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合集下载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4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4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及时发现、报告、分析和处理医疗不良事件,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三、报告内容:1. 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2. 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3. 医疗不良事件的性质和程度;4. 医疗不良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的责任方;5. 医疗不良事件的相关证据材料(如病历、影像资料、实验室检查报告等);6. 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措施和结果。

四、报告流程:1. 发现医疗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并填写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2. 上级收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3. 上级审核完成后,将报告材料报送医疗质量管理部门;4.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对报告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处理建议;5. 对于严重的医疗不良事件,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五、保密与奖惩:1.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应保密,并严禁泄露患者个人隐私信息;2. 对于如实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可给予适当奖励;3. 对于故意隐瞒或虚报医疗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六、制度宣传和培训:本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的认识和意识。

七、制度的评估和监督: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进行评估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提出改进建议。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应征求有关部门和医务人员的意见,并经本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后生效。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2)1.引言本制度旨在建立和完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促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权益。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完整word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完整word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执行。

(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背景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为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并及时妥善处理医院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结合《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7版)》的具体要求,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定义及范围(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范围:涵盖医疗、护理、感染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和运行、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具体包括:1. 诊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非正常死亡、严重并发症、严重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2. 药物、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导致的医疗事件。

3. 医院感染事件。

4. 医疗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事件。

5. 医疗环境不良导致的医疗事件。

6.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

7. 其他可能导致患者伤害的医疗安全事件。

三、报告制度(一)报告原则1. 主动报告:医务人员应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2. 及时报告:发生或者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3. 保密性:对报告人主动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科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 非处罚性:凡主动报告者为无责非追究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医疗责任追究和医疗技术鉴定等依据。

(二)报告程序1. 科室报告:医务人员发现或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及时发现、纠正和防止医疗行为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和风险防范等工作。

第三条不良事件是指医疗活动中可能影响患者安全,使患者遭受或可能遭受身体伤害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第四条各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明确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和责任人员。

第五条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如下:(一)发现不良事件后,责任人员应立即向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职责部门报告,并详细记录事件、时间、地点、责任人等相关信息。

(二)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职责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及时成立专门的调查组或委派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制定调查方案。

(三)调查组或相关人员应按照调查方案,尽快开展调查工作,并汇报调查进展和发现的问题。

(四)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职责部门应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五)医疗机构应立即采取措施纠正错误,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档案,并定期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报告。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严格保护不良事件报告人的隐私,不得泄露其个人信息。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不良事件,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十条对于故意或严重失职导致的不良事件,医疗机构应依法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本制度由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职责部门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正式实施。

医疗机构:_________日期:_________。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模版(五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模版(五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的权益和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以下简称“我院”)的医务人员。

第三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违反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规范和标准,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或影响患者健康的事件。

第四条不良事件上报是指医务人员发现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事件,通过规定的渠道将其上报给相关部门。

第五条上报制度旨在建立一个及时、全面、有效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机制,保障患者权益,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二章上报范围第六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手术错误或操作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2. 药物配药错误或使用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3. 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4. 治疗方案选择错误导致的不良后果;5. 医疗文件管理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6. 医务人员行为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7. 其他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或影响患者健康的情况。

第三章上报程序第七条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及时上报。

第八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程序包括以下环节:1. 发现不良事件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2. 科室负责人收到报告后,应尽快进行核实并完成上报表格的填写;3. 科室负责人将填写完整的上报表格上报给医务部门;4. 医务部门收到上报表格后,进行初步审核,并将不良事件上报给医院质控委员会;5. 医院质控委员会对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核实和评估,对确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应报告给相关管理部门;6. 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调查或者要求医疗机构报告处理情况。

第四章上报责任与程序第九条医务人员对于发现的不良事件有义务和责任进行上报,不得隐瞒、掩饰或者篡改相关信息和数据。

第十条发现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进行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完成上报表格的填写和上报。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基础,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本医疗机构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1 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因医疗行为或医疗管理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伤害的事件。

包括但不限于药物错误、跌倒、压疮、误诊、漏诊等。

### 1.2 报告对象本医疗机构的所有医务人员均有责任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 1.3 报告时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当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 1.4 报告内容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号等。

- 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经过。

- 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及对患者的影响。

- 已经采取的或建议采取的改进措施。

### 1.5 报告方式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当通过书面报告形式提交至医疗安全管理部门。

##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流程### 2.1 初步评估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在收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后,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对患者的影响。

### 2.2 详细调查对于需要进一步调查的事件,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详细调查,收集相关证据,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 2.3 分析原因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 2.4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不良事件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 2.5 反馈报告将改进措施反馈给相关医务人员和部门,并监督实施。

### 2.6 总结报告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提交至医疗机构管理层。

##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奖励与惩罚### 3.1 奖励对于积极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患者伤害的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3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3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规范和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

第三条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或已经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不良后果的行为、活动或过失。

第四条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是指医务人员将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上级机构报告,以便及时掌握相关信息、采取措施并进行处理。

第五条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向患者提供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的信息,并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报告程序第六条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准确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上级机构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包括事件的患者信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件的性质和后果、可能存在的原因和相关证据等。

第七条医务人员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上级机构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方式包括书面报告、口头报告和电子报告等,报告内容应当详细、全面。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当在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2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上级机构报告,发生特别重大或紧急医疗不良事件的,应当立即报告。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管理制度,制定报告的时间、方式、内容和责任人,明确上报的路径和流程,保证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十条上级主管部门或上级机构应当及时查看和审核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处置。

对于特别重大或紧急的医疗不良事件,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处理和处置。

第三章处理程序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程序,包括核实整理、调查处理、责任追究和善后处理。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当主动配合医疗机构进行医疗不良事件的调查,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协助核实整理事实和责任。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医疗机构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参与医疗不良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如实提供相关信息和意见,不得隐瞒、谎报和篡改事实。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依规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调查,明确责任和原因,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是为了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制定此制度。

目的制定此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适用范围此制度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

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xx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xx。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xx。

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

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旨在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下面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事件发生: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或患者及其家属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事件报告:相关人员应按照医疗机构制定的报告流程,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给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部门或专门的事件管理部门。

3.事件调查:质量管理部门或事件管理部门将对报告的事件进行调查。

调查主要包括通过查看病历、会诊、专家评估等方式,获取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和原因。

4.事件评估:调查结果通常将呈交给医疗机构的专家组进行评估。

专家组将综合调查结果,判断事件的严重程度和责任归属。

5.报告结果:医疗机构将调查结果和评估意见整理成报告,并将报告存档。

如果事件涉及医疗纠纷或赔偿需求,相关报告将作为依据。

6.处理措施:医疗机构根据专家组的评估意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处理措施可包括对责任人员的纪律处分、对制度漏洞的改进以及对患者的赔偿等。

7.完善制度:医疗机构应及时总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经验,根据事件反馈的问题,改进相关制度和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影响与意义1.导致医疗过失的原因得到深入挖掘,有助于改进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

2.通过报告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医疗质量意识,从而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事件报告和处理能够增强医疗机构的公信力,在群众中树立起医院的良好形象。

总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共同维护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制度目标:2.制度范围和依据:3.上报主体和责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主体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内部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患者。

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检验技师等。

管理人员包括院长、副院长、质控科科长等。

患者及其家属也可以直接向医疗机构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上报。

每个主体在上报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如医务人员要及时发现和上报安全问题,管理人员要及时处理和经验总结,患者及其家属要配合医疗机构的调查。

4.上报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患者基本情况、事件经过、原因分析、危害程度、处理措施和后续监测等。

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还需要将相关资料和证据一并上报,如病历记录、治疗方案、手术记录等。

5.上报时间和方式: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流程1.事件发现和报告: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医疗安全问题或不良事件后,应当及时报告给所在科室或部门的负责人,如果负责人无法解决或认为需要上级机构介入的,应当将事件报告给上级管理人员。

2.事件调查和处理:上级管理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调查过程中应当进行现场勘查、询问相关人员、收集证据和资料等工作,以查明事件的真实原因和责任人。

根据调查结果,决定处理措施,如对相关人员进行警告、停职、辞退等,并采取改进措施以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上报和记录: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将事件调查和处理结果上报给上级医疗行政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

上报的内容应当准确、详细,并附上相关资料和证据。

医疗机构还要将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包括事件的发生、调查过程、处理结果和后续监测等。

4.监测和总结:医疗机构应当对上报事件进行监测和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事件的上报和调查处理,医疗机构可以积累经验教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和质量管理,提升医疗安全水平。

5.反馈和通报:医疗机构应当向上级医疗行政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及时反馈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督和评估。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患者安全目标》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设备、药品、操作技术、医务人员行为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伤害、病情恶化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类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性质和影响,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为以下几类:1. 医疗技术类:包括手术、输血、药物治疗、检验检查等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

2. 医疗管理类:包括医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3. 医疗设备类:包括医疗设备故障、医疗设备使用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4. 药品类:包括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使用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5. 环境类:包括医院环境不整洁、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等导致的不良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医务科。

4. 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医务科应在48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院领导。

6. 院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院领导应在72小时内将事件情况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处理1.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调查、核实,明确事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医疗安全意识。

3. 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和赔偿,保障其合法权益。

4.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保密和保护1.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人和知情人员实行保密和保护措施,防止其受到不良影响。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为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目的和依据1. 目的:通过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全面收集、分析和及时报送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安全性。

2.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卫生部门相关规定以及本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置和处理。

三、报告内容和流程1. 不良事件的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事件经过、相关人员、责任划分、事件影响、原因分析以及改进措施等。

2. 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a. 发现不良事件:任何医务人员或患者家属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立即报告所在科室或护士站。

b. 报告环节:科室负责人或护士长收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初步核实,并向医务部门汇报。

c. 事件调查:医务部门组织专家对不良事件进行调查,详细了解事件经过和原因。

d. 报告上报:通过医务部门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将报告副本送达相关部门。

e. 整改措施:上级部门对报告的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并提出整改要求,要求医疗机构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f. 整改落实:医疗机构按照要求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向上级部门报告整改情况。

四、保密与奖惩1. 保密原则:对报告的不良事件信息应严格保密,未经相关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外传。

2. 奖惩机制:鼓励及时报告不良事件,对于报告真实、全面、及时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对于不报告或者故意隐瞒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五、监督和评估1. 监督机制: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监督机制,对医疗机构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2. 评估和改进:定期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评估工作,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

以上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范本,具体的操作细则和流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是指医疗机构建立的针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相关规定和具体操作流程。

通过该制度与流程,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和及时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以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制度的目标和原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标是改进医疗安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

其原则主要包括主动报告、公平公正、透明公开以及保护报告者等。

2.制度的范围与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范围包括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以及相关风险事件。

内容则包括报告的主体、报告的内容和方式、报告的时限等。

3.报告主体:报告主体可以是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也可以是医疗设备的生产企业、供应商等。

4.报告内容和方式: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如时间、地点、人员等)、事件的原因分析、事件的危害等信息。

报告方式可以是书面报告或电子报告。

5.报告的时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及时报告,通常要求在事件发生之日起24小时内报告。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事件发现与判断:医疗机构应建立事件发现、判断和分类的机制,及时发现和判断潜在的安全不良事件。

2.事件报告: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相关人员应填写事件报告表,详细记录事件的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等。

3.事件收集与分析:医疗机构应设立安全不良事件的收集和分析系统,收集报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进行及时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

4.事件评估与反馈:医疗机构应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评估,确定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程度。

同时,对报告人进行反馈,告知事件的处理结果。

5.事件处理和改进:医疗机构应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

并对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归档。

6.信息共享与借鉴:医疗机构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匿名化后的共享,供其他医疗机构借鉴和学习。

(完整word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完整word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一、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结合《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者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4个等级。

1、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分三个级别:(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重度残疾或死亡。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未形成事实。

四、报告原则及时间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h-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报告,报告原则为自愿性、主动性、非惩罚性和保密性。

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必须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以及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执行。

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主动性和非处罚性的特点。

一般发生在2个工作内上报五、根据医疗安全(不良)时间所属类别不同,划分是一个类别(一)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是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重要保障,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不良事件报告定义: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行为或者医疗设施设备等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者出现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2.不良事件报告范围: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等。

3.不良事件报告主体:医疗机构全体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技师等。

4.不良事件报告时间:不良事件发生后,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

5.不良事件报告方式:采用书面报告、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方式进行报告。

6.不良事件报告内容:包括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患者基本信息、医疗行为、不良事件经过、后果、原因分析等。

三、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发现不良事件: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保障患者安全,并及时记录。

2.不良事件报告:医务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内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不良事件,并提供相关资料。

3.科室负责人审核:科室负责人收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对事件进行初步核实,确认不良事件的真实性,并在24小时内向医疗机构不良事件报告管理部门报告。

4.不良事件报告管理部门调查:不良事件报告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不良事件进行调查,了解事件经过、原因、后果等,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撰写调查报告:调查结束后,不良事件报告管理部门应撰写调查报告,分析事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6.整改落实:医疗机构负责人收到调查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和科室落实整改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7.信息反馈:不良事件报告管理部门应定期将不良事件报告和整改情况反馈给相关科室和医务人员,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一、背景和目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发生的可能导致患者伤害的事件,包括医疗错误、医疗事故、药物不良事件等。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以便及时发现、处理和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概念和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医疗错误、医疗事故、药物不良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感染控制问题等。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责任医疗机构中的所有员工都有责任及时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这包括医生、护士、药师、医技人员、管理人员等。

3.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时间要求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内报告。

如果事件后果严重或涉及患者死亡,应立即报告。

4.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途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通过医疗机构内部的报告系统进行报告。

医疗机构应建立专门的报告渠道,如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在线报告系统等。

5.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报告应包括事件的基本信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和患者信息、事件的经过和后果等。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流程1. 事件发生后的紧急处理医疗机构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包括停止不良事件的继续发生、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保护患者安全等。

2. 事件的调查和分析医疗机构应组织相关人员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明事件的原因和责任。

调查应包括事件的经过、涉及的人员、事件的原因和后果等。

3. 事件的处理和整改医疗机构应根据事件的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对涉及人员的处理、对事件的整改等。

4. 事件的通报和反馈医疗机构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通报事件的情况和处理结果,并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医疗机构应积极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实施和监督1. 医疗机构应制定专门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并对其进行培训和宣传。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为建立健全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提高医疗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指导各科室妥善处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推动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报告要求(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发现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科主任调查核实后立即报告医务股,各科室向医务股报告实行电话及书面上报。

医务股将有关情况如实汇报给分管院长及院长,经院长批示后,通过电话、传真或网络直报在规定时限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二)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及损害人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为三级: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1)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2)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

(三)医务股负责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医院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提供电脑、外网等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四)发生或发现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时限:1、医院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时限如下: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日起15日内,上报有关信息。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1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2、各科室在半小时内电话向医务股上报,书面上报时限如下: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日起2天内,上报有关信息。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二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二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____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____类:1、病房诊治问题。

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

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

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

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

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6、医患沟通。

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执行。

(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如瞒报而造成后果的由科室负责。

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

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3、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4、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示,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

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五、职责(一)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1、识别与报告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提出初步的质量改进建议。

2、相关科室负责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

(二)护理部:1、指派专人负责收集有关护理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对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于每月8日前将上月所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汇总,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汇总表》后上交质量控制科。

2、对全院上报的护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解和沟通,作出初步分析,并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相关科室,提出改进建议。

3、负责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知识培训。

(三)质量控制科:1、指派专人负责收集有关诊疗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对事件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

2、对有关诊疗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解和沟通,作出初步分析,并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相关科室,提出改进建议。

3、每个季度将发生频率较高(每月或数月发生一次)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总,组织相关部门或科室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必要时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或院长书记会)讨论。

4、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知识培训。

(四)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1、每季度讨论质量控制科提交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制定相关事件的质量持续改进措施或建议。

2、根据事件的性质、是否主动报告、报告的先后顺序以及事件是否得到持续质量改进等方面,给予报告的个人或科室一定的奖惩建议。

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一)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务部门、护理部或质量控制科报告。

(二)Ⅰ、Ⅱ级事件报告流程1、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Ⅰ、Ⅱ级事件时,应及时汇报科委会,科委会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2、当事科室需在2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上交有关职能科室(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

(三)Ⅲ、Ⅳ级事件报告流程报告人在5个工作日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至关职能科室(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七、奖惩(一)以下所有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建议,以医疗部会议为准。

(二)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根据报告的先后顺序、事件是否能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给予相应的奖励,不及时上报造成后果的由科室及责任人负责。

(三)每个季度以科室为单位评定并颁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贡献奖。

评定标准:1、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达到3例以上,并且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流程再造有显著帮助,实现流程再造达到3项以上的科室;2、发生严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科室取消评选资格。

(四)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质量控制科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虽未对患者造成人身损害,但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的予当事人或科室相应的处理。

(五)已构成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医疗事故和差错处罚规定(修订)的通知》(附一办[2004]33号)执行。

(六)对于已经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医疗缺陷,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将根据情况酌情减免处罚。

海城市正骨医院2009年1月附件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分类1、提供何种服务时发生:手术、麻醉、镇痛、分娩、输血、输液、介入诊疗(导管)、处置、医技检查、口腔治疗、康复治疗、药物治疗、饮食、转运、住院、门诊、急诊、留观、公共服务设施、洗浴、卫生间、清扫、采集标本、计划免疫、服务项目不明、其它2、所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名称:3、所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要情况:a)信息传递与接受1)正确信息,传递与接受错误2)正确信息,信息传递与接受延迟3)正确信息,信息传递与接受不准确4)错误信息/或传递错误5)信息传递与接受其它错误形式b)治疗1)患者选择错误2)部位选择错误3)器材选择错误4)其它选择错误c)方法/技术1)遗忘,未治疗2)中止3)延期4)时间错误5)程顺序错误6)不必要的治疗7)灭菌/消毒错误8)体位错误9)其它诊疗错误10)误吸11)误咽12)其它d)药品调剂分发1)多给药2)少给药3)重复发药4)配伍禁忌5)发药时机错误6)拿错处方7)其它8)用药速度过快9)用药速度过慢10)其它用药速度错误11)用法/途经错误12)取药对象错误13)用药剂量错误14)未核对药品15)其它16)调剂管理17)重量错误18)规格错误19)包装错误20)数量错误21)违规调剂22)其它23)与说明书不一致24)发药时错误告知患者25)过期药品26)血液制剂ABO不符合27)其它错误28)异物混入29)细菌污染30)混合错误31)包装破损32)其它33)装错药袋34)药袋破损35)药袋说明错误36)药袋无说明37)药品丢失38)其它调剂错误e)输血1)输血前检验项目未执行2)未输入3)血型错误4)配型错误5)输错患者6)放射线照射错误7)记录错误8)其它f)器械使用1)设置错误2)无电源3)条件设置错误4)故障5)修理状态6)停止运行7)操作失控8)漏电/触电9)未接地10)未定期检修11)未行剂量检测12)违反操作规程13)其它g)导管操作1)静点滴漏/渗2)导管脱落3)导管断裂4)连接错误5)未连接6)错误速度7)三通方向错误8)导管闭塞9)导管内异物10)混入空气11)其它h)医学技术检查1)检查人员无资质2)患者识别错误3)方法/技巧错误4)技术不熟练5)有禁忌症6)无质量控制(室间质评、室内质控)7)使用“计量”检测不合格设备8)标本采集时机错误9)标本采集储存错误10)采集标本破损11)采集标本丢失12)采集标本不合格13)未抗凝14)标识错误15)部位识别错误16)非医师检查申请单所要求的检查内容17)试剂管理18)分析仪器/准备19)检查仪表/准备20)图像编码错误21)信息记录错误22)记录信息丢失23)计算机系统故障24)结果传递错误25)结果报告丢失26)结果未报告27)造影剂过敏反应28)患者病情意外变化29)无应急抢救药械30)需有医师随同监护而执行31)未执行“危急值”报告制32)其它i)基础护理1)摔倒2)坠床3)误吸4)误咽5)误食6)其它7)禁食/禁水医嘱不执行8)行动限制医嘱不执行9)其它控制医嘱不执行10)约束固定无医嘱11)约束固定未告知12)约束固定后未做到观察病情13)其它14)错误获取15)延迟16)遗忘17)行动在先,未通告18)其它错误行动19)患者自带药品忘服忘注射自带药品用完带药未告知医师其它20)患者自动出院21)患者自行留宿院外22)未告知院方的其它行动j)营养与饮食1)饮食类别错误2)未按医嘱用餐3)数量错误4)未按医嘱禁食5)未按医嘱禁水6)未按治疗饮食医嘱执行7)肠道内灌注给食错误8)其它k)物品运送1)延迟2)遗忘3)丢失4)破损5)未按急需急送6)品种规格错误7)其它l)放射安全1)放射线泄漏2)放射性物品丢失3)未行防护4)误照射5)其它m)诊疗记录1)诊疗记录丢失2)应记录而未记录3)记录内容失实4)涂改记录内容5)无资质人员书写记录6)其它n)知情同意1)知情告知不准确2)未行知情告知3)未告知先签字同意4)告知与书面记录不一致5)未行签字同意6)其它o)设备设施1)停止运行2)故障3)损坏4)违规操作5)其它4、与当事人可能相关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