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11
行动
2007.12
第三次课例研讨 1、根据活动主题,形成初步教学设计; 2、集体备课,根据实施方案对教学设计进行讨论修改; 3、根据修改意见,执教老师第二次备课; 4、组织试教,执教老师进行第三次备课; 5、教研组组织课例研讨; 6、落实精品课展示。
基本策略
( 3 ) 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
( 4 ) 问题研究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 5 ) 关注理论的指导性
3、提高“主题式”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主题开发是活动进行的核心
( 1 )活动主题的针对性
怎样的问题适合作为教研主题 一是该问题要来自真实的教学情境,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生活 二是该问题应该是大多数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是该问题是目前学科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行动
2007.10
“有结构材料的选择与组织” 教研案例
第二次课例研讨 1、根据活动主题,形成初步教学设计; 2、集体备课,根据实施方案对教学设计进行讨论修改; 3、根据修改意见,执教者第二次备课; 4、组织试教,执教者进行第三次备课; 5、教研组组织课例研讨; 6、针对存在的问题,确定第三次教研活动具体主题。
“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基本程序是:问题——计划——行 动——总结——调整计划——行动——总结——再调整计划。
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问题
计划
行动
总结
教学实践 调查分析
进行假设 制定策略
教学实践 验证完善
反思提炼 评价重建
3、提高“主题式”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1 )活动主题的针对性 ( 2 )活动安排的整体性和结构性
教师类
学生类
“有结构材料的选择与组织” 教研案例
“有结构材料的选择与组织”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一、教研主题提出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活动操作流程 四、活动开展原则
适当调整 有机组合
五、主要活动形式 六、教研活动行事历 七、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有结构材料的选择与组织” 教研案例
教研活动行事历
阶段 问题 计划 活动时间 2007.9 2007.9 确定教研活动主题。 主要内容
1、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2、追求“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 合 3、有结构材料的选择与组织 4、科学课该怎样备课 5、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6、…… 1、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交流能力和倾听习惯的培养 3、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4、如何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5、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6、……
1、教师收集、整理理论学习资料; 2、组织交流,制定教研实施方案。
第一次课例研讨 1、执教者钻研教材,根据实施方案,形成初步教学设计; 2、集体备课,根据实施方案对教学设计进行讨论修改; 3、根据修改意见,执教者第二次备课; 4、组织试教,执教者进行第三次备课; 5、教研组组织课例研讨; 6、针对存在的问题,确定第二次教研活动具体主题。
四是该问题通过教研活动有解决的可能
3、提高“主题式”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 2 )活动安排的整体性和结构性
以往的教研活动: 呈现出散点状态和表层状态,活动与活动缺乏必要的联 系,过分关注活动的外在效果。一学期或一学年教研频繁地 变换主题,浅尝辄止,导致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而不能真正解 决问题。 有效的“主题式”教研活动: 将大主题细化为若干可操作的小主题,对细化主题进行 多方位的、滚动的、持续的研究,也就是在活动安排时要充 分考虑整体性和结构性。
“有作才有为,有作为才有地位”
穷极思变 破茧而出
小学科学“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1、“主题式”教研活动的理论体系
2、“主题式”教研活动的操作 流程 3、提高“主题式”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1、“主题式”教研活动的理论体系 教研活动: 是指教师围绕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科教学 工作开展的一种交流和学习活动。 “主题式”教研活动: 以实施新课程过的一系列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活动。 “主题式”教研活动以主题为主线,以课堂教 学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是当前校本教研中值 得推崇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
穷极思变
破茧而出
——小学科学“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科学教研组活动:
你在学校还好吗?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难 以开展的主要原因
1、势单力薄,有心无力 2、形式单一,耗时低效
3、自暴自弃,应付了事
4、……
半杯水的故事 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当你用最好的心情去面对最 坏的事,你就发现事情并没有你 想象中的那样糟糕,只要我们去 努力,总能想到解决的办法。
3、提高“主题式”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 3 )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
骨干人员 专业引领行为
互相作用 共同提高 教师个人 自我反思行为 教师群体 同伴互助行为
3、提高“主题式”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 4 )问题研究的连续性和渐进 性
对某一主题的阶段性的连续研究,应该体现 “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它是“形成共识——行为 跟进——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改进”的“螺旋式 上升”。它可以是大主题下的小专题的深入“剥 笋”,也可以是分工研究的共享交流。
②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
③从重在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
④从关注狭隘经验到关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
2、“主题式”教研活动的操作 流程
“主题式”教研活动以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所遇到的课堂典型 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主题,教研组的教师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一 系列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活动。
3、提高“主题式”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 5 )关注理论的指导性
教研活动应把沟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作为着眼点, 是促进教师学习理论与应用理论的“链接”与“导引”。 通过理论的学习与运用,根据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 的理解,抽象化或系统化为更高层次的理论雏型,那就 是教育教学研究的较高境界。
“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交流
1、“主题式”教研活动的理论体系
传统的教研活动
“主题式”教研活动
一次性的“观摩式”
教研目的不明确或随意 教师被动地接受培训、观摩 教研形式单一,浮于表面
持续性的“主题式”
突出主题,贴近课堂教学实际 满足教师需求,激发参与兴趣 促进教研智慧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
……
1、“主题式”教研活动的理论体系
教研活动的价值追求实现四大转变 ①从技术熟练取向到文化生态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