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3课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3课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

《行路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感知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品味名句,提高鉴赏古诗能力。

3、有情感的朗诵这首诗歌。

情感目标: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苦闷抑郁的情感。

2、学习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人怀才不遇、苦闷抑郁的情感。

2、难点:学习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分钟)我们学过很多李白所写的诗歌,请问大家还记得是哪些诗吗?学生回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渡荆门送别》《送友人》那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师生齐背二、检查预习(13分钟)大家背得非常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行路难》(其一)。

首先我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

每一小组上一人展示自己的预习内容,教师进行查漏补缺。

如: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投:扔下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我想像姜太公那样在碧溪边悠闲地钓鱼,又想像伊尹那样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

三、名句赏析(18分钟)大家表现的很好,说明大家预习得很到位。

我们知道李白从小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25岁就离开家乡仗剑远游,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

也正是因为这些他在42岁时被召入长安,供奉为翰林。

但他并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又遭到了权贵的谗毁,仅一年时间就离开长安。

这首诗就是他离开长安时所作的,所以诗中满是他的苦闷和抑郁。

他用行路艰难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请大家找出能够表现诗人怀才不遇、苦闷抑郁的句子。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句诗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句诗运用了“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词,写出了李白面对美酒佳肴不能食用,内心苦闷不已。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句诗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句诗运用了比兴的修辞,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公开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公开课教案_1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行路难》是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乐府诗。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感知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2、能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美,提高鉴赏古诗能力。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情感目标: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学习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五、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PPT显示李白的图片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二)走进诗人1、说说你心中的李白。

2、完善李白档案。

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一心想“稷,济苍生”,建功立业。

(三)诵读诗歌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教学气氛。

(设计意图: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经过反复的诵读,自然就能体会诗人的用意和诗歌意境。

吟诵还能够引发读者共鸣,体悟诗歌神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练读:读准字音,亮开嗓门读。

2、自读:揣摩诗歌情感。

3、竞读:男女生比赛。

4、听范读:体会诗歌中的诗人形象4、全班齐读:感知诗意。

(四)疏通文意(1)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

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2)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小组解答,学生不能解答,老师解答。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公开课教学设计_3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公开课教学设计_3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情感。

2、赏析诗歌:写作手法。

3、认识诗人:精神特质。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欣赏想象、夸张的浪漫笔法。

教学难点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理解李白的人格魅力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李白意义。

(屏显)思考李白意义“有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似乎并不会受很大的影响,不过是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文学家而已,……和我们普通人的柴米油盐没有什么关系。

?”师:是啊,这是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李白,和我们到底有没有关系?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诗歌又有什么意义?为了寻找答案,让我们带着思考,走进《行路难》。

(屏显)明确学习目标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诗歌,面对一首诗,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学习呢?明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情、欣赏诗法、感知诗人。

二、抓住字词,理解赏析诗歌。

师:我们知道,诗歌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就是字词。

我们学习诗歌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就是:以字词为抓手,定点钻探,品评赏析。

(屏显)(环节一)抓住“诗眼”,理解内容情感。

诗歌往往中往往有一个凝练传神的字词,如同诗歌的眼睛,这个字或词就是“诗眼”。

抓住它,就可以定点钻探,层层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

1、出示写作背景:(屏显):李白有宏图大志,希望成为像管仲、张良等一样的良相。

天宝元年,42岁时,接到皇帝诏令,进京为官。

然而仅仅两年的时间,李白便因奸臣陷害,被皇帝“赐金放还”,被迫离开长安。

这意味着他政治命运从此断掉,意味着他与自己的理想从此永隔。

2、师:诗歌的题目是“行路难”,请大家找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字。

(明确“难”)请大家思考围绕“难”字,你想到了哪些问题?生:提出问题,总结:(屏显)(1)有多“难”?(2)为什么“难”(3)如何面对“难”?(4)如何抒写“难”?3、品析诗句,回答问题。

(屏显)美酒佳肴——难咽黄河太行——难行姜尚伊尹——难遇前路多歧——难择师:难!难!难!重重困难,进退两难。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公开课教案_0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修辞、用典、警句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体会诗歌的意境。

3、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人在逆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过程与方法:1、粗读、精读、品读,准确、完整地感知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2、分析、讨论、探究,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美,提高鉴赏古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学习作者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引导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重点1、理解并背诵全诗,体会诗人“仕路难行”之感以及“壮志”之心。

2、理解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能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

○难点1、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

2、诗中运用的典故及作用。

○课型及课时新授课、1课时○互动课堂步骤(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课题(播放幻灯片1)展示课题——行路难(其一)唐·李白2、教师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及要达到的目标(播放幻灯片2)展示学习内容及目标学习内容:1、诵读 2、赏析 3、运用达到目标: 1、当堂背诵 2、理解诗意 3、学以致用(二)诵读诗歌、感受诗境(播放幻灯片3)展示诗句中的停顿及重点字词的读音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樽zūn 斗dǒu 珍馐xiū 投箸zhù 塞sè 歧qí路 ) 生1读……教师范读,并解释生字词……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

“直”同“值”,价值。

学生齐读生字词,并自由朗读诗句……生2读……生齐读……(三)走进诗歌、赏析诗歌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播放幻灯片4)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著有《李太白全集》。

第14课《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语文九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行路难》(其一)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课题为《诗词三首》,本课所选三篇诗文从体裁上分别是古体诗,五言律诗和词,因此,学习本课应注意不同体裁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从诗歌内容上《行路难》(其一)创作于李白“赐金放还”后,诗歌情感经历了“郁闷惆怅幻想徘徊、低沉乐观旷达”的过程,起伏的情感体现了李白式的浪漫。

夸张、想象、典故的使用同样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行路难》(其二)属于古体诗,是李白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诗歌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押an韵,诵读时赋有音韵美。

学情分析在本课的预习部分特别提到: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初步读懂每首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课还应该再次训练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阅读技巧,帮助学生从关键词和典故入手把握诗歌情感。

另外,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是诗歌教学的关键,也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诗歌体裁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及策略一、目标1.诵读诗歌,把握《行路难》(其一)的诗歌情感;(重点)2.学习用典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重点)3.学习诗人乐观豁达的精神品格。

(难点)二、策略诵读法;讲授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图片一、导入新课余光中先生在《寻李白》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近李白,感受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二、整体感知自由诵读本课三首诗词,读完后说说《行路难》(其一)与其它两首诗词在节奏和韵律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七言杂以三言,二二三拍;2.押an韵;三、题目解读1.乐府古题;2.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苦孤苦的处境。

四、重点研读(一)诵读明意诵读诗歌,借助注释读懂诗歌大意,说说诗歌描画了几个场面。

预设:饯别宴宴饮(实);前路多艰(虚);憧憬未来,坚定信念(虚)。

(二)再读悟情自由诵读三个场面,从关键词入手,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公开课教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公开课教案_2

《行路难》教学设计一. 师: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板书:行路难李白。

)一、诵读,把握感情波澜二、这首诗是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

天宝元年,李白被征召入京,受到皇帝重视,一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将大展雄图。

但没等到他“功成”便被“赐金还山”,实际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驱逐出朝了。

在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他写下了这首诗。

现在,你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开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三、结合诗文,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四、生3:应当是特别忧愁、苦闷,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板书:苦闷。

)师:好,感觉出来了。

那接下来呢?生4:接下来写作者想要渡过黄河,却被冰川堵塞了;想登上太行,却被大雪封住了。

这应当充满着无奈。

师:感觉越来越好。

其他同学愿意接着说吗?生5:我觉得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以姜太公和伊尹自比,仿佛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可以看出诗人在苦闷之后仿佛又找到了方向。

生6:接下来又感到道路崎岖,不知道身在何处,迷惘无措。

(板书:希望迷惘。

)生7:最后,他很自信,认为还是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完成伟大的抱负。

(板书:自信。

)师:这首诗歌短短的82个字,生动地表达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情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内容变化纵横,百步九折。

在悲愤中不乏豪迈之情,在失意中仍满怀信心。

(师完善板书成波浪状,“苦闷”、“迷惘”在波谷,“希望”、“自信”在波峰。

)师:请大家再次诵读全诗,感悟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和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三、玩味,叩击诗人心扉师:在唐朝,诗人很注重“诗眼”打造。

一般来说,“诗眼”往往是诗人苦吟锤炼的结果,本诗的诗眼是——生(齐):行路难。

师:“难”在何处?我们就围绕诗眼“行路难”,用“从___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一个___的李白”来写一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docx

13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词内容。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线串连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品诗情、会诗意,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难点: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一、导入新课有位诗人,24岁离开家乡,仗剑走天涯”,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大济苍生”的理想,只可惜“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dr,这位诗人就是——李白。

五月天的一首歌——《倔强》,跟李白的气质很相似。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在李白的诗里一直都有这种自信而霸气的宣言。

这节课我们來一起看一下,李白在遇到挫折而感到悲愤的时候会如何表达呢?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欲借此实现自己“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

但三年将过,他不但宏愿难成,反遭奸佞诋毁,被迫离京,于是在与朋友饯别分离Z际,写下此诗。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并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金樽:zCin,盛酒的器具。

■珍羞:同“债美味的食物。

■直万钱:同“值二价值。

■投箸:zhd筷子。

■冰塞川:S&堵寒。

■今安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定、必然。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2)易错字词。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赛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赛课教案_1

人教部编版(2018年6月第1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行路难(其一)教学目标1、能熟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修辞、用典、警句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3、感悟诗人在逆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八下学生通过七年级两学期和八上的文言文学习,在古诗文背诵积累、文言词语积累等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已基本掌握了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但也不排除少数学生本来语文基础较差,加之文言文古诗词不想白话文现代诗那么顺口,缺乏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注意,兼顾好这两方面的情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前提下理解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掌握本诗中运用的典故及作用。

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活动一、【导入新课】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这个人就是李白。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和他的《行路难》。

二、【了解作者】学生根据所学巩固作者常识。

诗人资料卡片整理:李白朝【称号】:自号“”人称“”【评价】“中国古代主义诗风豪放、清新、飘逸。

”【名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

”“抽刀断水水更流,。

”进而了解写作背景: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臣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在朋友为他饯行的酒宴上写了这组诗。

思考:《行路难》中的“路”仅指自然界中的道路吗?(题解:路的深意是指人生道路、仕途道路)三、活动一:【读一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感知情感,一定有轻重缓急。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获奖教案_0

在理想与现实间往复,做不屈不挠的斗士——从《行路难》看李白的理想《行路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⑴通过李白生平故事,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⑵通过李白生平故事,品析诗中语句,体会诗人“仕路难行”之感以及“壮志”之心。

⑶有感情朗读古诗。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李白生平故事,体会诗人“仕路难行”之感以及“壮志”之心。

教学难点:深入领会作者复杂变化的情感,以及本诗波澜起伏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教师:1、全面了解李白生平事迹及思想。

2、准备课件学生:1、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

2、搜集李白生平故事,进一步理解“行路难”。

四、教学过程:一、对比导入。

李白在24岁时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意气风发、壮志满怀。

然而时隔二十年后,李白却写下了一组三首诗《行路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一。

二、结合李白生平理解诗歌情感。

1、师范读古诗。

2、结合李白生平故事理解李白的理想以及为了理想不折不挠的精神。

在出蜀之后,发生了哪些事使李白发出“行路难”的呼号呢?小组派代表汇报一下。

预设:(1)结合李白被贬的故事背景,理解“行路难”的含义,理解作者英雄失路的抑郁苦闷之情,指导朗读语气语调。

(2)结合李白随永王平乱被贬夜郎,追随李光弼镇边去世之事,理解李白对理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定、乐观、自信、执着的精神,指导朗读语气语调。

(3)学生可能会谈及李白的家庭、婚姻生活,教师适时引导,理解本课“行路难”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谈及李白的交友、游仙访道,教师适时引导,理解这些都是他求仕进而实现理想的途径。

3、小结:由此看来,李白的确是仕途艰难,虽然他不知道理想的大道在哪里,有着困惑,就像他在诗中说的:“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他却一直在理想与现实间挣扎,不达目的不罢休,正像他在诗中说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总结齐读课文,感受李白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习他愈挫愈勇,永不言败的精神,做一个不折不挠的斗士!。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1《行路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台湾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用这样的句子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好大的口气啊!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

李白和李白的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请看大屏幕:李白性嗜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襄阳歌》李白情系酒——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李白诗仗酒——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江上吟》李白能市酒——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游洞庭》可是李白也有“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的时候,《行路难》就记下了这一幕。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走近这位伟大的诗人,学习他的千古名作《行路难》。

看看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小李杜则是李商隐、杜牧)。

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

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解题“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

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

3、写作背景李白,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比,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天宝(742年)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娱乐皇帝贵妃,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公开课教案_0

行路难(其一)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及默写全诗。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一、检查预习李白(701-762),字,号,人称,与杜甫并称。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诗人。

二、写作背景《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三、先听朗读,注意断句及作者情感变化,再自由读两分钟;学生跟录音读,然后请两位同学上台朗诵。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赏析古诗1.读诗赏图,体会作者情感是如何变化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写出宴会的欢乐场景,以乐景写哀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苦闷、抑郁、悲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事与愿违的痛苦、失望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从古人那里得到安慰,对自己重回朝廷还抱有希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忧虑、焦灼不安、迷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乐观、自信、倔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五、品读诗歌。

我从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

六、分角色朗读金樽清酒斗十千,。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直挂云帆济沧海。

七、课堂练习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行激励或劝勉:,。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阅读 13 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优质课教案_1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阅读  13 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优质课教案_1

《行路难》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及教学设想李白是学生最为熟悉的诗人之一,但除了能背几首诗仙的诗作之外,他们对李白的人生经历以及诗歌风格并不熟悉。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理想破碎,前途受阻,李白的痛苦是巨大的;但这种痛苦并非客观现实的逼迫,而是源于他内心的自我选择。

屈从现实,还是坚持自我,这才是诗仙李白徘徊犹豫的根源。

这一点是学生阅读文本时的盲点,也是本诗解读时的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可介入背景,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李白此时此地的心理状况;运用多种方式的诵读设计,在动情入境的吟诵中感受李白内心的滔天波澜;再联系现实设计情境,以不同的语调不同的情感或低吟或高诵,使诗歌中最昂扬的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烙入学生的心田,使浪漫主义诗仙的光辉形象在学生眼前巍然耸立。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意。

2.过程和方法:品读诗歌,了解李白在失意和迷惘中仍不失洒脱乐观的形象。

吟诵诗歌,入情入境地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仙悲愤中不乏豪迈的气概,学习失意中仍怀希望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品读诗歌,理解诗人曲折有致的心路历程。

四、教学难点:体贴入微,感受诗人抉择的艰难和可贵。

五、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点拨引导法、小组讨论法六、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出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猜一猜,这节诗写的是哪位诗人?PPT出示: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说说你从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这是李白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也是在他的超级粉丝杜甫眼中的形象。

此时,李白正接受了玄宗皇帝的邀请,来到长安任翰林学士,诗文风采,名满天下。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获奖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获奖教案_1

《行路难》教学设计一、创新设计:读中品,品中读;读为线索,品是重点。

二、教材依据:《行路难》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所用版本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教材。

三、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人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深感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在朋友们为他饯行的酒宴上,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于是满怀愤慨写下《行路难》,抒发心中的感慨。

行路难,乐府古题,内容多叙写社会道途艰难和离别悲伤。

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节课选的是第一首。

2.学情分析:《行路难》的写作背景背景和伊尹的典故学生不是很熟悉,可以发动学生在课外多找一些资料阅读,让学生在真切体验中主动求知,主动发展。

同时采取诵读法理解词意,让学生读中议,读中品,读中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3.指导思想:课堂上学生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是一支支等待点燃的火把!因此本课的设计以读为导入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知识的建构与重点、难点的突破。

4.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读中品,品中悟,让学生在品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阅读诗词的兴趣,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学习目标:品读诗歌,体会诗情,学习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准备:1.搜集背景资料,准备课堂文稿,制作课件,课文范读视频。

2.指导学生课前预习:(1)收集有关诗人李白的相关资料。

(2)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读懂歌大意。

(3)在阅读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预习笔记上。

六、教学流程1.设计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说课稿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说课稿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这首古诗。

这首诗以豪放激昂的笔触,描绘了行路之难,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写了行路之难、处世之难和信念之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这首诗的意境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诗人的情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行路难》;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行路难》;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领悟诗文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李白诗歌,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解读诗歌内容。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

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中“行路难”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教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教案_2

《行路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2.品味诗句,体会诗人挣脱困难,积极乐观的情感。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板书:行路难李白)首先请同学们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一.字斟句酌,读出难1.同学们,从题目看,哪个字能体现出李白的心情?“难”字(板书“难”)2.请同学们齐读诗歌,想一想哪些诗句写出了李白的“难”?(齐读后请学生读出自己所找到的句子)【预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3.这三句话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翻译,时间一分钟。

(请三位学生分别翻译三句话)【预设】(1)面对佳肴,我放下酒杯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2)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3)世上行路多么艰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4.同学们已经读出了李白的难,接下来,结合写作背景,我们去看看李白为何而“难”。

【背景链接】(学生读)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本诗是其中一篇。

5.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三句话,试着品一品李白这杯苦酒。

(先请个别学生读,再齐读)二.师生共赏,理解难1.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轻扣李白的心扉,去深入的理解他的“难”。

请同学们自选角度,赏析这三句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诗化诗仙形象
师: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板书:行路难李白。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2.入情入境,品读诗歌,理解诗人曲折有致的心路历程。

三、作者简介
四、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

李白于天宝三年(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是一首乐府体诗。

同学们,从题目看,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难”字
过渡: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不禁会猜想——
预设:李白在仕途上遇到的什么困难?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
五.初读诗歌,感受诗意
1.自由放声朗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诗中能印证我们猜想的诗句。

2.学生朗读:个别展示;齐读;听录音朗读
六.品读诗歌,读懂“难”
1.吟读诗歌,从哪些诗句中传递出到李白此时怎样的心情?
【背景链接】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
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

看完背景我们再来读一读能体现李白“难”的诗句。

2.学生品读,发言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饮宴的丰盛,奢华,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无助。

(朗读时:读出兴奋、豪爽而又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意)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投”“拔”“顾”连用四个动词,(动作描写)并与上句形成对比,写出诗人失意、苦闷之情。

老师:我们怎样用我们的声音来表现诗人的茫然与苦闷呢?(板书:茫然、苦闷)“停杯投箸”要短促点;“心茫然”语调要低沉,缓慢(学生试读)
师:你的朗读真的似乎让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内心。

大家一齐来,注意刚才同学给我们的提示和示范。

(生感情齐诵。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想要渡过黄河,却被冰川堵塞了;想登上太行,却被大雪封住了。

这应当充满着无奈。

师问:李白真有渡河登山的行程吗?
明确:运用比喻的手法,“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即将迈向自己的理想;“冰塞川”“雪满山”比喻理想受阻(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师:我们该如何表现李白的无奈之情呢?声音要低沉点。

师:对!哪些字要注意处理呢?
“冰塞川”的“塞”字和“雪满山”的“满”字要重读。

师:对!要用低沉而压抑的语调来表现诗人的愤懑和无奈。

我们一起试试。

(生深情诵读。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连用了两个“行路难”运用反复手法,强调自己前途的困难,注意到这里的标点符号是感叹号,更加强调了这种无奈、悲伤的心情。

多歧路,今安在?”那么多岔路,我的出路在哪里呢?在这句疑问中,也感受到李白的茫然、无助、迷惘、痛苦。

(板书:无助、迷惘、痛苦)
师:节奏短促,声调低沉,唱出无穷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声。

表达了诗人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之情。

是啊,李白到底在向谁发问呢?摆在他面前的,到底有哪些出路呢?
我觉得李白可以稍稍改变一下他为人处事的方法,别那么狂傲。

在官场里,媚上欺下很正常,李白看惯了就好。

: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

如果李白那么做了,那就不是李白了。

师:如果此时让李白站到朝堂之上,再来做一次选择,你认为他会选择什么?
离开,一定是离开。

因为李白说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有时候,委屈就能求全;可是,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就没有了自由飘逸的诗仙。

选择虽已完成,前路茫茫的痛苦却依然啃噬着诗人的心灵。

(师动情吟诵这四句诗。


(此时,教师的一句轻轻的追问“摆在他面前的,到底有哪些出路呢?,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李白彼时彼刻的真实处境和矛盾纠结之中。

以“歧路”为突破口,感受李白去留之际的迷茫:去,或一蹶不振消极避世,或执著理想不言放弃;留,或特立独行坚持本我,或结交党羽同流合污。

何去何从?这一刻的心理情感解读,让一个特立独行,不甘“摧眉折腰”的傲岸诗仙跃然纸上。


师问:食不知味,酒难入喉,长吁短叹,彷徨四顾,这,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洒脱的诗仙吗?难道他真的被打倒了吗?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引导:“闲来垂钓碧溪上”讲的是吕尚80岁时在渭水垂钓遇到周文王,后来辅佐周武王的故事;“忽复乘舟梦日边”讲的是商朝的伊尹在被商汤委以国政时曾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旁边经过。

这两句诗写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这种方法在诗歌里叫“用典故”,以众所周知的历史故事表达内心复杂的情绪委婉含蓄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抒写了自己的不甘和希望被朝廷重用的难”外之意。

师:这句我们读时注意语气略轻松,带希望的情感(学生试读)(板书:希望)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千古名句
师预设:它写出了李白对前途的自信和乐观。

李白借用乘风破浪的典故,委婉含蓄表达了自己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心情。

(板书:自信、乐观、积极进取)
师:这句应以激昂的声音读出自信之情。

读出诗人昂扬的乐观、不懈的追求,读出诗人内心的最强音。

请大家自己将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学生试读)
师小结: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走着笑对红尘,走着辞别故友。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渴望建功,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翰林遭贬,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他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未停下脚步,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同学们,就让我们回到诗歌中去,用我们的声音,让我们带着李白的自信再次齐读《行路骓》。

失意时茫然迷惘,自信时开朗昂扬,这种情绪的转变不是一下子转变过来的,而是李白经过了痛苦的犹豫,从痛苦的深渊里挣扎出来的。

师:就让我们回到诗歌中去,用我们的声音,用我们的心灵再次去体会李白的茫然和无奈,犹豫和挣扎。

(生齐读)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课外阅读《行路难(其三)》
八、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提供感性领悟的氛围;
2、指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并采用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等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对文本的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