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防洪工程——荆江大堤

合集下载

世界上历时最长的水利工程

世界上历时最长的水利工程

•期限长; 期限长; •可转让; 可转让; •风险大; 风险大; •收益高。 收益高。
种 类 比 较
性质不同 受益方式不同
股票 入股凭证 取得股息和红利,经营好 取得股息和红利, 坏决定效益 不能退股, 不能退股,只能出卖股票 受益高 风险大 •都是有价证券; 都是有价证券; •都是集资手段; 都是集资手段; •都能获得一定受益。 都能获得一定受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中堡岛,距下游 长江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中堡岛, 葛洲坝工程38公里 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公里, 葛洲坝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 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 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 施工:第一阶段1993-1997年 工程总工期17年,分三个阶段 施工:第一阶段1993-1997年, 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第二阶段1998-2003年 为二期工程; 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第二阶段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 第三阶段2004-2009年 为三期工程。 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预 计为2039亿元人民币 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万亩 亿元人民币, 万亩, 计为2039亿元人民币,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万亩,最终将 移民113.18万 移民113.18万人。 工程竣工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 工程竣工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 防洪库容221.5亿立 方米,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 亿立方米, 方米,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可充分发挥其在长江中下游防洪 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作用, 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作用,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 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并将显著改善长江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 百年一遇, 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并将显著改善长江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 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 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 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 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 等十大效益,是目前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无法比拟的! 等十大效益,是目前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无法比拟的!

长江荆江大堤

长江荆江大堤

长江荆江大堤荆江大堤位于荆江北岸荆州市,上起荆州区枣林岗,下至监利县城南,全长182.35公里。

属1级堤防。

堤防保护范围包括荆江以北,汉江以南,东抵洪湖新滩镇,西至沮漳河的广大荆北平原地区,保护耕地1100余万亩、人口1000多万人,有荆州等一批重要城镇和江汉油田。

一旦大堤决口,不仅荆北平原顿成泽国,而且威胁武汉市和附近交通干线的安全,有可能打乱整个国民经济的部署。

建国以来荆江大堤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加固修培,特别是自1972年开始列为国家基建投资项目以来,由湖北省负责组织实施。

1974年至1983年为一期加固工程;1984年起实施荆江大堤二期加固工程建设。

目前大堤堤顶高程按控制站沙市水位45米加超高2米进行加固,堤顶面宽8~12米,内坡1:3~1:5,外坡1:3。

堤身断面形象基本达标,即堤顶高程按沙市控制站水位45米加超高2米设计,堤顶面宽8~12米,内坡1:3~1:5,外坡1:3。

主要建设内容:加固堤防长182.35公里,加固涵闸3座,重建涵闸2座,堤顶公路158公里,崩岸治理长度65公里。

重点险工险段情况据统计,从明弘治十年(公元1498年)至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的352年间,荆江大堤溃口达34次,平均约十年发生一次。

1931年洪水,大堤于朱三弓、一弓堤等处溃口;1935年洪水,大堤在麻布拐、得胜寺、谢家倒口三处溃口。

1954年荆江大堤发生险情2440余处,包括:脱坡、裂缝、浑水漏洞、清水漏洞、浪坎、管涌、散浸、跌窝等。

上述险情中恶性重大险情50余处(直接挡水堤段长度172.1公里),当年三次运用荆江分洪区,累计分蓄洪水123亿立方米,最大降低沙市水位0.96米,使荆江大堤得以安全度汛。

1998年沙市最高水位达45.22米,超过1954年最高洪水位0.55米,荆江大堤堤防出险90处,其中散浸43处、管涌10处、渗漏20处、浪坎6处、涵闸漏水2处、跌窝1处,其他险情8处,均经及时处理而脱险。

荆江大堤工程的设计方案

荆江大堤工程的设计方案

荆江大堤工程的设计方案一、引言荆江,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是长江的一条重要支流。

荆江流域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湖北省的重要农业产区。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自然灾害的频发,荆江流域的河堤存在着诸多问题,危害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荆江大堤工程,该工程将对荆江流域的防洪体系进行全面升级,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安全。

二、工程地理环境荆江流域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地形多为平原和丘陵。

当地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易发洪涝灾害。

荆江支流众多,河流纵横交错,洪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当地的粮食生产和民生安全。

三、工程目标荆江大堤工程的设计目标如下:1. 提高荆江流域的防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

2. 改善当地的水资源利用,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

3. 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工程内容1. 荆江大堤工程将对当地现有的河堤进行加固和修建新的防洪堤。

2. 该工程还将对当地的排涝体系进行改造,提高排水能力。

3. 通过工程实施,改善当地的水资源利用,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

4. 在工程中还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和设计河堤工程,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工程实施1. 荆江大堤工程的实施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设备,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2. 在施工过程中,将注重生产安全,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 工程实施过程中,将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合作,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六、工程成果1. 荆江大堤工程的完成将大大提高当地的防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 工程的完成将使当地的农业生产得到保障,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3. 该工程的实施将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七、研究方向1. 如何充分发挥大堤工程的防洪效果,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

2. 如何结合大堤工程的实施,优化当地的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3. 如何通过大堤工程的实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荆江分洪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

北闸黄水套升船机滑道局长田方兴介绍,荆江分洪主体工程于1952年建成后,分洪区内又修筑了21个安全区和一些安全台。

1954年分洪前,这些设施发挥了作用。

当时,分洪区有居民接近24万人,除6万多人转移到江北的石首市人民大垸,其余的16万多人都就近移至安全区和安全台。

所谓“安全区”,就是在干堤旁边再做一道围堤,形成独立围垸,以隔离洪水。

安全区面积最大的2.8平方公里,最小的仅0.2平方公里。

目前,分洪区内8个乡镇,除麻豪口镇外,其他乡镇人民政府机关都在安全区。

独特文化,心情随水位涨跌60年来,因“分洪”二字不时在耳边响起,分洪区形成独特的水文化。

百姓普遍关注汛情变化,有些还已成为观察洪水险情的土专家。

“到了汛期,大家看到江水涨得蛮恶,就赶紧把家里东西搬走。

我已搬过好几次了。

”张同举老人告诉记者,1998年特大洪水时,他和乡亲们曾转移到江北,大约1个月才回来。

田方兴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他说,上世纪,农村有了收音机后,老百姓在汛期每天都听水位公报,一听到“涨”心里就紧张——就像关注股市行情的城里人,一听到“跌”就紧张。

不过,那都是上世纪的事情了,近10多年,人们揪着的心慢慢放下了。

经历1998年的洪水考验后,荆江堤防普遍加高加固,又随着三峡工程建成,荆江分洪的概率已大为减少。

2006年,北闸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获批为3A级旅游景区。

但警报并没有彻底解除。

“如果长江流域发生1860年、1870年那样的特大洪水,还需启用荆江分洪区,才能确保长江防洪安全。

”田方兴说。

记者踏访分洪区干堤时,看见水务工作者每天仍在一丝不苟地维护着分洪设施。

比起60年前,这些设施要完备很多,俨然是一座天然的抗洪博物馆。

在麻豪口镇黄水套堤段,有一个在当地也罕有人知的工程——升船机滑道。

一旦分洪发生,长江里的船舶将通过该滑道拖进分洪区,进行打捞救生。

该工程包括北闸、南闸、分洪区南线大堤等。

北闸是一座1054米长、由54孔组成的进洪闸;南闸是一座336米长、由32孔组成的节制闸。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荆江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荆江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荆江
【—八年级地理之荆江】,荆江之水实际上全要靠荆江大堤挡住。

分洪只是不得已的
保全大局的措施。

荆江大堤是江汉的屏障,座落在长江中游北岸,从江陵县枣林岗起,至监利城南止,
全长182公里,是长江堤防中最险要的堤段。

江陵古城和沙市就在大堤旁边。

荆江大堤的
溃口纪录,据记载,从明朝弘治十年(1497年)至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352
年里,共有24次,平均15年一次。

当时,一次洪灾三年者。

难以恢复。

当地民谣说:
“不惧荆州干戈起,只怕荆堤一梦终。

”在荆江大堤上,南岸有所谓“荆江四口” 分流,即虎渡河口、调弦口、藕池口。

松滋口向洞庭湖分流;但是,荆江北岸要比南岸低5~7米,甚至连荆江枯水位时也高于北岸地面,如沙市在大水时期,江面的船只似乎在楼房上
走过。

而且,堤脚迎流顶冲而造成的崩岸相当危险。

所以,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1998年8月以后,长江水位居高不下,荆江大堤由于长时间高水位浸泡,随时有溃堤崩垸的危险。

截止8月15日,湖北省累计排除险情3984 处,全省有210多万人昼夜巡查,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安全。

总结:荆江北岸是江汉平原,南岸是洞庭湖平原,地势低洼,由于荆江河道弯曲,洪
水宣泄不畅,故极易溃堤成灾,有&ldquo
初中生物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著名的水利工程

著名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

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

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宝瓶灌溉胜春霖,天府都安直到今,六字诀传千百载,心随江水水从心”。

汹涌的泯江水滚滚而来,被一条长鱼似的堤坝分成两股,一条弯弯曲曲地沿着河道奔向广阔的川西平原,另一条则仍然奔腾南流,投向长江的怀抱。

都江堰:江心似鱼的堤坝叫鱼嘴。

鱼嘴与玉垒山之间是内江,另一条为外江,是岷江的上流,排泄洪水。

内江通过一个形如瓶颈的引水口,流入平原灌溉农田。

洪水来时,流入内江过多的水就会漫过飞沙堰汇集江底淤积的泥沙郑国渠战国末期,秦国崛起,东进中原,占领了周王室的旧地荥阳,陈兵于韩国边境,韩国危在旦夕。

韩醒惠王设"疲秦之计",想诱使秦国将人力财力用于大兴水利,以解燃眉之急。

于是派遗郑国星夜兼程,赶赴秦国,给秦王蠃政献上一条"富国强兵"之策:郑国对秦王说,水害与水利本为一体,有水害需当治理,无水害可兴办水利。

堵和疏的办法,固然得之于治理水害,但是,同样可以用于修堤筑堤渠,引水浇灌。

秦国无水患可治,却可大兴水利。

关中沃野千里,祗是雨水太少。

关中东部是渭洛二水入河处,三水交汇,地下水位高,一经蒸晒,地面出现盐硷,百里茫茫,寸草不生。

荆江大堤历史筑就的千年古堤

荆江大堤历史筑就的千年古堤

荆江大堤历史筑就的千年古堤自古以来,防御洪水就是长江中下游百姓生活的主旋律。

两千多年来,这里广修堤坝,而荆江大堤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段堤防。

它束起荆江肆虐的河水,默默守护着江汉平原18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却鲜有人知它已经1600多岁。

江水年年涨,大堤年年筑,荆江大堤就是一部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着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和洪水抗争的历史。

如果不经人提醒,你很难看出图片的背景是一座堤坝,它是与三峡大坝同样建设标准的国家一级堤防工程荆江大堤。

自古以来,长江在荆州段洪水频发,修堤筑坝成了历朝历代荆州地方官的一大政务。

王文华(右二)是荆江大堤江陵段的护堤员,他守护了荆江大堤一辈子。

2012年4月在荆江大堤的抗洪值班房里,王文华老人的朋友为他过70岁的生日。

在荆江大堤上每隔不到10公里,就有抗洪值班的房子。

三峡大坝建成后,荆江大堤的分洪压力减少,现在大部分值班房都空着,汛期时才需要人看守。

摄影/李风2013年3月,一个凄风冷雨的春日里,我和摄影师李风到荆州古城采访。

这座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古城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青灰色的老城墙在午后的细雨中静默着,显得安详又落寞。

采访路上,我们偶然驶上了距离古城不到1公里的荆江大堤。

大堤两侧青草覆盖,偶有几头黄牛在护坡上悠然地吃着草,放眼望去,宛若坝上草原般令人迷醉,若不经人提醒,你很难看出这是一座防洪的大堤。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北人,李风知道荆江大堤还是缘于1998年轰动全国的长江抗洪抢险。

当时为了保证武汉市的安全,是否炸掉荆江大堤分洪的方案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神经。

此后,李风开始关注这座守护着江汉平原,始建于东晋,有着长达1600多年修筑历史的大堤。

沿堤遍布的文物古迹,以及绵延不绝的祭祀文化,也让大堤的形象在一次次的重访中逐渐丰满起来。

荆江是江汉平原的中心城市之一图为荆江大堤保护下的荆州城,这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定都郢(今荆州纪南故城)开始,到公元963年荆南国灭亡,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

荆江大堤堤基渗控的方案设计

荆江大堤堤基渗控的方案设计

荆江大堤堤基渗控的方案设计提纲:一、荆江大堤简介及渗流问题二、渗流控制的主要方案三、加固堤基的方案设计四、堤身加固的方案设计五、多项措施综合实施的方案设计一、荆江大堤简介及渗流问题荆江大堤位于四川省南充市、江苏省邳州市及浙江省慈溪市,堤长超过900公里,被誉为世界最长的人工石堤。

经历多年的水利工程建设和堤坝改造,虽然大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渗流问题逐渐成为了大堤面临的一大难题。

渗流问题对于大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渗漏增加了堤坝的稳定性风险,二是大量的渗漏水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三是渗流加剧了岸线侵蚀等问题。

因此,在大堤建设、改造和维护过程中,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堤基渗流控制至关重要。

二、渗流控制的主要方案渗流控制的主要方案包括:屏障式渗透防护、重力式渗透防护、人工反渗透措施、桩柱加固措施等。

屏障式渗透防护是将膨胀土、土工合成材料和混凝土等材料垂直地铺设于黏土层上,形成一条防渗屏障,遮挡渗漏水。

重力式渗透防护是充分利用重力平衡原理,将重物堆积防渗层的顶部,从而达到防水的效果。

人工反渗透措施则是在堤坝内部注入人工反渗透剂,形成收缩性土体,从而防止渗漏的发生。

而桩柱加固措施则是将钢筋、水泥等材料混合后,注入地基中央,增加堤坝原有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三、加固堤基的方案设计加固大堤的第一步是针对堤基进行加固。

堤基加固是指在黏土层下和堤坝表面之间堆积防渗材料,形成一道墙壁,达到防止渗漏水的目的。

加固材料可以是重力式防渗材料,也可是膨胀土、土工合成材料、混凝土等。

此外,在加固堤基时,还需要考虑摩擦系数等土体学问题。

四、堤身加固的方案设计堤身的加固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

针对荆江大堤,在设计加固方案时,可以采取篦条网加固、加装防渗板等方案。

同时,在加固工作中还需要考虑水平载荷和垂直载荷的影响、反推向土的强度等问题。

五、多项措施综合实施的方案设计针对荆江大堤的渗透控制,最佳的方案应该是多种方案综合运用,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渗设计方案。

荆江分洪

荆江分洪

荆江分洪荆江大堤又叫保命堤,守住荆州城。

荆江北岸自荆江大堤连成整体以后,荆江洪水即向南分流。

洞庭湖分洪洞庭湖与荆江四口简介: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地跨湘、鄂两省,全流域集水面积约为25.5万km2,湖区面积18 780 km2,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在长江中游起着重要的滞洪消峰的作用,一方面承蓄四水来洪,另一方面分担了汛期长江干流通过三口分入大量洪水。

1860年和1870年藕池、松滋相继决口以来,即形成荆江四口分流入洞庭湖的局面.四条河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四条和河连江口)形成四口松滋口、太平口(原名虎渡口)、藕池口、调弦口(调弦口于1958年封堵)分泄长江来水来沙向南分流。

湘、资、沅、澧四水水沙入湖,经湖区后由城陵矶注入长江.(这种江湖关系的自然调节作用,总的来说,对降低荆江河段的洪水位,减少泥沙淤积有积极作用,但却加重了湖区的防洪压力和泥沙淤积)2荆江-洞庭湖关系荆江与洞庭湖的关系极为密切,不仅水沙出入相连,而且两者的演变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1洞庭湖的来水来沙状况据统计,下荆江裁弯前,三口入湖水量占46.6%,而入湖沙量占85.3%,四水入湖水量占53.4%,而入湖沙量仅占14.7%.裁弯后,三口入湖水量减少,仅占36.4%,而入湖沙量虽有减少,但幅度稍小,仍占77.4%形成的问题:(由三口及四水入湖的泥沙,由城陵矶进入长江的不到1/3,相当大的一部分则淤积在湖区.)1.悬湖:洞庭盆地整体沉降,淤积的速率远大于沉降的速率,每年净淤积约60mm。

而周围的民垸堤防的保护,基本不存在淤积,洪道湖泊的地势抬高,水位高于周围的民垸,形成了悬湖,造成洞庭盆地洪涝灾害。

2.湖泊面积减少:泥沙的大量淤积,使湖区面积和容积缩小;湖区大量的人工围垦和洲滩种植(使湖泊损失的容积占70%以上);2.2下荆江裁弯藕池口至城陵矶称为下荆江。

下荆江河道曲折,为蜿蜒型河道。

裁弯前河长243km,全河道总弯曲系数为3,几个大弯段,弯曲系数均为10。

公共决策案例与思考

公共决策案例与思考

案例与思考一[案例] 科学决策保卫了荆江大堤武汉,这座中国中部地区的历史名城和重要的工商业中心,紧靠长江之滨,宽阔的江面既给她带来了交通之便,也给她带来了洪泛之苦。

每当洪水泛滥之际,滔滔的洪水威胁到武汉三镇的安全。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不久,党和政府为了武汉防洪安全的需要,就在武汉上游的荆江堤段修建了分洪区。

长江分洪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分洪水位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

当荆江水位达到或超过了分洪点时,长江防洪的决策者有权决定采用分洪措施,以保卫武汉的安全。

1998年8月上中旬,长江的水位一涨再涨,一次又一次地超过了1954年的最高水位。

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灾情,长江防洪的指挥者和决策者们已经作好了包括分洪措施在内的一切准备。

进入8月中旬,是长江防洪指挥者和决策者最紧张的日子。

荆江水位大大超过了分洪点,用一位记者的话来说,人们的心已经提到嗓子眼了。

是分洪还是严防死守?两个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方案都具有同样大的风险。

用一位多年从事长江分洪工程研究的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水利专家的话来说,如果该分洪不分洪,造成长江大堤溃决,无疑是千古罪人;但是,如果贸然分洪,同样是千古罪人。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利益,使他们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最小,防洪指挥者和决策者们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科学技术手段来为决策服务。

其一,组织水利专家对长江水位进行严密跟踪监测,并对水位变化及时作出预测,以供决策者参考。

在最紧张的时候,水利专家提供的预测数据表明,当沙市水位超过分洪点45米后,预测最高水位在45.20至45.30米之间,水量比荆江大堤的正常抗御能力约多4亿立方米。

其二,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长江大堤安全系数进行测算,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荆江分洪区蓄洪量为54亿立方米,为多出的4亿立方米去动用分洪区值不值得?水利专家组运用“有限单元法”,对大堤的体积渗透计算,确定的安全系数为1.5。

照这一系数推定,沙市水位就是涨到45.30米,也可以对大堤严防死守,不用分洪。

长江治水第8讲

长江治水第8讲

经费来源:主要途径有:国家与各级政府拨款、 经费来源:主要途径有:国家与各级政府拨款、地方 及群众筹集,其他还有捐款、放贷、征收附加税、 及群众筹集,其他还有捐款、放贷、征收附加税、抵押 贷款等筹资方式。 贷款等筹资方式。 奖惩: 奖惩:奖,如提升有功官吏;罚:如罚款、撤职、降 如提升有功官吏; 如罚款、撤职、 职等。历代堤政中弊病颇多,贪污欺瞒, 职等。历代堤政中弊病颇多,贪污欺瞒,败坏了吏治民 风。历史上有所作为的清廉官员,往往以严办堤政积弊 历史上有所作为的清廉官员, 为己任。 为己任。
2、四邑公堤 、
四邑公堤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上起湖北嘉鱼, 四邑公堤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上起湖北嘉鱼,下迄武 公里, 昌,堤长56.6公里,保护武昌、嘉鱼、咸宁、蒲圻四县 堤长 公里 保护武昌、嘉鱼、咸宁、 市。 该堤创于北宋政和年间( ),此后四县居民 该堤创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此后四县居民 - ), 对此堤不断加长、增高、培厚,明万历间( 对此堤不断加长、增高、培厚,明万历间(1611-1615) - ) 形成今日规模。 形成今日规模。1933年,国民政府修建金水闸工程, 年 国民政府修建金水闸工程, 1935年竣工,至此,四邑公堤才形成一道完整的防洪屏 年竣工,至此, 年竣工 障。
肖公闸:是江汉堤防涵闸中不成功的一例。 肖公闸:是江汉堤防涵闸中不成功的一例。 该闸位于湖北黄冈大埠街,外滨长江, 该闸位于湖北黄冈大埠街,外滨长江,内临涨 渡湖。建于 渡湖。建于1925年,目的是防御江洪上涨,以 年 目的是防御江洪上涨, 保证湖区田地不受水淹。 保证湖区田地不受水淹。由于该闸闸底高程较 高,渲泄能力不足,又带来了航运的不便利, 渲泄能力不足,又带来了航运的不便利, 因而民国时期多次商议废闸。 年冬, 因而民国时期多次商议废闸。1949年冬,解放 年冬 区政府掘开了该闸, 区政府掘开了该闸,依赖于该闸的堵龙堤也失 去了作用。 去了作用。

荆州水利防汛基本情况

荆州水利防汛基本情况

荆州水利防汛有关情况一、全市水利防洪基本情况(一)河流水系及工程建设情况。

全市年平均降雨量1110毫米左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0多条,重点是长江、荆南“四河”、东荆河、沮漳河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120多万亩;主要沟渠5090公里,是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现有堤防总长3267公里,其中江河堤防2319公里(包括荆江大堤182.35公里、长江干堤450.12公里、南线大堤22公里、荆南四河1086公里、东荆河堤128.45公里),40多个民垸围堤及其他堤防长1948公里;建有荆江分蓄洪区、洪湖分蓄洪区两个分蓄洪工程。

现有单机30千瓦以上固定电力排灌站2986座、53万千瓦,其中单机800千瓦以上的排灌泵站19座、12.72万千瓦;万亩以上大型灌区49处,主要排灌渠道5090公里;建有各类水库66座,总蓄水能力8.89亿立方米。

(二)雨情、汛情特点。

荆州市属长江流域中游平原区,洪水发生时间和地区分布与暴雨紧密相连。

由于大气环流的活动,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带徘徊于长江干流两岸,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7月中旬至8月上旬,雨带移至四川和汉江流域,长江中下游进入大汛期;9月雨带南旋回至长江中下游,上游主要雨区中心从西移至川东,长江出现秋汛。

由于雨带及其强度和遭遇情况的不同就出现不同类型的洪水和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洪灾。

根据长期水文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灾性大洪水主要有两种:一是全流域型洪水,为上游与中下游雨期重迭,暴雨面广、强度大,上中游干支流洪水相互遭遇,而形成时间长、洪水量特别大的洪水。

如1998年、1954年、1931年洪水和历史上的1848年、1788年洪水;二是地区型洪水,在上游和中游局部地区或某些支流上发生强度非常大的集中性暴雨,形成洪峰流量高、短时段洪量大的洪水。

如1935年、1981年、1983年、1996年以及历史上的1860年、1870年洪水。

这两类大洪水对长江中游平原区(包括本区)造成的洪水灾害都很重,对于荆州市区而言最为严重的局面就是外洪内涝,如1935年、1980年、1996年、1998年。

荆江分洪工程—保障荆江大堤安全的防洪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保障荆江大堤安全的防洪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保障荆江大堤安全的防洪工程佚名【期刊名称】《河北水利》【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1页(P26)【正文语种】中文荆江分洪工程位于荆江南岸(右岸)湖北省公安县境内,用来分蓄超过荆江河道安全泄量的超额洪水,是保障荆江大堤安全的防洪工程,也称荆江分洪区。

长江自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矶段,全长337km,流经湖北省荆州地区,称为荆江。

荆江大堤是长江河道的重点堤防之一。

大堤保护面积广且堤身较高,万一溃决,广大的荆北平原将成泽国,还可能使长江断航,并且威胁武汉市的安全。

为减轻大堤防洪负担,1952年修建了荆江分洪区。

分洪区面积为920km2,南北长约70km,东西宽约30km,四面环堤,有效容积为54亿m3。

围堤内设有临时安置房、仓库等用于临时避水和保存重要物资,还有黄水套升船机一座、灌溉闸10余座、电排泵站3座。

工程主要有围堤工程、分洪闸、泄洪工程和节制闸等。

(1)围堤全长211km,为防风浪冲刷,区内沿堤植柳,南线大堤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其余檀草护坡。

(2)太平口分洪闸也称北闸,最大设计流量为8000m3/s。

(3)分洪区泄洪工程运行分两种情况:①分洪期间,当分洪区水位达41m、预报将超过42m时,在无量庵扒口泄洪;②当分洪过程结束、分洪区水位不超过42m 时,待江水位下落,首先从无量庵江堤扒口泄入长江,剩余水量由南线大堤上两座泄洪闸泄入虎渡河。

(4)黄山头节制闸也称南闸。

当分洪区水位达到42m时,如果分洪区虎渡河东堤下段决口,将增加虎渡河流量,危及黄山头以下两岸圩垸安全,节制闸下泄流量不超过3800m3/s。

1954年长江大水,荆江分洪工程先后开闸3次,共分洪30天。

第3次北闸与腊林洲江堤扒口,降低沙市水位约1.0m。

在分洪过程中,向虎渡河及长江泄放了部分洪水,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

1954年以后,分洪区未再使用。

随着荆江堤防加培、裁弯工程等措施的实施,分洪区的运用机会比始建期有所减少。

新中国重大水利

新中国重大水利

新中国重大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荆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湖北省公安县境内,始建于1952年春末夏初之交。

当年,参加工程建设的30万军民,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包括右岸沙市对面上游15km处的虎渡河太平口进洪闸、黄山头东麓节制闸和分洪区南线大堤等主体工程。

1950年冬,毛泽东主席亲自审阅并批准了长江水利委员会向中央报送的《荆江分洪工程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1952年3月15日中南军政委员会第7 4次行政会议通过《计划》的实施办法,并作出《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同时成立了以李先念为首的荆江分洪委员会及其所属机构。

分洪工程包括:荆江大堤加固;太平口进洪闸;黄山头虎渡河节制闸及拦河坝;分洪区围堤培修;南线大堤等。

工程实施分为两期,1952年4月5日全面动工兴建,至6月20日以75天时间建成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

三门峡黄河大坝黄河三门峡大坝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

工程于1957年4月13日开工,1961年建成,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大坝主、副坝总长857.2米。

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全长223.88米,宽26.2米,可安装8台发电机组,发电量41万千瓦。

在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前苏联专家提出的“高坝大库”的三门峡水利工程方案获全票通过,但同时也遭到了清华大学水利专家黄万里和水电总局实习生温善章的反对。

1958年,在三门峡工程开工一年后,陕西仍在极力反对三门峡工程。

理由是:沿黄流域水土保持好就能解决黄河水患问题,无须修建三门峡工程。

然而,1960年,大坝基本竣工,并开始蓄水。

丹江口水利枢纽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丹江口市、汉江与丹江汇口以下800m处,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最壮观的水利工程,也是汉江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该工程由拦河大坝、水力发电厂、升船机及湖北、河南两座灌溉引水渠等四个部分组成。

荆江分洪区

荆江分洪区

长江流域首个国家级可控分蓄洪工程——荆江分洪区第一节概述荆江分洪工程位于湖北省荆江河段右岸、虎渡河以东的公安县境内,总面积921.34平方公里,耕地3.6万公顷,有效蓄洪容积54亿立方米,区内居民50万人(1990年统计)。

该工程是长江中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荆江河段洪水灾害的重要防洪设施,是长江流域第一个由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直接调度的有闸控制运用的分蓄洪工程,对确保荆江大堤和武汉市的防洪安全,减轻洞庭湖地区的洪水灾害,有着重要作用。

1952年3月底,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同时成立了以李先念为首的荆江分洪委员会及其所属机构。

荆江分洪工程始建于1952年春末夏初之交。

参加工程建设的30万军民,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1952年秋至1953年4月完成长江右岸堤防、虎渡河东堤、西堤加高加固和安全区围堤修建等荆江分洪第二期工程。

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由此得到显著提高,将荆江河段防洪能力由当年仅靠提防不足十年一遇的标准提高到约四十年一遇,缓解了荆江河道泄洪能力与上游巨大而频繁的洪水来量不相适应的矛盾。

荆江分洪工程建成后的第二年即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大洪水,由于上游洪水来量大,而荆江河道安全泄洪又远远不相适应,当时的中央防汛总指挥部果断决定首次运用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分洪,特别是8月1日荆江大堤被洪水漫溢之时,开启了荆江分洪北闸,分蓄洪水81.9亿立方米,确保了荆江大堤及两岸人民的安全,发挥了巨大的分洪作用。

第二节荆江防洪部署与决策荆江,地处长江三峡下游,上起湖北省枝城,下至湖南省洞庭湖口城陵矶。

荆江河段全长348公里,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长度分别为175公里和173公里。

长江中游的防洪重点在荆江,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称。

荆江河段防洪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河道安全泄量远小于上游巨大的洪水来量,两者极不相适应。

荆江沙市河段的安全泄量,包括松滋河、虎渡河的分流量约为6万立方米每秒,而上游宜昌站近百年来实测洪峰流量超过6万立方米每秒的就有24次。

哪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治河工程?

哪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治河工程?

古代治河工程包括疏浚河道,修建堤防,堵塞决口,兴建蓄滞洪区等。

西汉时期著名的黄河堵口工程是瓠子堵口。

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五月,黄河在瓠子决口,东南冲入巨野泽,又泛入泗水、淮水,洪水淹及十六郡,灾情十分严重。

随后,汉武帝派汲黯、郑当时率十万人企图堵塞黄河决口,但不幸决口塞而复决,加上丞相田蚡为了一己私利,说江河决口乃是天意,不能靠人力强塞。

此后,黄河在23年中泛滥横流,直到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又派汲仁、郭昌率数万人再次企图堵塞黄河决口。

堵口工程十分艰巨,汉武帝亲临堵口现场监工,命令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都必须参加堵口施工。

据载,司马迁也参加了这次堵口行动,所作《史记‧河渠书》记述了是次堵口施工的艰苦历程。

王莽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大决魏郡(在今大名一带),东汉明帝令王景治河。

王景字仲通,乐浪郡人,博学多才艺,善治水,曾成功修过浚丁渠(汴渠一段)。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夏,他和王吴组织军士数十万人治理黄河和汴河,筑黄河堤自荥阳到千乘海口一千余里。

所做工作包括勘测地形、开凿山丘、裁弯取直、防护险要堤段及疏浚淤塞河段等,第二年夏天完工。

王景在治河工程中虽然尽量节省,还是用了一百多亿钱。

不过,后人对王景治河的成就评价甚高。

根据史书记载,王景治河后的八百年中,黄河确实很少决口,鉴于现存有关王景治河的记载过简,故其治河技术不易弄清。

海塘是人工修建的挡潮堤坝,亦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带的重要屏障。

海塘的历史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

从长江口以南,至甬江口以北,约六百公里的一段是历史上的修治重点,其中尤以钱塘江口北岸一带的海塘工程最为险要。

高大的石砌海塘蜿蜒于几百公里长的海岸上,简直蔚为壮观。

荆江大堤是长江荆江段北岸的大堤。

它从湖北江陵县枣林岗起,至监利县城南止,全长182公里。

荆江河汊多又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

荆江两岸地势低洼,洪水期荆江的水位高出堤外地面达十米以上。

荆江大堤保护着八百多万亩耕地和上千万人口,不仅是捍卫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荆州市等大中城市的屏障,亦是长江堤防中最重要、最险峻的堤段,历史上被称为“命堤”。

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与奇迹

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与奇迹

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与奇迹
李宗春;晏艮忠;刘文彦;毛善华;申文荆;吴华;王巷超;张梦
【期刊名称】《湖北画报:上旬》
【年(卷),期】2016(000)007
【摘要】<正>浩浩长江,奔流东去,滋养着两岸肥沃的土地。

洪水肆虐,桀骜不驯,吞噬着人们美丽的家园。

大自然,就是这样同时扮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演着一幕幕悲喜剧。

历史追溯到1954年的7月,当人们还沉浸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喜悦时,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

"波涛万里堆琉璃,涛似连山喷雪来。

"荆江河段惊涛拍岸,浊浪滔天,上游洪峰压境,下游洪水顶托,沙市水位达到44.38米,长江干支堤8处溃口。

洪水险恶,形势严峻。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经中央批准,中南区防总一声令下,荆江分洪区三次开闸分洪,蓄纳和吞吐洪水122.6亿立方米,最大削蜂14.9%,有效降低沙市水位0.96米。

取得了确保荆
【总页数】4页(P94-97)
【作者】李宗春;晏艮忠;刘文彦;毛善华;申文荆;吴华;王巷超;张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72
【相关文献】
1.荆江分洪工程—保障荆江大堤安全的防洪工程 [J],
2.3ds maX在荆江分洪区分洪演示系统中的运用 [J], 成鹏;陈蓓青
3.浅谈荆江分洪工程进洪闸混凝土防碳化处理方案优选 [J], 夏学华;胡开玲
4.荆江分洪工程——蓄泄兼筹江湖两利 [J],
5.荆江分洪区水利工程管理与防火墙网络安全技术相结合工作的探究 [J], 徐冬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荆江大堤加固工程技术鉴定要点与实施效果评价

荆江大堤加固工程技术鉴定要点与实施效果评价

荆江大堤加固工程技术鉴定要点与实施效果评价
关志诚
【期刊名称】《水利规划与设计》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湖北省荆江大堤是江汉平原国家确保的重要防洪屏障.第二期加固工程历时近20年,实施过程中遭遇了1998、1999年大洪水,重点堤段超警戒水位持续时间较长,在加固工程实施建设基础上,经抗洪抢险,荆江大堤经受了严峻考验,为确保江汉平原的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加固处理实施分隐蔽工程和非隐蔽工程,隐蔽工程已由长江委员会组织验收,2007年3月非隐蔽工程通过竣工技术鉴定,同年11月已通过水利部组织的竣工验收.
【总页数】4页(P1-3,41)
【作者】关志诚
【作者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71
【相关文献】
1.长江荆江大堤防渗及护岸工程加固设计简析 [J], 冯训文
2.堤防深层防渗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湖北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监利姚圻垴段深防渗墙 [J], 冯亦佳;翁月娇
3.荆江大堤加固工程中的长排距吹填施工 [J], 陈江海
4.荆江大堤尹家湾、木沉渊管涌险情抢护及汛后整险加固工程分析 [J], 陈飞;张根

5.某石拱桥技术鉴定及加固后效果评价 [J], 熊志朋;张林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防洪工程——荆江大堤
长江流经湖北省荆州地区,上起枝城下至城陵矶约340km的河段称为荆江。

荆江左岸江堤,上起江陵县枣林岗,下抵监利县城南,长182.35km,称为荆江大堤。

大堤直接保护荆北平原500万人口和800万亩耕地,以及许多城镇和其他重要资源的防洪安全。

如大洪水时荆江大堤溃决还将威胁汉南、汉北两区460万人、860万亩耕地和武汉市以及几条铁路、公路交通干线。

因此,荆江大堤被列为长江防洪重点确保堤。

沿革。

荆江大堤始建于东晋永和元年至兴宁二年间(345~364)。

相传荆州刺史桓温令陈遵沿江陵城筑金堤,为大堤最早记载。

大堤原起自万城附近较高地带。

随着云梦泽淤积演变,沙市以上堤段约成于唐代中期,北宋中期后堤围逐渐向下游发展。

首先是几个堤围,堤围之间有穴向荆北区分泄荆江部分流量。

大堤大致在元代初期已形成。

1542年北岸最后一个分流口──郝穴堵塞,大堤联成一线,全长124km,名万城大堤,又名万安大堤。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长江大水,万城大堤溃决,淹江陵城。

此后遂加强堤防管理制度。

至1918年改名荆江大堤。

1951年将堆金台以上8.35km堤划入荆江大堤。

1954年洪水后将下游50km原有干堤划为荆江
大堤的范围。

至此,荆江大堤全长182.35km。

险情与建设。

据有关史志记载自1560~1949年大堤溃决36次,灾情都很严重。

目前堤身高度一般为10~12m,最高达16m。

堤基为沙砾基础,堤背还有历次溃堤所形成的渊塘,堤基覆盖被破坏。

临水面无滩或少滩堤段还有20km 以上,由于人类的活动,生物(白蚁、蛇、獾、鼠等)的破坏,每临较高水位,大堤险情很多,有时还很严重。

1954年大小险情达5000处。

自1949年起针对堤身隐患、堤基渗漏和堤身崩塌三大险情,进行整治和加固,处理各类险患11万多处,计完成土方近1亿m3,护岸石方600万m3以上,荆江大堤已得到初步巩固,三大险情有所减轻。

1954年后历年防汛表明相同高水位的险情逐年减少,但仍未根除。

1987年洪水时,在观音寺堤背发生基础翻沙鼓水重大险情。

问题与展望。

荆江大堤堤身高,基础差,要大幅度地加培又受土源制约,许多堤段的加培造价昂贵。

高度在10m以上的堤身,是1600多年长期积累而成,堤身内部隐患很多,种类也繁杂,极难根除,而河道安全泄量仍远比特大洪水为小,采用分洪措施也只能解决40年一遇洪水(见荆江分洪工程)。

如出现历史上的特大洪水,后果将极为严重,长江四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和已堵的调弦口)向洞庭湖分流逐年减少,对荆江大堤的威胁,也就不断增加。

今后应继续加固堤身,消灭隐患;改善堤基和控制河势,稳定河岸;同
时更应兴建水库控制上游来水,从根本上减轻水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