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养鱼技术培训资料
邻水县古路乡成人教育学校鱼的饲养技术主讲人:艾加平(一)水1、水源(1)自来水:自来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生活用水,来源方便易得,它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是淡水观赏鱼较佳的饲养用水。
自来水是消毒处理后的水源,水中含过多的氯离子,不能直接用来养鱼。
一般采用凉晒法,将自来水放在露天通风处,借助于空气的流通和阳光的照射,使水中残留的氯气挥发,同时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凉晒时间夏季24小时以上,春秋季48小时以上,冬季时间更长些。
此外也可采用化学处理法,即用大苏打(硫代硫酸钠)中和水中的氯气,一般每立方米水中需放2-3克或10升水中放5-6粒。
大苏打使用过量或遇高温天气,水质经常白浊变质,所以应格外注意。
(2)井水:井水属地下水,水质较硬,水温恒定。
井水在使用前需曝晒12小时以上,以使水温与地表水温平衡,同时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3)河水:天然水,水质软但较浑浊。
使用前要在蓄水池中净化沉淀或过滤后使用。
河水中含有许多天然饵料,可以使观赏鱼的颜色更加自然亮丽。
2、水质保养金鱼和锦鲤在露天环境中,其饲水颜色有清水、绿水、老绿水、澄清水、和褐色水的变化,但在水族箱中,由于采用了循环过滤设备,水质四季澄清(1)清水:清水是指无色、无味、透明的水源,水中溶氧充足,浮游生物极少,可以有效提高鱼类的食欲,促进它的生长发育。
(2)绿水:绿水中含有许多绿色的藻类,常见的有小球藻、舟形硅藻、葡萄鼓藻等,都是金鱼或锦鲤的辅助饵料。
绿水的水质稳定,可以促进鱼体色泽鲜艳,即可保温又可供饵,是鱼类健康发育的最佳水源。
(3)老绿水:它是由绿水发展来的,水中藻类大量死亡,水色由鲜绿变为淡绿。
由于缸底有大量死藻,水质有日趋变坏的可能。
老绿水多在冬季使用,由于冬季水温低,藻类生长缓慢,水质可以保持长久。
(4)澄清水:澄清水是由清水或淡绿水转化而来的,水质极软,透明度较高。
水中藻类生长和消耗的速度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水质稳定,水色澄清,是观赏鱼生长发育的较好水源。
鱼塘养鱼的正确方法与技巧
鱼塘养鱼的正确方法与技巧1. 哎呀,想要养好鱼塘里的鱼,首先得选好鱼苗呀!就好比你要挑个好选手参加比赛一样。
你想想,要是挑了些病恹恹的鱼苗,那能养得好吗?所以一定得瞪大双眼,仔细挑选健康活泼的鱼苗。
比如说,那些游起来有力、鳞片完整的就是不错的选择哟。
2. 水质那可是养鱼的关键呐!这就像人生活的环境一样重要。
你能想象自己天天待在脏兮兮的环境里会舒服吗?鱼儿也一样啊!要定期检测和调节水质,保持水的清洁和适宜。
别偷懒哦,不然鱼儿可就遭罪啦!像及时清理水中的杂物、合理换水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
3. 饲料也不能乱喂呀!你会随便给孩子吃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吗?肯定不会嘛!给鱼喂饲料也得有讲究,要根据鱼的种类和生长阶段来选择合适的饲料。
而且要注意投喂的量和时间,别撑着它们,也别饿着它们。
就像按时按点给孩子做饭一样,要有规律。
4. 夏天热的时候可得注意防暑降温哟!这跟人怕热一个道理呀。
你可以给鱼塘增加一些遮阳的设施,或者采取一些降温措施,让鱼儿能舒服点。
难道你看着它们热得不行还不管不顾吗?比如搭建凉棚或者使用冷却设备,可别小看这些办法哦。
5. 预防疾病也很重要哇!等鱼儿生病了再来治就晚啦。
就像人要提前打预防针一样,我们也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定期给鱼塘消毒,观察鱼儿的状态,一有不对劲赶紧想办法。
别等到鱼儿都病得不行了才着急哟!好比发现孩子有点咳嗽就赶紧预防加重一样。
6. 还有哇,别小看了日常的巡查和管理哦。
这就像你每天要看看孩子是不是好好的一样。
要经常去鱼塘看看,看看有没有异常情况,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鱼塘养好哟!每月至少得去个好几次认真查看呢。
我觉得呀,只要用心做好这些方面,就一定能把鱼塘的鱼养得健健康康、肥肥壮壮的!。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一、池塘条件:1、成鱼池面积10—200亩,水深在1.5—2.5米为宜,鱼种池面积5—20亩,鱼池走向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宜,池底平坦,底面略向出水口倾斜。
2、进排水方面,设施完备,最好具备每日换水30%左右的排灌能力。
3、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等。
4、配备增氧机、投饵机等必用机械设备。
二、池塘清整:1、带水池塘:A、塘水深1米,用生石灰120—150公斤/亩。
B、塘水深1米,用茶籽饼30—40公斤/亩。
C、池塘水深1米,用漂白粉10—15公斤/亩。
2、干塘清整:A、生石灰60—75公斤/亩,水深在10—20公分。
B、用茶籽饼10—15公斤/亩,水深在10—20公分。
C、用漂白粉3—5公斤/亩,水深在10—20公分。
以上三种药物在现实中均可采用,是比较良好的清塘消毒药品。
注意事项:①清塘用药一天后,用竹耙将淤泥稍微翻动一下,防止有存活在淤泥中的野杂鱼或凶猛性鱼类。
②3-4天后,池塘加满水(0.8-1米)或将消塘药水抽出池外,以免以后供放养鱼种。
③进水要过滤,严防敌害如池。
三、鱼种放养注意事项:1、抓好冬放,放养鱼种从11月开始,最迟在2月底前结束。
2、确保鱼苗纯正体健,银鲫鱼种养成鱼,规格一般50-60克/尾为宜,大小整齐,一次放足。
3、以银鲫为主的塘口,鱼种要先下塘一阶段后,配养鱼种再下塘。
4、鱼种在下塘前要消毒,以免水霉病等发生,具体方法如下:①每立方米水体加食盐10-15公斤,浸泡5-10分钟。
②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40-50克,浸泡3-5分钟。
5、放“试水鱼”观察清塘药物是否消失。
6、运输鱼苗容器中水温与塘中温差不超过5度。
7、选择晴天池塘上风口缓慢放苗,以免鱼种下塘体弱被风吹到岸上,造成鱼种死亡。
8、不选择受伤或暂样时间较长的鱼种。
9、放养模式和放养密度:。
农村淡水养鱼实用技术培训方案
农村淡水养鱼实用技术培训方案农村淡水养鱼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尤其对于那些靠近水源的农村地区来说更是如此。
然而,成功养鱼需要技术、经验和耐心。
有许多技术可以用来培养健康的鱼群,这些技术涉及到多个方面,从饲料管理到水质控制。
因此,针对农村的淡水养鱼,我们需要加强培训,为扩大农民的产业,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收益提供帮助。
一、培训的目标和重点淡水养鱼培训的目标是通过技术指导,帮助农村的养殖者了解如何建立并维护一个健康的鱼塘。
重点是:1、鱼塘的选择和建设:淡水养殖需要一个合适的、明亮的鱼塘。
在培训中,需要说明鱼塘的规划原则、建造过程、特点和要点。
2、鱼类选择:养殖者需要选择鱼类。
不同的鱼类需要不同的生长环境和饲料,因此需要了解每种鱼类的要求和如何确保它们充分生长。
3、质量保证:在培训中,需要介绍如何控制水质和饲料管理,使鱼获得足够的营养。
4、疾病和治疗:在农村中,缺乏淡水养鱼的知识,很难处理鱼群疾病的情况。
培训中需要介绍鱼群疾病的原因,如何预防和治疗它们。
二、具体的培训安排本次培训主要有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基础课程,主要涉及淡水养鱼的概述、建造鱼塘的过程、水质管理基础等,需要确保学生了解这些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来调整饲料和水质,提高鱼群的生长性能。
2、第二个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选择最适合他们的鱼类、如何测量水质、如何测试饲料等。
它还应包括如何识别和预防鱼类疾病并保持鱼塘健康的方法。
3、第三个阶段需要学生利用以上所学,管理、维护鱼塘,并根据不同的鱼类特点,设计科学的养殖计划来优化鱼群生长并提高收益。
三、培训的教材和工具1、教材:(1)农村淡水养鱼科技信息手册。
(2)养殖技术大图集。
(3)《水族养殖课程》2、工具:(1)鱼塘设计师(2)养殖工具(3)养殖服装(4)教学实验平台四、养殖培训的方法1、理论学习:主要包括讲座、演讲、教材阅读、观看培训片和网络学习等。
理论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淡水农村养殖有更清晰的了解,它可以使学生对所有的相关知识有深入理解。
池塘养鱼技术
池塘养鱼技术第一节渔业养殖生态与环境要求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如溶氧、温度、PH值等)和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环境.水质的优劣对鱼类的生长、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掌握鱼与水的关系,以及水质变化的特点,才能人为地控制和改善水质,提高鱼产量。
一、水质环境㈠主要水质因子1、溶氧量水中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据观察测定,当水中溶氧量达到2毫克/升以上时,鱼类生长正常,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较好,饲料系数也较低;当溶氧量降至1。
6毫克/升以下时,鱼摄食量减少,饲料系数比在2毫克/升以上时约高一倍;当降至1.1毫克/升,水中含氧量不足,鱼的呼吸频率加快,并出现“浮头”现象;降至0。
2-0.8毫克/升以下时,开始窒息死亡.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特别是水底层的溶氧量,对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池塘的物质循环;减少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害的中间产物积累,以及促进饲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有重要作用.池塘溶氧量的分布、变化十分复杂,主要是受增氧和耗氧因子所制约,特别是高产鱼池,营养很丰富,浮游生物和放养鱼类比较密集,增氧和耗氧都很大,因此溶氧量很不稳定而呈昼夜变化,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现象。
⑴昼夜变化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池塘中氧的主要来源,一般占氧来源的56%-80%。
其余来自风力吹起波浪,使空气中氧直接溶解入水中。
氧的消耗,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细菌的呼吸;悬浮或溶解有机物、类便、残饵及底部淤泥等的发酵分解.溶解氧的昼夜变化,以中午最高,清晨最低。
在一般情况下,“水呼吸”(包括浮游动、植物、细菌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粪便、贱饵有机物的发酵分解)耗氧约占60-65%;底质(包括底栖生物、腐殖质等)耗氧约占15-20%,鱼呼吸约20-25%。
⑵垂直变化池塘溶氧量的垂直变化,受水的透明度及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
由于上层水的光照强度比底层强,浮游植物比底层多,形成各水层光合作用产氧的差异。
表层溶氧量高,底层水溶氧量低。
水产养殖技术培训
水产养殖技术资料成鱼综合养殖技术,早在1958年,我国科学工作者把它概括为“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个字。
水、种、饵,是养鱼的物质基础;密、混、轮,是养鱼的技术措施;防、管是养鱼夺高产的保证。
我们从这八个字来深入了解成鱼养殖的技术问题。
一、水水是鱼类的生活载体,包括水源、水质、面积、水深、水温。
“养鱼先养水”,管理好水质是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池塘的几种水色1、茶褐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理想的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隐藻为主,各种生物的组成比较平衡,而且生长旺盛,繁殖迅速,所以天然饵料的质量与数量都好,另一方面,由于溶氧高,生物的代谢废物少。
2、黄绿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第二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为主,绿藻次之。
形成优势种群时,水体PH值适宜,氨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或无,浮游动物只有少量的枝角类、无节幼体、纤毛虫和轮虫、水质清爽,池角不产生浮膜。
3、淡绿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的第三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绿藻、裸藻为主,水体透明度适宜,水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均正常,水质清爽,池面没有浮膜。
4、蓝绿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中大量的多细胞蓝藻繁殖形成绝对优势种,而且密度较大,水质浑浊水体透明度较低,池塘下风处水表层常聚集有大量的同样颜色的悬浮泡沫。
这种水对生产不利。
5、红色水色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池水浓淡分布不匀,成团成缕,水中以枝角类大量繁殖的浮游动物为主,浮游植物量很少,溶氧量很低,水体一般较瘦,严重时水面颜色泛红,水体PH值偏低,亚硝酸盐偏高。
这种水色对生产极为不利。
6、灰色水质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这种水色在高温季节出现表明水质已恶化,大量的浮游生物刚刚死掉。
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1、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1)适当施肥:根据池塘的状况掌握施肥量:其一是池水的溶氧量。
对于几种鲤科养殖鱼类,要求在温暖季节溶氧量每天的最低值(清晨、日出前)大致为3毫克/升,生产中习惯用的掌握法是在生长旺季保持鲢鱼和鳙鱼3~5天轻浮头一次(以清晨4点钟前后浮头,日出后很快下去为适宜)。
池塘养鱼技术
池塘高产养鱼技术一、池塘养鱼如何实现稳产高产1、鱼池。
鱼池本身条件的好坏,是池塘养鱼稳产高产的一个关键。
高产鱼池要求水深、水宽、水活。
水深一般要达到2-3米,因深水能充分利用立体水域,便于分层养鱼,实行多品种,多规格混养密养。
水宽以10米左右为宜,水面经风吹动,能自动增氧,改善水质,同时饲养管理与捕捞也比较方便。
水活,就是要求池水能灌能排,达到“肥、爽、活”的标准,解决因放养密度提高,大量投饵,池水易引起缺氧的矛盾。
2、鱼种。
大规格、多品种的优良鱼种,是池塘养鱼稳产高产的物质基础。
现在,一般高产鱼池,要求做到品种齐全(多达七、八个品种),规格合理。
放养技术,已把主养草鱼,配养鲤、鲫、鳊,带动链、鳙鱼的养殖方法,改变为吃食鱼(草、青、鲤、鲂等)和肥水鱼(鲢、鳙、鲫等)并重放养,注意巩固提高吃食鱼,侧重挖潜发展肥水鱼的新的养殖技术。
放养鱼种的规格要做到“三代同塘”,也称“宝塔式”放养,就是同品种不同年龄的大、中、小鱼同时混养在一个塘里,重点抓住二龄的大鱼种(甚至有放三龄鱼种),如花白鲢有放半斤以上和二、三两的二龄鱼种,套养一两左右的一龄鱼种;鲤、鲫、鳊鱼采用大规格的冬片鱼种和夏花鱼种相结合的放养方式。
这样,既保证当年能有一定数量的大鱼起捕上市,而且可为翌年放养提供50%左右的大鱼种。
根据外地高产经验,单产要求提高,放养鱼种的重量和尾数也要相应增加,大体标准是:要求亩产500斤(净产),放养鱼种为600尾,重量150斤;亩产1000斤的,放养鱼种为900-1200尾,重量为200-220斤;亩产1500斤的放养鱼种为1500-2000尾,重量为300-400斤;(鲫鱼和轮放的夏花鱼种均未算在内)。
这里提出的鲫鱼,它有食性广,抗病强,适应肥水的特点,在成鱼池中,每亩搭配放养鱼苗1000尾或越冬小鱼种400尾,每亩可增产100斤左右,是高产鱼塘值得重视的一个鱼种。
3、饵料。
养鱼要高产,饵料是保证。
“只放不喂,等于白养”。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一、池塘选择选择合适的池塘是池塘养鱼的关键。
池塘的选址应远离污染源,水源充足,适合养鱼的气候条件,并且水深、水质较好。
同时,池塘的周边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和供水条件,便于饲料投喂和养鱼操作。
二、水质管理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养鱼的效果。
优质的水质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鱼类的成长和繁殖。
因此,我们需要经常检查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和适宜。
同时,要保持水体的氧气含量,适时进行水质调理和换水工作,保持池塘水质清洁。
三、饵料投喂合理的饵料投喂是池塘养鱼的重要环节。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饵料的需求也不同,我们需要根据鱼种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饵料,并且要注意饵料的种类和数量。
在投喂饵料的过程中,要避免过量过频的投喂,以免造成水质污染和饵料浪费。
四、水产疾病防治水产疾病是影响养鱼效果的重要因素。
疾病的发生会导致养殖鱼类的减产和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水产疾病的防治工作,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情况,合理使用药物和疫苗,加强池塘的卫生管理,减少水产疾病的发生。
五、养殖周期控制在池塘养鱼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养殖周期进行合理的控制。
在不同阶段,我们需要进行不同的管理工作,如投苗、投料、消除废料等。
要根据不同的鱼类和养殖需求,合理控制养殖周期,促进鱼类的健康成长。
总结:池塘养鱼是一项值得尊重和研究的养殖技术。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操作,我们可以提高养殖效率,提高产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养鱼过程中,能够加强技术学习,提高养殖水平,为水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也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共同促进水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六、养鱼设备和工具在池塘养鱼的过程中,养鱼设备和工具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根据池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具,如水泵、氧气机、温度计、投饵器等,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养鱼过程。
同时,要定期对这些设备和工具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为池塘养鱼提供良好的保障。
2023年农村淡水养鱼实用技术培训方案
2023年农村淡水养鱼实用技术培训方案____年农村淡水养鱼实用技术培训方案一、培训背景和目标农村淡水养鱼是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和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的不足,农村淡水养鱼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为了提高农民对淡水养鱼的认识和技能,提升其养鱼水平,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培训目标:1. 使农民了解淡水养鱼的基本概念、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2. 培养农民对淡水养鱼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养鱼的积极性。
3. 提升农民的养鱼技能,使其在实践中能够独立操作和解决问题。
4. 传播现代科学养殖理念,提高养鱼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培训内容和方式1. 培训内容:(1) 淡水养鱼基本知识:a. 淡水鱼类分类和生活习性;b. 理解养鱼水质要求及调控;c. 淡水鱼类养殖的发展潜力及市场前景。
(2) 养殖基础设施建设:a. 了解养殖场所选择、规划和建设的要点;b. 掌握水池和鱼塘的建造方法;c. 设计合理的养殖环境。
(3) 鱼种选择与配置:a. 介绍常见的淡水鱼类品种和适宜养殖的水生生物;b. 了解饲养要求和适应环境规律;c. 选择合理的鱼种搭配。
(4) 养鱼技术和管理:a. 熟悉鱼类营养需求和投喂技术;b. 掌握合理的养殖密度和饲养周期;c. 学习疾病防治和水质监测方法。
(5) 养鱼经济效益分析和市场营销:a. 了解养鱼的成本和收益情况;b. 学习市场调研和产品推广技巧;c.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 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通过讲座、PPT演示等方式,传授相关理论知识。
(2) 实地观摩:带领农民参观优秀的养殖基地,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
(3) 实践演练:组织农民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4) 课堂讨论:鼓励农民自由发言,提问和交流,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迁移能力。
(5) 学员作业:布置相关的实践任务和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池塘养鱼学(1-7章动医)讲解
池塘养鱼学(1-7章动医)讲解绪论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以水产捕捞、水产增氧殖、水产品加工和运销为中心的一个生产体系。
池塘:人工开挖、整理或天然形成经加工改造而成的小水体。
池塘养鱼:利用池塘,在人为的条件下,在技术上实行混养、密养、投饲施肥和轮捕轮放等综合技术措施,将鱼种养成食用鱼的生产过程。
池塘养鱼学:是渔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小水面养殖鱼类的繁殖、生长、发育、营养、生理活动、栖息习性、以及鱼和鱼、鱼和其他动物体、鱼和水体环境之间的客观规律,采取综合性的技术措施,使单位水体获得最高亩产量的生产科学。
第一章鱼类学基础知识一. 鱼的定义:终生生活在水中,通常用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和平衡器官的变温脊椎动物。
二.鱼类学的定义:是专门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机能、生活习性、个体生长发育、地理分布、古生鱼类、现存鱼类的科学。
第一节鱼类的形态结构一.鱼的外部形态(一)鱼的外形1.体型:常见鱼类的体型有四种纺缍型:如金枪鱼、四大家鱼等,适于中下层快速游泳。
侧扁型:如团头鲂(武昌鱼)、长春鳊、银鲳等,大多数生活于平静的水中。
平扁型:如鳐类、平鳍鳅等,生活于水底层。
园筒型:如黄鳝、鳗鲡等,缓游,适于钻洞穴。
2.鱼体分区:鱼的身体一般左右对称,整个身体明显地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
头部(硬骨鱼类):从头的最前端到鳃盖骨的后缘(除鳃盖膜外)。
(板鳃类则到最后一鳃孔)躯干部:从鳃盖骨的后缘(或最后一鳃孔)到肛门或体腔末端。
尾部:从肛门到尾鳍的末端。
(二)鱼体外部结构1.头部器官:有口、唇、须、眼、鼻、鳃等。
1).口:是捕食器官,口的为型有三种:①上位口:口位于吻的前端,下颌长于上颌。
②下位口:位于吻的前端,上颌长于下颌。
③端口位:口开于吻端,上下颌等长,2).唇:是围绕在口边的一层厚皮,一般都不发达。
3)须:常着生于口的附近,有感觉作用。
(鲤有须2对)4)眼:常位于头部两侧的上方,是视觉器官。
5).鼻:对于硬骨鱼类,在眼的前上方,左右各有一个鼻孔,每个鼻孔又由瓣膜分隔成前后二小鼻孔。
培训科课件
高产鱼塘的环境要求之三
3、水源和水质。良好的水质,要求溶氧充足,水中溶 氧量达到2毫克/升以上时,鱼类生长正常,对饲料的 消化吸收较好,饲料系数也较低;当溶氧量降至1.6毫 克/升以下时,鱼摄食量减少 ,酸碱适中(PH值7— 8.5),水温较好(最好25—30℃),营养盐丰富,水质 较肥(水色为绿豆色、黄绿色、黄褐色和淡酱油色, 透明度为25—30cm),不含有毒物质。 凡亩产1500斤以上的鱼塘,每月要求注水5次以上, 亩产2000斤以上的,每月注水7次以上,当水质变浓, 鱼的食欲不振,透明度在25厘米以下时,表示池水 已变坏,就要及时注换部分新水。
池塘养鱼八字经之五:“轮”
• 轮——即轮捕轮放。 • 每亩存塘鱼重量达300公斤以上,就要捕大 放小。捕大上市,留小养殖,合理轮捕轮 放。
池塘养鱼八字经之六:“混”
• 混————混养。大、中、小鱼种,食性 不同的鱼类,上、中、下水层合理利用, 增加鱼的产量,提高效益。 以养草鱼为主, 搭配鲢、鲤、鲫,实行上中下三层混。要以 养草鱼为主,搭配鲢、鲤、鲫。
• •
•
二、混合养殖
• 鱼类混养是淡水鱼养殖技术的中心内容,它包括三种情况: 同种异龄混养和异龄混养。异种异龄混养时注意以下几个 问题: • 1、 混养种类之间必须在食性上和生育上有一定分化。必 须基本互补关系。不允许基本是重叠关系。 • 2、 养鱼池塘必须在饵料种类上和生活空间上有一定分化, 使混养鱼类各取所需。相反,混养的效果较差,甚至完全 不适于混养。 • 3、 饵料和生活空间必须相对富裕。鱼类在食性生活空间 的分化不是绝对的,当饵料不足和某一层次鱼类密度过大 时,在食性上就会从互补转向重叠或者转向激烈竞争。所 以要高产必须大量投饵并适时起捕,保证塘鱼的充足饵料 和富裕的空间,在成鱼塘中搭配鱼苗,可收获部分大规格 鱼种。
高效池塘养鱼技术PPT培训课件
池塘养鱼有助于提高农村经济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水产资源配 置,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
高效池塘养鱼技术要点
池塘的选址与建设
总结词
池塘的选址与建设是高效养鱼技术的关键之一,需要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水源 、土壤等因素。
详细描述
在选址时,应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同时,池 塘的建设应科学合理,包括塘埂、塘底、水深、进排水设施等的设计,以确保养 殖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加强对养殖业的环保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 排放标准和环保要求,推动养殖业绿色发展。
未来池塘养鱼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养殖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实现池塘养鱼的智能化
管理,提高养殖效率和品质。
生态化养殖
推广生态化养殖模式,利用生物 链和生态平衡原理,实现养殖环 境的自净和循环利用,降低对环
高效池塘养鱼技术培训课件
目录
• 池塘养鱼技术概述 • 高效池塘养鱼技术要点 • 高效养殖模式与管理策略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 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池塘养鱼技术概述
池塘养鱼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池塘养鱼是指在人工修筑的池塘 中进行鱼类养殖的生产活动。
特点
池塘养鱼具有投资少、周期短、 效益高等优点,但也存在养殖环 境易受天气、季节等自然因素影 响的问题。
养殖经验总结与分享
01
02
03
经验一
科学合理的养殖规划和布 局是实现高效益的关键。
经验二
注重水质管理和鱼病防治, 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基石。
经验三
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是提 高养殖效率的重要途径。
05
农村淡水养鱼实用技术培训方案
农村淡水养鱼实用技术培训方案农村淡水养鱼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在提高农民收入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和缺乏培训机会,农村养鱼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
因此,为了促进农村淡水养鱼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一套实用的培训方案。
一、培训内容1. 养鱼基础知识- 鱼类生长特性和生态环境要求- 常见淡水鱼种的介绍和特点- 鱼类养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养鱼设施建设- 养鱼池的选址和设计- 养鱼池的建设和维护- 养鱼设施的管理和使用3. 鱼类饲养管理- 鱼类的饲料需求和喂养方法- 鱼类的常见疾病防治- 鱼类的生长管理和繁殖技术4. 养鱼产业发展- 养鱼市场需求和营销策略- 养鱼产业链条的建设和优化- 养鱼项目的投资和经营规划二、培训形式1. 理论培训- 进行养鱼基础知识的讲解和介绍,包括学习资料、视频演示等形式。
- 在集体学习的前提下,允许农民根据自身情况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加深理解。
2. 实践培训- 提供养鱼设施建设和管理过程的实际操作培训,通过示范和实践操作帮助农民掌握相关技能。
- 指导农民在实际场地进行养鱼试验,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3. 考核评估- 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考核评估,对参训人员进行综合评价。
- 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培训证书和奖励,鼓励参训人员取得实际成果。
三、培训师资队伍1. 培训师资来源- 招募来自相关科研机构、养殖企业和农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养鱼经验和专业知识。
2. 培训师资培训- 对培训师资进行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
- 定期组织培训师资交流和学习讨论,更新培训内容和方法。
四、培训实施步骤1. 培训需求调查- 对农民的养鱼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培训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2. 培训计划制定- 根据调查结果和培训目标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安排和培训师资的筛选等。
3. 培训宣传推广- 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培训信息和优势,吸引农民参加培训。
淡水养殖技术培训
正常吃料状况
吃料过少时状况
吃料过多时状况
使用劣质饲料情况
使用劣质饲料情况
定期检查长势状况
定期检查长势状况
瞧!多好的鱼!
鱼塘养殖日记表
日 天 水温
pH值 溶氧DO 氨 亚硝
期气
06:00
13:00
06:00
13:00
06:00
氮 酸盐 13:00
抽样 体重
日喂料量
料号 kg
%
1
增氧机
成鱼3~4次 5、试验表明:每天喂料2、3、4次,随着喂料
次数增加,鱼的生长速度越快,饲料转化 效率越高。
吃食状况检查
1、前肠充满饲料,表示刚进食 2、饲料充满程度体现喂料效果 3、后肠饲料残留多少、形态反映消化
状况、饲料质量 4、胆囊粗大、胆汁颜色深表示长久未
吃料或吃料少 5、胆囊小、胆汁颜色浅说明投饵量较大
当前养殖的特点
1、由传统养鱼方式过渡为科学养鱼,改肥 水养鱼为清水养鱼,从粗养变为精养。
2、养殖品种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特种水产 品养殖发展迅猛。
3、饲料由简单的粗糙化加工向优质转变。 (全价配合饲料发展很快)
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
1、健康的苗种 2、良好的养殖环境 3、选用优质的饲料 4、科学的管理 5、疾病的防控
时数 台数
用备 药注
2 3 4 5 6 …
31
疾病的防控
鱼类发病因素
1. 病毒 占 1.9% 2. 真菌 占 3.4% 3. 环境因子 占 26.1% 4. 细菌性 占 26.6% 5. 甲壳,蠕虫类寄生虫 占 10.2% 6. 原生动物寄生虫 占 31.8%
病鱼的特征
1. 食欲下降 2.不到食场吃食或很快离去 3.鱼体色发黑,无光泽 4.离群到水面独游 5.行动缓慢,或急躁不安、狂游
养鱼技术培训教案(30课时)
养鱼技术培训教案(30课时)第1--2课时第一节、西北地区常见养殖鱼类介绍一、常见养殖鱼类及其特点1也叫鲢子、白鲢。
最大个体约40kg。
鲢鱼是中上层鱼类,性情活泼,善于跳跃,稍受惊动就在水面乱跳,拉网时易跳网。
对溶氧的要求却高于青、草鱼,正常生长发育要求溶氧在5mg/L以上。
鲢鱼生长速度也很快。
优点:抗病力强,生长快,容易饲养,不用饲料成本低,可控制水质。
2又名花鲢、大头鲢、黄链、黑鲢,体形似鲢,但头特别大,约占体长的1/3,腹梭自腹鳍其部到肛门。
鳙鱼的人工养殖很普遍,一般和鲢鱼搭配混养,产量较大,仅次于鲢鱼,最大个体体重约50多kg。
鳙鱼亦属中上层鱼类,但不如鲢鱼那样接近水面,性情温驯,受惊不乱跳,不跳网。
因而容易捕捞。
鳙鱼对水温的适应比草、鲢鱼略高,水温低于20℃时,生长明显减缓,但鳙鱼耐低氧的能力较其他家鱼稍强。
鳙鱼生长速度略快于鲢鱼(20℃以上),鳙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中的浮游动物,从鱼苗到成鱼均是如此。
3又名鲩,两广叫白鲩,东北叫草根子,中原地方叫棍子鱼,体长而近圆柱型,头钝圆,体呈草黄色,体表鳞片大而有规则,自然界中发现的最大个体的35kg。
草鱼情性活泼,活动力强,有时还跃出水面摄水体中水草或岸边的陆草,通常多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觅食时在上层活动。
草鱼耐低氧的能力差,喜欢较清瘦的水体。
D.O在5mg/L以上时,生长活良好,<2mg/L时食欲减退,<0.5mg/L时死亡。
草鱼成鱼主要以各种草类为食,特别是水草和幼嫩陆草。
但鱼苗阶段,则是以吃浮动,体长10cm时可以摄食各种草类。
如眼子菜、软叶黑藻、沮草、浮萍和挺水植物茎叶,人工养殖时可投喂牧草,农作物以及蔬菜叶、干草粉。
也可直接投喂米糠、麸皮、油籽、饼等或以此主要原料的配合饲料。
,食量大。
一般40%,最大日食量达70-80%,长时间饥饿后,投饵过量会摄食过量而胀死。
饲料利用率:陆草20kg,水草80kg。
优点:个大,生长快,对饵料的要求低。
农村淡水养鱼实用技术培训方案
农村淡水养鱼实用技术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1.了解淡水养鱼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2.学习淡水养鱼的常见品种、育苗技术和养殖管理;3.掌握养鱼中的常见病害防治和水质管理;4.培养良好的养鱼意识和创新能力;5.推广淡水养鱼技术,加大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力度。
二、培训内容:1.淡水养鱼概述:-淡水养鱼的种类和发展趋势;-养殖规模和盈利模式;-养殖市场及销售渠道。
2.养殖场选址和建设:-场地的选择和准备;-池塘建设和改造;-养殖设备的选购和使用。
3.鱼类选种和培育:-常见的淡水养鱼品种、特性和适应环境;-鱼苗的选育和购买;-鱼苗的饲养技术和管理。
4.养殖管理技术:-饲料的选择和投喂方法;-水质的管理和保持;-养殖环境的调控;-病害的预防和治疗。
5.种质改良和良性循环养殖:-鱼类的选育和繁殖方法;-养殖废弃物的利用和再利用;-养鱼与农业的良性循环模式。
6.市场营销与销售渠道:-鱼类市场的需求和消费特点;-销售渠道和市场营销策略;-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建设。
三、培训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专家主讲,讲解农村淡水养鱼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员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
2.实地考察:组织学员参观农村淡水养鱼示范基地,实地观察和了解养殖设备、管理技术和市场形势,加深对养鱼实际操作的认识。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的养鱼案例,分享成功经验和养鱼技巧,启发学员创新思维,提高养鱼技术和管理能力。
4.互动讨论:组织参训人员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
5.实践操作:组织学员进行实际操作,如饲料投喂、水质测试和病害防治等,锻炼实际操作技能,并及时纠正错误。
四、培训评估:1.培训前的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学员的养鱼基础和培训需求。
2.培训过程中的考试评估,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学员的掌握程度。
3.培训后的跟踪调查,了解学员在实际养殖操作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4.给予学员合格证书,为农民增加培训成果的认可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动物性饲料
螺蛳、蚌、摇蚊幼虫、水蚯蚓、水生昆虫、蚕蛹、鱼粉等
3、配合饲料
根据养殖鱼类的生长对蛋白质、氮基酸、脂肪、碳水化 合物(糖类、粗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将各种饲
料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并制成颗粒饲料。 不同种类的鱼,同种鱼不同生长阶段其配方不同。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氮肥:碳酸氢铵、氯化铵、尿素 主要种类有(常用)
磷肥:过磷酸钙
2、有机肥料:是指含有大量有机质的肥料、有 机肥料养分较全面,作用持久,但肥效较迟, 且耗氧多,也易污染水质。
主要种类:绿肥、粪肥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的比较
项目
有机肥料
无机肥料
肥料养分 肥效速度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源自2020/11/23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 作为生产者,是无法控制或扩大市场的,
但可以控制生产,来满足市场需求。
还可以控制经营管理及技术管理
两个方面,使两者结合。
鱼种 饵料(质量、数量) 水质
来达到预期目的。
经营和生产
此图简单地说明
管理
市场
了鱼类养殖业的
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天然饲料与颗粒饲料的主要差异
比较项目
天然饵料 颗粒饲料
水份
高(约80%) 低(10-12%)
营养物质的质量和数量
低
高
废物的数量
多
少
对环境的污染
大
小
致病的可能性
大
小
饲料效率(系数)
低(高) 高(低)
单位投入成本
大
小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4、购买饲料须知
• 尽量购买大品牌、知名度大厂家饲料 • 颗粒饲料破碎率应小于1% • 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硬颗粒饲料>10分钟,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鱼池的合理施肥:
• 保持池水营养盐类平衡(水桶原理) • 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选择不同的肥料 • 保持池水具有充足的溶氧,防止施肥后发
生缺氧
• 根据肥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或无
机肥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六、渔用饲料
水生植物:浮萍、轮叶黑藻、苦草等
1、植物性饲料 饼粕:菜籽饼、豆粕、棉饼、尾粉等
含多种营养元素,肥分 全面,但每种营养元素 含量较低
迟效
对水质的 耗氧量大,易引起池水
作用
缺氧
对底质的 作用
对新开挖的池塘,瘦水 池改良底质具有明显作 用
培育饱饵料 培育细菌、云孚、底栖 生物效果 生物效果好部分可作为
鱼类饵料
营养元素单一,含1~2 种营养元素,但相对含 量高 大多为速效,一部分磷 肥为迟效 耗氧小,增殖藻类愉, 池水溶氧高 除钙肥外,对改变底质 效果不明显
膨化料1小时
• 饲料的原料粉碎程度:除玉米外,其它原
料肉眼不能观察出来,新鲜、无霉变,一 次购买的料贮存时间不应超过40天。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5、饲料的投喂
坚持“四定”原则: 定时——根据水温确定投喂的时间和次数; 定位——将鱼驯化到固定的地点集中摄食,
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利于了解鱼 类吃食情况和食物消毒; 定质——选择新鲜、符合养殖鱼类营养全面、 适口的饲料; 定量——以90%左右的饱食度为宜。
水产养殖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鱼?
• 终身生活在水里 • 用鳃呼吸 • 运动器官:鳍(游泳、平衡) • 大多数鱼披有鳞片 • 变温的脊椎动物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二、食性
• 不同种类的鱼类,其食性是不同的,但在
鱼苗阶段的食性基本相似。
• 不同的鱼,其取食(摄食)器官构造有明
显差异,食性也不一样。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培育直孚效果好,不能 直接作为鱼类饵料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毒性 使用方法
一般无毒性
主要作基肥、也可作 追肥
铵(氨)态氮肥、生石 灰等对鱼类有一定毒性, 特别是水温高、PH值高 时
一般宜作追肥
鱼池施肥 对各类池塘的施肥效 对肥水池塘效果好,瘦
效果
果均好
水池塘不佳
来源
来源广,可就地取材 靠购买商品肥
施肥操作 施肥量大,操作麻烦 施肥量小,操作方便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3、池塘的合理施肥
我国传统的池塘养鱼,主要是使用大草、粪肥 等有机肥,到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使用化肥鱼,从 90年代开始,科研人员根据池塘中饵料生物的营养 需要,研制出水产养鱼专用肥——水产用无机复合 肥、有机无机复合肥。
水产专用肥的特点:根据养殖鱼类容易消化的 饵料生物(如硅藻、隐藻等),配有多种微量元素 和经微生物发酵后的有机肥(一般含10%),达到 了营养全面,并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营养物质,改 善了池塘环境,并能降低养殖鱼类的发病率,生产 效率得到了提高。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七、鱼种放养(成鱼)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凶猛性:一般以其他鱼类为食: 鳜、鳡、乌鳢、大口鲶等
• 肉食性鱼类:
温和性:以无脊椎动物为食。 如青鱼以螺蚬类为食;黄颡鱼摄 食大量水生昆虫、虾类和其它底 栖动物
一般来说: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除食鱼的凶 猛鱼类外,其它鱼类对人工投喂的动、植物饲料 均喜食。如:饼粕、米糠、麸皮、蚕蛹、人工配 合饲料(颗粒饲料)。
光照 温度 溶氧
PH值(酸碱度) 营养盐类(无机盐) 有害物质
微生物(细菌、病毒等) 生 孚(直孚、云孚) 底栖动物 高等植物 鱼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五、渔用肥料
在主养花白鲢的池塘,施肥的目的是培 养主养鱼饵料。养鱼肥料主要分为无机肥和 有机肥二类:
1、无机肥:俗称化肥(化学肥料),具有养分量 高、肥效迅速、肥劲较短,可直接为水生植物吸收 利用,分解不消耗氧气等特点。
一般鱼类的食性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 型:
• 滤食性鱼类:如鲢、鳙、白鲫等。特点:口较大,
鳃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好比一个 筛网(海棉状), 用来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
• 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团头鲂、长春鳊(柳叶鳊)
等,均摄食大量水草或幼嫩陆草。
• 杂食性鱼类:如鲤、鲫等。其食谱范围广而杂,
有植物成份也有动物成份。如动物:螺蛳、河蚬、 摇蚊幼虫等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植物:水草、 丝状藻类、水蚤、腐屑等。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三、主要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
1、栖息水层: 养殖鱼类的栖息水层与其食性是相适应的。
2、生活习性 不同种类的鱼类由于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
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生活习性。实际上 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是鱼类的本能。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1)
四、养鱼池水体生态环境
鱼池生 态环境
非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