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行动计划
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实施方案
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实施方案智能技术不断更新,为冷链物流发展释放了新动力。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云计算等新技术快速推广,智慧物流有效赋能冷链物流各领域、各环节,设备设施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以及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加速释放新动力,为实现冷链物流全链条温度可控、过程可视、源头可溯提供有力支撑。
一、强化冷链物流全方位支撑鼓励冷链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优化整合资源,拓展服务网络。
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仓运配、集采分销和供应链金融一体化服务,培育形成一批温控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和冷链服务骨干企业。
依托一级、二级冷链物流节点,支持企业构建干支仓配一体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扩大业务覆盖范围,提升运行效率。
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冷链物流企业总部、区域总部、营运中心、结算中心等落户重庆,提升冷链资源配置能力。
培育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引导冷链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剥离自有冷链配送服务功能和业务,通过战略联盟、资本合作等,加强冷链食品、药品产业链资源共享,优化冷链供应链,打造一批知名冷链物流服务品牌。
培育一批产地移动冷库服务主体,探索设施巡回租赁、“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等经营模式,提升产地移动冷链物流设施运营网络。
深化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稳步推动重庆与新加坡冷链物流标准衔接。
引导冷链物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参与制定肉类、果蔬、粮油、红酒、海鲜、药品疫苗等商品的预冷、存储、运输、包装、销售各冷链环节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范冷链产品市内存储销售、市外分拨流程。
制定出台重庆冷链商品目录,推广应用冷链物流标准规范,促进冷链供应链上下游有效衔接。
建立标准推广和培训机制,加大标准宣传和实施力度,开展冷链物流标准化专项培训,建立完善冷链物流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推广与标准托盘相匹配的包装基础模数及系列规格尺寸,促进包装箱、周转箱、集装箱等上下游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推动标准装载单元器具的循环共用。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申报及建设研究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申报及建设探究随着全球贸易的进步和经济的茂盛,冷链物流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在这一行业中,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究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申报及建设,以期为增进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起首,我们需要明确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定义。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是指在承担区域内冷链物流枢纽运作任务的基础上,具备高品质、高效率、高遮盖率以及高服务水平的巨型冷链物流中心。
其主要特点包括具备完善的设施设备、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标准化的运营流程以及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然后,我们需要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申报条件进行探究。
起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位置选择应思量地理条件、交通便捷性和区域经济进步潜力。
其次,基地应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的冷链物流设备。
更重要的是,基地应具备全面的保管能力,包括温度控制、湿度管理、恶劣环境应对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探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策略。
起首,需要加强对基地的整体规划与设计,确保基地在布局上具备高效率和连贯性。
其次,需要借鉴国际标准和阅历,确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模式。
此外,还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冷链物流全流程的可追溯性和透亮度。
同时,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中,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引进也分外重要。
起首,政府应加大对相关高校及探究机构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引进专业人才。
此外,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最后,我们应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起首,政府应加大对基地建设的财政投入,为基地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其次,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基地的运营和管理。
此外,还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基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申报及建设探究对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进步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明确基地的定义,探究申报条件,制定建设策略,培育专业人才,并提供政策支持。
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行动计划
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行动计划一、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符合我省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区域冷链物流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
一是设施设备更加完善。
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冷链装备提升,冷库库容规模和冷藏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0%以上。
加快建设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力争实现4-5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纳入国家年度建设名单。
产地预冷、传统农批市场冷库等末端设施短板基本补齐,设施装备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高,建成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
二是服务能力更加优质。
专业化冷链服务质量大幅提升,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综合冷链流通率显著提升,流通环节腐损率逐步下降。
三是行业影响更加显著。
冷链产业链供应链联动整合加强,冷链新业态新模式更加多元,冷链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全国百强和星级冷链物流企业数量明显增加,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监管体系更加健全。
建成全省冷链物流追溯监管平台,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贯穿冷链物流全流程的监测监管体系,实现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全覆盖。
冷藏车监控率、重点冷链产品全程监控率显著提升。
二、完善销地冷链物流网络(一)加快城市冷链设施建设支持在广州、深圳、汕头、佛山、东莞、惠州等农产品主销区和中转规模较大的城市布局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与消费规模匹配,集流通加工、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销地冷链集配中心。
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佛山)民生保障冷链物流园区、中国南部物流枢纽(二期)、清远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冷库改造,配套建设封闭式装卸站台等设施,鼓励建设公共冷库、净菜加工车间等设施,完善流通加工、分拣配送等功能。
鼓励商超、生鲜连锁加大零售端冷链设施改造升级力度,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能力。
引导城市商业街区、商圈、农贸市场共建共享小型公共冷库。
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推动冷链物流率先发展、高质量发展,结合冷链物流发展基础、市场需求和服务功能等实际情况,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冷链物流重要区域、关键环节、重点品类,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促进农林牧渔业与加工、流通、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一批产业链条全、联农带农紧、综合竞争力强的农业全产业链,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提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形成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冷链物流企业,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城乡冷链物流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建成集约高效、绿色安全、智慧畅通、保障有力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培育一批超十亿级农业链主企业,打造百亿级全产业链重点链1条、五十亿级全产业链重点链1条、十亿级全产业链重点链1条,每个县区培育1条以上全产业链重点链,农业全产业链价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以3条重点产业链为引领、一批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链为支撑的农业全产业链格局,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二、主要任务(一)夯实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工程1.提升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支撑衔接能力。
加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力度,争取设施用地、用电优惠政策。
以精准高效服务跨区域、跨季节冷链运输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完善冷链设施设备、增强全程冷链服务规模和水平,实现骨干基地间设施设备、信息数据等冷链物流要素空间集约、互联共享。
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终端设施实施方案
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终端设施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分类指导。
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快冷链物流运行、服务、监管、支撑体系建设,优化冷链物流设施空间布局与运行网络结构。
针对生产流通环节、品类等特点,因势利导,精准施策,推动不同地区、不同品类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终端设施引导批发(农贸)市场、商场(超市)、便民农产品交易点等冷链物流设施改造。
推广应用移动冷库、智慧冷链自动售卖机、冷链自提柜等,提升末端冷链配送覆盖率。
加快完善乡镇农贸市场活禽集中交易和宰杀区冷链基础设施,支持屠宰厂(场)、肉类加工、果蔬配送企业,依托快速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品牌店、直营店和专销店等销售终端网点。
加强区域分拨中心和城市配送中心联动,构建快捷高效的冷链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批发(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肉品经销商,强化与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企业合作,大力发展冷链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流通业态。
推动冷链物流节点新能源冷藏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推进冷链物流全流程创新以科技创新和数字转型为引领,全面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广先进冷链技术设备设施应用,有效促进冷链物流业态模式创新和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冷链物流公共信息系统。
依托中国(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完善重庆城乡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引导冷库、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商贸连锁企业、重点食品药品生产加工基地、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等上云上线,强化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全过程监控,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推动全市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全国各地冷链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有效衔接。
鼓励建设第三方冷链信息平台。
引导重点企业搭建第三方市场化冷链服务平台,提供冷链货源、车辆、包装、运输等信息服务,提高冷链物流运行效率。
大力推动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平台对接全市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冷链物流资源互通共享。
鼓励各级冷链物流节点、冷链物流运输企业等使用第三方冷链信息平台,节约信息建设资金投入。
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实施计划布局
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实施计划布局项目概述冷链物流项目旨在通过建设先进的冷链物流系统,提供高效、可靠的物流服务,保障冷链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项目目标- 建立完备的冷链物流网络,覆盖主要城市和重要物流枢纽。
- 提高冷链物流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 提升冷链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项目计划1. 规划阶段- 进行市场调研,确定项目可行性。
- 制定冷链物流网络规划,包括物流节点和运输路线。
- 确定项目的技术要求和设备选型。
2. 建设阶段- 开展土地征用和建设用地规划工作。
- 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和运输车队。
- 购置冷链运输设备和仓储设备。
- 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物流数据的追踪和管理。
3. 运营阶段- 招募和培训物流人员,确保运营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 开展冷链物流运输,确保产品的冷链环境和运输安全。
- 实施物流数据管理,提供准确的物流信息和追踪服务。
- 定期检查和维护冷链设备,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项目预算项目预算将在规划阶段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编制。
主要包括土地征用费、建设费用、设备采购费用、人员培训费用、运营成本等。
风险管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人员风险等。
我们将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及时应对并减少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时间计划项目的时间计划将在规划阶段具体制定,包括建设周期、试运营期和正式运营时间。
以上是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实施计划布局的简要概述。
详细的计划将在项目规划阶段制定。
如有需要,我们可在后续阶段提供更多的详细资料和支持。
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郴州市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郴州市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2.26•【字号】郴政办发〔2023〕7号•【施行日期】2023.0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郴州市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郴政办发〔2023〕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中省驻郴各单位:《郴州市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2月26日郴州市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补齐全市冷链物流短板,构建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根据《湖南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湘政办发〔2022〕45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以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契机,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着力构建“全链条、严标准、可追溯、高效率”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到2025年,全市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以及疫苗、生物制剂、药品等冷链物流品类稳步发展,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乡的冷链物流网络,全市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保持一致。
二、重点任务(一)科学布局建设三级冷链物流网络1.创建冷链物流骨干基地。
对标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标准,申报创建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促进冷链物流与相关产业集聚融合发展。
到2025年,争取创建1家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市发改委牵头,有关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落实)2.布局产销冷链集配中心。
鼓励苏仙、桂东、资兴、北湖、临武、汝城等县市区打造区域性产销冷链集配中心。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和运营方案(二)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和运营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链物流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冷链物流是指对温度敏感的商品从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整个过程中的质量保障。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存在设施分散、标准不统一、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因此,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对于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将依托先进的物流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实现以下目标:1.提升冷链物流设施的集约化水平,降低运营成本;2.整合冷链物流资源,提高运输效率;3.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障食品质量安全;4.推动行业标准化、智能化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
三、实施计划步骤1.制定建设规划:结合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制定详细的基地建设规划;2.设施建设:按照规划,建设完善的冷库、冷藏车等基础设施;3.信息系统建设:引入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和监控;4.运营团队组建:招聘和培养专业的运营团队,负责基地的日常运营;5.招商引资: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基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6.持续改进:根据实际运营情况,不断优化设施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和运营,特别是对于大型农业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等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的企业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同时,本方案也可适用于需要提高冷链物流效率和保障食品安全的相关领域。
五、创新要点1.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的全面监控;2.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和监控;3.建立智能化的冷链物流管理系统,提高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4.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提高行业竞争力。
六、预期效果通过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和运营,预计将带来以下效果:1.提高冷链物流设施的集约化水平,降低运营成本;2.整合冷链物流资源,提高运输效率;3.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障食品质量安全;4.推动行业标准化、智能化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5.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基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冷链物流是指在食品、医药、化工、生物工程等领域中,运用专业设备和各种技术手段,采取低温、恒温、干燥等方式,确保产品在整个生产、仓储、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环境条件,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构建冷链物流系统,技术、设备、管理和服务都至关重要。
下面是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详细介绍:一、项目背景和目标1.项目背景: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有助于提升食品、医药等领域的供应链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2.项目目标:打造一个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提供安全高效的运输、仓储和配送服务,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项目规划与布局1.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集中的冷库、配送中心和仓储设施,包括冷藏、冷冻和干货等不同类型的仓储区域,满足不同产品的存储需求。
2.运输网络建设:建立覆盖整个供应链的运输网络,包括冷藏车辆、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输等不同模式,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信息化建设: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冷链环节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三、设备与技术要求1.冷链设备:采购符合国际标准的冷藏设备、冷冻设备和干燥设备等,确保产品在不同环节保持所需的温度和湿度。
2.温控技术:采用先进的温控技术,包括智能温控系统、远程监控设备和温度记录器等,保障运输中产品的温度稳定性。
3.环境监测技术:采用环境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运输和仓储环境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并提供预警提示,确保产品质量。
四、管理与运营模式1.人员培训:针对冷链物流的特殊要求,进行操作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普及,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2.供应链管理:实施供应链管理,对物流环节中的采购、库存、运输和配送等进行全面优化,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五、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1.风险评估: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设备故障、气候灾害和交通事故等,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建设,构建服务省内外产销、国际进出口的两大冷链物流系统,建设设施节约、运输高效、服务优质、安全可靠的国际国内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形成〃三级节点、两大系统、一体化网络〃融合联动的冷链物流运行体系为推动我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省内主要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和冷链食(药)品加工基地的冷链物流干支配网络,补齐补强冷链物流上下游短板和薄弱环节。
全省冷库容量达到700万立方米左右,星级冷链物流企业5家以上。
鲜切花、果蔬、肉类、食用菌等农产品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70%、30%、85%、70%左右,主要农产品重点产销基地省内24小时、省外和国际48小时通达。
三.主要任务(-)加快补齐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短板L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加快昆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统筹空港和王家营两大片区发展,提升冷链物流服务和辐射能力。
加快推进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规划布局、基地选址,培育建设运营主体,积极争取纳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
依托铁路开通及发展,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打造集分拣、加工、仓储、报关报检于一体的铁路冷链物流枢纽。
引导新建冷库、冷链分拨中心等设施在国家物流枢纽、重要物流节点集中布局,吸引生鲜电商、农产品加工等冷链物流上下游企业入驻,促进有关产业发展,支持城乡居民消费。
2.推进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
依托生猪、牛羊、蔬菜、花卉、核桃、水果、食用菌等重点产业县,建设40个产地骨干冷链集配中心,改善产地公共冷库设施条件,强化产地预冷、仓储保鲜、分级分拣、初加工、产地直销等能力,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水平,减少产后损失,实现优质优价。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10.30•【字号】四政办发〔2023〕19号•【施行日期】2023.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四政办发〔2023〕1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相关部门:《四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10月30日四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充分发挥四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增强冷链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现就基地建设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区位交通、黑土地资源、国家粮食主产区、畜牧业产业以及农副产品贸易等优势,强化东北区域重要物流集散地总体定位,统筹发展,为推动新时代四平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地预计交易分拨量达到250-300万吨,交易额在300-360亿元,引进1800-1850户企业和商户,带动就业人员6000人,建成符合我市市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枢纽节点,初步打造冷链物流支撑产业发展示范市。
二、基地功能布局及定位要求(一)主体功能。
基地主要提供生鲜农产品和食品采后预冷、冷冻冷藏、中转集散等冷链仓储服务;提供冷链干线运输、区域分拨配送及冷链多式联运等冷链运输服务;提供低温分割、分拣分级、包装换装、流通加工等全链条商品化处理服务;提供信息追溯、金融结算、供应链管理等综合服务;提供中央厨房、净菜加工配送、生鲜食材共储共配等食品加工服务,积极完善检验检测检疫、保税监管等功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1.26•【文号】国办发〔2021〕46号•【施行日期】2021.11.2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内经贸与流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1〕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11月26日“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
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是支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和培育新增长点,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途径;是健全“从农田到餐桌、从枝头到舌尖”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医药产品物流全过程品质管控能力,支撑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形势近年来,我国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以及疫苗、生物制剂、药品等冷链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冷链物流较快发展,但仍面临不少突出瓶颈和痛点难点卡点问题,难以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消费品和市场主体对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冷链物流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冷链物流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4.01•【字号】鲁政办字〔2022〕31号•【施行日期】2022.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鲁政办字〔2022〕31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山东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4月1日山东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
加快山东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对于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促进消费扩容升级,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山东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结合山东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在坚定不移抓好“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等既有工作部署基础上,聚焦“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提升农产品产业链和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为目标,聚焦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突出瓶颈和痛点难点卡点,着力补短板、优服务、育市场、促融合、强支撑、严监管,努力推动冷链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减耗,全力打造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为促进产业转型、消费升级和民生改善提供保障,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4.26•【字号】皖政办秘〔2022〕31 号•【施行日期】2022.04.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4月26日安徽省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1〕46号)等文件要求,加快我省冷链物流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肉类、果蔬、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医药产品等物流需求,建设完善冷链物流枢纽网络,提升冷链物流体系现代化水平,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健全监管保障机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助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冷库总库容达到1750万立方米,人均库容赶超全国、接近江苏浙江平均水平,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3—4个,建设省级冷链物流基地15个左右,搭建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连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建成畅通高效、安全绿色、智慧便捷、保障有力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二、拓展提升冷链物流服务(一)肉类冷链物流。
加快皖北生猪、肉羊、肉牛、肉禽优势产区和合肥等主销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阜阳中原牧场冷鲜城、合肥百大肥西农产品现代物流园等重点项目,构建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的肉类供应链体系。
强化冷链物流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强化冷链物流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碳达峰碳中和,对冷链物流发展明确了新任务。
冷链物流仓储、运输等环节能耗水平较高,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面临规模扩张和碳排放控制的突出矛盾,更加需要加强绿色节能设施设备、技术工艺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绿色节能设施,加快减排降耗和低碳转型步伐,推动冷链物流运输结构调整,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我市肉类、果蔬、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疫苗、生物制剂、药品等冷链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业态模式不断创新、产业地位不断提高,冷链物流产业已成为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新兴力量。
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十三五”末,全市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肉类、果蔬、水产品、牛奶生产总量达2794万吨、年均增长3.6%o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冷链物流需求持续增强,在生产和消费两端的共同推动下,冷链物流快速发展,2020年冷链市场交易额达864亿元,较2015年增加193亿元、年均增长5.2%。
冷链流通率、冷链流通环节腐损率分别为46%,18%,较2015年分别提高19个百分点、降低5个百分点。
随着出海出境大通道和开放口岸、海关指定监管场所等加快建设,国际冷链物流规模持续扩大,进口冷链产品规模达96万吨。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全市冷库库容达526万立方米,较2015年增加328万立方米、年均增长9.7%,其中中心城区冷库库容达242万立方米、占全市52%;冷藏车保有量约2700辆,比2015年增长130%;基本形成以“冷链物流+交易市场”为主,冷链加工、运输、仓储为支撑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现代冷链服务主体日益壮大。
“十三五”期间,全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核心竞争力、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冷链物流企业,全市规模以上的冷链物流市场主体达400家。
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实施计划方案一、项目背景与意义冷链物流是指在整个物流过程中保持货物在低温环境下运输、储存和配送的一种特殊物流方式。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和生鲜食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冷链物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然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冷链物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给冷链产品流通带来了很多问题和风险。
因此,开展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本项目旨在构建一套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实现冷链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的全程冷链保鲜,并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新鲜和安全的食品体验。
二、项目目标1.建设一条全程冷链物流系统,确保冷链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的全程冷链保鲜。
2.提升冷链物流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损耗。
3.建立一套完善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确保物流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三、项目内容和进度安排1.建设冷藏库和运输车队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特性,投资建设若干个现代化冷藏库,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并配备适用的仓储设备和设施。
同时,购置一批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车辆,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冷链保鲜。
进度安排:前期调研与选址(1个月)→建设准备(3个月)→工程建设(6个月)→设备采购和安装(3个月)→试运行和调试(2个月)2.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建立一套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冷链物流全程的数据采集、传输和管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控和管理冷藏库和运输车辆的温度、湿度、气氛和位置等关键参数,并实时传输给物流信息平台,为物流过程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进度安排: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1个月)→系统开发和测试(3个月)→系统上线和调试(2个月)3.建立风险管理与追溯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与追溯体系,追踪和记录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数据,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对供应商、生产商和物流公司进行认证和监控,并建立供应链追溯体系,实现产品质量的全程可追溯。
进度安排:需求调研和信息收集(1个月)→体系设计和方案制定(3个月)→体系试运行和调试(2个月)四、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估计为1000万元。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和运营方案(一)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和运营方案实施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冷链物流逐渐成为保障食品安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虽有一定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基础设施不足、运营效率不高、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
因此,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优化冷链物流体系,提升冷链物流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是当前产业结构改革的重要方向。
工作原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将采用“1+N”模式,即一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核心区,多个区域性冷链物流节点。
核心区具备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承担全国性冷链物流集散和配送任务;区域性冷链物流节点则根据当地食品产业发展需求,提供地方性冷链物流服务。
实施计划步骤:1.开展前期调研:对现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状况等进行全面调研。
2.制定建设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方案,包括核心区与区域性节点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引进等。
3.建设基础设施:按照建设方案,分阶段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冷库、冷藏车队、配送中心等。
4.引入先进技术:引入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AI等,提升基地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5.运营管理优化:通过引进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对基地进行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基地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优化,特别是针对大型食品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具有较高冷链物流需求的企业。
创新要点:1.构建“1+N”模式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全国性冷链物流集散和配送的高效运转。
2.引入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手段,实现冷链物流的实时监控、预测和优化,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3.优化运营管理流程,采用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手段,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预期效果:1.提高冷链物流运营效率:通过引入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优化运营管理流程,预计可提高运营效率20%以上。
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实施方案
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实施方案一、加强冷链物流全链条监管完善监管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冷链物流监管法律、法规,完善我省配套政策,落实冷链物流安全生产要求,确保冷链物流全链条保温、冷藏或冷冻设施设备运行达标。
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冷链物流监管机制,强化跨部门监管沟通协调。
完善主管部门监管制度,分品类建立完善日常检查制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监管制度严格执行到位。
推动相关经营企业严格执行食品、食用农产品入市查验记录制度。
创新监管手段。
推进冷链物流智慧监管,研究建立冷链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管理制度。
整合“湘冷链”等现有冷链物流信息平台资源,与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数据进行有效互通,推动建立省级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与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资金项目监管平台对接,形成全链条追溯体系。
强化检验检测检疫。
健全覆盖从种养殖、加工到销售终端全链条、全要素的农产品检验检测检疫体系和可视化安全溯源体系。
围绕主要农产品产销区、集散地等,优化站点布局,提升检验检测检疫能力。
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屠宰加工企业等建设快检实验室,推动各地冷链产品检验检测检疫信息共享、结果互认。
推行检疫处理、检测结果无纸化传递,优化检验检测检疫流程。
二、推动冷链物流全流程创新推进冷链物流数字化智能化。
加快冷链物流企业数字化升级步伐,推动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应用,推进冷链货物、场站设施、载运装备等要素数据化、信息化、可视化,推动冷库“上云用数赋智”。
推广自动立体货架、智能分拣、物流机器人、智能化温控等设施设备,推进自动消杀、蓄冷周转箱、末端冷链无人配送装备等应用。
鼓励新建智能立体冷链仓储设施。
支持冷链物流龙头企业自主开发运营管理软件,加大各系统推广和融合使用力度。
加快冷链物流绿色化。
严格落实国家冷库、冷藏车等能效标准,加快淘汰老旧高能耗冷库、制冷设施设备和高排放冷藏车。
国家骨干物流基地建设模式
国家骨干物流基地建设模式一、政府规划指导政府在国家骨干物流基地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
政府通过对全国物流布局的统筹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促进物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政府在规划指导过程中,需考虑以下因素:1.全国物流网络规划,确定骨干物流基地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和定位。
2.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各地物流基地的建设规模和需求。
3.交通基础设施状况,为物流基地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4.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确保物流基地的建设与环境和谐共生。
二、企业主导建设企业在国家骨干物流基地建设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参与物流基地的建设。
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需考虑以下因素:1.市场需求分析,确定物流基地的建设规模和功能定位。
2.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场地平整、道路修建、水电设施等。
3.物流设备采购与安装,确保物流基地具备完善的物流设施。
4.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物流基地的信息化管理和运营。
三、市场化运作国家骨干物流基地建设应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市场化运作过程中需考虑以下因素:1.招商引资策略,吸引优质企业入驻物流基地。
2.租赁和物业管理,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服务。
3.营销与推广,提高物流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风险管理,确保物流基地的稳定发展和规避潜在风险。
四、信息化支撑国家骨干物流基地建设应注重信息化支撑。
通过引入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实现物流基地的高效管理和运营。
信息化支撑过程中需考虑以下因素:1.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物流设施的实时监控和维护。
2.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为物流基地的运营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3.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
4.信息安全保障,确保物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五、国际化发展国家骨干物流基地建设应具备国际化发展视野。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物流基地与国际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行动计划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给冷链物流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我国当前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出海出境国际大通道日趋完善,国际贸易往来推动食品进出口规模和国内国际冷链物流标准有效衔接,助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畅通高效、安全绿色、智慧便捷、保障有力的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增强冷链物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为服务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冷库库容规模达880万立方米以上,冷藏车保有量达5000辆,肉类、果蔬、水产品等适冷商品冷链处理率分别达85%、30%. 85%,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显著减少,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日消费1千克冷链商品需求。
设施网络全面覆盖。
建成5个一级冷链物流节点、30个二级冷链物流节点、N个三级冷链物流节点,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乡、联通国内外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满足城市居民2公里以内、农村居民5公里以内采购冷鲜食品商品需求。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冷链设施区域布局更加优化、结构发展更加合理、功能类型更加完善。
冷链物流规模化组织效率大幅提升,冷链物流成本水平显著降低。
精细化、多元化、品质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培育2—3家竞争力较强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冷链物流标准化、智慧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
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基础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质量力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面临形势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四五”是我市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的关键时期,我市冷链物流发展面临众多历史性机遇与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给冷链物流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我国当前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出海出境国际大通道日趋完善,国际贸易往来推动食品进出口规模和国内国际冷链物流标准有效衔接,助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居民消费扩大升级,为冷链物流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需求不断升级、冷链消费能力和意愿持续增强、消费习惯由生鲜消费向冰鲜冷链消费逐步转变,冷链物流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保障高质量消费增长的市场需求、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冷链物流现代服务体系迫在眉睫,要求冷链物流加快提高服务水平、适配新型消费。
智能技术不断更新,为冷链物流发展释放了新动力。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云计算等新技术快速推广,智慧物流有效赋能冷链物流各领域、各环节,设备设施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以及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加速释放新动力,为实现冷链物流全链条温度可控、过程可视、源头可溯提供有力支撑。
冷链产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对冷链物流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冷链产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当前,冷链物流“断链”“伪冷链”等问题依旧突出,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冷链物流承担着保疫苗安全配送和食品稳定供应的艰巨任务,迫切要求提高运输、仓储、加工专业服务和应急处置能力,规范市场运行,不断完善全程冷链追溯体系。
碳达峰碳中和,对冷链物流发展明确了新任务。
冷链物流仓储、运输等环节能耗水平较高,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面临规模扩张和碳排放控制的突出矛盾,更加需要加强绿色节能设施设备、技术工艺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绿色节能设施,加快减排降耗和低碳转型步伐,推动冷链物流运输结构调整,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依托一级、二级冷链物流节点,整合优化存量冷链物流设施,创新培育协同高效的运营主体,推动大渡口、沙坪坝、江津、潼南、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等地具备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通道运营平台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资本合作、设施联通、功能联合、平台对接、资源共享等方式,共同打造优势互补、业务协同、利益一致的冷链物流企业。
创建至少1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实现干线运输、区域分拨、仓储服务、市场分销、城市配送等冷链物流服务资源高效协同发展。
强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与国家物流枢纽创新融合发展,提升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水平,打造内陆国际冷链物流分拨中心、区域性冷链物流集散中枢。
四、构建一区两廊多节点冷链物流新格局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 立足重庆“大山大江”的地理环境、“西密东疏”的人口分布特征,构建以主城都市区为核心,渝东北、渝东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为支撑, 三级冷链物流节点为支点,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互补、链条完整的“一区、两走廊、多节点”现代冷链物流发展新格局。
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连锁超市、大型食药品生产基地等,以中心城区消费能级提升为引领,以主城新区食药品生产消费为支撑,加快多功能、标准化、国际化、绿色化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畅通中心城区与主城新区冷链产品便捷高效双向流动通道,提升铁公水空冷链物流一体化运输服务能力。
强化应急冷链物资储备保障和冷链产品价格宏观调控功能,打造内陆国际冷链物流分拨中心。
力争到2025年主城都市区冷库库容达 583万立方米,基本实现“1小时冷链产品配送圈”。
以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万州等区县为核心,建设一级节点冷链物流设施,推动“万开云”冷链物流同城化配送,辐射带动梁平、城口、丰都、垫江、忠县、奉节、巫山、巫溪等区县,构建渝东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
依托渝宜高速、沿江高速等,加快畅通中心城区与渝东北城镇群之间的快速综合射线通道,建成区城“3小时冷链产品配送链”。
力争到2025年渝东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冷库库容达176万立方米以上。
以渝东南中心城市黔江和渝东南桥头堡城市秀山等区县(自治县, 以下简称区县)为核心,提升黔江、秀山在武陵山区的冷链物流服务功能,辐射带动武陵山区,构建渝东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
依托渝湘高速、重庆至张家界高速等,加快构建中心城区与渝东南城镇群之间的快速综合射线通道,建成区城“3小时冷链产品配送链”,力争到 2025年渝东南冷链物流发展走廊冷库库容达72万立方米以上。
依托各区县集聚效应和资源禀赋,布局建设5个一级冷链物流节点、30个二级冷链物流节点,完善N个三级冷链物流设施节点,形成“5+30+N”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冷链物流网络服务体系。
推动万州、涪陵、江津、永川、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等综合保税区及沙坪坝、巴南等保税物流中心(B型),高水平高标准建设多温层智能化冷链仓储设施,提升多样化国际冷链产品物流中转服务水平。
完善进境粮食、水果、肉类、食用水生动物等进口特殊商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设施服务功能,大力发展肉类、水果、水产品、红酒等国际冷链产品进出口贸易。
完善首次进口药品口岸设施功能,培育壮大国际医药冷链业务规模,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心。
加强通道高效衔接,支持江津、巴南等区县建设中国西部(重庆)东盟农副产品冷链分拨中心,打造国内与国外、东盟与欧洲相互循环的冷链物流中转节点,辐射带动内陆地区食品产业和冷链物流转型升级。
支持渝中区、两江新区等建设“一带一路”冷链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扩大高品质冷链产品服务需求。
推动特色冷链产品国际化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合作,推动特色农产品贸易发展,支持万州、黔江、潼南、荣昌、开州、梁平、忠县、云阳等区县发展壮大出口型农产品基地,扩大柑橘、柠檬、柚子、桃猴桃、榨菜、精品蔬菜等优势特色冷链农产品跨境贸易,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鼓励通道运营平台公司与冷链物流企业、贸易企业等协同“出海”,深化与国(境)外贸易促进机构合作,积极布局境外冷链物流设施,开展国际冷链物流业务。
加强农产品国际营销,引导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参加新加坡亚洲食品酒店展、中国香港美食展、上海进口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境内外展会,推广渝货精品及地理标志冷链产品出口,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引导各级冷链物流节点协同发展,建立区域冷链物流联盟,强化干线支线有机衔接。
鼓励开行中心城区至主城新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间的冷链专线班车,促进干线运输与区域分拨配送业务高效协同发展。
发挥供销系统独特优势,加大对中小城镇和农村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生产基地一农批市场一生鲜市场一终端消费的全程农产品冷链流通闭环体系,提升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流通能力。
发挥邮政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独特优势,构建县乡村三级冷链物流体系,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解决生鲜农产品“销售难”“物流难” “融资难”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鼓励大型生鲜电商、连锁商超等企业参与城乡一体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加强城乡冷链设施对接、发展“平台企业+农业基地”“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上行下行一张网”,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促进城乡冷链物流双向均衡发展。
加快补齐国家物流枢纽、一级和二级冷链物流节点的冷链物流换装转运短板,引导建设自动化、专业化、智能化冷链多式联运设施,配套完善充电桩等设施设备,提高多式联运衔接效率。
积极培育通道运营主体,强化全程冷链运输组织,发展全程冷链集装箱运输。
引导冷链运营主体与上海港、天津港、广州港、大连港等高效衔接,加密开行冷链集装箱公水联运专线、铁海联运班列。
大力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开行铁海联运冷链班列、跨境公路冷链班车等,打造精品联运线路,开展品牌化运营,探索应用“一单制”。
鼓励开行“沪渝直达快线”冷链班轮。
加强冷链卡车航班、专线网络建设,提高多式联运一体化组织能力。
统筹推进国家物流枢纽与各级冷链物流节点高效衔接, 不断提升冷链物流辐射能力。
五、完善销地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加快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不断推动销地冷链设施改造升级,加快补齐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短板,全面构建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努力提升辐射市内市外服务网络密度和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