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人卫第版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第一章 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 否 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 设立比较组?是 否 是 否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 暴露←结局 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 生态学研究 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临床流行病学总复习(人卫第3版)

临床流行病学总复习(人卫第3版)

第一章绪论第二节临床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一、临床流行病学的概念: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在临床医学的领域内,引入现代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等有关理论,创新了临床科研的严格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科研方法学。

二、研究核心:应用其理论知识与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指导临床医学研究和循证医学实践,目的在于提高临床医学水平。

三、临床流行病学的特点:1.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2.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3.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临床流行病学的任务:1.研究危害人民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

2.培训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3.促进循证医学发展,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第三节流行病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一、临床流行病学与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第四节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一、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第五节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学第六节临床流行病学对临床医学的作用与价值第二章疾病负担与临床研究重点的确定第一节疾病负担的概念一、疾病负担:指疾病(或伤害)、早死对患者、家庭、社会和国家所造成对健康和(或)经济、资源方面的损失程度。

第二节疾病负担测量的指标与意义一、发病指标(一)发病率1.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计算: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3.应用:描述疾病的分布,反映疾病发生的比率,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帮助确定可能的病因,提出病因假设。

(二)患病率1.定义: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2.计算:(1)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k(2)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k(3)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即P=ID3.应用:(1)横断面研究的常用指标。

(2)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的床位调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得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与评价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上述定义得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人群,就是研究所关注得具有某种特征得人群,而不就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得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她相关得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得起点就是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分布,研究得重点就是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得最终目得就是为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得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得区别根据就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得条件,或者说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与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因素就是否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就是否就是否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研究方法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得重要观点:①群体得观点;②比较得观点;③概率论得观点;④社会医学得观点;⑤多病因论得观点。

第二章 疾病得分布率与比得概念:率表示发生得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得一个参数。

比就是一个值。

构成比就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得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得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得发病率。

完整版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完整版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 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 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 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 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 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暴露一结局 暴露一结局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I 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一临床试验T 现场试验一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 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k 率=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实验性研究随机分配? I 1-------------- 1 是 否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设立比较组? II 是 否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是观察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数量(个体数)构成比=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量(个体数之和)X%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心…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发病率= ------------ 同期暴露人口数 ----------Xk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第一章 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 否 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 设立比较组?是 否 是 否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 暴露←结局 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 生态学研究 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_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_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否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是否是否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 暴露←结局 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否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是否是否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第一章 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 否 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 设立比较组?是 否 是 否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 暴露←结局 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 生态学研究 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第一章 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 否 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 设立比较组?是 否 是 否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 暴露←结局 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 生态学研究 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人卫版第三章 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人卫版第三章 病例对照研究

对照组 b
合计 a+b=n1
非暴露
合计
c
a+c=m1
d
b+d=m0
c+d=n2
a+b+c+d=T
联系的假设检验 病例组暴露率
a / m1
对照组暴露率
b / m0
2


2
(ad bc) T m1 m0 n1n0
2 校
(| ad bc | T / 2) T m1m0 n1n0
2
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数据清洗 描述性统计 统计性推断
一般特征描述 均衡性检验
χ2检验
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资料分析骤
资料整理成表格/数据库 联系的假设检验 联系强度(OR)的计算 OR 95%置信区间的计算 其他联系强度指标或统计学检验
(一)单因素二分变量的统计分析
整理表格
n1
病例组 暴露 a
现况调查 监测 描述流行病学 观察法 (提出假设) 分析流行病学 (检验假设) 研究方法 实验法 实验流行病学 生态学研究 筛检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实验
(验证假设)
数理法 理论流行病学
社区干预实验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原理
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群为 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 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了解 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无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 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提出假设 确定研究目的
制定研究方案
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分析
总结评价提交研究报告
提出假设
现况研究结果 文献资料 监测资料
病因假设
疾病 & 暴露因素

流行病学人卫版

流行病学人卫版



流行特点
感染谱发生变化中度和轻度比例所占比例逐渐增 加 传染源的流动性呈现快、远、广的特点 传播途径多样,疾病播散快速 疫源地范围难以界定 人口大量流动,人口流动基础免疫水平不一
• •


新发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发生和出现不确定性,呈大流行、点状爆发 或散发 病原体及其宿主种类多样,病原体具有较 强的变异性,传播途径复杂 人体除了天然屏障外,缺乏特异性免疫 力 常呈现人兽共患性,新发传染病超过3/4 是人兽共患病 早期发现及诊断较为困难,缺乏特效治疗方 法,防治措施有限 死亡率较高,不仅严重危害健康与生命,还影响经 济发展,甚至社会稳定
第十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
传染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 以及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 的对策与措施的学科。
我国传染病流行现状Fra bibliotek 1.我国传染病变化的总趋势 大多数传染病 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不同传播途径的疾病 构成发生改变;大规模的暴发和流行明显 减少。 2.传染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 输入性疾病 3.新发传染病不断涌现 结核病、乙肝、霍 乱、疟疾


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指宿主 机体对病原体传染过程反应轻重程度的 频率。 可概括为3类:①以隐性感染为主;② 以显性感染为主;③大部分感染者以 死亡为结局
流行因素 :
微生物进化是内在因素 人口和物资的快速流动 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生态环境与气候的改变 免疫受损人群增多 食品加工、储存方式的改变 医疗手段的改变
第二节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指 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 用的过程。传染病发生发展到结束 的整个过程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否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是否是否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完整word版)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完整word版)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第一章 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 否 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 设立比较组?是 否 是 否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 暴露←结局 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 生态学研究 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超全)2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超全)2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现代定义及其认识:①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②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③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④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⑤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3. 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基本);②比较的观点(核心);③概率论的观点(特点)。

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5.流行病学的用途:<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5>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的疾病的病因。

<6>疾病预防<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4.疾病的三间分布:以疾病频率为测量指标,来描述与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简称“三间分布”第二、三章疾病的分布和描述性研究1、发病指标⑴发病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 =100%,1000‰……⑵罹患率: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 =100%或1000‰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观察的时间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⑶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2、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而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对例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临床流行病学总复习(人卫第3版)

临床流行病学总复习(人卫第3版)

第一章绪论第二节临床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一、临床流行病学的概念: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在临床医学的领域内,引入现代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等有关理论,创新了临床科研的严格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科研方法学。

二、研究核心:应用其理论知识与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指导临床医学研究和循证医学实践,目的在于提高临床医学水平。

三、临床流行病学的特点:1.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2.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3.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临床流行病学的任务:1.研究危害人民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

2.培训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3.促进循证医学发展,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第三节流行病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一、临床流行病学与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第四节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一、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第五节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学第六节临床流行病学对临床医学的作用与价值第二章疾病负担与临床研究重点的确定第一节疾病负担的概念一、疾病负担:指疾病(或伤害)、早死对患者、家庭、社会和国家所造成对健康和(或)经济、资源方面的损失程度。

第二节疾病负担测量的指标与意义一、发病指标(一)发病率1.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计算: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3.应用:描述疾病的分布,反映疾病发生的比率,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帮助确定可能的病因,提出病因假设。

(二)患病率1.定义: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2.计算:(1)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k(2)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k(3)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即P=ID3.应用:(1)横断面研究的常用指标。

(2)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的床位调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否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是否是否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研究方法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罹患率=k同期暴露人口数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k同期观察人口数病新旧病例数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时点患病率按观察时间期间患病率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患病率升高患病率降低病程延长病程缩短患者寿命的延长病死率增高新病例增加(发病率增高)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病例迁入病例迁出健康者迁出健康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治愈率提高报告率提高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区别和联系:①两者分母可能一样,但分子不同②发病率常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调查,患病率常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调查③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续发率:家庭二代发病率,指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续发率=%100家庭中易感接触者总数二代病例数家庭中易感接触者中的死亡指标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k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死亡专率: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或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

粗死亡率: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过调整的死亡率。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病死率=%100同期患某病的人数人数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疾病的流行强度散发: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内的发病率显着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大流行:有时某病的流行在短期内可越过省界波及全国甚至超出国界、洲界,形成大流行。

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疾病的分布一、地区分布地方病:指疾病经常局限于某些特定区内某一特定人群中发生,不需自外地输入。

地方性自然地方性:自然环境统计地方性:生活习惯、卫生条件或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的不同自然疫源性:病原体在野生动物间传播输入性或外来性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1.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3.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可能发病,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相似;4.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倾向;5.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可能发生类似疾病。

二、时间分布季节性: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发病频率升高的现象。

1.严格的季节性:节肢动物媒介传播的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2.季节性升高: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3.无季节性:如艾滋病周期性: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通常每隔1、2年或几年后发生一次流行。

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改变疾病的周期性规律长期趋势:又称长期变异,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变、医疗技术的进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显着变化。

三、人群分布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方法————最易影响1.横断面分析:常用于描述传染病等急性病的年龄分布特征。

但该法不适用于恶性肿瘤、高血压及冠心病等慢性病年龄分布的研究。

2.出生队列分析:致病因子和年龄之间的关系四、疾病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居民和原居住地人群间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关系。

是一种综合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方法。

移民流行病学研究的原则1.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接近于移居地当地人群的率,则该病可能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近,而不同于移居地当地人群的率,则该病可能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病因与病因推断病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精神心理以及遗传等。

流行病学一般将病因称为危险因素。

必要病因:指引起某种疾病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旦该因素缺乏,疾病就不会发生。

促成病因:指某因素存在时可能导致某病发生的概率增加,但该病发生时并非一定具有该因素。

除了必要病因外,其他任何能引起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都可以认为是促成病因。

充分病因:指有该病因存在,必定(概率为100%)导致疾病发生。

病因模型三角模型:疾病的发生是宿主、环境、动因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轮状模型:强调宿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病因网模型病因链:指不同的致病因素与疾病间构成不同的连接方式。

环境社会环境理化环境遗传内核宿主宿主动因生物环境流行病学三角疾病发生的轮状模型病因可分为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病因研究的方法:描述流行病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假设演绎法的整个推论过程为:从假设演绎地推出具体的证据,然后用观察或实验检验这个证据,如果证据成立,则假设亦成立。

推理形式为:①因为假设H,所以推出证据E (演绎推理)。

②因为获得证据E,所以反推假设H(归纳推理)。

Mill准则 Mill准则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推法和排除法。

求同法:指在不同事件中寻求其共同点求异法:指在相似的事件之间寻求不同点共变法:该因素很可能是该病的病因,二者间往往呈剂量—反应关系类推法:指所研究的某种疾病的病因和分布特征与另一种病因已知的疾病分布特征相似,那么可以推测这两种疾病的病因可能相同排除法:指通过对假设的排除而建立假设的方法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1.关联的强度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该关联为因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个强关联如果为混杂因素所致,该混杂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将更强。

弱的关联强度更可能是未识别的偏倚所致。

常以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表示。

2.关联的时间顺序先因后果3.关联的特异性一般只适用于传染病4.关联的可重复性指关联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研究者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均可获得相同的研究成果。

5.剂量—反应关系6.因素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暴露因素与疾病有相似的“三联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因果关系7.关联的生物学合理性8.实验证据第四章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三间分布的特征,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

既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也是其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础。

个例调查:又称个案调查或病家调查,是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个例调查的目的:①调查患者发病的“来龙去脉”,从而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或减少类似病例的发生。

②总结疾病分布特征③核实诊断并进行护理指导④掌握当地疫情,为疾病监测提供资料病例报告:是临床上对某种罕见病的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进行研究的主要形式。

新出现的或不常见的疾病或疾病不常见的临床表现,常为医学界所重视,从而可能形成某种新的假设。

它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的连接点。

病例分析:临床医生最为熟悉的临床研究方法,是对一组相同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

属于回顾性研究范畴。

病例分析目的和用途1.分析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特征2.评价某种治疗、预防措施的效果3.促使临床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新的病因假设和探索方向现况调查:指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特定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当时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与疾病有关的因素。

故又称之为横断面研究。

以个体为单位现况调查特点1.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现况研究在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3.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4.一般不用于病程比较短的疾病现况调查目的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描述某些因素或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联系以便形成病因假设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现况调查研究类型1.普查:指为了了解某人群健康状况或某疾病的患病率,或制定某生物学检验标准,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每一成员所做的调查或检查。

普查的优缺点优点:①能早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早发现、早诊断疾病;②全面地描述普查地区人群总体的情况以及分布与特征;③比较容易为公众所介绍缺点:①工作量大;②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和现场诊断技术比较复杂的疾病;③由于普查对象多,调查时间短,难免重复和遗漏,无应答比例较高。

2.抽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特定时间、特定范围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随机化原则:指研究总体中每个个体均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到并组成样本。

抽样方法1.单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抽取n个,构成一个样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