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人物形象的创新
以某一部茅盾文学获奖作品为例,谈谈你对人物形象塑造的认识
以某一部茅盾文学获奖作品为例,谈谈你对
人物形象塑造的认识
梁晓声很注重作品中典型形象的塑造,如何才能更好地塑造出一个典型的形象,茅盾以雕刻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格为依托,充分认识“复杂性格”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并在创作过程中自觉实践,从《人世间》这本书中可见,梁晓声从认知到探索,从认知到成熟的历程。
人物形象的创造,是小说创作的中心。
书中周秉昆的人物描写,过于丰满,很多的生活琐事是在重复强化这个人物的特点。
哪一种特点呢,就是没有多少能力还自命救赎,让我想到的人物形象是某年春晚,郭冬临小品那个“有事您说话”,也就是没有金刚钻非揽瓷器活,然后拖身边的亲人下水的一类人。
生活中有吗,有但其实很少,是好人吗,也许;可赞吗,未必。
《激情燃烧的岁月》影评
《激情燃烧的岁月》观后感《激情燃烧的岁月》这部电视剧我看了四遍,每一次都会收获不同的感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开始关注的风趣语言、然后是人物情感、到现在是想从剧中人物的身上重温身边已经逝去的人和物。
同时也提醒自己:失去的已无法追回,在身边的记得珍惜。
有人说“石光荣”这个角色使孙海英一炮而红,可是在将原著与电视剧比较之后觉得是孙海英造就出了这个如此丰满的人物,而不是这个角色本身有多么大的效力。
他的一举一动、神态、语言让你觉得这个男人是一个那么倔强、不服输的铮铮铁汉。
对国家、战友、妻子、儿女浓重深沉的爱,即使许多人不理解,但他依然像一座大山巍峨挺立。
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对他这个孤儿而言,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于是就定在了国庆,是党和人民给了他一切。
所以他以自己的英勇拼搏保卫家国,他是战场上最不怕死的战士,身上的刀疤没有一条是在背后的,全都狰狞的横在胸前。
首长们称他为“石疯子”,而在后来的和平年代,没有仗可打也一直是他的无奈与煎熬。
在当今这个推崇和平的年代,或许大家都会以为这个人是个激进分子、神经病。
可是我却觉得这是他作为男人的一种英雄观念,在他看来,生活中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无法保卫家国是作为一名战士的耻辱。
在他的结婚宴上,在他的垂暮之年,他边喝酒边唱着豪迈的军歌,其中有对岁月的怀念、有对死去战友的悼念,他说:“他们都死了,只有我石光荣还活着,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
”其中除了深深的遗憾,还有无尽的后悔,那场战争中,因为他的急躁,让他的那些兄弟们永远埋在了那遥远的战场上,所以,他不放过自己,在后来无数的日子里,一次次的提醒自己、沉重的叹息。
对自己的妻子褚琴,我觉得他是浪漫的,他叫她丫头,在那群欢快舞蹈的姑娘中,他一眼就看到了她,那时他36岁,她20岁。
他用一种蛮劲儿得到了这个他眼里最完美的女人,虽然这个女人并非心甘情愿。
可是真正的婚姻生活却像一种折磨。
石光荣农村出生,战场上摸爬打滚,褚琴却是浪漫、小资的。
七年级习作 激情燃烧的岁月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七年级习作激情燃烧的岁月——《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实文学作品。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有着他当时无法理解的诸多关于中国红色政权,革命与战争的问题。
1936年6月到10月,他带着这些疑问,斯诺踏上探寻“红色中国”的旅程,来到中国的西北革命根据地。
四个月时间,他采访了关于长征,生活,战斗的人。
斯诺用客观而不乏激情的语言,记录了这一段由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奇迹,第一次向全世界解释了中国的红色革命,让全世界人民了解到红军不可征服的战斗精神和改变世界的热情于力量。
整本书生动丰富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实物,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他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人民抗日剧社,西安事变等。
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长征路上的“强渡大渡河”和“过大草地”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体的把握,充分感受到红军战士不惧牺牲奋勇拼搏的英雄气概,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血与火,铸就了他们绚丽的青春,这是澎湃着热血和豪情的岁月。
如今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接受者教育,过着美好与阳光的安定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也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为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岁月静好,珍惜拥有。
教师点评:青春如火,燃烧了中国大地,映红了革命道路。
激情燃烧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激扬文字,点亮了中国共产党的天空,让世界为中国这些革命者侧目。
本文抓住作品的内容和主要特色,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有激情,有温情,有对比,有反思,是一篇好文。
1/ 1。
《激情燃烧的岁月》:时代美学的产物
2013.08王少辉刘长宇在当下这个小说迅速发展的时代,各类小说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虽然参差不齐,但是整个文学界的发展却是日新月异。
各类题材的小说题材在传统中求变,以求创作出适应社会发展,顺应时代脉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文学作品。
在当代小说中,《激情燃烧的岁月》就是这样一部值得高度关注的文学作品。
这部作品真正的引起广大读者的高度关注,并不是在纸质媒介出版的时候,而是2001年由孙海英、吕丽萍主演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搬上电视荧幕,这才彻底的成为文化界的热点。
不管大家在对这部文学作品怎样的争论不休,有一个事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那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这部文学小说对军旅爱情和军旅婚姻题材小说进行了解构和重新建构,它对我们已有的艺术观、审美兴趣以及文化视角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改变。
对于这部作品,有必要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思考。
一.《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成功之路《激情燃烧的岁月》成功之路究竟在哪里?大致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恰当的时代发展中迎合了中国大众的审美欣赏的心理,表现出军人的另一面的情况,满足广大读者的期待视野,符合了文学发展艺术的规律。
(二)《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叙述小说的技巧上运用了新的视角———残缺化的角度,采用人物残缺的表达方式,塑造出了新时代下的一个有缺点的但很可爱的英雄形象,讲述了一个具有“个性”的婚姻史的故事,这种残缺式的人物形象塑造大胆颠覆并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军旅题材小说和爱情题材小说。
它的诞生将两者有机的融合,使观众在欣赏完作品后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开拓了文学艺术的多样性。
二.《激情燃烧的岁月》迎合了大众的审美心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小说的创作由单一题材向多种题材融合转型,这个是大众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的需要。
由于这些小说的题材是融合的,所以使得一般小说中的主人公有多重身份,这些具有多重身份的主人公又很具有时代性格,让读者把他们放进自己的视野当中。
《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主人公石光荣,他像是一处美丽的奇观,把读者的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
激情燃烧的岁月
激情燃烧的岁月概述:“激情燃烧的岁月”这部电视剧是根据石钟山的“父亲”系列小说的《父亲进城》、《父母离婚记》、《父亲离休》等改编的。
这部戏最成功的主要元素,在于它讲述的是情感故事,和广大的观众形成一种沟通,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父亲进城:故事的时间是1950年以后事,主角是石和琴。
戍守沈阳的石遇见了琴,从此也改变了自己和琴的命运,进过种种挫折,最终与琴结婚生子。
石与琴之间一直没有能够真正的融合,与琴的初恋——枫(一个多愁善感的、软弱的、才华横溢的、搞艺术的人)有一定的关系。
石脾气暴躁,且棒棍育子,强行送子女从军。
但父亲对于靠山屯和岳父岳母的照顾是发自内心的。
一个热爱驰骋沙场的石。
父母离婚记:延安学习,军政大学,组织安排,前线与后方,战士与护士,几经波折,再次重逢。
生下了共四个孩子,和平年代的生活,唏嘘不已。
爱干净的母亲(杜)与邋遢的父亲(石)之间,矛盾重重。
一个师兄、一个河北姑娘作为配角出现了。
父母最终分居,楼上楼下,报纸广播,相互怄气。
最终离婚,反而相亲相爱起来了。
他们之间是有真爱的。
父亲离休:离休后的石,将战争岁月中养成的习惯,毫无保留的带到了和平年代的生活中。
离休初的日子是空虚和寂寞,坐卧不宁,忐忑不安。
作为首长的石:对秘书、司机等,毫不在乎,对于警卫员却情有独钟。
不喜欢坐车,总是跑步前进,喜欢种菜。
对孩子体现出更多的爱。
父亲和他的警卫员:石是警卫员出生,之后得到历练,得以提拔。
石与自己的师长之间有着患难之交,石与小伍之间也有着生死之交。
作为石的警卫员,伍与之间肝胆相照,义薄云天,拥有浓厚的军旅情谊。
晚年的他们相互帮助,续写人生,而且共同生活。
戎马一生的真挚感情。
幸福像花样灿烂:故事的主角是杜,闺蜜大梅,梅善解人意,喜权势,好功利,嫁给了王。
杜的追求者白、林,白喜爱玩弄,巧施计量,骗取了杜,生一女,其后离婚。
林,真挚,理解。
爱慕着杜,求学而归,大失所望。
娶妻后离婚。
创业成功,机缘巧合之下却包养了杜的女儿。
异曲同工之妙——康红雷《激情燃烧的岁月》与《士兵突击》的比较浅析
异曲同工之妙——康红雷《激情燃烧的岁月》与《士兵突击》
的比较浅析
张瑜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8(000)022
【摘要】五年前,康洪雷导演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三十多年跨度内从纵向上反
映军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渲染出动人的怀旧色
彩和真挚的人伦亲情和爱情.2007年康洪雷导演的<士兵突击>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在当下这个大部分人过多追求物质利益,理想不再、精神不振的社会现实之中,<
士兵突击>所展现的道德精神力量和真诚的战友之情给观众以巨大震撼,它帮助观众放大了信仰,找回了美德.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张瑜
【作者单位】西川理工学院经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从文本到图本:影视改编叙事转换及其接受--以《红高粱》和《激情燃烧岁月》为例 [J], 韩鲁华;马茹
2.王雷雷:激情燃烧的岁月 [J], 赵龙飞;杨海峰
3.激情燃烧的岁月--访新中国天然橡胶事业的创始人、原农业部部长何康 [J], 蔡基松
4.岁月·燃烧·激情--访《激情燃烧的岁月》作者石钟山 [J],
5.激情岁月如何燃烧——《激情燃烧的岁月》艺术特色评析 [J], 刘书亮;游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燃烧的激情与虚幻的历史 ——对《父亲进城》与《激情燃烧的岁月》进行的文本分析与文化研究
伴随《激情燃烧的岁月》(以下简称《激情》)激越而深情的片头主题音乐,一行说明进入观众的视野——“根据石钟山的小说《父亲进城》改编”。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
华夏出版社及时推出的石钟山影视作品系列小说,以副产品的形式再次赢得市场。
同时,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分析这一电视剧的新思路与新角度。
对小说原作、改编后的电视剧之间的叙事差异进行的文本分析与文化研究,或许将对进一步解读这部电视剧,认识我们身处的这个文化环境有着一定的启迪作用。
一、无爱结合、无奈相守:与激情无关?《激情》的故事来源其实不只是短篇小说《父亲进城》,其他如《父亲和他的警卫员》《父母离婚记》《父亲离休》等的故事情节也都渗透其中。
但以《父亲进城》的故事情节与脉络为主线,基本上是以父亲石光荣与褚琴之间的爱情、生活为主线展开叙事。
其他如儿女辈的故事,作者分别用了不足一千字的篇幅展现,基本上采取的是故事梗概式的介绍。
这种一带而过的描写基本上不会影响整个小说的单线索叙事结构。
这与电视文本的叙事结构形成了很大的差异。
电视剧对原作进行了极大的丰富与创造,按照时间自然流程纵向展现的男女主人公石光荣与褚琴一生的爱情、生活虽然是作品主线索,但同时也围绕着石光荣与战友(老胡)、与蘑菇屯乡亲、与部下(小伍子)、与三个儿女之间(包括与未来女婿成子)放射状地同时编织了人物关系与故事情节,从多侧面、多角度展现了石光荣对待爱情、友情、乡情、亲情等的性格特征与人生态度,避免了单线索展现人物可能出现的单一化。
叙事结构也就从单一线性发展而变为蛛网状式的立体展示。
围绕主线索展开的几条副线索和主线索之间的关系也被处理得较为自然、和谐,既保持了副线索各自的戏剧张力,又不曾因副线索的发展过度而喧宾夺主。
同时,各条副线索之间的相互关联也处理得自然顺畅。
编导对全剧结构高超的驾驭水准以及娴熟的场面调度保证了该剧叙事节奏的流畅自如、戏剧冲突的张弛得当。
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生活,是小说文本与电视文本共同集中展现的。
欧阳琦琳:激情燃烧的岁月
欧阳琦琳:激情燃烧的岁月
铁梅
【期刊名称】《棋艺:象棋》
【年(卷),期】2003(000)006
【总页数】1页(P10-10)
【作者】铁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91
【相关文献】
1.陈幸琳先负欧阳琦琳 [J], 陈日旭
2.岁月·燃烧·激情--访《激情燃烧的岁月》作者石钟山 [J],
3.上海欧阳琦琳(先胜)广东陈幸琳(2015年4月27日弈于山东高密)进边马对挺卒 [J], 宋国强
4.岁月在激情中创造——《激情燃烧的岁月》美术构想 [J], 宋洪荣
5.激情岁月如何燃烧——《激情燃烧的岁月》艺术特色评析 [J], 刘书亮;游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激情燃烧的岁月读后感
激情燃烧的岁月读后感
《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一部由汤一介所撰写的小说,该小说以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中国大陆为背景,描绘了一群年轻人在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中所经历的成长、挫折、爱情和人生选择。
这部小说是一部充满正义感、理想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它通过描绘主人公们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和选择,展现了中国青年在这个特殊时期所承受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热爱。
小说展现了一群青年人永不言败的精神,他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互相支持和帮助,在困境中相互鼓励,共同踏上实现各自理想的道路。
他们不仅展现出勇气和智慧,还表现出了真正的友谊和爱情。
在坚持不懈的追求中,他们成长为了一个又一个社会的贡献者。
此外,小说还表现出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理解。
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而且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情感内涵。
他们面临着各式各样的人生选择和挑战,但最终仍然选择了正义和真理,这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总之,《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一部充满青春和希望的小说。
它通过描
绘中国青年在特殊时期中所经历的成长和挫折,展现了真正的友情、爱情和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读完这部小说,人们会感受到一股令人振奋的力量,这种力量将鼓舞我们继续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激情燃烧的岁月演员表
激情燃烧的岁月演员表激情燃烧的岁月演员表一、引言激情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它能让人们超越自我的极限,拥有无限可能。
岁月是一把雕刻刀,将激情镌刻在时间的轨迹上,留下无数个瞬间的英雄和传奇。
本文将通过对激情燃烧的岁月演员表的全面评估,带你回顾那些燃烧心灵的时刻,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激情的幕后英雄:导演1.导演是舞台上的幕后英雄,他们以智慧和创造力引领整个创作团队,将激情化作每一帧画面。
2.导演需要对故事和人物有深度的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将激情燃烧至最高点。
3.导演的个人视角和理念将为作品赋予独特的气质和情感,进一步激发观众的共鸣。
三、演员阵容:燃烧岁月的主角们1.主角A:奋斗者燃烧岁月中,奋斗者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无尽的激情,用汗水和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个人观点:奋斗者让岁月充实而有意义,他们的付出成就了他们自己,也影响着周围的人。
2.主角B:梦想家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梦想家扮演着寻求突破和创新的角色。
他们追逐充满挑战和风险的梦想,用勇气和毅力诠释了“梦想成真”的力量。
个人观点:梦想家给岁月增添了色彩,他们的勇敢和执着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3.主角C:坚韧者岁月的洗礼带给人们许多挫折和困难,而坚韧者就是那些能够在屈服前坚持不懈的人。
他们用无私的奉献和执着的努力,战胜一切困难,让激情延续在岁月的长河中。
个人观点:坚韧者的顽强精神是岁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坚持和勇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岁月的见证:观众观众作为岁月激情演员表的见证者,他们看到了每个主角在激情岁月中的点滴成长和蜕变。
观众的欢呼和掌声是对主角们最真实的认可和鼓励。
个人观点:观众的存在赋予了主角们的激情意义,他们的支持和关注是剧场岁月中最美好的回馈。
五、总结与回顾燃烧的岁月,我们在时间的舞台上见证了导演、奋斗者、梦想家、坚韧者和观众的共同演绎。
他们用激情和努力,书写了岁月中的佳话,展现了人性的多样和力量的无限。
论“优秀展播剧”的崇高品格以《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潜伏》《士兵突击》为例
论“优秀展播剧”的崇高品格以《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潜伏》《士兵突击》为例自2003年起,中国电视剧开始逐步走向高水平、国际化的道路,其中展播剧是其中最火爆的一类剧集。
这些剧集不仅有着高超的拍摄技术和优秀的演员阵容,更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和描绘社会风貌,使得观众不仅能够欣赏美好的影像,还能够领略到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人生境遇,从而深受观众的喜爱。
《激情燃烧的岁月》作为一部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历史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打破了过去文艺创作中的一些固有思维,切实反映出当时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角色的性格、经历和思想都有了非常深刻的剖析,使得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期的变革之火,这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亮剑》作为一部叙事与表达都非常精细的军旅题材电视剧,《亮剑》不仅演员的表演精湛,剧情的设定也非常贴近现实,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军队的高昂士气和不屈斗志,也展示出中国军人的艰辛和忠诚。
《亮剑》中的每个角色都是不同的人物形象,他们的特质、性格、情感和命运都不同,同时他们也面对着不同的生活与工作情境,这使得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中国军人的信仰与使命感。
《潜伏》作为一部讲述特定历史时期的电视剧,《潜伏》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故事情节。
该剧通过线索的引导与思想情感的描绘来展示了那个时期爱国青年的斗争历程,虽然表现的是那个时期的革命情景,但是人物的性格、处境、行为、思维都非常丰富,让观众领略到各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和人民精神。
《士兵突击》作为一部代表现代战争题材展播剧,《士兵突击》将现代战役的真实与艰苦生活的冷静表现无缝地结合在一起,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喝彩。
《士兵突击》中通过对不同军人的角色设定、性格塑造与情感渗透来刻画了新时期军人的特点,让观众更好地认识到新时期的军人形象,以及他们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总的来说,《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潜伏》、《士兵突击》等优秀的展播剧展现了刻画人物和展望社会的崇高品格,这些剧集无论是在制作水平上还是在表现精神上都是极为出色的佳作,也对中国电视剧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填空题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十七年”文学,是指1949年至文革前年的文学。
2.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3.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马烽的《一架弹花机》、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山药蛋派”又称“山西派”和“火花派”。
7.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8.《三里湾》从马有翼、范灵芝和王玉梅在扫盲班的微妙关系开始,以三对新人结婚作为结束。
9.《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10.在“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家中,周立波既是最具传统文人意味的,也是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的,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
11.《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12.《创业史》的最大成就,不是塑造了梁生宝这个崭新的青年农民英雄形象,而是最突出地表现在落后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塑造上。
13.“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浩然的《艳阳天》等。
14.“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等。
论80年代以来军旅小说中英雄形象塑造的新趋向
论80年代以来军旅小说中英雄形象塑造的新趋向作者:赵彦琴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09期摘要:军旅小说是一种以战争活动和军人生活为特征指向的文学形态,英雄形象的塑造是军旅文学发展史重要的价值追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军旅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辉煌和繁盛的時期,英雄形象的塑造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分别从英雄性格的人性化、英雄心理的复杂化和英雄命运的悲剧化这三个方面细致地分析了80年代以来英雄形象塑造的新趋向,旨在探寻时代变迁和英雄主义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英雄形象;人性化;复杂化;悲剧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文革”后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南线战争”爆发和人们审美取向和精神需求的转变,军旅小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难得的“黄金时代”。
它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又在主题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特别是对于英雄形象的塑造,呈现出了新的写作趋向。
一、英雄性格的人性化新时期以来,随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等逐渐发展,军旅作家对十七年时期“高大全”的完美英雄形象进行了深入反思,提出了“英雄是人”的创作基调,开始关注英雄性格的人性化,促使英雄走下了神坛,实现了从神性英雄到人性英雄的回归。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
有没有缺点并不能成为区别英雄与懦夫的标准,恰恰相反,有缺点,才有差别,才有矛盾,才能使读者在这种差别与矛盾中看到真实的人性,看到崇高的灵魂。
徐怀中的《西线轶事》以其独特的英雄塑造和战争描写开了80年代军旅小说创作的先河,它“单枪匹马地突破了军事文学中‘英雄主义写作’的重重禁区,为后来的军事文学创作狂飙突起式的集团冲锋树起了一面鲜明的旗帜。
”[1]刘毛妹是小说中作者塑造的一个“英雄”,他与以往“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相比具有严重的缺陷,但恰恰是他与众不同的性格缺陷和不完美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激情燃烧曲折探索廿年的感悟
激情燃烧曲折探索廿年的感悟《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敲响不久被搬上了荧屏并作为书籍被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喜爱着,有人为这个故事而哭,也有人为它而笑,因为从祖辈,父悲到儿辈,面对着它的每个人几乎都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身边的人,找到了每天在自己身边不断上演的平凡故事。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橄榄绿的军装,纯真的岁月里纯朴的人们,没有矫饰的虚伪,那股带着仿佛已远久的真与善,夹着淡淡的乡土味的质朴的春风扑面而来,吹绿了大江南北。
这是一个平凡的年代,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酷爱流行的“弄潮儿”是不太会喜欢这出剧的,因为它太平凡。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只有将激情融合在日常琐琐碎碎的生活中,激情才会长流不息。
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流星瞬间的许愿,他们是在吵吵闹闹中,在互相埋怨中不断磨合的,既热闹又平静地走过了三十七年。
三十七年前,他“骑着一匹破马,挂着一支破枪,一脸胡子,眼睛贼溜溜的盯上了她”;三十七年前,她着一身飘舞的红妆,舞动着青春的激情,在他的面前闪耀。
这刹那的相遇,却注定了几十年的相伴,刹那的激情也铺垫了几十年的平淡人生。
生活的时光就是这样静静地流淌着,也许在这几十年里,她失去了许多,错过了一份可能燃烧的激情,错过了一些只能作为回忆的曾经的美丽;他也可能失去了许多,从金戈铁马的时代走向没有硝烟的时代,从战场上的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到“混吃等死”,在一天天的平淡中反刍着昨日的激情。
但生活就是不断的失去与不断的创新。
她把激情融进了几十年的琐碎中,创造了一份长相厮守,创造了儿女们的茁壮成长;他把革命的激情融进了和平时代的建设中,融进了与军装一样绿得耀眼的一洼菜地中,创造了军人们在灾区如在战场上一样威武的身影,创造了一份如蘑菇囤一般纯朴的生活。
和平时代没有轰隆的炮声,没有在炮声中崛起的元帅、英雄;平静的日子里只有一条情感的涓涓细流,偶尔加上一点点吵闹作为调料,将锅碗瓢盆的交错声融系在一起,这就是生活的交响曲。
平静的岁月依旧,然而,激情已流过。
论小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人物形象的创新
论小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人物形象的创新九十年代军旅长篇小说像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发展起来,其中不乏有经典之作。
其中,石钟山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便是一个典型。
《激情燃烧的岁月》不仅图书销量好,而且拍成电视剧后,便成了无人不知,家喻户晓的艺术创作了。
《激情燃烧的岁月》之所以能受到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如此关注,与作家石钟山的创新性题材的选取是密不可分的。
他的作品中体现着当代人的视野和当代人的处事思维,而且创新很多,很具突破性。
(一)、石光荣这一人物形象的创新《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的形象就是当代英雄人物形象的一个重大突破。
石光荣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
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品中的石光荣同样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因此,本文将就石光荣的不同身份,对他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1、作为丈夫的石光荣说到他与琴的夫妻关系,要由他追求琴入手。
石光荣对爱情充满了信心,从看到琴的第一眼就“在心中咬牙切齿的说:‘老子这辈子要定你了’”。
在“特殊”舞会上与琴的相遇,更增添了他非琴不娶的决心。
另外,在与胡麻子争夺琴的一幕的描写中,更加凸显了石光荣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石光荣很清楚,胡麻子是参谋长,位居他位之上,但是为了争取到琴,他没有顾及到上下级的等级差别,而是“胡麻子你休想老牛吃嫩草。
那丫头是老子的,你休想动一根手指头”言语中带有一丝粗劣的同时,可见他没有在爱情方面甘拜下风,勇于追求自己所愿的爱情。
在这一点上也可见石光荣的“硬气”。
另外,石光荣的“硬气”更体现在对琴的追求方式上。
琴不去他的部队吃饭,便让小伍子把人“抢”过来,用命令的口气要琴坐,琴不坐,便大怒,高声断喝:“让你坐你就坐。
”又同样用命令的口气说:“你吃。
”……琴在离开时仍下一句冷冰冰的话“胡子!”胡子二字把石光荣对待爱情的方式表述的恰到好处。
他不懂得如何对待爱情,也不懂得如何应对琴的举动。
只会拿出一副狠巴巴的语气对待本对他没有一丝好感的琴。
激情为什么燃烧得这样炽烈--《激情燃烧的岁月》部分主创人员访谈录
作者: 唐海
作者机构: 《当代电视》
出版物刊名: 当代电视
页码: 38-40页
主题词: 记者;收视率;北京电视台;奥秘;《激情燃烧的岁月》;访谈录;播出;主创人员;电视连续剧;电视剧
摘要:22集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自2001年9月开播以来,在北京电视台已经接连播出了六次,每一次都创出了所播出时段的最高收视率。
这不仅在北京,在全国各个省(市、区),如广东、上海、天津、黑龙江等电视台都播出了三四次;而且,不少上星电视台至今轮番热播的势头不减。
这部电视剧为什么受到人们如此的厚爱?这股激情之火为什么能够在神州大地燃烧得这么炽烈、这么持久?为此,记者走访了《激情燃烧的岁月》部分主创人员及相关人士,试图解析其中的奥秘。
走近石光荣——《激情燃烧的岁月》人物形象浅析
走近石光荣——《激情燃烧的岁月》人物形象浅析
陈明
【期刊名称】《当代电影》
【年(卷),期】2002()6
【总页数】4页(P16-19)
【关键词】《激情燃烧的岁月》;电视连续剧;独特;人物形象;浅析;概括;主人公;身份;性格;才能
【作者】陈明
【作者单位】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I207
【相关文献】
1.可怕·苦涩·荒诞--《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与褚琴矛盾冲突探析 [J], 卢明德
2.可怕·苦涩·荒诞——《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与褚琴矛盾冲突探析 [J], 卢明德
3.封建价值观造就的人物形象--谈《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的形象 [J], 丁敏
4.赤胆忠心,报效祖国和人民——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形象分析 [J], 章艳婷
5.唯有真实方能不朽--《激情燃烧的岁月》石光荣人物形象分析 [J], 程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小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人物形象的创新九十年代军旅长篇小说像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发展起来,其中不乏有经典之作。
其中,石钟山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便是一个典型。
《激情燃烧的岁月》不仅图书销量好,而且拍成电视剧后,便成了无人不知,家喻户晓的艺术创作了。
《激情燃烧的岁月》之所以能受到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如此关注,与作家石钟山的创新性题材的选取是密不可分的。
他的作品中体现着当代人的视野和当代人的处事思维,而且创新很多,很具突破性。
(一)、石光荣这一人物形象的创新《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的形象就是当代英雄人物形象的一个重大突破。
石光荣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
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品中的石光荣同样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因此,本文将就石光荣的不同身份,对他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1、作为丈夫的石光荣说到他与琴的夫妻关系,要由他追求琴入手。
石光荣对爱情充满了信心,从看到琴的第一眼就“在心中咬牙切齿的说:‘老子这辈子要定你了’”。
在“特殊”舞会上与琴的相遇,更增添了他非琴不娶的决心。
另外,在与胡麻子争夺琴的一幕的描写中,更加凸显了石光荣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石光荣很清楚,胡麻子是参谋长,位居他位之上,但是为了争取到琴,他没有顾及到上下级的等级差别,而是“胡麻子你休想老牛吃嫩草。
那丫头是老子的,你休想动一根手指头”言语中带有一丝粗劣的同时,可见他没有在爱情方面甘拜下风,勇于追求自己所愿的爱情。
在这一点上也可见石光荣的“硬气”。
另外,石光荣的“硬气”更体现在对琴的追求方式上。
琴不去他的部队吃饭,便让小伍子把人“抢”过来,用命令的口气要琴坐,琴不坐,便大怒,高声断喝:“让你坐你就坐。
”又同样用命令的口气说:“你吃。
”……琴在离开时仍下一句冷冰冰的话“胡子!”胡子二字把石光荣对待爱情的方式表述的恰到好处。
他不懂得如何对待爱情,也不懂得如何应对琴的举动。
只会拿出一副狠巴巴的语气对待本对他没有一丝好感的琴。
也正是在石光荣的强硬气势和“多方支持”之下,石光荣获得了成功,琴真正成了他的妻子,真正应了非她不娶的话。
表面看来他是一个十足的成功者,但对他婚后夫妻二人的关系的点滴描述中可见,他们的婚姻不能算是一个幸福的结合。
因为琴一生都未能与石光荣真正的结合。
她始终都在想着梦中的枫,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枫的优柔寡断葬送了他们的爱情也好,石光荣的强硬争取到了琴,从而破坏了琴的初恋也罢,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应在于二者的出身及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这一点。
琴可谓是千金小姐出身,家中世代开金店,而且受过高等教育,可以说是当时的知识女青年。
而石光荣呢,是一个穷的不能再穷的农民,又从未受过任何教育,这正是二人最终未能心心相印的最主要原因。
2、作为农民的石光荣石光荣是一个纯粹的农民,他的父母不远万里闯关东,来到东北大兴安岭的靠山屯。
然而,父母在一个大雪天的清晨进了深山老林,结果林深雪后,他们迷路了,几天后,靠山屯的村民发现了他们的尸体,那一年,石光荣仅仅八岁。
八岁的石光荣生活在靠山屯,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他吃百家饭才得以生存下来。
可以说,是靠山屯的村民给了石光荣第二次生命。
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十三岁的石光荣,参加了抗联。
在《父母离婚记》里,石光荣说:“当年我参加革命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那天我的眼前出现了红军队伍,他连想都没想便走进了革命队伍。
如果那天父亲的眼前经过一支别的什么队伍,他是不是也会想也不想的走过去?”[1]由此可见,石光荣的参军动机并不高尚,只是想找个地方,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是亲爹亲娘了。
这样的参军动机在九十年代军旅长篇小说中已不能算作一点创新了。
《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亮剑》中的李云龙,他们二人的参军动机与石光荣的差不多。
李云龙是偶然的机会参加了暴动,参军的目的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姜大牙的参军动机更是滑稽,他一心想参加国军,阴差阳错参加了八路军,参军的动机是因为看见了心动的女八路才走上了参军之路。
作为农民的石光荣,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却有着农民身上所有的缺点和坏习惯。
他张口说话满嘴脏话“他妈的,妈拉个巴子……”不绝于口。
一点也没有我军高级指挥的文雅和风度。
而且说话也丝毫没有文采,在追求琴时,在与琴舞会见面时,只会重复的说着“我都三十六了”一点温柔、体贴的情话都不会说,难怪温情脉脉的琴不会爱上他。
他的言语中无时无刻不透露出一种痞气,显示着农民的那种低俗粗劣的特点。
另外,石光荣的坏习惯也特多,吃饭时大口吃饭,大口吃肉,吃相像个饿死鬼,而且伴随着巨大的吧唧嘴声,弄得其他人难以下咽。
睡觉的毛病也特多,不仅打鼾,而且伴随着咬牙放屁吧唧嘴。
睡觉时总不会刷牙、洗脚。
即使在琴要求他必须去做时,也多次是偷工减料的应付一下而已。
不仅这样,还会因为自己的偷工减料而暗自庆幸,耍小聪明。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想报。
儿时的恩情,现在有能力报答了。
石光荣最大的梦想就是回到家乡给相亲们吃上猪肉炖粉条。
他的梦想达成了。
他的恩情也暴打了。
为了缓解靠山屯的用车问题,他把部队装备的军车卖给了老家的县里。
然而,这一错误也是他提前离休的关键所在。
可见,石光荣身上虽然有着很多农民形象的不为人所喜之处,但他身上也同样闪耀着可敬的光芒。
3、作为父亲的石光荣严师出高徒,严父出孝子。
石光荣对待子女的态度看似毫无亲情可言,非打即骂。
但是只要你深入到文字内,便会发现石光荣对子女的望子成龙的期望,希望他们能有所成就的盼望心里。
林出生的一刻,石光荣乐得打着嗓门重所有的人高喊“我有儿子了!我石光荣也有儿子了!哈哈,他妈的——”对于一个第一次当爸爸的人来说,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
然而,对于非打即骂的教子方式,笔者是很难恭维的。
“都给我住嘴!再哭,老子把你们统统都毙了。
父亲真的拿出了自己的手枪,枪洞乌黑的冲着三个孩子。
果然,他们不敢再哭了,他们迷惘、惶惑的望着父亲及黑黑的枪口。
”[1]正如琴所说的,“你算什么父亲,你给哪个孩子擦过一回屎把过一回尿?你没权利打孩子!”[2]琴说的在理,石光荣对孩子的成长付出过什么?他又什么权利对孩子如此狠毒?然而,他却冲着琴喊:“你懂个屁,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再不打,他们都反了。
”[3]在石光荣眼里,孩子就应该在棍棒中成长,这样才能教养出孝子。
什么逻辑?简直不可理喻。
这个在战场上强硬一生的英雄,在子女身上也表现出强硬的气势。
表面看来,石光荣在对待子女方面好像是一位不能与之沟通,对子女说一不二的固执的无药可救的父亲,但他在对晶的教育上,却显得那么纵容与娇惯。
晶虽是个女孩,但是她的脾气秉性与石光荣如出一辙。
晶的身上显示着石光荣的影子。
正因为如此,石光荣对晶的教育才显得纵容。
他可以带晶去打枪,晶想当骑兵,可军区里根本就没有女骑兵,然而石光荣还是很快把晶送到了内蒙古草原上的一支骑兵部队中。
晶在部队刺杀了她难以驯服的黑马,因受处分而与领导大吵,砸了团长的杯子……这一切,在我们看来,都应该是受到石光荣棍棒的。
然而,石光荣的态度却是又尽量达成了晶的第二个愿望——开火车。
他托小伍子,再次成全了晶。
在石光荣认为,孩子就应该在棍棒中成长,这样才能教养出孝子。
什么逻辑?简直不可理喻。
这个在战场上强硬一生的战争英雄,在子女身上也摆出强硬的气势。
在石光荣眼里,军人这个职业是世界上最光荣的职业,林高中毕业,石光荣便不经林的同意,把林送到了边远的哨卡,送到了冰天雪地之中。
他认为:“温室里的花草成不了什么气候,只有在大风浪里才能百炼成钢。
”然而,林未能在大风浪中笑到最后,林的遗物中,从他给父亲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石光荣对子女的爱得到了回应和认可。
“爸爸,你见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牺牲了,以前我恨你,但现在不恨了,因为你是我的父亲……”。
从这封信中,对它的理解可以有两种:第一,林真正的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明白了父亲是想让他将来能够真正的出人头地、有所建树。
第二,林原谅石光荣,只是出于石光荣是他的父亲而已。
不论是哪一种,恨是取消了,父子虽然天各一方,但两个人的心却是能够紧密相连,毫无隔阂了。
“石光荣读着林的信,老泪纵横,他小心的把这封信收藏起来。
隔一段时间,他就要拿出来看一看,每次看林的信,他都泪眼模糊”石光荣珍藏信,不仅仅因为这是儿子的遗物,更重要的是,这是他与儿子心连心的唯一物质。
从他对信的一系列举动可见,石光荣对子女的特殊的关爱。
石光荣是个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大老粗,他不懂得如何以说教的方式教育孩子,只能用骂和棍棒与孩子交流。
然而,这样一位看似冷漠无情的父亲却依然有他温情一面的流露。
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一位久经沙场,经历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铮铮铁骨英雄,石光荣却流下了与他的性格出入甚大的老泪,老泪纵横的石光荣,能让我们看到英雄形象温情的一面。
一个人性化的、立体的英雄形象在我们心中突兀而高大起来。
(二)琴这一人物形象的新突破关于《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研究也很多,在其内容方面的研究观点一般认为不重战争重生活的观点被笔者所接受。
另外,石光荣这一人物形象被认为是当代军旅小说的一个典型。
然而,这些研究中对琴的研究几乎没有,笔者认为,琴同样是一个很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女性形象,她的特性是其他当代军旅小说中所缺少的。
《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伴随石光荣走过一生漫漫长路的琴,同样是石钟山笔下一位具有创新特点的形象。
琴一出场,便给读者一种预兆,这便是故事的女主人公。
她漂亮、迷人,摄住了每位读者的眼球。
琴是沈阳城中的曾经金店的千金小姐,气质自不必说,而且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及正规的学校教育,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
再加上气质不凡,年轻貌美,这些方面共同组合在一起,便把琴的形象放在了一个更加凸显的舞台中央了。
琴对待石光荣的追求,可见,琴是一位很有性格特点的女性形象。
她很固执,很任性。
从她的举止表情中可以看出她一点都不喜欢石光荣,究其原因,只有在她被迫嫁给石光荣的第二天才大获其因,这一点也正是石钟山创作设置的一处悬念。
原来,在石光荣以前,琴就已经有了心仪的对象——枫。
枫是从上海千里迢迢投奔延安的知识青年。
是一位合格的共产主义文艺战士,是文工团的创始人之一,他跟所有搞艺术的人一样,情感丰富又多愁善感。
他很快赢得了琴的爱情,枫是那么的才华横溢,他的歌曲广泛的在部队里流传,他以骨子里的固有气质赢得了琴的欢心。
男才女貌,天生的一对。
本来美好的初恋却被一个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只会满嘴脏话的“英雄”插了一脚。
如果没有石光荣的胡搅蛮缠,琴和枫在以后的岁月中,肯定能成为一对模范恩爱的革命伴侣。
然而,世事难料。
琴一生都在刻骨铭心地怀念着她的爱情,正是石光荣毁了她的爱情这是她无法和石光荣融为一体的关键所在。
在追求自己的爱情方面,琴是坚强的,与以往小说中的柔弱女性相比,是一大突破。
她为了能跟枫在一起,曾经让枫用枪毙了石光荣,然而,枫的优柔寡断也简介的葬送了他们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