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及其用法;(2)能够正确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建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分析,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2)通过练习,提高运用虚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2)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虚词的灵活运用,能够正确判断虚词在句子中的用法。
三、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虚词的用法和作用;2.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巩固虚词的知识;3. 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虚词的用法和例句;2. 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虚词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知识讲解(1)讲解虚词的定义和作用;(2)举例分析常见虚词的用法。
3. 课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讲解练习题,纠正错误答案。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虚词的用法;(2)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虚词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对比分析:(1)分析文言文虚词与现代汉语虚词的异同;(2)通过对比,加深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2. 文化背景:(1)介绍虚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应用;(2)了解虚词在古代礼仪、习俗等方面的意义。
七、课堂练习与互动1. 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虚词进行句子构建;2. 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进行批改和讨论;3.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点评。
八、文言文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1.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虚词应用实例;2. 让学生尝试在现代汉语语境中运用文言文虚词;3. 讨论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得体运用。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教案)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基本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推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分类。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及推断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2. 难点:运用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推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分类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推断。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推断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文言虚词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分类及用法: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定义、分类,通过典型例句展示其用法。
3. 分析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如语气词、助词等。
4. 教授推断方法:教授运用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推断的方法,如根据上下文、语法结构等。
5.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推断,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推断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文言虚词的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过程。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文言虚词用法的课后作业,收集并批改,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的文言文教材,提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3. 练习题: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文言虚词的用法。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常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2.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
4. 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讲解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 分析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讲解如何辨析实词和虚词,并正确使用它们。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预习下节课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水平。
文言虚词教案(精心整理)
文言虚词教案(精心整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3.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举例。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文言虚词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作用。
2. 难点:文言虚词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分类和用法。
2. 举例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文言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分类:讲解文言虚词的分类及其特点。
3. 举例分析:分析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举例。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
在课后进行反馈,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针对性辅导。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相似词汇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
2. 文化讲解:讲解文言虚词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了解文言虚词的文化背景。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对文言虚词的疑问。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虚词的用法,分享学习心得。
3. 示例演练:挑选学生上台演示文言虚词的用法,增强课堂互动性。
八、文言虚词在阅读中的应用1. 分析文章:选取含有文言虚词的文章,分析文言虚词在文章中的作用。
2. 解读句子:让学生练习解读含有文言虚词的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九、文言虚词在写作中的应用1. 讲解写作技巧:讲解如何在写作中正确使用文言虚词,使其文章更具古风。
文言文虚词练习1教案
文言文虚词练习1教案第一篇:文言文虚词练习1教案文言文虚词练习(一)1、指出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 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04 全国卷)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04全国卷)③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04湖南卷)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04浙江卷)⑤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05重庆卷)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05广东卷)1、①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或修饰)②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③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④连词,表示递进关系⑤连词,表示转折关系⑥连词,表示转折关系2、比较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②余知而无罪也③提刀而立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A ①与③相同,②与④相同B 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C 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D ①与③不同,②与④不同2、解析:B ①连词,表修饰②代词,你③连词,表修饰④连词,表假设3、分别找出“而”的正确用法A表并列 B表承接 C表转折 D表修饰 E表因果①吾恂恂而起()②城入赵而璧留秦()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④黑质而白章()⑤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3、DBCAE4、说出下列各句中“而”的词类、用法和意思。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③ 劳而无所,必有悖心④而翁长铨,迁我京都,则汝朝夕侍母⑤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⑥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⑦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⑧余知而无罪也⑨子产而死,谁其嗣之⑩林木茂而斧斤至焉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⑵人而无知,与木何异4、①⑤⑦连词,表修饰;┅┅地,┅┅着。
或不译③表转折;却,但⑧代词,同“尔”,作宾语;你,你们⑥连词,表并列;又,还⑩连词,表因果;因此⑨⑵连词,表假设;如果②⑴连词,表承接;就,便④代词,同“尔”,定语;你的。
5、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5、无(A怎么 B什么,宾语 C什么,定语 D为什么 E多么)6、加点的何与例句中加点的何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A 何可胜道也哉B 何其衰也C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D 何哉?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6、D7、下面句中“何”字与“吏呼一何怒”中的“何”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B.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D.水何澹澹,山岛竦峙7、D8、说出下列各句中“何”的词类和意思。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文言文虚词,如“之”、“乎”、“者”、“也”、“乃”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虚词,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常用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搭配。
4. 文言文虚词的辨析和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用法和例句。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练习法:提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虚词用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回顾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常用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分析:分析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搭配。
4.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虚词用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程度。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练习,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六、教学内容1. 深入了解文言文虚词的分类及其在句子中的功能。
2. 掌握“之”、“乎”、“者”、“也”、“乃”等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搭配。
3. 学习虚词在文言文句式中的作用,如倒装、省略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2. 难点:虚词在复杂句子中的辨析和运用。
八、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教学辅助材料。
2. 相关文言文虚词的练习题及答案。
3. 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用于例证和分析。
九、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复习已学的虚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虚词的分类、用法及搭配,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4. 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对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搭配。
公开课教案《文言虚词的用法》
公开课教案《文言虚词的用法》教学目标:本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和叹词等。
我们将通过归纳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来达到这一目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回顾了最近三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发现高考文言文虚词的考查范围是十八个常见虚词中的一部分。
因此,掌握这些常见虚词是非常必要的。
考纲解读】考纲要求我们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和叹词等。
这些虚词的功能各不相同,需要我们进行识记和理解。
二.文言虚词的分类1.代词代词是代替名词的一种词类,大多数代词具有名词和形容词的功能。
常见的人称代词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
例如,“余”、“尔”、“其”等。
2.连词连词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常见的连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和“之”等。
3.介词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
例如,“于”、“以”、“为”、“因”等。
4.副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全句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例如,“也”、“已”、“曾”、“皆”等。
5.助词助词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比拟助词和语气助词等。
例如,“之”、“乎”、“焉”、“者”等。
6.叹词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
例如,“哉”、“嗟”、“吁”等。
三.小结本次课程我们介绍了常见的文言虚词的分类和用法。
掌握这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理解文言文非常重要。
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些虚词的具体用法。
指示代词是用来指示特定事物或人的代词,分为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
近指代词包括“之”、“若”、“乃”等,远指代词包括“彼”、“夫”、“其”等。
文言虚词教案范文
文言虚词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和应用,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2. 难点: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分类和用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具体运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2. 新课内容:讲解文言虚词的分类和常见用法,举例说明。
3. 案例分析:分析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具体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概念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评价学生阅读文言文时运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文言虚词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推荐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和实践。
八、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文言文阅读材料,包含不同类型的文言虚词。
3.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文言虚词的概念和分类。
2. 第二课时: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第三课时:分析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4. 第四课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5. 第五课时:课堂练习和总结。
十、课后反思1. 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 寻找更多适合教学的资源和材料,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虚词》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②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③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
第①句中“焉”用在及物动词“问”之后,作宾语,是代词,代“他”;第②句“焉”用在动词之前,且句子是疑问句,作疑问代词,意为“哪里”;第③句“焉”用在形容词之后,是助词,相当于“然”,意为“……的样子”。
3.看标点。同一个虚词(主要是语气助词)放在句末,由于标点符号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语气,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这类虚词主要有“也”“矣”“乎”“焉”等。如:
①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②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第①句末尾用了句号,且是判断句,“也”是语气助词,表判断;第②句末尾用了问号,“也”表疑问;第③句末尾用了叹号,“也”表感叹。
4.看呼应。有些文言虚词同前面或后面的词相呼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好理解了。这类虚词主要有“为”“者”“乎”等。如:
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②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两句中“以”都是介词,但因语境不同,意义也不同。①句中“以”表凭借,可译为“凭借、依靠”,②句中“以”表原因,可译作“因为”。
(2)关系方面。有些虚词在连接词、短语、句子时会标示某种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支配关系、比较关系等,揣摩好了词与词、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就理解了。这类虚词主要有“而”“以”“于”等。如: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表对象,“对”)
⒁与
1.与郑人盟:(介词,“和”“同”“跟”)
2.失其所与:(动词,“结交”“亲附”)
⒂之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结构助词,“的”)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教案标题: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能够正确运用文言文中的虚词进行语法分析和翻译。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文言文课本和相关练习题。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脑。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段文言文的句子,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
2. 导入问题:提问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1. 通过多媒体展示文言文虚词的分类和用法,包括“之”、“乎”、“者”、“所”、“其”等。
2. 分别解释每个虚词的意义和在句子中的作用,结合具体例句进行讲解。
3. 强调虚词的语法功能和词义辨析。
示范与练习:1. 教师示范运用虚词进行分析和翻译,解读文言文句子的意思。
2. 学生跟读示范句子,并尝试自己分析和翻译其他文言文句子。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段文言文材料,分析其中的虚词,并用现代汉语翻译。
巩固与拓展: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指定文言文文章,标出其中的虚词,并写出对应的现代汉语翻译。
2. 探究讨论:下节课前,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成果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共同探究虚词的使用。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虚词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虚词的掌握情况和翻译能力。
教学延伸:1. 扩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文言文材料,提高对虚词的辨析和运用能力。
2. 创设情境:设计虚词运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虚词进行表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示范与练习、巩固与拓展等环节,使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分组练习和作业布置,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虚词的运用。
在教学延伸中,学生通过扩展阅读和创设情境,进一步提高了对虚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文言虚词初中讲解教案
文言虚词初中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其作用。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举例。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其意义。
4. 练习题及解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实词,提醒学生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2. 提问:“什么是文言虚词?”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其作用(15分钟)1. 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不表示具体意义,起连接、助词等作用的词语。
2. 讲解文言虚词的作用:文言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作用,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表达更加准确。
三、举例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20分钟)1. 举例讲解“之”、“乎”、“焉”、“于”、“也”、“矣”、“哉”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2. 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这些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四、练习题及解答(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分析句子中的虚词用法。
2. 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答练习题。
3. 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正确理解虚词的用法。
五、总结与复习(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加深记忆。
2.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文言虚词的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估学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文言虚词的复习提问,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文言文片段,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
2.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起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作用以及常见虚词的用法,使学生掌握了文言虚词的基本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具体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意义。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及翻译(高三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及翻译(高三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江苏省灌南县第二中学邱玉兰考纲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解读考纲:07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对古文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高中毕业生应该能够掌握的程度。
①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理解文意和文句翻译来考查。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二、高考例题。
2005年[重庆卷] 阅读下文。
完成第l—5题。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
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
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
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
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日:“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
”且行,闻乡人病,念日:“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
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
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
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
再调华原主簿。
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
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郡吏赵至诚贪狡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
可暴其罪,荷枷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签书仪州判官。
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日:“建尔旗帜,旋山徐行。
”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
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③以抚之。
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
与田颜为友。
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
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
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复习教案教学博苑09-14 1226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复习教案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于、与、则、者、之《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二、基础知识。
1.文言虚词的作用:汉语语法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而不是词类的形态变化。
文言虚词的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与实词一道组成某些结构(如结构助词“者”“所”“之”等)②联系词、词组、句子乃至段落(如连词、介词、以及语气词中的发语语);③表示语气(如语气助词、词气副词);④修饰限制(如副词);⑤称代(代词);⑥调整语序乃至规定语序(如:“唯利是图”中用虚词“是”将宾语“利”提到动词“图”的前面,就是调整语序;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定位于动词之前,这便是规定语序);⑦表示一定的声音或使音节匀称(前者如叹词,后者如音节助词)。
2.见参考书。
3.复习重点:1、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和虚化而来的,许多词即可作为虚词用也可作为实词用。
例如,“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中的“以”字,如果按虚词“把”或“用”来解释显然不合情理,只有依据语境讲成“率领”才符合当时诸侯之间的实情。
2.辨明词义和用法。
虚词大多是多义的,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后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但前一个应翻译为“在”,后一个应翻译为“比”3.通晓古今。
有的文言虚词虽然在形式上呗保留了下来,出现在现代汉语里,但其意义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所以”在文言文里表示原因、依据,现在则用来表示结果。
再如“于是”在古文里更多的是两个单词,现在则是一个双音词。
因此,只有通晓古今,才可避免“以今释古”。
三、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1.【而】。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2讲:文言虚词》教学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第2讲: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是指意义较虚,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主要指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
虚词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从意义上看,虚词表示实词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及语气,有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的不能;二从语法功能上看,有的虚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短语,能充当状语、补语,有的起连接词语或句子的作用(如连词、结构助词),有的起标志性作用(如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
高考对文言虚词一般不单独考查,通常融合到断句题和翻译题中,隐性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对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上。
鉴于虚词在理解文意中的重要作用,考生需要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技法,学会辨析易错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一、文言虚词推断6大技法1.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
如用“者”“也”“乃”“为”表判断,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宾语前置。
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和“何陋之.有”。
另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中“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一句,若判断“为”“所”的意思,可联系“为……所”在文言文中是表被动的特殊句式,所以此处译为“被”。
2.对称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
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以”和“而”处于对称位置,句中的“以”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由此可推断“而”也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中“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趁着”的意思。
《文言文虚词复习》优秀ppt
(4)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1、助词
(1)表疑问 呢 吗 儿寒乎?欲食乎?
(2)表推测 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 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2、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C( )
A、冲口而出 B、不劳而获
C、吾与而兄善 D、鸡鸣而起
C 为代词 其它均为连词
3、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A( )
A、温故而知新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尝一龙击发而地不觉动
(7)吾闻之,喜而不寐
(8)视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A(1)(2)(3)/(4)(5)/(6)(7)(8) B( 1 ) (3)(4)/ (2) (5)/ (6)(7)(8) C( 1 ) (3) (5)/(2)(4)/(6)(7)(8) D(1)(4)/(2)(3)(5)/(6)(7)(8)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2、对下列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
项是( )
注释:(3)竟然 (4)是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献璧。
(3)祭拜大将,乃韩信也。
(4)当立者乃扶苏。
D
(5)终不得不入中城,乃罢而归引。
(6)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7)悉以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通用8篇)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文言文虚词的教案(通用8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虚词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掌握15个文言虚词教学重难点:掌握15个文言虚词教学时间: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而一、第二人称代词,可译成“你”“你的”。
某所,而母立于兹。
二、连词。
表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
1、蟹六跪而二鳌表并列2、骊山北构而西折表承接3、泉涓涓而始流表修饰4、敢怒而不敢言表转折5、学而时习之表递进6、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先移兵击之。
表假设7、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表因果三、语气助词。
1、与“已”连用,表示一种限制语气。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与“既、俄、已”连用,表示较短的一段时间。
既而儿醒大啼。
2、乎一、形容词词尾,作词缀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二、句尾语气词,表反问或感叹。
1、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
其孰能讥之乎?3、用在句末表示感叹。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
例: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三、句中语气词。
知不可乎骤得四、介词。
用法相当于“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王变乎色,曰:……3、其一、代词二、语气词。
表示揣测、反问、期望、祈请或命令等语气。
1、表反问其孰能讥之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表揣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表选择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4、表商量吾其还也。
5、表期许、强调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三、连词,表假设,可以成“如果”“假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低下)。
四、形容词词头神乎其神微乎其微第二课时4、且一连词,表递进,可以成“尚且”,“并且”,“而且”“况且”。
高考文言文虚词教学案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学案主备人茆海燕审核人孙孟英教学目标1、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的用法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掌握“之”“而”“以”虚词的用法教学过程文言文阅读材料多以人物传记为主,考查文言实词、虚词或信息筛选、分析与概括等,实词以常用、多义为主;虚词增加了3个,限制在以下15个范围内: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一、考点阐释文言文阅读材料多以人物传记为主,考查文言实词、虚词或信息筛选、分析与概括等,实词以常用、多义为主;虚词增加了3个,限制在以下15个范围内: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辍耕之陇上。
3、奉之弥繁。
4、侵之愈急。
5、子孙视之不甚惜。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汝识之乎?8、可以知之矣。
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余之力尚足以入。
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7、顷之,烟炎张天。
18、蚓无爪牙之利。
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2、夫晋,何厌之有。
教师明确:1—2动词“到……去”;3—7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8—9指示代词“这”;10—12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13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14—16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用18—20定语后臵的标志;21—22宾语提前的标志。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文言文实词虚词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实词虚词概述1.1 实词与虚词的定义1.2 实词与虚词的作用1.3 实词与虚词的分类1.4 实词与虚词的用法第二章:文言文实词2.1 名词2.1.1 人名、地名、官名、器物名等的读音与用法2.1.2 抽象名词与具体名词的用法2.1.3 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等2.2 动词2.2.1 动作、状态、变化等的读音与用法2.2.2 动词的时态、语态、体态等2.2.3 动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等2.3 形容词2.3.1 描述特征、性质、状态等的读音与用法2.3.2 形容词的等级、范围等2.3.3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动词等2.4 数词2.4.1 数量、顺序、比例等的读音与用法2.4.2 数词的复数、分数、小数等2.4.3 数词活用作名词、动词等第三章:文言文虚词3.1 介词3.1.1 时间、地点、方向等的读音与用法3.1.2 介词的结构、搭配等3.1.3 介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等3.2 连词3.2.1 并列、转折、因果等关系的读音与用法3.2.2 连词的连接成分、搭配等3.2.3 连词活用作副词、形容词等3.3 助词3.3.1 时态、语气、否定等功能的读音与用法3.3.2 助词的附加、连接等作用3.3.3 助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等3.4 叹词3.4.1 表达情感、态度等的读音与用法3.4.2 叹词的分类、搭配等3.4.3 叹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等第四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4.1 实词与虚词的辨别方法4.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技巧4.3 实词与虚词的常见错误分析第五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练习与应用5.1 实词与虚词的练习题型5.2 实词与虚词的练习案例5.3 实词与虚词的应用场景第六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词义辨析6.1 词义辨析的重要性6.2 词义辨析的方法与技巧6.3 常见实词与虚词的多义现象分析第七章:文言文实词虚词在文中的语境分析7.1 语境对实词虚词理解的影响7.2 语境分析的方法与步骤7.3 实际例句分析与练习第八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特殊用法8.1 通假字与异体字的识别与运用8.2 古今异义词的理解与运用8.3 词类活用的特殊情况分析第九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综合练习9.1 综合练习题型设计9.2 综合练习案例分析9.3 综合练习的答题策略与技巧第十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学习与研究方法10.1 实词虚词学习的资源与工具10.2 实词虚词研究的方法与路径10.3 实词虚词学习的长期坚持与进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词与虚词的定义及作用:重点关注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区分,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不同作用。
高考常见文言虚词教案(全新经典版)
高考常见文言虚词教案一、课题名称:高考常见文言虚词解析与运用二、课程领域:语文三、课程年级:高中三年级四、课程目标:1.理解高考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言虚词在古文阅读和写作中的运用技巧。
3.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增强应对高考文言文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高考常见文言虚词的解析与运用,并简要说明其重要性。
2.学生回顾并分享他们对文言虚词的初步了解和认识。
第二部分:文言虚词解析(15分钟)1.教师列举高考常见的文言虚词,并逐一解析每个虚词的意义、用法和常见搭配。
2.教师通过例句和语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虚词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第三部分:文言虚词运用练习(3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文言文的原文段落,让学生尝试运用文言虚词进行解读和分析。
2.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文言虚词的解读和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言虚词的运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文言虚词写作练习(30分钟)1.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文言虚词写作练习,要求使用文言虚词进行文言文段落的撰写。
2.学生交换作品,并互相评价和修改,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3.教师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第五部分: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梳理文言虚词的核心要点。
2.教师展示一些高考真题中出现的文言虚词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题目。
3.提供拓展阅读材料或相关网址,供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文言虚词。
六、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分析解读:通过例句和语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3.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写作练习,促进合作和团队精神。
4.写作实践:通过文言虚词的运用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准确性。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文言文虚词教案
2012届高三文言虚词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5个虚词的用法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虚词“之”“而”“以”“因”“乃”用法考点解读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要求比较判断不同句子中的相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不要求指明其意义和用法。
但从2009年后的文言文翻译题中体现并考查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课前预习1、了解这15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
(预习《核按钮》小册子P93—P103)2、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
(预习《核按钮》P78)3、复习重点:了解并掌握解答文言虚词类题目的基本方法。
(预习《核按钮》P80二)第一课时一、复习“而”典型例题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⑪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⑫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⑬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⑭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⑮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⑯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⑰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⑱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规律总结⑪-⑰连词。
分别表示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因果、修饰关系。
⑱代词。
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也可译为“你(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课堂训练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7)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学生 总结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 1 而二螯,否则,何以胜? 规律 故冯婉贞曰:“诸君 2 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
于蓝 3 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 4 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
5 而思也。三思 6 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 7 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
四、复习“以” 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典型例题
1、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 自以寿不得长
3、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
祸焉
5、 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6、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7、 宫之奇以其族行
8、 农民以鬻子者
9、 无以,则王乎!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 不赂者以赂者丧 13、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自京师乘风雪 15、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 17、请其矢,盛以锦囊 19、余船以次进
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师 生
互动
1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8、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2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三)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四)音节助词。 3 用作动词(实词) 课堂训练隐形眼镜网 易链
学生 总结 规律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7、顷之,烟炎张天。
18、蚓无爪牙之利。
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2、夫晋,何厌之有。 教师明确: 1—2 动词“到……去”;3—7 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8
独立 完成
可编辑
精品
三、复习“而”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 图穷而匕见 4、 余闻而愈悲 5、 庄宗受而藏之 6、 温故而知新 7、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8、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8、 徐而察之 19、 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20、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4、 既而儿醒,大啼
精品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Gaosan9 1、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 15 个虚词的用法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虚词“之”“而”“以”“因”“乃”用法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 主体 活动
修改、 备注
第一 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之”“而” “以”虚词的用法
师生 互动 进行 探讨 完成
教师明确:
1—5 连词,表承接“来”“就”;6—9 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 连词,表转折“却”;13—15 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 连接状语和动 词,表修饰;19—20 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 连词,表因果“因而”; 23 代词,通“尔”,“你”“你的”;24 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规律总结 1、作第二人称代词,通“尔”,你、你的。 2、也可作连词,表并列,递进,转折,相承,假设等。例如: 3、助词,副词词尾 课堂训练
可编辑
精品
帼英杰
可编辑
精品
8 而。
答案: 1、 连词,并列关系 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3、 连词, 学 生
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 4、 连词,递进关系 5、 连词,修饰关系 6、 连 独 立 完成
词,承接关系 7、 代词,同“尔”,可译为你 8、 语气助词,放在句末,
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 1 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 2 之应。久 3 之,此僧以箪食瓢
饮 4 之助至南海,夸 5 之于唐僧:“此何难 6 之有?”唐僧曰:“汝 7 之 学 生
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 8 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 9 之乎?”
答案:1、动词,可译为到、往 2、代词,可译为他 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9 指示代词“这”;10—1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13 用在中心
语和补语中间;14—16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 用在时间副
师生 互动 进行 探讨 完成
词后,补足音节;18—20 定语后置的标志;21—22 宾语提前的标志。
规律总结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 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教学过程 一、考点阐释
2008 年的《考试大纲》明确有 15 个: 而、何、 乃、其、且、若、所、为、焉、 以、因、于、与、则、之。 “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 体意义和作用。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 二、复习“之”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 辍耕之陇上。 3、 奉之弥繁。 4、 侵之愈急。 5、 子孙视之不甚惜。 6、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生 互动 进行 探讨 完成
7、 汝识之乎?
8、 可以知之矣。
9、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余之力尚足以入。
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