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合集下载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知识1. 教育本质:教育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背景下,通过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有方式、有方法的行动,促进个体在智力、道德、体能等方面全面地发展,使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的过程。

2.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个体全面发展,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具有道德良知、社会责任感,达到自我实现、社会参与和国家发展的要求。

3. 教育的类型:教育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内容可分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类型。

4. 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观是指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个性、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实现社会公正为核心。

5. 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是指需要发展的个体,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等人群。

6.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研究式教学等多种形式,要遵循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教育法规的要求。

7.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应具有知识性、智力性、情感性、技能性、体能性等多个方面,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育法规的要求,使个体能真正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8. 教育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师生互动、心理互动、环境互动和社会互动等多个方面,要注重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和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9. 教育的评价:教育的评价应当客观、公正、科学、完整地评估个体的发展情况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应当具有多元化和综合性的特点。

10. 教育的管理:教育的管理应当符合教育法规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注重教育政策的实施、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二、教育能力1. 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学习背景,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自己的智力和知识资源,进行推理和分析,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2.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少量信息和有限资源的情况下,能够发掘问题的本质,打破传统的思考方式,以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师资格证2024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要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2024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对象、方法和功能。

2.教育的目标:个人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的目标。

3.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名教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

4.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德育为先等。

5.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发展的阶段、社会教育的概念与内容。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目的。

2.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3.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感知与知觉、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

4.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人格的结构和特征。

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三、教育法规1.国家教育制度与管理: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教育计划、教育制度与管理。

2.中小学教育法规:中小学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学校章程、学生手册等。

3.学科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材规划、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组织等。

四、教学原则与方法1.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法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和作用、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形式、教学评价的准则和标准。

五、教育问题研究1.智力差异与教育:智力定义与测量、智力差异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有效教学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学习困难与教育:学习困难的定义、学习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

4.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处理方法、校园心理教育的实施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教育知识与能力是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等方面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必考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将就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必考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育理论知识点1. 教育的定义与特点: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对人进行引导、培养和训练的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系统性和计划性。

2. 教育目标与任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其中包括道德素质、知识水平、体育健康、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培养。

3. 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个别差异原理、因材施教原理、循序渐进原理、兴趣和积极性原理等。

4. 教育方法与技巧: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训练法等,教育技巧包括提问技巧、讲解技巧、激励技巧、评价技巧等。

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1. 教育法律法规的作用与意义: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保障教育权益,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和保障。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教师法:教育法规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法规定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3. 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规定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免费、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4. 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规定了高等教育的办学目的、管理制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育政策知识点1. 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政策。

2. 学前教育政策:包括普及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加强学前教育管理等政策。

3. 中小学教育政策:包括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中小学教育管理、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等政策。

4. 高等教育政策:包括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等政策。

综上所述,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涉及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系统地创设条件,对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引导和促进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内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的总称。

•教育方法: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多种形式。

2. 学习理论•传统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接受外界刺激和机械重复来形成条件反射和习惯性反应。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反馈对学习的影响,重视奖惩机制,以及通过模仿和反应来促进学习。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来理解世界和获取新知识。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社会互动的结果,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对话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3. 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教育机构整体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教育测量: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心理特征和发展过程进行度量。

•评价标准:评价过程中使用的量化或定性的指标和标准,包括成绩、行为表现、态度、情感等维度。

•评价方法:评价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如考试、问卷调查、观察等。

4.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研究学习过程、动机和条件对学习的影响以及学习策略等问题。

•认知发展理论: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揭示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转折点。

•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人格与情感发展理论:研究个体人格、情绪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探讨个体发展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5. 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管理:组织、指导和协调教育活动的过程,包括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等环节。

•教育领导:以教育为目的,通过影响他人行为来实现组织教育目标的过程,包括领导风格、沟通和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

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关键点汇总。

一、教育知识点1. 教育原理和方法- 教育科学与教育技术- 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理论- 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控2. 教育体系和政策- 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学校管理与教育行政3. 教育史与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史与西方教育史- 著名教育家与教育哲学4. 教育管理与领导力- 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 教育领导力与团队建设5. 教育法规和职业道德- 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 学生权益保护与教育纠纷处理二、能力知识点1. 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 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要素- 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开发2. 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技巧与方法- 学生学习评价与反馈3. 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 班级组织与管理技巧-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发展4. 教育研究与科研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与过程- 教育问题研究与解决方案5. 教育信息与技术应用-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应用- 在线教育与远程教育总结: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的汇总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全面的参考,有助于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和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教育知识点包括教育原理、教育体系、教育史与教育思想、教育管理与领导力以及教育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

能力知识点包括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教育研究与科研能力以及教育信息与技术应用等方面。

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和能力,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1.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广义的教育的三个形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社会)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

象征性。

6.近代教育(l)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20世纪后的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8.教育的人口功能第一,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第二,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第三,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第四,有助于人口迁移。

9.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1)教育的政治功能第一,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第二,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第三,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第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第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第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第四,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第五,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第六,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10.教育与生产力(经济)的关系(1)教育的经济功能:第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第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第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第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第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第五,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1.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教育的科技功能第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第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第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第四,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1.教育心理学: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为教育活动提
供科学依据。

知识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理论、教育评价等。

2.教育原理: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任务,理解教育制度和教育
安排的合理性,能够分析教育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3.教学设计与评价: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学生的特
点和需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同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4.教学方法与技能: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
法等,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学习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灵活
运用。

5.课堂管理与教育管理: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有效地组
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了解学校管理和教育管理的基
本原则和方法。

6.教育法律与教育伦理: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伦理规范,能够依
法办事,保护学生的权益,提高教育活动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7.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内容:掌握中学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教学内容,了解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

8.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发展:了解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要求,掌握学生
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方法,能够做好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工作。

9.学生评价与学生素养发展:了解学生评价的目的和方式,能够科学
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

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0.教育与研究:了解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关注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研究能力,为教育和发展作出贡献。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的总结:1.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的概念、目的和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教育理论- 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心理学基础知识-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动机理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3.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学生权利保护和教育公平问题4. 教育评价与测量- 教育评价的目的、类型和方法- 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工具- 教育评价与测量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5. 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流程-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实施的技巧和方法6. 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 班级管理的原则和策略- 学生指导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干预7. 教育技术与应用- 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整合8.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9. 跨学科知识- 跨学科教学的理念和实践- 跨学科知识在教育中的应用- 跨学科教学的策略和技巧10.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方法- 教育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教育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应用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它们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功能。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4. 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

5. 教育的发展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

二、中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任务1. 中学教育的地位: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

2. 中学教育的特征:综合性、实践性、选择性、创新性等。

3. 中学教育的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进身心健康等。

4. 中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等。

5. 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践法等。

三、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 生理发展:青春期生理变化、身体发育等。

2. 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个性发展等。

3. 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社会适应、价值观等。

4.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和连续性、个体差异、不平衡性等。

5.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等。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和教学策略1. 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成就动机等。

2.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

3. 学习迁移: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等。

4. 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

5.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五、中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1. 课程设置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选择性、实践性等。

2.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3.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的方法:系统分析法、目标分析法、任务分析法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1.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和方式,对个体进行的有计划的教导、培养和指导活动。

其目标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培养人的智力、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素质。

2.教育理论:包括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知主义教育理论等。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注重培养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行为主义教育理论重视外部刺激对学习的影响;认知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个体主动构建知识和理解。

3.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讨论法、实践法、案例法等。

讲述法以教师的讲解为主,适合知识传授;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培养思辨能力;实践法注重学以致用,加强实践能力;案例法通过真实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课程设计和评估:课程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背景和学科特点确定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评估应覆盖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包括平时成绩、测试和项目作业等。

5.教育心理学:研究个体的学习、发展和心理特点。

其中包括认知发展理论、自我概念、动机和兴趣等。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吸收、组织和应用知识来发展;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动机和兴趣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6.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技术的设计和应用。

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等。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学和学习的跨时空;远程教育以教育中心为枢纽,通过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方式进行教学。

7.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投入产出效益。

包括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教育经费分配和效益评估等。

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是指个体通过受教育所获得的收益;教育经费分配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效益评估通过评估教育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来指导决策。

8.教育法律:研究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包括教育法、教育管理法等。

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教育管理法规定了教育机构的管理和运行等方面的规定。

9.教育体制和:教育体制是指教育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教师资格证-高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高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高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知
识点
1.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 研究与教育的关系
- 研究过程及其主要理论
- 研究动机与兴趣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趋势
2. 教育学知识点
-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趋势
-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 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 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3. 教育法学知识点
- 基本法律和法规
- 教育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定
- 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 教育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 教育行政法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4. 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知识点
- 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课程设计的过程和要素
- 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标准
5. 教育评价知识点
-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 教育评价的分类和方法
-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 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
6. 教育统计学知识点
- 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教育统计的数据收集和处理
- 教育统计的表达和分析
- 教育统计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以上是高中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完整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基础1. 教育的定义与功能- 教育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个性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2. 教育目的-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和品德。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3. 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

-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

- 循序渐进:按照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水平逐步推进教学。

二、心理学基础1. 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 学习策略: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 学习迁移:已学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

2. 发展心理- 认知发展:个体认知能力的成长过程。

- 情感与人格发展:个体情感和性格的形成与变化。

3. 评价与测量- 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行为表现的评价。

- 心理测量:运用科学方法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评估。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 教学内容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结构。

- 教学媒体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工具。

2. 教学实施- 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及时反馈和评价。

3. 教学反思- 教学经验总结:对教学实践的回顾和总结。

- 问题诊断与解决:识别教学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 持续改进: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课程与教材1.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所要达成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目标。

- 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 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和组织形式。

2. 教材分析与运用- 教材结构:分析教材的编排逻辑和体系结构。

- 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识点。

- 教材活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

五、教育评价1. 评价类型- 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持续性评价。

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教育知识是指对教育相关理论、方法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知识的总称。

教育知识和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是保证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

下面我将从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教育理论1.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根本特性和内在属性。

在教育的定义中投入术语纷繁,但对于教育的本质,德国教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费说:教育是建立在对幸福公平、正义、人质共存环境的根本尊重和热爱之上,而且是在保护该种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所起的作用和所具有的效果。

传统上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主要分生产功能、社会功能、发展功能和人格修养功能等。

2.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目标是指教育的确定目标和标准。

教育的目标要根据当今社会的特点和各个时期,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来确定。

教育的任务是指教育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所承担的社会功能。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任务主要是要发展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3. 教育的原则和规律教育的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符合一定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教育的规律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和不可忽视的普遍性和内在规律性。

教育原则主要包括自由发展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活动性原则和差别教育原则等。

4.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内容是指教育活动应该包括的教学内容。

教育的内容应该以现代科学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来确定。

教育的方法是指教育活动的方法和手段。

现代教育方法包括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信息技术法等。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学习是指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个体通过感知、认知、思维、想象、觉知等心理过程,使行为、态度、价值观、技能等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

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三种。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认知活动和信息处理的心理学分支。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记忆、思维、知觉、语言、智力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知识必背知识点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人类社会对未成年人和青少年进行有目的、系统的培养与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

2. 教育目的的分类:(1)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心理、智力、道德、身体、美育等各方面的素质。

(2)职业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特定职业技能。

(3)国民教育:培养学生崇尚国家、文化、民族的精神。

3. 教育的形式的分类:(1)学校教育:通过学校进行的教育。

(2)非学校教育:学校以外的教育方式。

4. 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教育部门、人民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管理层。

5. 课程的分类:(1)核心课程:教育部门规划的、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

(2)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报名参加的课程。

6. 教育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7. 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学科水平评价、学校满意度评价。

8. 教育教学常用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知识来达到教学目的。

(2)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教师起到指导作用。

(3)讨论法:学生自由发挥、交流思想,教师仅起到引导作用。

9. 教育教学常用手段:(1)板书:教师用黑板或白板记述课堂内容。

(2)多媒体教学:使用电子、影像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

(3)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学习。

10. 毕业生就业指导:(1)签约招聘: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

(2)职业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前景等,进行职业规划。

1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品德评价:交往态度、学风纪律等。

(2)能力评价: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3)兴趣爱好评价:体育运动、艺术、社会公益等。

12. 教育中的性别教育:(1)性别意识:了解自我性别特征和社会角色认知。

(2)性别平等:强调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

13. 对外语教学的要求:(1)语言输入: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以下是为您总结的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3、教育与社会发展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可以促进民主。

4、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三、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一、教育基础知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2. 教育的功能(2)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可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进文化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它使人类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等。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包括学生、儿童、成人等。

(3)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传授给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等。

(4)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4. 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1)科学性原则:教育内容和方法应符合科学规律,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2)全面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因材施教,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

(4)实践性原则:教育应注重实践,使受教育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5. 教育的主要类型教育的主要类型包括:(1)学前教育: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旨在为儿童入学打好基础。

(2)初等教育:指对612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小学教育。

(3)中等教育:指对1218岁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教育。

(5)成人教育:指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

(6)特殊教育:指对有特殊需求的个体进行的教育,如对残障人士、问题儿童等的教育。

二、教育能力1. 教育能力的基本概念教育能力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教育技能等。

2. 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信念。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教育是一种有着深远影响的事业,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

在当代社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与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必背知识点。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指通过有计划的方式对个体进行知识、技能、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

2. 教育学:研究和探讨教育规律、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科学。

3. 教育目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根本愿望,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方向进行规定和设定。

4. 教育内容: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知识、技能、道德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5. 教育方法: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选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

6. 教育评价: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的活动。

二、发展心理学1. 个体的发展:从出生到成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2.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爱因斯坦的社会发展理论等,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3. 青少年心理发展: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如身体发育、性心理、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变化。

4. 成人心理发展:了解成人心理发展的特点,如职业发展、婚姻和家庭等方面的变化。

5. 心理障碍:了解常见的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和帮助策略。

三、教学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讲述的方式传授知识。

2. 示范法:教师通过展示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3.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合作,相互交流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4. 问题解决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学习。

5. 个别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教育管理1. 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制定实施教育的计划。

2. 教育组织: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包括排课、教材选用等。

3. 教育评价: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以提供教育改进的依据。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对象2.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条件3.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关系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5.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二、教育思想1.孔子教育思想2.孟子教育思想3.荀子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列宁教育思想6.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教育目标与方针1.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评价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条件4.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讲授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3.讨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5.演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6.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7.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8.合作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六、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理论3.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4.认知与记忆的心理机制5.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心理机制6.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机制7.人格与性格的心理机制七、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管理的层次和功能3.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4.学校领导的基本要求和类型5.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6.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中学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地位2.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3.中学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4.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中学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上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必背的知识点。

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考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对该科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必背的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起源阶段、形成阶段、多样化阶段、现代化阶段。

3、教育学的理论流派: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

4、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二、教育法律制度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基本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年限和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内容。

三、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1、课程的概念与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2、教学的概念与类型:课堂教学、课外教学、自学。

3、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式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

四、心理教育与德育1、心理教育的概念与原则:个性化原则、保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2、德育的概念与原则:教育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整体性原则。

3、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五、班级管理基础知识1、班级管理的概念与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2、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班级例会、班级文化活动、社会实践。

3、班级管理的评价: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

六、教育科研方法基础知识1、教育科研的概念与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

2、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选题、搜集资料、研究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评价。

3、教育科研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班主任工作内容(单选+简答)(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四)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五)操行评定(六)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2、群体的心理功能(单选)(1)归属功能(2)认同功能(3)支持功能(4)塑造功能3、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单选)(1)自愿性(2)灵活性(3)实践性(4)自主性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单选+辨析)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5、教育的文化功能(单选+简答)(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6、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单选)(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简答)(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8、运用说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简答)(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9、20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单选+简答)(1)教育终身化;(2)教育民主化;(3)教育全民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现代化。

10、班集体的特征(简答)(一)明确的共同目标;(二)健全的组织结构;(三)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四)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1、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单选)(1)顺序性:循序渐进;(2)阶段性: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3)不平衡性:抓关键期;(4)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5)互补性:长善救失。

2、贯彻这一原则应遵循的基本要求(简答)(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3、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简答)第一,知识是前人获得的关于世界正确的认识,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快速提升自我的认识能力,有效地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因此,学校的课程应该从人类已经获得的各领域的认识中进行选择,并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形成有系统有逻辑的教学科目。

第二,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知识。

第三,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

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4、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简答)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第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第六,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5、气质与性格的关系(辨析)(1)联系一方面,气质和性格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另一方面气质与性格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二者相互影响。

这表现在:第一,气质影响到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

另外,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

第二,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2)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第三,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表现在先。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出现的比较晚。

第四,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具有道德评价含义,有优劣之分。

6、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单选+辨析)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简答)(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8、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9、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单选)(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10、德育原则(单选+简答+案例分析)(1)方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也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6)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7)长善救失原则(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德育原则)1、人格的特征(简答)(一)独特性。

(二)稳定性。

(三)整合性。

(四)功能性。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单选+简答)(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3、教学原则(单选+简答+案例分析)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4、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单选+简答)(一)情绪情感更加丰富。

(二)情绪的强烈性。

(三)情绪不够稳定。

(四)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

(五)情绪两极性明显。

(六)情感的开放性与掩饰性相交织。

(七)逆反性5、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简答)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6、促进迁移的教学(简答)(一)精选教材;(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7、课程类型(单选+辨析)8、教学过程的本质(单选+简答)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认识的简捷性(5)有指导的认识9、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单选)(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物体恒存/客体永久性。

(二)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思维不可逆;思维不守恒;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思维可逆;思维守恒;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思维。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抽象逻辑思维10、自我防御机制(单选)压抑,也叫潜抑【如把亲人逝世的痛苦经历压抑到潜意识中】、转移【如迁怒他人】、文饰,即合理化【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投射【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代偿,或叫补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升华【最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如歌德写《少年维特之烦恼》】11、情绪的分类(单选)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漫性。

【如人逢喜事精神爽、林黛玉见花落泪、见月伤怀】;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如成功后的狂喜,失败后的绝望等】;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如面对火灾、飞机失事等采取的适应性反应】1、学习策略的结构(简答+单选)认识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2、促进迁移的教学(简答)(一)精选教材;(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3、讲授法实施的基本要求(简答)(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3)讲究语言艺术。

4、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简答)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不足之处:(1)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简答)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6、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单选)(1)固定班级;(2)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单位;(3)固定时间<班、课、课时>7、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简答)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8、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简答)一、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二)设置合适的目标(三)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四)训练归因二、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表达明确的期望(二)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三)合理运用外部奖励(四)有效的运用表扬9、学习迁移类型(单选+辨析)10、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单选)正强化: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负强化: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消退: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做题技巧:凡以后再发生该事件概率增加的就是强化,减少的就是惩罚,再去看刺激的性质,消退是既不奖励也不惩罚】1、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简答)(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

2、学习动机类型(单选+辨析)3、简述耶克森多德森定律(单选+辨析+案例分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

4、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简答)(一)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二)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四)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五)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六)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5、注意的分类(单选)根据有没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6、保持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简答)第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第二,合理组织活动;第三,对兴趣的依从性;第四,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