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二)
(总分:4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34,分数:46.00)
A.窦房结 B.心房肌
C.房室结 D.希氏束
E.浦氏纤维
(1).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A.
B.
C. √
D.
E.
(2).传导速度最快的是
A.
B.
C.
D.
E. √
房室结的传导速度最慢,浦氏纤维的传导速度最快。
A.0期去极快、幅度高 B.4期电位不稳定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A. √
B.
C.
D.
(2).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A.
B.
C. √
D.
心室肌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度快、幅度高,没有4期自动去极化;而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0期与心室肌类似,且4期有自动去极,与心室肌纤维不同。
A.动脉血压上升 B.中心静脉压降低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1).血量增加可引起
A. √
B.
C.
D.
(2).心脏射血能力增强时
A.
B.
C. √
D.
血量增加回心血量也增加,可引起动脉血压升高,血量增加也引起静脉回流增加,也可使中心静脉压增加;而心脏射血能力增强时,心排血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但中心静脉压不但不高,而且降低,这是因为心脏射血能力强,能及时将回流到心的血液射至动脉的缘故。
1.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半月瓣开放 B.主动脉瓣关闭
C.肺动脉瓣关闭 D.房室瓣开放
E.房室瓣关闭
A.
B.
C.
D.
E. √
第一心音产生是由于房室瓣关闭,标志心脏开始收缩;第二心音产生由于动脉瓣关闭,标志心脏开始舒张。
A.动脉血压降低 B.心排血量减少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1).电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可引起
A.
B.
C. √
D.
(2).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可引起
A.
B.
C.
D. √
电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引起心率明显减慢,心排血量降低,血压降低;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反射性心功能加强和动脉血压升高。
央闭两侧颈动脉还引起脑缺血,这一结果也将导致反射性心功能加强和动脉血压升高。
A.压力感受性反射 B.化学感受性反射
C.心肺感受器反射 D.肾-体液控制机制
(1).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主要依靠
A. √
B.
C.
D.
(2).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主要依靠
A.
B.
C.
D. √
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动脉血压的神经反射调节主要是对在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内发生的血压变化起调节作用。
例如,当人从平卧位突然改变为直立位时,静脉回心血量突然减少,心排血量也减少;这种变化立即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使交感神经紧张活动加强,引起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因此血压不会降低。
除压力感受性反射外,化学感受性反射也是一种短期的血压调节机制。
在血压的短期调节中,也有一些机制属于前馈调节,例如,肌肉运动开始时以及防御反应时的心率加快和骨骼肌血管舒张。
此外在短期调节中也可能有对压力感受性反射进行重调定的情况。
例如,在防御反应时出现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就是由于压力感受性反射发生重调定,心率不会因血压升高而减慢。
长期调节:对血压在较长时间内(数小时、数天、数月或更长)的调节,需要体液因素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共同作用。
例如,在较长时间内循环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高于正常,可使交感神经活动的水平持续增强,血压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循环血液中
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升高时,可以激动室周器(如穹隆下器)处的血管紧张素受体,再使下丘脑室旁核一些神经元的活动增强,引起渴觉、饮水、血管升压素释放和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因此血压升高;室旁核神经元的活动还可以影响延髓孤束核神经元的活动,使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降低。
另外,肾脏在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
肾脏可以通过对体内细胞外液量的调节而对动脉血压起调节作用。
有人将这种机制称为肾-体液控制机制。
肾-体液控制机制也受体内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较重要的是血管升压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心肌细胞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肌质网Ca2+贮存少 B.受自动节律性控制
C.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全或无”式收缩
E.传导的房室延搁
A.
B.
C. √
D.
E.
肌细胞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3.心动周期中哪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A.等容收缩期末 B.等容舒张期末
C.心房收缩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减慢充盈期末
A. √
B.
C.
D.
E.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低的时间,是在心室射血之前,即等容收缩期末。
A.心脏搏出量
B.心率
C.外周阻力
D.大动脉顺应性
E.循环血量
(1).一般情况下,动脉收缩压主要反映
A. √
B.
C.
D.
E.
(2).一般情况下,动脉舒张压主要反映
A.
B.
C. √
D.
E.
如果每搏量增加,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与每搏量不增加时比较,心缩期中主动脉和大动脉内的血量明显增多,收缩期动脉血压升高的幅度也就较高;但由于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血流速度加快,到舒张期末,大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和每搏量增加之前相比,增加并不多。
因此,每搏输出量增加时,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而舒张压升高不多,脉压增大。
反之,则出现相反的现象。
故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排血量的多少。
如果总外周阻力增大(而其他因素不变),心舒期内血液流入毛细血管和静脉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内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在心缩期,南于动脉血压
升高使血流速度加快,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的升高明显,脉压也就相应减小。
故在一般情况下,动脉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下列哪一项变化可以在心电图中看到
A.窦房结去极化 B.心房肌去极化
C.房间束去极化 D.房室结去极化
E.希氏束去极化
A.
B. √
C.
D.
E.
只有心房肌去极化的综合向量较大,在心电图中表现为p波。
5.下列选项中,肾上腺素不具有的作用是
A.使心收缩力增强
B.使心率加快
C.使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
D.使骨骼肌血管收缩
A.
B.
C.
D. √
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时和变力作用,使心排血量增加。
在血管,肾上腺素的作用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布的情况。
在皮肤、肾脏和胃肠道的血管平滑肌上,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在数量上占优势,这类受体被激活时引起血管收缩;在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占优势,这类受体被激活时引起血管舒张。
小剂量的肾上腺素以兴奋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效应为主,引起骨骼肌和肝脏血管舒张,这种舒血管作用超过肾上腺素对其他部位血管的缩血管作用,故全身总外周阻力降低。
大剂量的肾上腺素则引起体内大多数血管收缩,总外周阻力增大。
A.0期去极速度快、幅度高
B.4期自动去极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A.
B. √
C.
D.
(2).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A.
B.
C. √
D.
窦房结细胞是慢反应自律细胞,有4期自动去极,但0期去极速度慢;浦肯野细胞是快反应自律细胞,0期去极速度快、幅度高,有4期自动去极。
A.功能性充血 B.组胺
C.高血压 D.CO2分压变化
E.毛细血管血压
(1).影响脑血管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
A.
B.
C.
D. √
E.
(2).正常时影响毛细血管滤过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B.
C.
D.
E. √
影响脑血管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脑组织的化学环境,CO2分压增高时脑阻力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影响毛细血管滤过的因素涉及与有效滤过压形成有关的四方面因素。
但正常时影响毛细血管滤过量的因素主要是毛细血管血压,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可使滤过量增多。
6.可使静脉回流加速的因素有
A.从卧位到站立 B.注射肾上腺素
C.慢速跑步 D.浸泡在水中
A.
B. √
C. √
D. √
从卧位到站立,由于重力作用,静脉回流会降低。
肾上腺素增加心肌收缩力,导致同心血增多。
慢速跑步由于骨骼肌的作用使得回心血增多。
游泳由于水的挤压作用,也使得回心血增多。
7.下列哪些情况下,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
A.动脉舒张压升高 B.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C.心室舒张期延长 D.心搏频率增加
A. √
B.
C. √
D.
冠脉血流量在心室收缩时,挤压心室肌中的动脉,血液供应明显受限,冠脉血流量的供应主要取决于舒张压的高低和心室舒张期的长短,舒张压升高和舒张期延长均可增加血流量。
8.急性失血时,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可引起
A.阻力血管收缩 B.容量血管收缩
C.心率加快 D.心排血量增加
A. √
B. √
C. √
D. √
都可以引起。
9.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
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E.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A.
B.
C.
D. √
E.
心室舒张后,室内压下降,当室内压下降到低于房内压时,血液顺着房-室压力梯度由心房向心室方向流动,快速充盈约占0.11秒,其间进入心室的血液约为总充盈量的2/3。
随后,血液以较慢的速度继续流入心室,称慢速充盈。
以后,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心房收缩,约0.1秒,将血液从心房挤入心室,使心室充盈进一步增加,但对心室充盈所起的作用较小。
10.下列哪一种情况可使心排血量减少
A.阻断心脏迷走神经的传导
B.刺激心脏的交感神经
C.颈动脉窦内压力降低
D.心舒末期容积增加
E.由平卧转为站立
A.
B.
C.
D.
E. √
由平卧转为站立时,腹腔内和下肢静脉受重力影响,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也减少。
A.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
B.动脉舒张压升高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1).全身小动脉阻力增高时
A.
B.
C. √
D.
(2).心动周期缩短时
A.
B. √
C.
D.
全身小动脉阻力增高(口径缩小)时,动脉血压升高(尤以舒张压升高明显),左心室收缩弓l起的室内压升高必须超过已升高的动脉压才能使动脉瓣打开,所以等容收缩期延长;心动周期缩短时,心动周期各期均缩短,动脉舒张压可因心舒期缩短而升高。
11.刺激迷走神经,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可以引起
A.窦房结超极化,使节律性降低
B.房室交界区去极化,使传导性增高
C.M受体的K+通道打开,使窦房结细胞去极化
D.心肌收缩力增强
E.窦房结细胞Na+内流,使节律性降低
A. √
B.
C.
D.
E.
迷走神经末梢释放ACh,作用于窦房结的M受体,引起K+通道打开,导致超极化,其结果使去极化达阈电位的时间延长,使节律性降低。
在房室交界也引起类似的超极化,使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减慢。
12.下列关于窦房结P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内流进行性增强
B.K+外流进行性衰减
C.Ca2+内流进行性增强
D.Cl-内流进行性衰减
A.
B.
C.
D. √
窦房结P细胞的4期自动去极化速率最快(约0.1V/s),自律性最高。
在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4期存在许多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其自动去极化的离子机制不外乎外向电流减弱和内向电流增强两个方面,三种与4期自动去极化有关的离子电流:①IK电流:IK通道在动作电位O期去极化时就已开始激活开放,以后K+外流逐渐增强,成为窦房结P细胞3期复极的主要原因。
IK通道的去激活关闭所造成的K+外流进行性衰减是窦房结P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最重要的离子基础。
甲磺酰苯胺类药物可阻断IK通道。
②If电流:If 电流是一种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离子流,主要是Na+内流,在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If电流在窦房结P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过程中所起作用可能不大(但也起作用)。
If通道可被铯(Cs)阻断。
③T型钙流:当4期自动去极化到-50mV时,T型钙通道被激活开放,引起少量的内向T型钙流(I Ca-T),成为4期自动去极化后期的一个组成成分。
T型钙通道可被镍(NiCl2)阻断,而一般的钙拮抗剂对ICa-T则无阻断作用。
A.压力感受性反射 B.化学感受性反射
C.心肺感受器反射 D.脑缺血反应
(1).能有效缓冲血压快速波动的心血管反射是
A. √
B.
C.
D.
(2).能抑制下丘脑释放血管升压素,调节机体血容量的心血管反射是
A.
B.
C. √
D.
①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窦弓反射):a.动脉压力感受器(baroreceptor):存在部位:颈动脉窦、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
适宜刺激:动脉壁的扩张、牵拉。
对血压的感受范同:60~180mmHg(8.0~24.0kPa)。
b.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 reflex)的反射过程: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冲动沿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后,与孤束核的神经元发生联系,最终引起延髓心迷走紧张加强,而心交感紧张及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结果使心脏的活动减弱、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并使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因而动脉血压降低。
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合称之为心血管反射的“缓冲神经”(buffer nerves)。
c.减压反射的特点: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在正常心动周期中即起作用,使动脉血压维持在比较恒定的水平。
对波动的血压变化敏感。
当窦内压在正常平均动脉压水平(约100mmHg)时,反射最敏感,纠偏能力最强。
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的活动,较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的活动为强。
d.减压反射的意义:经常使血压保持相对稳定。
维持脑、心正常血流量。
②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a.心肺感受器(cardiopulmonary re-ceptor):存在部位: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
特别是心房的容量感受器(volume recep-tor)。
适宜刺激:机械牵张:血量增多、压力增高;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等。
b.传入神经:迷走神经。
c.反射效应:感受器受刺激时,通过交感紧张降低、心迷走紧张加强,使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故血压下降;同时,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使肾排水量增加,血容量减少。
d.意义:调节血量、体液量及其成分。
③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a.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存在部位: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适宜刺激: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缺O2、CO2分压增高、H+浓度增加)。
b.传入神经:窦神经、主动脉神经。
c.反射效应:主要是呼吸加深加快。
心血管效应(在缺氧、窒息、失血、动脉血压过低和酸中毒时出现):由于呼吸加深加快,反射性使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同时皮肤和骨骼肌内脏的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因此会使血压升高。
d.意义:保证了心脑等重要器官在缺氧等情况下有足够的血流量供应。
1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
A.Na+内流、Cl-外流
B.Na+内流、K+外流
C.Na+内流、Cl-内流
D.Ca2+内流、K+外流
E.K+外流、Ca2+外流
A.
B.
C.
D. √
E.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由Ca2+内流和K+外流综合结果。
14.心力贮备包括
A.收缩期贮备 B.心率贮备
C.舒张期贮备 D.余血贮备
A. √
B. √
C. √
D.
心力贮备包括心率贮备和搏出量贮备,搏出量贮备又有收缩期贮备和舒张期贮备。
15.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将引起
A.左室射血速度增快
B.心排血量增加
C.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
D.左室射血时达到最高室压的时间缩短
E.左室射血时的最高室压下降
A.
B.
C. √
D.
E.
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
如果动脉压增高,射血期心室射血遇到的阻力增加,射血期缩短;同时由于心室肌缩短的程度和速度均减小,射血速度减慢,以至每搏输出量暂时减少,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
射血阻力的增加,使射血开始较晚,但不会使射出时的最高室压下降。
16.高血压患者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的心泵功能指标是
A.心输出量 B.射血分数
C.心指数 D.心脏做功量
A.
B.
C.
D. √
在搏出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动脉血压升高可使心肌收缩强度和心脏做功增加。
心肌的耗氧量与心肌做功的量是平行的。
心室射血期压力和动脉压的变化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往往大于心排血量变化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因此,用心脏做功量来评定心脏泵血功能比单纯用心排血量评定更为全而,尤其是在对动脉压高低不同的个体之间以及同一个体动脉血压发生改变前后的心脏泵血功能进行比较时更是如此。
17.动脉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
A.每搏量的多少
B.外周阻力的大小
C.大动脉弹性的好坏
D.心脏泵血功能的好坏
E.血管充盈的程度
A.
B. √
C.
D.
E.
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18.关于微动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在调节动脉血压中起重要作用
B.在调节器官血流量中起重要作用
C.其口径的变化比中动脉的大
D.收缩时,组织液的生成量减少
E.管壁平滑肌的张力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
A.
B.
C.
D.
E. √
微动脉虽然受局部代谢产物的调节,但主要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控制。
19.关于动脉血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收缩压
B.平均动脉血压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
C.动脉血压偏离正常水平愈远,压力感受器纠正异常血压的能力愈强
D.其他因素不变时,心率加快使脉压增大
E.男、女性和动脉血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A.
B.
C.
D.
E. √
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动脉的最高压;平均动脉压不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值(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压力感受器在正常水平变化时,传入冲动变化最明显,对血压的纠正作用最强;心率加快时脉压减小。
20.可以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的物质有
A.血管紧张素Ⅱ B.前列腺素E
C.抗利尿激素 D.去甲肾上腺素
A. √
B.
C. √
D. √
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升压素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紧张素Ⅱ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去甲肾上腺素可与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结合,引起血管收缩。
而前列腺素E可使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敏感性降低,对抗血管收缩作用。
21.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可引起
A.心率减慢 B.胃肠运动减弱
C.瞳孔缩小 D.糖原分解增加
A. √
B.
C. √
D.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通过其末梢释放递质与所支配器官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的。
因此,对受体的分布和类型及功能应该有较好的掌握,才能答好此题。
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可兴奋心肌和窦房结M受体,传导减慢,表现为心率减慢。
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作用于胃肠平滑肌上为M型受体,使胃肠运动增强。
瞳孔大小主要是虹膜环状肌控制,其上有M受体,当乙酰胆碱与之结合后,引起瞳孔缩小反应。
糖原分解增加主要表现在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相反。
22.迷走神经兴奋使心率减慢,是由于窦房结细胞发生下列哪种改变所致
A.K+通透性降低
B.K+通透性增高
C.Ca2+通透性增高
D.Na+通透性增高
E.Cl-通透性增高
A.
B. √
C.
D.
E.
窦房结含有丰富的自律细胞,它属于慢反应细胞,与浦肯野细胞不同。
窦房结接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节后纤维的双重支配。
迷走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与窦房结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能通过一种Gk蛋白来激活细胞膜上的一种钾通道(Ikach通道),使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高,细胞内的K+流向膜外,于是最大复极电位变得更负,故自动除极化到达阈电位所需时间变长,窦房结的自律性频率下降,心率减慢。
此外,乙酰胆碱能抑制Ca2+通道,减少Ca2+外流,使房室交界处的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的上升幅度变小,上升速率减慢。
A.血流速度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血压
E.血液黏滞性
(1).阻止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是
A.
B. √
C.
D.
E.
(2).调节ADH分泌的主要是
A.
B.
C. √
D.
E.
血浆胶体渗透压在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中有重要的作用,可阻止水分从毛细血管滤出;而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是调节ADH分泌的重要因素,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ADH分泌增加,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ADH 分泌减少,导致尿量变化。
A.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B.心率加快、血压降低
C.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D.心率减慢、血压升高
E.心率和血压不变
(1).在低氧环境中
A. √
B.
C.
D.
E.
(2).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
A.
B.
C.
D. √
E.
在低氧环境中,血液氧分压降低,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缩血管作用很强,血压明显升高,这时引起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活动,使心率减慢,但由于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很强,血压仍然是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