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第14节艾滋病 传染病学第8版
传染病学题库(附答案)
传染病学题库(附答案)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土壤传播
B、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C、经水.食物、苍蝇传播
D、经血液、体液、血液制晶传播
E、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
正确答案:D
2、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
A、巨噬细胞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E、淋巴细胞
正确答案:E
3、流脑细菌学检查方法中,阳性率最高的是
A、皮肤淤点涂片革兰染色
B、血培养
C、脑脊液培养
D、周围血白细胞革兰染色
E、脑脊液沉渣涂片革兰染色
正确答案:D
4、金葡菌败血症所致迁徙性损害,最常见的是
A、化脓性脑膜炎
B、心内膜下脓肿
C、肝脓肿
D、骨髓炎
E、肺脓肿
正确答案:E
5、属于严格管理的传染病是
A、鼠疫
B、流行性腮腺炎
C、艾滋病
D、手足口病
E、麻风病
正确答案:C
6、关于囊尾蚴病血象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性粒细胞总数增加
B、嗜酸性粒细胞多增加
C、白细胞总数常增高
D、淋巴细胞计数增加
E、血象大多正常
正确答案:E
7、霍乱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是
A、剧烈腹痛. 腹泻.呕吐,呕吐物呈水样
B、畏寒、发热,早期中毒性休克
C、先吐后泻,腹癇明显,水样大便,轻度脱水征
D、严重无痛性腹泻,大便呈水样或米泔水样,继而呕吐,严
E、畏寒发热,腹痛腹泻,脓血样大便,里急后重明显
正确答案:D
8、有关重症甲型H1N1流感血象特征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中性粒细胞數降低
B、淋巴细胞数降低
C、单核细胞数降低
D、血小板计数增加
E、白细胞总数降低
正确答案:D
9、下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均可表示HBV复制,但必须除外
A、HBV-DNA
章结核杆菌PPT学习教案
型),麻风杆菌及少数非结核分枝杆菌。
动物寄生菌及致病菌 包括牛、鼠、
鸟、蛙、鱼、蛇、龟等体内的分枝杆菌,除牛 型及鸟型结核杆菌可侵害人外,其他皆不感染 人。
腐物寄生菌 如耻垢杆菌,草分 枝杆菌及乳酪杆菌等,此类细 菌常混入病第人5页/共标41页本中,易被误 认为结核杆菌。
提高检测的阳性率。
直接涂片镜检 :直接染色涂片或集菌后 涂片,抗酸染色,镜检。
第29页/共41页
分离培养与鉴定:
接种罗氏培养基,37 ℃ 培养,每周 观察一次。
观察菌落特征和涂片染色镜检。
快速诊断 目前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已用于结
核分枝杆菌的鉴定,每毫升标本中几个细菌 即可获阳性结果。但应注意排除假阳性和假 阴性。
第30页/共41页
(三)免疫学检 测
血清学试验(ELISA) 结核菌素试验
第31页/共41页
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
原理: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 皮肤试验来检测受试者对结 核分枝杆菌是否有迟发型超 敏反应的一种试验。
目的:可判定受试者是否受 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机体
第32页/共41页
是否存在对结核分枝杆菌的 细胞免疫。
第11页/共41页
(二)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常 用营养丰富的罗氏培养基作 分离培养。
最适生长温度37℃,pH6.5~ 6.8为宜
传染病总论一
固免疫,不易再受感染。(麻疹、甲肝、伤寒)
有些传染病如菌痢,其病后免疫不巩固,容易再次感
染发病。
一小部分转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在人体内停留于入侵部位或在离 入侵处较远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 现疾病的临床表现。
重要的传染来源
根据病原体种类: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根据发生和持续时间: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 者、慢性携带者。 急性携带者:携带病原体的持续时间短于3个月。 慢性携带者:携带病原体的持续时间长于3个月。 (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6个月)
能力
病原体的数量 同一种传染病,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能 力成正比。 不同的传染病,能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病原
体数量差别很大:伤寒105,志贺菌10。
病原体的变异性
环境 遗传 药物 人工培养多次传代的环境下,病原体的致病力减 弱,如卡介苗 宿主间反复传播,可使致病力增强,如肺鼠疫。
3、接触传播:易感者与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
土壤接触时获得感染;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也
有可能获得感染。
4、虫媒传播:被病原体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 于叮咬时将病原体传给易感者。
5、血液、体液传播:病原体存在于携带者或患 者的血液或体液中,通过应用血制品、分娩或 性交等传播。
各种传染病有其各自的传播途径 有些传染病只有一种传播途径:伤寒 有些传染病有多种传播途径:疟疾、AIDS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淤胆型肝炎患者显著增高的指标是?
A、ALT
B、AST
C、ALB
D、GLO
E、ALP和Y-GGT
答案:E
2、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持续发热、肝脾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白细胞减少
B、持续发热、肝脾肿大、淤点、重脉、白细胞减少
C、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白细胞增加
D、弛张热、脾脏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白细胞减少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3、赵妹妹,12岁。流脑流行期间,突起高热、反复惊厥4小时。体温39.8℃,血压60/40mmHg,皮肤、黏膜发钳,有散在淤点、淤斑,尿量减少。血白细胞13.5×10°/L,中性粒细胞0.90,淋巴细胞0.10。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普通型
B、暴发型休克型
C、脑膜脑炎型
D、暴发型混合型
E、慢性败血症型
答案:B
4、传染病的下列特征中最主要的是
A、有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地方性
D、有季节性
E、有感染后免疫
答案:B
5、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脑痴型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是( )
A、降温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呼吸兴奋剂
D、脱水剂
E、镇静剂
答案:D
6、关于伤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体温呈阶梯状上升
B、常无明显畏寒寒战
C、成人患者大多数出现腹泻
D、相对患脉
E、神经精神症状
答案:C
7、有关HIV感染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感染HIV后,血清中即可检测出HIV抗体
B、有抗体的血清仍具有传染性
C、HIV感染人体后能产生抗体,但中和抗体少,且抗病毒作用弱
D、在血清中可以同时存在抗体与病毒
E、HIV抗体阳性为感染的标志
答案:A
8、菌痢引起全身毒血症的主要因素是()
ICD_10第1章 传染病
27
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A0021节 171类目 (A00-B99) 21节,171类目
新生儿腹泻 —— 新生儿非感染性腹泻 (P78.3) ) —— 新生儿感染性腹泻 (A00- B99) (分类时需根据感染病原体进行分类)
28
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A0021节 171类目 (A00-B99) 21节,171类目
23
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A0021节 171类目 (A00-B99) 21节,171类目
三、编码规则: 编码规则: 除另有说明外, 除另有说明外,没有指明传染病或寄 生虫病是慢性的,按活动性、 生虫病是慢性的,按活动性、急性的情况 进行分类。 进行分类。 例如: 例如: A16.2 肺结核 假定为活动性 K52.9 肠炎 假定为急性 注意:阅读病案,只有了解真实的情况才能准确编码。 注意:阅读病案,只有了解真实的情况才能准确编码。
(2)感染造成器官的损害,可以以 “病” )感染造成器官的损害, 做主导词。 做主导词。 例如:前列腺感染 例如: 病 - 前列腺 N42.8 N42.8
21
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A0021节 171类目 (A00-B99) 21节,171类目
(3) 神经系统感染,若能明确病因、临床表现, ) 神经系统感染,若能明确病因、临床表现, 以临床表现做主导词,否则以“疾患”做主导词。 以临床表现做主导词,否则以“疾患”做主导词。 例如: 例如:三叉神经感染 G50.9 疾患 - 神经 - 三叉 G50.9
卫生统计学第八版李晓松第一章 数据分布的描述
fi ln xMi f ln x 1 i Mi (2)频数表资料(加权法): G ln ln n fi
1
2. 应用 几何均数常用于数据呈倍数变化或对数正态分布资料的平均水平,计
算几何均数时,观察值中不能有零且不能同时有正数和负数。
(一)箱式图
广州市一项关于慢性鼻窦炎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中,用SF-36量表测得所有调查对 象的生活质量,所调查的1411名成年居民中有118名患有慢性鼻窦炎。以慢性鼻窦炎患 者和正常人的精力评分为例,绘制箱式图。
组段 (1) 10~ 20~Biblioteka Baidu30~ 40~ 50~ 60~ 70~ 80~ 90~100 合计
频数 (2) 2 4 11 25 29 25 14 6 2 118
频率(%) (3) 1.69 3.39 9.33 21.19 24.58 21.19 11.86 5.08 1.69 100.00
累计频数 (4) 2 6 17 42 71 96 110 116 118 —
x ) / (n 1)
2
第三节 变异程度
(三)方差与标准差
第三节 变异程度
(四)变异系数
s CV 100% x
第三节 变异程度
(四)变异系数
第三节 变异程度
集中位置和变异程度指标小结:
特征 指 标 均数 对称分布 对数正态、等比资料 偏态分布、分布不明、末端有不确定值 偏态分布 偏态分布、分布不明、末端有不确定值 对称分布 单位不同、均数相差悬殊、评价测量精度 应 用
传染病学试题+答案
传染病学试题+答案
1、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
A、 IgG
B、IgA
C、 IgM
D、IgE
E、IgD
答案:C
2、隐性感染的重要临床意义是
A、轻型病人增加
B、显性感染减少
C、免疫人群扩大
D、潜在性感染增加
E、带菌状态减少
答案:C
3、华支睾吸虫生活史中第一中间宿主是()
A、人
B、哺乳类动物
C、淡水螺
D、淡水鱼虾
E、水生贝类
答案:C
4、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
A、<3岁
B、3-5岁
C、5-7岁
D、7-10岁
E、7-12岁
答案:A
5、下列哪项是一般人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方法()
A、口服抗生素预防
B、戴口罩
C、开窗通风
D、灭蚊、防蚊
E、加强粪便管理
答案:D
6、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乙型与丁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易致慢性化
B、甲型肝炎易发展为重型肝炎
C、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
D、戊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者少见
E、我国婴幼儿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常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答案:B
7、关于日本血吸虫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B、堆雄异体,合抱寄生
C、分布于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
D、钉螺为中间宿主
E、成虫及分泌物致病,虫卵不致病
答案:E
8、HIV感染主要导致人体哪种损害,从而并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A、细胞免疫
B、体液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D、中性粒细胞
E、B淋巴细胞
答案:A
9、某幼儿园,近2月连续发现8名小朋友出现精神不振、纳差,其中2人巩膜发黄伴发热。这些小朋友可能患有?
A、甲型病毒性肝炎
B、乙型病毒性肝炎
C、丙型病毒性肝炎
D、丁型病毒性肝炎
传染病和免疫PPT课件
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日常的接触如握手、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蚊虫叮咬、 打喷嚏、咳嗽等也不会传播艾滋病。) 应该关心和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歧视躲避。同时,在 与他接触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碰破皮肤,避免感染。
天花、鼠疫等传染病可能死灰复燃吗?
可能。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的原因,从而散 布到空气、水和土壤中,进而进入人体,导致流行。有 关部门和机构应该将保存在实验室里的病毒疫苗定时或 定期培养,以备将来一旦天花出现,用其生产疫苗。
wenku.baidu.com25
1、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__传__染__源_____、_传__播__途__径__、 __易__感__人__群___三个基本环节。 2、传染病是由__病__原__体__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 疾病。它具有_传__染__性__、__流__行__性__的特点。 3、人类传染病按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呼___吸__道__传__染__病_、 _消_化__道___传__染__病_、_血__液__传__染__病__、_体__表__传__染__病___。 4、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控__制__传__染__源 、切__断__传__播__途__径__、 ___保__护__易__感__群____。 5、传染源是指能散播___病__原__体____的人或动物。 6、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来看,流行性感冒流行时,流感患者 是_传__染__源___,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是 传播途径 ,周围对该病缺 乏抵抗力的人则是_易__感__人__群__。
传染病学传染病总论
2020/7/26
16
一、传染病与传染病学的定义
二、传染病与感染病的异同
三、传染病学与其它各科的联系
四、学习总论的目的
五、祖矛国盾医的学普对遍传性染与病矛的盾认的识特殊性 六、传认染识病事防物治的方共面性的与重个大性成的就关系 七、传为染进病一学步面学临习的各挑论战打下基础
六、传染病防治方面的重大成就
七、传染病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020/7/26
18
一、传1.染各病种与病传原染体病的学发的现定,义使传染病的诊断和 二、传治染疗病有与突感破染。病的区别 三、传2.预 发染防病病措率学施明与尤 显其其 降它是 低各疫 甚科苗 至的的 消联应 灭系用 。使传染病的 四、学3.缅习怀总古论代的对目传的染病学作出重大贡献的科 五、祖学国家医!学对传染病的认识
续下表 2020/7/26
26
续上表
年代
1986 1988 1988 1989 1989 1991 1992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7 1999 2003
微生物
环孢子球虫 人疱疹病毒6型 戊型肝炎病毒 查菲氏埃立克体 丙型肝炎病毒 Guanarito病毒 O139霍乱弧菌 巴尔道氏体 汉坦病毒分离株 Sabia病毒 庚型肝炎病毒 朊毒体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部分:
1、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D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
B.病原体感染必引起发病
C.每个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
D.显性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
E.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
2、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正确的是?D
A.所有的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
B. 病原携带者不是重要的传染源
C.发生于临床症状之前者称为健康携带者
D.病原携带者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E.处于潜伏性感染状者就是病原携带者
3、隐性感染增加时:E
A.病原携带者增加
B. 慢性感染病人增加
C.潜伏性感染增加
D.显性感染增加
E.免疫人群扩大
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B
A.爱滋病
B. 鼠疫
C. 乙型肝炎
D. 疟疾
E. 麻风病
5、斑疹伤寒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对变形杆菌“OX19”,的抗体,是属于:D
A.间接凝集反应
B. 直接凝集反应
C. 反向凝集试验
D.交叉凝集反应
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6、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是:E
A.病毒性肝炎
B. 登革热
C. 炭疽
D. 爱滋病
E. 血吸虫病
7、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C
A.传播途径的改变
B.传染源的积累
C.易感人群的积累
D.病原体抗原性的改变
E.自然因素周期性的改变
8、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意义?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者
C. 病原携带者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
9、表现为“显性感染”占优势的疾病是:B
传染病学(总论)幻灯片
18
感染过程中抗体的作用
• 体液免疫主要通过产生抗体( Ig)起作用, 抗体主要作用于细胞外微生物。 • Ig可分5类:IgM, IgG,IgA,IgE和IgD • IgM最早出现,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 随后出现,持续较长时间;IgA主要存在 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IgE主要作用于入 侵的寄生虫。 • IgG最常见,IgM用于早期诊断。
4
传染病学概念
传染病学: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 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临床学 科。 传染病 (Communicable diseases) :病原微生物 和寄生虫感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病原微生物:朊毒体、病毒、细菌、 立克次体、真菌和螺旋体。 寄生虫:原虫、蠕虫
5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14
㈢数量
不同的疾病致病所需菌量不一,如伤 寒10万个,痢疾仅10个菌体可致病。 同一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力成正比。
㈣变异性 因环境或遗传因素发生变异,如流 感病毒、HIV、HCV。
15
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 机体的免疫应答对疾病的表现和转归起 重要作用。 • 免疫应答:分保护性免疫应答和促进病 理生理改变及组织损伤的变态反应两类。 • 保护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与特异性, • 变态反应均为特异性免疫应答。
28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㈠自然因素(Natural factors) 地理条件 气候因素 生态环境
传染科常见病 ppt课件
ppt课件
3
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特异性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病学特征 4.有感染后免疫
ppt课件 4
常 见 病 原 体
ppt课件
5
HIV
ppt课件
6
狂犬病毒
ppt课件
7
疟原虫
ppt课件
8
血吸虫
ppt课件
9
四、传染病分类
1.按管理制度分:
甲类:
强制管理传染病
鼠疫、霍乱。
乙类: 严格管理传染病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SARS)、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 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 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 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按病原体分:
(1)病毒性传染病
(2)细菌性传染病 (3)朊毒体性传染病 (4)立克次体性传染病 (5)螺旋体性传染病
ppt课件 11
五、传染病的治疗
一、病原治疗
1.抗生素
2.化学制剂
主要针对细菌感染
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和寄生虫病
3.抗毒素
如白喉抗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二、对症治疗
高热 —— 降温;抽搐 —— 镇静;脑水肿 —— 脱水; 休克——抗休克等等
14免疫缺陷病
2010年11月29日,卫生部通报了中国艾滋病疫情及防治 工作情况。通报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0393例,其中病人132440例;死 亡68315例。
官方统计表明可以确定感染人数以18%到20% 的速度在递增,而且感染来源已经多样化:性传 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这个是比较严峻的。而 根据国际上一般确定感染者和未知感染者人数是 1: 4到1:5,也就是说一个确定的感染者后,一般 有4~5个已经感染但本人不知道的感染者。
非洲大陆艾滋病病情
联合国预防艾滋病组织25日公布一项统计结果 显示,目前,非洲大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已经 超过2800万,艾滋病给非洲经济及社会带来 的影响是巨大的和毁灭性的。 关于国家安全,该组织指出,根据非洲国家国 防部提供的数字,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 军人艾滋病的感染率已经达到20%至40%。 在艾滋病肆虐的国家,这一数字甚至达到 50%至60%。
这是2005年12月14日,29岁的柬埔寨艾滋病毒感染者 暹桑南(音译)坐在金边一家妇女组织的办公室内。
这是2005年5月27日,一名感染了艾滋病 毒的埃塞俄比亚女孩躺在亚的斯亚贝巴附 近地区的一间棚屋内。
病原学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 HIV分两型,即HIV-l型及HIV-2型,分别发 现于1983年和1985年。世界范围内的流行 主要由HIV-l型所致,HIV-2型仅在西非如 象牙海岸、几内亚等国家呈地方性流行。 HIV既有嗜淋巴性又有嗜神经性。
2014临床药学复习资料 传染病
《传染病学》复习资料
(临床药学专业)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传染病
2. 感染/首发感染/重复感染/混合感染/重叠感染
3. 机会性感染
4.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5.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6.潜伏性感染
7.病原携带状态
8.传染源
9.传播途径 10.易感者 11. 传
染性 12.传染期 13.潜伏期 14. 人兽共患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15.主动免疫 16.被动免疫
17.隔离 18.消毒 19.三区、两通道
二.填空题
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2.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影响因素是
、。而预防传染病应抓好、、三
个环节。
3. 保护性免疫反应分为、两种。.
4. 除“四害”是指除、、、。
5.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如下几期、、、。
6. 确定某一传染病的检疫期限是依据该病的期;而确定传染病的隔离期限是依据期。
7. 目前我国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共有类种,其中甲类种、乙类种、丙类种;
应强制管理的传染病为、、、和。
8. 发现甲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要求在小时内上报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时限应
为小时内。
9.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引起的,包括与。
三. 选择题
1. 关于感染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感染又称传染
B.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
C.感染包括机会性感染
D.传染亦包括所有寄生物对人体的共生状态
E.感染后有5种表现形式,传染病仅是其中之一
2. 在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形式中,哪一种最常见?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潜伏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病原体被清除
3. 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中,哪种最少见但最易识别?
(完整word版)传染病重点笔记
第一章总论
1、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3、感染的概念:病原体和人体之间互相作用、互相斗争的过程。
4、传染的概念:来自宿主体外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主要指病原体通过一定方式从一个宿主体到
另一个宿主体的感染。
5、构成感染和传染的三个必备条件/因素:病原体、人体、环境。
6、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谱):5种不同的结局——清理病原体>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显性
感染>潜伏感染(频率/比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
清除时,于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疟原虫和结核杆菌等感染。
8、隐性感染: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无
任何症状、体征及生化改变
9、病原体携带状态:可以停留在入侵部或入侵部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
疾病症状,但能携带并排除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区别:隐性—感染了却没得病,体内没有病毒但有抗体;携带—感染没有症状,体内有病毒并持续存在且可以传染
10、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1)侵袭力: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2)毒力:由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组成
3)数量:伤寒需要10万菌体;细菌性痢疾仅需10个菌体
4)变异性:可因环境、药物或遗传因素而变异
病理学传染病 ppt课件
21
一、病因及传染途径 病原体 痢疾杆菌,革兰染色阴性的短 杆菌。 传染源 菌痢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 粪——口传染。 二、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对粘膜上皮细胞的侵袭力是 致病的主要因素。 细菌裂解后产生的内毒素也是致病的 一个因素。
2019/2/21 22
三、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菌痢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于大肠, 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根据肠道炎症 特征,全身变化和临床经过的不同,菌痢 分为以下三种: (一) 急性细菌性痢疾 病变初期呈急性卡他性炎,进一步发展为 本病特征性的假膜性炎。表现为粘膜表层 坏死,大量纤维素渗出,纤维素与坏死组 织、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细菌一起形成 假膜。假膜可以脱落,形成浅表性溃疡。
2019/2/21 12
2019/2/21
13
2019/2/21
14
2019/2/21
边图 缘中 稍可 肠隆 见 伤 的起 三 寒 长, 个 溃 轴溃 椭 疡 平疡 圆 期 行的 形 长溃 轴疡 与,
15
溃疡愈合期 第4周,溃疡底部的坏死物完 全脱落,并从底部长出肉芽组织,逐渐将溃 疡填平,表面的粘膜再生而使溃疡完全愈合。 (二)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病变 肠系膜淋巴结 回肠下段的淋巴结显著肿大、 充血、质软。镜下可见淋巴窦扩张,充满巨 噬细胞,并有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形成。
2019/2/21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是组织炎症反应少,机会性感染病原体 多; 病变主要在淋巴结和胸腺等免疫器官; 中枢神经系统有神经胶质细胞灶性坏死、血 管周围炎及脱髓鞘等。
21
临床表现
22
临床分期
潜伏期平均9年,短至数月, 长达15年。根据临床表现 可分为3期: 1.急性期
HIV感染2-4周后即可出现发 热、全身不适、头痛、咽痛、 恶心、肌肉关节痛、皮疹及 颈、枕部淋巴结肿大等。 血清中可查出HIV RNA及p24 抗原。因CD8+T细胞升高, 使CD4/CD8比例倒臵。
我国HIV流行态势为感染率持续 下降;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 主,其次是吸毒。 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 扩散
14
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
15
(一)发病机制
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包括CD4+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 树突状细胞,主要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导 致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1.病毒动力学 2.HIV感染和复制 3.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 4、单核-吞噬细胞(MP)功能异常 5、B细胞功能异常 6、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异常 7、异常免疫激活
16
1.病毒动力学
急性感染:HIV进入人体后,24-48小时内到达局部淋 巴结,5天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继而产生病毒 血症,导致以CD4+T淋巴细胞数量短期内一过性迅 速减少为特征的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大多数感染者未经治疗CD4+T淋巴细胞 可自行恢复正常,但病毒并未被清除,形成慢性感 染。
18
19
3. 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功 能障碍
(1)病毒对受染细胞溶解破坏和细胞凋亡直 接损伤。 (2) CD4+T淋巴细胞的极化群Th1/Th2失衡
Th2呈极化优势,而抗病毒免疫应答弱化,抗原 呈递功能受损、IL-2产生减少和对抗原反应活化 能力丧失,使其易发生各种感染。
20
病理解剖
3
概述
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由人免疫 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HIV主要侵 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 胞和(或)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并发各 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极高。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传染病学第八版
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十四节 艾滋病
1
教学目标
1.了解艾滋病的病原、流行病学。 2.熟悉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病理解剖 3.掌握艾滋病的治疗原则以及预防 掌握艾滋病的中英文全称、英文 缩写,定义。
2
教学内容
1、概述 2、一般介绍病原学 3、一般介绍流行病学 4、重点讲述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 5、详细讲述临床表现 :潜伏期,急性感染,无症状感染,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艾滋病 6、重点讲述实验室检查 : 7、重点讲述诊断: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实验诊断 8、一般介绍治疗: 9、重点讲述预防
10
(一)传染源
AIDS病人和HIV感染者是本病的唯一的传染 源;
11
(二)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 性接触); 2.经血传播
共用针具静脉吸毒 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介入治疗操作
3.母婴传播:经胎盘、产道、产后血性分泌物及哺乳等; 4.其他: 医源性感染(器官移植、人工受精、污染的器械 等),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受污染也 可受染。
4
5
病原学
6
HIV病毒
单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 科-慢病毒亚科-人类慢病毒 组 球形颗粒,直径100~120 nm,由核心和包膜组成。 包膜:gp120(外膜糖蛋 白)、gP41(跨膜糖蛋白) 核心:P24包裹两条正链 RNA、逆转录酶(RT)、整合 酶(INT)和蛋白酶(PI, P10) 分为Ⅰ型和Ⅱ型
7
HIV型别及亚型
8
HIV外界抵抗力低
对热敏感,56℃处理30分钟、100℃20分钟 可将HIV完全灭活。 能被75%的酒精、0.2%次氯酸钠、含氯石灰 灭活。但0.1%甲醛、紫外线或γ射线不能灭 活HIV。 侵入人体可刺激产生抗体,但并非中和抗体, 血清中同时存在抗体和病毒时传染性。
9
流行病学
无症状感染期 有症状感染期
17
2.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V感染和复制
HIV进入细胞,首先与CD4受体结合,然后与CXCR4和CCR5受体结合。 HIV和受体结合后,进入宿主细胞。 HIV 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成负链DNA。在胞核内DNAP作用下复制成双 链DNA,整合入宿主染色体。 一部分双链DNA在细胞质中作为前病毒,2-10年后,病毒复制,在细胞 膜装配成新的HIV后牙生释出。破坏CD4+T细胞。
23
临床分期
2、无症状期
持续时间一般6-8年。 HIV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 CD4+T淋巴细胞 计数逐渐下降。 有传染性。
24
临床分期
3.艾滋病期:
(1) HIV相关症状:
主要表现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 神经精神症状 全身淋巴结肿大
除腹股沟淋巴结外,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 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 持续3个月以上
12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15-49岁发病者占80%。 儿童和妇女感染率逐年上升。 高危人群
男同性恋; 静脉药物依赖者; 性乱者 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
13
(四)流行状况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 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 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 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 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 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 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 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 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 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 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 发现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