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艾滋病发展史共27页

合集下载

艾滋病的起源

艾滋病的起源

艾滋病的起源艾滋病病毒(HIV)来自何方,是通过什么渠道到达人体并感染人类的等等,一直让入迷惑不解。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推理,终于对其中的一种假说给予了更多的肯定,而且艾滋病的发展也出现了种种新的迹象。

起源与假说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道,洛杉矶地区5名健康的男同性恋者患了卡氏肺囊虫肺炎(PCP)。

后来美国其他地区也相继发现了相似的病人,CDC重新谨慎地评估这种疾病后,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疾病在流行。

到1982底,仅美国就有30多个州报道了800多名类似的病例,相关的症状还包括卡波济肉瘤(KS)、黏膜白色念珠菌病和播散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此后这种新疾病在全球蔓延,病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免疫系统尤其是胸腺T淋巴细胞受到严重破坏。

直到1982年,专业人员才把这种主要损害人体免疫系统的疾病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Syndrome,AIDS),因HIV破坏人体免疫力造成各种临床症状。

HIV起源何方?主要有三种假说,即自然说、医源说和人为说。

自然说认为,HIV是自然演变而产生的,在偶然的机会感染了人类。

比较流行的观点是HIV来源于非洲的黑猩猩或绿猴等,医源说认为,人类在生产小儿麻痹症疫苗时使用了被污染的黑猩猩器官组织,在疫苗接种时被感染。

人为说又有几种观点,一是认为HIV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制造的生物武器,二是认为它是基因工程带来的灾难,三是认为HIV是纳粹的残渣余孽或者某个疯狂的科学家企图进行种族灭绝、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产物。

但是,随着研究和调查的深入,专业人员否认了后两种说法,而肯定前一种说法。

在HIV是自然演化的假说中,研究人员又认为HIV—1来自于非洲黑猩猩,而HIV-2来自于非洲黑白眉猴。

起源时间与HIV-2被HIV感染的人类早期标本一共有三个。

它们是1959年收集的一位生活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成年男性的血浆,1969年收集的在美国圣·路易斯死亡的一位非洲后裔的人体组织标本,还有一位是1976年死亡的挪威海员的人体组织标本。

传染病学艾滋病课件

传染病学艾滋病课件
第21页,共142页。
(四)流行状况
1.起源发展 2.全球流行特点 3.中国HIV/AIDS流行特点
第22页,共142页。
1.起源发展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
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 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 ,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 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
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 感染后数周才出现。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 ,CD4/CD8比例可倒置。
第48页,共142页。
2. 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 直接进入此期。
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但也有快速进展和长期
不进展者。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 途径,机体免疫状况,营养及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等多 种因素有关。
P10) 分为Ⅰ型和Ⅱ型
第7页,共142页。
第8页,共142页。
HIV型别及亚型
M群
HIV-1型
(我国流行的主
要毒株)
O群
N群
A 亚型
B
C
D
E
F
G
HIV-2型(
H
局限于西
I J
部非洲和 西欧)
K
A 亚型 B C D E F
第9页,共142页。
HIV的变异:
反转录酶无校正功能而导致的随机变 异,
大多数感染者未经治疗CD4+T细胞可自行 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但病毒未被清除 形成慢性感染。
第32页,共142页。

艾滋病的历史和社会记忆

艾滋病的历史和社会记忆

艾滋病的历史和社会记忆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被公众所知,并迅速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威胁。

本文将回顾艾滋病的历史,并探讨其在社会中的记忆和影响。

一、艾滋病的历史背景艾滋病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被发现,当时许多同性恋者和注射吸毒者感染了这种致命的病毒。

起初,世界各地科学家对这种疾病知之甚少,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随着对病毒的深入研究,人们开始逐渐了解其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

二、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艾滋病不仅在美国蔓延,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

许多非洲国家成为疾病的重灾区,数以百万计的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死于其并发症。

在这一期间,全球各地政府和组织努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以及提供更加方便和廉价的药物治疗。

三、社会对艾滋病的记忆艾滋病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而构成了社会的记忆。

尽管艾滋病不再是当年的流行病,但它仍然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病毒,而且对于一些地区来说,仍然是一个现实的威胁。

人们通过媒体、教育和宣传活动了解和警惕艾滋病的危害,这种社会记忆有助于促进个人行为的改变和对疾病的防控。

四、艾滋病的挑战和变革艾滋病给社会健康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它不仅需要政府和医疗机构的重视,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在医学领域,科学家们不断努力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疫苗,以减少感染和死亡人数。

同时,在社会层面,人们也更加重视艾滋病患者的权益和福利,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

五、艾滋病的全球合作与预防面对艾滋病的挑战,全球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机构积极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防控艾滋病的措施,包括宣传教育、提供药物治疗、改善医疗设施等。

这种全球合作不仅减少了艾滋病的传播,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艾滋病防控的典范。

六、未来的展望与挑战尽管现在艾滋病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广泛讨论,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它依然存在的威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未来艾滋病将有更好的治疗方式和防控措施。

AISD

AISD

一些国家的艾滋病人数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艾滋病人数
日本
巴基斯坦
瑞士
阳光下 我们与艾滋病人 共享生命
艾滋病简介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 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 ),英语缩写 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 Syndrome)的音译。 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 曾译为“ 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曾译为“爱滋 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 爱死病” 分为两型:HIV- 型和HIV病”、“爱死病”。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virus) (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艾滋病被 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 瘟疫” 也被称为“超级癌症 癌症” 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 世纪杀手” 和“世纪杀手”。
AIDS的传播途径 AIDS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1.血液传播 •2.性接触传播 2.性接触传播 •3母婴传播
艾滋病的治疗方法
• 虽然现时未有根治这疾病的方法, 虽然现时未有根治这疾病的方法,
但已有制止病毒数目增加的药物。及早接 但已有制止病毒数目增加的药物。 受适当的药物治疗,并且持之以恒, 受适当的药物治疗,并且持之以恒,便有 更 大机会控制病情。 大机会控制病情。此外药物亦可预防及治 疗 并发症。 并发症。家人与朋友的支持会对病人的生 活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活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艾滋病自然史、分型

艾滋病自然史、分型

延迟疾病进展相关的指标
低病毒载量 淋巴结结构保持完好 CD8+细胞细胞毒活性增加 感染了不诱导细胞融合的HIV 原发HIV感染期间发生明显的HIV特异 性CD4+细胞和CD8+ 细胞反应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的分类标准
前提必需是HIV感染者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A﹑B﹑C三类 根据CD4+T淋巴细胞和总淋巴细胞数 分为1﹑2﹑3级
200/mm3
100/mm3 50/mm3
感染性并发症 急性逆转录病毒综合征 念珠菌性阴道炎 无菌性脑膜炎 肺炎球菌和其它细菌性肺炎 肺结核 带状疱疹 鹅口疮 隐孢子虫病 卡波济肉瘤 口腔毛壮白斑病 何奇金淋巴瘤 淋巴细胞间质肺炎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组织孢浆菌病 球孢子菌病 粟粒性/肺外结核 多发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弥漫性单纯疱疹 弓形体病 隐球菌病 慢性阴孢子充病 微孢子充病 念珠菌食道炎 弥漫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鸟分枝杆菌综合征
艾滋病晚期
CD4细胞数<50/mm3 一旦进入艾滋病期,未及时治疗, 则很快 进入终末期,继而死亡(平均存活期12~18 个月)
HIV感染后的3种临床类型
典型进展:8~10年内免疫力逐渐下降 快速进展: ➢ CD4+细胞2~5年内迅速下降 ➢ 抗HIV的抗体水平很低,且中和HIV的能 力较差 ➢ 感染后,HIV一直维持较高病毒载量, HIV 病毒有均一性 长期不进展
急性感染期特点
高滴度HIV病毒血症: P24抗原 >100pg/ml、血浆HIVRNA 105~108拷 贝/ml 10%无症状或轻微症状 血浆HIVRNA水平下降,临床症状消失 CTL的作用
血清转换
大多感染3周后血清抗体阳转、有报告最长11月 标准血清学实验:>95%感染者5.8月阳转 早期发现、积极抗病毒治疗:保护被激活的HIV 特异性CD4+细胞免受HIV感染,保持不进展者 类似的免疫应答 病毒载量和预后:宿主免疫应答、而非病毒毒 株决定

艾滋病基本知识课件

艾滋病基本知识课件
2009年6月,全国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 染 者 300510 例 , 截 至 2009 年 9 月 底 , 新 疆
累计报告HIV(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12例, 其中艾滋病病例3910例,死亡2555例,在伊 犁州累计报告人数为9579例,占全区报告人 数的39.3%,一年新增艾滋病感染者1995例。
淋巴瘤等,中青年患者出现痴呆症。最后死于感染或肿
瘤。
7
对艾滋病病毒的几点认识
HIV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T4淋巴细 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有威 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 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 。
值得一提的是,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 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 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
5
艾滋病病人的临床表现
•病人可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不规则低
热、慢性腹泻、渐进性消瘦、乏力及各 种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 口腔念珠菌感染、组织胞浆菌感染,弓 形体病及隐孢子虫病,新生隐球菌脑膜 炎或肺炎、进展迅速的活动性肺结核、 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败血症、反复 发生的疱疹病毒感染;并有神经系统病 变和卡波济肉瘤、淋巴瘤等 。病人可 死于肿瘤和各种病原体的感染。
艾滋病的特点
一种严重的传染性慢性免疫系统 疾病
只能从血液、性接触、母亲到婴 儿三个途径传播;其他途径不能 传播
目前没有疫苗和药物来预防和根 治艾滋病
3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两个 不同概念! 通常情况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艾 滋病病毒以后要经过6-8年才发展为艾 滋病病人。在这段时间艾滋病病毒感 染者外表看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但他 有传染性。
HIV病毒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很快 消失;HIV对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抵抗力均较 弱,比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抵抗力低得多;对 HBV有效得消毒和灭活方法均适用于HIV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PPT课件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PPT课件
三、艾滋病在新疆的流行状况 流行趋势 1.1995年发现首例后,迅速发展 2.1995-2001 快速增长,年递增20%, 3.2002年后,年递增15% 4.全区HIV感染者和患者 ,死亡,占全国10% 乌鲁木齐和伊犁感染者占全区总数的80%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三、艾滋病在新疆的流行状况 流行特点 1.局部地区疫情突出,蔓延趋势明显 2.吸毒人群的流行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向 性乱人群和一般人群扩散 3.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高峰期已经来临 4.感染者集中在青壮年群体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二、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 流行趋势 1.我国的艾滋病流行可分为三个阶段 散发期、局部流行期、广泛流行期。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艾滋病流行三个阶段 散发期 第1个时期(1982~1988年):全国只报告 19例HIV感染者,多为散发,分布于沿海各 大城市,多为外籍公民或海外华人,只在 浙江有4例血友病患者因应用污染的进口第 Ⅷ因子而被感染。
主要内容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的分类艾滋病的流行状况红丝带标志红丝带标志第一节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的发现简史1981年首例患者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周报上报道1983年艾滋病病毒hiv被成功分离1986年该类病毒被统一命名1984年早期hiv研究获得重大突破1985年第一个艾滋病诊断试剂药盒问世1986年第一种抗艾滋病药物问世1988年确定了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的发展阶段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艾滋病病毒亦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一、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状况 流行特点 1、蔓延速度快 2、疫情已从城镇蔓延到农村 3、发展中国家疫情较重 4、亚洲HIV疫情呈快速增长趋势 5、流行病学和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 6、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 出问题,全球每年因此耗资5000亿美元。

艾滋病

艾滋病
难以研制的几个方面: 难以研制的几个方面: A.HIV病毒攻击的是免疫系统的支柱细胞 4细胞 病毒攻击的是免疫系统的支柱细胞T 病毒攻击的是免疫系统的支柱细胞 B.HIV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 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 C.难以做到既中和游离的 难以做到既中和游离的HIV病毒,又消灭已被 病毒, 难以做到既中和游离的 病毒 又消灭已被HIV感染 感染 的细胞 D.对HIV病理机制还了解甚少 对 病理机制还了解甚少 E.试验中疫苗毒株选择不合理 试验中疫苗毒株选择不合理 F.疫苗的设计只强调体液免疫忽视了细胞免疫 疫苗的设计只强调体液免疫忽视了细胞免疫
DNA疫苗:将含有HIV基因的表达质粒直接注射入机 疫苗:将含有 疫苗 基因的表达质粒直接注射入机 蛋白并激发免疫反应。 体,使其在体内合成HIV蛋白并激发免疫反应。 使其在体内合成 蛋白并激发免疫反应 优点:易制备、 优点:易制备、易纯化 缺点: 缺点:免疫效果差 活载体疫苗: 活载体疫苗:使用曾被用作疫苗或对人无致病性的病 毒或细菌(卡介素、腺病毒等)作为载体将HIV基因 毒或细菌(卡介素、腺病毒等)作为载体将 基因 带入人体内,表达出蛋白之后刺激相应的免疫反应。 带入人体内,表达出蛋白之后刺激相应的免疫反应。 优点:制备和免疫路线成熟、免疫原性强 优点:制备和免疫路线成熟、 缺点:有一定副作用, 缺点:有一定副作用,使用人群有限制
(2)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及作用机理 )
①常规药物机理:通过阻断HIV生活史中的任意 常规药物机理:通过阻断 生活史中的任意 步来防止其进一步感染。 一 步来防止其进一步感染。 现在一般设计逆转录酶抑制剂来研制药物。 现在一般设计逆转录酶抑制剂来研制药物。 例如: ),双脱氧肌苷等 例如:AZT(叠氮胸苷),双脱氧肌苷等 (叠氮胸苷), 毒株具有抗药性, ②由于HIV毒株具有抗药性,1996年美国的何大 由于 毒株具有抗药性 年美国的何大 一博士提出了鸡尾酒疗法( 一博士提出了鸡尾酒疗法(cocktail therapy). )

艾滋病病的进化与变异

艾滋病病的进化与变异

艾滋病病的进化与变异艾滋病的进化与变异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失调疾病。

自1981年首次发现以来,艾滋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对艾滋病的进化和变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艾滋病毒的起源据科学家们的研究,艾滋病毒最早起源于非洲,可能是通过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接触而传播开来的。

追溯病毒的起源对于了解其进化和变异非常重要,因为不同地区和种群的病毒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对病毒的传播方式、治疗方法和疫苗研发产生影响。

二、艾滋病毒的亚型与突变艾滋病毒根据不同的遗传特征被分为M、N、O和P四个主要亚型,其中M亚型是导致全球大流行的主要亚型。

此外,艾滋病毒还存在着大量的亚型和亚型的变异体,使得疫苗的研发和治疗变得更加复杂。

艾滋病病毒的亚型和变异是由其基因组的特定部分发生突变引起的。

这些突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或缺失等形式,导致病毒的遗传信息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传播速度、耐药性和致病性。

艾滋病毒的突变对阻断其传播、控制疫情以及研发新的治疗手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三、艾滋病毒的耐药性艾滋病毒感染者需要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和控制疾病进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容易产生耐药突变,使得原本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失去疗效。

这种抗药性的发展使得治疗艾滋病变得更为困难,需要不断研发新的药物来应对耐药病毒株的出现。

四、艾滋病毒的逃逸变异艾滋病毒还有一种特殊的变异形式,称为逃逸变异。

逃逸变异是指病毒通过改变其外表蛋白上的特定部位,使得人体免疫系统无法有效识别和攻击病毒。

这种变异使得感染者难以清除病毒,免疫系统持续被病毒攻击,导致免疫衰竭和疾病的进展。

五、对抗艾滋病的挑战和前景艾滋病毒的进化和变异给疫苗研发和病毒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和疫苗设计方法,以提高抗病毒药物的效果和预防疫苗的保护力。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艾滋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方向。

艾滋病艾滋病病的演化与流行

艾滋病艾滋病病的演化与流行

艾滋病艾滋病病的演化与流行艾滋病的演化与流行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的演化和流行情况,并分析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一、艾滋病的源头与病毒演化艾滋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非洲,最早的HIV感染病例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地区人群的病毒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艾滋病的两种主要类型分别为HIV-1和HIV-2,前者较为常见,后者主要存在于西非地区。

HIV病毒可能源自非洲的灵长类动物病毒,通过人与猴类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给人类。

在进化的过程中,HIV发生了多次突变和变异,使得病毒具有了更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这样的演化过程使得HIV能够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并不断适应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增加了治疗和防范的困难。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流行情况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是主要途径之一,例如共用注射器、输血和血液制品感染等。

性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未采取正确的避孕措施或与HIV感染者发生性行为会增加被感染的风险。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孕妇感染HIV 病毒后,通过妊娠、分娩和母乳喂养传给婴儿。

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情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球有3800多万人感染了HIV,其中约690万人患有艾滋病。

非洲是最受影响的地区,约有3800万感染者,占全球总人数的近85%。

除了非洲,亚太地区和东欧-中亚地区也是艾滋病疫情的高发地区。

三、艾滋病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艾滋病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健康、经济和社会问题。

首先,艾滋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重大挑战。

由于HIV病毒攻击免疫系统,患者会逐渐失去对各种疾病和感染的抵抗力,导致身体机能不断衰退,最终死亡。

其次,艾滋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患者面临歧视、孤立和社会排斥的现象,导致心理负担沉重。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PPT课件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PPT课件
艾滋病疫苗研究挑战
由于艾滋病病毒的高度变异性和免疫逃逸能力,疫苗研发面临诸多 挑战,需要克服免疫应答、免疫持久性和疫苗保护效果等问题。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艾滋病疫苗研究将更加注重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新型疫苗的设 计与开发,以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1 2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减少血液传播
避免非必要的输血和血液制品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防止医
源性感染。
母婴传播阻断
对感染艾滋病的孕妇进行母婴 阻断治疗,降低母婴传播的风
险。
控制艾滋病的策略
早期发现和治疗
提高艾滋病检测的覆盖率和频 率,对感染者进行及时的治疗 和管理,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减少歧视和排斥
加强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关爱和 支持,消除社会歧视和排斥,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02 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
CHAPTER
全球艾滋病流行现状
全球艾滋病感染者数量
01
截至XXXX年,全球约有XXX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约XX%的患
者需要得到治疗。
艾滋病传播途径
02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近年来,性接
触传播成为最主要的方式。
艾滋病在各年龄段人群中的分布
03
艾滋病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有分布,但青少年和年轻人感染率
合作研究和技术创新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研究和技术创新, 推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科技进步。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国际会议、研讨会等形式,促进 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艾滋 病这一全球性挑战。
05 研究展望
CHAPTER
艾滋病疫苗研究
艾滋病疫苗研究现状
目前全球正在进行多项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但尚未有成功上市的疫 苗。

1981-2011 爱滋病30年

1981-2011 爱滋病30年

1981-2011艾滋病30年在马里,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对于当地人而言,艾滋病依然是一个难以启齿的名词,而传统的多偶婚姻更增加了防治难度。

保罗•佩里金摄于马里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迄今,人类同艾滋病的斗争已经有30年。

好消息2010年底,超过600万人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这一数字高于2009年底的520万人,而2004年这一数字仅为70万。

在33个国家,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22个国家,艾滋病感染率从2001年到2009年降低了至少25%。

但目前仍有1000万人需要治疗但无法获得治疗。

坏消息目前,全球艾滋病患者已经达到3340万人,共有超过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将近300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因素。

其中2240万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亚洲约470万;北美及中西欧约230万;拉美约200万;东欧约150万。

全球每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其中近200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全球每年20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其中170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人类目标三个零:零艾滋病病毒新增感染病例、零歧视和零艾滋病相关死亡病例。

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

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并发展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1981年6月首次确认艾滋病以来,25年间全球累计有65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而每年的新增感染者达到数百万人。

科学研究发现,艾滋病最初是在西非传播的,是某慈善组织做了一批针对某流行病疫苗捐给非洲某国,但他们不知道做疫苗用的黑猩猩携带有艾滋病毒。

艾滋病发现和治疗历程回顾课件

艾滋病发现和治疗历程回顾课件
同时,人类也正在积极探索诸如红细胞诱导法及中医 治疗等治疗方案。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我们相信: 在全人类的不懈努力下, 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战胜艾滋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谢谢聆听!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 种病毒。1983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 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
HIV通过破坏人体的T淋巴细胞,进而阻断细胞免疫和体液 免疫过程,导致免疫系统瘫痪,从而致使各种疾病在人体内蔓 延,最终导致艾滋病。由于HIV的变异极其迅速,难以生产特 异性疫苗,至今无有效治疗方法,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2015年3月4日,多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艾滋病毒已知的4种 病株,均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类首次完全确定 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介
HIV病毒的主要基因结构 ★201R4N年A1月干,扰哈尔滨工业大学黄志伟★工蛋作白组酶破解艾滋病病毒 ★毒力核因酶子Vif结构,并阐明控制人免疫细胞的分子机制。
2011年11月30日巴尔的摩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表明:抗 体基因借助腺相关病毒载体(AAV),采用肌肉注射法转移至小鼠体 内后。小鼠对HIV病毒的免疫力,是常规暴露感染时的一百倍。而 且52个星期后,小鼠体内的抗体水平依然能够中和HIV病毒。这意 味着,一次性的免疫治疗也许就可以让机体对HIV病毒长期免疫!
鸡尾酒治疗法的改进和应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传染病课件:艾滋病

传染病课件:艾滋病
(3)病毒蛋白R(vpr)基因 编码的R蛋白能 使HIV在吞噬细胞中增值。
(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3.辅助基因:
( 4)HIV-1病毒蛋白 U(vpu) 基因 促进 HIV-1从细胞膜上释放.
HIV-2病毒蛋白X(vpx)基因 是HIV2在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增殖、促进病毒 颗粒形成的必需物质
二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
源,特别是后者,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 精子、子宫和阴道分泌物中,唾液、眼 泪和乳汁亦含病毒,均具有传染性。15 年的详尽研究之后,没有证据表明偶然 的接触或昆虫,如蚊子传播HIV,HIV不 通过空气传播,一般性的皮肤接触也不 会传播HIV。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测定不能确诊PCP, 但肺功能正常者可排除PCP。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影像学:早期可正常,晚期呈弥漫性间 质浸润。 胸部X线:双肺透亮度减低, 呈弥漫性间 质网格线状影, 病变由肺门向肺野辐射 发展,而肺尖及外带相对清晰; CT:以双肺弥漫间质性磨玻璃样改变为 主,不同程度的网状或小叶间隔增厚, 可出现肺实变、斑片絮状影等。
一 病原学
(四)抵抗力 该病毒对热敏感, 56℃30分钟能灭活,25%以上浓度的酒精, 0.2%次氯酸钠,0.02%戊二醛及漂白粉能 灭活病毒。对0.1%甲醛溶液、紫外线不 敏感。
二 流行病学
本病遍及五大洲,目前已有150个以上国 家发生本病。 1981年——全球首例艾滋病病例于1981 年在美国被发现。 1985年——中国首例艾滋病例于1985年 被发现。
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简称,由人免疫缺

艾滋病的历史(我国)

艾滋病的历史(我国)

不详, 16.3%
采供血, 18.3%
注射吸毒, 16.7%
性传播, 39.9%
血液/血制品, 7.0%
Thanks! Thanks!
15
人数
年龄
江苏省HIV感染者/AIDS病人 传播方式
• 传播途径多样化
– 目前,在艾滋病的三种传 播途径中,我省已由2000 年以前的出国劳务人员的 性传播和既往有偿献血员 血液传播为主,扩大到多 母婴传播, 种人群: 1.8% – 吸毒、 – 娱乐场所从业人员、 – 性病患者、 – 男性同性恋、 – 受血/血制品者、 – 感染者配偶及其性伴、 – 女性感染者的新生儿
艾滋病的历史
主讲人:
1
有一种人,易患肿瘤,反复感染; 有一种病,超级瘟疫,世纪杀手;
这种病, 无医可治,无药可防;
这种人, 病情凶险,无一幸免。
糖蛋白
艾 滋 病 毒 的 外 部 结 构
一、 基 本 概 念
•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 病病毒)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病 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其医学全称是“获得性 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 HIV感染者:是指机体感染了HIV,但免疫功能尚 未受到严重破坏,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者,又称HIV携带者。 • AIDS病人:是指HIV感染者,经一定的潜伏期后, 免疫系统受到HIV的严重破坏,并出现各种严重的 继发性感染或肿瘤时的患者。
女 男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0 3 0 3 0 0 1 7 2 12 2 2 1 10 2 7 5 15 2 24 16 25 56 68 71 101 208 198 147 18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