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原理与设备第1、2篇
燃烧控制器原理
燃烧控制器原理
燃烧控制器是一种用于控制燃烧过程的设备,它通过监测和调整燃烧过程的相关参数,来实现优化燃烧效果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燃烧控制器的原理是基于对燃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和反馈控制。
常见的燃烧参数包括燃料供给量、氧气含量、燃烧温度等。
在燃烧过程中,当燃料被供给到燃烧器时,燃烧控制器会监测燃料的流量和质量,并将这些信息传送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会根据事先设定的燃烧参数来计算出理想的燃油供给量,并通过控制阀门来调节燃料的流量,以保持燃料供给量的稳定。
同时,燃烧控制器也会监测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含量。
它可以通过氧气传感器来实时检测燃烧器中的氧气含量,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会根据检测到的氧气含量来判断燃烧过程的燃料空燃比是否合适,并根据需要调整燃料供给量,以实现燃烧过程的优化。
此外,燃烧控制器还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来监测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将这些信息传送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会根据实时的温度数据来判断燃烧过程中是否需要调整燃料供给量或者氧气含量,以保持燃烧温度的稳定。
综上所述,燃烧控制器通过监测和调节燃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
实现对燃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优化,从而提高燃烧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1.燃气燃烧计算
•工程计算中有湿燃气与干燃气之分。 •由于天然气中含有一定水蒸气成分,所谓1m3湿燃气 湿燃气是指 燃气的总体积为1m3,其中包含水蒸气所占体积(实际的 燃气成分小于1m3)。 •1m3干燃气 干燃气则是指燃气成分的体积是1m3,而与其共存的 还有若干水蒸气,因此1m3干燃气的实际体积是大于1 m3 1m 1 的。由于以干燃气为计量基准不会受到燃气含湿量变化的 影响,因此1m3干燃气的概念被广泛应用。 •1m3干燃气暗含了另含相应含湿量的意义,如非特殊说明, 以后皆简称1m3燃气。
当有过剩空气时, 烟气中除上述组分外还含有过剩空气, 这时的烟气量称为实际烟气量。 如果燃烧不完全, 则除上述组分外, 烟气中还将出现 CO、 CH4、H2 等可燃组分。 根据燃烧反应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燃气中各可燃组分单独 燃烧后产生的理论烟气量。
1.4.1 理论烟气量( α = 1 时) (1)三原子气体体积
H l + I g + I a = I f + Q2 + Q3 + Q4
式中
H l —燃气的低热值(kJ/m
3
(1-13)
干燃气) ; 3 I g —燃气的物理热(kJ/m 干燃气) ; 3 (kJ/m3 I a —1m 干燃气完全燃烧时由空气带入的物理热 干燃气) ; 3 3 I f —1m 干燃气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烟气的焓(kJ/m 干燃气) 。
• 水蒸气的气化潜热很大 (100℃的气化潜热为2257kJ/kg;20℃的气化潜热为2454 kJ/kg)
在工业与民用燃气应用设备中,烟气中的水蒸气通常是 以气体状态排出的,因此实际工程中经常用到的是燃气 的低热值。有时为了进一步利用烟气中的热量,把烟气 冷却至其露点温度以下使水蒸气冷凝液化,只有这时才 用到燃气的高热值。 实际使用的燃气是含有多种组分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 的热值一般根据混合法则由各单一气体的热值计算得出
燃烧器工作原理
燃烧器工作原理燃烧器是一种常见的热能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民用生活和能源领域。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燃烧,产生热能。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燃烧器的工作原理。
燃烧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燃料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点火系统和燃烧控制系统四个部分。
首先是燃料供给系统,燃烧器通过燃料供给系统将燃料输送到燃烧器内部。
这个系统通常包括燃料泵、燃料管道和燃料喷嘴。
燃料泵负责将燃料从储存设备中输送到燃烧器,燃料管道负责输送燃料,燃料喷嘴则将燃料喷入燃烧器内部。
其次是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将空气输送到燃烧器内部,与燃料混合后进行燃烧。
这个系统通常包括风扇、空气管道和空气调节阀。
风扇负责将空气吸入,并通过空气管道输送到燃烧器内部,空气调节阀则负责调节空气的流量,以满足燃料燃烧的需要。
接下来是点火系统,点火系统负责在燃料和空气混合后进行点火,启动燃烧过程。
点火系统通常包括点火装置和点火电源。
点火装置可以是火花塞、火焰探测器等,点火电源可以是电源或者火花发生器。
最后是燃烧控制系统,燃烧控制系统负责控制燃烧器的工作状态,以保证燃烧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这个系统通常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燃烧控制器等。
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燃烧器内部的温度和压力,燃烧控制器则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调节燃料和空气的供给,以维持燃烧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燃烧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料供给系统将燃料输送到燃烧器内部,空气供给系统将空气输送到燃烧器内部,点火系统进行点火,启动燃烧过程,燃烧控制系统负责控制燃烧器的工作状态。
这些系统共同作用,使燃烧器能够稳定、高效地工作,产生所需的热能。
以上就是燃烧器的工作原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催化燃烧设备工作原理
催化燃烧设备工作原理
催化燃烧设备是一种利用催化剂促进燃烧反应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基于催化剂的存在,它能够在低温下通过增加反应速率来促进燃烧反应的进行。
催化燃烧设备通常由催化剂床、气体进口和出口以及燃烧室组成。
当燃料和氧气进入催化剂床时,催化剂开始发挥作用。
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能够吸附燃料和氧气分子,并使它们形成中间反应物。
中间物种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反应,并形成产物。
由于催化剂的存在,燃料和氧气之间的反应速率显著提高,使得燃烧反应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
催化燃烧设备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描述。
首先,燃料和氧气进入催化剂床。
催化剂吸附燃料和氧气分子,并使它们形成活性中间物种。
活性中间物种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反应,生成产物。
最后,产物离开催化剂床并进入燃烧室,进一步进行燃烧反应,从而产生热能。
催化燃烧设备的工作原理有多个优点。
首先,由于反应速率的提高,催化燃烧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减少了能源消耗。
其次,催化剂的存在可以使燃料更充分地燃烧,从而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
此外,催化燃烧也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以选择性地促进特定反应而不干扰其他反应。
总之,催化燃烧设备通过催化剂的存在提高了燃烧反应的速率,并使其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
这种设备具有节能、环保和选择性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的燃烧过程。
(整理)防火灭火基本原理
防火灭火基本原理第一节防火基本原理一个体系若发生燃烧必须满足燃烧的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要素的互相直接作用。
对于一个未燃体系来说,防火的基本原理是研究如何防止燃烧条件的产生。
对于一个已燃体系来说,防火的基本原理是研究如何削弱燃烧条件的发展,亦即怎样阻止火势蔓延。
下面将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点火源,阻止火势蔓延四个方面简述防火的基本原理。
一、控制可燃物(一)控制气态可燃物:利用爆炸浓度极限.比重等特性控制气态可燃物,使其不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常见的措施有:1)当容器装有可燃气体或蒸气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可增加可燃气体浓度或用可燃气体置换容器中的原有空气,使容器中可燃气体浓度高于爆炸浓度上限。
2)散发可燃气体或蒸气的车间、仓库或密闭空间,应加强通风换气,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其通风排气口应根据气体比重小或大而设在密闭空间的上部或下部。
3)在泄漏大量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场所要在泄漏点周围设立禁火警戒区。
同时用机械排风或喷雾水枪驱散可燃气体或蒸气。
若撤销禁火警戒区须用可燃气体测爆仪检测该场所可燃气体浓度是否处于爆炸浓度极限之外。
在使用明火作业之前必须采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测爆仪测定可燃气体——空气混合物达到爆炸浓度下限的百分数,从而确定被测场所是否有爆炸危险。
4)盛装可燃性液体的容器在需要焊接动火检修时,一般须排空液体、清洗容器;用可燃气体测爆仪测容器中蒸气浓度是否达到爆炸浓度下限,在确定无爆炸危险时才能动火进行检修。
(二)控制液态可燃物利用闪点、燃点、爆炸浓度极限等特性控制液态可燃物。
常见措施如下:1)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用不燃液体或燃点较高的液体代替闪点较低的液体。
例如用四氯化碳代替汽油作溶剂,可消除着火的危险性。
2)通过降低可燃液体的温度,降低可燃液体液面上可燃蒸气的浓度,使蒸气浓度低于爆炸浓度下限,亦即使液体的温度低于该液体的爆炸温度下限或闪点。
3)利用不燃液体稀释可燃性液体,会使混合液体的闪点、燃点和爆炸温度下限上升,因而会减少火灾爆炸危险性。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练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1。
燃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2。
如何理解燃烧的充分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是无焰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但燃烧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达到一定量的要求,并且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就是燃烧的充分条件.3。
燃烧有哪些类型?四种类型: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4.固体、气体、液体燃烧各自有哪些类型和特点?(1)固体燃烧的特点①蒸发燃烧:可熔化的可燃性固体受热升华或熔化后蒸发,产生可燃气体进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称为蒸发燃烧。
发生蒸发燃烧的固体,在燃烧前受热只发生相变,而成分不发生变化。
一旦火焰稳定下来,火焰传热给蒸发表面,促使固体不断蒸发或升华燃烧,直至燃尽为止。
②分解燃烧: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在受热后分解出其组成成分及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产物,这些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称为分解燃烧。
③表面燃烧:可燃物受热不发生热分解和相变,可燃物质在被加热的表面上吸附氧,从表面开始呈余烬的燃烧状态叫表面燃烧(也叫无火焰的非均相燃烧)。
④阴燃:阴燃是指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
这种燃烧看不见火苗,可持续数天甚至数十天,不易发现。
(2)气体燃烧的特点: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像固体、液体那样需经熔化、蒸发过程,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
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3)液体燃烧的特点: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
因此,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
常见的可燃液体中,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某些醚类燃烧时,液体表面伴有明显的沸腾状,这类物质的火灾较难扑灭.在含有水分、粘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如原油、重油、沥青油等发生燃烧时,有可能产生沸溢现象和喷溅现象。
燃烧机工作原理
燃烧机工作原理标题:燃烧机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燃烧机是一种常见的热能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热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达到加热、烹饪、发电等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燃烧机的工作原理。
一、燃烧机的基本构成1.1 燃料供给系统:燃烧机通常使用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燃料供给系统负责将燃料输送到燃烧室。
1.2 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负责将空气送入燃烧室,与燃料进行混合。
1.3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负责在燃料与空气混合后引燃,开始燃烧过程。
二、燃烧机的燃烧过程2.1 燃料与空气混合:燃料供给系统将燃料输送到燃烧室,空气供给系统将空气送入燃烧室,燃料与空气在一定比例下混合。
2.2 点火引燃:点火系统在燃料与空气混合后进行点火,引发燃烧反应。
2.3 燃烧反应:燃料与空气混合后在燃烧室内进行燃烧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和废气。
三、燃烧机的热能转化3.1 热能产生:燃烧反应释放的热能被传递给燃烧机的工作介质,如水或空气。
3.2 热能传递:热能通过传热方式传递给需要加热的物体,如水被加热成蒸汽。
3.3 热能利用:燃烧机的热能被用于加热、烹饪、发电等用途,实现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四、燃烧机的废气处理4.1 燃烧废气排放:燃烧反应产生的废气含有有害物质,需要通过排放系统排出。
4.2 废气处理设备:燃烧机通常配备废气处理设备,如烟囱、脱硫装置等,对废气进行处理。
4.3 环保要求:废气排放需要符合环保标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五、燃烧机的应用领域5.1 工业生产:燃烧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锅炉、热风炉等,提供热能支持。
5.2 家庭生活:燃烧机也被用于家庭生活中,如燃气灶、热水器等,方便人们生活。
5.3 发电领域:燃烧机也可用于发电,通过燃烧产生热能驱动发电机发电,为电力系统提供能源支持。
总结:燃烧机作为一种重要的热能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热能,实现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了解燃烧机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燃烧机,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燃烧器工作原理
燃烧器工作原理
燃烧器是一种用来产生火焰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燃烧化学反应。
当燃烧器操作开始时,燃料和氧气在适当的比例下混合在一起。
燃料可以是液体燃料(如汽油、柴油等)或气体燃料(如天然气、丙烷等),而氧气主要来自于空气中的氧气。
当燃料和氧气混合后,它们进入燃烧器的燃烧室。
在这个燃烧室中,有一个可燃物质的源头,例如点火器或初始火焰,用来点燃混合物。
一旦点燃,火焰就开始在燃烧室内扩散。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燃烧产物和释放出能量。
这个能量以热的形式传递给周围的物体和环境。
同时,燃烧会产生一些废气,如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氧化物等。
燃烧器通常具有控制和调节燃料和氧气混合比例的装置,以确保燃烧反应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一些高效燃烧器中,还可以使用预混合燃烧技术,将燃料和氧气事先混合好,以提高燃烧效率。
总的来说,燃烧器通过燃料和氧气的混合并点燃,产生火焰和能量。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燃烧器的设计和工作原理也有所不同。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l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l第一节燃烧条件l一、燃烧条件l大部分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包括()l A . 可燃物 B. 助燃物(氧化剂) C. 引火源(温度)l D. 自由基链式反应 E. 氮气l答案: ABCDl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及引火源(温度),称为燃烧的必要条件。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多数燃烧的实质。
l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
按其所处的状态,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l助燃物(如氧气),各种可燃物燃烧均有最低含氧量的要求。
l下列不属于直接火源的是()。
l A.明火 B.高温 C.电火花 D.雷击l【答案】Bl【解析】高温属于间接火源。
l引火源(温度)①明火。
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②电弧、电火花。
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
③雷击。
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④高温。
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⑤自燃起火。
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黄磷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
l第二节燃烧类型l一、燃烧类型l按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l A .着火 B 点燃 C 自燃 D 化学自燃 E 爆炸l答案 AEl按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l着火l1)点燃l2)自燃化学自燃热自燃l爆炸l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
l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爆炸点l【答案】Bl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
l A. 阴燃 B. 闪燃 C. 自燃 D. 着火l答案 Bl二、闪点、燃点、自燃点l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rco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原理(一)
rco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原理(一)RCO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什么是RCO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RCO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Regenerative Catalytic Oxidizer)是一种用于处理废气的设备。
•它结合了蓄热技术和催化燃烧技术,能高效地将有毒有害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RCO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的原理1. 蓄热技术•RCO设备中采用了蓄热器来实现燃烧过程的蓄热。
•蓄热器通常由陶瓷球或金属网等材料组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良好的热传导性能。
•在催化燃烧过程中,废气通过一个蓄热器,在进入催化剂床之前被加热到适宜的反应温度。
2. 催化燃烧技术•RCO设备使用催化剂床来加速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反应。
•催化剂床通常由高温下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氧化物制成。
•当废气通过催化剂床时,有机污染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无害物质。
RCO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的工作过程1.废气进入RCO设备,并通过预热器进行预热,提高废气温度。
2.预热后的废气进入蓄热器,蓄热器中的陶瓷球或金属网将废气加热到适宜的反应温度。
3.加热后的废气进入催化剂床,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与催化剂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无害物质。
4.处理后的废气流出RCO设备,并经过尾气处理系统进一步净化。
5.蓄热器中的热量通过周期性的循环,使新进的废气预热,提高能量利用率。
RCO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的优势•高效处理废气:通过蓄热技术和催化燃烧技术的结合,能够高效地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节能环保:蓄热器可以回收废气中的热能,提高能量利用率;催化剂床具有高效催化作用,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催化燃烧,减少能耗。
•经济可行性:RCO设备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能够在长期运行中实现回收投资。
•适用广泛:RCO设备适用于各种有机废气的处理,包括有机合成厂、涂料厂、化工厂等。
结论RCO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废气处理设备。
通过蓄热技术和催化燃烧技术的结合,能够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并以较低的能耗实现废气处理。
燃烧的基本条件
燃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泄漏火灾的扑救:
①及时堵漏。泄漏易燃液体燃烧,应及时采取关阀、倒罐、塞孔、捆扎等方法, 目的在于减少或制止易燃液体泄漏。
燃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油品的火灾危险性是如何划分的:油品的火灾危险性是以闪点来划分的、闪 点越低越易燃烧,火灾危险性越大。 油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类别 油品闪点(℃) 举例 甲 ﹤28 原油、汽油 乙 28~60 煤油、-35#轻柴油 丙 ﹥60 轻柴油、重柴油、润滑油 什么是爆炸: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 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爆炸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压力突跃 变化。爆炸通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两大类。
⑵泡沫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非水溶性液体火灾及一般固体火灾。如乙醇、 甲醇、丙酮等火灾。
⑶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按其使用范围,主要分为BC型和ABC型干粉灭火 剂两大类。
燃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①BC型干粉灭火剂主要适用于扑救液体火灾及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气体火 灾和带电设备火灾。
②ABC型干粉灭火剂不仅适用于扑救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火灾,而且适 用于扑救固体火灾。⑷卤代烷灭火剂。这类灭火剂具有灭火效率高、灭火后 不留痕迹,药剂本身绝缘好等特点,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液体、气体、精密 仪器和电气火灾。
燃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物理爆炸:装在容器内的液体或气体,体积迅速膨胀,使容器压力急 剧增加,由于超压力和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并且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 成分均不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物理爆炸。例如,蒸气锅炉、压缩或液化气钢 瓶、油桶、轮胎的爆炸等。
燃烧机工作原理
燃烧机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燃烧机是一种常见的热能转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
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热能来驱动机械设备或产生热水蒸汽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燃烧机的工作原理。
一、燃料供给1.1 燃料的选择:燃烧机使用的燃料种类多样,包括燃油、天然气、煤等,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燃料。
1.2 燃料的输送:燃料需要通过管道输送到燃烧机内部,通常通过泵或者压力系统将燃料送入燃烧室。
1.3 燃料的混合:燃料需要与空气混合才能进行燃烧,通常通过喷嘴或者喷嘴系统将燃料喷入燃烧室内。
二、空气供给2.1 空气的进入: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通过空气进入燃烧机的空气滤清器和风扇等设备,确保空气的质量和流量。
2.2 空气的调节:空气的流量和比例需要根据燃烧机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通常通过风门或者风量调节器来实现。
2.3 空气的预热:为了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通常会对空气进行预热处理,通过预热器或者换热器来实现。
三、点火和燃烧3.1 点火系统:燃烧机通常采用电火花或者火焰点火系统来点燃混合气体,确保燃烧的稳定和可靠。
3.2 燃烧室:燃烧室是燃烧机内部进行燃烧的空间,通过点燃混合气体产生高温高压的燃烧气体。
3.3 燃烧过程:燃烧过程是燃烧机的核心部分,燃料和空气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热能,驱动机械设备或者产生热水蒸汽等。
四、热能传递4.1 热能的产生: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燃烧室内壁和热交换器传递给工作介质,如水或者空气。
4.2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是燃烧机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热能传递给工作介质,并提高热能利用率。
4.3 热能利用: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传递给工作介质,实现热能的利用和转换,满足工业生产和生活需求。
五、排放处理5.1 烟气处理: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需要通过烟气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2 排放控制:燃烧机的排放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通过排放控制设备来控制和监测排放。
九上化学人教版 燃料的燃烧(第2课时) 教案
燃料的燃烧(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灭火器的原理,知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灭火器原理的探究及简易灭火器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灭火器原理的探究及简易灭火器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准备蜡烛、烧杯、碳酸钠、盐酸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前边说过,燃烧是一把“双刃剑”,燃料的燃烧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如果控制不好,也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如何扑灭一般的火灾呢?【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火灾引入,思考如何扑灭火灾,温故知新,同时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情。
新知探究一、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一)灭火的方法【教师活动】依次展示:下面是一些灭火和防火的措施,试分析其应用的原理。
①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③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使罐体降温;④在森林中或森林与村庄之间设置防火隔离带。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活动】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指导:①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而放入较多的蔬菜的目的主要是可以将温度降到油的着火点以下。
②、③水可以吸收可燃物燃烧释放出的大量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以下。
④这样做是为了清除可燃物,使燃烧不能持续。
【教师活动】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以上事实,请你归纳灭火的原理。
【学生活动】尝试总结并回答。
【教师活动】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
【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一”中1的内容。
【教师活动】“灭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请学生判断正误,并简单说一下理由。
【学生活动】尝试回答。
【教师活动】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这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国开作业燃气燃烧技术与设备-第一次形考(2021.3.1-2021.7.15)15参考(含答案)
题目:城市燃气具有清洁、方便、高效的特点,其中最安全及环保的是( )。
选项A:液化石油气选项B:管道煤气选项C:天然气选项D:沼气答案:天然气题目:天然气的主要组分是( )。
选项A:甲烷选项B:乙烷选项C:丙烷选项D:丁烷答案:甲烷题目:下列燃气种类中,在空气中最易挥发的气体是?()选项A:液化石油气选项B:沼气选项C:天然气选项D:焦炉煤气答案:焦炉煤气题目:天然气本身是一种( )的气体。
同其他所有燃料一样,天然气的燃烧需要大量氧气。
如果居民用户在使用灶具或热水器时不注意( ),室内的氧气会大量减少,造成天然气的( )。
不完全燃烧的后果就是产生有毒的( ),最终可能导致使用者中毒。
选项A:无毒照看泄漏二氧化碳选项B:无毒可燃通风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选项C:有味观察泄漏二氧化碳选项D:有毒照看泄漏一氧化碳答案:无毒可燃通风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题目:( )是钢铁厂在炼铁过程中由高炉排放出来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选项A:天然气选项B:石油液化气选项C:高炉煤气选项D:油制气答案:高炉煤气题目: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通常以气体状态排出,因此,实际工程中常用燃气的( )进行计算。
选项A:汽化潜热选项B:低热值选项C:高热值选项D:压力答案:低热值题目:纯天然气的爆炸极限为( )。
选项A:5%~30%选项B:15%~25%选项C:5%~15%选项D:35%~65%答案:5%~15%题目:天然气净化质量要求硫化氢含量小于( )。
选项A:10mg/Nm3。
燃烧的基本原理
燃烧的基本原理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过程,产生火焰、热、光等现象。
燃烧基本原理是基于氧气和燃料之间的化学反应。
燃料通常是有机物,如木材、煤炭、石油等,它们由碳和氢等元素组成。
当燃料与氧气接触并达到一定温度时,燃料中的碳和氢会与氧气结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燃烧反应的基本方程式如下:
燃料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 热 energy
例如,当木材燃烧时,木材中的碳和氢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释放出的热能使周围物质温度升高,最终形成火焰。
燃烧所需的三个要素是氧气、可燃物和足够的热量。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无法发生燃烧。
当燃料接触到氧气后,通过加入足够的热量(点火源),燃料开始燃烧,此过程称为点火。
一旦燃烧点燃,可以自行进行,燃料会持续地与氧气反应,产生火焰和热量。
总之,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通过燃料和氧气的氧化反应来释放能量。
这是一个自持续的反应,只要有足够的燃料和氧气,并提供适当的热量,它就会持续进行下去。
燃烧的工作原理
燃烧的工作原理燃烧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无论是身边的生活用火还是工业生产中的燃烧过程,都离不开燃烧的工作原理。
本文将从燃烧的基本定义、工作原理、燃烧过程和燃烧产物等方面展开讨论。
1. 燃烧的基本定义燃烧是指物质在与氧气或者氧化剂接触时,通过氧化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并且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燃烧反应需要三个要素:燃料、氧气和能引发反应的热量。
2. 燃烧的工作原理燃烧的工作原理可以用“火三角”来形象地表示。
火三角包括燃料、氧气和适当的温度,缺一不可。
燃料是燃烧反应的原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氧气是氧化剂,支持燃料的燃烧;而适当的温度则是对燃料和氧气进行激发和加速的条件。
在初始阶段,燃料被加热至其燃点,准备进入燃烧反应。
当燃料与氧气接触时,燃料中的可燃成分会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能量。
这个能量进一步加热周围的燃料,使得更多的燃料进入可燃气体状态,从而维持燃烧反应。
这个过程会持续进行,直到燃料耗尽或者外界条件改变。
3. 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引燃阶段、燃烧阶段和熄灭阶段。
引燃阶段是指燃料在加热作用下达到其燃点,开始燃烧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燃料与外界供应的能量达到燃点的最低限度。
一旦燃料开始燃烧,就会产生大量热量和火焰。
火焰是可燃气体与氧气反应时放出的能量所表现出的光和热。
燃烧阶段是指燃料不断与氧气进行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持续的能量释放和火焰的存在,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燃烧产物。
熄灭阶段是指燃料与氧气接触的条件发生变化,无法维持燃烧反应的持续进行。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火焰消失、释放的热量减少,直到最终的停止燃烧。
4. 燃烧产物燃烧反应生成的产物包括热量、光、燃烧残渣和燃烧产物。
热量是燃烧反应主要的能量释放形式,它可以用于加热和产生动力,是燃烧反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主要应用。
光是燃烧过程中火焰所表现的一种能量形式,它是燃烧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通过光的形式传播到外部环境的。
燃烧器工作原理
燃烧器工作原理燃烧器是一种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后点燃并产生热能的设备。
它在工业生产、能源利用、采暖、烹饪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了解燃烧器的工作原理对于提高其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燃烧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燃料供给、空气供给、点火和燃烧过程。
首先,燃烧器需要通过燃料供给系统将燃料输送到燃烧器内部。
常见的燃料包括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和固体燃料。
不同类型的燃料需要相应的供给系统,以确保燃料能够顺利进入燃烧器。
其次,燃烧器需要通过空气供给系统将空气送入燃烧器内部。
空气是燃烧的必需品,它与燃料在一定比例下混合后才能够进行燃烧。
因此,空气供给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对于燃烧器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是点火过程。
一旦燃料和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后,点火装置将点燃混合气体,引发燃烧反应。
点火装置的选择和性能能够直接影响到燃烧器的点火可靠性和稳定性。
最后是燃烧过程。
在点燃后,燃料和空气将在燃烧器内部进行燃烧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
燃烧过程的效率和稳定性决定了燃烧器的整体性能。
总的来说,燃烧器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燃料供给、空气供给、点火和燃烧过程等多个方面。
只有这些方面都得到合理设计和良好运行,燃烧器才能够高效、稳定地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燃烧器的工作原理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调整和优化。
比如,在工业生产中,燃烧器需要具有高效、稳定、可控的特点;在采暖领域,燃烧器需要具有低排放、低噪音、长寿命等特点。
因此,了解燃烧器的工作原理对于不同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燃烧器作为一种常见的能源转化设备,其工作原理涉及到燃料供给、空气供给、点火和燃烧过程等多个方面。
只有这些方面都得到合理设计和良好运行,燃烧器才能够高效、稳定地工作。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燃烧器的工作原理,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1)热力学第一章1
热力系统选取
只交换功
过热器 锅 炉 汽轮机
绝热系统
只交换热
发电机
绝功系统
凝 汽 器 给煤
给水泵 发电
既交换功 工质质量 不变 也交换热
闭口系统
热力系统
m W 4 Q
1 开口系 1+2 闭口系 1+2+3 绝热闭口系 1+2+3+4 孤立系
1
2
3
非孤立系+相关外界 =孤立系
简单可压缩系统
5 t[ C ] (t[ F ] 32) 9
O
• 答案:t=-40℃
本节总结
• 绪论 • 第一章
•
• •
•
热能动力装置的工作过程 热力系统 状态参数的特征 基本状态参数(温度)
课后作业
• 1-1 • 1-2(1)、(2)问
温度计感应元件的物体应具备某种物理性质,它 随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有显著的变化。
几种类型的温度计及其测量属性
温度计 气体温度计 液体温度计 电阻温度计 热电偶 磁温度计 光学温度计 测温属性 压力或体积 体积 电阻 热电动势 磁化率 辐射强度
温
标
温标就是温度的数值表示法。 经验温标:由选定的任意一种测量物质的 某种物理性质,采用任意一种温度标定规 则所得到的温标。
介物质称为工质。 • 热源(高温热源):把工质从中吸收热 能的物系称为热源。 • 冷源(低温热源):把接收工质排出热 能的物系叫做冷源。
蒸汽动力装置
1、热源,冷源 2、工质 (水、蒸汽) 3、膨胀做功 4、循环 (加压、加热、 膨胀做功、放热)
过热器 锅 炉
汽轮机
发电机
凝 汽 器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1部分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1部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火力发电厂是一种利用煤炭、燃气、油料等燃料进行燃烧生产热能,驱动发电机发电的设备。
作为主要的燃料来源,煤炭在火力发电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火力发电厂运营的高效和稳定,规范的煤炭运输和燃烧设计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本规程旨在制定一套完整的关于火力发电厂煤炭运输与燃烧的设计技术规程,以确保发电厂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生产。
本规程将从煤炭的选煤、储存、输运、燃烧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
一、选煤1.1 煤种选择:火力发电厂应根据自身的燃烧设备和要求,选用适合的煤种。
一般来说,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煤炭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1.2 煤质要求:煤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发电厂技术要求,煤中灰份、硫份、挥发分等指标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1.3 煤场检测:煤场应定期对煤炭进行检测,确保煤质符合要求,可供使用。
二、储存2.1 煤场设置:煤场应建立在发电厂附近,方便输送和储存煤炭。
煤场应设置防雨、防尘措施,保证煤炭质量。
2.2 储煤容量:煤场的设计应考虑到日常用煤量和运输周期,保证煤炭供应的连续性。
2.3 煤堆管理:煤场应有专人负责煤炭的堆放和管理,确保煤炭质量不受影响。
三、输运3.1 输送方式:火力发电厂可采用煤车、皮带输送等方式输送煤炭,确保输送的安全和高效。
3.2 输运路线:输运煤炭的路线应符合国家交通规定,确保煤炭安全运抵发电厂。
3.3 输运设备:输送设备应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燃烧4.1 燃烧设备:发电厂应有完善的燃烧设备,确保煤炭的充分燃烧,提高发电效率。
4.2 烟气处理:燃烧产生的烟气应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4.3 燃烧控制:发电厂应设定燃烧参数,控制燃烧过程,确保发电机组的平稳运行。
火力发电厂的运煤设计技术规程对于保障发电厂的运行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发电厂应按照规程的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规定,确保煤炭运输和燃烧的高效、安全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特点和学习方法
特点:古老又年轻,发展不完善,理论 多,综合性强,难度大,公式多,概念 多,应用性强。
方法:注意总结归纳,笔记,注重概念 的理解。
推荐参考书
《工程燃烧学》张松寿 《燃烧理论》F.A.威廉斯 《实用燃烧技术》赵易成 《燃料与燃烧》常弘哲 《有色冶金炉设计手册》
二十世纪初美国化学家刘易斯和苏联化 学家谢苗诺夫等人研究了燃烧的反应动 力学机理,认为燃烧的化学反应动力学 是影响燃烧速率的重要因素,并发现燃 烧反应具有链锁反应的特点,这才初步 奠定了燃烧理论的基础。人们逐渐认识 到控制燃烧过程不仅仅是化学反应动力 学因素,而且还有传热、传质和气体流 动等物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燃烧理论的发展
十八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有五行说 。西 方有燃素说。
1756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1777年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他们根据试验提出 了可燃物质氧化的学说,才真正揭开了 火之谜。
十九世纪由于化学和热力学的发展,人 们开始把燃烧过程作为热力学平衡体系 来研究,得到燃烧过程的一些重要静态 特性参数:燃烧反应热、燃烧温度、燃 烧产物组成等。但形而上学地把某些特 性看成孤立不变的参数,把热力学的特 点看成是燃烧现象的唯一特点。
Ag Wy
72.0 5.0 20.0 2.0 1.0 12.5 20.0
解:将干燥成分转换为应用成分 ①Cg%+Hg%+Og%+Ng%+Sg% +Ag%=100% ②Cy%+Hy%+Oy%+Ny%+Sy% +Ay%+Wy%=100% Cy%+Hy%+Oy%+Ny%+Sy% +Ay%=100% -Wy%
燃烧原理与设备
绪论
燃烧学在热能工程学科中的位置——专业骨干 课
燃烧理论与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小康 生活的保证
燃烧对人类发展起的作用
课堂提问:
谈谈对热能工程的认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燃烧的定义:是通过燃料和氧化剂在一 定条件下,所进行的具有发光和发热特 点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学的定义:是研究燃烧过程基本规 律及其应用技术的科学。它包括两方面 的内容:燃烧理论和燃烧技术。
燃烧理论着重研究燃烧过程所包含的各个基本 现象,主要运用化学、传热传质学和流体力学 的有关理论,对基本现象的物理化学本质进行 阐述。热能领域主要研究燃料的燃烧速度、燃 烧稳定性、火焰的流场和结构、燃烧污染物生 成机理和燃烧过程的数学模型的建立等等。
燃烧技术主要是把燃烧理论中所阐述的物理概 念和基本规律与世纪工程中的燃烧问题联系起 来,对现有的燃烧方法进行分析和改进,探讨 新的研究方法,提高燃料利用率和燃烧设备的 水平。
可燃成分:对燃烧来说可燃成分更能说明 煤的组成特点。只用C、H、O、N、S五 种元素在可燃基中的百分含量来表示的 燃料成分称为可燃成分。即
C燃%+H燃%+O燃%+N燃%+S燃% =100% 或
Cr%+Hr%+Or%+Nr%+Sr%=100%
例题1
试将下列煤的成分换算成应用成分:
Cr
Hr
Or
Nr
Sr
酸度
SiO2 % Al2O3%
Fe2O3% CaO% MgO%
W 有害成分,包括外部水分和内部水分
成分表示方法及其换算
应用成分:C、H、O、N、S、A和W在包 括全部七种组分在内的煤的的应用基中 的质量百分数称为~。即
C用%+H用%+O用%+N用%+S用% +A用%+W用%=100%
100
100 W y (Cy%+Hy%+Oy%+Ny%+Sy% +Ay%)=100% 和①式比较得:
化学组成
煤是极其复杂的化合物,主要有C、H、O、N、 S五种可燃元素构成煤的可燃基,此外煤中含 有不可燃成分——灰分(A)和水分(W)。
C 主要的可燃元素
H 主要的可燃元素,有益
O 有害元素
N 惰性元素,有害、污染
S 可燃元素,污染,三种形态有机硫、黄铁矿 硫和硫酸盐硫
A 有害成分,①直接关系到焦碳的灰分从 而影响冶炼的技术经济指标。②降低煤 的发热量。③灰分结渣,容易造成不完 全燃烧,给设备的维护和操作带来困难。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美国力学家冯·卡 门和我国科学家钱学森首先倡议用连续 介质力学方法来研究燃烧基本现象,建 立了“化学流体力学”。许多学者根据 这一方法来研究燃烧问题,如层流燃烧、 湍流燃烧、火焰稳定等,取得了广泛的 研究成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英国科学家斯波尔丁 (spalding)为首的学派比较系统地把计算流体 力学的方法用于有燃烧现象的边界层流动、回 流流动和旋转流动,建立了“计算燃烧学”。 能很好地定量预测燃烧过程和燃烧设备性能, 使燃烧理论及其应用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燃 烧测试技术的发展改进了试验方法和测试精度, 使人们有可能更深入、更全面和更精确地研究 和掌握燃烧机理。
第一篇 燃料
燃料的定义:是在空气中容易燃烧,并 能够比较经济地利用其燃烧热的物质的 总称。燃料的供给应该比较容易,价格 低廉,储存、运输和使用等即便利又安 全。按其状态可分为:气体燃料、液体 燃料和固体燃料。
课堂提问:
列举家乡所用燃料?
第一章 固体燃料
天然的固体燃料有各种煤、油页岩、木 材和各种植物的茎叶等。
人造固体燃料主要是煤和木材经加工后 制得的焦碳和木炭。
工业应用中主要是煤和焦碳
第一节煤的种类及其化学组成
煤的种类 1、根据古代植物埋藏于地下的年代和碳化程 度划分为: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大类。 2、动力用煤根据煤的挥发分高低,并参考其 水分与灰分含量,把煤分为石煤,褐煤,烟煤 (包括贫煤和劣质烟煤)和无烟煤四大类,将 无烟煤、烟煤和石煤各再分为三类。 3、冶金工业根据煤的结焦性强弱和挥发分高 低进行分类,对烟煤进一步分类为:长焰煤、 气煤、弱还原煤、半炼焦煤、焦煤、肥煤、瘦 煤和贫煤等
或
Cy%+Hy%+Oy%+Ny%+Sy% +Ay%+Wy%=100%
干燥成分:考虑到燃料中的水分波动而不 能反映燃料的固有本质,常以不含水分 的干燥基中的各组成的百分含量来表示 燃料的成分称为干燥成分。即
C干%+H干%+O干%+N干%+S干% +A干%=100%
或
Cg%+Hg%+Og%+Ng%+Sg% +Ag%=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