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与存储-教学大纲
数据采集系统 教学大纲
《数据采集系统》教学大纲Data Acquisition System课程编码:12A08100 学分:2.5 课程类别:专业课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36 实验或实践:12 上机:0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推荐教材:李念强等,《数据采集技术与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参考书目:曹玲芝,《现代测试技术及虚拟仪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数据采集系统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熟悉简单的传感器,信号的调理,A/D转换,D/A转换,人机接口,抗干扰和数据处理等技术,能够结合应用环境和功能要求,选择最适合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实现基本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软件开发方法,掌握数据采集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为今后进行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及项目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在掌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和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按照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原则,根据系统的应用环境和功能要求,选用高性价比的传感器,采用适宜的接口方案及数据处理方法,完成简单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课内实验,使学生能掌握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原则,能够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选择适合的电路器件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接口电路,独立地完成小型数据采集系统的综合设计。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数据采集与系统设计基础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及采集信号的处理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大数据教学大纲模板
二、课程代码:XX001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四、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理工科专业五、课程学分:XX学分六、课程学时:XX学时(理论XX学时,实验XX学时)七、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等八、课程性质与目标: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能力。
2. 课程目标:- 掌握大数据的基本概念、技术架构和发展趋势。
- 熟悉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
- 掌握大数据技术栈中的关键工具和平台,如Hadoop、Spark、Flink等。
- 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项目实践能力。
九、教学内容与要求:1. 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大数据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大数据的应用领域2. 大数据技术栈- Hadoop生态系统:HDFS、MapReduce、YARN、HBase等- Spark:Spark Core、Spark SQL、Spark Streaming等- Flink:流处理框架- 其他大数据技术:Hive、Pig、Impala等3. 大数据存储技术- 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Ceph等- 分布式数据库:HBase、Cassandra等4. 大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采集与集成-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数据挖掘与分析- 数据可视化5. 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金融、医疗、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十、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课堂教学:讲解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案例。
2. 实验教学: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十一、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20%,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数据采集与处理”(030303)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采集与处理”(030303)课程教学大纲32学时 2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数据采集(Data acquisition)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传感器、信号的测量与处理、微型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应用技术,其实用型很强。
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数据采集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核电、石化、冶金、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们可以通过对信号的测量(数据获取)、处理、控制及管理,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测、控、管自动化与一体化。
因此,本课程是自动控制、测试、仪器仪表、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
数据采集不仅涉及到采样基本理论的应用,还涉及各种芯片的使用、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抗干扰、程序的编制调试等工程应用问题。
因此,本课程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讲授采样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讲授数据采集在工程上应用的知识,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本课程讲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使用启发式教学,以精讲为主,辅以适当的课程实习,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连续信号的采样问题、采样定理的定义、采样定理的实际应用、频率混淆原因及解决措施。
2.了解模/数和数/模的转换过程、典型模/数和数/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量化过程、误差、编码。
3.了解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4.了解典型A/D、D/A和双8225接口板的使用。
5.了解模拟量采集程序和数字量采集程序的编程方法。
三.主要内容第1章绪论数据采集的意义和任务、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数据处理的类型和任务。
第2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采样过程、采样定理、频率混淆及其消除的措施、模拟信号的采样控制方式、量化与量化误差、编码。
第3章模拟多路开关多路开关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多路开关集成芯片、多路开关的电路特性、多路开关的配置。
第4章测量放大器测量放大器的电路原理、主要技术指标、测量放大器集成芯片、测量放大器的使用。
大数据综合课程设计
大数据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数据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引导学生了解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如互联网、金融、医疗等,并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3. 帮助学生掌握至少一种大数据分析工具,如Python、R等,并能够运用该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规律和趋势。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够就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有效的报告和展示。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大数据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数据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精神,增强学习动力。
2. 引导学生关注大数据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伦理意识。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其具备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其知识储备和学习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大数据基础知识,运用相关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大数据基础知识:包括大数据概念、特点、发展历程,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等,对应课本第一章内容。
2. 数据采集与存储:学习数据采集方法、存储技术,了解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关系型数据库,对应课本第二章内容。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习数据处理技术,如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对应课本第三章内容。
4. 大数据应用与案例:介绍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分析成功案例,对应课本第四章内容。
5. 大数据分析工具:学习Python、R等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对应课本第五章内容。
6. 数据可视化与报告:掌握数据可视化技术,如Tableau、Power BI等,学会撰写数据分析报告,对应课本第六章内容。
大数据教学大纲
大数据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大数据的涌现对企业、政府和个人都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个时代变化的需求,大数据教育应该成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本文将就大数据教学大纲进行详细介绍,以期给相关教育机构提供一些建议和灵感。
第一部分:导论1.1 大数据的定义和概念- 介绍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类型、数据来源和数据特征等。
1.2 大数据的应用领域- 介绍大数据在商业、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1.3 大数据的价值和意义- 探讨大数据对决策制定、资源规划和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技术基础2.1 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 介绍数据采集的方法,如传感器、网络爬虫和人工采集等,并讨论数据清洗和预处理的技术。
2.2 大数据存储与管理- 探讨分布式文件系统、NoSQL数据库和云存储等技术,以及其在大数据存储与管理方面的应用。
2.3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介绍大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统计分析等,并重点讨论大数据分析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应用案例3.1 商业智能- 分析大数据在市场营销、销售预测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3.2 医疗健康- 探讨大数据在疾病预测、个性化治疗和医疗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3.3 城市规划- 介绍大数据在交通流量控制、垃圾处理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与评估4.1 教学方法- 探讨大数据教学的教学方法,如案例研究、实践项目和小组合作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评估方法- 提出大数据教学评估的准则和标准,包括理论考试、实验报告和项目评估等。
第五部分:资源支持5.1 教材和参考书籍- 推荐一些经典的大数据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供教师和学生备用。
5.2 实验室和设备支持- 提供一些必要的实验室设备和软件工具,以支持学生的大数据实践操作。
结语通过本大纲,希望大数据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大数据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
12版数据采集与分析教学大纲
(二)实践学时(20学时)
1、二手数据获取方式和技巧。包括各综合搜索引擎和学术期刊网的使用;代理服务器和web页代理的使用;
(2)量表信度效度检验
(3)数据管理,包括数据转换、重新编码、多选题处理方法等
(4)描述性统计分析
(5)常用假设检验方法:分布类型的检验、连续变量的统计推断(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有序分类变量的统计推断(非参数检验)、无序分类变量的统计推断(x2检验)等。
(6)两个变量的分析方法;交互分析、相关分析等
(2学时)
2、信息的文献分析。三大文献分析软件: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Refviz文献分析软件:QUOSA文大统计软件:SPSS、SAS和STATA的使用。主要介绍spss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编码、录入、转换、分析。
(1)数据编码、录入和数据获取,测量层次介绍,
12.《生态模型基础(第3版)》.班道雷切.扬戈逊著.张修峰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13.《生态学常用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章家恩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04.
8.张文彤等编.《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9.张文彤等编.《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10.B.W里切,P.伯恩斯,C.帕尔默主编,吴必虎、于海波等译《旅游研究方法》.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0.
11.《生态学研究方法》.孙振钧.周东兴编.科学出版社.2010-07.
大数据导论-教学大纲-大数据导论-张凯-清华大学出版社
主要以老师课堂授课为主,辅助少量的学生提问和讨论。
教学内容安排和要求:
第1章 专业学习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了解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定位,课程体系,知识点要求,学习方法,本专业的基本能力要求、创新能力要求和工程素质要求。
第2章 学科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基本内容简介
主要包括: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知识体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概况,大数据硬件环境,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程序、软件与系统,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统计与分析,图形学、图像处理与可视化,人工智能,数据安全,大数据平台、框架及工具。
基本要求:
了解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知识体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概况,大数据硬件环境,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程序、软件与系统,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统计与分析,图形学、图像处理与可视化,人工智能,数据安全,大数据平台、框架及工具。通过学习,掌握以上相关课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解其相关技术和方法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达到:掌握程序的概念,计算机语言,软件的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了解不同的操作系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开发方法和软件开发工具;了解知识工程和数据工程的概念和区别,知识管理与数据管理的概念和区别,以及知件的概念。
第6章 数据采集与存储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了解数据采集的概念、数据前期处理、数据传送方式、数据清洗和ETL技术;掌握数据结构几种基本类型,了解离散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概念、关系数据库,范式等,了解联邦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的概念。
第7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课程代码:04410041学分:2学时:课堂教学学时:28 实验学时: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学、电子技术、微机原理、BASIC语言等课程。
适用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教材: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上册).马明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三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传感器、信号的测量与处理、微型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应用技术,其实用型很强。
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数据采集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掌握本课程中对于信号的测量(数据获取)、处理、控制及管理的相关知识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能源动力工程和相关领域的研发制造工作中实现测、控、管自动化与一体化。
对培养从事动力机械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质量检验的高级专业人才有着必不可少的贡献。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信号的采样问题、采样定理的定义、采样定理的实际应用、频率混淆原因及解决措施。
(2)掌握模/数和数/模的转换过程、典型模/数和数/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量化过程、误差、编码。
(3)掌握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4)了解典型A/D、D/A和双8225接口板的使用。
(5)了解模拟量采集程序和数字量采集程序的编程方法。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在讲授采样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讲授数据采集在工程上应用的知识,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本课程讲授的知识解决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1.数据采集的意义和任务;2.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3.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4数据处理的类型和任务。
(二)教学要求1.了解数据采集的发展史,数据采集的应用领域及其意义;2.了解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3.重点掌握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及集散型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4.掌握数据处理的类型和任务。
《数据采集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采集与控制》课程教学⼤纲《数据采集与控制》课程教学⼤纲课程编号:0806708028课程名称:数据采集与控制英⽂名称: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Processing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对象:通信⼯程、电⼦信息⼯程及相关专业四年制本科⽣先修课程:信号与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性质、⽬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通信⼯程、电⼦信息⼯程”专业的⼀门专业任选课。
其⽬的是使学⽣了解并掌握采样基本理论的应⽤,各种模/数和数/模转换芯⽚的使⽤、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法和校正⽅法等基本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可以掌握数据采集的各种分析处理技术,掌握线性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和分析⽅法,为将来的进⼀步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专业⼯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数据采集与控制的各种分析和处理技术为研究对象。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连续信号的采样理论、采样定理的定义、采样定理的实际应⽤、频率混淆原因及解决措施。
2、掌握传感器理论和技术,熟悉常⽤的传感器及其使⽤⽅法。
2、了解模/ 数和数/ 模的转换过程、典型模/ 数和数/ 模转换器的⼯作原理;量化过程、误差、编码。
3、了解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抗⼲扰措施和⼈机接⼝技术。
4、了解典型A/D、D/A的使⽤。
5、了解虚拟仪器技术。
6、理解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法和校正⽅法;7、掌握时域分析法的相关概念和应⽤。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此部分根据具体课程,可以按照章节列出具体内容,也可以根据内容分块)1、数据采集与系统设计基础了解数据采集系统基本组成,熟悉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了解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集散型数据采集系统、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掌握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基本理论如傅⾥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短时傅⾥叶变换和⼩波变换、采样定理;了解数据采集技术与系统的发展⽅向。
《大数据导论》教学大纲
《大数据导论》教学大纲大数据导论教学大纲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正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大数据的应用范围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商业、医疗、金融等,因此对于大数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为了培养学生对大数据的认识和理解,大数据导论课程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份《大数据导论》教学大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大数据。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大数据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大数据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趋势,掌握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方法;3. 了解大数据在商业、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案例;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的定义和特点- 大数据的发展趋势2. 大数据采集与存储- 大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 大数据存储的技术和工具3. 大数据处理与分析- 大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工具4. 大数据应用案例- 大数据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案例- 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案例- 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案例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大数据的知识。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大数据概念和技术的理解。
3. 期末项目:要求学生选择一个领域,应用大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撰写一份报告。
六、参考教材1. 《大数据导论》(作者:XXX)2.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作者:XXX)七、参考资源1. 大数据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2. 大数据相关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分享八、课程评价本课程将定期进行学生评价,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数据采集技术教学大纲
数据采集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数据采集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据采集的基本流程和常用工具,了解数据质量管理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并具备一定的数据采集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采集的定义、意义和应用领域;2.了解数据采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掌握数据采集工具的使用和数据质量管理的方法;4.了解数据采集中的隐私保护和伦理问题;5.具备一定的数据采集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数据采集概述a. 数据采集的定义和意义b. 数据采集的应用领域2. 数据采集流程a. 数据需求分析b. 数据源选择与准备c. 数据采集计划制定d. 数据采集实施与监控3. 数据采集方法a. 手工数据采集b. 自动化数据采集c. 半自动化数据采集4. 数据采集工具a. 爬虫技术及常用爬虫框架b. 数据库查询语言和工具c. 数据可视化工具5. 数据质量管理a. 数据清洗和去重b. 数据验证和校验c. 数据异常处理6. 隐私保护与伦理问题a. 个人隐私保护法律法规b. 数据采集中的伦理问题c. 匿名化和脱敏技术7. 数据采集实践a. 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b. 学生小组数据采集项目8. 综合评价与总结a. 学生数据采集项目报告和展示b. 学生课程学习总结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数据采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提供案例分析和实际数据采集项目,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掌握数据采集工具和方法。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数据采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课程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理论题和实践题,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1. 主教材:《数据采集技术导论》2. 参考书籍:a. 《Web数据采集与清洗》b. 《Python网络数据采集》c. 《数据质量管理与数据清洗》d. 《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大数据专业基础课程设计
大数据专业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大数据概念、特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学习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的基本原理。
3. 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基本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对大规模数据集进行处理和分析。
2. 掌握使用至少一种大数据处理工具(如Hadoop、Spark等),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
3.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大数据思维,提高数据敏感度和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数据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关注大数据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数据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大数据基础知识体系,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编程能力,对大数据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大数据知识框架。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和沟通能力,为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大数据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大数据概念与背景- 大数据的定义、特征- 大数据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2. 数据采集与存储- 数据源识别与采集技术- 数据存储技术(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等)- 数据仓库与数据湖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数据分析常用算法(分类、聚类、关联规则等)- 大数据处理框架(Hadoop、Spark等)4. 数据挖掘与应用- 数据挖掘基本概念与任务- 常见数据挖掘算法及应用- 大数据挖掘案例分析5. 大数据技术发展趋势- 新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与大数据的结合-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未来大数据发展展望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以教材为依据,制定以下教学大纲:第1周:大数据概念与背景第2周:数据采集与存储第3周: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周:数据挖掘与应用第5周:大数据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大数据专业素养。
中职大数据技术教学大纲
中职大数据技术教学大纲中职大数据技术教学大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技能。
为了培养学生在大数据领域的技术能力,中职教育也纳入了大数据技术教学大纲。
一、背景介绍大数据技术是指通过对海量、复杂、多样化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一种技术。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如金融、医疗、电商等。
因此,掌握大数据技术成为了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中职大数据技术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具备大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数据采集与存储学生需要学习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网络爬虫、API接口等。
同时,他们还需要了解数据存储的不同方式,如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等。
2. 数据预处理在大数据分析中,数据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学生需要学习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和数据规约等技术,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3. 数据分析与挖掘学生需要学习数据分析和挖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如数据可视化、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等。
通过这些技术,他们可以从大数据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4. 数据应用与实践在学习了数据分析和挖掘的基本方法后,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构建数据模型、如何进行数据预测和决策等。
四、教学方法中职大数据技术教学大纲强调实践和应用。
教师应该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实践来学习和掌握大数据技术。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中职大数据技术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评价。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课堂表现、项目成果、实践报告等。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
本课程旨在介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分析和利用大数据进行决策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熟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掌握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分析和可视化的基本方法;3. 学会使用常见的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工具和软件;4. 发展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5. 能够应用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
三、教学内容1.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2. 数据采集与清洗- 数据源与数据采集方法- 数据质量检验和清洗3. 数据存储与管理- 数据库系统与数据仓库- 分布式存储与计算-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4. 数据分析与挖掘- 数据预处理与特征工程- 数据可视化与探索性分析- 统计分析与机器学习方法- 数据挖掘与模型评估5. 大数据技术与工具- Hadoop与MapReduce- Spark与Spark SQL- 分布式计算与并行编程- 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6. 数据科学项目实践- 数据科学案例分析与应用- 大数据项目开发与实施- 数据科学与商业智能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介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实践操作:通过编程和实验操作,让学生熟悉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工具的使用;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心得和经验;5. 课程项目: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评分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比30%);2. 期中考试: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占比30%);3. 期末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的数据科学项目,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环节(占比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采集与存储》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153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3
适用对象:(专业名称)
先修课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应用)和统计专业(大数据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应用)和统计专业(大数据分析)的专业选修课,是学生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据采集和数据存储的基础知识,熟悉数据采集的原理和方法,熟悉数据存储的机制、数据查询和应用;从知识结构和实验操作经验等方面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目标1:掌握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目标2:掌握数据存储的方法和原理;
目标3:掌握基于分布式数据存储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系统、大数据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及应用等基本原理后,学习数据采集和存储的相关知识及平台。
具体
内容包括数据采集原理与方法、数据存储的传统方法及应用、大数据存储方法及应用等;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教学目标,拟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课程讲解和计算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强化所讲授的内容;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预留作业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温习和巩固;通过实例化的编程实验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三)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根据教学进度和要求布置相应的小作业,通过上机实践。
每一章根据所讲授的理论知识都设计与此对应的上机内容。
通过上机学习强化对本课程的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四)学习要求
为有效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首先具备操作系统、大数据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应该熟读课程大纲,提纲挈领地掌握大数据的基础理论、相关技术、包含的内容及大数据应用的方法,随后按照大纲熟读教材,并通过课后思考和上机实践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反复学习。
(五)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数据采集与存储是大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的基础;如何进行科学合理地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存储是大数据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所必须的技能;课程结合实际案例从理论和实际应用出发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和应用,为培养大数据领域合格数据工程师奠定基础。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操作系统、大数据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及应用等是该课程的先修基础,如果学生先修基础课没有学好,学习数据采集与存储的理论和技术时,则出现半知不解的情况。
因此,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掌握先修课程基础情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结合实际案例进行
由浅入深的教学。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基于集成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基于通信接口的数据采集、基于二维码的数据、基于网络爬虫数据采集方法、基于云模型数据采集)(文件存储、关系数据的存储、磁盘阵列存储)
(文件存储、关系数据的存储、磁盘阵列存储)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数据采集概述
教学内容包括:数据采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的概述。
教学重点:数据采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复习思考题:数据采集方法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第二章数据采集方法及应用
教学内容包括: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基于集成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基于通信接口的数据采集、基于二维码的数据、基于网络爬虫的数据采集方法。
教学重点:各种数据采集方法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基于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方法;基于二维码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基于网络爬虫的数据采集方法。
第三章数据存储概述
教学内容包括:数据存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的概述。
教学重点:数据存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复习思考题:数据存储方法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第四章传统数据存储方法及应用
教学内容包括:传统数据库技术和架构、OLTP数据库技术及架构、OLAP数据库技术及架构、MPP DB数据库技术及架构。
教学重点:OLTP数据库技术及架构、OLAP数据库技术及架构、MPP DB数据库技术及架构。
复习思考题:OLAP数据库技术、架构及应用。
第五章云存储
教学内容包括:云存储的概述、分布式块存储、分布式对象存储、分布式存储管理、面向云平台的存储架构。
教学重点:分布式块存储、分布式对象存储、面向云平台的存储架构。
复习思考题:分布式块存储、分布式对象存储、面向云平台的存储架构。
第六章大数据存储及应用
教学内容包括:大数据存储概述、Nos数据库技术及架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及架构、MongoDB数据库概述、MongoDB数据库设计、MogoDB高级查询、基于MogoDB的应用。
教学重点:Nos数据库技术及架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及架构、MongoDB数据库概述、MongoDB数据库设计、MogoDB高级查询、基于MogoDB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Nos数据库技术及架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及架构、MongoDB 及应用。
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及期末考查两种形式。
本课程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查成绩占60%。
平时考核采用撰写上机实验、实验报告、课堂案例讨论等方式。
期末考核采用案例论文分析的方式,案例内容将尽可能包括《数据采集与存储》所讲授的重点内容,使学生通过案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为将来学生从事相关大数据行业的工作奠定基础。
六、主要参考书及其他内容
[1]查伟.数据存储技术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
[2]David Hows,Peter Membrey.MongoDB大数据处理权威指南(第3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
[3]EMC Education Services.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分析.北京:人民邮电出版
社.2017.3
执笔人:曹海青教研室主任:范烺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