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

合集下载

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与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与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与贡献中国的东北地区有着厚重的革命历史,其中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与贡献更是不能被忽略。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打着操纵口岸检查为由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此后,东北地区被日军侵占,中国东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痛打击,但中国人民并没有被这场灾难所打倒,他们走上了自己的道路,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在1936年3月正式成立,它由许多不同的武装部队组成,其中包括原东北的红色政权、国共两党组织的抗日武装、一部分革命知识分子组织的抗日救国组织等。

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早在1928年3月,共产国际派出的第四次指导谈判团早已开始探讨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的想法。

而在此之前,曾经在东北英勇斗争的冯玉祥等人也有建立东北抗日联合军的构想,只是一直未能实现。

对于东北的革命斗争,其中一名被誉为“东北抗日联军之父”的人物是竺可桢。

1924年,竺可桢在北京大学工作时组织北京大学学生会,他为沉重危机的东北地区主持了组建东北振兴同志会。

1926年,竺可桢作为中央旅大会的代表,在会上探讨了东北革命的重要性。

在东北抗日联军成立之初,其凝聚了一批有着坚定革命信仰的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张继、赵博生、陈延年、谢子长等人。

他们在组建联军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东北的民族解放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成立之初,还召集了各方力量进行了一次开明会议,这次会议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与进展有着历史性的重要意义。

东北抗日联军运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集团,拥有不同的武器,同其他抗日力量一样,维持生计并开垦农村,发展抗日民主政治、经济事业。

联军队伍的士兵们配备了苏联的军事专家,被赋予了对日军进行抗击和抵抗的任务。

此外,一些中国知名的民主运动领袖也曾在东北地区提供了支持,例如张国焘、毛泽东等。

在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中,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惊人战绩。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联军的第一个抗日胜利,即辽宁锦州的解放。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我党在东北没有武装力量。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余部、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基础上产生和建立的。

以马占山为首的东北义勇军率先于1931年11月与日本关东军主力多门师团和张海鹏伪军进行战斗,毙敌甚多,成为一时的抗日民族英雄。

从义勇军兴起,到1932年夏季,仅半年多的时间就发展到三十余万人。

从1932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1928年成立)陆续派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杨靖宇等到南满;中共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珠河;省委秘书长冯仲云到汤原,进行创建抗日武装的工作,先后建立起十几支游击队等抗日组织。

从1933年9月到1936年2月,抗日游击队相继改编成6个军。

1934年2月21日,17支抗日义勇军代表参加会议,通过了《东北抗日联合军宣言》,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选举杨靖宇为总指挥,以第1军独立师为中心,领导对日作战,参加联合作战的义勇军部队达5000余人。

1934年3月,由珠河游击队发起,召集了以“爱民”、“北来”、“好友”、“七省”为名的义勇军、山林队首脑会议,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推选赵尚志为总司令。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与东北党组织彻底失去了联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手东北党组织的指导工作。

抗联实际上受驻在共产国际的王明及康生指挥。

1937年冬,王明等人回到延安,抗联与党组织的联系彻底中断了。

更为严重的是,此前的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撤销,东北党组织和抗联各部长期处于分割状态,各自为战。

在此期间,王明等人给抗联各部的指示,由于领导机制的不畅,还在北满和吉东党委间造成了严重误解和矛盾。

实际上,抗联各部始终没有放弃与党中央恢复联络的努力。

1936年底,杨靖宇派出三师西征,最大的任务就是突入关内寻找党中央,可惜功败垂成。

1936年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中共满洲省委传达了关于撤销满洲省委,建立吉东、松江、东满、南满等四个省委和哈尔滨特委的指示。

东北抗联牺牲的军级将领名录

东北抗联牺牲的军级将领名录

东北抗联牺牲的军级将领名录东北抗联牺牲的军级将领名录(讨论稿)截至2012年7月,据不完全统计,按本人制订的东北抗日联军军级牺牲将领鉴别标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牺牲军级将领39位,失踪军级将领2位;抗日战争胜利后牺牲军级将领3位;待定牺牲军级将领9位。

具体情况如下:一、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军级将领情况(一)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之前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大致经历“红军游击队”、“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包括“抗日同盟军”和“反日联合军”)等阶段。

此时期确认牺牲的“军级将领”有5人:1.朴翰宗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参谋长。

1935年1月11日在吉林省临江县红土崖对日军作战中牺牲。

(《抗联名录》第30页)2.张玉珩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

1935年8月3日在黑龙江省珠河县(现尚志市)娄家窝棚突围战斗中牺牲。

(《抗联名录》第105页)3.何忠国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

1935年6(《抗月17日在黑龙江省勃利县马鞍山屯与敌人激战中牺牲。

联名录》第149页)4.杨林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

1936年2月23日在山西省红军东渡黄河战役中作战牺牲。

(《抗联名录》第347页)5.宋国瑞中共东满军委书记、中共北满特委书记。

1933年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百度百科)(二)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之后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之后(包括东北抗联组建“路军”和“教导旅”时期),确认牺牲的“军级将领”34人:一军(3人):1.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濛江县(现靖宇县)保安村西南三道崴子激战中牺牲。

(《抗联名录》第29页)2.宋铁岩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

1937年2月11日在辽宁省本溪县老和尚帽子山区激战中牺牲。

(《抗联名录》第29页)3.纪儒林磐石中心县委军事部长、《人民革命军报》和《青年义勇军》主编、中共南满特委常委、组织部长。

抗日联军序列沿革

抗日联军序列沿革
第4师 师长:安奉学 政委:周树东 参谋长:林得范
第1团 政委:林 山
第2团 团长:毕书文 政委:吕伯岐
第3团 团长:郎华哥 政委:周树东
第5师 师长:陈翰章D 政委:王润成 参谋长:陈翰章
政 委:冯仲云
副 总指挥:许亨植
参 谋 长:冯治纲
龙北临时指挥部:负责人:张寿篯(兼)
第1支队 支队长:张光迪 政治部主任:陈 雷 (由6军1师6团、3军3师8团1连组成)
救世军 军长:王荫武
义勇军 军长:姚振山
2.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1940.3缩编)
第2支队 支队长:王汝起 主任:王效明 副大队长:刘雁来 (1940.3组成)
第1大队 大队长:王汝起 副大队长:李呈祥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战斗序列沿革(四个阶段)
====================================================================================================
活动地区:绥棱、海伦、克山、拜泉、克东、北安、讷河、德都、嫩江、绥化、兰西、庆安、铁力等14县
第1师 师长:程 斌 政委:程 斌P
第2师 师长:曹国安 政委:曹国安
第3师 师长:王仁斋 政委:周建华
第2军: 军长:王德泰 政委:魏拯民 政治部主任:全 光P (1936.3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 2000余人)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战斗序列沿革(二个阶段)
=====================================================================================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概况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

“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由部分原东北军,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七十六万日军,消灭侵略的敌人十八万,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

据日伪统计机关统计:1935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1938年13110次,1939年6547次,1940年3667次;日伪军伤亡人数,据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推算:1931——1937年抗联歼敌103500人,1937——1945年歼敌82700人,共计186200人,牵制日军兵力:1937年20万,1940年40万,1941年为76万。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反日游击抗联战士抗击日军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1936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

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

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1936年7月末,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军编成。

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由原东北抗日同盟第四军改编成立,李延禄任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

下辖4个师3个游击团。

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由原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

抗联一军在辽宁的英勇斗争

抗联一军在辽宁的英勇斗争

抗联一军在辽宁的英勇斗争作者:来源:《共产党员·上》2015年第09期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东北的抗日武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东北抗联不畏艰苦,顽强斗争,牵制和消灭了大批日军,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

其中,在辽宁开展抗日斗争的主要是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领导的抗联一军。

建立反日统一战线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是1933年5月成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

1934年进入辽宁地区时,一军是以南满游击队为基础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的建制,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参谋长,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整个部队只有300余人。

进入辽宁后,一军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团结一切抗日武装力量,收编了抗日山林队、义勇军等抗日武装团体。

杨靖宇多次召开抗日武装首领会议、山林队头领会议等,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号召抗日武装团结一致、共商抗日大计。

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抗联一军整编了左子元、于万利的武装,改编了“金山好”“苏子余”“四海山”等部的山林队,抚顺境内的“老黑风”“日落好”“大南洋”“上山好”“小白龙”等山林队也纷纷投奔到杨靖宇领导的人民革命军中。

为了团结更多的力量共同抗日,杨靖宇还派出许多政工人员到土匪队伍中进行工作,经过努力,在本溪碱厂附近活动的“北国军”和在兴京(今新宾)、桓仁交界地区活动的赵文喜部也被一军一师收编。

在落实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过程中,一军自身的力量也不断发展壮大,真正成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主力军。

到1935年末,队伍发展到1600余人,以兴京为起点,形成了1000多公里的抗日游击战线。

1936年5月,一军在教导第二团和第五团两个团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游击队员,于兴京县倒木沟建立了第三师。

1936年7月,東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

全军有3000余人,建制为3个师,接受指挥的其他抗日武装部队有8000余人。

1.2-三路大军,纵横驰骋

1.2-三路大军,纵横驰骋

第一路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军。 第二路 军:东北抗日联军第四、五、七、八 、十军。 第三路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六、九、十一军。
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东 北各族人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它的前身 是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主要在此基础上建立的 东北人民革命军,以及义勇军余部和其他抗日 队伍。其中,东北人民革命军是在中共满洲省 委领导建立的反日游击队等武装基础上建立 的。
第 一 部
统 一 建 制

1935年 8月1日 ,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民总动员, 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1936年2月 ,中 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东北 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后,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陆续改编为东北抗日 联军。
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领导机构由中共满洲省委变更为南 满 、吉东和北满三个省委和哈尔滨一个特委。为适应抗日游击战争的发 展需要 ,东北抗日联军各军按照其活动区域 ,先后组成二路军 ,划归新成 立的各省委领导。
1937年7月7日 ,“ 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为配合全国抗战,东北抗日联军主动出击,在东北大地上掀起抗日斗争新高潮。
“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共 中央向全国发出《中国共产 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筑 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抵抗日寇侵略。8月 ,中共 中央召开洛川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 纲领》,要求“援助抗日联 军,破坏敌人的后方”。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使用的胸章第智Fra bibliotek二 部
勇 杀 敌

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手中简陋的武 器,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

东北抗日义勇军与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义勇军与东北抗日联军

龙源期刊网 东北抗日义勇军与东北抗日联军作者:来源:《共产党员·上》2019年第03期东北抗日义勇军,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陷初期,部分东北军旧部和爱国民众自发组成的抗日武装力量,人数最多时曾达30万人上下,活动地区几乎遍布东北全境。

义勇军的兴起,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意志,并且及时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揭穿了日本帝国主义伪造民意、建立伪满傀儡政權的阴谋。

当时在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压迫和包围之下,在国民党政府不抵抗和不援助的打击之下,在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各方面相形见绌处于劣势的情势之下,义勇军将士不顾一切,为了挽救危亡揭竿而起,并以血肉之躯和敌人以死相拼,这种民族气概,爱国精神,是永远值得歌颂敬佩的。

在东北还有一支抗日力量,即东北抗日联军。

与东北抗日义勇军不同,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队。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并发表《八一宣言》。

《八一宣言》的发表和红军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抗日救国运动的蓬勃发展。

身处抗日游击战争前线的东北人民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指战员更受到莫大鼓舞。

在中国共产党东北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冬,东北人民革命军各部开始着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1936年2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将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反日游击队一律称为抗日联军、抗日游击队。

从1936年2月开始至1937年12月,东北抗日联军组建完毕。

这个时期是东北抗日部队第二次改、扩编时期,也是抗日部队进一步壮大时期,在这一时期,东北抗日部队由过去的6个军扩编到11个军,并形成了东北抗日军队第一次统一的称谓——东北抗日联军,它标志着东北游击战争迎来了新的高潮期。

在整个抗日时期,东北抗日联军仅以近4万人的军队牵制了近40万的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东北抗联简介 九一八之后抗战十四年的抗日队伍

东北抗联简介 九一八之后抗战十四年的抗日队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东北抗联简介九一八之后抗战十四年的抗日队伍导语: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东北人民抗日武装。

其前身是1933年5月成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1945年抗日战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东北人民抗日武装。

其前身是1933年5月成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东北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统称抗日义勇军,约50余万人,在东北各地抵抗日军进攻。

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大部分伤亡散落。

从1932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先后创建了巴彦、磐石、海龙等反日游击队。

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童长荣、夏云杰、崔石泉等。

同时,中共满洲省委还派周保中、李延禄等共产党员到抗日义勇军中进行改造工作,建成绥宁反日同盟军、抗日救国游击军。

游击队不断壮大,游击活动遍及三十余县。

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

从1933年下半年至1936年春,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六、八军和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

1936年2月20日,中共东北党组织和人民革命军领导人于发表了《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决定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统一改称为东北抗日联军。

原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和反日联合军加上1936年5月之后编入抗联队伍的其他抗日武装,形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至第十一军。

东北抗联的11个军,鼎盛时期达四万五千余人,经一年多协同作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生活常识分享。

简述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历程

简述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历程

简述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历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

由于东北军的不抵抗,日本侵略军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便占领了东北三省的绝大部分领土。

东北军中的一部分爱国将领,违反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纷纷举起抗日义旗,组成义勇军、自卫军、救国军,抗击日本侵略者;马占山在嫩江桥抗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寇,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辽宁兴起邓铁梅、王凤阁等义勇军,吉林(松花江以南地区)出现李杜自卫军和王德林救国军,还有各地自发的农民武装如红枪会、大刀会、黄枪会等纷纷揭竿而起,东北抗日运动风起云涌。

这就是当时震动中外的义勇军抗日运动。

但是,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猖狂进攻,义勇军本身的弱点和历史局限性,这一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未能坚持下去,到1933年上半年即陷于瓦解。

除杨靖宇外,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李兆麟等都曾在义勇军中工作过。

从1932年到1934年,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东北各地党组织先后建立了磐石、巴彦、海龙、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安图、汤原、饶河、珠河、密山、宁安等十几支抗日游击队,并在义勇军瓦解之后,掌握了一部分武装,建立了反日联合军和抗日同盟军。

从1933年9月至1936年1月,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工作,在游击队的基础上相继组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6个军。

到1936年初,人民革命军的队伍已发展到6千余人。

游击区也扩大到40余县。

1936年2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表,宣布将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这、反日游击队等抗日部队,一律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从1936年初至1937年冬,东北抗日联军陆续编成十一个军,最盛时总兵力达到3万多人,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70余县广大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游击战争。

1937年7月7日,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东北抗日联军所坚持的游击战争,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了配合全国抗战,抗联各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主动出击,积极地打击敌人。

抗联第一路军分兵西进,到了辽河边沿准备向辽宁西部伸展,准备与挺进热河的八路军打通联系。

浅谈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战役

浅谈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战役

浅谈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战役作者:吴向东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2008年第06期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

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抗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

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一、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全民族结成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准备全面抗战。

东北党的组织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军立即响应,积极筹组东北抗日联军。

1936年2月,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拟定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决定将党所领导的东北抗日部队一律改为东北抗日联军,并吸收其他抗日武装参加这一联合军队组织,扩大抗日统一战线。

二、东北抗日联军前身及发展过成中的主要战役中国东北三省,以白山黑水著称,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日本帝国主义自1904年从沙俄手中夺取南满铁路和旅顺海军基地权益后,便设立关东都督府,推行殖民政策;1919年设立专门的关东军,加强军事占领;20年代中期更把夺取满蒙、征服中国列为其对外扩张的首要国策。

1931年9月18日夜,由关东军密谋,将沈阳近郊柳条湖的一段铁路炸毁,反说是中国军队有意破坏铁路和袭击日本守备队,随即包围和炮轰中国军队北大营。

当时,中国在东北的军队约有20万人,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但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中国军队不得还击,听候政府处理。

第二天,日本便从朝鲜调来援兵,一个星期内,便占领了沈阳、长春等辽宁、吉林两省的30多座城市和大部分铁路,并继续扩大其占领区。

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国际联盟对日本进行干预,但当国际联盟代表团于1932年3月14日到达中国时,日军早巳占领整个东北,直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东北沦陷长达14年之久。

东北抗联的纪律建设

东北抗联的纪律建设

2020年第9期随着东北抗日斗争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东北抗日联军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部队纪律建设上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初期建立党组织,到联合抗战时争取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贯穿始终的政治原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1933年5月至1936年1月,东北各地党组织落实《一二六指示信》提出的“要坚决的为夺取和巩固我们党——无产阶级唯一的彻底革命的党——在满洲反日游击运动及各种革命群众运动中领导权而斗争”的要求,在各地已建立的游击队基础上,陆续组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至6军和第8军。

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表,东北人民革命军和其他抗日武装相继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1至11军,在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斗争史上留下艰苦而又光辉的一笔。

一、积极开展纪律教育,不断提高纪律意识东北抗联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队伍结构复杂,成员思想多样化,甚至有很多消极思想。

因此,如何使队伍坚定政治信念,培养自觉的纪律意识,成为中共满洲省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933年,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加紧党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新同志的教育和训练”,抗联各军认真贯彻中共满洲省委指示,进行了生动活泼的革命纪律教育。

1936年,在小兴安岭密林深处(现伊春地区),成立了由赵尚志任校长的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制定了惩罚总则和十类纪律详则,其详细、具体程度在抗联中难出其右。

军校教学有着严格的纪律要求,以军事化的管理进行训练。

据抗联老战士王明贵回忆:“在那艰难的战争环境中,东北抗日联军办起了这样一所政治军事学校,真是相当不容易。

”“紧张的学习生活开始了,一早一晚,我们在小操场上出操、跑步,进行队列训练。

”“一天夜间,大家都睡熟了,突然响起了哨声,第一次动作不齐,有声响,有的人忘了拿背包。

第二次就好了,又齐又快,不到5分钟就集合齐了,符合了要求。

”1940年冬,在苏联境内成立的东北抗联野营党组织也开展了严格的纪律教育,如针对野营中一些指战员作风散漫、纪律松弛等问题,北野营就曾专门开过党团小组会,讨论“加强劳动的组织和纪律以定期完成和超过野营劳动计划”的问题,做了“铁的纪律是战胜敌人之主要武器”教育报■张丽丽东北抗联的纪律建设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

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

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

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东北,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承载着无数英雄豪杰的拼搏和牺牲。

在东北的抗日战争中,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一、东北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北三省,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残酷的统治和压迫。

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各民族被迫站在了一起,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

东北各族人民开始了抗日救国的斗争,形成了民族统一战线。

东北各民族共同组织了东北抗日联军,领导者包括汪精卫、张学良、刘少奇等。

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标志着东北各族人民在民族危亡关头积极组织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统一战线,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进行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东北各民族坚定的抗日信念在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各民族坚定的抗日信念充分展现出来。

在日本侵略者残酷的统治下,东北各族人民遭受了严重的苦难和压迫,但他们没有向日本侵略者低头,反而更加坚定地抗日救国的信念。

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各族人民纷纷加入了抗日武装,积极参与抗日斗争。

他们冲锋在前,不畏艰险,不惧牺牲,为抗日战争的进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们的坚定抗日信念,为东北抗日斗争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支持。

三、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在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东北的抗日斗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933年,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挥下,成功地解放了吉林省。

1937年,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斗争的又一重大胜利,成功地收复了辽宁沈阳。

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进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四、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意义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它不仅是东北各民族在民族危亡关头的集中表现,更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生动写照。

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展现了东北各民族的抗日意志和斗争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进行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军史-东北抗联-组织名录】东北抗日联军

【军史-东北抗联-组织名录】东北抗日联军

【军史-东北抗联-组织名录】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伪满洲国统治,独立坚持14年游击战争的人民武装。

简称“东北抗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关东军迅速侵占东北三省,东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国民党东北军部分爱国将士激于民族义愤,组成义勇军、救国军等进行抗日作战。

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从1931年10月开始,陆续派出省委、省军委及有关方面负责人杨林、杨靖宇、赵尚志、童长荣、冯仲云、夏云杰、王德泰等,还有崔石泉(崔庸健)、李熙山(许亨植)等部分朝鲜共产主义者,分别赴南满、东满和北满等地区发动群众,组织和创建抗日(反日)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

1932年5月至1934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在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和农民中,先后领导创建了巴彦、磐石、海龙、汤原、汪清、延吉、和龙、珲春、饶河、珠河、密山、宁安等十余支抗日(反日)游击队。

同时,中共满洲省委还派出省委军委书记周保中和中共党员李延禄等到部分抗日义勇军部队中进行团结、争取和改造工作,先后改编建成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和绥宁反日同盟军。

张甲洲、赵尚志、张振国、杨君武、孟杰民、杨靖宇、李红光、满汉生、王仁斋、刘三春、戴洪宾、夏云杰、梁成龙、金哲、朴东根、朴吉、张承焕、车龙德、孔宪琛、崔石泉(崔庸健)、金文亨、张文偕、李学福、朴振宇、李福林、张寿篯(李兆麟)、张宝山、白殿贞、李延禄、孟泾清、张建东、周保中、胡仁等先后任各抗日(反日)游击队(军)领导人。

至1933年上半年,东北抗日(反日)游击队(军)已发展达3000余人,在南满、东满、吉东、北满等地30余县境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开辟了磐石红砬子、延吉王隅沟、翁声砬子、汪清大小汪清、石人沟、珲春大荒沟、烟筒砬子、和龙渔浪村、汤原太平川、饶河暴马顶子等十余块抗日游击区(根据地),先后进行多次反日伪军“讨伐” 作战和参与攻克巴彦、安图、东宁、虎林县城等近1000余次战斗。

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

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

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武装抗日。

东北各阶层人民和国民党在东北的一部分爱国军队相继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各种名义的抗日义勇军。

抗日义勇军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和国民党政府的破坏与限制,以及自身存在的弱点,到1932年底基本瓦解。

从1932年初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南满、东满、吉东和北满先后组织了十几支抗日游击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从1933年秋起,各地方游击队发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反日联合军等抗日武装。

1935年6月3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以王明、康生的名义,写了《给东北负责同志的秘密信》,提出扩大游击运动和联合一切反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问题。

1936年2月10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提出《为建立全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决议草案》。

2月2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负责人杨靖宇(1905-1940)、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谢文东和汤原游击队、海伦游击队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东北各抗日武装改组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

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东北抗日联军编成10个军。

第一军,1936年7月编成,军长兼政治委员杨靖宇,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参谋长安光勋,下辖3个师,2个教导团,共3000余人,活动于南满地区。

第二军,1936年3月编成。

军长王德泰,政治委员魏拯民,政治部主任李学忠,参谋长刘汉兴,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共2000余人,活动于东满地区。

第三军,1936年8月编成,军长赵尚志,政治部主任张寿?(李兆麟),下辖10个师,共6000人,活动于北满哈尔滨以东地区。

第四军,1936年3月编成,军长李延禄,政治部主任黄玉清,下辖3个师,共2000余人,活动于吉东(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密山、勃利一带。

第五军,1936年2月编成,军长周保中,副军长柴世荣,政治部主任胡仁,参谋长张建东,下辖2个师,共700余人,活动于吉东绥芬河、宁安地区。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三省,除各种抗日义勇军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依靠群众,直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斗争。

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加强与抗日义勇军的联系,并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

从1932年起,先后组织了有汉、满、朝鲜、蒙古、回等民族爱国志士参加的十余支抗日游击队。

这些抗日武装主要在南满、东满和北满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3年,中共中央向东北地区党组织和党员发出‘“一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在东北组织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

这一指示信对指导东北地区的党组织转变斗争策略起了重要作用。

中共满洲省委及时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决定扩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执行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

党组织主动地争取团结各种抗日力量,收编和改造各种义勇军,到1933年底,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各地游击队已发展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

1933年9月,杨靖宇、李红光等领导的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第一师。

1934年3月,童长荣、王德泰等领导的东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

同年夏,赵尚志、李兆麟等领导的珠河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

同年秋,以李延禄领导的密山游击队为基础,组成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

此外,周保中等领导的绥宁游击队,冯仲云、夏云杰等领导的汤原游击队以及饶河游击队等,也都在积极开展抗日斗争。

这些游击队依托山区,化整为零,开展游击战争,伏击日、伪军“讨伐”队,袭击铁路交通,使敌人坐立不安,疲于奔命。

1936年2月10日,直接领导东北党组织工作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为适应反日统一战线的需要,统一全东北抗日军队的名称。

2月20日,以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周保中等和汤原游击队、海伦游击队的名义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说明根据全国抗日运动的发展,有进一步巩固抗日军队、统一抗日行动、改革抗日军队建制的必要。

东北抗日联军诞生地——汤原

东北抗日联军诞生地——汤原

东北抗日联军诞生地——汤原
于永奎
【期刊名称】《中国老区建设》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北依小兴安岭千里群山,南邻松花江、汤旺河两大水系的黑龙江省汤原县,是东北抗联的诞生地。

1936年1月28日,在汤原县兴隆沟召开的东北反日联合军军政扩大会议,决定以东北人民军为核心,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公推赵尚志为总司令,后统一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标志着东北抗日联军的诞生。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于永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4.3
【相关文献】
1.《东北抗日联军史》《东北沦陷史》《中共满洲省委史》加紧编纂中 [J],
2.中共东北党组织和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功绩 [J], 王宜田
3.东北抗联歌谣的主题分类及思想表达——以李敏《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选》为例[J], 曹正钰;刘璐
4.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丰富红色革命历史——纪念东北抗日联军组建八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牡丹江师范学院召开 [J],
5.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与东北抗日联军——兼论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J], 谷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
1936年2月20日,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谢文东等联名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宣布:为进一步巩固抗日军队的组织,统一抗日
军队的行动,“改革抗日军队的建制,废除抗日军一切不同的名称,全部一律改称为
东北抗日联合军第一、二、三、四、五、六军及抗日军XX游击队”。

并表示“昨天的
国贼——日本间谍,如今天能痛改前非,在今后决心为中华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
而尽力,投入联合军者,我军则‘既往不咎’,并与之今后抗日对策上相互提携。


上月28日,东北反日联军军政联席扩大会议在黑龙江汤源吉兴沟举行。

东北人民
革命军第三军、东北抗日同盟第四军、汤源抗日游击总队、东北反日民众军谢文东
部、自卫军李华党部的代表出席。

会议决定成立东北抗日联军临时政府和东北抗日联
军总司令部,推选赵尚志为总司令,张寿钱为总政治部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