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 艾滋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艾滋病的发现
1981年,美国,5名同性恋中患卡氏肺孢子虫肺
炎,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静脉吸毒人群中。均有免 疫功能减退,主要是 CD4+ T 细胞的数减少。称为获
得 性 免 疫 缺 陷 综 合 征 (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AIDS)。同年 6 月美国 CDC
单核巨噬细胞(处理抗原功能↓并成为病毒贮藏所)。
骨髓干细胞:
– NK细胞主要为功能缺陷,失去正常的免疫监视作用。
– 机体免疫系统崩溃--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
小神经胶质细胞。与HIV相关性脑病有关。
(四)病理
机会感染引起的病变中炎症反应轻。
淋巴结反应增生,滤泡增生性淋巴结肿。 胸腺萎缩、退行性变、炎性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神经胶质细胞灶性坏死,血 管周围炎性浸润,脱髓鞘改变。 肿瘤。
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CD4+ T淋巴细
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主要表现为 CD4+
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人体免疫功能
缺陷,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二、病原学
(一)概述
HIV 属于反(逆)转录
病毒科。 慢病毒属人慢病毒组。 分 两 个 型 , 即 HIV-1 和 HIV-2型。
(二)HIV源自文库态
(三)HIV分子生物学特点
HIV全长约9.2kb,含有gag、pol、env3个结构基
因,2个调节基因(tat反式激活因子、rev毒粒 蛋白表达调节子)和4个辅助基因(nef负调控因 子、vpr病毒r蛋白、vpu病毒u蛋白和vif病毒感 染因子)。
(三)HIV分子生物学特点
五、临床表现
(一)分期
HIV潜伏期长,2~10年发展为AIDS。
HIV感染人体后分为三期:
– Ⅰ期(HIV急性感染期——primary infection) – Ⅱ期(HIV无症状感染期——asymptomatic infection) – Ⅲ期(AIDS)
(二)Ⅰ期(HIV急性感染期)
感染HIV后,部分病人出现症状。起病急剧,出现
钟失去感染性,100℃,20分钟灭活。 对75%酒精、0.2%次氯酸钠、5%~8%甲醛及有机溶 剂敏感。 HIV对紫外线、X射线不敏感。
三、流行病学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携带者。 2.传播途径
病人和无症状
传播方式
男 女 男 母 女 男 男 婴
效率(1/100次暴露)
0.1~0.2 0.033~0.1 0.5~3.0 13~48 90~100
感染者。新增感染人数约250万,比10年前下降约20%,
其中儿童新增感染者数量约为 33 万。全球死于艾滋 病的人数自 2005 年的峰值230 万降到2011 年的170 万。 母婴渠道感染的儿童人数也已从 2003 年的峰值 57 万 下降至33 万。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也在迅速扩大。
1995 年以来,全球已经有 1400 万人的生命因为使用
(二)CD4+T淋巴细胞受损伤的方式和表现
(1)直接损伤,细胞溶解,破裂。
(2)免疫损伤(gp120)。
(3)骨髓干细胞受损(CD4+ T细胞生成障碍)。
(4)Th1/Th2比例失调与功能受损。
(三)HIV嗜性与发病关系
CD4+ 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功能↓)。
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多克隆Ig↑,特异抗 体↓)。
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
品,器官移植、人工受
精、注射/吸毒); 母婴传播。
血液(血制品)
三、流行病学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
– 男性同性恋; – 性乱;
– 静脉药隐者;
– 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 – 艾滋病感染者所生的婴儿。
三、流行病学
4. 流行概况 2011 年全球仍存活有 3 千多万 HIV
而来,临床上没有症状。 血中能检出HIV RNA以及HIV核心蛋白P24和包膜蛋 白gp120的抗体(即抗-HIV)。 此期可持续2~10年或更长。
(四)Ⅲ期(AIDS)
1.HIV相关症状(即ARC)
发热、乏力、全身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 (>10%)、慢性腹泻、易感冒。 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持续性全身淋巴结 肿大综合征,PGL)。
抗病毒治疗而得到挽救。
四、发病机制及病理
(一)HIV侵入及复制过程
HIV-辅助受体-gp120与CD4特异受体结合-细胞
内-两条病毒RNA链-逆转录酶-逆转录成单链 DNA-DNA聚合酶-复制。
一部分装配成HIV,以芽生方式释出,再感染其他
细胞。
一部分与宿主的DNA整合,成为潜伏状态的前病毒。
发热、出汗、咽痛、头痛、恶心、厌食、全身不 适以及关节、肌肉痛等症状(急性病毒血症表现)。
可伴有红斑样皮疹、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
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亚群检查CD4+/CD8+细胞比
例倒置。此时血中可检出HIV RNA及P24抗原。
此期约持续1~2周。
(三)Ⅱ期(HIV无症状感染期)
本期可由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
HIV具有极大的变异性,各基因的变异程度不同,
env基因变异率最高。HIV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包 括反转录酶无校正功能导致的随机变异、宿主的 免疫选择压力、病毒DNA与宿主DNA之间的基因重 组以及药物选择压力,其中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是导致耐药的重要原因。
(四)HIV的抵抗力
HI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对热敏感。56℃,30分
最先向全世界报道AIDS。1983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首
次分离鉴定了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同年在非洲发现异性间传播并发现HIV-2。
(二)概念
艾 滋 病 即 获 得 性 免 疫 缺 陷 综 合 征 (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HIV引起 的慢性传染病。
两型均为单链 RNA 病毒。
(二)HIV形态
HIV球形/椭圆形;直径直100~120nm。
外层为类脂质包膜、表面有锯齿样突起包膜—— 糖蛋白gp120、gp41。 Gp41为跨膜蛋白,能辅助HIV进入细胞。 内有圆柱状核心, RNA、RNA逆转录酶、整合酶和 蛋白酶,有核心蛋白P24、P6、P9包裹。 核与膜之间有基质蛋白P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