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单体住宅)》课程教学大纲1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316111课程名称:建筑设计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Design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528/33适用专业:建筑学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建筑设计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在配合其他课程学习的条件下,以培养造就一个合格的,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并能开拓未来,圆满完成设计任务的职业建筑师。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建筑设计应先修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基础,可以为后续各年级的建筑设计等课程丰富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1.全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和设计方法。

包括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建筑观;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建筑设计能力(包括城市设计、园林设计与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全面,统一地处理有关环境、功能、技术、空间、形体、细部等方面问题的方法。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4,5,6,7,11)2.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师的职业技巧和工作方法,包括建筑师的基本制图技巧;建筑图的表现技巧;模型的制作技巧;以及独立思考,利用资料,调查研究,集体配合等工作方法。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4,5,6,7,11)3.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其他所学课程的知识,并结合设计过程扩大知识面,增强整体素质,提高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8,9,10,12)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三学期(48学时)小型民用建筑(小品或小型餐饮、文化类建筑、小住宅等)(设计启蒙阶段)第四学期(96学时)小型教育类建筑(幼儿园、小学校)、小型文化类建筑(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设计深入阶段)第五学期(96学时)多层居住类建筑(单元式多层住宅等)、旅馆类建筑(中型酒店、度假村等)(设计深入阶段)第六学期(96学时)山地公共类建筑(山地旅馆类建筑、山地文化类建筑)、或商业类建筑(大型综合商场、大型自选商场等)(设计成熟阶段)第七学期(96学时)高层建筑(高层住宅、高层办公等)、大跨度建筑(观演类等)(设计成熟阶段)第八学期(96学时)大型建筑群(同类课题:体育类建筑群、医疗类建筑群、教育园区、工业类建筑群等)、大型交通类建筑(大型火车站、航空港、码头等)(设计升华阶段)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教学目标1第三学期小型民用建筑设计启蒙阶段。

《建筑设计[]》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教学大纲----a2708894-6ea5-11ec-868f-7cb59b590d7d《建筑设计[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建筑设计课程英文名称:architecturedesign课程编号:02040820开课教研室:建筑设计教研室授课对象:建筑学专业先修课程:建筑设计[ⅱ]后续课程:建筑设计[ⅳ]执笔人:蔡雅冰二、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和主干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组合能力,掌握建筑设计的方法、步骤和过程。

2、知识要求:对空间组合的分析与认识,对建筑技术的了解以及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3、能力要求:(1)培养对不同功能和不同需求的设计适应性,以及基本空间单元的组织能力力,在套型设计和组合上培养分析能力,并提高对建筑技术的认识程度,增强各专业间的配合能力,通过对施工图的绘制,培养施工图方面的准确表达能力。

(2)使学生掌握复杂大型建筑空间的基本设计方法。

(3)让学生能够自我分析建筑空间内的流线问题以及空间组合和外观造型处理。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居住空间设计——福利房、商品房(1)教学内容:a.讲解居住建筑的特点,以及建筑设计须满足不同使用对象的不同功能要求和不与使用自定义要求相同。

b.使学生掌握单体设计过程,并能够分析、考虑群体设计和环境设计。

掌握了解一般共管公寓设计,可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合理布置共管公寓。

c、培养空间的安排和安排能力,提高小空间尺度的思考能力。

d、掌握混合结构的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施工方法。

(2)课程基本要求:掌握基本知识,设计符合要求的基本户型和建筑单体,独立绘制建筑施工图。

2、图书馆设计学期:第6学期学时:84学时学术成绩:5学分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1)教学内容:作为上一个大厅式空间设计的延续和深化,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多功复杂空间的设计。

环境设计(总平面布置,包括环境分析、人流分析、流线设计和工艺要求)a.草图设计(建筑平、立、剖面图按比例绘制)b.调整方案c.绘正式图(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建筑空间中人流路线之间的密切关系和主次关系本掌握进行大型空间设计的空间尺度、把握能力以及较复杂空间组合的设计万法。

《建筑设计》课程教案

《建筑设计》课程教案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1.2 课程代码:1.3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1.4 学分:3学分1.5 学时:48学时1.6 适用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1.7 的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史、建筑构造等1.8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2.1 教学内容:(1)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设计的方法等。

(2)建筑设计的内容与要求:包括建筑设计的内容、建筑设计的要求、建筑设计的评价等。

(3)建筑设计的实践与创新:包括建筑设计的实践、建筑设计的创新、建筑设计的应用等。

2.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建筑设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案例。

(2)实践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建筑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建筑设计案例,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要点。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PPT、图片、视频等手段,生动展示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实体模型教学:制作建筑设计模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4.1 教学安排:(1)第一章: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2)第二章:建筑设计的内容与要求(3)第三章:建筑设计的实践与创新(4)第四章:建筑设计案例分析(5)第五章:建筑设计实践4.2 学时分配:(1)第一章:8学时(2)第二章:8学时(3)第三章:8学时(4)第四章:8学时(5)第五章:12学时五、课程考核与评价5.1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

课程《建筑设计》课程教案

课程《建筑设计》课程教案

精品课程《建筑设计》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建筑设计》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素,掌握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空间构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任务本课程共分为五个章节,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建筑设计的步骤、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实践、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方法、步骤、创新与实践。

难点: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创新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案例、实地考察等手段,直观地展示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设计作业、期末考试等。

4.2 评价标准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发言、讨论等参与程度,占总评的20%。

设计作业:评估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表现,占总评的40%。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五章:建筑设计案例分析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通过分析经典建筑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教学活动:讲解经典建筑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六、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建筑的定义、建筑师的职责、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目标等。

教学活动: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建筑设计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区别。

七、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课时:3课时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述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包括功能原则、美观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等,以及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如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形态构成等。

课程《建筑设计》课程教案

课程《建筑设计》课程教案

精品课程《建筑设计》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如平面布局、空间组织、造型设计等;(3)熟悉建筑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2)通过设计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对建筑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3)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功能的负责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1)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2)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3)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2. 建筑设计基本技能(1)平面布局与空间组织;(2)建筑造型设计;(3)建筑结构与材料选择。

3. 建筑设计规范与标准(1)建筑设计规范的基本内容;(2)建筑设计标准的基本要求;(3)建筑设计的安全与环保。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案、课件、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2)学生预习相关教材内容,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教案,讲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设计实践:(1)教师布置设计任务,学生进行建筑设计实践;(2)教师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5.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整理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1)学生课堂参与度;(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学生设计实践成果。

2. 期末考试:(1)建筑设计理论考试;(2)建筑设计实践考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等。

2. 课件:教师根据教案制作的课件。

《建筑设计》-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93006《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Architecture Design)总学时:64 学分:4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开课学期:第5学期3、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4、课程修读条件:5、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深化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基本原理以及对各类建筑类型的一般设计方法,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各类建筑类型的建筑方案设计的锻炼,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本课程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内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教学;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活学活用。

针对具体理论问题开展专题讨论,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结合理论随时观察随时提问随堂答疑。

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具有运用国家有关政策、规范、技术经济指标及评价标准的能力,通过各个课程作业,掌握对各类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

三、内容提纲及标准第一章概述[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建筑设计的内容、程序以及各个设计阶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建筑设计的内容和依据难点是建筑设计阶段的划分[教学内容]第一节建筑的发生与发展第二节建筑的构成要素和建筑设计原则第三节建筑的分类与分级第四节建筑设计的内容与依据第五节建筑设计程序与设计阶段的划分第六节建筑师业务相关知识简介第二章人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人体工程学及行为建筑学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难点是行为建筑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人体工程学第二节行为建筑学第三章单一建筑空间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单一建筑空间的各个空间设计内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主要使用空间的设计难点是交通联系空间的设计[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使用空间的设计第二节辅助使用空间的设计第三节交通联系空间的设计第四章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建筑空间组合方式,掌握建筑空间组合的方法步骤及设计手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建筑空间组合的方法步骤难点是建筑内部空间设计手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原则第二节建筑空间组合方式第三节建筑空间组合的方法步骤第四节建筑内部空间设计手法第五章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与建筑群体组合[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以及群体组合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建筑的群体组合难点是场地设计[教学内容]第一节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第二节建筑的群体组合第三节场地设计第六章建筑设计中的技术与经济问题[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以及建筑设计经济分析方法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建筑设计经济分析方法难点是常见建筑结构形式[教学内容]第一节建筑结构与建筑设计第二节建筑设备与建筑设计第三节建筑设计经济分析方法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七章建筑设计中的美观问题[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进行建筑形体与立面设计[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规律难点是建筑形体与立面设计[教学内容]第一节建筑艺术的特征第二节建筑创作的艺术构思第三节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规律第四节建筑形体与立面设计第八章住宅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住宅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住宅建筑户内设计难点住宅建筑空间组合[教学内容]第一节住宅建筑户内设计第二节住宅公用部分设计第三节住宅建筑的空间组合第四节住宅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九章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园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托幼建筑空间组合设计难点是总平面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主要使用房间设计第三节托幼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第四节托儿所、幼儿园基地选择与总平面布置第十章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中小学校教学楼空间组合设计难点是总平面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各类教学用房设计第三节办公、生活及交通空间设计第四节中、小学校教学楼空间组合设计第五节中、小学校址选择和总平面设计第十一章商店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商业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商业建筑空间组合设计难点是总平面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商业建筑基地选择与总平面布置第三节商业建筑设计原则与空间组合第四节专业商店设计第五节商店建筑物理环境与设备第十二章旅馆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旅馆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旅馆建筑空间组合设计难点是总平面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旅馆建筑的基地选择和总体布置第三节旅馆客房部分设计第四节旅馆公共部分设计第五节餐厅、厨房部分设计第六节旅馆建筑设计的其它问题第十三章电影院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电影院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电影院建筑空间组合设计难点是总平面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基地选择与总平面设计第三节观众厅设计第四节其它用房设计第五节电影院的建筑空间组合第十四章医院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医院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医院各个空间设计难点是总平面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综合医院基地选择与总平面设计第三节门诊部设计第四节医技部设计第五节住院部设计第六节辅助部分设计第七节医院建筑的物理环境与设备第十五章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风景园林各基本组成的设计难点是总平面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园林与园林建筑第二节园林建筑的布局第三节风景园林各基本组成的设计第四节庭园组合形式第十六章文化馆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文化馆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文化馆各部分用房设计难点是总平面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文化馆建筑基地选择与总平面设计第三节文化馆建筑设计一般原则与各部分用房设计第四节文化馆建筑的空间组合设计四、课程学时分配:五、分专业、层次不同要求的有关说明:无六、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考查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建筑设计原理与建筑设计》,骆宗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主要参考书:《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第三版制订教师:张安皓。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地位:建筑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目的:让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所存在的问题,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按照设计方案,逐步实施。

本课程任务:初步学习和掌握建筑设计一般程序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并作出决策的能力,使其能在不同设计阶段采用多种手段表达设计意图,解决有一定复杂性的建筑设计问题,进而加深对建筑设计的认识。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讲授内容与本专业其他课程关系密切,要求学生在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建筑设计加深理解,为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把握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建筑设计概述教学要求:1.建筑设计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知识的学科,学习这一专业要具有广泛涉猎的学习习惯,保持对周围各类事物的兴趣;2.理解建筑设计基本内容;3.了解建筑设计手法涵义;4.掌握建筑造型设计手法实例。

教学内容:1.建筑设计由形式到形象的过程;2.建筑方案设计。

二建筑单体的设计原则教学要求:1.了解空间和实体的关系;2.理解建筑单体尺度;3.掌握立面上的虚实法则。

教学内容:1.掌握虚实处理方法;2.掌握收头方法;3.建筑尺度的把握。

三建筑空间组织教学要求:1.了解建筑设计的功能与空间;2.理解建筑层次的分割和流通;3.掌握建筑的层次与造型。

教学内容:1.空间结构及其方向性;2.空间分割和流通;3.空间层次和造型。

四经典设计作品解析教学要求:1.掌握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分析;2.掌握建筑设计立意与快速表达;3.了解建筑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对建筑布局与功能分区的影响;4.掌握中小型建筑的交通组织。

教学内容:1.中小型建筑的空间与功能;2.中小型建筑的环境与交通组织;3.中小类公共建筑设计作品解析。

四、教学安排及方式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20学时,实验教学时数28学五、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操作试。

建筑学教学大纲——建筑设计一

建筑学教学大纲——建筑设计一

建筑设计(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数:64学时(其中:理论56 ,实践8 )学分数:4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3学期适用专业:建筑学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一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指出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建筑设计的提高阶段。

主要了解人文与生态环境和建筑节能方面的知识,提高设计构思及方案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小型建筑方案设计的能力,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熟悉各种建筑表现的技巧,培养学生有理论有技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设计。

二、课程学时分配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形态和空间构成理论进行建筑空间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基本功,重点使学生掌握小型建筑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侧重于构思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经过课程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熟悉各种建筑表现的技巧,循序渐进地掌握全过程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通过空间的训练,加强学生对不同空间效果的感受与认知,从而掌握空间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场地分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对场地分析矛盾的合理解决。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1 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专业的训练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对低年级学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是本学期的重点。

通过选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对设计主动的进行思考。

1.2 基本功的培养结合建筑初步所学内容强化建筑表现技法的联系和建筑工程制图的准确性联系。

1.3 建筑空间的认知了解对流线设计、功能布置、空间效果的基本认知和关系。

1.4 建筑场地和对建筑周边环境的认知对地形分析和环境分析掌握场地现场调研的方法和基本内容(场地分析、案例研究、文献调研)。

1.5 建筑功能、交通流线与形态的认知了解对流线设计、功能布置、空间效果的基本认知和关系。

对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做到能够基本掌握。

模块(选择其中一个)1.8m*8m*8m立方体小住宅设计2.别墅设计3.艺术之家设计4.茶室咖啡厅设计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无时限实践设计方式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办学定位:创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清华大学既定的建设方针。

在此指导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坚持宽口径培养模式,造就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理论研究与管理之专业人才。

办学理念:从梁思成先生的“体形环境论”到吴良镛先生的“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60余年的积淀与传承确立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明确的办学理念,即坚持建筑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拓展,整合自身在设计、技术、设备上的优势,形成独有的建筑、规划、景观三位一体的教学构架,面向全球化和城镇化,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知识结构:建筑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理、工、文、艺诸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要求毕业生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

建筑设计课是一级学科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两大部分,贯穿整个一至四年级,覆盖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景观规划与设计五个二级学科的专业基础教学,并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绿色环境技术与建筑设计课相结合,达到强化环境意识、普及绿色建筑技术的目的。

课程目标:在“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这一清华优良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筑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概括为:基本功训练与建筑理解相结合;创造力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结合;建筑知识与专业理论方法相结合;设计过程与专业表达技能相结合;设计实践与综合设计能力相结合等五个方面。

2. 课程知识结构与学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至6年级的设计教学框架是按照“三个平台”模式建立的,即由一二年级设计专题所构成的“基础平台”、三四年级设计专题所构成的“专业平台”和五六年级(研究生阶段)设计专题所构成的“提高平台”,三个平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相互关联,紧凑连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单体住宅)》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建筑设计(单体住宅)》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学习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课堂讲授与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在建筑设计的整合过程,具有一定的建筑设计表达能力,目的培养学生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及思维方法去思考单体建筑这个小尺度的建筑空间课题。

能够理解建筑设计表现的基本能力,建筑概论,景观设计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本课程从尺度偏小的单体住宅进入设计课题,了解并掌握建筑空间的功能分区,空间划分,室内的基础设施的配合和在小尺度下的植物绿化营造,了解基本的植物应用和建筑装饰材质的习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利用AutoCAD, Photoshop, Sketch Up, 3Dmax等计算机软件或者手绘效果图等进行建筑设计表达。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建筑设计的概念以及建筑设计的内容,重点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方法、依据和程序;
2.理解并基本掌握建筑设计中空间如何划分功能分区, 空间划分, 交通流线梳理;
3.掌握建筑设计的步骤、设计方法。

通过典型作业训练和辅导,结合AUTOCAD和Sketch Up 的实际操作训练,学生能制作出完整的小尺度建筑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平面功能布局图、各立面图、重要节点透视效果图;
4.掌握建筑设计的空间光照通风属性以及简单的家居风水原则、方法和步骤。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述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意义,建筑设计的起源,学科的由来和进入国内领域后与原有传统建筑学的区别。

掌握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概念。

本章教学重点:
1.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2.建筑设计的活动领域。

本章教学难点:
1.建筑设计的不同尺度下的项目类型;
2.建筑设计项目与建筑题材艺术创作的微妙关系。

本章理论教学内容:
1.阐述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2.区别不同尺度下的建筑设计的区别;
3.建筑设计项目包含的内容。

本章实践教学内容:
随堂练习:体块组合体的绘制练习;
练习要求:正确把握体块组合,穿插以及切割的关系;
教师辅导: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纠正问题,解决空间组合的问题,辅导、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任务目的:为后续空间组合设计做铺垫。

第二章小尺度规模的建筑设计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建筑不同尺度项目中小型的尺度项目的内容,以单体建筑设计为联系,通过调研和学习相关案例,掌握基本方法和基本设计内容,理解建筑设计的概念及研究方向,掌握建筑空间与现代城市设计的关系。

本章教学重点:
1.单体住宅设计作为小型尺度的建筑设计的范畴以及意义;
2.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3.剖析国内外经典单体住宅设计案例。

本章教学难点:
1.单体住宅空间作为居住建筑空间的主要空间,如何和居住功能空间产生互动联系;
2.让学生学会调研住宅空间与居住的人有哪些互动行为模式功能。

本章理论教学内容:
1.中国传统居住文化剖析;
2.单体住宅设计的相关案例剖析;
3.单体住宅设计空间的消防安全设计。

本章实践教学内容:
随堂练习:小尺度的建筑设计概念;
练习要求:正确把握小尺度的空间组合,建筑功能体块分析的原理;
教师辅导: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解决小尺度建筑的空间组织原则,辅导、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任务目的:为后续完整建筑空间设计做铺垫。

第三章单体住宅建筑设计构思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单体住宅设计的前瞻,理解单体住宅建筑构成的功能空间的特点及其形式,掌握配套的功能空间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并用以指导设计实践。

本章教学重点:
1.单体住宅设计的空间组织形式;
2.单体住宅设计满足的规范要求。

本章教学难点:
1.消防设施以及基本日照规范要求;
2.不同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的因素变量可控变化。

本章理论教学内容:
1.单体住宅设计理念;
2.单体住宅设计的组织构成;
3.单体住宅设计任务的基本原则;
4 单体住宅设计的规划布局结构分析。

本章实践教学内容:
随堂练习:单体建筑的平面图绘制练习;
练习要求:正确运用建筑功能分区原理,;
教师辅导: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纠正问题,解决单体建筑基本的设计方法,辅导、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任务目的:为后续建筑平面图以及立面图绘制做铺垫。

第四章单体住宅的方案设计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不同功能空间的基本概念和空间的功能及分类,了解不同功能空间的设计目的,掌握不同空间的设计原理、设计程序及设计方法,能充分理解和掌握住宅自然光环境、色彩冷暖、铺装、植物花卉及建筑规范设计禁忌。

本章教学重点:
1.单体住宅空间的功能和布局;
2.单体住宅功能空间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及禁忌。

本章教学难点:
1.单体住宅功能空间的设计原理;
2.单体住宅功能空间的设计方法。

本章理论教学内容:
1.住宅入口设计;
2.住宅车库设计;
3.楼层设计;
4.门窗设计;
5.灰色空间设计;
6.灯光设计;
7.外立面设计。

本章实践教学内容:
随堂练习:单体住宅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绘制练习;
练习要求:正确把握空间各部分比例和透视关系;
教师辅导: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纠正问题,解决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组织问题,辅导、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任务目的:为后续室内设计空间运用做铺垫。

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试形式:命题设计;
3.成绩评定:以百分制计分,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30%、结课作业成绩70%两部分构成。

五、参考教材
[1]田学哲.《建筑设计初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中村吉郎.《建筑造型基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3]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基础教研室.《建筑形态设计基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4] 邢其敏.《现代建筑表现图集锦》.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撰稿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