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第7版艾滋病课件
2024年艾滋病基本知识课件课件(含)

艾滋病基本知识课件课件(含附件)艾滋病基本知识课件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简称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简称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本课件旨在向公众普及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提高防病意识,降低感染风险。
一、HIV的传播途径1.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2.血液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移植被HIV污染的器官、组织等。
3.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在怀孕、生产、哺乳过程中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4.其他途径: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人工授精或污染的器械等,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受污染也可导致感染。
二、HIV的预防措施1.避免性行为: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避免与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
2.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性行为中的HIV传播风险。
3.避免血液传播:远离,不共用注射器;避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防止职业暴露。
4.预防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孕妇应接受正规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提倡母乳喂养,若母亲感染HIV,应采取人工喂养方式。
5.提高防病意识:了解HIV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方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HIV的检测与诊断1.有过高危性行为、共用注射器或其他血液暴露史;2.孕妇在孕期、生产及哺乳期间;3.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后;4.出现持续发热、盗汗、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四、HIV感染者的治疗与关爱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2.避免性行为,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3.孕妇感染HIV应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降低母婴传播风险;4.保持积极的心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5.主动与家人、朋友沟通,寻求心理支持和关爱。
艾滋病教学课件PPT课件

感染者: 15,000人 因艾滋病而死亡: 8,000 人。
5
病原学
1981 年 6 月 5 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 )《发
病率死亡率周报》(MMWR)上报告了一种以免 疫功能性缺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定名为“获 得 性 免 疫 缺 陷 综 合 征 ( A I D S )
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首次从艾滋病患者淋
有传染性
25
(三) 艾滋病期
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1、HIV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1个月以上
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 2、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 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 痴呆等。
26
27
28
29
(三) 艾滋病期
恐怖主义艾滋病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诺贝尔和平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发病率死亡率周报mmwr上报告了一种以免疫功能性缺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定名为获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首次从艾滋病患者淋巴结中分离出一种新型逆转录病毒1986年命名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
第七部分 预 防
46
(一)控制传染源
HIV在体外,经高温、干燥、或者常用的化学清
洁剂(如酒精、碘酒等)即被杀死。
47
(二)切断传播途径
洁身自好,不吸毒,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注
意手术、治牙、人工流产,剃须刀,牙刷, 剃须、美容、穿耳、纹身等。
目前认为HIV不会经游泳、咳嗽、打喷嚏、蚊
虫叮咬,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 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具、钱币等途径 传播。
艾 滋 病
传染病学艾滋病课件

(四)流行状况
1.起源发展 2.全球流行特点 3.中国HIV/AIDS流行特点
第22页,共142页。
1.起源发展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
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 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 ,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 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
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 感染后数周才出现。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 ,CD4/CD8比例可倒置。
第48页,共142页。
2. 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 直接进入此期。
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但也有快速进展和长期
不进展者。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 途径,机体免疫状况,营养及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等多 种因素有关。
P10) 分为Ⅰ型和Ⅱ型
第7页,共142页。
第8页,共142页。
HIV型别及亚型
M群
HIV-1型
(我国流行的主
要毒株)
O群
N群
A 亚型
B
C
D
E
F
G
HIV-2型(
H
局限于西
I J
部非洲和 西欧)
K
A 亚型 B C D E F
第9页,共142页。
HIV的变异:
反转录酶无校正功能而导致的随机变 异,
大多数感染者未经治疗CD4+T细胞可自行 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但病毒未被清除 形成慢性感染。
第32页,共142页。
传染病学第7版艾滋病课件

艾滋病的诊断
血清学检测 病毒学检测 临床诊断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和抗原来判断是否感 染艾滋病病毒。
通过PCR等技术直接检测病毒的存在和复制 程度。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进行诊断。
艾滋病的治疗与预防
1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可以控制艾 滋病病毒的复制,延缓 病情进展。
2 其他治疗方法
如对症治疗、预防并发 症、心理支持和营养支 持等行垂直传播预 防和艾滋病病毒筛查等。
艾滋病的社会影响与防治工作
社会影响
艾滋病给个人、家庭、社区甚至整个国家带来 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和心理负担。
防治工作
通过教育、提供艾滋病病毒检测和抗病毒治疗 等手段,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结语
1 总结
2 展望未来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深入了解其 概述、病毒特性、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对 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传染病学第7版艾滋病 PPT课件
# 传染病学第7版艾滋病PPT课件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我们通过这个课件来深入了解艾滋病的概述、 病毒结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社会影响以及防治工 作。
艾滋病概述
定义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HIV)感染引 起的免疫系统受损的疾病。
病毒分类
3 病毒变异
HIV具有高度变异性,这使得病毒对抗药物和免疫系统的逃逸变得困难。
艾滋病的感染途径
1
性传播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包括肛交、阴茎-阴道性交和口交。
2
血液传播
通过共用注射器、输血和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很高。
3
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艾滋病可以将病毒传递给胎儿,同时也可以通过母乳喂养传播。
艾滋病的PPT课件

心理支持与关怀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 压力和恐惧,因此心理支持与关 怀对于帮助他们应对疾病、提高 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心理干预措施
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认知 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帮助 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 包括患者互助组织、志愿者团队 等,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日常
开展宣传活动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如讲座、展览、义诊等,提高公众对 艾滋病的认识。
鼓励参与和合作
鼓励学校和社区积极参与和合作,共同推动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普及 和深入。
05
艾滋病的研究与未来展望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
全球范围内,多个研究团队正在积极 开展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旨在通过激 发人体免疫系统来预防感染。
普及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艾滋病的知识,包括传播方式、预防措施和治 疗手段等。
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强调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包括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等。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公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
学校与社区的宣传教育
纳入课程教育
将艾滋病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中,确保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病防治的创新。
未来展望包括开发更加高效和安全的疫苗和治疗方法 ,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和社会参与度。
艾滋病研究是一个全球性的努力,国际合作对 于加速艾滋病疫苗和治疗方法的研发至关重要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合作机制的加强 ,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将更加深入,预防和治疗 手段将更加丰富和有效。
诊断
艾滋病的确诊需要进行血液检测,检 测血液中的HIV抗体。初筛阳性后, 需要进行确认试验,以确定是否感染 HIV。
艾滋病PPT课件

加强性教育
普及性知识,提高公众对性 传播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
血液安全及母婴阻断
保障血液安全
加强采供血机构管理,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安全 。
母婴阻断措施
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抗病毒治疗、安全 分娩和人工喂养指导,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加强母婴健康监测
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及其所生儿童进行定期 监测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健康问题。
错误,导致病毒基因变异。
耐药性问题
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抗病毒药物在长期使 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实验室检测方法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HIV抗体来判 断是否感染HIV。常用 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ELISA)、化学发 光或免疫荧光试验等。
抗原检测
主要检测HIV的核心抗 原P24。该方法可用于 HI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 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评估 。
干预策略
02
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调整心
态,增强自信,积极面对疾病。
专业心理支持团队
03
建立专业心理支持团队,为患者提供持续、个性化的心理支持
服务。
家庭、社区和单位支持体系构建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照护和关怀,提供情感 支持和生活照顾。
社区支持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供艾滋病相关知 识的宣传教育、健康咨询和转介服务。
腹泻、体重减轻等。
诊断标准及依据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 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HIV 抗体检测是HI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VS
诊断依据
包括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和艾 滋病三个阶段的诊断。急性HIV感染的诊 断主要依据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 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 即可诊断。无症状HIV感染的诊断主要依 据流行病学史、HIV抗体阳性,但无HIV 感染的相关症状和体征。艾滋病的诊断主 要依据流行病学史、HIV抗体阳性,同时 伴有一项或多项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或肿瘤 ,或伴有CD4+T淋巴细胞数明显下降等 。
艾滋病PPT课件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HIV携带者
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子、子宫 和阴道分泌物中。
唾液、眼泪、乳汁中也含有少量的病毒。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同性、双性、性乱 ➢输血注射传播:静脉吸毒 ➢母婴传播: ➢其他传播途径:器官移植、人工授精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
➢男同性恋者 ➢性乱交者 ➢静脉药瘾者 ➢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 ➢50岁以下的青壮年
发病机制
HIV是细胞毒性病毒 CD4+T淋巴细胞受损和大量破坏,导致细
胞免疫缺陷 其他免疫细胞也不同程度受损 导致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病理解剖
组织中炎症反应少,病原繁殖多 淋巴结病变:
反应性病变:滤泡增殖性淋巴结肿 肿瘤性病变:卡波济肉瘤、其他淋巴瘤 胸腺病变:萎缩性、退行性、炎性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神经胶质细胞的灶性 坏死,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和脱髓鞘改变
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PPT课件
2024年2月4日星期日
概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所引起 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性接触和注射传播 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 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
III级:CD4+T淋巴细胞<0. 2×109/L 总淋巴细胞数< 1.0×109/L
临床表现
艾滋病患者常见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肺部: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和巨细胞病毒肺 炎最常见。临床上起病隐匿,以发热、干 咳、和渐进性呼吸困难为主
艾滋病PPT课件

定期检测: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早 发现早治疗
宣传教育:加强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02 艾滋病的危害
艾滋病的身体危害
01
破坏免疫系统,导致各种机 会性感染和肿瘤
04
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心律 失常、心力衰竭等
02
影响消化系统,导致腹泻、 呕吐、食欲不振等
05
影响皮肤和黏膜,导致皮疹、 口腔溃疡等
性接触传播包括异性 性接触和同性性接触
性接触传播可以通过 体液交换,如精液、
阴道分泌物等
性接触传播的风险与 性伴侣的数量、性行 为的频率以及是否使 用安全套等因素有关
输血: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 液或血液制品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 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将病毒 传给胎儿或婴儿
添加标题
C 目录 ONTENTS
01 艾滋病的由来
02 艾滋病的危害
03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04 预防艾滋病的措施与技能 05 结论
01 艾滋病的由来
艾滋病的起源
01
首次发现:1981年,美国洛杉矶
起源地:非洲中部
03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05
起源原因:人类与黑猩猩的接触, 导致病毒从黑猩猩传播到人类
01
02
03
04
对个人的影响:身体 上,艾滋病会导致免 疫系统受损,增加感 染和癌症的风险;心 理上,艾滋病患者可 能会面临歧视和孤立, 影响心理健康。
对社会的影响:艾滋 病的传播会导致社会 医疗资源的消耗,增 加社会负担;同时, 艾滋病的流行也会影 响社会稳定和健康发 展。
对家庭的影响:艾滋 病患者可能会面临家 庭破裂、子女无人照 顾等问题,影响家庭 幸福。
艾滋病本科教学第七版

黑龙江省艾滋病发病情况
➢ 在1177例HIV/AIDS病例中,男性1096例,占 93.12%,男女比例13.53:1 。年龄分布中, 15~49岁1024例,占87.00%;50岁以上152 例,占12.91%。主要以性途径传播为主,占 97.36%其中异性性传播279例,占23.70%; 同性性传播867例,占73.66%。另外还有注射 吸毒、母婴传播等。
Global summary of the AIDS epidemic, 2012
Number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 in
2012
Total 35.0 million [33.2 – 37.2 million]
People newly infected with HIV in 2012
Three structural genes LTRs
Extra open reading frames are clue to latency These ORFs code for small proteins - antibodies in AIDS patients
各种化学品对HIV灭活的作用
黑龙江省艾滋病发病情况
➢ 1993年发现首例 ➢ 截至2014年10月底,累计报告HIV/AIDS 5036例
,目前存活4369例,其中感染者3060例,占 70.04%;病人1309例,占29.96%。死亡667例, 占累计报告的13.24%。分布于全省13个市(地)的 111个县(区),有明显地区聚集性,其中哈尔滨市 报告610例,占全省艾滋病疫情报告的51.83%。
2012
Total 35.0 million [33.2 – 37.2 million]
传染病学艾滋病 ppt课件

(二)HIV形态
➢ HIV球形/椭圆形;直径直100~120nm。 ➢ 外层为类脂质包膜、表面有锯齿样突起包膜——
糖蛋白gp120、gp41。 ➢ Gp41为跨膜蛋白,能辅助HIV进入细胞。 ➢ 内有圆柱状核心, RNA、RNA逆转录酶、整合酶和
蛋白酶,有核心蛋白P24、P6、P9包裹。 ➢ 核与膜之间有基质蛋白P17。
艾滋病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金荣华
(二)概念
➢ 艾 滋 病 即 获 得 性 免 疫 缺 陷 综 合 征 (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HIV 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二)HIV形态
(三)HIV分子生物学特点
➢ HIV全长约9.2kb,含有gag、pol、env3个结构基 因,2个调节基因(tat反式激活因子、rev毒粒 蛋白表达调节子)和4个辅助基因(nef负调控因 子、vpr病毒r蛋白、vpu病毒u蛋白和vif病毒感 染因子)。
(三)HIV分子生物学特点
➢ HIV具有极大的变异性,各基因的变异程度不同, env基因变异率最高。HIV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包 括反转录酶无校正功能导致的随机变异、宿主的 免疫选择压力、病毒DNA与宿主DNA之间的基因重 组以及药物选择压力,其中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是导致耐药的重要原因。
(四)HIV的抵抗力
➢ HI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对热敏感。56℃,30分 钟失去感染性,100℃,20分钟灭活。
➢ 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CD4+ T淋巴细 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主要表现为CD4+ 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人体免疫功能 缺陷,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