能,多发生在肋骨、锁骨。下胸椎和上腰椎可出现压缩性骨折可导致截瘫或神经根损害。多处肋骨或脊柱骨折可引起胸廓或脊柱畸形。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骼时,可引起局部肿块,多见于肋骨、锁骨、胸骨及颅骨。胸、肋、锁骨连接处发生串珠样结节者为本病特征。少数病例仅有单个呈囊状或肥皂泡样的骨骼损害,称为孤立性浆细胞瘤。 2.髓外浸润:尸解证实70%患者有髓外骨髓瘤细胞浸润,病程越长浸润越剧。 (1)脾、淋巴结及肾脏等器官肿大,40%患者有肝大,半数有脾大。 (2)脑膜浸润可致颅神经瘫痪,但较少见。约3%~5%可出现多发性神经病变,出现双侧对称进行性远端感觉与运动障碍。同时有多发性神经病变(p01yneuropathy),器官巨大症(or- ganomegaly),内分泌病变(endocrinopathy),M蛋白和皮肤病变(skin change)者称之为P0- EMS综合征。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08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由于新药的不断出现使疗效不断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在诊断、治疗以及疗效标准方面出现迅速进展。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召集全国部分专家制定了此指南。 一、定义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并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ROTI)。常见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等。 二、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是与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或骨破坏相关的症状。常见有: 1.骨骼症状:骨痛,局部肿块,病理性骨折,可合并截瘫。 2.免疫力下降:反复细菌性肺炎和/或尿路感染,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 3.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合并白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 4.高钙血症:有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或便秘等症状。 5.肾功能损害:轻链管型肾病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 6.高粘滞综合征:可有头昏、眩晕、眼花、耳鸣,可突然发生意识障碍、手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等症状。此外,部分患者的M成分为冷球蛋白,引起微循环障碍,出现雷诺现象。 7.其他:有淀粉样变性病变者可表现为舌肥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及外周神经病等;晚期患者还可有出血倾向。 表1 骨髓瘤相关器官或组织损害(ROTI) 血钙水平增高校正血清钙高于正常上限值 0.25mmol/L[1mg/dL]以上或>2.8 mmol/L[11.5mg/dL] 肾功能损害血肌酐>176.8μmol/L[2mg/dL] 贫血血红蛋白<100g/L或低于正常值 20g/L以上 骨质破坏溶骨性损害或骨质疏松伴有压缩性骨 折 其他有症状的高粘滞血症、淀粉样变、反 复细菌感染(≥2次/年) 三、诊断标准、分型、分期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1,2],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每2~3年1次的中国MM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

MM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以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相关表现。 诊断标准、分型、分期 一、诊断所需的检测项目(表1[3]) 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应完成基本检查项目。在此基础上,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二、诊断标准 综合参考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的指南[4],诊断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和有症状(活动性)骨髓瘤的标准如下。 (一)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诊断标准(需满足第3条+第1条/第2条)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为40岁以上,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痛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在诊治中应予足够重视。常见症状:骨痛,骨骼变形,病理骨折,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症状,感染,肾功能损害,高粘滞综合征,淀粉样变。 1疾病病因 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诱发C-MYC、N-RAS或K-RAS或H-RAS等癌基因高表达有关。也可能与一些细胞因子有关,IL-6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生长因子。 2临床表现 MM的临床表现除贫血、感染、出血血液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外,可有骨痛(重者骨折)、蛋白尿(甚至尿毒症)、高凝状态或静脉血栓等其它临床表现。 临床上MM的误诊率高达40-50%,引起误诊的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一、感染 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无免疫活性;白细胞减少、贫血及放化疗等影响正常免疫功能,故易于反复感染。患者可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易发生上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在病程晚期,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反复发生感染,不应仅局限于抗感染治疗,应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出血等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二、骨髓瘤骨病 骨痛和溶骨性骨质破坏是本病的突出临床表现。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 由于本病患者常有严重骨质疏松,常在稍用力或不经意情况下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可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造成截瘫。若截瘫时间过久即使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也很难恢复行走,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及临近组织形成肿块。 局限于一个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较少见,最终可演变为多发性骨髓瘤。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对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患者可因骨痛或腰腿痛不予重视,或就诊于骨科,被误诊扭伤、骨折、骨结核或骨肿瘤而延误病情。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发生骨折的患者,在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常见影像学检查对MM患者的综合诊断价值依次为:PET-CT>MRI(核磁共振) >CT>X线检查。 三、骨髓瘤肾病 肾脏病变为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病变。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最常见,其次为血尿。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外研究发现,MM肾病患者在病理上肾小球病变较轻,而小管-间质病变严重,故患者临床上很少出现高血压。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大多在50~60岁之间。临床表现如下: 1.骨髓瘤细胞对骨骼和其他组织器官的浸官的浸润与破坏所引起临床表现:(1)骨痛:骨髓瘤细胞在骨髓腔内大量增生。骨髓瘤细胞可产生白介素Ⅰ、淋巴细胞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因子激活主要症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疼痛部位多在骶部,其次是胸廓和肢体。活动或扭伤后骤然剧痛者有自发性骨折可能,多发生在肋骨、锁骨、下胸椎上腰椎。多处助骨或脊柱骨可引起胸廓或脊柱畸形。骨髓瘤细胞显著浸润骨骼时,可引起局部大小不一肿块,多见于红骨髓部位如肋骨、锁骨、胸骨及颅骨。胸、肋、锁骨连接处发生串珠结节者为本病特征。极少数病例仅有单个骨骼损害,称为孤立性骨髓瘤。(2)髓外浸润:以肝、脾、淋巴结和肾脏为多见。病程长者,机会更多。孤立性骨髓瘤也见于软组织,如口腔及呼吸道等。(3)神经症状:以胸腰椎破坏压缩,压迫脊髓所导致截瘫为多见,其次为神经根损害。 2.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临床表现:(1)感染:容易发生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2)高粘滞性综合征:症状有头昏、眩晕,眼花、耳鸣,并可突然发生意识障碍、手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等症状。 3.出血倾向:以鼻衄和牙龈出血为多见,皮肤紫癜也可发生。出血原因有:①除血小板减少外,M蛋白包在血小板表面,影响血小板功能; ②凝血障碍,M蛋白与纤维蛋白单体结合,影响纤维蛋白多聚化。M蛋白尚可直接影响因子Ⅷ活性;⑧血管壁因素,高球蛋白血症和淀粉样变对血管壁也有损伤。 4.肾功能损害:常为本病重要表现之一。临床表现有蛋白尿、管型尿甚至肾功能衰竭,为仅次于感染的致死原因。 5.其他少数患者,尤其是IgD型,可发生淀粉样变性,主要见于舌、心脏、骨骼肌、韧带、胃肠道、皮肤、外周神经以及其他内脏。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 最突出的病变为骨髓内大量浆细胞增生,可占骨髓内细胞总数的15%~90%。瘤细胞多聚集成堆,有些像成熟的浆细胞,有些分化不成熟,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有些细胞体积大,有2或3个核,并有瘤巨细胞形成。电镜下可见骨髓瘤细胞胞浆内有高度发达的粗面内质网 最突出的病变为骨髓内大量浆细胞增生,可占骨髓内细胞总数的15%~90%。瘤细胞多聚集成堆,有些像成熟的浆细胞,有些分化不成熟,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有些细胞体积大,有2或3个核,并有瘤巨细胞形成。电镜下可见骨髓瘤细胞胞浆内有高度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其池内常充满无定形物质(免疫球蛋白)。多发性骨髓瘤病变为多发性,常引起多处骨组织破坏,可累及骨骼系统的任何部位,以脊柱、肋骨、颅骨最多见,盆骨、股骨、锁骨和肩胛骨次之。瘤组织在骨髓腔内形成灰红色结节。瘤细胞产生破骨细胞活化因子,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吸收。瘤细胞首先侵蚀骨松质,逐渐破坏骨皮质。X线片上可见骨质缺损,受累的骨组织可发生自发性骨折或脊柱塌陷。瘤组织广泛增生可引起骨质疏松。晚期,瘤细胞可浸润至软组织,并可侵犯脾、肝、肾、肺和淋巴结等。在约半数以上的病人骨髓瘤侵犯肾,引起骨髓瘤肾病。肾体积正常或轻度肿大,色苍白,晚期因肾间质纤维化体积缩小。镜下见肾间质内有多数异常的浆细胞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有蛋白管型,有些均匀红染,有些呈分层状或颗粒状,内含免疫球蛋白、κ或λ轻链、白蛋白等。管型周围有巨噬细胞形成的多核巨细胞环绕。肾小管上皮细胞常萎缩、坏死。由于骨组织破坏,血钙增高,可引起肾组织内转移性钙化。继发感染可引起肾盂肾炎。临床病理联 系多发性骨髓瘤起病缓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骨髓瘤细胞破坏骨组织可引起骨痛、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破坏骨髓内造血组织可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瘤细胞产生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影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功能,导致凝血障碍。加之血小板减少,病人常有出血倾向。骨髓瘤细胞产生的Ig过多及Ig聚合可使血液粘度增高,引起血粘度过高综合征,表现为紫癜、视网膜出血、出血时间延长等。血粘度过高影响血液循环引起组织缺氧,以脑、眼、肾、肢端最明显,可引起头昏、眩晕、意识障碍等神经症状。肾损伤可引起肾功能不全。由于异常的免疫球蛋白明显增多,正常的免疫球蛋白减少,病人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并发感染,常发生肺炎和肾盂肾炎。感染和肾功能衰竭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

————————————————————————————————作者: ————————————————————————————————日期: ?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为40岁以上,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痛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在诊治中应予足够重视。常见症状:骨痛,骨骼变形,病理骨折,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症状,感染,肾功能损害,高粘滞综合征,淀粉样变。 1疾病病因 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诱发C-MYC、N-RAS或K-RAS或H-RAS等癌基因高表达有关。也可能与一些细胞因子有关,IL-6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生长因子。 2临床表现 MM的临床表现除贫血、感染、出血血液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外,可有骨痛(重者骨折)、蛋白尿(甚至尿毒症)、高凝状态或静脉血栓等其它临床表现。 临床上MM的误诊率高达40-50%,引起误诊的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一、感染 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无免疫活性;白细胞减少、贫血及放化疗等影响正常免疫功能,故易于反复感染。患者可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易发生上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在病程晚期,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反复发生感染,不应仅局限于抗感染治疗,应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出血等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二、骨髓瘤骨病 骨痛和溶骨性骨质破坏是本病的突出临床表现。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 由于本病患者常有严重骨质疏松,常在稍用力或不经意情况下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可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造成截瘫。若截瘫时间过久即使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也很难恢复行走,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及临近组织形成肿块。 局限于一个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较少见,最终可演变为多发性骨髓瘤。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对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患者可因骨痛或腰腿痛不予重视,或就诊于骨科,被误诊扭伤、骨折、骨结核或骨肿瘤而延误病情。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发生骨折的患者,在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常见影像学检查对MM患者的综合诊断价值依次为:PET-CT>MRI(核磁共振) >CT>X线检查。 三、骨髓瘤肾病 肾脏病变为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病变。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最常见,其次为血尿。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外研究发现,MM肾病患者在病理上肾小球病变较轻,而小管-间质病变严重,故患者临床上很少出现高血压。

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肾脏损害 因为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沉积于肾小管内、高粘滞血症和淀粉样变性、骨髓瘤细胞浸润还有合并肾盂肾炎等因素,50%病人在诊断时已存在“骨髓瘤肾病”,可现象为蛋白尿和肾病综合症,但多不伴高血压。骨髓瘤肾病和高血钙,是带来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常常原因,脱水可加剧肾功能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晚期症状。 (二)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的病症—高血钙 广泛的溶骨性病变,可导致血钙与尿钙增高,现象为厌食、恶心和多尿、烦渴、烦躁、心律失常,乃至昏迷是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 (三)骨骼病变 骨髓瘤细胞浸润,并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可诱发溶骨性损害,2/3上面病人,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状很复杂,常常见于胸部及腰背部,随活动而加重。受累的骨骼局部可隆起,按之有弹性或声响,易察觉病理性骨折,导致神经根或者脊髓压迫。 (四)贫血和出血 骨髓内骨髓瘤细胞增殖,正常造血功能被抑制,会诱发全血细胞减少。同时,因为肾功能不全、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和继发感染、M-蛋白引起高粘血症所致血浆容量增加等多种因素,几乎所有病人均有不一样程度的贫血。 血小板生成减少、M-蛋白对血小板与凝血系统功能的干扰、血管壁淀粉样变等均可能是出血的重要原因,患者多现象是粘膜和皮下出血,晚期可有内脏和颅内出血。

四、一辈子孤单并不可怕,如果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自由,那我们就是幸福的。许多长久的关系都以为忘记了当初所坚持与拥有的,最后又开始羡慕起孤单的人。 五、恋爱,在感情上,当你想征服对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对方征服了。首先是对方对你的吸引,然后才是你征服对方的欲望。 六、没有心如刀割,不再依依不舍,只有,沉默相隔…… 七、和你在一起只是我不想给任何人机会。

骨髓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

骨髓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toma,MM或骨髓瘤)为一复杂而特殊的恶性肿瘤 。据统计,其发病率(0.2~0.4/10万人口)较其它全部恶性肿瘤的总和还多,其 死亡率也较其它恶性肿瘤高3~10倍,而临床诊出率则仅为其发病率的0.5%左右,误诊率高达54%~100%。因此,研究骨髓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对提高此病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误(漏)诊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1骨髓瘤的病因、病理及分类 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属浆细胞病的一种。它通常分为孤立性 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髓外骨髓瘤和浆细胞白血病四种类型。目前多数学者按病 灶数目将其分为单发性骨髓瘤和多发性骨髓瘤两种;也可按瘤细胞的病理分化程度 分为高分化型(小细胞型)和低分化型(大细胞型);根据蛋白电泳特点(按M蛋 白性质不同)分为IgG(50~60%)、IgA7%~42%)、IgD、IgE等型。 骨髓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C-myc基因重组、淋巴因子中的白介素 (IL-b)等因素与其发病有关。病理上,病变始于红骨髓,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大 量浆细胞浸润,瘤细胞聚集成堆,可占骨髓内细胞的5%~90%,引起某处或多处的 骨质疏松或骨质破坏,其中以脊柱、肋骨、颅骨最多见,并且尸检证实约70%的骨 髓瘤有髓外浸润,以肝、脾、肾和淋巴结最多见,瘤细胞聚集于脏器与组织间形成 实质性肿块。 骨髓瘤引起骨质疏松或骨质破坏的机理是:瘤组织在骨髓腔内形成灰红色结节 ,随 着瘤细胞群体的不断增殖,瘤细胞激活破骨细胞,使其数量增多,活性增加,促进 骨质溶解吸收;瘤组织广泛增生可引起骨质疏松。由于骨质溶解吸收加快,肾小球 滤过率减低,使得血钙增高,骨质脱钙,从而加重了骨质疏松的程度。 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骨髓瘤好发于50~60岁的男性,以颅骨、脊柱、肋骨、骨盆等部位最易受累。 骨痛常为早期和主要症状,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以腰骶部和胸背部疼痛最为常见 ,可出现病理性骨折和软组织肿块。此外,临床上可出现感染、贫血、出血倾向、 泌尿系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实验室检查可出现多种异常。贫血、全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血液中可见大 量骨髓瘤细胞。若骨髓瘤细胞超过2000个/mm3,则称为浆细胞性白血病。骨髓涂片可见浆细胞异常增生,占有核细胞的15%以上,并伴有质的改变。血液生化检查, 显示血清球蛋白增高而白蛋白降低或正常、出现A/G比例倒置;血清蛋白电泳r球蛋白升高和出现M蛋白;血清钙增高;90%以上患者有蛋白尿,40%~60%患者尿液中出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进展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早年由于诊断技术的落后及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该病的误诊率及漏诊率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的诊疗技术的开展,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率较前有明显提高,误诊率及漏诊率减少。本文旨在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的变迁以及多种综合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造血干细胞;移植;硼替佐米;沙利度胺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011-03 【Abstract】Multiple myeloma is a kind of malignant plasma cells disease,early because of the lag of diagnostic technique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atients with atypical leads to high rate of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arious new diagnostic techniques,the detection rate of multiple myeloma is obviously enhance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the misdiagnosis rate and missed diagnosis.This paper aimed to multiple myeloma clinical manifestation,diagnostic criteria of change and a variety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ethod. 【Key words】Multiple myeloma;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Hematopoietic stem cells;Transplant;Bortezomib;Thalidomide MM是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疾病,常常伴有单克隆异常免疫球蛋白及其轻链片段(M蛋白)增多,从而引起贫血、骨质损害、肾功能不全以及反复肺部感染等临床症状。MM多发生在50~7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男女比例接近[1],也是继淋巴瘤后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MM占所有恶性肿瘤1%,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0%[2]。目前中国发病率约为1/10万,欧美国家约为4/10万。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电离辐射及遗传因素有关[3]。近年针对骨髓瘤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骨髓微环境的研究正在日益增多。 1.临床表现 MM的临床症状是由于骨髓瘤细胞骨髓浸润、血或尿中产生M蛋白以及髓外侵犯共同的结果[4],但这些症状大多数都是非典型的。(1)贫血:贫血是MM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疾病早期可为轻度贫血,晚期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重度贫血。贫血可能与恶性浆细胞抑制正常造血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多发性骨髓瘤的微环境更适合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从而抑制骨髓红系造血等[5]有关。(2)骨痛,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骨痛部位主要是以腰背部最为常见,早期为轻度,间歇性,随着疾病的发展,疼痛多为剧烈,持续性的,负重,运动,呼吸后加重,休息或治疗后有所缓解。骨髓瘤细胞可引起骨质疏松,骨质含量减少,严重者可在疾病病程中出现病理性骨折,骨折碎片可压迫神经,轻者会有肢体末端麻木、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重者还可出现截瘫[6]。有研究表明MM 的骨病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活性失衡导致的[7]。(3)感染:反复感染目前也是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MM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但缺乏免疫活性导致,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消化道和泌尿道。(4)肾功能不全:主要原因包括大量游离轻链在肾小管沉积,高血钙及高尿酸血症的尿酸结晶沉积等原因引起肾小管变性、坏死。出现肾功能不全,常常提示疾病已进展到晚期[8]。(5)高钙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由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诊治专家共识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诊治专家共识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专家共识 肾脏受累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常见并发症,根据肾损伤定义的不同,MM患者初诊或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发生肾损伤的比例为20%-50%,其中约半数肾功能可完全逆转,而其余可能演化为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约2%-12%MM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 虽然目前国内外已有多个MM的诊疗指南,但国内尚缺乏规范的、系统的MM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案。近日,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诊治专家共识协作组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制定了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诊治专家共识。具体内容如下: 一、疾病概述 MM肾损伤以管型肾病最常见。MM患者肾小球滤过的轻链超过近端小管最大重吸收能力,到达远端肾小管的轻链,在酸性小管液中与Tamm-Horsfall蛋白(THP)形成管型,阻塞远端小管,其成分还包括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围绕以炎性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同时,轻链对近曲小管细胞有直接毒性,可致成人获得性范可尼综合征。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高黏滞综合征、脱水、肾毒性药物、对比剂等可能诱发和加重MM 患者肾损伤。据文献报道,肾小球损害如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和轻链型肾淀粉样变分别占MM肾脏病理类型的22%和21%,值得注意的是,肾活检显示少数患者肾损伤病因与MM无关。 二、主要临床表现 1.慢性肾脏病(CKD): 尿中长期排出轻链可致慢性肾小管功能损害,出现尿浓缩及酸化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发生范可尼综合征,骨髓瘤管型所致慢性小管间质病变常导致不同程度的CKD。近半数MM患者就诊时已存在肾功能不全,贫血出现早,与肾功能受损程度不成比例,多无高血压,双肾体积一般无明显缩小。蛋白尿发生率60%-90%,较少伴血尿,部分患者尿常规蛋白阴性或少量,但24h定量为中、大量尿蛋白(轻链蛋白)。肾病综合征不常见,如发生应注意排除肾淀粉样变或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 2.急性肾损伤(AKI): 可发生在肾功能正常或慢性肾衰竭基础上,管型肾病是最常见病因,常因脱水、感染、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药物及对比剂等诱发,病死率高。其他AKI病因还包括肿瘤细胞浸润肾实质、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病等。 临床上如有下述表现应考虑MM肾损伤的可能:(1)年龄>40岁不明原因肾功能不全;(2)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程度不成正比;(3)肾病综合征无血尿、高血压,早期伴贫血和肾衰竭;(4)早期肾功能不全伴高血钙;(5)ESR 明显增快,高球蛋白血症且易感染(如泌尿道、呼吸道等);(6)24h尿蛋白(多)与尿常规蛋白(少或阴性)检测不一致。 三、MM肾损伤的诊断标准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的影响分析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26T13:46:30.2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3期作者:马雨佳 [导读] 可明显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良心理状况,促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疾病康复,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江苏苏州 215006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3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19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抑郁例数、生活自理例数、按时复诊治疗例数、病情好转例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的单克隆浆细胞出现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多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年龄比较大,并发症比较多,因此,给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1-2]。本文对于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的影响进行一定的研究与探讨,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和接受治疗的3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所有患者编号1~38,然后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3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9例患者。对照组中,有12例男性患者,有7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为45~77岁,平均年龄为(50.22±1.29)岁;实验组中,有13例男性患者,有6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为44~78岁,平均年龄为(50.18±1.33)岁。所有纳入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占比、平均年龄、文化程度、平均病程、所患有疾病的类型与病情的程度等因素都不存在比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实验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多发性骨髓瘤的疾病特征、预后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等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一定的指导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于患者化疗的间歇期有效指导其进行适宜的运动等,心理护理的方法为,采用行为治疗、支持疏导治疗、集体治疗、合理的情绪改善治疗等治疗方式,有效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悲观、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促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对待治疗。 1.3 评估标准 评价与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例数、生活自理例数,以及两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间隙期感染例数、按时复诊治疗例数、病情好转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SPSS 17.0软件包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主要是应用描述性的统计学分析方法,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数据比较应用t检验方法,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方法,P<0.05时,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例数、生活自理例数比较 护理之前,实验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抑郁例数、生活自理例数与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比,组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护理之后,两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抑郁、生活自理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实验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护理后的抑郁例数、生活自理例数与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比,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例数、生活自理例数比较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间隙期感染例数、按时复诊治疗例数、病情好转例数比较 实验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间隙期感染例数与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比,组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实验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按时复诊治疗例数、病情好转例数与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比,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间隙期感染例数、按时复诊治疗例数、病情好转例数比较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恶性疾病,患者的并发症常常比较多,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骨髓的破坏、免疫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