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单位成本控制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思考

【摘要】在传统体制下的事业单位运行的低级效能,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本文作者针对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提出相应的策略来控制性事业单位成本,力求提高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事业单位现状;成本控制

1.引言

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特征,一是核算内容不完全。企业实行制造成本法,把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成本费用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内容严谨完整。二是成本核算方法没有企业严格。事业单位一般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核算条件,各项成本费用的界限无法划分,计算分配方法也难以严格。三是核算形式上,它仅是单位内部的成本费用核算,仅是耗费的归集,不及企业复杂。内部成木核算是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正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提高成本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有必要强化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现状

2.1 成本意识淡薄,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以及供给型财政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低效运行,不计成本,不计效益的现象极为普遍。这使得事业单位职工缺乏成本意识。一方面,一些事业单位管理者甚至财务人员对于是否需要进行成本核算本身也抱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事业单

位不同于私企,不必要应对市场竞争,有国家罩着,并不需要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多此一举;另一方面,全员成本控制意识淡漠.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事业单位上缓和财务部门负责。这种不注重成本控制、没有危机感的现象,导致事业单位损失浪费严重。

2.2 预算管理线条不清,支出控制不严

预算管理混乱的主要表现:一是预算编制不科学。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根据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反本年度事业计划和财务收支状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本单位本年度各项收文的预算建议数接受“两上两下”的审批,而是以同级财政部门界定的具体财政补助上限加上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和支出为标准编制预算,经费安排上缺乏可靠依据,预算编制数据脱离单位发展实际,造成执行与预算脱节。

2.3 成木核算体系滞后

目前在事业单位体系中,经营性事业单位存在经营性业务,而两者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进行核算。事业单价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分割,不进行成本核算。由于不计算成本,难以对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考核。这不仅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不利于国家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更有利于节约资金和提高运行效率。

3.强化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策略

3.1 要增强成本意识

成本是人的某种经济活动的结果,人的活动在成本发生的各个阶段占主导地位,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人.包括领导层和员工层。领导层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就是重视并全力支持成本管理,对完成目标成本任务有着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更重要的是为完成成本管理目标而做出的努力必须是实事求是的.脚踏实地的对于员工则要养成节约的习惯,关心成本控制的过程和结果,树立主人翁精神。成本概念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生产中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两部分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

3.2 完善预算制度

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既可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和有效,也可为成本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预算管理制度应既有原则性,又要有可操作性。预算一般包括预算编制与执行两个方面,预算的编制是一项严肃认真的事情一经审核批准预算单位就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特别是在财政部加强了对预算外资金的管控时,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并强化了对预算审批和执行的监督时,情况变得尤其严峻,而预算的贯彻执行离不开预算的细化分解和跟踪考核,尤其寓不开内部成本控制措施的到位,年度预算细化分解到各个部门后单位可以设计一种双向矩阵式的控制制度,横向由各个部门采用包干或考核的办法来控制自身的开支,纵向由各管理部门协调管理,单位的开支微观有控制宏观有协调,既控制了各项经费,同时又加强了管理,理顺了关系,促使单位各部门和职工不仅要努力完成各项工作,还要关心成本开支将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

3.3 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机制

建立立以成本为中心的预算支出体系,耍通过相关公共行政服务成本记录,对各部门每项支出是否节约和有效进行评估,运用财政手段将行政管理的效率与公共资源的分配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优化资源分配、避免浪费的目的。在计算成本总额时,不仅需要找出并计量与效益相关的各个成本因素,还应考虑成本对本单位的收入。资产、负债以及公众利益的影响。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丽进行绩效评价的一种方法。

3.4 建立健全内部成本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引入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关键。事业单位应在不违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在其内部推行一套内部成本核算制度。首先,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按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当年购置的固定资产全部计入当年的经费支出。在使用的受益年限内不提折旧,这既不能准确反映当期费用,不利于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也不符合成本按算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应实行固定贤产折旧的管理制度。其次,改革理行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制定一套以权贵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的会计科目,这样既能正确计算事业单位成本,又符合成本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z].2001.6.

[2]李玉玲.浅谈事业单位成本核算[j].中国科技纵横,2010,8.

作者简介:赵德富(1971-),男,大学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财务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