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明学员(教学设计与反思3)

合集下载

第三课 学会反思 第一课时 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2021年)

第三课 学会反思 第一课时 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2021年)
反思可以让我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反思可以让我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反思可以让我回顾、分析和总结过去,更好的把握现在和未来。
学生回答问题,探讨内涵。
学生回答问题,说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回忆反思经验,把反思的细节说给大家听。
全班讨论
汇报交流: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对。反思虽然不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通过反思总结经验,促进自身能力发展。
材料:
《班长竞选》
《比赛失利》
《夏令营锻炼》
你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事?
师总结:你的回忆与总结就是在进行反思,让我们来看看反思的定义和意义吧!
定义: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它的反义词——痴迷。近义词——反省。
意义:反思过去——总结经验——用于成长
(它的作用是积极的,引导人们不断纠正错误和不足,不断进步的!)
晚上,白天的事情经常在我眼前“过电影”,我总是想到自己的失败和错误。自我反思一点都不开心。
3.阅读事例,总结反思的好处
同学们:上周咱们班刚刚进行了一次春游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你担任了什么角色?表现如何?如果重来一次,你认为自己还可以为活动做些什么?
师总结:
通过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反思的好处——
反思让我可以总结经验,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听故事,说感受。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学会反思》
讲授新课
一、生活离不开反思
(一)什么是反思?
1.什么是反思?你进行过反思吗?
师:反思不是抽象的话题,我们都进行过反思,都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当我们思考过去的事情并总结得失的时候,就是在进行反思。
(二)活动园·印象深刻的事

第3课 学会反思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3课 学会反思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3课学会反思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主题:学会反思课时:第3课,第2课时年级:六年级下册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反思的意义和作用;2.能够将反思应用于个人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交中,提高自我认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2. 培养学生严谨的思考态度,加深对道德的认识。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自我管理意识;2. 激发学生积极深入思考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1. 理解反思的意义和作用;2.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2. 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深入思考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好像没有完成得很好,或者做错了什么地方,不知道如何改进。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反思的方法,来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学习反思的几个步骤1.实践中的反思老师呈现一个案例:有一次,小明和他的朋友们打算到山上采摘水果。

在回家的路上,小明不小心摔倒了,然后他的小伙伴们立马跑到他身边,问他是否受伤。

小明摸了摸自己的手,发现没有什么大碍,就摆摆手,让朋友们继续走。

回家后,小明想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在将来应该做些什么。

这就是实践中的反思。

实践中的反思,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①回顾所做的事情:小明回顾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②发现问题:小明发现自己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的话,就应该想一想如何改进。

③总结经验:小明归纳出通过此事要学习的经验。

④落实改进:小明以后会注意自己的行为。

2.学习如何反思教师以学习反思为例,详细讲解反思的几个步骤:①回顾:在学习之后,回想所学的内容。

②分析: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问题所在。

③总结:归纳出自己所学的经验和问题。

幼儿识字李字教案反思总结

幼儿识字李字教案反思总结

幼儿识字李字教案反思总结教案标题:幼儿识字之“李”字教案的反思总结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书写字母“李”。

2. 学生能够认读与“李”字相关的汉字和词语。

3. 学生能够用“李”字造句,并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复习已经学习过的字母和汉字。

2. 引入:向学生介绍字母“李”的外形和发音特点,并展示例句,如“李子是一种水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 学习“李”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技巧,教师可以通过黑板书写、手指书写等方式示范教学,让学生模仿观察,逐步掌握书写规则。

4. 练习:进行与“李”字相关的练习活动,包括:a. 听音辨字:教师播放有关“李”字的音频,让学生听后选择正确的字母。

b. 连线游戏:教师出示多个字母卡片,学生需要找到与“李”字相配的字母卡片进行配对。

c. 识字拼图:教师将一个“李”字拆分成几个部分,学生根据提示将拼图还原成正确的“李”字。

5. 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强调字母“李”的正确书写方法和与之相关的汉字、词语。

6. 扩展活动:为了巩固学生对字母“李”的掌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活动,如制作“李”字的贴纸、拼字游戏等。

教案反思总结:这节课主要围绕字母“李”展开教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个字母。

整体上,本教案的设计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在教学步骤方面,引入环节通过展示例句和与学生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李”字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示范教学,如黑板书写、手指书写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写规则。

练习环节则结合听力、配对、拼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小结环节则通过回顾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他们能够理解、“李”字的正确书写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汉字、词语。

在反思教案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评估教案的有效性并进行改进。

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教学案例--李有明

教学案例--李有明

《汽化和液化》教学案例---------------“导学案”教学模式教学惠水县第二中学教师:李有明一、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是物态变化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 是液态和气态变化中互为相反的过程 .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结合身边的事例,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得出蒸发和沸腾的特点以及液化的方法 ,会用本节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重点与难点:1、重点:液体的汽化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沸腾特点 ; 会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2、难点:液体蒸发时吸热 , 使物体温度降低 ; 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二、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 : 蒸发和沸腾 . 能比较两种方式的相同和不同 .2、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 . 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 , 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 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和减少蒸发的事例 . 确认液体蒸发时 , 温度要降低 , 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 , 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 , 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 但要吸收热量 . 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 .4、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液体沸腾的图象 , 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5、理解沸腾概念 , 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 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际中的应用 .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 , 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 . 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 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际中应用的事例三、教学过程(一)教具准备:气球、试管、试管夹、滴管、用红墨水染成红色的酒精、酒精灯、水、棉花、温度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硬纸板 ( 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 ) 、乙醚、注射器、橡皮帽。

(二)新课教学1、复习提问环节:上课铃声响后,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复习题,以提问几个学生(一般提问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基本内容的撑握情况,完成后进入新课教学环节(此环节用时2至3分钟)。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第三课《学会反思》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第三课《学会反思》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识到总结、 讲 基本步骤。
动会后校长的讲话、演讲比赛后 XX 同学的感想,大明 话 都 属 于 反 不 断 反 思 才
星的获奖感言……)

会成功
活动二:探究——反思的分类和内容(方法)
根据郭新的 引导学生明
1、出示郭新同学的一份生活记录表
生活记录表, 确 反 思 的 意 以“是否有意 义所在,多进
回顾理解、 加 再 次 回 顾 曾 深印象, 形成 子 的 事 例 理
友交往会反思, 学习功课会反思, 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 认知。
解时时反思
活动三:《一堂公开课后》
的重要性。
材料:艳阳小学六( 2)班今天举行了一节全镇的《自然 与科学》公开课。全镇近百名老师和领导参与听课,整
这一活动的 阅 读 案 例 进 设计,主要抓
根据小敏的 学生的答案
延伸活动
小结 板书
4、晓敏回家后,沮丧地跟妈妈说“妈妈,今天的公开课 我太紧张了,老师提问我都没答上,我需要锻炼自己的 胆量了” 针对材料进行小组讨论: (1)一节公开课后六( 2)班的学生,都用了哪些方式 进行反思?他们反思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有没有帮助? (2)如果你是他们班的一员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反 思? 活动四:品味箴言 出示:关于学习反思的 20 条名人名言
我们也可以借鉴对自 身健康成长有益的经验或教
2 反思错的, 吸取教训 3
训………掌握反思的时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 之,我们进行反思的目的是获得经验服务于日后的工作
反思别人的, 取长补短。 即
和生活。
掌握时机。
5、再次回顾曾子“三省吾身” 师:例如我们上节课观看的视频《三省吾身》,曾子就 是时时刻刻把握反思的时机,与人交往时会反思,与朋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3课 学会反思(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3课 学会反思(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痛苦总是难免,反思带来进步。反思,思什么?怎么思?生活中,我们需要反思的时候是很多的,反思对于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学会合理地反思、科学的反思很重要。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二课时 养成反思好习惯
掌握反思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进行反思。
反思的方法:
(1)选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某件事情,回忆事情的经过。
(2)在这件事情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对?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3)在这件事情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不对?有哪些失败的教训?
(4)如果能够重来一遍,或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自己可以怎样做得更好?
活动园:阅读课本第24页活动园中的日记,说一说: 事例中的“我”是如何反思的 ?
第一步:回忆演讲的经过,当时我感到太狼狈,便指责罗康,是我不对。
第二步:我不想面对的事实是:自己的失误才是导致演讲失败的真正原因。
第三步:下次演讲,我一定做好充分的准备,即使发挥不好,也不再推卸责任。我相信,精彩一定属于我们。
问:你曾经深刻反思过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你能像这个同学一样反思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吗?
材料:考试反思 见课件
视频《主持人获得成功仍反思自己,想寻回曾经的自己》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三课《学会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学会反思》第二课时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的反思作用,掌握反思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进行反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
重点
掌握反思的方法
难点
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

学员教学反思(成果汇报方案)

学员教学反思(成果汇报方案)
所以,我觉得在开展活动时要注意:
第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因为老师的参与,会让学生感到他们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随便的事,而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一件事;老师的指导又使他们少走弯路,可借鉴我们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快的享受成功。第二、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应给予赞赏,让他们的自信发挥极至,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循环。但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尝试用“挫折教育”让学生品味人生,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培养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质,为筑起他们的人生之塔奠定结实的基础。第三、课后要有反思。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与所失,做到“无则加勉,有则改之”,让反思为下一次课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学员教学反思
科目
综合实践活动
课型
指导课
授课班级
三(2)班
上课学员
陆伟
听课教师
谢守凤、唐应溢
时间
2011-12-08
内容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策划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是“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该活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学生从做中学而进行的经验重组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拓展一片关注的空间,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打开一扇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窗户,把学生从学科学习、从狭窄的课堂带出来。让他们时常用一双明亮的眼去观察,用一颗灵动的心去触摸,感受世界的多彩,体验生活的律动。综合实践活动能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与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个性倾向得以充分发展,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或潜在的优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萌发的特殊才能不致受到摧残。同时,综合实践活动有它的特殊性,实践性强、动手又动脑,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所发明创造的好机会,能最大限度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

七年级语文教案上的课堂实践与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案上的课堂实践与反思

注:以下内容由,如有不合适之处请见谅。

一、实践内容本次教学实践内容为《小燕子》一课。

本文介绍了教学实践的具体内容和反思,着重讨论教学多元化的思路和方法。

二、实践流程1.教学目标的制定(1)知识目标:了解《小燕子》的内容,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含义,重点掌握生字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理解、分析、归纳、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家国情怀和英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方法的选择(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PPT讲解,辅助教学,图文并茂,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师生互动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老师进行互动,提高课堂参与率。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活动,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达成共识,配合完成小组任务。

3.实践过程1)导入通过一段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

2)学习通过阅读文本,现场解释生词,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错误现场纠正。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3)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对于课程的综合能力。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互学互鉴。

4)巩固通过提问,对于关键问题进行测试,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控制思维难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4.实践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实践,代入了新教材的要求,更加注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于生字的理解,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强有力地推动。

三、反思与启示1.教学多元化在本次教学中,我们更为注重了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授课方法有所三改,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内容。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了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重要性。

2.拓展思维对于像《小燕子》这样的文本,我们也需要重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导读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应从容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杜绝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没有解决方案的尴尬现象。

名优课 《 学会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名优课 《 学会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名优课〔3 学会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反思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2.懂得选择适宜时机开展反思。

3.认识到反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通过寻找属于自己的“反思时间〞,养成反思好习惯,并能将反思的结果记录下来提示自己。

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反思找方法1.反思有方法〔1〕导入:〔教师出示一本日记本〕同学们,这是李老师的日记本,大家猜猜日记本里都记了些什么?生:外出游玩的事。

同学犯错的事。

美食。

师:大家真是脑洞大开呀!其实,李老师日记本里记录的是我每天的教学反思。

我每天睡觉前,都会选择当天发生的一件与教学有关的事情进行反思。

大家看看,这是我11月10日写的反思〔做翻开日记本的动作〕你们想了解李老师是怎么写反思的吗?学生:想。

〔2〕出示课件——我的反思日记。

11月10日天气:晴今天,我在六〔3〕班上了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外表上看,学生们都遵守纪律,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可是在课堂上,却只有极少的同学积极答复我提出的问题,而且每次总是那几个同学答复,看来,学生们对我上的这节课兴趣不大,这堂课是有问题的。

认真想想,肯定是我课前没有了解学生的学情,课上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刻,自然也就没有方法答复出我提出的问题。

想着找到了问题毛病,我的心情变得愉快起来。

下次课,我将重视课前学情调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后,再依据学情来设计教案。

同时,采纳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加强课堂的互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学生们,等着我的新课吧!2.师生同提炼〔1〕师问:同学们,你们从我的日记中,有什么觉察?生:老师每天都在反思教学。

〔2〕师追问:那大家说说,我是怎么反思的?生1:老师在反思为什么学生发言不积极。

师点评:是呀,这是我反思的第—步:回忆事情经过〔板书〕。

我回忆的事情是11月10号这天的道法课上,只有很少的同学能够积极答复我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

课后反思(李)

课后反思(李)

课后反思(李)1.12.23.3本人认为本节课我的教学成功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在认一认画一画展一展比一比等一系,在让学生欣赏我收集的气象符号时我指点认识不够,通过对话内容发现老人是如何知道丢失的骆驼。

课后反思(李)2017-09-21 14:06:30 | #1楼反思促感悟,感悟促成长——《今天天气怎么样》课后反思东青卜小学李颖娣反思促感悟,感悟促成长——《今天天气怎么样》课后反思“学科学,用科学,生活处处有科学”这并不是一句口号,而应确确实实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因此,本节课我根据三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以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开展本节课的学习,在产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一体验的同时,学会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本人认为,本节课我的教学成功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营趣、激趣,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

天气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的科学教学就是在学生的生活基础上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教学中我通过学生熟悉的放风筝情节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关心天气状况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关注天气。

对天气情况的语言描述、符号表示,学生在生活中都有接触,我则引导学生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来做,你来猜”这一游戏,也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体验表现出来,既培养了他们用肢体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轻松与快乐。

天气谚语的总结来源于人们日常的细心观察,又为指导人们预测天气做好准备,因此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增加了认识。

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哪些人关心天气,他们为什么关注天气,深刻感受到了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科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只有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实际生活中有应用的价值,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探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学会反思》(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学会反思》(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3课学会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3学会反思第二课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

2、能力目标:掌握反思的方法。

3、知识目标:学习反思的方法,设定反思的专属实践,学会记录反思的结果。

重点掌握反思的方法。

难点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小胡与小李的故事。

2、小小面试官:如果你是这家公司的HR,你会选择谁进行录取呢?请说明理由。

3、出乎意料的结局。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1、讨论:(1)在这个故事当中,你感悟到了什么?(2)我们要怎样才能像小李一样,养成反思的好习惯呢?2、播放视频:我的期末总结。

3、思考:(1)视频中的这位同学在期末考试之前写期末总结,实质上是在做什么?(2)她反思出了哪些问题?4、一起试一试:(1)请你反思一下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并把你反思的结果记录下来。

(2)与同学分享一下,你是如何进行反思的?(3)从同学们的分享当中,你是否能总结出一些反思的方法?5、总结:反思的方法。

6、小提示:掌握反思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进行反思。

7、学以致用我最行:请你根据上述所学的反思的方法与刚才你所作的考试反思进行对比,看看是否还有所疏漏,并加以完善,为这个学期的期末考提供有效的复习指导。

8、生活中的反思:请你阅读课本第24页活动园中的日记,想一想,从故事中感受反思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通过学生对期末考试的反思总结出来一些反思的方法。

(从个性中总结出共性。

)你自己是否也能像这个同学一样反思生活中的事情,你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反思些什么呢?(1)反思做过的题目(2)反思回答过的问题(3)反思活动中的表现(4)……9、活动园: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反思些什么呢?这是郭新同学的一份生活记录表,选择你认为特别需要反思的一项,在相对应的方框内打“V”,并说明理由。

(课本第25页)10、小提示:反思时时都能进行,事事都能反思。

初中综合实践_【课堂实录】走进莱州文化馆,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综合实践_【课堂实录】走进莱州文化馆,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进莱州文化馆,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设计一、活动背景莱州市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荣誉称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我校学生对剪纸、武术、玉雕、刺绣等非物质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老师能够组织参观学习活动。

为满足学生探究兴趣,根据烟台市“社会大课堂活动”要求,我组织初二八班学生开展了“走进莱州文化馆,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文化意识,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目标确定1、了解学习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学习掌握参观访问的一般方法。

2、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传承中华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三、整体活动设计莱州市文化馆是烟台市教育局正式公布的“社会大课堂”活动场馆之一。

本此实践活动就是组织学生走进文化馆,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老师进行课前指导,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良好的效果;场馆参观活动中有集体参观,也有小组讨论、学生才艺展示,有聆听导游的讲解,也有学生访谈活动,体现了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课后总结提升则渗透了思想教育,增强学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责任感。

四、实施过程第一阶段:课前指导(地点:教室)环节一场馆介绍,明确参观过程师:同学们,咱们今天的活动主题是走进莱州文化馆,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参观之前,请徐方燕飞同学(其家长在文化馆工作)介绍一下文化馆展厅的总体布局情况,公布本次活动参观的顺序和内容。

先集体参观展览厅,然后分组探究。

根据兴趣不同,学生已经分好了小组:传统戏曲组(组长张瑜),传统武术组(组长张廷伟),传统技艺组(组长是孙睿)。

让组长汇报一下记录表填写情况,进一步明确活动分工。

“走进莱州文化馆,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记录表环节二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同学们在参观前需要做好的准备,老师再强调:1、穿好校服,组长带好佩戴,讲究仪容,树好形象。

《学会反思》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学会反思》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学会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到反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把握好反思的时机。

2.学习反思的方法,养成反思好习惯。

3.主动培养反思意识,健全人格。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习掌握反思的方法。

难点: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游戏导入:画鼻子导语:今天我们玩一个叫做画鼻子的游戏: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人头,没有鼻子。

我们请三个小组中的一名组员蒙上眼睛,给人物画上鼻子,看哪个组成员画的最好。

注意,本游戏进行两轮,参加人员不能变,看看成绩有什么变化。

出示任务:游戏画鼻子。

黑板上画了一个人头,没有鼻子。

游戏步骤:1.三人一组,一个负责画,两个提示。

2.我们请三个小组中的一名组员蒙上眼睛,给人物画上鼻子,看哪个组成员画的最好。

提示:本游戏进行两轮,参加人员不能变,看看成绩有什么变化。

反馈指导:参与游戏,对比第一二轮的变化。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会觉得很惊讶,为什么第一轮和第二轮的成绩相差那么大。

第一轮比赛之后,各个小组都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尤其是参赛的组员,进行了游戏中的反思,及时找到了第一次画鼻子时候的不足之处,所以第二次大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同学们,让大家玩这个游戏的关键在于,做完一件事情之后,要适时的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再次做的时候,就会有更多成功的把握。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游戏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反思的过程,顺利导入课题。

一、养成反思好习惯活动一:班级讨论会,养成反思习惯导语:反思虽然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把反思等同于自我批评,我们要善于在反思中掌握和总结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反思。

出示任务1:讨论分享,结合故事“我”的反思,和同学分享一下期末考试之后是如何反思自己考试结果的?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沟通讨论。

教师总结:在刚才的分享中,同学们有一些反思的共同做法,也有一些独特的反思方法,无论哪种方法,如果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查缺补漏,在下次的考试中规避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很大的进步。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学会反思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学会反思教学设计
提经历给她化建出合理议。导此环节引发学生充分挥智慧。理解并识记,学习要明确刻时进行反思
习学既是要又点的知识的握是要掌方法和技能。和受便于接操实际运用作。
的炼最精用生使学语言的反思懂得重要意义。
延伸活动
请同达可写成文本,形式不限。
生活记录表,以“是否有意为依据进义”行判断。确明反思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要对学习和今后的生活有意义。
回顾理解、加深印象,形成认知。阅读案例进行小组讨论
抓住4人进行反思方式的不同之处。的敏小据根
确反思的意义所在,多进行有意义的反思,不做与生活、学习无关无意义思考。引导学生在炼总结中提出:1反思对积累经验的,2反思错的,取吸教训3反思别人的,取长补短。即掌握时机。曾回再次顾理例的子事思时解时反的重要性。这一的活动主要抓设计,们学住生的里心理处和点特题问的参生学引导与。案答的生学
活动二:探究——反思的分类和内容(方法).
局分认真析长稿讲话纲初步明确领,反思的内容。意引导学生识到总结、讲于都话属反思的新郭据根
局长的讲话是一篇结构上很工整的反思,用它帮助学生抓住进行反思的基本步骤。不断反思才会成功明生学导引
1、出示郭新同学的一份生活记录表2、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探究郭新的生活记录表中的项目,哪些值得反思?哪些没有必要进行反思?为什们?、反思的分类:有益反思和无益反思(必要反思和不必3要反思)4、反思的内容(方法):反思对的+反思错的+反思别人我们在进行反思时大致把握三个内容:吃一(1)在我们做了错事以后,可以反思事情的经过,;(2)在我们取得成功以后,可以反思成功塹,长一智的原因,再接再厉;(3)在看到别人的成功与失败以后,我们也可以借鉴对自身健康成长有益的经验或教训………掌握反思的时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我们进行反思的目的是获得经验服务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5、再次回顾曾子“三省吾身”师:例如我们上节课观看的视频《三省吾身》,曾子就是时时刻刻把握反思的时机,与人交往时会反思,与朋友交往会反思,学习功课会反思,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活动三:《一堂公开课后》)班今天举行了一节全镇的《自然材料:艳阳小学六(2与科学》公开课。全镇近百名老师和领导参与听课,整节课上得非常成功,听课老师和领导也给出了大大地赞扬,放学回家后……1、小红悄悄地写一篇日记记录今天课上表现和收获。2、小亮拿出自己的积累本,以《我最喜欢的一节课》为题写了一篇作文。3、小明写了张便签“今天我是最棒的,加油!”贴在了墙上。.

有的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有的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有的人教学设计及反思《有的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3、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诗歌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

有的人善良,有的人自私;有的人勤劳,有的人懒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有的人》,就为我们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初读诗歌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同学思考:诗歌中写了哪两种人?(三)精读诗歌1、再读诗歌,小组讨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活着”和“死了”的不同意义入手,理解两种人的本质区别。

结合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进行分析。

2、学习对比手法诗歌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如:骑在人民头上与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与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等)思考:这样对比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两种人的鲜明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3、理解重点句子“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引导学生理解“名字刻入石头”和“作野草”的象征意义。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体会两种人的人生目的和价值的不同。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身边有没有像诗中所写的这两种人?2、思考: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五)总结全文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3课《学会反思》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3课《学会反思》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第3课学会反思第一课时教学建议反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学生把它当作个客体进行思考、讨论、交流,而思考、讨论和交流本身又是新的反思的一部分。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保持觉察,同时也要启发学生现场的自我觉察。

当学生思考自己的回答是否合适的时候,当学生总结经验的时候,当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对错判断的时候,教师都可以有意识地提醒他们,这就是在反思。

这一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仿佛在寻觅自己头脑中一个会随时出现的“监察者”,能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反思随时随地都在进行,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把反思的领域扩大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要局限在学习上。

教学目标1.认识到生活需要反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反思,培养反思的意识。

2.掌握反思的方法,养成主动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反思的重要意义,养成主动反思的习惯。

2.了解反思的方法,培养反思的能力。

教学过程活动一游戏导入,引出话题环节一:创设情境抢凳子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抢凳子。

五个人为一组,谁愿意参加?(学生纷纷举手)(学生游戏时间)环节二:梳理过程谈反思师:刚才几位同学有赢有输,各有原因。

请问两名胜利者,你们有什么小妙招?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我的秘诀是,尽量走慢一点,专心听老师的指令。

我发现老师每次发出指令之前,声音都会有点拉长,这时我就把行走的速度放慢一点,眼睛紧紧盯住一张凳子(众笑),东张西望肯定不行(众笑)。

生2:我走的时候,身体尽量离凳子近一点,这样抢起凳子来时间最短,比别人都快,贏的可能性更大。

生1:我想补充一下,我们应该研究老师喊口令的规律,在鼓声停止之前做好抢凳子的准备,这样胜算会更大。

生3:我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看法,注意力一定要集中,不能三心二意。

师:谢谢你们的经验分享。

也请参加游戏的另几名同学思考一下:你们为什么没有抢到凳子?生1:我拿不定主意该坐哪一张凳子,总是犹豫不决,还没想好凳子就被别人抢走了。

有的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的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的人教案及教学反思这是有的人教案及教学反思,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有的人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篇反思我的教学设计:根据参考书的教学建议,根据这首诗的结构特点,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打破了参考书的教学建议,不是一节节学习,而是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找到诗的写作特点:一是对比(学生容易说出来),二是诗的2与5小节、3与6小节、4与7小节是相对应的。

预设时我也想到了过学生对第二个特点可能回答不上来,于是我对这一环节设计了两种方案。

在教学中,对第二个特点学生确实答不上来,我准备使用第二种教学设计,我说:“现在找不出来没关系,学完诗后你会知道的。

”这句话一出口,一位学生举手了,我让他回答,他居然说对了,我心里一阵高兴。

我高兴的不是我可以用原来的方案上课,而是对这位学生能在我已经准备继续讲的时候,能够大胆地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

而且这位学生不是优等生,而是一位中等生。

虽然最后我还是用了原先的教学设计,但我觉得在备课时对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必须先要考虑到我们的学生,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备课背两头。

有的人教案及教学反思第2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

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上完本课之后,有几点想法一、较好的做法:1、了解鲁迅,温故而知新,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最近,我班掀起了“鲁迅热”。

同学们响应我的号召,纷纷收集了鲁迅的相关资料和故事,有两位同学甚至将资料结集打印,出了书。

我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鲁迅的作品和有关鲁迅的文章,如《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文章,做到了温故知新。

2、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

这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课堂上,我运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并设计了朗读层次,从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再读诗歌,同桌互读,读得流畅;听读诗歌,评价;到精读1、2、3、5节,理解诗意;再到小组共读,共品;最后出示毛泽东主席对鲁迅的评价,升华感情后齐读。

学员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员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班(一)学员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以上)发布者:安永梅发布时间: 2010-12-29 16:37:32《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通课文,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

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1、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我们一起来书写题目“圆明园的毁灭”:齐读“圆明园”,请一生简介圆明园。

(圆明园我们都没去过,但我们在品德书里已经学过这一段历史,谁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圆明园?)2、正如这位同学所说,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就是这么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是这么一座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给毁灭了!齐读“圆明园的毁灭”。

二、整体感知,细化感悟1、请打开发给大家的课文纸:把课文默读一遍,在写得特别好的地方,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做记号。

2、默读完的同学请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能读出自己感受更好。

自己试一试。

3、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读了两遍书,我发现每位同学把读了这篇课文的感情统统写在了脸上。

现在我问大家,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在回答总提取一个恨字)三、提挈课文最后段,激发情感师:刚才有同学心里十分痛恨英法联军,痛恨满清政府的无能。

1、同学们,你读到课文哪一段最恨?请同学们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把你的恨读出来。

(出示第五段。

)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恨?2、抓住“凡是、统统、任意”和“掠、搬、毁、放火”体会对侵略者的恨:出示“他们把园内……放火”: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从哪些字词体会到这种刻骨铭心的恨。

指名说,指导朗读,齐读:从“凡是,统统,任意”中体会侵略者的贪婪,无耻,残暴的丑恶嘴脸,以及对他们的痛恨。

师:两个强盗把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统统掠走,拿不动就用牲口搬走,实在运不走就任意毁掉!最可恨,是他们犯下了这滔天罪行后,还企图放火烧毁罪证!3、引读此段:同学们的一番体会,让我们看清了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一齐把这一段读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AB|为半径的圆。 2
4+36 = 10
2
(x—5) +(y—6) =10 女生展开讨论:点要是在圆内的话,则点到圆心的距离<r 点要是在圆外的话, MO= 1+9 = 10 =r,∴M 在圆上。 NO= 4+9 = 13 >r,∴M 在圆外。 QO= 0+4 = 4 <r,∴M 在圆外。
2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 (2)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 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问题: ① ② 圆有什么特点? 回忆圆的垂径定理 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①是平面内的点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 的点的集合,确定圆的要素是定点和半径。 ②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复习,让学生对本课有 一个知识的准备。]
A
C 0
B C 为弦 AB 的中点,则
① ② OC⊥AB OC2+CB2=OB2
如果把直线放在直角坐 标系下,那么其对应的 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 那么如果把一个圆放在 坐标下,其方程有什么 特征,下面来看实例: 湖北省赵州桥,是世界 上历史悠久的石拱桥, 如何写出这个圆的所在 的方程,设(a,b)为 圆心,r 为半径的圆。 而 P(x,y)为圆上的 任意一点。 例 1.写出列圆的圆心 与半径 ① (x—5) + (y+4) =1
2 2 ② (x+5) + (y—4) =b2 2 2
学生讨论分析:根据定义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为定长,老 师引导我们通常建立平面坐标系,画出圆的图象: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
将几何知识用代数的式子表示出 来是一个难点,所以老师要进行 适当的引导,采用师生共同探讨 的教学方法。
y x
O(a,b)
(x-a) +(y-b) =r 即(x—a)2+(y—b)2=r2 老师总结: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x2+y2=r2 单位圆
例1 例3
圆的标准方程
例2
4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提问引入,在初中学过圆的概念,那么具有什么性质的点的轨迹 成为圆呢?然后建立圆的标准方程。本节课采用 ppt 多媒体演示,增加了信 息量,动态演示图形,引起学生更强的注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同时培养学生 的应用意识,本节内容可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 ,启发学生“探” ,把“引”和“探”有机的 结合起来。教师的每项教学措施,都是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景,一种动脑、 动手、动口并主动参与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解决问题。 这节课学生很投入,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合作发现知识, 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活动,教师应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的失误在于: ①课前我以为同学在初中学过圆,并且对圆的定义有深入的了解,但实 际情况比我想象的更糟糕,同学的基础有点差,在问题的设计处没有达到预 期的效果。 ②在解决圆的问题中多次用到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思想方法,应该多 加总结。 ③有关圆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应该选取一些较难的题目 供学习好的学生研究。
y
O
x
学生自己画图,观察分析:与 y 轴相切时 r=|a|; 与 x 轴相切时 r=|b|; 与 x,y 轴都相切时 r=|a|=|b| 分组交流:男生做前半题,女生思考后半题。 这道题是一道综合题,用到了数 形结合的思想和两点间的距离公 式。 采用男女生分开讨论的方法, 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又 能形成竞争意识。最后老师和学 生一起总结,掌握题目的本质。
楚雄州高中数学杨永富名师工作室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科目 授课教师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数学 李有明
学校年级班级 指导教师
禄丰一中高一年级 330、338 班 邬兆红
课时
1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1.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 2 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中 2﹒2 节圆 与方程。本节主要研究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他们在 生活中的简单运用。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圆是最简单的曲线之一,这节教材安排在学习了直线之后,学习三大圆锥曲线之前, 旨在熟悉曲线和方程的理论为后继学习作好准备。同时有关圆的问题,特别是直线与圆的 位置问题,也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为圆锥曲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 本的思想方法。应此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使学生确实掌握这单元的知识和方法。 初中教材中对圆的内容降低最低要求。本课是单元的第一课,和直线方程一样,教学 中先设计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观察圆上点在运动时,不变的是什么, 抓住圆的本质,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 个整体描述) (1) 知识目标: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②会由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 标准方程。 (2) 能力目标:①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②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强对待定系数法的运用; 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 ②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2
O
x
学生口答:①圆心(5,—4) ,r=1 ②圆心(—5,4) ,r=|b|
学生对圆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进 而掌握圆的圆心和半径。
(b≠0) 例 2.写出圆的标准方 程: ① ② ③ 圆心圆在原点,半 径为 6 的圆。 经过原点,圆心为 (2,—3)的圆。 圆心为(2,—2) 经过点 P(6,3) , (x—2)2+(y+2)2=41 ⑤ 给学生时间讨论,并引导学生结合在坐标系中的图象? 3 学生分析圆心已知还缺半径求得②r= 9+4 = 13 x +y =36 同理③圆心(2,—2) ,r= 25+16 = 41
5
布置作业
作业题目略
作业布置有梯度,不能一刀切。 布置一些思考题,使学有余力的 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七、教学流程图(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媒体的应用、学生的活动、教师的逻辑判断)
说明:若能设计则最好,若不能则可省略此过程。
复习——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尝试——解决问题——形成结论——应用结论 ——提出新问题。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板书设计
例 3. 3) ,求以线段 AB 为直 径的圆的方程,并判断 点M (6, 9) , N (3, 3) , Q(5 ,3 )与圆的位置 关系。 老师总结:判断点与圆 的位置关系只需判断 (x0—a) +(y0—b) 与 r 的关系。
2 2 2
已知点 A (4, 9) , B (6, 学生甲:AB 的长度为圆的半径; 学生乙:以线段 AB 为中点, 1 圆心(5,6) ,r= 2
2 2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题目 学生很容易得到①x +y =36
2 2
设计从难到易,逐层深入,通过 一系列题目的变化,使学生掌握 圆的标准方程。
的圆。 ④ 以点(—1,—5) 为圆心,并且与 y 轴相切的圆。 拓展:与 y 轴相切 与 x 轴相切,与 x,y 轴都相切的圆
观察图象得,r=|—1|=1 (x+1)2+(y+5)2=1
1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
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 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教法分析 高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已经具备一定探究与研究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设计问 题时应考虑周全和灵活性,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让学 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具备启发式和思考性的问题。因此,要求学 生在课上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索,推理,想象,分析和总结归纳等方面的能力。 学法分析 从高考发展的趋势看,高考越来重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求成,而要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回忆所学知识, 采用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选择最佳方案加以解决“瞎撞,乱撞”的不良思想。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线,初中平面几何对圆的基本性质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因此 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用解析法研究圆的标准方程及其简单应用。.首先,在已有圆的定义 和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获得圆的标准方程,然后, 利用圆的标准方程由浅入深的解决问题,并通过圆的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增强学生 用数学的意识。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我分别在引例和问题四中,设计了两次 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中,我用一题多解的 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学生 的有效思维量加大,随时对所学知识和方法产生有意注意,能力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 这样的设计不但突出了重点,更使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本节课的设计了五个环节,以问题为纽带,以探究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 下、教师的指导下把探究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 体的指导思想。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观察问题、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培养了 兴趣、增强了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