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心性思想论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7月 理论学刊 Jul.2007

第7期 总第161期 Theory Journa l No.7Ser.No.161

王重阳心性思想论纲

白如祥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山东济南250021)

〔摘 要〕王重阳从内丹的立场出发,以真性为成仙的根据,吸收融合禅宗、儒家的心性思想,提出成仙必须明心见性、性命双修,宣扬人人皆可成仙,构建起了全真教的内丹心性论思想体系,最终取代了追求肉体长生不死传统道教成仙观念。

〔关键词〕全真而仙;明心见性;性命双修;人人皆可成仙

〔中图分类号〕B95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07)07-0055-04

王重阳是陕西咸阳人,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全真教的创教祖师。他所处的时代,外丹正日趋衰落下去,内丹正逐步走向成熟。从唐末五代的钟离权、吕洞宾,到北宋的张伯端,再到金代的王重阳,这一新的成仙观念日渐成型,并最终取代了追求肉体长生不死的传统道教成仙观念。王重阳正好处在这一转变过程的完成阶段。他从内丹的立场出发,以真性为成仙的根据,吸收融合禅宗和儒家的心性思想,提出成仙必须明心见性、性命双修,宣扬人人皆可成仙,构建起了全真教的内丹心性思想体系。

作为全真教的祖师,王重阳在对仙的理解与修证上,有他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和主张。王重阳对人有个基本的看法:身假性真。他说:“性为真,身是假。”[1](卷13)“惟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2]在他看来,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身,即肉体;另一部分是性,即真性。“一灵”就是人的真性,“肉身四大”即指人的肉体。肉体是有生有灭的,所以是假的;真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是真的。

他用佛教的“因缘说”来解释人的肉体的形成:“胎生卵湿化生人,迷惑安知四假因。正是泥团为土块,聚为身体散为尘。”[1](卷2)佛教的“因缘说”认为,万物都是由“四假”(即佛教的“四大”)———火、风、地、水———因缘和合而成的,缘合则生,缘散则灭。火、风、地、水没有自性,是假,所以万物也没有自性,也是假。人也是如此。王重阳认为人是由“胎生卵湿”所化生而来的,人的身躯也是由“四假”因缘和合而成的,因而也是假的,是假我。人的身躯只是暂时住在世间,就像泥土团则成块、散则为尘,最终是要死亡、要消灭的。万物有始必有终,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常理,人也不能例外。既然人总有一天是要死的,人的肉体总有一天是要消灭的,那么想要借助肉体的长生不死来成仙就是不可能的。

既然肉体不能长生不死,那么人成仙的根据是什么呢?王重阳认为是人的真性。只有真性才是真实的,是真我。真性是人的先天之本原,既是人的本体,又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本质之所在。真性的本源是道,是人禀道而得来的,是道在人身中的体现,实际上就是道。道生万物,万物有生有灭,道则无生无灭,所以真性是不生不灭的,是永恒的。王重阳的真性就是金丹,他说“本来真性唤金丹”[1](卷2),又说“得性见金丹”[1](卷9),所以修炼金丹就是保全人的真性,“修持如会识金丹,只要真灵本性全”[1](卷2)。只要保全了真性,人就可以成仙了。由此,他对长生不死有了新的解释:“是这真性不乱,万缘不挂,不去不来,此是长生不死也。”[3]认为长生不死是指人的真性不乱,而不是指人的肉体长存,这就直接否定了肉体成仙的说法。

凡人分不清真与假,不知道人的身体只是假我,人的真性才是真我,于是就认假为真,只顾保养自己的假躯,妄图使其长存不灭,结果使自己的真性淹没于其中,而不知去追求。身体本只是真性之逆旅,但不悟之人却颠倒真假,只看见自己的身体而看不见自己的真性,只看到假我而看不到真我。对自己的不觉悟,使求仙之人误入歧途,陷入了俗世的苦海之中。在王重阳看来,凡人就像蚕儿一样作茧自缚,把

55

真性遮蔽在身体里面,使其不得彰显,也使自己如在锅里倍受煎熬。所以他劝人们要看破这由“四大”所构成的假躯,把人之真性从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他提醒世人说:“我今嗟彼世间人,来路前生作甚因。但恐性乖来路失,归时辗转入灰尘。”[1](卷2)人是“从真性所生”[2]的,人一旦丢失了自己的真性,就迷失了成仙的路,只能在尘世间辗转漂泊,最终化为一堆灰尘,成仙到头来就只能是一场空。

在王重阳眼里,仙人与凡人的差别就在于悟与不悟人之真性这一念之间。真性是圆满自足的,但人是生活在尘世中的。凡人被世俗生活所迷惑,以为世俗的一切就是生命的全部,而这一切又都以肉体的存在为基础,于是就认假为真,把肉体的存在当作生命的本质,想尽各种办法去维持肉体的存在。人的心中就被世俗的情欲和妄念所占据,真性就被掩盖起来了。人的真性显现不出来,当然也就不能成仙了。而仙人就是觉悟了的人。他们知道生命的本质不在于肉体,而在于真性;只有以不生不灭的真性为基础,追求长生成仙才是可能的。王重阳说:“心忘虑念,即超欲界;心忘诸境,即超色界;不著空见,即超五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玉清之境矣。”[4]他借用佛教的“三界”说,认为得道之人由于超绝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心中没有世俗的情欲和妄念,所以能够保全自己的真性而不执著于自己的身体,超脱凡尘,长生成仙。

但这并不是说仙人可以离开凡世。对王重阳来说,仙人世界只是修炼所达到的境界,当他否定了肉体不死的时候,就把它给还原到俗尘世间了。仙人就生活在尘世中。仙人也有假躯,但他们与凡人的差别在于能够不被其所障,因而能够悟到自己的真性;虽然表面上身体仍然混迹凡间,实际上真性已经置身仙境了:“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身如藕根,心如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4]仙人也是要死的,但死的是他们的肉体,其真性则是永恒的。所以,仙人只是能够窥见大道、全其真性的人,而不是不死的人;仙人也不是高高在上、与世隔绝的人,而是寄居在俗世的人。所谓“蓬莱仙岛”、“大罗天”等等,只不过是像《庄子》中的“藐姑射之山”一样,是对仙境的一种象征性描述。所谓“占得逍遥出六尘”[1](卷2)、“隔断凡间世上尘”[1](卷2)等等,都不是指身体离开尘世,而是指真性超越凡俗。所以王重阳批评那些妄求长生不死、跻身世外的人说:“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4]

王重阳关于“长生不死”的思想为其弟子们所发扬,而且更明显透露出禅宗思想的影响。谭处端说:“一念不生,则脱生死。”[5](卷1)王志谨说:“一念无生,即无生死。”[6]这与禅语一般无二,可见全真教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之深。所谓“脱生死”、“无生死”,并不是不再有生死,而是超越生死,由此丘处机提出“吾宗所以不言长生者,非不长生,超之也”[7]。这种“超长生”之说,与王重阳的“超三界”的思想相合。丘处机说:“一念无生即自由。”[8](卷2)可谓深知其师王重阳“长生不死”的真义所在。

人之所以不能成仙,是由于人迷失了自己的真性。而真性的迷失,是由于人执著于自己的身体,被世俗的情欲所诱惑,心中被妄念所占据,使真性被遮蔽了。所以人要想成仙,就必须摆脱世俗情欲的诱惑,扫落心中的妄念,恢复心的本然状态,显现出真性的本来面目,此即明心见性。为什么明心就能见性呢?因为心、性是统一的,二者都统一于道。王重阳说:“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也。”[3]又说:“性命本宗,元无得失,魏不可测,妙不可言,乃为之道。”[3]心是道在人身中的载体,道就在人的心中,不在心之外。而性是道在人身中的体现,实际上就是道。所以心也是性的载体,真性就在人的心中。

如果心中充满了妄念,真性就会被遮蔽;反之,只要心中不起妄念,真性就会显现出来。所谓“心生则性灭,心灭则性现也”[3]。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显现真性,所以王重阳说:“心灭者是宝”[3]。这显然是受到了禅宗的“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思想的影响。“心灭”就是要去除心中的妄念,使心回到它的本然状态。时时保持心灭状态,真性就会常现不灭,就能够得道成仙了。所以王重阳说:“无思无虑是真修,养气全神物物休”[1](卷10)。这种通过“心灭”来明心见性的方式与禅宗的“无念为宗”非常相近。

禅宗六祖慧能认为人的本性原来清净,具有菩提般若智慧,只是因为被妄念的浮云覆盖,所以不能自悟清净本性。只要拂去覆盖在本性上的妄念浮云,就会身心俱净,顿见真如本性,自成佛道。人能否成佛的关键在于能否去除心中的妄念,所以慧能立教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9]。无念是修行的根本宗旨,是总括,无相和无住是分说,是无念在内外两个方面的体现。无相是指对外在事物无执着之念,无住是指对内在意识无执着之念,只说一个无念就能涵盖无相和无住二者,所以后来神会

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