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雨巷》学案(3)

合集下载

《雨巷》教案4篇

《雨巷》教案4篇

《雨巷》教案4篇《雨巷》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巷》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雨巷》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戴望舒及象征主义诗歌,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意境,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3、探讨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学会从深层次体味感情。

教学重点鉴赏姑娘的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曲《丁香花》让我们认识了唐磊,一把木吉他,一曲简单的音乐,诉说着一个凄美的故事。

梦蝶的出生是她痛苦的开始,她善良、纯洁,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世间万物,她清澈的眼眸里透射出的是对健康的渴盼,他的逝去是痛苦的结束,也是幸福的开始。

伊人已乘风去,唐磊只能借《丁香花》祭奠曾经的友情,音乐中唐磊沙哑的声音忧伤地诉说着这个凄美的故事,让人不免潸然泪下。

每听这首歌,在唐磊的淡淡的哀愁中总能想起一位诗人,他也曾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缝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作者介绍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现代派诗人。

1905年出生于杭州。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

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近雨巷,走近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两遍录音,整体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第一遍学生合上书本,静听。

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

)低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弥漫着一种纤细朦胧的凄美。

2、模仿朗诵(2~3人)四、再读课文,研讨问题作者为了能营造“低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的情调,表现“纤细朦胧的凄美”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6个,主要是3个。

《雨巷》导学案共3篇

《雨巷》导学案共3篇

《雨巷》导学案共3篇《雨巷》导学案1导学案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工具,它可以用来引导学生理解并深入探究一个文学作品,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篇文章以《雨巷》为例,将介绍一个完整的《雨巷》导学案。

1. 感受雨巷的气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雨巷》的世界,我们可以先让他们通过观察图片或者其他艺术形式来感受雨巷的气氛。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一下雨巷的样子,用形容词或诗句来描述它的氛围。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雨巷》的主题。

2. 理解《雨巷》的主题在讨论《雨巷》的主题时,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

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雨巷》是一首描写什么情感的诗歌?”“作者在《雨巷》中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和思想?”等等。

通过让学生自主发挥和讨论,让他们理解《雨巷》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学习诗歌技巧学生还应该学习一些诗歌技巧,比如韵脚、节奏、修辞手法等等。

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技巧,可以提高他们对《雨巷》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技巧来写出自己的诗歌作品,加强他们的写作能力。

4. 探讨诗歌的背景《雨巷》诗歌出自唐代诗人柳永之手,他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雨巷》时,我们应该将这首诗歌放在它所处的历史时期背景下来看待。

就这首诗歌的产生、作者、风格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懂得诗歌也是依附于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

5. 拓展阅读学习《雨巷》之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

选择一些与《雨巷》相关的作品,比如“越女剑”、“春江花月夜”等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诗歌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雨巷》导学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上述五个步骤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雨巷》这首诗歌,包括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能够学习一些诗歌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高一语文教案 雨巷学案9篇

高一语文教案 雨巷学案9篇

高一语文教案雨巷学案9篇雨巷学案 1在讲《雨巷》时,我搜集了戴望舒以及江南雨巷的有关资料,特意选用了撑着油纸伞,身着紫色旗袍的女郎走在弯弯曲曲的江南小巷作为背景,并配之以《神秘园》的音乐烘托气氛。

果然如我所料,学生虽还未读《雨巷》,就已经被朦胧、宁静、凄美的情境所感染,神情严肃而感伤。

此时,我话锋一转,对学生说,让我们走进《雨巷》,去探究诗人戴望舒的真实心灵。

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师生双向合作的精神,努力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对话机制。

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师生互动是借助特定的课堂情境实现的,具有临时的生成性特点,课堂情境是引发师生互动的先决条件,对师生互动产生现实的牵引作用。

可是我的这节课并没有达到我预想中的这种效果。

接着让学生自由读,目的是先对文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可能是粗糙的、不完整的,但它所唤起的最初的审美体验却是真实的、重要的。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我展示课件,画面集中了江南各种形式不同的小巷,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描述心中的“雨巷”。

罗生布拉特曾说:“阅读材料、阅读情境与阅读者的心境呈现某种一致性时,那么阅读的效果就好。

”创设阅读与鉴赏情境的最大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就没有阅读的积极情感,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就无内化可言,用图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诗意。

使此时较为成熟的感受与自己原初的感受构成比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

紧接着共同探究三个问题:“《雨巷》象征了什么?”“为什么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断篱残墙被迷茫的凄风苦雨笼罩着。

从这雨巷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气氛,"风雨如磐"的社会面影。

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当时被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的人们的精神状态的写照。

他们带着心灵上的创痛在思索着,追求着。

高中语文《雨巷》的教案

高中语文《雨巷》的教案

高中语文《雨巷》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雨巷》诗歌;(2)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学会通过诗歌来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意象分析;(2)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把握;(3)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2)诗歌韵律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戴望舒的诗歌朗诵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2)引导学生分享对雨巷的记忆和感受。

2. 诗歌讲解:(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雨巷”、“油纸伞”、“姑娘”等;(2)讲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3)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3. 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诗歌鉴赏:(1)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受作者的情感。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雨巷》诗歌;2. 写一篇关于《雨巷》的读后感;3. 调查身边同学对雨巷的记忆和感受,分享彼此的发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促进师生互动。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增强情感体验。

3. 鉴赏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美,提升审美情趣。

《雨巷》教案3

《雨巷》教案3

《雨巷》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雨巷》这首现代诗。

该诗歌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背景,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意象,解读诗歌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雨巷》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心境;2. 能够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意象美;3. 能够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分析和情感解读。

教学重点:诗歌的语言品味和艺术特色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雨巷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雨巷的意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背景介绍:讲解《雨巷》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戴望舒的生平;3.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雨巷》,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4. 诗歌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意象;5.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雨巷》中的典型意象,讲解如何解读诗歌情感;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课外的现代诗,进行意象分析和情感解读;六、板书设计1. 诗歌背景2. 诗歌语言品味音乐美建筑美意象美3. 意象分析4. 情感解读5. 现代诗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并解读诗歌情感。

答案示例:在《雨巷》中,诗人通过描绘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表达了孤独、忧郁的情感。

2. 拓展延伸:阅读戴望舒的其他诗歌,分析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感受雨巷意境的基础上,学习《雨巷》这首诗歌。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分析意象,解读情感。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诗歌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意象分析和情感解读;2. 诗歌的语言品味和艺术特色分析;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作业设计和拓展延伸。

精选《雨巷》教案4篇

精选《雨巷》教案4篇

精选《雨巷》教案4篇精选《雨巷》教案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巷》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巷》教案篇1【案例设计】高中语文新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教师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联系起来。

设计者以戴望舒《雨巷》为教材,重新认识诗歌阅读欣赏模式的构建。

采用“初读、精读、研读”(三读)的方法,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欣赏,把阅读、理解、体验、表达、延伸、拓展结合起来。

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牢固掌握教材内容,学会诗歌阅读欣赏的方法,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学习过程】【走近雨巷】1.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2.诵读课文,留心下边三个问题: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3.讨论明确:课文悟读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知人论世戴望舒,现代派诗人。

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

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

《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

课文悟读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明确:诗中写了油纸伞、我、雨巷、丁香花、丁香姑娘、篱墙等意象。

课文悟读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明确:我喜欢“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这句诗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丁香姑娘美丽的外貌、高尚的品格,忧愁的心境。

“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明确:“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高中《雨巷》教案范本

高中《雨巷》教案范本

高中《雨巷》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雨巷》的诗篇;(2)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失落情绪的描绘;(2)引导学生关注人生,思考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1. 诗篇《雨巷》的字词理解;2. 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分析;3. 戴望舒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四、教学准备1. 教师教材:《雨巷》诗篇;2. 学生教材:高中语文课本;3. 相关资料:戴望舒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

2. 诗篇诵读:(1)学生朗读《雨巷》诗篇;(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诗的节奏和韵律。

3. 字词解析:(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中的生僻字词;(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4. 意象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意象背后的象征意义。

5. 情感探讨:(1)学生分享对诗中情感的理解;(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特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雨巷》诗篇;六、教学延伸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戴望舒的其他诗作,如《夕阳》、《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等;(2)分析戴望舒诗歌的创作特点。

2. 创作实践:(1)学生尝试仿写一首类似《雨巷》风格的诗;(2)教师评价学生的创作,给予指导和建议。

七、课程评价1. 课堂参与度:(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023年雨巷高中教案(6篇)

2023年雨巷高中教案(6篇)

2023年雨巷高中教案(6篇)雨巷中学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一般中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其次课。

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

""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学习诗歌,对学生而言,无疑是对其认知体系以及情感、想象力所进行的一次美的洗礼。

我们的教学设计应立足于诗歌的审美和情感这一维度,覆盖到从内容到形式的方方面面。

也是围绕这个教学主旨,拟探讨以下两个大层面的问题:一是从诗歌的愁闷情怀中去感悟诗人情感特性的几种详细体现,如孤独、幽怨、迷惘和执着的追求等。

二是分析诗歌形式的独具匠心,如意象选择的朦胧伤感、意象构成的独特性和语言的形象生动、含蓄蕴藉等特点,最终可以组织学生就诗歌的深层内蕴进行探讨,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体会诗歌的美,并学会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

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对于中国古代诗歌,高一学生基本上有了肯定程度的积累,一些喜闻乐见的名篇多半学生可以做到烂熟于胸。

他们对中国现代诗歌也并不生疏,一些学生还写过一些自由体的小诗。

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一些时下流行的唯美抒情文字也有所偏好,这些都将成为《雨巷》教学的基础依托和爱好点所在。

《雨巷》的古典意境美和格式音韵的和谐美,学生在诵读及老师的点拨下应当不难领悟,但对于《雨巷》意象的朦胧隐曲以及深层意蕴的理解,可能会因学生的情感禀赋和语文基础的差异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这部分内容在教学设置上应当敏捷开放一些,可创设各种情境,利用相关资料进行印证融通,多角度多方位地引导学生置身其间,疏通学生的思维路径。

三、设计思想"没有生命元素就没有诗",诗歌是人类生命体验最凝练的表达,因而诗歌教学不行单纯从文章学角度对诗歌进行断章取义的理性分析和中心主旨的挖掘,而应本着"敬重与要求"的教学理念,从老师"主导"地位动身引导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体验,在走进作者的内心天地的同时构筑自己的体验空间。

《雨巷》高中学案

《雨巷》高中学案

《雨巷》高中学案《雨巷》高中学案《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如何理解象征意象?提供了《雨巷》导学案,有助于你们学习。

学习目标1.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2.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3.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4.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重难点分析1.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一、背景知识1.现代诗派简介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派。

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现代诗派的鼎盛时期。

它是对象征诗派与新月诗派变革性的继承与发展,它的核心是象征主义。

2.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

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

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

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

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

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35年回国。

次年创办《新诗》月刊。

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

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

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有关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有关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有关高一语文《雨巷》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分析诗歌的形式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3.挖掘诗歌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诗歌的意境美和形式美。

2.诗歌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诗歌的情感把握。

2.诗歌语言的鉴赏。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雨巷》,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2.诗歌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诗歌内容(1)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4.诗歌鉴赏(1)诗歌的意境美: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雨巷”、“丁香”、“愁怨”等,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节奏、韵律、修辞手法等,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3)诗歌的语言特色:品味诗歌的语言,如“悠长”、“寂寥”等,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5.诗歌象征意义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丁香”象征着什么?6.诗歌情感把握(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如“愁怨”、“惆怅”等。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7.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雨巷》,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8.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雨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美、形式美和语言特色,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使学生对《雨巷》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收获知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悠长、寂寥的雨巷”,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寂寞和等待。

2023雨巷的高中语文教案7篇

2023雨巷的高中语文教案7篇

2023雨巷的高中语文教案7篇雨巷的高中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丁香”意象的丰富内涵及其作用2.通过分析“姑娘”的形象来把握诗歌的情感【教学设计】本诗读起来很美,学生很喜欢,但是诗歌的主旨却非常隐晦。

教师若不加以指导,学生很难理解到“丁香般的姑娘”的象征意义,即美丽的、虚无缥缈的难以追寻的理想。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呢?我想从一句诗,即“我想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入手进行解决。

在此句诗中包含着两个问题:1、作者希望逢着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2、作者为什么希望逢着的是这样一个姑娘?第一个问题指向“姑娘”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第二个问题直指本诗的主题。

通过分析作者与这一姑娘的相似点就可以把握本诗的主旨与情感。

另外,在此基础上,可以再联系屈原的“香草美人喻”,指出这一首诗歌它的`古典及浪漫之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通常都会觉得古典诗词很美,特别读到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或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时,总能在这些诗词中找到心灵相通之处,不禁感叹它们怎能如此贴合我心。

可是,对待现代诗歌就不是如此了,总觉得它们好像还欠了一点火候,但我想在你读了《雨巷》,结识了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之后,就不会这样说了。

因为这首诗,到处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成为现代新诗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深情朗诵诗歌,并思考幻灯片上的问题:1.这首诗很美,美在何处?(同学们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最后总结:)这首诗有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全诗押“ang”韵,其中如“悠长悠长”,“丁香一样的”“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词语和短语的反复也让我们体会到了音乐美;另外有些音节响亮的词语的点缀,比如“冷漠,凄清,又惆怅”。

这首诗有意境美,这个故事发生在江南的一个雨巷里。

在这条狭长幽静的雨巷中,“我”撑着一把油纸伞邂逅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雨巷》诗歌;(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境;(3)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戴望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象征手法和意境;2. 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理解;2. 如何欣赏和评价现代诗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雨巷》,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的意境;(2)让学生分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象征手法,并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2)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总结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意境。

4. 讲解与拓展:(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2)拓展相关知识,如其他现代诗歌的象征手法和意境。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五、课后作业:1. 背诵《雨巷》诗歌;3. 推荐一位现代诗人,简要介绍其生平和创作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背诵《雨巷》诗歌的情况、心得体会的质量和推荐诗人的介绍。

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诗歌象征手法、意境以及戴望舒生平背景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知识掌握情况等。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运用象征手法,创作具有个性和情感的诗歌;2. 开展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 邀请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校讲座,分享诗歌创作和欣赏的经验。

高中语文雨巷学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雨巷学案新人教必修

《雨巷》【学习目标】1、通过探讨交流,深刻理解诗歌的意象。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知识链接】作者及作品简介: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

现代诗人。

戴望舒的创作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创作主要收在《我的记忆》集的《旧锦囊》《雨巷》两辑内,《雨巷》为此时期的代表作,诗作在对江南雨中小巷的抒情中,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受到人们注意。

当它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时,叶圣陶赞许作者“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惆怅..()()寂寥.()彳亍..()()颓圮.()..()()彷徨2、朗读体会韵律,找出韵脚,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1、找出文中的主要意象,观察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写在下面。

2、这首诗含蓄,诗中的姑娘可能是指什么,有人认为是“我”,有人认为指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你有什么看法,请写出。

【拓展学习】寻梦者戴望舒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问题:读了本诗,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怎样才能寻到你自己的梦呢?写下来,与同学分享吧!【作业】1、背诵本诗。

2、请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

要求:不少于200字。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一必修【适用班级】:高一【教学目标】:1. 熟悉《雨巷》这首诗的篇目及作者,了解其背景和主题;2. 能初步理解和鉴赏这首诗的诗意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表达及修辞手法。

2. 难点: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押韵,进一步领会主题。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2. 互动式教学3.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Step One: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堂学习的内容,探讨什么是诗歌?什么是诗意结构?Step Two:导读用幻灯片呈现诗歌标题《雨巷》三个字,让学生根据诗歌标题构思,发表各自的猜想,并提供必要背景。

Step Three:精读诗歌1. 让学生阅读全文,朗读整首诗歌,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对全诗进行总体评价,感悟一下这首诗创造的意境和气氛。

3. 按照原文,逐一解读各个词句,理解其含义,探讨其修辞手法及主要意思。

Step Four: 小组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段诗句,并请他们在十分钟内完成对自己所分配的诗句的注释,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汇集起来,共同理解这首诗歌的表达和修辞特点。

Step Five:诗歌鉴赏请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和自己的理解,对这首诗进行鉴赏,考虑以下几个点:情感:作者表达了什么感受?意境:诗歌创建的主要意境是什么?修辞手法: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主题?结构:整首诗歌构思运用如何?Step Six:课堂展示请学生根据鉴赏结果,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及感受。

Step Seven:作业布置请学生思考并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学论述,针对这首诗展开深入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时代和文化背景等相关因素,探讨《雨巷》所表达的主题和精神内涵。

【教学反思】:针对本次的教学,我认为可以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阅读诗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同时能够加强对其文化及历史背景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可以在进一步读懂其他诗歌中,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记载和蕴含的文化,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通过这次课程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在诗歌教学中,组合作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雨巷》教案

新课标《雨巷》教案

新课标《雨巷》教案新课标《雨巷》教案教学目标一、分“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二、通过对抒情主人公“我”“雨巷”等意象特点的分,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通过朗读来体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设想《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在此境地中,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我”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具有时代特点的心路历程。

在教学中可以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意象的解。

使学生紧扣文本,在捕捉、分意象的特点后,了解到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

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地补充情节,填补诗歌空白,使意象清晰。

借此来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第二层次:知人论诗、知世论诗。

结合诗人的经历,诗人的感受,我们可以了解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的心境。

第三层次: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中的“我”“雨巷”“姑娘”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美好理想的象征。

由此理解“我”在孤寂中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憬与追求。

第四层次: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重点一、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二、体会本诗的象征意义。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第一层次的解读,解读文本(一)一读《雨巷》,共同朗读,体会:诗歌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是如何表现的?(只思考)(二)诗中都描绘了哪些意象(包括人物形象)?明确:抒情主人公“我”;“丁香一样”的姑娘;雨巷;雨;篱墙;油纸伞。

(在诗中,这些意象形式上各自独立,但却使我们觉得形象之间有着某种特殊关系,共同具有某些东西。

)(三)补充情节,分意象。

1?引导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2)抒情主人公“我”有着怎样的境遇?(3)“丁香一样”的姑娘有着怎样的境遇?(4)我的“希望”结局如何?一定是这样的结局吗?为什么?(根据诗中的情节,学生很容易从字面上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新课标《雨巷》优秀教案

新课标《雨巷》优秀教案

新课标《雨巷》优秀教案新课标《雨巷》优秀教案【学情分】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

《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修课。

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高在此前已积累了一定量的中国古典诗词,但诗歌的阅读,大多还只停留于读懂字面意思以及熟读成诵的阶段,并未深入诗歌意境,用心体会诗人情感。

因此,在教学时运用诵读的方式,老师从旁点拨指导,学生反复朗诵鉴赏诗歌之美。

【教材分】《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

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收到这首诗以后说这道诗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而戴望舒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雨巷》中那条悠长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像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给人一种朦胧幽婉的美感。

《雨巷》作为“五四”后区别于传统诗词的新诗,《雨巷》仍然保留着古典诗词的许多特征,如典雅的意象、音韵谐美的诗歌语言,以及高下抑扬、回环往复的内在情感结构等,这些特征构成了本诗精致幽美、委婉悠长的独特韵味。

【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的画面美、音乐美,从而体会整体意境所呈现的朦胧幽婉之美。

2、了解诗中“丁香”“雨巷”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及文本象征手法的运用。

3、学会划分诗歌节奏,标出押韵,进行朗读训练并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及对意象的把握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象征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前面学习的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给人感觉截然不同的诗。

二、整体感知1、聆听配乐朗读,并思考:诗歌给人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明确:让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2.同桌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雨巷》学案(3)学案博苑2011-08-14 07075d56b7b40102dr3y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雨巷》学案(3)学习目标1、诵读品味,了解情感2、赏析意象,把握诗意,领悟文学欣赏允许有不同理解的特点3、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习过程活动一走近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雨巷》是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当时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1927年3月,他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派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忍受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并送给“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才22岁。

活动二诗画欣赏用心欣赏视频诵读,思考这首诗透露着怎样的情感?参考解答落寞、哀怨、惆怅、忧愁┅ ┅活动三诵读品味配乐诵读,思考回答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哪个意象是着力表现的?这一意象有什么特点?1、诗中的意象油纸伞、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雨等。

2、着力表现的意象是什么?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请简洁描述一下这位丁香般的姑娘。

示例她一如丁香般的美丽、高洁、芬芳她哀怨、惆怅、忧伤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活动四合作探究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是“我” ,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

你有什么看法?说出你的理由。

解析参考“姑娘”当然是有象征意义的。

那么“姑娘”象征什么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

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

他追求到“姑娘”——理想了吗?“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虽执著但“道阻且长”,“姑娘”永远“宛在水中央”。

这就给抒情主人公的追求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我”是一位沉醉于爱情中的青年,这位“姑娘”不正是他要追求的“寤寐思服”的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这巷子经过,谁知道呢?读者尽可以展开想像。

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补充。

从这一角度说,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即“我”是实实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

汉代董仲舒说过“诗无达诂”的话,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差异。

“诗无达诂”也是现代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特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欣赏中允许有不同的理解。

学习小结学习过程其实也是方法技能训练过程1、了解背景,知人论世2、反复诵读感知,品味情感3、重要意象分析,把握诗意4、认知诗无达诂,个性解读写作练习以“丁香”“雨巷”等为意象,结合诗意写一篇关于江南小巷的短文,要求文采丰富,不少于600字。

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雨巷》学案(4)【学习目标】1.介绍,了解诗歌内容(知识目标)2.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及其展示的对追求的态度(情感目标)【知识链接】1.和背景介绍戴望舒(1905.3.5-1950.2.28)原名戴梦鸥,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

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即月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飞廉即风神).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27年3月,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保释后又遭通辑,他避难江苏松江,虽精神彷徨、迷惘,但不甘消沉,仍执著地探求真理。

蜗居乡间又有机会结识了垫存的妹妹络年,诗人心里又暗生出许些企盼。

《雨巷》就是在如此心境下创作的.2.意象和意境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

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它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

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

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意象离不开意境【走进课文】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划分层次,试用第一人称、散文的形式、诗的语言简单的复述“我和丁香姑娘”之间的故事梗概(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2.再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有哪些意象?最主要的这两个意象有何象征意义?3.“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说雨巷是一首政治诗,有人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还有说它是一首哲理诗,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4.从节奏音韵等方面说说这首诗美在何处.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献给贝多芬郑敏人们都在痛苦里哀诉唯有你在痛苦里生长在一切的冲突矛盾中从不忘将充满希望的主题灿烂导出你的热情像天边滚来的雷响你的声音像海底喷出的巨浪你的心在黑暗里也看得见善良在苦痛的洪流里永不迷失方向随着躯体的聋黯你乃像一座幽闭在硬壳里的火山在不可见的深处热流旋转于是自辽远的朦胧降临你心中神的宏亮的言语霎那间千万声音合唱圣曲(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从“痛苦”“矛盾”“黑暗”“聋黯”等词语中,可以看出贝多芬身躯的残疾和内心的苦痛。

B.第一节开头两句是写人们生活的苦难和贝多芬在痛苦中奋争的信心和生活下去的勇气。

C.第二节中的“善良”“永不迷失方向”是贝多芬在音乐上取得杰出成就的动力和航向。

D.第三节中的“旋转”“降临”“霎那间”形象地表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过程。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深沉隽永,而第二人称的写作方式又给读者以诚挚亲切和热情洋溢之感,全诗充满了崇敬和赞美之情。

B.第一节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贝多芬对待挫折和不幸的态度,不仅超脱痛苦,还能将其渗透到音乐中去,使之升华。

C.第二节用“天边滚来的雷响”和“海底喷出的巨浪”两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贝多芬生命热情的巨大声势。

D.第三节中“随着躯体的聋黯……硬壳里的火山”一句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表现贝多芬为摆脱痛苦奋力挣扎的情形。

答案1.一(1)“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

二(2-6)“我”遇见丁香姑娘。

三(7)“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我”我在一个阴雨天,撑一把油纸伞,彳亍着,巷子阴暗而悠长,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湿漉漉的。

我的心在期待着,期待着一位丁香一般的姑娘走来。

奇迹竟然发生了,她出现在巷子的另一头,也撑着一把油纸伞,穿着紫色的长裙,轻轻而来,如同一个紫丁香般的梦。

这姑娘似乎给这寂寥的雨巷注入了生机, “我”似乎忽然抓住了希望。

然而,她只是飘过了我的身边,一个照面间,只投出了“太息般的眼光”,又静静地隐去。

消了颜色,散了芬芳,眼光也没留住。

我感到冷漠、凄清、又惆怅。

“丁香姑娘”我在一个阴雨天,撑一把油纸伞,彳亍着,巷子阴暗而悠长,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湿漉漉的。

我心里想着,或许会遇到一个着青色长衫的男子,戴着细黑边眼镜,高挑而又清俊。

行在清冷的巷子里,渐渐有一种孤寂从心底升起,我望着巷子的另一头,他竟然来了,正是我想象的样子,看上去他是那样的忧愁,也许他只是想遇着一位宁静、美丽、多愁的女子,在相错的刹那,读她哀怨的眼神;相错之后,读她轻甩的发梢。

然后,以他多情的心灵作一篇淡紫色的诗章,登在某一报刊的某一个角落给那个不知名的女子,也送给自己一份凄美的灵感。

如果不是这样,我走过他的身边的时候,他怎么沉静得如同一粒水滴。

2.抒情主人公我;丁香一样的姑娘;雨;雨巷;篱墙;油纸伞。

其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和雨巷这两个意象是主要的。

<<雨巷>>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丁香姑娘"除了可以看作诗人的理想爱人的化身外,完全可以看成是诗人所追求的其他理想的象征。

3.可以理解为是一首纯粹的爱情诗,也可以理解为象征诗人朦胧、飘渺的理想和追求的抒情诗,也可以理解为表现了诗人在那个特定时代苦闷、彷徨、不知所措的心境。

4.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

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

(2)复沓句式的妙用。

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3)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4)诗歌的押韵《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使得音节舒缓悠扬。

(5)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

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

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5.(1)B(2)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