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现象的特点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我们都经历过生活中的各种应激事件,例如考试、面试、工作压力、亲戚家庭关系等等。
应激反应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心理现象,但适度的应激反应可以帮助人们面对挑战和适应环境。
然而,如果应激反应过度或无法恢复,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1. 应激反应的定义及类型应激反应是人们在面对逆境或挑战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应激事件通常会引发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反应,例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出汗等等。
同时,应激事件也会引起情绪或行为上的反应,例如焦虑、愤怒、冷静、逃避等等。
根据应激事件的不同类型和强度,应激反应可以分为急性应激反应和慢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通常是针对突然而来的、严重的应激事件的反应,例如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等,其反应时间通常为1个月以内。
慢性应激反应则是对新经常发生的、渐进性的应激事件的反应,例如职业压力、家庭矛盾等等,其反应时间通常为半年以上。
2.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适度的应激反应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和活力,帮助人们应对挑战和适应环境。
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启动身体应对压力的防御机制,例如释放应激激素和神经递质等等,以保护身体免受应激事件的伤害。
因此,适度的应激反应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益处。
然而,应激反应过度或无法恢复,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例如,急性应激反应过度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或抑郁症等等,而慢性应激反应过度可能会导致情感障碍、焦虑症等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
3. 如何有效应对应激事件如何有效应对应激事件,减少应激反应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人们都关心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3.1 关注基本需求:应激反应往往会影响我们的睡眠、饮食和运动习惯,因此保持充足的睡眠,平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关注基本需求的重要部分。
3.2 改变观念:应对应激事件的关键是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尽量看到挑战和机会,而不是困难和威胁,积极的态度能帮助我们更好的面对问题。
浅谈警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及应对

夏季蛋鸡热应激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夏季蛋鸡热应激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夏季是蛋鸡生产的高峰期,但受到高温的影响,蛋鸡容易出现热应激现象。
热应激不仅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还会导致蛋鸡发病甚至死亡,因此对夏季蛋鸡热应激进行有效的防治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热应激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发病特点夏季蛋鸡热应激的发病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温多湿:夏季气温高,且多降雨,导致空气湿度增加。
高温多湿的环境对蛋鸡的影响较大,容易诱发热应激。
2. 饲料摄食变化:夏季气温高,蛋鸡的食欲会下降,导致饲料摄食量减少,使蛋鸡机体对高温的适应能力下降,易受热应激影响。
3. 生理周期变化:夏季是蛋鸡高产的时期,蛋鸡在产蛋期内会消耗大量能量,加之高温的影响,容易导致产蛋率下降和体重减轻,从而引发热应激。
二、临床表现蛋鸡出现热应激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饮水量增加:受高温影响,蛋鸡会出现口渴的症状,饮水量明显增加。
2. 呼吸急促:蛋鸡受到热应激后,呼吸急促是常见的临床表现,甚至出现喘鸣。
3. 羽毛蓬松:蛋鸡在高温下会出现羽毛蓬松状况,振羽降温,以减少体温的升高。
4. 产蛋率下降:受高温影响,蛋鸡的产蛋率会明显下降,甚至停产。
5. 行为异常:受热应激影响,蛋鸡的行为会出现异常,如挤堵、啄羽等行为。
三、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治夏季蛋鸡热应激,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确保通风换气:夏季应注意蛋鸡舍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室内温度,降低湿度。
2. 保证饮水供应:要及时清洗和更换饮水器,确保蛋鸡能随时饮水。
可以在饮水器中添加一些电解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增强蛋鸡的适应能力。
3. 合理饲料管理:调整饲料的种类和配比,以满足蛋鸡在高温下的能量需求。
可适当增加饲料中的蛋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增强蛋鸡的抗热能力。
4. 增加清凉设施:在蛋鸡舍内增设喷淋设备、风扇等清凉设施,帮助蛋鸡降温。
退行与应激反应应激事件中的回归现象

退行与应激反应应激事件中的回归现象退行与应激反应:应激事件中的回归现象应激事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无论是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困扰还是突发事件等,都可能引起人们的身心不适。
面对应激事件,人们往往会表现出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其中包括退行现象。
本文将重点探讨退行现象在应激反应中的表现及其可能的应对方式。
一、退行现象的表现退行是指在应激事件中,个体在应对情境压力时,回到了较为原始的、幼稚的或更为简单的行为方式。
退行现象常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逃避现实:个体可能会选择逃避应激事件带来的困扰和挑战,采取回避、规避甚至逃离的方式来寻求安全感和避免面对现实。
2. 依赖和依靠:面对应激事件时,个体可能会寻求他人的支持、指导和保护,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度依赖和依靠,甚至出现对他人的孩子般需求。
3. 回归幼稚行为:个体可能会表现出幼儿时期的行为特点,例如哭闹、撒娇、孩子气等,以期求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满足。
4. 抗拒成长和责任:应激事件可能导致个体对成长和责任的抗拒,表现为拒绝承担重任、回避面对困难任务等。
二、应对退行现象面对应激事件中的退行现象,个体有必要积极应对,以重建心理平衡和恢复正常功能。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应对策略:1. 情绪认知与管理:个体应学会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退行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通过情绪管理技巧来调节情绪,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2. 寻求支持与交流:个体可以主动与他人沟通,寻求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的支持和理解,分享自己的困扰,并接受他人的建议和帮助。
3. 自我冥想与反思:通过冥想、自我反思的方式,个体可以对应激事件进行深度思考与分析,找到产生退行现象的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4. 寻找新的正向途径:个体可以通过寻找新的兴趣爱好、参与社交活动、学习新的技能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重拾对生活的掌控感和积极性。
5. 心理辅导与治疗:如果个体自身的应对策略无法有效改善退行现象,建议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专业支持,以获得更好的帮助。
一简述心境,激情,应激的含义及特点

一简述心境,激情,应激的含义及特点【参考答案要点】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外部表现,可以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基本状态:(1分)1、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以下特点:(1)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2)心境的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有些心境是几小时,有些可能持续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3分)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如下特点:(1)激情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2)激情状态往往伴随这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3)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但人可以意识并调节控制。
(4)激情持续的时间一般比较短,往往冲动一过,激情也就弱化或消失了。
(3分)3、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它的特点有:(1)应激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
(2)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
(3分)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普通心理学第九章情绪与情感中的“三种典型情绪状态”知识点的掌握,核心点在于答出核心概念的含义和特点,难度较低,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识记。
据大部分考生回忆,此题较易。
二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参考答案要点】奥尔波特于1937年提出人格特质理论,是特质理论当中的典型代表。
该理论认为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其中:1、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2分)2、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2分)个人特质又分为三种:(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的、最具概括性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2分)(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大约有5-10个(2分)(3)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表现出来(2分)【评分说明】上述每个要点及含义2分,共10分。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

二、应激的概念模型
医学心理学(第7版)
应激源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1. 躯体性应激源 对人的躯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刺激物,如过高过低的温度、强烈的噪声、酸碱刺激、不良食物、微生物等。2. 心理性应激源 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主要指冲突、挫折和各种原因导致的自尊感降低。
2. 应激生理中介相关成分
二、应激的生理中介
(一)应激系统
医学心理学(第7版)
(5)性腺轴: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来自这个轴系的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对性腺轴的功能产生影响,可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的减少,繁殖能力受损。(6)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应激时肾脏可分泌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使血压升高,通过肾脏排泄水、钠减少。(7)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细胞和免疫分子。免疫系统对不同应激的反应有所差别,如当暴露于不可控制的应激刺激时,一开始使人体免疫功能抑制,对疾病的易感性提高,而随后可能反应为免疫功能增强或紊乱。应激使大脑小胶质细胞激活致炎症状态,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生活事件的量化研究
二、应激源的研究
医学心理学(第7版)
1. 国外有研究显示,伴有心理上丧失感的生活事件,例如配偶的死亡,对健康的危害最大。有人对配偶死亡的903名男性作了6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居丧第一年对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死亡率为对照组的12倍。2. 国内的研究发现,对疾病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是:①在较紧张的学习或工作中伴随不愉快的情绪;②工作中或家族中人际关系不协调;③亲人的意外死亡或者突然的意外事故。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教案

战斗应激反应分类
▶急性战斗反应 ▷ 军人在参加战斗后数小时内发生的失能性心理反应,称为“急性战斗反应”或 “战斗休克”。
▷急性战斗反应的特点——突然发生,生理性过度激起,持续时间短(数分钟 到数小时),极可能发生威胁生命的行为,容易恢复。
战斗应激反应分类
▶急性战斗反应诱因
环境因素
人际因素
个人因素
战斗应激反应分类
▶急性战斗反应表现:情绪、行为表现
无助
内疚
愤怒
酗酒
失眠
紧张
自责
沮丧
战斗应激反应分类
▶慢性战斗反应 ▷又称战斗疲劳、战斗衰竭,是长时间(数周、月或年)处于应激的结果,具有 低活度的生理状态,并有退缩征象和症状。患者往往脱离群众,有抑郁症状。 ▷发病隐匿、处于抑制状态、持续时间长(数周、月或年)、需专业治疗。慢性战 斗应激反应是机体处于低烈度的生理状态的结果。
战斗应激反应分类
▶急性战斗反应表现:身体、生理表现
两眼发直、失眠、体重减轻、便秘、动作技巧丧失、 过度饮酒和用药等。
战斗应激反应分类
▶慢性战斗反应表现:情绪、行为表现
畏缩
抑郁
固执己见 失交往障碍
战斗应激反应危害
▶战斗应激反应的危害极大,它可以直接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严重影响部队 的战斗力。 ▶而且战斗应激反应发病率高、发病突然、症状复杂、难以预料,可使部队 陷入精神混乱状态,影响部队战时稳定。 ▶有些战斗应激反应(如战争癔症和群体恐慌现象)常以群体发作形式出现, 并可以相互感染,一人发作可迅速波及多人发作。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
1.安全护理:确保病人的人身安全。 2.生活护理 (1)做好饮食护理(2)保证患者的休息和睡眠 3.用药护理 4.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普通心理学简答

1、感觉的概念、现象及分类。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现象:①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②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称为后像。
③感觉对比:是由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受性变化的一种表现。
感觉对比有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④联觉: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也称通感。
(3)感觉的分类:①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②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2、知觉的概念、特性及种类。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2)知觉的特性:①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②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③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④恒常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形状、大小、明度(视亮度)、颜色恒常性)(3)知觉的种类:①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②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和事件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四种形式: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③运动知觉: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
(真动、似动)3、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听觉估计准确性最高、视觉最低(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内容丰富容易低估,枯燥容易高估(3)时间的持续性长短:长时间容易估计短,短时间容易估计长(4)人的兴趣和情绪4、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1)客观因素:①对象背景差异——强度大、明亮的、轮廓清晰的物体容易成为选择对象。
应激反应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应激反应是人体在面对压力、威胁或挑战时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应激反应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好地了解应激反应的成因、表现及应对策略,本报告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二、应激反应的定义及分类1. 定义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威胁或挑战时,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的一系列适应性反应。
应激反应分为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两大类。
2. 分类(1)生理应激:包括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内分泌系统变化、免疫系统变化等。
(2)心理应激:包括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情绪反应。
三、应激反应的成因1. 生活事件:如失业、离婚、疾病、家庭矛盾等。
2. 工作压力:如工作负荷大、人际关系紧张、晋升竞争等。
3. 生理因素:如遗传、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等。
4. 心理因素:如个性特点、认知方式、应对方式等。
四、应激反应的表现1. 生理表现: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出汗、肌肉紧张等。
2. 心理表现:如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情绪反应。
3. 行为表现:如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
4. 社会功能受损:如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矛盾、工作压力等。
五、应激反应的应对策略1. 认知调节:改变对压力事件的认知,降低其负面影响。
2. 情绪调节:学会合理表达和调节情绪,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3. 行为调节:改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
4. 社会支持:寻求家人、朋友、同事的支持与帮助。
5. 专业咨询: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六、案例分析案例一:某企业员工小李因工作压力大,经常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
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小李通过认知调节、情绪调节、行为调节等方法,逐渐改善了应激反应。
案例二:某高校大学生小王因学业压力过大,出现抑郁情绪。
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小王学会了如何调整心态,减轻了压力,使学业和生活得到了改善。
七、结论应激反应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护理心理学》第四章

1.4 应对
(2)否定 否定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
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 当作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否定”与“压抑”极为相 似,但“否定”不是有目的地忘却,而是将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
1.2 应激的过程
(3)
心理—神经—免疫中介机制
在应激反应过程中,免疫系统并非功能自主的独立体,而是与中枢神经 系统进行双向性调节。
一般认为,短暂、不强烈的应激不影响或略增强免疫功能,轻微应激对 免疫应答呈抑制趋向;中等强度应激可增强免疫应答;高强度应激则显 著抑制细胞免疫功能。但长期较强烈应激可损害下丘脑,导致皮质激素 分泌过多、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从而导致胸腺和淋巴组织退化或萎缩、 抗体反应抑制、巨噬细胞活动能力下降、嗜酸粒细胞减少和阻滞中性粒 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降低 机体对抗感染、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的能力。
1.2 应激的过程
除上述因素外,心理防御机制在评价过程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防御机制的运作 过程是潜意识的,当本我的欲望与客观实 际条件出现矛盾而造成潜意识心理冲突时, 个体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潜意识的心理 防御机制就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
1.2 应激的过程
(三)应激反应
1.应激的生理反应
(1)
1.2 应激的过程
2
适应不良
持续的高强度应激会使人适应不良,造成个体对疾病的易感状态,引起心理和生理上 的病理性改变,或加重已有的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成为个体身体不适、精神痛苦的 根源。
1.3 心理应激与健康
(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1 心理应激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名词解释应激反应

名词解释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也称作压力反应,是指人们在经历到某种压力或危机后,出现的情绪、行为及生理反应的总称。
多数时候,应激反应的体现是一种有利的现象,它促使人们积极地应对危机或压力,去完成一项任务,这就是所谓的“应激弹性”(Stress Resilience)。
另外,当一个人的身心状态达到一定的负荷水平,也会因应激过量而出现“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s),这时,思维、行为和生理反应就会陷入一种失衡状态,常伴有不适感,出现焦虑症状,甚至会出现身心疾病。
应激反应是人们在遇到一些不利因素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一般可以分为情绪反应、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三个层面。
(1)情绪反应
应激反应的情绪反应,在应激反应的初期常是焦虑、抑郁、厌恶、害怕等负性情绪,以及紧张、易怒、特别敏感等负性情绪。
(2)心理反应
应激反应的心理反应主要是思维伴随的变化,例如:思维空虚、神经过敏、思维停滞等现象。
当这些心理反应持续发展,容易出现焦虑症状,如:多动、容易紧张、喜怒无常、耳鸣苔藓等。
(3)生理反应
应激反应的生理反应是指当人们面对应激时,肌肉松弛或紧张、心率加快、高血压、出汗、头晕、失眠等表现。
应激反应的出现,对人的身心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
在遇到压力或危机时,要学会有效地释放压力,让自己放松下来,把焦虑变成积极的力量。
可以通过定期做放松运动、多吃蔬菜水果、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
应激反应

代谢改变
功能器官改变
机体激素的改变
1.垂体激素(ACTH、ADH、GH)
2.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3.甲状腺激素(TSH) 4.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S-A-S) 5.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机体代谢的变化
高代谢状态:分解↑,合成↓,氧耗↑ 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改变 体液分布的变化:水钠潴留
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利尿剂
胃复安
肝素治疗
维持体液平衡,氧治疗,体温控制
小结
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影响因素 应激反应程度
能否完全消除围手术期应激?
适当的麻醉方法、合理的用药
调控手段的种类繁多,只有针对具体情况进
行综合防治,调控到患者最佳状态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s!
艾司洛尔
钙通道阻滞剂:
慎用钙通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
3.非麻醉药物与应激反应的调控
硝酸酯类:
降压,但能促CA释放 建议与β受体阻滞剂或α2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
硫酸镁:
嗜铬细胞瘤、妊高症患者及心脑外科手术患者
非甾体抗炎药:
TXA2/PGI2失衡是引起冠脉痉挛及心绞痛的机理之一
3.非麻醉药物与应激反应的调控
NE↑↑Ep↑
有关原因:
血液稀释 血流动力学的剧烈变动 非搏动式的持续灌流 麻醉减浅 :Bovill研究-大剂量芬太尼 CPB后5min↓53% 低温和严重酸碱失衡
应激反应的临床意义
生理现象:有利作用 病理现象:有害作用,如创伤后炎症 指导调整方法
应激反应的益处
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 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 支持应激后能量供应和组织修复
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心因性反应,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心因性反应,急性应激障碍)【病因】(一)发病原因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威胁性生活事件和灾难是本病发病的直接因素,也就是说应激源对个体来讲是难以承受的创伤性体验或对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性。
应激源为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下列几项:1.严重的生活事件如严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突然死亡,尤其是配偶或子女,婚姻破裂、未婚有孕、被遗弃、被奸污、身患癌症、遭受失明、毁容、长期的夫妻或婆媳关系不合,难民移居异国,遇歹徒袭击,家庭财产被抢劫等创伤性体验。
2.重大的自然灾害如遭受特大洪水、山洪暴发、地震、火灾、风暴、泥石流等的侵袭,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和财产巨大损失的灾难幸存亲属,在灾后出现精神障碍。
3.战争场面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报道,当交战双方进行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中,由于遭受炮击,轰炸,甚至白刃战的恐惧体验,战斗中的士兵有的可发生精神障碍,导致发病。
4.隔绝状态被关进集中营,身受酷刑虐待,有的可发生精神障碍,拘禁性精神障碍较常见。
上述各种应激源,无疑都可促成发病。
可事实上并非大多数遭受异乎寻常应激的人都会出现精神障碍,而只是其中少数人发病。
这就表明个体易感性和对应激应付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因之,在分析具体病例时,要把应激源的性质、严重程度、当时处境和个性特点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及考虑。
此外,整个机体健康状况也有关系,若同时存在躯体重病或器质性脑病,急性应激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可能随之提高。
(二)发病机制Kaplan将应激的反应后果归纳为3期:第1期为冲击期,当个体遭受应激后,处于一种“茫然”休克状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定向力障碍和注意分散,一般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这就是本病急性期临床症状的主要发生机制;第2期以明显的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为特点,并伴有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易激惹等表现;第3期为长期的重建和再度平衡。
应激反应可出现两种结果:即一方面为功能的增强及水平的改善;另一方面为心理的、躯体的或人际关系之间的障碍,并可能转为慢性化。
应激的名词解释

应激的名词解释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压力、挫折、危机等不利刺激时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应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人类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当个体面临外界的压力和挑战时,身体和心理会迅速做出调整以应对这些压力和挑战,这就是应激的表现。
应激反应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即心理上的应激反应和生理上的应激反应。
心理上的应激反应包括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情绪的产生,以及注意力、记忆、思维等认知功能的改变。
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包括心率加快、呼吸加深加快、血压升高、皮肤出汗、肌肉紧张等生理变化。
这些反应是身体为了迅速适应应激刺激而做出的反应,以保护自身的生存和适应环境。
应激反应是一种自然的防御机制,它可以使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更加敏锐和警觉,提高生存能力。
然而,如果应激反应持续存在或者过于强烈,就可能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长期的应激状态会导致身体的耗竭和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失眠等。
因此,对于应激的管理和调适非常重要。
面对应激,个体可以通过积极的应对策略来减轻应激的压力。
一方面,个体可以寻求支持和帮助,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困惑和忧虑来减轻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个体可以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解决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
此外,定期进行放松训练和心理调节练习,如深呼吸、冥想等,也可以帮助个体放松身心,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综上所述,应激是个体在面对外界压力和困难时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应激反应是一种自然的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迅速适应环境。
然而,长期的应激状态可能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应激的管理和调适非常重要。
个体可以通过积极的应对策略来减轻应激的压力,以维持自身的健康和适应能力。
猪应激综合征的发病症状 猪应激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应激综合征的发病症状猪应激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的应激综合征是猪体受到外界刺激而表现各种特异症状的综合征,健康猪因环境的突然变化易发生该征而出现全身颤抖、呼吸困难、肌肉僵硬、下痢、水肿病等综合病症。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猪应激综合征的发病症状猪应激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给大家了解一下以降低该征给养猪户带来的损失。
1、表现形式及发病症状急性应激。
这是最严重的一种应激表现形式,少数对应激敏感的猪在进行抓捕、注射或者受到惊吓时就会突然发生死亡,部分种公猪在配种过程会由于极度兴奋而发生死亡,部分会在车船运输过程中突然发生死亡。
猪心性急死也叫做急性心衰竭、致死性昏厥,育肥猪和仔猪都能够发生。
病猪主要特点是快速发生死亡,心肌以及全身横纹肌发生变性,一般在气候炎热的季节突然发生死亡,没有表现出任何先驱症状。
应激性肌病主要是育肥猪容易发生,典型特征是宰后肌肉发生炎症、水肿、变性以及坏死。
肉眼观察,发现颜色较淡,质地松弛,存在渗出液。
通常可分成三种类型,即PSE猪肉也叫做水猪肉;肌肉坏死,主要是背肌发生坏死,也叫做背肌坏死;腿肌坏死,主要是腿部肌肉发生炎症坏死的疾病。
猪急性高热症。
通常是待宰的育肥猪容易发生,是由于使用某些全身麻醉药物而引起的一些应激综合征,如胆碱、氟烷等,但与药物自身的药理作用没有关系。
病猪前期表现尾巴发抖和肌肉颤抖,接着出现呼吸困难,体表发生充血,出现紫斑,体温快速升高,能够达到43℃左右,心跳亢进,后肢持续痉挛、收缩。
症状严重时,随着症状的进一步加重会引起全身无力、肌肉僵硬,最终发生死亡。
慢性应激。
该类型应激不会导致病猪出现特殊的病理变化,往往是存在心脏明显肥大,尤其是中隔及右心非常明显,肾上腺发生肥大,并存在胃肠溃疡等病变。
这可能是由于应激原刺激强度较小,经常间断,再加上作用方式和临床症状比较不明显,往往会被饲养员忽视。
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控制,也会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饥饿、冷应激、噪音等是比较容易形成慢性应激的因素,其都可能造成不良因素的累积,导致机体生产性能降低,抵抗力减弱。
陈锡林:《社会性应激反应的各种表现、诊断和对策》

陈锡林:《社会性应激反应的各种表现、诊断和对策》1.0一般社会性应激反应。
2.0美国911事件,是全世界典型的社会突发性事件。
3.0 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 一般社会性应激反应1.1 对于同样的事件,人们有各种不同性质的应激反应。
在这里,我们以非典流行期间出现的社会现象来加以说明。
1.2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消极的应激反应,这种消极的应激反应并不能真正起到应付突发事件、保护自我的作用,如在非典流行期间抢购物品之类的行为;另外一种应激反应则是积极的应激反应,这种反应能起到有效地应付突发事件,保护自我的作用。
如非典期间出现的健身人口剧增,就是人们的一种积极的应激反应。
1.3对于不同性质的应激反应,处理方式完全不同。
1.3.1对于消极的应激反应,当然应该尽可能避免,一旦出现,就需要尽快控制并消除。
要避免或者尽快消除群体的消极应激反应,在一般情况下,当人们感觉到自己能够控制事态,信息畅通,他们就增大行为的理性化,因此,主要的策略是尽可能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注重双面信息,如非典期间许多新闻媒体对这个现象作了大量的介绍。
1.3.2对于积极的群体应激反应,则应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使这种人们临时性的应激行为成为理性的常规行为。
如在非典期间人们体育锻炼重视程度剧增、更加注意清洁卫生之类积极的群体应激反应的应对方式。
虽然,这种出于自我保护需要而更关注卫生、进行健身的人们在开始并没有真正形成这种意识与行为习惯,可以说是一时冲动,是一种应激反应。
1.4因此,随着非典流行被控制乃至消除,这种应激反应就会时过境迁,逐步消失。
但是,这种积极的应激反应的出现,也给我们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适应行为与观念带来了契机,我们可以因势利导,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积极引导,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清洁、锻炼等积极防御的认识,使建立在应激反应基础上的应激行为理性化,从而真正提高人们的行为意识与行为习惯,由弊化利,将非典出现这个坏事转化成为促进全民提高心理身体素质,学会正确保护自身的好事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0美国911事件,是全世界典型的社会突发性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激现象的特点
1) 应激是一种涉及心身两个方面的紧张状态。
2) 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物的范围广泛,既有物质性的刺激物(如生物学和理化),又有象征性或符号刺激物(心理、社会和文化性刺激物)。
3) 应激是一种内部状态,应激一旦产生,便会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在多数情况下,生理反应同心理反应是并存的。
4) 在对应激的反应性上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不同个体的不同身心特点。
5) 在多数情况下应激既不完全是刺激物作用的结果,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者的身心特点,应激是个体同刺激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