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表界面-第十章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材料表界面华东理工大学PPT课件

材料表界面华东理工大学PPT课件

第4309页/共56页
三、表面自由能(surface free energy)
狭义的表面自由能定义:
(G / A) p,T ,nB
狭义表面自由能的定义:保持温度、压力和组成不变,每增加单位表面积时, Gibbs自由能的增加值称为表面Gibbs自由能,或简称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用 符号σ表示,单位为J·m-2。
第332页/共56页
表面张力
• 在图2-1中,设在F力作用下 金属丝移动dx的距离,则所 做的功为:
dW fdx σ • 2L • dx
(2 2)
• 但2L*dx等于液膜的面积增 量dA,所以:
dW σ • dA
(2-3)
• 将上式形式改写成如下形式:
σ=dW/dA
(2-4)
第343页/共56页
第221页/共56页
1.3表界面研究的重要性
表、界面现象一览表
界面现象
分类
表、
剂)
作为表面活性剂
肥皂和洗涤剂(表面活性
材料制造的产品 活性剂)
乳化剂和稳定剂(非表面
除草剂和杀虫剂
织物软化剂
表界面现象的直接应用 润滑、粘接、泡沫、润湿和
防水
第232页/共56页
1.3表界面研究的重要性
• 登月计划失败例 ; • MDF水泥; • 复合材料偶联剂; • 纳米材料;
第3209页/共56页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示意:
如果在金属线框中间系一线圈,一 (a)
起浸入肥皂液中,然后取出,上面形 成一液膜。
由于以线圈为边界的两边表面张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线圈成任 意形状可在液膜上移动,见(a)图。
(b)
如果刺破线圈中央的液膜,线圈 内侧张力消失,外侧表面张力立即将 线圈绷成一个圆形,见(b)图,清楚 的显示出表面张力的存在。

材料表界面_第十章ppt课件

材料表界面_第十章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30
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2. 环氧树脂
常用的脂肪胺固化剂
• H2NCH2CH2NHCH2CH2NH2 二乙烯三胺
• H2NCH2CH2NHCH2CH2NHCH2CH2NH2 三乙烯四胺
• H2NCH2CH2NHCH2CH2NHCH2CH2NHCH2CH2NH2 四乙烯五胺
• H2N(CH2CH2NH)nCH2CH2NH2 多乙烯多胺
界面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复合材料的性 能不是组成材料性能的简单加和,而产生了 1+1>2 的作用, 称为协同效应。
断裂能大幅提高的原因?
玻璃纤维的断裂能约为10 J/m2, 聚酯的断裂能约为 100 J/m2, 而复合后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断裂能达105J/m2
整理版课件
6
一、复合材料概述
整理版课件
8
一、复合材料概述
复合材料的界面:
图10-3复合材料界面模型
1 纤维本体区 2 纤维表面区 3 界面吸附层 4 基体表面区 5 基体本体区
界面相内的化学组分,分子排列,热性
能,力学性能呈现连续的梯度性变化。
界面相很薄,是亚微观的,却有极其复杂的结构。在两相复合过程中,会出现 热应力(导热系数,膨胀系数的不同),界面化学效应(官能团之间的作用或 反应)和界面结晶效应(成核诱发结晶,横晶),这些效应引起的界面微观结 构和性能特征,对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整理版课件
17
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一般特性: ⑥界面结合性差,层间剪切强度低
由于复合材料是由性能遽然不同的两种材料构成,因而界面的相容性和结 合力差,使得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横向强度都不够理想。因此,常常要 对复合材料进行界面改性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生物材料的表面与界面材料表界面ppt课件

生物材料的表面与界面材料表界面ppt课件

3.3 生物相容性的研究意义
生物相容性是生物材料极其重要的性能,是区 别于其他材料的标志,是生物医用材料能否安 全使用的关键性能。
控制和改善生物材料的表面性质,是促进材料 表面与生物体间的有利相互作用、抑制不利相 互作用的关键途径。
如何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生物材料的表面工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国内从事生物材料表界面研究的课题组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
蛋白质、细胞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
苏州大学陈红教授课题组
➢Combining surface topography wi生 polymer chemistry: exploring new interfacial biological phenomena. Polym. Chem., 2013, DOI: 10.1039/C3PY00739A ➢Aptamer-Modified Micro/Nanostructured Surfaces: Efficient Capture of Ramos Cells in Serum Environment.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3, 5, 3816.
第一部分:生物材料表界面学科的诞生
1. 生物材料的概念(Biomaterials):
与生物体相接触的、或移入生物体内起某种取代、 修复活组织,增进或恢复其功能的特殊材料。
2. 生物材料的发展阶段
➢最初:一些临床应用的生物材料并不专门针对医用设计 (实现基本临床功能,也带来了不良的生物反应)
➢20世纪60-70年代:第一代生物材料(惰性生物材料) (物理性能适宜、对宿主反应较小;寿命延长5-25年)
其他领域的表面工 程技术和材料引入 生物材料领域或基 于体内物质的初步 模仿

物理化学及实验褚莹第十章界面现象精品PPT课件

物理化学及实验褚莹第十章界面现象精品PPT课件

[练习题] 对分散相为球形的物质,证明其体
积比表面为
AV
3 r
9 1
10.1.2 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对于凝聚相而言,表面层分子与内部分子的受力 情况不同。
图10-1 液体分子的受力情况
在无其它作用的情况下,所有表面层分子都 有力图进入内部的趋势,若扩展液体的表面积, 即把一部分内部分子移至表面,则需要克服拉力 作功,此功将转化为表面分子的势能。可见,表 面分子比内部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
金 属 键 离 子 键 极 性 共 价 键 非 极 性 共 价 键
温度: 压力:
01TTCn
p ,
T ,
10.1.3 界面热力学性质
对于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体系,当有表面功存在时, 热力学基本方程为
d U T d Sp d V γd A d H T d S V d pγd A d F S d T p d V γd A d G S d T V d p γd A
解:设小水滴的数目为N,则
34r13 N 34r23
N
r1 r2
3
101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GA A 12dAA2A1
N 4 r 2 2 4 r 1 2 0 .9J14
[思考题] 由此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处理固体粉尘
的工厂要防止粉尘爆炸。
10.2 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
10.2.1 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
多相分散体系的分散程度用比表面表示:
体积比表面
AV
def
A V
质量比表面
Am def
A m
比表面随着物质分散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例如,边长为立方体,A 6c 2 m 6 1 4 0 m 2 , AV 600m1 。分散成 10 21 个边长为 1nm3立方 体,A613 0m2,AV 6109m1。

10第十章 材料界面的结合强度与失效

10第十章 材料界面的结合强度与失效

相界面静态接合强度的评价。不论是陶瓷--陶瓷之间还是陶
瓷与金属之间的接合,或是附有中间层的接合,接合体可以 有多种组合形式。因此在实用上,装机试验是最直接的评价 方法。然而,评价形状和接合过程、判断接合方式的优劣等 都把设计收集基础数据作为研究的目的,因此应尽快地将评
价方法标准化。
8
弯曲试样的代表尺寸如图11-1 所示。弯曲试样的尺寸、形状 与IIS-R1601(日本标准)精细陶瓷强度评价时所用试样相同。
2
图10-1为典型的接合界面的破坏表面。接合体是用部分稳定化
Ti-Cu非晶态焊料将氧化锆-软钢接合而成的。
发生破坏形式可概括为: 焊料一氧化错界面的破坏; 氧化错材料内部的破坏; 焊料内部的破坏。 复杂的混合破坏过程
3
氮化硅-Cu缓冲层-软钢接合体的四点弯曲试样断裂面模型 如图10-2所示。其中,破坏主要在界面的边缘部位,特别是在角 部发生,然后再向陶瓷内部迁移。这时因为存在于角部及其附近 区域的应力集中往往导致残余应力过大,使该部位因开裂而破坏 的缘故。
由于复合材料在微观组织上的不均匀性,当萌生的裂纹前 方遇到颗粒密集区时,扩展将发生偏转(如图a所示),偏向颗 粒较少的区域,使裂纹产生“瓶颈”,并沿颗粒富集区与贫 化区的界面向前扩展(如图b所示)。
20
(Al3Zr+Al2O3)/A356复合材料原位拉伸过程中的裂纹扩展长大过程SEM 图 21
通 常 基 体 Al 的 塑 性 变 形 量 大 , 而 Al3Zr 和 Al2O3 硬度高、脆性大 , 难以变形。由于内生颗 粒尺寸细小,因此在变形初期,颗粒能随基体一起 产生协同作用,表现出较大的塑性,产生明显的滑 移带;但变形到一定程度,由于位错塞积和晶界阻 碍,使颗粒的协同运动受阻,因而在颗粒与界面处 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当滑移的切应力大于颗 粒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时,则出现颗粒界面脱粘; 当滑移的切应力大于颗粒的剪切强度 ,则出现颗 粒破碎从而在颗粒处形成“孔洞”。“孔洞” 的长大、连接,则形成裂纹,其模型如图7所示。 当载荷进一步加大 , 裂纹将随之长大 , 裂纹的 长大方向具有选择性 ,这是由于制备的复合材料 在微观组织上的不均匀性 ,当裂纹前方为颗粒密 集区或是高应变区时 ,该区域产生的位错强化较 颗粒稀疏区显著,裂纹将会偏转,只有当载荷足够 高,才会通过这一区域,使裂纹扩展或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能除与纤维、树脂的种类及含量外,还与纤维的排列方向、铺层次序 和层数有关,因此可以优化设计,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在制造复合材料的同时,也就得到了制品,可一次成型。这一特点使得 复合材料制品的零部件数目可明显减少,避免了接头过多,降低了应力集中。 同时,也相应减轻了零部件的重量,减少了制造工序和加工量,缩短加工周 期,降低生产成本。
1.3 1.7 2.1 5.3
比模量 (108cm)
2.7 2.6 2.5 2.0
碳纤维I/环氧复合材料 1.6 1.07
2.4
6.7
15
碳纤维II/环氧复合材料 1.45 1.50
1.4
10.3 9.7
有机纤维/环氧复合材料 1.4 1.40
0.8
10.0
5.7
硼纤维/环氧复合材料 2.1 1.38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一般特性:
① 轻质高强: 一些常用材料及纤维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
材料
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密度 拉伸强度 (g/cm3) (GPa)
7.8 1.03 2.8 0.47 4.5 0.96 2.0 1.06
弹性模量 (102GPa)
2.1 0.75 1.14 0.4
比强度 (106cm)
一、复合材料概述
复合材料的界面:
图10-3复合材料界面模型
1 纤维本体区 2 纤维表面区 3 界面吸附层 4 基体表面区 5 基体本体区
界面相内的化学组分,分子排列,热性
能,力学性能呈现连续的梯度性变化。
界面相很薄,是亚微观的,却有极其复杂的结构。在两相复合过程中,会出现 热应力(导热系数,膨胀系数的不同),界面化学效应(官能团之间的作用或 反应)和界面结晶效应(成核诱发结晶,横晶),这些效应引起的界面微观结 构和性能特征,对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十章 复合材料的界面
第十章 复合材料的界面
一、复合材料概述 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三、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界面 四、先进复合材料的界面
一、复合材料概述
复合材料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 复合而成的多相材料。
金属材料



复合





无机
有机
非金属 料 高分子

材料
材料
产生原来单一材料本身所没有的新性能
2.1
6.6
10
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一般特性: ②电性能好:
电绝缘性、高频介电性能、微波透过性好,适宜于电机仪表零件、雷达罩等。
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一般特性: ③ 耐腐蚀性能好:
耐海水、酸碱、盐和有机溶剂,适宜于化工机械零部件、管道、贮槽、渔船等。
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一般特性: ④ 热性能好:
导热系数低,是优良的绝热材料。耐烧蚀性能能保护飞行器重返大气层免受 2000℃以上的高温、高速气流损害。高性能复合材料可设计成热膨胀系数为 零、能在高低温的交替中保持良好的尺寸稳定性材料。
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一般特性: ⑤ 性能具有可设计性:
一、复合材料概述
复合材料的结构:
纤维增强塑料
基体相
塑料:把纤维粘结在一起,使纤维的强度充分发挥
增强剂相
纤维:分散于塑料,混凝土中的“钢筋”,承担负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与相之间存在界面。
一、复合材料概述
复合材料的界面:
界面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复合材料的性 能不是组成材料性能的简单加和,而产生了 1+1>2 的作用, 称为协同效应。
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一般特性: ⑥界面结合性差,层间剪切强度低
由于复合材料是由性能遽然不同的两种材料构成,因而界面的相容性和结 合力差,使得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横向强度都不够理想。因此,常常要 对复合材料进行界面改性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如工艺稳定性较差,材料性能 分散性大,耐高温和环境老化性不好等。
一、复合材料概述
复合材料的分类:
按基体材料分类 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热固性和热塑性树脂基 ② 金属基复合材料 ③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水泥基 其中,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一般特性: ① 轻质高强 ② 电性能好 ③ 耐腐蚀性能好 ④ 热性能好 ⑤ 性能具有可设计性 ⑥ 界面结合性差,层间剪切强度低
一、复合材料概述
复合材料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 复合而成的多相材料。
包括三层意义:
它是一种多相材料,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上不同并可用机 械方法分离的材料。
它可以在人为控制下以某种工艺将几种分离的不同材料混合在 一起,形成复合材料。
它的性能应优于各单独的组分材料,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组分 材料没有的独特性能。
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一般特性: ① 轻质高强:
相对密度低,1.4--2.0之间,约为钢的1/5,铝的1/2,比强度比钢、铝合金高,如高 模量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比强度为钢的5倍,铝合金的4倍。其比模量是钢、 铝、钛的4倍。是复合材料适宜用作航空、航天材料的宝贵性能。
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也正是对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的研究解决,推动着 复合材料科学的发展。
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用于复合材料的聚合物基体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树 脂热行为可分为热塑性及热固性两类。
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分类(基体): 热塑性基体如聚丙烯、聚酰胺、聚碳酸酯、聚醚砜、 聚醚醚酮等,它们是一类线形或有支链的固态高分子, 可溶可熔,可反复加工成型而无任何化学变化。
断裂能大幅提高的原因?
玻璃纤维的断裂能约为10 J/m2, 聚酯的断裂能约为 100 J/m2, 而复合后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断裂能达105J/m2
一、复合材料概述
复合材料的界面:
界面是复合材料产生协同效应的根本原因
一、复合材料概述
复合材料的界面:
图10-2复合材料破坏过程中的能量吸收
裂纹在基体中发展,遇到纤维,可 能发生界面脱粘、基体和纤维的断 裂、纤维拔出等过程,吸收了大量 能量。并且裂纹发展未必在一个平 面上,可沿着材料中不同的平面发 生如上的界面脱粘、基体和纤维的 断裂、纤维拔出等过程,直到裂纹 贯穿了某一平面材料才破坏,这就 使得复合材料的断裂能大大高于各 组分材料的断裂能的加和,充分体 现出复合材料的协同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