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群】高中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二) (1)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易错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假设无标注说明,指向标指向北方。
(2)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的统一。
(3)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 )〞的法那么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那么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那么确定方向。
(4)在经纬网图上,位于东经度的地点不一定位于东方。
当两点分别位于东西经线时,需要计算两点间的经度和。
如果两点间经度数值和大于180°,那么东经度的点就位于西侧。
两点经度数值和正好等于180°时,那么“可东可西〞。
易错点(1)数字地球不等于“ 3S〞技术的综合利用,还有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利用,“3S〞仅仅是数字地球的局部技术支撑。
(2)GIS是对地理空间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的计算机系统,不是对任意信息都可以处理。
(3)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仅仅是地理信息技术中的一个技术。
方法技巧“3S〞的区别:(1)RS是人类视力的延伸,侧重于搜集信息,本质上就是“看〞的过程。
(2)GIS是在一定数据源的根底上进行分析、比照、计算,侧重于“分析、计算、预测〞等活动,本质上相当于人类脑力活动进行“想、算〞的过程,富有推理环节的特点。
(3)GPS的本质是定位和导航,最大的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者多个“点〞,明显区别于 RS、GIS两个技术“面〞状的工作对象。
(4)“3S〞功能差异可简单地理解为:RS负责拍片,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GPS负责找位置,解决“在哪里〞的问题;GIS如人脑,负责存储和处理信息,解决“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办〞的问题。
易错点(1)等高线的弯曲情况判读不清。
等高线的弯曲凸起局部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上下变化规律,弯曲局部一般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起 )或山谷 (等高线向高值凸起 )。
高中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汇总(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3、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高考冲刺】2020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二)
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一)21.断裂与断层形成断层,岩体必定断裂,但岩体产生断裂,未必会形成断层,断层产生的关键在于岩体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22.顺地形与逆地形顺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顺地形。
逆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不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是外力作用形成的逆地形。
背斜谷从地形上看是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看还是背斜。
23.河流各河段形成的地貌并不相同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
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严重。
24.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干旱地区一般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一定只出现在干旱地区,湿润地区也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如我国云贵地区和新加坡。
一般而言,各地区的水量支出(主要是生产、生活用水)超过水量收入(主要是降水)时,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水危机)问题,其解决措施通常有开源(如跨流域调水)和节流(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两大方面。
25.火山、地震并非只有弊火山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如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
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等。
26.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是指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活动等。
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的居住地发生变动。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的居住地变动。
27.人口增长率降低不等于人口数量减少人口增长率降低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一般情况下,当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人口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数量才减少。
28.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城市化水平主要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速度反映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29.商业中心并非都分布在市中心根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为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高考地理复习易错大盘点(二)
高考地理复习易错大盘点(二)易错12 气候类型判断不准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1)判断气候类型之前,没有先确定南北半球,导致气候类型判断错误;(2)不知道地中海气候是亚热带气候的一种。
气候类型判断和气候特征分析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气候类型的判断取决于对气候特征的分析。
气候的基本特征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构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不同的,而气候特征又是不同气候因子作用的结果。
所以气候类型的判断,事实上是对气温、降水统计资料形成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常见形式有:1.根据气候要素统计数据,判断气候类型。
2.根据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3.根据气温和降水的坐标图,判断气候类型。
4.根据经纬网图、海陆轮廓图,判断气候类型。
解答读图分析题一方面要搞清坐标或点的含义,另一方面还要在图上进行必要的测算,最后根据气温、降水的分布特征及两者的配合情况,确定气候类型。
易错13 不能灵活掌握地形对天气及气候的影响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1)不能正确理解题干的含义;(2)地理计算能力差。
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可简单归纳如下:1.地势高,则太阳辐射通过的空气柱的距离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因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而太阳辐射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强。
2.地形对气温影响很大首先,由于坡向不同,日照和太阳辐射条件各异,一般来说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
其次,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
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大陆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温、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很大。
再次,海拔对气温的影响较大,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
最后,谷地或盆地地形容易阻挡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之形成高温或者低温中心。
3.地形与风首先,高大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如青藏高原由于它和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分必备!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高分必备! 各位同学对知识记忆的不准确,是各位同学失分的关键因素,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时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已经将这部分知识记住了,就进行下一部分的学习了,每当这个时候各位同学应该自己想一下是否已经将知识完全记准确了,而不是记了一个大概其。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总结的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同学!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知识点(一)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博主左岸右岸注:特别注明除外)。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高中高考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汇总
【地理干货】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常考易错易混点汇总01必纠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高中地理易混(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易混(错)知识点总结易混知识点1——山顶与山谷(平原)的日温差比较在学习山谷风的时候,会发现山坡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按理说山顶的日温差应该大于山谷地区,那为什么山顶的日温差却小于谷地呢?其实,我们所说的日温差是指的气温的日较差,而不是地面温度的日较差,山坡与山谷间气温的比较是山坡上空的气温与山谷在同一高度的大气温度相比,因此不是山坡与山谷温度进行比较,由于白天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但山谷中同高度上的空气,由于距地面较远,增温较慢;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降低快,谷中同高度上的空气则冷却较慢。
所以山坡的日温差比山谷的大。
山谷风里面所说的山坡是指的较大范围的下垫面,因此由于山坡与太阳辐射接触面积较大,而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山坡气温升温快,晚上散失的也越快,而谷地上空的气温升温慢,降温也慢。
但是山坡与山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山顶的下垫面面积实在太小,可以将其看成与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成分相同的介质,因而其直接热源并不是太阳辐射,而是来自其附近广阔低地的地面辐射,并且山顶风大,空气交换充分,气温不至于一直升高,因而,其白天气温低于谷地(平原)地区;而在晚上,由于没有太阳辐射,山顶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保温,而地面则放出地面辐射而先降温,所以夜晚山顶的气温高于谷地。
再加上由于热力环流原理,夜晚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至山谷,周围的暖空气来补充山顶,使得山顶的气温得以保持,而谷地则持续降温,所以山顶的日温差小于山谷(平原)地区。
请注意,这里的山顶和山谷(平原)是指的小范围内的山顶和谷地(平原),如泰山和济南,泰山的日温差小于济南;但是,如果大范围的比较的话,则不一样,如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或者四川盆地相比,其日温差明显大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因为青藏高原本身是一个相当大面积的下店面,因而白天太阳辐射是其热源,由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白天增温快,气温较高,但是晚上由于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作用差,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所以晚上时降温快,气温低,日温差较大。
高中地理易错点汇总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点汇总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的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 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的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注意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段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 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 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0.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的区别。
11.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2.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精析总结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精析总结
易错点1 对地图三要素理解不清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1)忽视图中的指向标,仍然按照“上北下南”的方法判断方向;(2)对比例尺理解错误,不清楚比例尺的缩放状况。
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关注以下相关知识:一、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方向1.在一幅地图上判断方向,首先要看是否有经纬网或指向标,如果有经纬网,则根据经纬线的走向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果有指向标,则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方向来判断(一般箭头指向北方);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情况下,按照一般规律来判断(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有经纬网或者指向标的情况下,由于其方向与普通情况不一致,同学们极易判断错误,判断时可转换试卷或者书本的角度,使其与我们习惯的方向一致(即面对地图,上侧为北方),然后进行判断。
3.以上情况为平面上方向的判断。
在宇宙空间中,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只有东西方向,且方向根据地球公转的情况来判断(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二、比例尺复习点睛1.比例尺的缩放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中常出现“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等问题。
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放大”几倍或“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几倍。
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
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5,则原比例尺乘以4/5;“缩小到”1/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
2. 图幅的缩放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
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则图幅面积放大到原图面积的4倍。
3.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者的比例尺。
高考地理必纠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
高考地理必纠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
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因为热量非常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所以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
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信息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如我国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
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
9、劳动力素质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10、注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意大利的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高考地理可能是很多小伙伴的比较头疼的科目,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考地理易混的一些知识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大题易混知识点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及时人工回灌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地壳与岩石圈地壳——是指地球内部结构分层中的最外层,它位于莫霍面以上的部分,平均厚度约为17 km,随着海拔的不同地壳厚度会发生变化,总体来讲,陆壳厚,洋壳薄。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包含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区别——岩石圈的范围比地壳层大。
高考地理答题易混知识点海岭与海沟海岭——是板块张裂形成,形成在生长边界,由于洋壳张裂,岩浆涌出地表,遇到冰冷海水,向两侧迅速冷凝,形成海岭。
海沟——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形成在消亡边界,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在交界处形成岛弧,在海岸上形成海岸山脉,在洋壳物质流失区域,形成海沟。
冲积扇、冲积平原冲积扇——冲积扇系指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山地溪、河,流出谷口到山麓地带后,由于比降减小,失去约束,流速降低,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冲积扇的形态是一个以逐渐过渡到山前冲积平原。
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受流水沉积规律的制约,堆积物的颗粒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由粗变细。
冲积平原——指大面积的河漫滩、三角洲平原以及山前冲积扇和山间盆地冲积平原。
它可由一条或几条河流形成。
冲积平原多发生在地壳下沉的地区,这里地势平坦,有深厚的沉积层。
密西西比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恒河平原等都是世界有名的大冲积平原。
必备高考地理解题易混知识点流水侵蚀作用与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是物理侵蚀,可分为风化、溶解、磨蚀、浪蚀、腐蚀和搬运作用。
被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流水溶蚀——是化学侵蚀,是指溶解二氧化碳的水对石灰岩等产生的溶解侵蚀作用。
【复习技巧】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
【复习技巧】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1.光照与热量光照指的是太阳辐射,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
热量指的是温度,与纬度位置有关,一般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
光照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多,如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是热量不足,因为该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该地区海拔较高,温度较低。
光照弱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少,如四川盆地光照弱,但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热量充足。
2.区时与地方时区时是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
例如北京时间不是北京所在的东经116°的地方时,而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3.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12时),称为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只有一个。
4.气候要素与气候因素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等(若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等方面去考虑)。
气候因素是指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5.积温与气温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C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它反映某地气候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
而气温是某地大气温度的反映。
6.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最热月月均温与最冷月月均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越大,表明气候的大陆性越强。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大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引起的,常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
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导致海陆之间气压中心发生季节变化,从而引起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的现象。
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会形成季风气候。
地理必修二易错常识点
地理必修二易错常识点记忆的常识点多了,就会混乱,造成易出错。
紧接着我们为你整理了地理必修二易错常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必修二易错常识点【1】1. 荒漠与荒漠化: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量非常少的区域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流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2. 国内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区域,石漠化主要分布于南方区域,盐渍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区域和华北平原,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
3. 荒漠化常与贫困相伴。
土地荒漠化紧急的区域多是国内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
1. 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功效的产物。
2. 在荒漠化的发生和进步流程中,气候因素的变化,特别是降水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3. 人类活动在荒漠化的发生和进步流程中起着要紧功效。
4.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起因是当地能源缺乏,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紧急。
该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较多,而且这里土层薄,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就难以治理,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远大于黄土高原。
.5. 同学们要注意:有关黄土高原区域的考查一般以经纬网图为切入点,同学们要注意典型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如秦岭、大同;学会11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
黄土高原区域一些地理事物具有典型的地理界线特点,如长城、太行山脉、秦岭、祁连山脉等,同学们要学会其地理意义。
6. 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一般可从资源、市场、交通三方面进行剖析。
资源数目和水平具有优势,市场需要量大,且交通便利的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较好。
7. 煤炭外运能力不足和水资源短缺是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8.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以煤炭为基础的重化工业在生产流程中会造成三废污染,给山西带来紧急的生态环境问题。
9. 水力资源是不是丰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河流的水量,二是河流的落差。
一般来讲,水量越大,落差越大,水力资源越丰富;反之水力资源越贫乏。
高考地理必纠易错易混点整理!(自然地理),速记,文科学霸必备
高考地理必纠易错易混点整理!(自然地理),速记,文科学霸必备近年来,地理主观题主要以简答的形式出现,要求同学们自己组织答案,对论证和表述能力要求较高。
但是,从往年高考答题情况可以发现,许多同学由于推理不严密,语言表达能力弱,不能用地理学科语言清楚地将自己对试题的理解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因此,分析文字表述的主要失误和原因,掌握文字表述的答题要求和技巧,提高同学们规范答题能力,在高考备考中非常必要。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地理主观题文字表述失分的地方1. 言不由衷,答非所问。
一般来说,地理试题每个设问都有关键词,而每个关键词往往蕴含着题目的某种规定性,暗示着答题的方向,如果同学们在答题中忽视了这些题眼,就容易出现方向性错误。
2. 语言肤浅,用词不当。
在答题中存在两种情况:(1 ) 口语化现象。
一个简单的问题,本来应该用专业术语回答,而有的同学夸夸其谈,虽意思相仿,但显得肤浅别扭不够准确规范,从而出现“对而不全”的现象,很难得高分。
( 2 ) 答题不规范。
高考阅卷采取流水式批改,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审阅完一定数量的试卷。
因此,一些同学由于答题不规范、踩点不到位、字迹不工整、卷面不整洁、表达不清楚,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3. 思维不周,答案不全。
同学们在答题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 挂一漏万。
在答题过程中常常只抓住问题的某一点、某一个角度或某一个层次进行分析。
( 2 ) 考虑欠周。
答题时没有根据分值做题,同样的题目,分值不一样,要求不一样,但有的同学往往视而不见,分析不深入、不具体而导致失分。
4. 答题随意,错字连篇。
一些同学答题不认真,随意性大,往往将一些地理专业术语写错或者用其它用语来代替,甚至专业术语出现错别字,从而导致失分。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小编还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自然地理的易混易错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由于篇幅有限,小编只给大家截取了部分的图片,获取完整电子版可以点击小编头像,私信“地理”即可无偿领取。
【帮帮群】高中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二) (1) (1)
高考地理考前必纠 40 个易混易错点(一)21.断裂与断层形成断层,岩体必定断裂,但岩体产生断裂,未必会形成断层,断层产生的关键在于岩体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22.顺地形与逆地形顺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顺地形。
逆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不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是外力作用形成的逆地形。
背斜谷从地形上看是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看还是背斜。
23.河流各河段形成的地貌并不相同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
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严重。
24.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干旱地区一般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一定只出现在干旱地区,湿润地区也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如我国云贵地区和新加坡。
一般而言,各地区的水量支出(主要是生产、生活用水)超过水量收入(主要是降水)时,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水危机)问题,其解决措施通常有开源(如跨流域调水)和节流(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两大方面。
25.火山、地震并非只有弊火山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如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
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等。
26.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是指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活动等。
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的居住地发生变动。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的居住地变动。
27.人口增长率降低不等于人口数量减少人口增长率降低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一般情况下,当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 0 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人口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数量才减少。
28.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城市化水平主要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速度反映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29.商业中心并非都分布在市中心根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为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一)21.断裂与断层
形成断层,岩体必定断裂,但岩体产生断裂,未必会形成断层,断层产生的关键在于岩体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22.顺地形与逆地形
顺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顺地形。
逆地形是指与构造形迹不一致的地形,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是外力作用形成的逆地形。
背斜谷从地形上看是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看还是背斜。
23.河流各河段形成的地貌并不相同
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
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严重。
24.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干旱地区一般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一定只出现在干旱地区,湿润地区也可能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如我国云贵地区和新加坡。
一般而言,各地区的水量支出(主要是生产、生活用水)超过水量收入(主要是降水)时,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水危机)问题,其解决措施通常有开源(如跨流域调水)和节流(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两大方面。
25.火山、地震并非只有弊
火山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如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
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等。
26.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是指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活动等。
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的居住地发生变动。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的居住地变动。
27.人口增长率降低不等于人口数量减少
人口增长率降低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一般情况下,当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人口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数量才减少。
28.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
城市化水平主要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速度反映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29.商业中心并非都分布在市中心
根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为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30.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城市化: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
郊区城市化:指城市附近的郊区转变为城区的过程,是郊区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过程。
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城市中心区衰败,即出现“空心化”现象。
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指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
31.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求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即要求完整列出某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等。
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这种因素,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例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地势低洼)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地形是其发展的主导因素。
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得到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得到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若这个条件得到满足,则该条件往往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资源,因此水资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塔里木河流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流灌溉,水源就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32.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
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的地区;热带地区因为热量非常丰富,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
梯田一般适合布局在坡度比较小的山区,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33.立体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
立体农业: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多级能量物质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农业经营模式。
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将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观光农业:广泛利用城市郊区的空间、农业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农业区域。
观光农业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循环农业: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同时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
34.不是所有国家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都低
季风水田农业一般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国家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较高,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小型机械化水平较高。
35.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市场导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产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导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如北京、上海附近的牛奶生产企业。
36.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
工业联系是指若干工业企业之间存在的关系,包括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和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是指若干工业企业或同类生产企业集中于一定地域。
工业分散是指工业企业、工业点等散布于一定地域。
工业的集聚与分散都是工业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地理分布上的相对状况,是工业布局空间特征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37.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的联系。
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则可以有效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
经济发展可能会带来环境问期,但是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
38.新工业区并不等同于高新技术产业区
新工业区有多种类型,其中两种最典型:
(1)新发展起来的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特点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将众多中小型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2)以高新技术为龙头发展起来的新工业区,如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这些地区
逐步发展成为以电子、宇航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39.产业并不仅仅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
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一般而育,发达国家或地区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劳动力廉价和地价便宜的优势,同时又能占领当地市场,减少产品运输费用。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到发达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则主要是为了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
40.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主要是利用传感器获取信息,例重于监测、获取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地理信息的处理和分析系统,侧重于信息管理、查询与分析;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来定位和导航,其功能侧重于定位、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