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动物组织学:是采用组织切片、染色等方法,借助显微镜来研究正常畜禽肌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动物胚胎学:是研究畜禽肌体发生、发育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内皮:衬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衬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及某些脏器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基膜: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和结缔组织之间,是以薄层均质半透明的薄膜,使上皮组织牢固的附着于结缔组织上,除有支持连接作用外,还是一种半透膜,有利于组织液与上皮细胞之间之间选择性的进行物质交换
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以分泌为主要功能的上皮
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
微绒毛:是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突向腔面形成的细小指状突起,电镜下看到,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吸收和分泌
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突向腔面的、能摆动的小突起,光镜下看到
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四种细胞连接中,只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时存在时,则成为连接复合体
间充质:是起源于胚胎早期中胚层的原始结缔组织,由间充质细胞和基质组成。
间充质细胞呈星形、有突起,其分化程度很低,具有很强的分裂和分化潜力,随着胚胎发育,可分化为各种结缔组织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
软骨陷窝:软骨C包埋在软骨基质中,所在的腔隙称为软骨陷窝
软骨囊:软骨陷窝周围的基质内硫酸软骨素含量高,嗜碱性强,成为软骨囊
同源细胞群:由一个软骨C分裂而来的2~8个软骨C,同时存在于一个软骨陷窝中,称为同源细胞群
骨小管:骨C突起所在的腔隙
骨单位:是指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纵行圆筒状结构,又称哈弗斯系统,其中轴是一条纵行的管道,称为中央管,中央管周围是10—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骨细胞位于古板内或骨板间
间骨板:指骨单位之间及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的一些不规则的骨板
血清:血液流出血管后,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血液凝固成块,凝血块周围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
血浆:是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具有一定的粘滞性和渗透压,以维持组织和细胞生理活动所需适宜条件
溶血:红细胞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当进入的水分超过临界值时,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的过程
网织红细胞:外周血中处除大量成熟的红细胞外,还有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肌原纤维:在肌浆内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细丝状物质,肌原纤维上有相间排列的明带及暗带
肌节:相邻两个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区段称为肌节,包括1/2I带+A带+1/2 I带,它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
闰盘:各心肌纤维分支的末端可相互连接构成肌纤维网,其连接处称为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的界限,同时也是心肌纤维网传递兴奋冲动的重要结构
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网
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的结构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及其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共同组成的物质
神经原纤维:由排列成束的神经丝和微管组成;胞体内交织成网,伸入突起内平行排列;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参与物质运输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功能部位
尼氏体:光镜下为颗粒状或小块状的嗜碱性物质,主要分布于胞体和树突内,运动神经元的尼氏体丰富而发达,呈虎斑样;电镜下,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组成;尼氏体的功能是合成神经递质、神经分泌物和神经元的结构蛋白
髓鞘:神经膜细胞的质膜沿着轴索的轴心螺旋缠绕形成的多层脂双层结构。
主要成分为髓磷脂,具有高度绝缘性
朗飞节:髓鞘由神经膜细胞构成,呈节段状,节间缩窄、无髓鞘包裹的部分称神经纤维结或朗飞节
嗜碱性:能被苏木精等碱性染料染色的特性
嗜酸性:能被伊红等酸性染料染色的特性
嗜中性:对碱性和酸性染料的亲和力均不强的特性
异染性:一些细胞或组织,用某些碱性染料染色时,其染色结果与染料的原有颜色不同,这种颜色的变异性称异染性
小脑小球:苔藓纤维末梢分支呈苔藓状,每一膨大的末梢可与许多颗粒细胞的树突形成突触,外周尚有高尔基细胞的轴突和树突与之形成突触,形似小球,故称小脑小球。
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的毛细血管能限制血中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这种有保护性的屏障称血脑屏障。
蒲肯野纤维:又称束细胞。
房室束的小分支在心内膜下分散形成浦肯野氏纤维,与普通心肌纤维相连
微循环:指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免疫细胞:参加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主要是指淋巴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又称免疫辅助细胞,参与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淋巴细胞启动免疫应答的一类免疫细胞。
包括巨噬细胞、郎格汉斯细胞、滤泡树突细胞和交错突细胞等。
免疫组织:又称淋巴组织,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中充满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包括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两种。
淋巴小结:为卵圆形的密集淋巴组织,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由大量B细胞,少量T细胞、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细胞等构成。
胸腺小体: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包绕而成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名称不同,形态各异,分布于各种器官和组织中,具有共同祖先,即来源于单核细胞,并具有活跃测吞噬功能的一类细胞。
淋巴细胞再循环:周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于全身,它们又可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回到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内,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循环过程称淋巴细胞再循环。
胃小凹:黏膜表面由上皮凹陷形成的结构叫胃小凹。
中央乳糜管:肠绒毛中轴固有层结缔组织内的一条以盲端起始的纵行毛细淋巴管。
潘氏细胞:分布于肠腺底部,常三五成群的细胞。
细胞较大,成锥形,胞质顶部充满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含较多的溶菌酶等。
皱襞:由黏膜和部分黏膜下层向肠腔内隆起而成。
泡心细胞:一些延伸到腺泡腔内的闰管上皮细胞,该细胞扁平状,胞质淡染。
胞核卵圆形。
胰岛:胰的内分泌部即为胰岛,是分散在外分泌部腺泡之间的内分泌细胞团。
肝板:由单行肝细胞排列而成的立体结构。
窦周间隙:又称迪赛间隙,是血窦内皮细胞与干细胞之间的微小裂隙。
贮脂细胞:散在窦周间隙内的细胞,形态不规则,胞体小而有突起。
血—气屏障:又称呼吸膜,是肺泡与肺泡隔内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屏障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活性物质、1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尘细胞:吞入了大量尘粒后的巨噬细胞。
肺泡孔:位于相邻肺泡间的小孔。
肺泡隔:相邻肺泡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其中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导气部:从叶支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均为肺内气体进出的通道,故称导气部。
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均有肺泡开口,可进行气体交换,故称呼吸部。
原尿滤过膜:毛细血管内的物质滤入肾小囊腔必须经过三层结构:有孔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与足细胞间的基膜、足细胞足突间的裂孔膜。
此三层结构即为原尿滤过膜。
足细胞:是肾小囊壁脏层特殊分化的单层扁平上皮,具有许多突起。
球旁复合体(肾小球旁系):是位于肾小体血管极附近某些结构的总称。
肾小囊: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而成的杯状双层囊。
透明带:在卵母细胞表面和颗粒细胞间出现一层富含糖蛋白的嗜酸性膜。
卵丘:卵泡腔的扩大及卵泡液的增多,使卵母细胞及其外包的卵泡细胞在卵泡腔的一侧形成一个凸入卵泡腔的丘状隆起。
闭锁卵泡:尚未发育到成熟排卵,而在中途退化、死亡的卵泡称为闭锁卵泡
放射冠:卵丘中紧贴透明带外表面的一层颗粒细胞,随卵泡发育而变为高柱状,排列较松散,呈放射状。
排卵:卵泡破裂,卵细胞自卵巢排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