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等地城乡统筹的具体做法比较

合集下载

重庆:“五个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

重庆:“五个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

贫困地区 申请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企业实行便捷优惠 的政策 ,继续实施 “ 以机代牛 ”工程 ,开展渔业资源增
殖放流工作 ,开展鲜活农产 品应急促销活动 ,深入开展 “ 农超对接”活动 ,补助建设 30万农户使用沼气 ,在青 0
海等 四省藏区及宁夏回族 自治区实施炊事用能示范项 目, 《 ~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36 。修订 《 幼儿园工作规程 》 ,
农 业 部 :2 1 0 为 农 民 办 2 0年 6 件 实事

今年, 农业部在总结前辈年 办实



事经验的基础上 ,经过深入 研究 ,拟 定 2 1 年农业 部为农 民办理 2 00 6件实事。主要包括 :向 农 民群众宣讲 和解答党的强农 惠农政策 ,为基层组织送 报 2 万份 ,为农民送书送刊送广告 ,对 30万农村劳动 0 0 力开展转移就业和创业培训 ,推进农业科技进 村入户 , 为农 民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和畜禽标 准化规模生产 示范培训 ,对 10 0 万新购置农机具的农 民开展培训 ,帮 助农 民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开展乡村兽医和无公害农产
温室气体排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方面,需要从经济社
中 共中 央政治局委员、中 央书记处书记 、中 组部 部长李源潮 :
把美丽的地方建设得更加美好
大年 初 三 ,中共 中央政 治 局委 员 、 中央 书记 处 书记 、
会发展全局出发统筹考虑。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 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
施情况、 计划执行情况, 由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壳
该负责人连同区县领导班子 ,接受市 国土局年度考核 , 益农业 ,连片开发农户流转土地 。口 考核结果作为对 区县领导班子和干部综合考核评价 的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试点城市的比较——以昆山、成都和重庆市为例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试点城市的比较——以昆山、成都和重庆市为例
i g t h i o t b in r t .T a e e c i t u ha ifr n i e h ud ma e rto a p in c o d n o t erc n r ut ae hep p rh n epon so tt td fe e tc t ss o l k ai n lo to sa c r — i o i
Ab t a t Fr m h s e t fi siu in a d e o o c b ss he a t o o a a iey a ay e h o r i ai n s r c : o t e a p c so n t to n c n mi a i ,t u h rc mp r t l n ls d t e c o d n to t v o r a n u a dc n u a e s se i n h n Ch ng u a d Ch n qng Th n i g r h wn a fu b n a d r r lme ia is r nc y tm n Ku s a , l e d n o g i . e f d n s ae s o s i o lws f lo :Ku s a lc o h u lc c v r g s r a ie h ni r t n s c s e t s f n i g sa d n h ng poiy fr t e p b i o e a e ha e l d t e u f mi i u h a p c s a u d n t n — z o y a d ,fn nca i r s i a ilad,ma a e n g n is n g me ta e c e ,me ia r ame s a d S n Ch n du a d Ch n q n v ii e d c lte t nt n O o ; e g n o g i g ha e d vd d

城乡统筹视角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城乡统筹视角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实际数 据 , 即 为 各 省 市 各 项 公 共 服 务 财 政 支 出 的
服 务供 给不 足 、 发展 不 平 衡 的 矛盾 仍 然 十 分 突 出 ,
建 立 健 全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面 临 许 多 困 难 和 挑战。
人 均 数 。偏 离 度 的 绝 对 值 越 小 , 说 明 这 一 地 区 的
距 明显 缩 小 , 争 取 基 本 实 现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 2 0 1 2年 1 1月 中 共 十 八 大 也 指 出 : “ 必 须 从 维
公共水 平 的 高低 , 即 不 同 的财 政 支 出水 平 将 导 致 基 本公 共 服 务 非 均 等 化 。重 庆处 重 庆 市 推 进 城 乡 统筹建 设 , 加大 对各 项基 本 公 共 服务 事 业 的投 入 , 但 人 均财 政支 出仍 与其他 地 区 ( 特 别 是发 达地 区 ) 有 一 定 的差 距 。 为 计 算 重 庆 与 全 国平 均 水 平 的 差 距 , 引入 偏 离 度 的概 念 , 即 “实 际 数 据 与 目标 数 据
以 重 庆 市 为例
王 聪
( 重庆工商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 重庆 4 0 0 0 6 7 )
摘要 : 从公 共教 育、 公 共 医疗 和 社 会 保 障 三 个 角 度 出发 , 分 析 重 庆 市 与 全 国其 他 省 市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水 平差距 , 并与 北 京 、 天津、 上 海三 个直 辖 市进行 比较 。 结果 显 示 : 重 庆 市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中 图分 类 号 : F 2 9 4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4 —8 4 2 5( 2 0 1 3 ) 0 7 —0 0 5 1—0 4

重庆五项工作机制内容

重庆五项工作机制内容

重庆五项工作机制引言重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和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进步,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机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庆的五项工作机制以及其对于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城乡协调发展工作机制1.1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重庆通过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了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这一机制通过完善城乡规划,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促进了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

1.2 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庆实施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工资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和职业培训等措施,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均衡增长。

1.3 打造美丽乡村和宜居城市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重庆致力于打造美丽乡村和宜居城市。

通过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城市生态建设,重庆有效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1.4 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重庆通过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探索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途径。

这些示范区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和创新模式引领,为城乡协调发展搭建了平台,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二、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机制2.1 建设创新引领区和创新基地为了打造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重庆建设了一批创新引领区和创新基地。

这些区域聚集了科技创新资源和优势产业,成为了创新创业的热土。

2.2 推进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重庆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通过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优化科研机构布局、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等措施,重庆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团队。

2.3 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为了增强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重庆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通过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项目扶持等措施,重庆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创新人才和团队,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为了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运用,重庆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关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探讨

关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探讨

关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探讨摘要:现代大都市区的繁荣与活力取决于城市建成区与周边村镇的协同发展。

文中从沙坪坝区城乡建设的现状出发,借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沿理论探索,参考不同区域格局下的城乡协同发展模式,旨在为整体城乡空间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撑。

关键词:城乡空间统筹1 引言重庆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沙坪坝区是重庆市主城九区之一,地处重庆市都市区的西部门户,因自然地貌、山体河流分隔而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片区。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东部主城区发展空间日趋饱和、经济转型压力不断加大;而西部新城区为沙坪坝区发展预留了较充裕的发展空间;中部则主要为中梁山和缙云山的“四山管制”地区。

(如图1)2 城乡一体化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作为富有中国特色的空间经济发展方针,在1983年由苏南地区最先使用这个概念,到目前为止,城乡一体化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涉及多个学科。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持续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

其实质是破除城乡分割和对立,深化城乡联系,推进城乡平等与融合发展,形成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环境和谐化、社会文明化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一体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

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中去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施行和总结,从客观上推动了城乡协同发展的理论探索,为国家制订面向城乡发展的统筹兼顾原则提供了生动翔实的实践基础,两者在城乡地域功能整合的本质要求上是统一的、一脉相承的,而城乡统筹则从更广义的发展领域和历史视角总结归纳了城乡实体空间发展的科学规律,并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城乡建设总的战略方针。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探析——以重庆市为例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探析——以重庆市为例
式 的分 析 对
( ) 一 农地 流转的 典型模式 介绍

重庆 农 村土地 流转 的现状
1 . 九龙坡区模式 一 住房换宅基地、 社会保障换集体土
地承包地① 九龙坡是重庆传统的工业发达 区域 ,经济总量连续四年
( ) 一 农地流转的总体情况
从成 为试验区以来 ,重庆积极探索着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总面积为 27 9万亩 , 1. 3 占当年农村承包耕地总面积的 1. %。 04 8
九龙坡 区探索制定了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试
在总的流转面积 中 , 转包地 占 5 . %, 0 3 出租地 占 2 .%, 3 0 1 转让 行办法》 l个配套制度 , 3 等 2 以解决农 民变 市民过程 中面 临的 地 占 8 互换地 占 8 7 , %, . % 入股地 占 1 %, 6 . 1 自愿放弃 的承 种种权益不平等问题 , 8 选择西彭 、 白市驿和华岩等三个镇作为 包地 占Q 6 4 %。重庆市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的相关资料显示 , 重点突破 区域实施改革。 九龙坡 区城乡统筹的相 关办法规定 ,
贷款 。 传统购房思路行不通 , 有另辟蹊径 : 只 以其在 农村最为 作业道路系统 的配套建设 。 值钱的宅基地 来换城市 房屋 。九 龙坡 区试 行的正是 以城市住 .
龙头企业 、 果品公司和广大农 户三方紧密合作 , 形成一个
由于广大农户家家是股东 , 个人利益 与公司 房换农村宅基地的办法 。经报批 同意后 , 九龙坡按照“ 城市建 经济利益共同体 。 广大农户以股权 方式参与公司 , 既是公 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 的试点要求 , 出原 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 。 拿 农村宅基地的 2 %; ,集中兴建新型农村社 区 ,可以腾 出 司的主人, o E右 又是劳动者。他们既享有股金分红, 叉可获得稳定 8 9左右的农村宅基地指标置换为城市建设用地 ,用多 得的 的工资报酬。这样看得见 的收益极大地激发 了农户 的参与热 06 土地出让金等收益来补贴农 民购房

城乡社会统筹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城乡社会统筹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1 )主体 是政 府.城 乡社会 统筹 是 政府 的重 要职 能和 主要 任务 之 一.政府 拥有 人力 、物力 、财力 、 息 、 信 权力 等 丰富 的资源 , 有其 他 主体无 与伦 比的优越 性 . 具 2 )社会 事业 的范 围很 广 ,主要 包 括教 育 、文 化 、卫 生 、居 民生 活 、社 会 保 障 等 , 是 城 乡社 会 统 筹 的 也
20 0 9年 4月
A p . 2 09 r 0
文章 编 号 :0 0—5 7 ( 0 9 0 10 4 1 2 0 ) 2—0 6 0 1—0 6
城 乡 社 会 统 筹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实 证 分 析
— —
以 重 庆 市 为 例
申丽娟 , 吴 江
西 南 大 学 政 治 与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重 庆 4 0 1 0 75
客体 .
收 稿 日期 :2 0 0 8—1 2—0 9
作 者 简 介 : 申丽 娟 ( 9 6 ) 女 ,河 南 新 密 人 ,西 南 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 主要 从 事 区域 经 济 学 研 究 18 一 ,
通 讯 作 者 :吴 江 ,教 授 ,硕 士 生 导 师 .
6 2
西 南师 范大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投稿 网址 ht :/ b jt S . n tp 消除城 乡二 元结 构 ,促进 城乡协 调发 展 ; 最终 目标 是建设 全 面小康 社 会 , 建社 会 主义 构
和谐社 会.
4 )主要涉及 两 个方 面 :一方 面要 照顾和 保护好 城市 居 民的既 得社会 利益 ,另一方 面要 增加 对农村 社会
第3 4卷 第 2期
Vo .3 No 2 1 4 .

北京等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北京等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北京等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北京等都市统筹城乡进展的要紧做法一、北京市1、政策、资金向郊区双倾斜全市对郊区的政策、资金倾斜力度连续加大。

政策上要紧体现在支农惠农与对薄弱地区的扶持两方面,目前正在实施的三农补贴种类达15种,对生态涵养区等薄弱地区则出台了和谐进展意见,制定了一体化试点方案;与此同时,政府充分发挥了对郊区的投资引导作用,城区、郊区投资比重已从2003年的8:2调整至2009年的49:51,连续5年对郊区的投资比重超过50%。

2、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通过实施重点工程着力解决重大进展咨询题。

一是城乡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包括城乡交通体系、能源与供排水设施、新农村基础设施工程等要紧内容。

二是城乡公共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公共资源在城乡间的一体化配置,持续完善郊区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建设森林公园、通道绿化工程、湿地与自然爱护区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等,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四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通过产业共建基地,强化区县合作,促进都市优质要素支持郊区进展,通过优化城乡产业布局,推进现代制造业落户乡镇,通过农业基础设施与标准化体系建设,支持都市型现代农业进展。

3、重视治理机制创新一方面,主动探究城乡一体化进展的综合试点机制,通过北坞和大望京试点,在农民安置、产业进展、政府引导等多方面积存了体会;通过新农村建设试点,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主动创新城乡一体有关联的配套机制,要紧包括部门联动政策机制、金融支农服务机制、生态补偿机制与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二、天津市1、推进农村都市化让更多农民住进小城镇和新社区通过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的模式实现农民居住社区化。

具体做法为:在国家政策框架内,规划建设新型小城镇,农民以宅基地换取小城镇中的一套住宅,同时对宅基地统一组织整理复垦,实现耕地占补平稳。

同时在农民规划住宅小区内划出一片土地进行市场开发,其收益用于平稳小城镇建设资金。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与路径选择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与路径选择
展 的重 点 。重庆 模式 可归 纳 为三种 :

二、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的难点问题
尽 管 重 庆 在 3年 的 试 验 中 取 得 了 显 著 成 绩 , 实践 中却碰 到 以下难 题 : ( ) 规 划 滞 后 已 成 为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的 肠 一
梗 阻

是 总 规 滞 后 且 实 施 困 难 。 全 市 许 多 区 县
城 乡统筹 一体 化发 展模 式 , 经 验 和规 律有 : 其 ( )消 除 城 乡 体 制 障 碍 , 现 城 乡 政 府 职 能 1 实
的对 接与 融 合 , 进 服 务 职 能 向农 村 延 伸 和拓 展 推
产 业发 展 、 共 资 源 。 公
是推进 城 乡统筹 发 展 的重要 体制 保 障 。 ( 2)消 除 过 去 制 度 安 排 的 城 市 偏 好 , 现 以 实 城 乡 一 体 化 为 目标 的 制 度 创 新 是 推 进 城 乡 统 筹 发 展 的核 心 。 其 中 , 先 取 得 土 地 流 转 制 度 、 村 金 率 农 融制度 、 会 保 障制 度 、 村 集体 资 产 产 权 制度 改 社 农 革 的重 大 突破是 统筹 城乡 发展 成败 的关 键 。 ( )科 学 地 选 择 统 筹 模 式 是 推 进 城 乡 统 筹 发 3
关 键 词 : 庆 ; 筹 城 乡发 展 ; 点 ; 径 选 择 重 统 难 路 中 图 分 类 号 :1 7 F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4—8 2 2 1 1 17 4 5( 0 0) 0—0 5 0 5—0 5
的 做 法 。 二 是 “四 化 一 缩 小 ” “四 化 ”: 设 管 理 。 建
终 坚 持 “ 量 控 制 、 补 平 衡 、 钩 置 换 ”的 原 则 ; 总 占 挂

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及经验与面临的问题

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及经验与面临的问题

①姚洋 : 《 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 北京大学 出版社 , 2 O l 1 。这里的衰 落有两层含义 , 其一 , 对农产品需求比例的下降将 导致农业产 出在 国民总产 出所 占比例的下降 以及农业在 国民经济 中地位的下 降; 其 二, 农业技 术进步 以及 工业部 门对劳动力的需求将导致农业 劳 Nhomakorabea 一
5 3 万下 降:  ̄ 1 2 2 万, 减少3 1 万。 重庆统筹 城乡改革兼 顾效率 与公平 ,在经济与居 民收入 高速增长 的同 时 ,城 乡收入 与农村绝对贫 困人 口数量也收敛 到 个较低水平 。重庆市统筹城 乡配套改革 的成 功

主要源 于相应 的制度设计 :

( 一) 户籍制度 改革 传统 的户籍 制度被认为是 阻碍城 市化的最大 制度障碍 。 这也许是正 确的 , 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在 特定 的历史 背景下 , 它在控制人 口转 移 、 避 免 中国 出现拉美 国家 城市高失业率 和贫 民窟问题等方面 的积极意义 。如果 把户籍制度 比作 限制人 口流动 的一个 阀门 , 那 么重庆是采取一 系列政 策组 合 , 逐 渐放开这个 阀门 , 使 农村劳动力有序进人 了城市 。 重庆 的具体改 革措 施是 , 在 自愿 的基 础上 , 农 民必 须在城 市户 口 ( 被概 括 为包含社 会保 障体制 、 教 育、 就业和住 房安排的福利包 ) 以及农村 土地产权 之间做 出选择 。重庆市规定农 民转户后 即可参加 城镇 职工养老保 险 ,但 “ 补 建一定年 限的养 老保 险” 则 以放弃农村宅 基地 、 承包地和林地为 一定前 提② 。重庆通过这一 系列政策 , 有序地实现 了渐进 的改进 和社会公平 。 重庆 的户改 , 利用城市户 口所 享有 的福利 , 通过农 民完全 自愿 , 推动 了有利 于农 民福 利改进 的行动。 显然 , 它将使那些 已经和希望 迁移 到城市 ,具有一定人力 资本并 对 自己在城 市 生 活的未来具有相 当信 心的年轻人能够完全 市民 化 。这 些人 正好是城镇化进 程 中需要首先 吸纳 的 人员 。 由于转户必须以放弃土地为代 价 , 这就在准 人方 面设 定 了一定条件 , 防止了一下子打开 闸门 , 为享受城市福利包 而大量迁移人 口带来 的压力 。 ( 二) 农地 产权调整 发展 中国家或地 区通过改变投 资优先顺序增 加对农村部 门的投资 ,也可 以使农村 能够较好地 分享现代化 带来的福祉 。重庆若想 实现农 业现代 化, 大规模 的财政和金融投 资无 疑是至关重要 的。 但这面 临一 道难题 ,即使农业本身具有 相 当的比 较利益 , 若没 有抵 押物分散投 资风 险 , 资金也是难

资料:大作业-城乡统筹开发-参考资料-成都重庆考察报告

资料:大作业-城乡统筹开发-参考资料-成都重庆考察报告

关于成都市、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考察报告2007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批准成都市、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首次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为学习两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区域共同进步的成功经验,我们于12月2日-5日赴成都、重庆学习考察。

期间,先后和成都、重庆市发改委进行座谈,并实地考察了成都市锦江区、新津县工业园等,每到一处,都能明显感受到两地深化改革,统筹城乡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活力和显著成效。

一、两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作法和基本经验(一)成都市的做法成都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始于2003年,在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其基本路径可以概况为以“三个集中”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动力、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为保障。

一是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以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为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

制定了城乡一体的工业发展布局规划,将原来零星分散、规模小的116个工业开发区,调整归并为2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

目前20个工业发展集中区已初具规模,工业集中度达59.9%。

——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该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到2006年底,规模经营的土地面积达153.8万亩。

——以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为重点,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结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高水平建设农村新型社区,逐步使农村的生产、生活与城市接轨。

全市共规划建设600个农村新型社区,到2006年底,有27万农民住进了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

二是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可持续动力——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多渠道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水平。

大力开展林权制度改革。

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市场投资领域。

重庆市统筹城乡战略思路及成效分析

重庆市统筹城乡战略思路及成效分析

城 乡统 筹 与 区域 发展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 西部论坛)
JC o g igT c n l u i s U i. Wet ou h n qn eh o B s e s n ( s F rm) n v
第1卷第6 2 8 1 8 期 0 年1月 0
V 11 N . N v 2 0 0 8 o6 . o.0 8
Ke r s v r lu b —r r e eo me t u t cu e y wo d :o ea r a l n u a d v lp n ;d a sr tr ;me u e;efc l l u s a r f t e
20 0 7年 6月 国家发 展 和改 革 委 员会 批 准重 庆
展 的体制机 制 , 促进 两市 城乡经 济社会 的协调 发展 。
Ab t a t T e ic me g p b t e r a n u a rsd n s o o g i g b c me ig r a d bg e ,d a e o o c s cu e i sr c : h n o a ewe n u b n a d r rl e ie t fCh n q n e o s b g e n i r u c n mi t t r s l r u
重 庆 市 统 筹 墟 战 略 思 路 及 成 效 分 析
蒋小浪 , 张 磊 , 观 玉, 许 蔡 琴
( 华东师范 大学 资 源环境科 学学 院 , 海 20 6 ) 上 002
摘 要: 重庆 市城 乡居 民收 入 差距 不 断加 大 , 元 经 济 结构 显 著 , 二 呈现 “ 大城 市 大农 村 ” 的二 元城 乡结
业 对农业 的 带 动 作 用 , 要 发 挥 农 村 对 城 市 、 业 又 农 对 工业 的促 进 作 用 , 现 城 乡 良性 互 动 , 步 改 变 实 逐

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地方性立法实践——以《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为例

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地方性立法实践——以《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为例

规 划管 理 机 构 和 人 员 的重 要 保 障 。
< 例 > 合 重庆 市 农村 建 设 因 山 地 地 形 分 布 较 零 散 的 实 条 结
4创 新 统 筹 城 乡 的规 划 体 系
< 例> 条 明确 重 庆 市 法定 城 乡规 划 体 系包 括 城 乡总 体 规 划 、 城 市规 划 、 规 划 、 镇 乡规 划 和 村 规 划 。这 与< 乡规 划 法> 规 城 的
( 乡规 划 法 > 予 了乡村 规 划 的法 定 地位 , 确 了 乡村 规 城 赋 明
划 对节 约用 地 、 引领 农 村 地 区 建 设 发 展 、 善 农 村 生 产 和 生 活 改 条件 的重 要 作 用 但 是 在 如何 确 定 编 制 乡 村 规划 的 区域 、 乡村 规 划 的具 体 要 求 等 方面 没 有 明确 的 规 定 .需 要 在 地 方 法 规 中 予 以确 定 并 重 点 考 虑 。
划 和其 他 区县 ( 自治 县 ) 乡 总体 规 划 。 市城 乡总 体 规 划 的 规 城 划 范 围 为市 域 范 围 , 以全 国城 镇 体 系规 划 为 制定 依 据 : 他 区 其
县( 自治 县 ) 乡总 体 规 划 的 规 划 范 围 为 该 区县 域 范 围 , 城 以市
况 ,条 例 > 《 明确 了 “ 乡规 划 工作 实 行 市 人 民 政 府 统 一 领 导 下 城 的 分 级 管理 体 制 ” 即市 城 乡规 划 主 管部 门 负 责 全 市 城 乡规 划 . 管理工作 : 县 ( 区 自治 县 ) 乡规 划 主 管 部 门按 照 属 地 管理 原 城 则, 负责 本 行 政 区 域 内 的 城 乡 规 划 管 理 工 作 。 此 外 , 了加 强 为

分类统筹城乡发展,分级推进大城市带大农村,构建重庆直辖市发展新格局

分类统筹城乡发展,分级推进大城市带大农村,构建重庆直辖市发展新格局
维普资讯
重 庆 经 济 2 0 ・ 07 1
发 展 思 考
构建重庆直辖市发展新格局
口 文 良印 张 国智 甘 红 龚 锐
以统筹城 乡发展为导 向 ,以城镇化为主线 , 推 进大城市带大农村 , 增强 区域核心竞争力 , 是建 设新 兴直辖市 的必 由之路 ,也是实现 大城市带大农 村 的 基本途径 。 统筹城乡发展 , 必须破解城 乡二元分割体 制, 建立城 乡互动 、 有机衔接 、 同发展的新机制 , 共 走 出一 条科学发展道路 。

1 ・ 2
维普资讯
发 展 思 考
重 庆 经济 20 ・ 07 1
( ) 大城 市( 二 特 主城 区) 对周 边地 区的有 效辐
射 范围有限 渝东 北 三峡库 区和渝东 南少 数 民族地 区远 离
区县城镇化率为4 . 城镇化进入 了加速发展的阶 07 %。 段 .人均G P 17 5 ,非农 产业 增加 值 比例 占 D 为 08 元 8 %。 1 处在工业化发展的 中期阶段 , 产业 发展与主城 九 区有极大 的互补性和关联性 , 城乡差距最小 , 统筹 城 乡发展 的条件最成熟 。中心的特大城市与外 围的 1个 区县之间具有紧密的辐射与被辐射 、集聚 与被 4 集 聚的经济关系 。未来必然会逐步发展成为 紧密联 系、 有机分工 、 一体化发展的城市群。 根据 三峡库 区移 民影 响范 围及其邻 近 区域在 自然地理 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 的关联性 .可 以划 分出渝东北 三峡库 区。 包括万州 区、 梁平县 、 口县 、 城 丰都 县 、 江县 、 隆县 、 垫 武 忠县 、 县 、 阳县 、 开 云 奉节 县、 巫山县 、 巫溪县等 1个 区县 。 2 其地形地貌复杂 , 基 础设施很不完善 。 人均G P 10 , D 为6 8 元 接近基本小康 水平. 非农产业增加值 占7 %, 济发展水平处在工 7 经 业 化初期 向中期过 渡阶段 。有5 万人 口规模 的大城 O 市( 万州 )个 , 1 其余 都 是小 城 市 ( ) 城 镇化 率 为 镇 , 2 . 即将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在三峡库 区移 8 %. 0 民政策和投资的支撑下 .该 区域 的经济社会发展取 得 了显著成就 。 但面临三峡工程移 民安稳 、 致富 的艰 巨任务 . 急需解 决产业 空虚问题 , 统筹城乡发展 的基 础薄弱 。 根据重庆市少数 民族 的分布范 围 , 考虑地域 并 上 的关联性 , 可以划出渝东南 少数民族地区 , 包括黔 江区、 石柱县 、 秀山县 、 酉阳县 、 彭水县 等5 区县 。 个 该 地 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自然环境恶劣 , 都是 少数 民族 自治县和 国家扶贫工作重点 县 ,发展 主要 依 托少数 民族政策 和扶贫政策 。经济社会 发展基础 薄弱 . 均G P 55 元 , 基本小 康水平 尚差10 人 D 为 56 离 0 美元 。 第一产业增加值 占2 %, 7 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 级阶段。城镇化率仅为 1. 没有一个城市达到l 9 %, 3 O 万人 口规模 , 处于 城镇 化发展起 步阶段 , 城乡统筹 发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 、龙头企业 + 基地 + 户几种模式共 农
级 拒勋U 大财政投 入,妥善解决被征地农 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遗留问题 ;放宽农 转非户籍条1 牛,引导 f 农民工选 居 , ) 诱 淀
并给予购房契税减免等优惠 ; 建设农民工
公寓, 为进城务工农民创造较好居住环境; 采取政府购买产品 、 学校提供资源 、 农民自 主选择的 、 ,建立农村新生劳动力职教 法 培训体系, 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的本领。
五 、推进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加强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分步实施涉及 3) (多 个部 门的管理体制改革 , 建立大部门制; 延 伸示范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 门 职能 ,使其在劳动力就业服 务方面覆盖 城 乡; 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 围绕 政府职能转变 , 简化和规 范行政审批 。 将
查, 建立健全违反城 乡规划的惩处机制 ,
切 实形 成城 乡规 划一体化新格局 。 二 、探索农村土地流转 与适度规模
经 营的多种 形式 。积极推进农村 集体 土
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社 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 ;立足把农民市民 化, 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 、 大病医疗 和工伤保险制度,并初步解决了农民工家
是发展规划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 重要体现 , 受到了国家发改委 、 建设部等 中央部委的高度 关注 ,进展 良好。
二 、推进土地流转 ,多种 形式开展
业绩参 与利 润二次分配 ,并获得 百 元的务工收入 。这为推动土地
作用 , 形成城乡互动共进 、 融合发展的格
局。 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全面 、 协渊 、 可
级规划体系 ,提出产业发展 、土地利用 、 城 乡建设 、环境保护 “ 四规叠合 ”要求 , 在九龙坡 、 沙坪坝 、南岸 、 垫江 、 梁平 、

浅析重庆市城乡差距的具体表现与解决对策

浅析重庆市城乡差距的具体表现与解决对策

浅析重庆市城乡差距的具体表现与解决对策摘要: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城乡统筹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相关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现今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明显的制约着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本文从减小城乡差距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城乡差距的原因的研究,从收入、消费、恩格尔系数对重庆市城乡差距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重庆;城乡差距;具体表现;解决对策;一、重庆市城乡差距的基本情况随着重庆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推进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性,财政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等多种原因,致使城乡差距问题依然严峻。

重庆市GDP总额从2009年的6530.01亿元快速增长到2013年达到12656.69亿元,在五年时间里翻了一番,较全国平均水平高4.6个百分点。

2013年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13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32元,农村居民收入只有城镇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城乡差距依然明显。

二、重庆市城乡差距的具体表现(一)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图1.2009年——2013年重庆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比图由图中可见,2009-2013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呈上升趋势,城镇上涨幅度明显高于农村。

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重庆改革开放取得了成效,经济发展显著上升,城乡资源配置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向城市集中发展,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也多;农村的发展步伐相对缓慢,就业率低收入少,这就促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另一方面,重庆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为了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用先富带后富的原则,用城市带动农村,加上国家出台相应的支持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农业支持城市发展的政策,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从而间接的拉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二)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差距图2.2009年——2013年重庆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对比图从上图可知2009-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消费支出一直大于农村,且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在2010年间陡峭上升,农村在2009-2012年上升也快但在2012年间就发生慢慢向下滑落的趋势。

关于赴重庆_成都考察城乡统筹情况的报告_黄中庭

关于赴重庆_成都考察城乡统筹情况的报告_黄中庭

第23卷第5期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V o l 23N o 52009年9月Journa l of Beiji ng A gr i cultural V ocati on Co llege Sep 2009收稿日期 2009-07-07作者简介 执笔人:黄中庭(1949-),男,湖南桂东人,北京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高级会计师。

研究方向:农村合作经济。

关于赴重庆、成都考察城乡统筹情况的报告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考察团摘 要 通过考察和借鉴重庆市和成都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北京市应全面界定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各种产权,设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农民融入城市步伐。

关键词 城乡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重庆市;成都市;北京市中图分类号 F 291 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7252(2009)05-0046-07为进一步深化对北京市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相关政策的研究,2009年2月13 19日,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组织处级干部,对重庆市和四川省成都市的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旧村改造、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民社会保障、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推进城乡统筹的主要做法2007年6月7日,重庆市和成都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重庆市和成都市按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了一些突破,为全国推进城乡统筹,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做法1 完善改革试验的组织领导体系试验区获批后,重庆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了由王鸿举市长任组长的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了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办公室,加强对全市改革试验工作的统筹协调。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统筹费收缴标准的通知-渝府发〔2020〕24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统筹费收缴标准的通知-渝府发〔2020〕24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统筹费收缴标准的通知
正文:
----------------------------------------------------------------------------------------------------------------------------------------------------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
调整征地统筹费收缴标准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经市第五届人民政府第10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全市征地统筹费收缴标准统一调整为:经营性用地每亩6万元,工业用地每亩2万元,其他用地每亩6万元。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同时,《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府发〔2008〕45号)明确的征地统筹费收缴标准停止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
2020年10月14日
——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八个一体化”形成城乡繁荣发展新格局。从2003年起,昆山市就从规划入手,尝试变“二元结构”为“一元结构”,经过五年探索,初步实现了城乡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等八个方面的一体化,开辟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路径。发展规划一体化让城市工业文明与乡村传统文明和谐并存;产业布局一体化提升了园区功能,构筑起产业集聚平台;资源配置一体化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集约度,也让农民在置换中得到了土地溢价;基础设施一体化对重大基础设施做到了城市和农村统一布局、统一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让城乡居民不出村和社区就能享受行政管理、日常便民、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会治安和党建活动等6项服务;劳动就业一体化使全市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实现就业;社会保障一体化通过建立以低保、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征地补偿、拆迁补偿为主体的“五道保障”,整体提高了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管理服务一体化让广大农村居民也享受到了优质高效的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
(三)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培育了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劳务品牌。积极开展与市外政府间劳务合作,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进城务工农民管理服务试点,在13个区推行与城镇居民同等享受社区公共服务资源的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式”管理,在主城区试行“农民工公寓”的建设与管理,对农民工首次在城镇购房实行税费减免,落实了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就近入学的待遇,城乡就业制度基本实现了接轨。
4
4
张家港市
张家港市
1、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
2、工作在现代化园区、生活在花园式社区;
3、用城市标准建农村、用市民要求育农民;
4、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倡导文明生活方式
(一)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一条条公交线路,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一辆辆城镇公交来回穿梭,城市文明在车来车往间向农村流淌。这也从侧面反映,一个历史性的变化正在张家港进行:999平方公里的市域版图上,不再分成城市和农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组团式的城市群落。行走在张家港的城乡,看城乡间频繁的转换、对比,让人很难再简单地以房屋、衣着、卫生状况来区分哪里是城市,哪里是农村。
(五)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重庆市于1994年实施了“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准入条件的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2003年开始,重庆市启动实施了新一轮以打破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二元结构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登记管理制度,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称为“重庆市居民户口”,放宽了一系列户口迁移限制。
(二)按“工作在现代化园区、生活在花园式社区”的要求在创新思路中找到了出路:总思路是“整合资源、集约发展”,总框架是“一城四区、错位发展”,总措施是“三个集中、科学发展”。根据上述思路,张家港实施了大规模并镇,全市城镇数由26个减至8个,形成了“一城四片区”城乡格局:中心城区以花园式江南水城为标志,是全市的人居中心、消费中心和物流中心;金港片区将张家港保税区和张家港口岸融为一体,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和沿江产业;锦丰片区建成以冶金、建材和能源产业为主的亲水滨江小城市;塘桥片区建成以纺织工业为主的轻加工基地;乐余片区作为东部绿色生态园区,将大力发展机电工业和绿色生态农业。张家港在2004年实施了大规模并村,目前,行政村数由原来的436个减少至182个。针对并镇并村后行政管理范围扩大,资源整合空间放大的实际,市委、市政府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大力度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全市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设计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面铺开。针对面广量大的农村拆迁,张家港因势利导,摒弃了过去由农民自拆自建的传统安置做法,统一建设公寓房进行集中安置,先后建成了金港元丰小区、中德中南新村、锦丰小区、塘桥韩山小区、青龙小区、乐余广场小区、凤凰双龙小区等一批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全市已有6.3万户农民通过自然过渡和拆迁,进入镇区和农村集中居住区的公寓房和联体房内,占1990年全市总户数的20.5%。共腾出宅基地面积4.7万亩,扣除新建集中居住区用地2.4万亩,节约宅基地面积达2.3万亩。
2
成都市
“三三见六,以一化二”
“三三见六”:第一个“三”,是指“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第二个“三”是“三大重点工程”,即:农业产业化工程,农村扶贫开发工程,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工程。“六”是指六句话:一是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二是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三是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四是以建立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五是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保证;六是以农民身份转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用城市标准建农村、用市民要求育农民,张家港的社区建设分三个层面:城市社区、农村社区、企业社区。城市社区以城区街道为单元,组建了暨阳、梁丰、东渡等社区;农村社区由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社区和以行政村为单元的村级社区组成;同时,以沙钢集团为试点,逐步开展了企业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各类社区均在社区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城市社区管理委员会下设宣传教育、环境管理、求助服务、文化体育、卫生健康五大中心;镇中心社区管理委员会下设宣传教育、文体医疗、综合服务、环境管理四个中心;村级社区一般也设有二至三个服务中心或服务站。经济较为发达的永联村的社区服务中心则设置了八大中心、86个服务网点,有268名工作人员在其中运作。大力建设农村社区,完善社区管理网络。以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加快了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辐射,促进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对接。在农村社区建设中,重点强化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提出要达到“五个有”,即有固定的服务基地,有一部热线电话,有一支专职社区服务队伍,有一批便民服务网点,有一支社区志愿服务队。在城乡居住环境落差不断缩小的同时,城乡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也在加快接轨。2004年,全市建立了城乡互通的就业服务网络,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全市参加城镇养老保险人数累计达21万人,参保率98.3%;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4万人,参保率达到90.6%。全面实施了“家庭建账户、大病靠统筹、特困获救助”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46.6万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加率达87.6%。从2003年开始,由市财政出资,每月为农村老年居民发放80元的养老补贴。
“以一化二”是指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来破解“二元结构”。摸索出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西部区域性经济发展极的扩散效应,用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具体作为来体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
3
昆山市
四个阶段、
三大合作、
三个统筹、
八个一体化。
(一)“四个阶段”筑牢了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是上世纪80年代,逐步从农业占主体变为工业占主体;二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通过引进外资启动整个昆山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90年代中期,昆山发展由散转聚,将所有的产业和财力集中起来。四是进入21世纪,逐步由原来相对比较低层次的加工贸易向高科技的产业研发基地转移。
(二)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近3年全市支农资金年均增长15.4%,市级财政支出占全市财力的比重始终控制在25%以内,确保75%以上的财力用于区县和农村发展,全市绝对贫困人口已减少到44万人,初步建立起了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框架和城市反哺农村的扶贫机制。出台了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性文件,通过放活流转形式、放宽承接土地经营对象、盘活农村多种土地资源、保障各方权益等措施,促进规模经营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了15.1%;
重庆市等地城乡统筹的具体做法比较
序地区改革事项来自具体做法1重庆市
推进“五个一体化”
(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十年来,重点加大农村地区“五通”工程建设,解决了289.3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122.6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行政村公路通达率93%。实现了农村户户通电和城乡同网同价。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100%;
(四)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在文明社区建设中,张家港注重持之以恒开展人的素质教育。通过教育引导、环境熏陶、制度约束、严格管理等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常年开展“五爱、四有、三德、三礼”教育和全民普法教育。《张家港市文明市民读本》已修编三次,共下发30多万册,每年市民接受文明知识教育率保持在95%以上。农村群众逐步摒弃了“农民意识”和一些陈规陋习,建立起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在长江村有98%的村民家的大门上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文明新风户”,另一块是“五好家庭”。如果哪一家门口没有这两块牌子,就会被村民看不起。政府重视农民的教育,农民自己的教育理念也有了变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南丰镇永联村党委带领村民建起了一批龙头企业,让农民富了起来。永联村自筹1900多万元,建起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村里的孩子们都可以免费上到初中毕业。“投资教育,是对子孙后代负责。我们村要培养有文化、富而思进的新时期农民。”村党委书记吴栋材对此充满了信心。另外,该村从去年起还制定实施了《永联村“文明家庭奖”实施办法》,每年拿出530万元(全村人均1000元),设立“家庭文明奖”,从“奖农”到“奖文明”,有力促进了村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全体村民中形成了一股讲文明新风、做文明好事的热潮。
5
天冿市
制定示范小城镇建设管理办法:
1、规定村民土地承包责任制不变、
2、组建投融资建设公司、
3、做好村民安置工作、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为了规范小城镇管理,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天津市示范小城镇建设管理办法》;主要做法:
(二)“三大合作”构筑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通过实施“农业富民专业合作、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村级集体经济“三大合作”改革,积极构筑“人人有技能、人人有就业、人人有物业、人人有股份、人人有保障”的“五有”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