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操作的基本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识背景和指导方针

1.知识的建构性和口语交际环境的创设

新的学习概念认为:知识不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而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的意义;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的互动实现的。

与此相对应的教学原则就应当是:鼓励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去建构对个人具有意义的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提供多种认知工具和丰富的初始资讯,为学生创设一个通过会话活动获取资讯的交际环境,而不是仅仅教授发音方法、文体格式和演说技巧等,更不是提供某种观点让学生接受和背诵。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从纷繁的现实资讯中建构并完善自己的认知点和认知体系,并最终实现交际的社会意图。

2.知识的社会性与口语交际共同体的组织。

口语交际的教学从组织形式上来讲,就是要建立一些“学习者共同体”。具体而言,就是在课堂上要组织一些小组来完成特定的会话活动,而不是单个学生的或是全体同学的单方面的和同一的说话练习。“要教会学生成为小组中的一员。可以让他们根据个人的特长来分工,也可以根据工序来分工。他们应该学会分析自己小组的优势并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去完成任务,获得成功。”

口语交际共同体的建立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环境中以寻求资讯的方式生存,学习什么样的资源可以被利用,学习怎样利用这些资源来使自己的活动富有成效。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识就是:可以使用的资源存在于人际互动中,并可以在互动中不断产生。

3.知识的情境性和口语实习场的创建。

我们不妨来看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香港的高级程度会考在“中国语文及文化科”设立了说话能力的测试,分为“个人短讲”和“小组讨论”两个部分。依据1995年至1999年的题目的内容来分析,在“个人短讲”部分,教育、环保问题、香港人的品德和学生生活分别占24%、20%、12%和12%;在“小组讨论”部分,香港的社会风气、教育和香港人的处世态度分别占到24%、19%和19%。题目的内容都与当年香港的社会生活状况有密切关联,鼓励并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一致的思想。

4.知识的默会性与口语交际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全新的学习概念认为,隐含在人的行为模式和处理实践情感中的默会知识,可以在与他人、与环境的互动中发挥作用。正是因为知识是复杂的,要在建构、协商和情境中获得,因而积累和实践成为获取知识不可缺少的手段,而这种获取往往会是长期的和隐性的。加上口语交际的实践无时无处不在,这就决定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形式不可能只有一种统一的模式,而自然是多样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