臌胀分析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重症,治疗上亦较为困难。
历史沿革
病名:
❖ 鼓胀病名,首见于《内经》。《灵枢·水胀》 详细描述了本病,“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 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 其候也。”较详细的论述了鼓胀的特征。
❖ 《素问·腹中论》:“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 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曰:名为鼓胀。 ”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此由水毒气结聚 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名水蛊也。”提 出了水蛊病名及成因。
七、病因病机
• 病机关键: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 血、水互结于腹中。
• 鼓胀病在发病过程中既有急性阶段,又 有慢性过程。
• 急性阶段:是指肝脾初病,治疗不当, 或失治,造成邪气留内。
• 慢性过程:是指残邪渐盛,正气渐伤, 肝脾肾三脏受损而成。
• 病有始必有因,无因不成病,病之成必 有损,因此有先病于脾后病于肝的,也 有先病于肝而后病于脾的,肝脾受损, 必然影响于肾,肝肾同源,水生木,肝 病则相火妄动,耗伤真水,肾水亏,脾 与肾是先后天互济之脏,因此脾病必然 影响于肾,肾不能施布津液,滋养后天。
• 本病主要见于西医的肝硬化腹水,包括 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胆汁性、营养 不良性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腹水。
至于其它疾病出现的腹水,如结核性腹
膜炎腹水、丝虫病乳糜腹水、腹腔内晚 期恶性肿瘤、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肾病
综合症等另外当其他疾病发生腹水而出
现类似鼓胀的证候时,可参照本篇进行 辨证论治。
二、病象
3.血鼓:以血为主者,胀病日久,腹部胀满,青筋暴露,内有 癥块,按之胀满疼痛,面颈部可见青丝血缕,面色黧黑(血 性腹水)。
• 4.虫鼓:以虫为主者(血吸虫)
• 5.单腹胀:惟腹胀大,四肢无恙,肋骨支 支可见,是肢胀中重症,危候。
• (二)现代分法
• 气滞湿阻,寒湿困脾,湿热蕴结,肝脾 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鼓胀出血, 鼓胀神昏
五、病性
• 本病以本虚标实,虚实交错为特 点,但在病变的不同时期,虚实 各有侧重。
• 初期—实中有虚,虚而不甚 • 中期—正伤邪实(邪盛正伤) • 晚期—正虚邪少,营卫不利
六、病程
• 大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在数月到 数年间不等,但也有极少病人在半月 到一月内不断进展。后期可出现呕血, 黑便,昏迷。
鼓胀
一、病名
•鼓胀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系因肝脾肾三脏受损, 气、血、水瘀积腹内,临床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 黄、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或有胁下或腹部痞块,四 肢枯瘦等表现的病证。 • 鼓胀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
鼓—言其外,为他觉症状—中空无物,叩之有声,望诊所得 胀—言其内,为自觉症状—内外合起来的临床症状表现,问
塞之故。认为与情志,饮食,房劳有关。 •刘河间认为气郁热盛则腹胀。
•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情志抑郁,饮食不节,或饮酒过度, 都是鼓胀的原因,明确指出“少年饮酒无节,多成水臌”。 •喻嘉言则认为癥、积块,日久可转为鼓胀,其病机不外乎 气血水瘀积腹内。
•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之肝水、 脾水,肾水,均以腹大胀满为主要表现, 亦与鼓胀类似。其中肝水、脾水,肾水 都有腹部胀大的症状,与《内经》所述 相当,在病机上,明确指出与肝、脾、 肾三脏的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
2、病变脏腑:肝、脾、肾。
肝脾为本,肾为标
• 肝:主疏泄,疏泄气化功能,来推动五 脏六腑,十二经脉,十五别络,奇经八 脉各种气血。肝主藏血,就是调节血液 的循环作用,具防御功能,肝者,将军 之官,谋虑出焉,有疏泄胆汁的作用。
• 脾:主运化,运是动的意思,化是同化 异化的作用机能,使机能轻者能升,浊 者能降。
• 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 特征,初起腹部胀大,但按之柔软,逐 渐坚硬,脐心突起,四肢消瘦,若水液 潴留亦可见四肢浮肿,颈、胸部出现血 痣或血缕,以及吐血,衄血,便血,面 色黧黑,甚则出现神志昏迷,湿热互结 者可出现面目发黄及全身发黄。
• 概括来说:胀是病之始,满是病之发展, 气是病已成,水和腹大是病的结果。
(一)黄疸、胁痛、积聚迁延不愈
湿热 • 黄疸 寒湿
• 他认为鼓胀的形成与情志、劳欲、饮食 等有关,指出“少年纵酒无节,多成水 鼓”,并提出“治胀当辨虚实”。
病因病机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是浊气在上。 • 《诸病源候论》认为本病与感染“水毒”有关。
•李东垣主脾胃虚弱,水谷郁滞中焦所致。有中满
金 分消汤记载 元 •朱丹溪认为是由于湿热相生,清浊相混,隧道壅
• 该病的发展过程,既有急性阶段,又有 慢性过程,但有些情况常不被医生所重 视,而在临证时,如果见其胀,则常用 一些理气药,化瘀药,消导药,造成攻 伐太过,致使病人过早虚弱,这一点, 尤为医界前辈所重视,给药实际上就是 给条件,目的就是使病情有所转机,所 以病情转好转坏,给药相当重要。
三、病位
1、鼓胀病位:腹部。
诊所得
• 本病文献中名称繁多,又称为臌胀,水蛊、蛊 胀、膨脝、蜘蛛蛊、单腹胀等。
• 蛊: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使之相互吞食,
最后剩下不死的一只毒虫,旧时说可用来害人。 • 鼓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由黄疸,胁痛,
肝癌等失治,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故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视,把它列为 “风、劳、鼓、膈”四大难症之一,说明病则气郁,脾病则气塞,肾病则 水结。
• 故初起在肝脾,累及于肾,气、血、水互 结而成,水气互结是鼓胀形成的基础。
四、病类
(一)古人分法
1.气鼓:以气为主者,腹部膨隆,脐突皮光,嗳气或矢气则舒, 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为“气鼓”。
2.水鼓:以水为主者,腹部胀大,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 叩之如石。
❖ 明·李中粹《医宗必读》“在病名有鼓胀与蛊胀 之殊。”。
•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单腹胀者,名 曰鼓胀,以外虽坚满,而中空无物,其 象如鼓,故名鼓胀……且肢体无恙,胀 惟在腹,故又名单腹胀,根据临床症状、 病因、病机、发病特点,提出了鼓胀、 蛊胀、单腹胀。又或以血气结聚,不可 解散,其毒如蛊,亦名蛊胀,且肢体无 恙,胀惟在腹,故又名为单腹胀”。对 鼓胀的病名作了恰当的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