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作者:zhengzhi…文章来源:zhengzhizu 点击数:379 更新时间:2011-1-7 22:59:59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一、【背景材料】
1.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年满60岁)的全覆盖。
2.新华社2009年4月6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3.2009年9月16日,经国务院同意,《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正式下发。指导意见进一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作出了规范。
4.同工同酬——《劳动合同法》修改。
5.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二、国民收入分配概述
收入分配分三个层次,首先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即按照社会初始的政治经济制度安排,每个人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实际收入所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在物质生产领域内,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属于初次分配。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前提下,就有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国家行政力量,从财政中拿出部分款项进行转移支付,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收入再次分配过程。
三、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概述
(一)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1)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
(2)在非公有制范围内-------实行非按劳分配方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
而取得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在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
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等。
按土地要素分配,是指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
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是指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是指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二)为什么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
其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主体。因此,按劳分配也必然成为分配方式的主体。还存在着多种非公制经济,也就必然会存在着多种非按劳分配方式。
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利率。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
实践证明,以按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为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不足----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已超过合理限度。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经营管理者与职工间收入差距、家庭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属于比较平均,0.3-0.4之间为差距合理,0.4-0.5之间为差距过大,0.5以上为差距悬殊。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6》提供的127个国家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指标表明,基尼系数低于中国的国家有94个,高于中国的国家只有29个,其中27个是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亚洲只有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两个国家高于中国。中国的基尼系数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高于中国的历史高点。2006年,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
上升到目前的0.49,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
分配制度存在的不足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在与分配有因果关系的几个主要生产要素中,劳动相比于资本、技术、管理,其所占比例过低,具体表现为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干得多,挣得少”,制约着百姓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二,行业收入差距过大,许多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是其他行业的数倍;三,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过大,农民的收入水平亟待增加;四、“国”与“民”之间出现了分配失衡。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现状看:国家和企业分得多,居民分得少,国民收入向政府倾斜,企业只涨利润不涨工资,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下降,是现有分配格局的最大特点。
(四)出现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危害。
①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②由于地域优势差异、政策倾斜等原因,使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的收入分配出现差距。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也就自然产生了。④收入分配调控政策不完善、不配套,特别是执行力度不够,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⑤对低收入者的保障力度不够,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⑥对某些"灰色"和非法收入缺乏有效约束监管,导致一些行业或个人获得高额收入,扩大了与其他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⑦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劳动力要素和非劳动力要素的质和量的差异及接受赠与、遗产继承等导致的正常差距。⑧存在权力寻租、行业垄断、非法获取等导致的非正常差距。⑨一些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不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甚至随意压低、克扣、拖欠工人工资,使部分劳动者收入持续偏低。
一定的收入差距有其合理性和积极作用。因为只有让那些对社会贡献较大的人得到较多的报酬,才能调动社会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发展。强求一律,搞平均主义,非但不会达到真正的公平,还会打击人们的积极性,阻碍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如果任由收入差距无限扩大下去,一旦其超出合理的限度,就会产生消极作用。
一方面,会阻碍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既会严重影响内需中消费与投资的合理结构也会影响内需与外需的合理结构。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国内需求不足。收入差距长期不断扩大,会使部分低收入者对通
过勤奋劳动改善处境失去信心,从而丧失工作和创造的激情,影响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