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导学案
《桥》 导学案
《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桥”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通过“桥”所表达的深刻主题。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
3、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如设置悬念、烘托等,并能够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4、培养学生在灾难面前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桥”的双重含义,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文中老支书的形象,体会其崇高品质。
2、难点(1)领悟文章结尾的深意,理解其在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体会人物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对关键语句进行批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_____,当代作家,其作品以关注现实、反映民生为主要特点。
2、写作背景本文创作于_____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_____的现实问题。
五、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咆哮()放肆()祭奠()搀扶()(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咆哮:_____放肆:_____祭奠:_____2、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2)文中多次提到“桥”,这座“桥”有什么特殊含义?六、课堂探究1、整体感知(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人物形象分析(1)文中的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2)村民们在灾难面前的表现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心理?3、环境描写(1)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2)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有什么帮助?4、主题探究(1)“桥”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2)本文通过讲述这个故事,想要表达怎样的主题?5、写作技巧(1)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作者是如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七、拓展延伸1、假如你是文中的一位村民,在经历了这场灾难后,你想对老支书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桥》导学案
《桥》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写“咆、哮、嗓”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惊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目标2、3、4。
【基础部分】(学习程序:课外按要求独学、学科组长评好分——课内小组交流3分钟——领学、点评5分钟)一、文学常识:谈歌 1954年出生于河北,原名谭同占。
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其作品曾获《人民文学》,《十月》《言语》等多种奖项。
著有长篇小说《家园笔记》,中篇小说集《大厂》,短篇小说集《人间笔记》等。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二、初读课文,识字知词。
1.自读课文,给下列生字加上拼音,并口头组词。
咆()哮()嗓()哑()揪()瞪()呻()废()2.理解以下词语,并将词语分为三类。
咆哮惊慌清瘦放肆狂奔势不可当拥戴狞笑沙哑跌跌撞撞乱哄哄揪出你拥我挤①描写洪水的:②描写村民的:③描写老汉的:【要点部分】(学习程序:小组交流6分钟——老师分配任务,小组合学3分钟——领学、点评16分钟)一、再读课文,感知文意。
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具体做了哪些事?2.这篇小说故事情节感人,矛盾突出集中,成功塑造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他以自己的、、,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表现了他、、的崇高精神。
1二、精读课文,品味言行,解读人物形象。
1.“他像一座山”是一个句,把比作,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爆发时、、、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2.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桥》导学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对《桥》的学习,了解桥的作用和历史意义。
2. 让学生学会用生动的笔触描写桥的形象。
3. 能运用所学的常识,爱护小区中的桥梁。
【教学重点】1. 掌握桥的定义和作用。
2. 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桥。
3. 掌握桥的分类和形状。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桥的历史意义。
2. 激发学生对桥的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 通过播放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桥的影像视频,引起学生对桥的兴趣,让学生猜测影像中的桥的作用是什么,桥的形状是什么。
2. 在黑板上画一座桥的轮廓,然后邀请学生上黑板填充出一座完整的桥。
并引导学生思考桥的形状和作用。
二、引入(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文《桥》,注意解读生词和理解课文内容。
2. 提问:桥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桥在古代有什么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回答。
三、课文分析(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课文结构,理清桥在课文中的作用。
2. 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文中描写桥的具体内容和用词。
四、课文解读(15分钟)1. 分角色朗读课文,《桥》是怎样一种桥?2. 学生分工阅读课文,然后回答课本上的相关问题。
五、讨论(15分钟)1. 结合课文及生活实际,让学生讨论有哪些不同的桥、各种桥的形状和作用,并列出来。
2. 让学生思考:桥为什么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和结构?六、拓展 (10分钟)1. 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著名的桥梁,如中国的长江大桥、美国的金门大桥等,并介绍其历史背景和特点。
2.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桥,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并展示给同学们。
七、导写作业 (5分钟)模仿《桥》这篇文章,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桥进行描写,写一篇课外作文。
【课后作业】1. 完成上述导写作业。
2. 小组讨论:如何爱护小区中的桥梁,列出具体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解读、讨论、拓展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桥的定义、作用、历史意义和不同形状的特点。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桥(1)
六年级语文六上导学案第___周第___课时课题《桥》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呼桂兰备课组审核六年级语文组级部审核学生姓名教师寄语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1.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学习目标2.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狞.笑()沙哑.()放肆.()废.话()揪.()祭奠.()2.重要词语①狞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祭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势不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时分,在一个小里,一位在暴发、慌张逃命的情况下,地指挥村民渡过,自己和儿子被的事情。
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4):时分,村庄突然遭遇。
第二部分(5-13):面临死亡时,组织村民撤离。
第三部分(14-23):和壮烈牺牲。
第四部分(24-27):老太太祭奠她的和。
3.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洪水的句子划下来并分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四、当堂练习(一)请用“\”划去括号中的错误读音或不恰当的字。
(二)请把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用合适的词语替换。
《桥》导学案
桥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理解桥的定义和功能。
2.掌握桥的基本分类和结构。
3.了解著名的桥梁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故事。
4.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培养对桥梁工程的探索精神。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桥?桥是建筑工程中的一种重要结构,设计用于横跨河流、山谷、道路等地形障碍物。
它连接了两个地点,方便人和交通工具的通行。
2. 桥的基本分类桥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结构形式,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梁桥:由多个支撑在墩或拱上的横梁组成的桥梁,如梁桥、拱桥、索桥等。
•斜拉桥:通过斜拉索将桥面的荷载传递到桥塔或桥墩上的桥梁,如拉索桥、斜拉桥等。
•悬索桥:通过悬挂在塔或墩上的主梁将桥面的荷载传递到地基上的桥梁,如悬索桥、斜拉桥等。
3. 桥的结构根据桥的结构,桥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上部结构:即桥面部分,供人和交通工具通行。
•下部结构:支撑上部结构的基础部分,如墩、桥墩等。
•基础结构:分布在支撑下部结构的地基部分,确保桥梁的稳定和安全。
4. 著名的桥梁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桥梁,它们不仅是交通工具的通道,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桥梁:•金门大桥:位于美国旧金山,连接旧金山市和金门海峡的小金门岛。
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斜拉桥之一,也是旧金山的标志之一。
•温莎大桥:位于英国伦敦,跨越泰晤士河,连接伦敦市和温莎之间。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拉索桥之一,也是英国历史悠久的地标之一。
•铜陵长江大桥:位于中国安徽省铜陵市,跨越长江,连接铜陵市和江西省。
它是中国最著名的悬索桥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5. 桥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桥梁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通道,它们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许多桥梁背后都有着令人感动的故事,体现了人类智慧和工程技术的发展。
例如,金门大桥见证了美国工业化时代的崛起,并在建设过程中付出了许多工人的生命;温莎大桥则经历了数次重建,每一次都是为了迎接新的时代挑战和需求;铜陵长江大桥是中国交通建设的里程碑,为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桥》导学案
12《桥》导学案1•指导朗读课文,了解每1•细读每一部分,概括1•本文段落较多,教部分大意。
大意。
师要注意了解学情,帮第部分(第1〜4自然 2.(1)以轮读、指名读、助学生明确文章一共段):突遇山洪。
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有27个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文,达到熟练、流利。
2.鼓励学生把找到的段):疏导撤离。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好词语、好句子摘抄到第三部分(第14〜23自然描写洪水肆虐的句子。
积累本上,教师可创设段):桥塌殉职。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交流好词好句的机会。
第四部分(第24〜27自然大了。
像泼。
像倒。
②3•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段):祭奠英灵。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诵读来体会比喻拟人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等句子表达的好处。
三、再读课文,感受危急(用出要点:再次读文,要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时:15分钟) 读得流利,有感情,同时近米高的洪水已经在插图,描述洪水给人们把文中让你惊恐的句子路面上跳舞了。
④水带来的感受。
多读几遍。
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3.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着人们的腰。
⑤水,句段,思考理解。
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1)说一说:这场洪水给3•结合相关的句段,思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考理解。
用一个词形容。
(1)用一个词形容就是(2)找一找:如此大的洪惊天动地。
水,人们有怎样的反应?(2)想象在暴风雨中人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们的表现。
(跌跌撞撞用一个词来形容人们的你拥我挤惊慌恐慌表现。
疯了似的)(3)朗读感悟,读出洪水(3)动情朗读。
的可怕和人们的手足无(4)交流理解:是魔鬼,措、疯狂乱撞。
是猛兽,死亡之神渐渐(4)读“死亡在洪水的狞逼近。
理解到了拟人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感悟“他像一座山”的含义。
(2)结合学生汇报,理解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①老汉嘴上“不说话”,心里却在想怎样使群众能尽快地逃离危险。
②真情实感。
要避免拉长音,防止矫揉造作。
《桥-谈歌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桥-谈歌》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桥/谈歌》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分析歌曲中所使用的音乐元素和技巧。
4.学会欣赏和解析歌曲,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二、导入引导1.播放《桥/谈歌》这首歌曲的音频,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氛围和情感。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第一印象,包括音乐风格、旋律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三、整体导学1.背景介绍《桥/谈歌》是由中国民谣歌手宋冬野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青春的故事。
歌曲以淡淡的吉他伴奏和宋冬野独特的嗓音风格,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对青春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2.歌词解析请学生仔细阅读歌词,并思考以下问题:- 歌曲中描述的爱情是怎样的?有哪些情感元素?- 歌曲中提到的青春是怎样的?青春与爱情之间有何联系?- 歌曲中的“桥”和“歌”分别代表着什么意义?3.音乐元素分析- 歌曲的旋律如何?有哪些特点?- 伴奏的节奏和编曲如何?对歌曲整体氛围起到了什么作用?- 歌曲中是否有突出的声部或乐器?它们如何凸显主题和情感?四、个别辅导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个别辅导和引导,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2.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欣赏其他类似风格的歌曲,比较不同音乐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2.可以设计一些创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歌词,或尝试进行简单的编曲创作。
六、总结提升1.请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对《桥/谈歌》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多加欣赏音乐,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这堂《桥/谈歌》导学课,相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愿学生在音乐之美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和启发!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桥/谈歌》的基本内容和背景;2. 理解《桥/谈歌》中所反映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3. 分析《桥/谈歌》中的主题和意义;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桥-谈歌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桥-谈歌》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桥/谈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理解《桥/谈歌》的主题和意义。
3. 分析《桥/谈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 探讨《桥/谈歌》中的文学技巧和艺术表现。
二、导学内容:1. 《桥/谈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桥/谈歌》是中国当代闻名作家韩寒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友情和成长的故事。
韩寒,生于1972年,是中国作家、音乐人和导演,代表作品有《三重门》、《后会无期》等。
2. 《桥/谈歌》的主题和意义:该小说主要探讨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怀疑、挣扎和成长,展现了友情和爱情的力量。
通过主人公在故事中的经历,引发读者对自我认知和人生选择的思考。
3. 《桥/谈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主要人物包括男主角桥和女主角谈歌,两人在校园中相遇并展开了一段纯真的友情。
在故事中,他们经历了许多挫折和折磨,但最终共同成长并实现了自我价值。
4. 《桥/谈歌》中的文学技巧和艺术表现:韩寒在小说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描写、精致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叙事结构,使整个故事生动感人。
同时,他还通过对话、描写和心理分析等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心里的矛盾和挣扎。
三、导学方法:1. 阅读导引:让学生阅读小说片段或摘录,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思考。
2. 讨论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桥/谈歌》中的主题和意义,增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3. 分析指导: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和艺术表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思考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对作品进行个人感悟和评判。
四、导学评判:1. 阅读理解:考察学生对《桥/谈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2. 分析评判:考察学生对小说中文学技巧和艺术表现的分析能力。
3. 思考表达:考察学生对作品主题和意义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综合评判:综合考察学生对《桥/谈歌》的整体理解和评判能力。
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桥/谈歌》这部作品,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一定的启发和提升。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桥》导学案
1、团队代表汇报各部分正确、小标题准确简洁+1
2、主要内容全面准确,语言简洁。+1
3、谈老支书的印象贴切+1
4、认真倾听、纠正或补充完善+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对老汉的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
活动三:关注环境体会作用(5分钟)
2、说出心里的感受+1
3、能说出这样结尾的好处+2
4、新颖、简洁、贴切的桥名+1
文结尾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这种写作方法叫设置悬念。课文的结尾让人出乎意料,也更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引导学生体会结尾表达手法和效果。感动之余为桥命名,激励学生将来成长为生活中的桥,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冥想(3分钟)
联系结尾 品“桥之魂”
环节及时间分配
活动内容
活动规则
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分钟)
1、播放“党员优先”的故事
2、谈话导入新课。
由视频导入新课,能更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1、聚焦课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感悟老支书的伟岸形象。
2、体会结尾悬念,品“桥之魂”。
简化版:
回顾课文内容
多感官教学,在轻松的音乐中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
设计
桥
山洪如魔语言简练
人们惊慌比喻拟人
老汉如山设置悬念
教学反思
冥想(2分钟)
回顾课文内容:听音乐回想: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怎样的,老支书是怎样的人?
回顾课文内容,小结学习收获
学 科
语文
领域与课题
12. 桥
《桥-谈歌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桥-谈歌》导学案一、导言《桥/谈歌》是一部由著名作家韩寒执导的音乐纪录片,通过访谈的形式,展现了不同音乐人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本次导学案将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深入了解音乐的魅力和力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目标1. 了解不同音乐人对音乐的看法和态度;2. 感受音乐的奇特魅力和力量;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三、导学过程1. 观看《桥/谈歌》音乐纪录片,全片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音乐人进行访谈。
学生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a. 音乐对于每个音乐人来说意味着什么?b. 他们是如何创作音乐的?c. 音乐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和启发?d. 音乐在他们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2. 在观看完备个纪录片后,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每个小组应选择一位音乐人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以及对音乐的奇特见解。
3. 针对不同音乐人的访谈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音乐创作或表演。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风格,创作一首歌曲或进行一次表演,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4. 结合本次进修,可以组织一次音乐分享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作品和表演,共同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音乐人或音乐老师来分享他们的音乐经验和见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启发和指导。
四、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不同音乐人对音乐的看法和态度,感受音乐的奇特魅力和力量,还能够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希望学生能够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用心感受音乐的美好,用音乐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愿音乐伴同砚生成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相机教学“咆哮、狞笑、揪、瞪”等重点词语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师板书: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请你们也去读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提个醒,你可以抓时间、主要人物、事件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反馈2-3人,(评:概括能力不错,概括得很准确)师随机板书:老汉村民师点拨:你们说的是故事感人的情节,(板书: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板书:人物)3.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板书:环境)三、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1、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分句读句子,正音,适机引导朗读。
(评:找得真准)第1句:这雨下得很大呀,声音响点,读的“这雨很大很大的样子出来。
”第2句:咆哮一般指什么?(人暴怒喊叫。
)这里什么在咆哮,洪水好像受惊的野马在咆哮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觉到洪水的——(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学生读这句,分析后再让他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桥》是一篇微型小说。
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
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
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本文语言简短凝练,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因此我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1、教师准备“表现山洪暴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及令自己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认真读一读。
【设计特色】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
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
桥 导学案
我思考,我存在我参与,我精彩我展示,我快乐《桥》导学案四川省射洪中学校张伟导学目标:1、了解卡夫卡及其表现主义小说;2、多角度探讨探究《桥》的多重主题;3、反思现实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导点拨互动体验导学过程:一、导读我愿感受认知1、感受陈令文的雕塑作品《幸福生活》象征荒诞————————————真实变形2、认知表现主义小说(1)表现主义小说简介:以表现主观感受来表现世界、生活和生命。
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是在表现主义小说家中成就最高。
卡夫卡小说通过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隐喻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对世界的荒诞,对人性的“异化”,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
卡夫卡曾说:“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刻着:‘我在摧毁一切障碍。
’而在我的手杖上则是:‘一切都在摧毁我。
’”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时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二、细读我会自主学习桥【奥地利】卡夫卡我僵硬而冰凉,我是一座桥,我横卧在一道深渊之上。
这头扎进泥土的是我的足尖,另一头是我的手,我死死咬住正在碎裂的粘土。
我上衣的下摆飘向我的两侧。
深渊里冷森森的福雷伦河发出阵阵喧嚣。
没有一个旅游者曾迷路来到这座行步艰难的山上,这座桥在各种地图上还未标出。
——我就这样卧着,等着,我只能等待。
一座桥一旦造好,只要不坍塌,就依然是座桥。
那是在傍晚时分——是第一个还是第一千个傍晚,我就不知道了——我的思绪总是乱糟糟的,总在兜圈子。
夏日的傍晚时分,小河里的流水声更加低沉,这时我听到一个男人的脚步声!朝我走来,是在朝我走来。
——伸展你的四肢,桥,站立起来;没有扶手的梁木,挡住那位托付给你的人。
快悄悄打消他脚步的顾虑,可他还在犹豫,好就让他认识认识你,学山神的样子把他扔到岸边。
他来了,用他那根手杖的铁尖头敲打着我,然后用它撩起我上衣的下摆,理好放在我身上。
桥导学案
16 桥备课组: 主备: 复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的表达上的特点。
1、学习重点是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学习难点是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读通课文。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读懂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体会到老书记怎样的精神品质?1、积累生字新词。
(抄一抄,并选用其中三个四字词语写一段通顺的话。
)咆哮 狂笑 狞笑 疯狂 拥戴 清瘦 沙哑 放肆 豹子呻吟 胸膛 搀扶 祭奠 乱哄哄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你拥我挤 狂风大作 电闪雷鸣 大雨倾盆 百般肆虐2、辨字组词。
豹()瞪()祭()肆()搀()貌()蹬()察()津()馋()3、火眼金睛:每一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或谁的?(1)像泼像倒()(2)咆哮跳舞狞笑势不可挡()(3)窄发抖呻吟塌()(4)你拥我挤跌跌撞撞乱哄哄()(5)盯冲揪吼推()前三组都是()描写,后两组是()描写。
1、理清文章结构。
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试着给课文分分段,并用小标题概括段落大意。
2、摘录文中描写暴雨与洪水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共同点,谈谈体会。
3、摘录描写老汉的语句,说说老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文章在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之间的关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结尾?5、学贵有疑:我的童年,是用竹子和河水编织起来的。
我的家掩藏在一片毛竹林中,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干干瘦瘦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没有谁知道哑巴有多老,在这儿摆渡有多少年。
在每一个过河人最初的记忆里,哑巴老人就是这个样子:爬满皱纹的脸,深沉的眼睛,一条跛腿,一双粗大布满了老茧的手不知摆过了多少岁月。
但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皱巴巴的脸。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导学案第1篇】六年级《桥》教案一、教材分析课文《桥》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微型小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故事叙述了一位老汉在山洪暴发之后,将村民们安全地送过桥。
作为党支部书记,他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作为父亲,生死抉择之际他推着儿子先走。
他用共产党员的信念和深沉的父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
作为一篇经典的微型小说,《桥》在情节和语言上都非常有特点。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
山洪暴发,村民们抢着过桥的惊慌失措,与老支书如山一样的稳重形成第一次冲突。
混乱中,老支书提出“党员排在后边”,再以“可以退党”一锤定音维持秩序,这是第二次冲突。
第三次冲突是老支书揪出插队的党员小伙子。
第四次冲突发生在生死关头,老支书与小伙子都想让对方先过桥,结果两人都不幸遇难。
课文的语言形式也很有特点。
短句很多,自然段也极为简短,读来节奏急促而紧张。
用环境描写串联起整个故事。
既营造了情节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暗示着人物的命运。
留白处意味深长。
比如,小伙子被发现插队后“瞪了老汉一眼”;被洪水冲走前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这“瞪”和“喊”的背后是什么?作者没有写,读者却能联想到许多。
小说的结尾是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但读者此时才恍然大悟:那小伙子不仅仅是党员,更是老支书的儿子!这样的结尾,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语文学习与阅读积累,对小说并不陌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
但学生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不宜求深求全。
对于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桥》,要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体会环境描写和情节塑造对人物形象的作用,还需要教师设计贴合学生认知基础的学习活动,一步步做好引导,切忌用晦涩的术语进行过度解读。
《桥》第二课时导学案
板书设计
片11
洪水————→村民————→老汉
(咆哮)(惊慌)(冷静)
教学反思
学习的难点是理解桥的含义。
流 程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片1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教师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
听老师导语。
自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片2
二、学习交流:
1、学习课文,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展示。★★(4分钟)
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任务
片3-4
2、出示导学提示一(7分钟)
评价:一组推荐火星发言,其他小组火星补充。回答最精彩的一位同学得一颗★
根据导学提示完成任务
片5
3、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展示。★(4分钟)
学生交流回答
片6-7
4、出示导学提示二,重点理解“桥”的含义。(9分钟)
评价:小组推荐一人展示,讲得既简洁又完整的小组奖励一颗★
根据导学提示完成任务
片8
三、总结反馈
回顾课文,归纳“桥”的喻意。(4分钟)
交流发言
片9、10பைடு நூலகம்
四、当堂检测(9分钟)
语文(学科)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
单元
第四单元
设计者
吴俊学
课型
讲读课
课题
16、桥
课时
2课时
分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2、会用简洁语言慨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根据文中主人公的行为举止理解桥的含义。
4、能完成本课过关检测。
学习重难点
学习的重点是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研究课《桥》课时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研究课导学案例3:鱼骨式思维导图(二)思维导图汇报展示1.小组代表汇报表格式思维导图成果。
预设:环境山洪暴发水没过腿水蹿上来木桥发抖洪水退了情节人们惊醒指挥撤离揪出小伙双双牺牲祭奠双亲(1)学生根据星级评价表互评。
(2)学生根据汇报交流的内容,适时整理并完善思维导图,理清环境变化下的情节。
(3)教师点评:在同学们的反复品读课文后,提取出了这样的关键的环境和情节。
我们从这样的表格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文章的脉络被梳理出来了。
2.曲线式思维导图汇报展示(1)小组代表汇报曲线式思维导图成果。
预设:(鼓励学生根据独特的阅读体验,自由绘制)(2)聚焦学生感受最惊险的情节,引导其谈画在最高处的感受。
(3)学生根据星级评价表互评。
(4)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观察思维导图的两要素:环境和情节,谈发现。
3.鱼骨式思维导图汇报展示4.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观察思维导图的两要素:环境和情节,谈发现。
5.教师小结:同学们,小说的情节往往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而环境又在无形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板书:推动)师:恭喜同学们获得了第一个创作小说的锦囊:环境推动情节发展,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
(2)重点围绕“盯”体会老汉在危难面前的沉稳镇定。
师:面对着乱哄哄的人们,老汉是这样的沉稳镇定。
(引齐读)他像一座山。
3.预设2:作者说老汉像一座山的原因是老汉说一不二,有威信。
学生代表根据课文内容说原因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1)结合重点语句,谈体会重点围绕三个感叹号体会老汉在指挥人们过桥时的沉稳和镇定。
师:三个感叹号,掷地有声,威严无比,不容反驳。
一切为了群众的党性原则,老汉是这样的沉稳镇定。
(2)引导学生齐读,读出里面饱含的情感:他像一座山。
师小结:沉稳如山4.预设3:作者说老汉像一座山的原因是老汉大公无私、不徇私情。
(1)学生代表根据课文内容说原因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五年级下16《桥》导学案
五年级下16《桥》导学案《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会认、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淀情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领会课文在表达上运用设置悬念、环境烘托等来刻画人物的特点。
(重点)4、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险时刻把生的期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难点)二、导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解决字词。
1、看拼音,写出下列词语。
Páo xiào fēng kuáng níng xi&agra ve;o liú tǎng fàng sìjiūchūbào zi shēn yín xiōng táng j ìdiàn2、结合上下文明白得下列词语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祭奠:(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三)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1、用“——”画出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2、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差不多在路面上跳舞了。
( )(3)、水慢慢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
( )(4)、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 )(5)、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楚的呻吟。
( )好处:3、默读课文的第7~23自然段。
用“”划出描写老支书语言的句子。
“~~~~”划出描写老支书神态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老支书动作的句子。
认确实读一读,抓住句子中的词语想一想,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桥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教材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文章塑造了一位普通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另外,文章新颖的表达方法也是同学们学习写作的一个好材料。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品味语言文字,感知老支书的感人形象,理解文章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重点)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尝试以悼词的形式写自己的品读感悟。
(难点)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前置单、导学案
【导学过程】
一、预学展示,走进文本
1.放1998年那场百年罕见的洪水视频。
2.师:同学们,洪水肆虐,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一线,与军民一道共筑抢险长城,今天我们走进小小说,感受党的草根英雄感人形象。
3.中心发言组展示预学内容:
(1)书海拾贝——听写3个必须识记的新词:解释3个语境中的词义。
(2)书海扫描——用自己的话概括小小说层次并归纳主要内容;可用小标题形式划分四层次。
(老师总结小小说情节的完整与一波三折的特色。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渲染气氛——创造情境——引出预学展示,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主要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为接下来的互学质疑做好铺垫。
二、互学质疑,品评人物
(一)朗读入情,触摸人物——师范读,学生合作读5、8、10、14、15、20,自然段感受洪水的肆虐与村支书的形象。
(二)组内交流,分析人物——课文中的老支书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四个分解问题:
1、洪水肆虐,你能从比喻、拟人等修辞角度品读其表达效果吗?这与表现老支书的形象有何关系?
2、描写老支书的肖像、语言、动作的语句精当感人,在品读中,你瞻仰了
一个什么样的老支书形象?
3、你能以老太太的身份或者以村长的身份写一份简短的悼词,来慰告老支书的在天之灵吗?
4、小小说的标题和结尾很有特色,你能分析一二吗?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
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
师徒交流互为补充,彰显小组的合力。
(三)展示质疑,品评人物——师徒结对交流,小组展示质疑(各组选择其中两个完成即可。
老师相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并引导感情朗读。
)(1)预设学生交流的环境描写之美句精评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抓住“像泼”“像倒”“一群受惊的野马”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雨的大,洪水的凶猛,并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老师创设语境,学生解释“狞笑”,老师点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作用]
过渡:洪水的狞笑声越来越近,死亡离村民们也就越近!环境描写与情节发展与人物形象有何关系?——生读14、18自然段,体会其推动情节的作用和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2)预设学生交流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之美句精评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由“山”,你联系到了什么?)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连用三个感叹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此时你产生什么疑惑?)▲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①他在什么情况下把儿子推上木桥的?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呻吟”,分别指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中心发言组“读——想——评——再读”的展示环节和全班的“质疑——交流——拓展”交流程序,抓住描写老汉动作、表情、语气的词、短语,及想像洪水的放肆,引导学生揣摩老汉此时的内心,感悟老汉的临危不乱、不徇私情、捐躯筑桥崇高精神。
另外,也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评价拓展,评人品文
(一)评价拓展,评人品文
1、析标题,品结尾,理解“桥”的内涵和结尾的艺术魅力。
过渡:为了村里一百多号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儿子,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此时,全村一百多号人却在安全的彼岸。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题,全村人得以平安逃生的“桥”到底是什么?(相机板书:生命桥)
老支书就是矗立在我们心中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的优秀代表,这样的党员才真正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无坚不摧的桥。
(相机板书:党群桥)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好吗?(爱心桥、责
任桥……)
如:(1)“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啊!”
(2)“老支书,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老师有机点拨标题的作用。
(线索,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2、转换身份,析文魅力:结尾道明人物关系,你能以老太太的身份,饱含真情地慰告在天之灵吗?
(学生谈感悟,师总结结尾魅力——层层设悬,结尾释疑,留下飞白,回味无穷)
3、心海拾遗,升华感情:
祭奠的这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来了,整个村庄都呜咽了。
老支书的墓前,齐刷刷地跪下了一片。
悲痛欲绝的乡亲们会说些什么?请你身临其境地想一想,以村长的身份,以悼词的形式表达出乡亲们的肺腑之言。
(老师创设追悼会情境,升华感情。
)
【设计意图】为了深化主题,创设特定的情景,转换多种角色,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老汉,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一个高大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将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
(二)、练测反馈,巩固达标
(1)解词:狞笑:跌跌撞撞:
(2)小小说的三要素是()()()
(3)小小说的情节四部分分别是()()()()(),请用三个短语概括老支书的形象()()(),由此你还联想到()()等草根英雄,请用一句诗或警局赞美老支书的形象:
(4)写作提高,补写“桥颂”
桥颂
北面,有座窄窄的桥,
桥上,雨像泼,像倒。
桥下,洪水咆哮,势不可挡,
是桥,引渡人们穿过险情,奔向安全老支书,您也是一座桥啊!
您—————————————!
您—————————————!
(三)、拓展延伸
1、洪水无情,人有情。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了不起的老汉,决定在河边为老汉立一块碑,请同学们课后帮助村民们写一篇碑文。
2、收集像老汉一样无私无畏、不徇私情、勇于献身的人的故事。
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