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学 ——脏腑的认识



3.脾与胃: 脾胃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和传输营养、水分, 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组织器官的需要,故有 “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 此外,脾还有调节水蔽、统血、主肌肉四肢的功 能。 胃主要是消化食物。脾与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 脏腑,二者经脉互相联系,构成表里关系。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 营养物质的任务。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于 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到全身。
中医基础学 ——五行学说
相克: 木(肝、胆)
(肾、膀胱)水
火(心、小肠)
(肺、大肠) 金
土(脾、胃)
中医基础学 ——五行学说



2、病理规律(异常规律) (1)相乘——“乘”凌也,即欺负之意,是指五行中 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相乘次序: 原因:A.太过所致: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一行克 伐太过,引起其虚弱。B.不足所致:某一行过虚弱,难 以抵御其所不胜一行的克伐,使其更虚弱如:肝(木)和 脾(土)的关系:A、肝气乘脾——由于肝旺,影响脾 胃的运化功能,从而出现,胸胁苦满,脘腹胀痛, 泛酸,泄然泻等表现。B、脾虚肝乘——由于脾胃虚 弱,不能耐受肝的相乘,从而出现头晕乏力,纳呆 暖气,胸胁胀满,腹痛泄泻等表现。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生理规律(正常规律) (1)相生——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 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相生次序: 如:肝资生心——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则调 畅,气血和调,心情易于开朗,气和则色悦; 心资生脾——心的阳气推动血行以养脾,心情喜 悦则脾气健,食欲佳,面色容光焕发。

中医基础学 ——阴阳学说

5、阴阳互相转化——事物阴阳两个方面, 当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还可以各自向其相 反的方向转化。 如:水,100℃以上变为气 ——阴转化阳
中医基础学 ——阴阳学说

(三)阴阳学说在美容学上的应用 1、生理方面 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与四季气候的变化有密切 关系,我们便可以根据四季气候的特征对人体进 行相应的调整。 如:春夏属阳,对于阳虚的客人, 我们便可 以在春夏季多侧重给客人补阳,多用补法在关元, 气海等穴位。秋冬属阴,对于阴虚的客人,我们 则可以侧重在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用补 法。 再如: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而任何一脏器又 可分阴阳,如肾可分为肾阴、肾阳。
中医基础学 ——五行学说
相生: 木(肝、胆)
(肾、膀胱)水
火(心、小肠)
(肺、大肠) 金
土(脾、胃)
中医基础学 ——五行学说




(2)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 生长和功能具有抑掉和制约的作用 相克次序: 如:脾克肾——脾主运化,可抑制肾火亢 盛,制止肾水的泛滥,保证肾水功能的正 常进行。 肾克心——肾水滋润上行以制约心火,防 止其过亢。
中医基础学 ————脏腑的认识



4.肺与大肠: 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肺功能 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排泄槽帕。 肺上连气管喉咙,开窍于鼻。 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保持小便通利。 如果肺气不足,则可出现呼吸减弱,身倦无力, 气短自汗等全身虚弱症状。 肺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有赖于肺气 的肃降,肺气肃降则大便传导如常,粪便排出通 畅。若大肠积滞不通,反过来也影响肺气的肃降。
中医基础学 ——阴阳学说

3、阴了互根互用——“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 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 互为根本的关系,互用“是指阴阳双方不断地资 生、促进和助长对方。 阴阳双方,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 任何一方都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 阳、下为阴,没有上便无所谓下,气为阳,血为 阴血依靠气的运化水谷精微而成,气以赖于血的 充分供给营养,气沛血旺面部则红润光泽,两目 有神,容光焕发。
中医基础学 ——脏腑的认识




5.肾与膀胱: 肾主要功能藏精,一是指禀于父母之精,称为先天之精, 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本;一是指来源于脾胃的水谷之精, 称为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藏命 门之火,命门之火不足,常导致全身阳气虚弱,发生各种 疾病。肾主水、主骨、生髓,与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 衰老、水液代谢有密切关系。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盛 衰有密切关系。肾气充足,尿液可以及时分泌于膀胱并排 出体外,若肾气虚而不能固镊,就会出现小便频繁,遗尿 或失禁,肾虚气化不及,则出现尿闭或小便不畅。 肾左右各一,与膀胱构成表里。
中医基础学 ——脏腑的认识


中医所说的五脏六腑是—— 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 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 焦。 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 六腑主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 其糟粕。
中医基础学 ——脏腑的认识






1. 心与小肠: 心——主导和支配的作用。中医指:心主神志,与人们的思维 意识活动有关,如:我们经常说“用心想一想”,就是讲的心 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心(博动)——血液循环的动力。 心主汗,开窍于舌,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心的生理及病理变 化。 小肠位于腹腔,通过胃消化后的饮食水谷进入小肠,进行进一 步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排除其糟帕。小肠有了问题就会出 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大小便异常,如腹痛、腹泻、少尿等症 状。 心与小肠互属表里,心属里,小肠属表,心之阳气下降于小肠, 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如果心火过盛,可移热于 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状,反之,小肠有热, 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现心中烦热、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
中医基础学 ——阴阳学说

2、病理方面 人体的各种疾病,都可用阴和阳加以概括,阴 阳作为“八纲辩证”的总纲,统领表里,寒热、虚 实,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 如(1)阳热亢盛,上蒸头面 痤疮、斑; (2)阴寒盛,血脉失于温煦,血寒凝滞,阻于 经络,肌肤晦暗 斑; (3)阴虚——体内阴液缺乏,血液粘稠度高,血液 不畅,瘀血滞于经络 斑; (4)阳虚——温煦、推动作用降低,血流缓慢 斑。
中医基础学 ——脏腑的认识




2. 肝与胆: 调节精神情志活动、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协助脾胃消化食物。 肝开窍于目,肝脏有病常会引起各种眼病。 胆附于肝,胆所贮藏的胆汁是由肝分泌的,“借 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 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 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 能发挥其疏泄之性。 肝胆发病时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时肝胆同治。
中医基础学 ——阴阳学说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 程。 阴阳二气的运动是永恒的,当他们在运动过程中相遇 而又处于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阴阳交感是阴 阳二气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最佳状态。是万物发生和变化 的根由。 2、阴阳对立制约——“对立”即“相反”,相反则导致相 互制约其结果是使事物取得一种动态平衡。 如:夏季本是阳热甚,但夏季以后阴气却渐次以生,用 以制约炎热的阳。冬季本是阴寒甚,但冬至以后阳气却随 之而复,用以制约严寒的阴。 总之,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并非平静地各不相关地 共处于一体,而是时刻在相互制约着对方。
中医基础学 ——中医学概念

中医学是: 研究人体结构、生理、病理以及 疾病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是 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基础学 ——中医学的主要学术内容及特点


中医学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腑、气 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 论治等内容。 中医学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辨 证法思想 ,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与其它学科相 互渗透 ,相互影响 ,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理 论体系和防治各种疾病的丰富经验。中医 理论的正式记载是在战国至秦汉时期。
中医基础学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1、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这五种物质 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它们之间具有相 生相克的关系。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运动变化,才构成了物 质世界。 2、五行的理论是根据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间的相互 作用概括出来的。 木——曰“曲直”凡具有生长、舒畅、升发、条达特性者均属 木类; 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向上特性者,均属火类; 土——曰“稼墙”凡具有承载,生化、芷纳特性者均属土类; 金——曰“从革”凡具有变革、肃杀、清洁、收敛,下降特性 者均属金类; 水——曰“润下”凡具有滋润,寒凉。向下特性者均属水类。
中医基础学 ——五行学说
(2)相侮——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 克制,即“反克” 木(肝) 原因: A、太过相侮; (肾)水 火(心) B、不用相侮。 相侮次序: (肺)金 土(脾)

如:A、木侮金(肝火侮肺):由于暴怒而致肝火亢盛, 肺 金不仅无力制约肝,反遭肝火之反向克制,而出 现急燥易怒、面红目赤,甚则咳逆上气,咯血等。 B、水侮土(脾虚肾侮)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 出现全身水肿

中医基础学 ——五行学说
五 行 木 季节 气候 方位 气位 色 春 风 东 生 青 气味 脏腑 五官 组织 情志 酸 肝胆 目 筋 怒

土 金 水



中 西 北

化 收 芷

黄 白 黑

甘 辛 咸
长夏 湿 秋 冬 燥 寒
心小 舌 肠 脾胃 口
肺大 鼻 肠 肾膀 耳 胱




皮毛 悲 骨 恐
中医基础学 ——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学 ——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主要包括: 脏腑、气血津液、经络和生命活动的整体联 系4个部分内容。

中医基础学 ——脏腑的认识




Fra Baidu bibliotek
“肾虚”、“脾虚”——误以为是肾出了毛 病,误以为是脾有了问题,甚至买了药补、 去治疗; 其实中医所说的肾、脾等五脏六腑主要是 一种功能定位; 如——“肾”并不是独立的肾脏,而是泛指 泌尿系统,包括膀胱等; “脾”也不是指独立的脾脏,而是泛指消 化系统,包括胃等。
中医基础学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 称,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 证法
中医基础学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 二气的相互作用下滋生着、发展着、变化着的。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 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既 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 内部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和阳代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阳——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功能 的,机能亢进的等; 阴——沉静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物事 的,机能衰退的等。
中医基础学 ——阴阳学说
4、阴阳消长平衡——指一事物中阴阳的量和阴与 阳之间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消长 变化着,阴阳在这种量变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如:四季气候的变化 冬 春 夏 寒 热 阴消阳长 夏 秋 冬 热 寒 阳消阴长 人体而言: 阳长阴消:机能活动的产生(阳) 需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 阴长阳消: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阴)又必须消耗 一定的能量(阳)。

中医基础学 ——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中医学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主要通过3条途 径。 一是:古代的解剖分析。例如《灵枢· 经水》 说 :“夫八尺之士 ,皮肉在此 ,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 , 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 ,腑之大小 ,谷之 多少 ,脉之长短 ,血之清浊……皆有大数”。 二是: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三是:反复的临床实践总结。 三方面相互结合 ,解剖是生理的结构基础 ,病理反 证生理 ,治疗能验证对生理病理的认识。这样长期 反复相互认证 ,产生了对正常人体的理论知识。
中医基础学 ——五行学说
(3)母子相及——及即连累 A、母病及子——母脏传及子脏 如:水不涵木——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斑 B、子病及母——子脏传及母脏 如:心肝血虚: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虚 心肝火旺:心火旺盛,累及至肝,引动肝火

中医基础学 ——五行学说
(三)五行学说在美容学中的运用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 肝——喜条达恶抑郁,有疏泄功能,属木; 心——心的阳气有温煦的功能,属火; 脾——有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为气血生化之源, 属土; 肺——有肃降的特性,属金; 肾——有藏精、主水的功能,属水。 人体的肤色与五色的关系 肝——青 脾——黄 心——赤 肺——白 肾——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