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苏科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使用之体会和建议
境.
A
● I
● ●,I lI
B C B D
教材安 排了 四个 部分的课程 内容 :数与 代数” “ “ 、图形
几何 ” “ 计 与 概 率 ” “ 合 ‘实 践 ” 、统 、综 j 。注 重 了十 个 核 心 概 念. 十个 核 心 概 念包 括 如 下 : 展 学 生 的 数 感 、 号 意 识 、 发 符 『观 念 、 何 直 观 、 学 分 析 观 念 、 算 能 力 、 理 能 力 、 白 J 几 数 运 推 模 型 思 想 、 用 意 识 和 创 新 意 识 。充 分 体 现 了 “ 应 四綦 ” 即 荩 础 : 知 识 、 l技 能 、 今 数学 思 想 、 本 活动 经 验 。教 卿 在 教 学 荩本 蔡 基 过程 巾要将十个核心概念 内容和“ 四荩 ” 有机地结合 。 “ 综合 t实践” j 内容的设置 , 如课题 学习《 作l 盖的 长 制 九
一
和建 议 。
苏科版 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特点 ( ) 面 体现 了新 课 程 标 : 出的 理 念 和 目标 1全 隹提 义务教育数学 课程标准 (0 1 ) 出 : 2I年 提 数学 课程应致 力于实现 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 H标 . 面 伞俸学生 . 要 适应 学生个性 发展的需要 , 得人人都 能获得 良好 的数学 教育 . 使 不同的人扯数学 卜 得到不同的 发展。特 别强 调了数学教育 是 整 个 人 教育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 ) 程 内容 注 重 了十 个核 心 概 念 , 分体 现 了“ 2课 充 四基 ”
则
如定卯 直角三角形 斜边 的巾线等 于斜 边的一 的弓 卜 l 入 。 原来 一 般在 学 了特 殊 四 边 形 矩 形 的性 质 和 判 定 后 才 引入 。 如 图 . I B 中 . A C=9 o , R △A C B 0
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思考
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思考作者:俞永毅来源:《数学大世界·上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教材乃教学之本,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深入探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了教改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理念和特色,总结了新教材中部分改变的知识体系,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字】苏科版教材;数学;建议2003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教材(以下简称苏科版数学教材),经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于2004年9月进入实验区使用。
新教材相比于旧教材有较大的改变,新教材更加注重教学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以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注重知识来源,在知识体系上做出了一系列调整。
以下是笔者对教材深入探究后总结的一些思考。
一、教材特色苏科版数学教材相较于老版教材更加注重教学实践活动。
在《课程标准》中,要求用“活动·思考”、“生活·数学”作为主线展开教学内容,要注重体现生活和数学的联系。
因此,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安排了30个课时的数学活动课,以此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主动思考、探索,自主获取相关教学知识点,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特色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的课程总体目标。
但是,在对待数学实践活动这部分内容的现状是不同教师的差距比较大。
大多数教师不够重视新教材中的这部分特色内容,更没有精心备课,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活动所需的素材与环境。
因此,学生缺乏经历、体验和感受数学的过程。
直接灌输数学化概念这一陈旧的教学理念会使学生丧失对数学知识的情感,缺少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
因此,明确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充分了解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应得到广大教师的注意。
对七年级数学(苏科版)教材的认识与建议[原创].doc
对七年级数学(苏科版)教材的认识与建议镇江市第四中学任曙在新一轮基础教冇改革中,新的《课程标准》取代了沿用几I-年的《教学大纲》,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七年级数学(苏科版)新教材随Z取代了III教材,木人在使川新教材的过程屮,不断摸索前进,不断与使川多年的III教材对比,从屮受到了许多启迪.一、版面及栏目设计新颖、富有启发性.新教材一改传统教科书严谨、刻板、抽象的味道,图文并茂,给人以生动、亲切、活泼的感觉,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每章的章头部安排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一翻开教材就能初步了解学习该章内容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新教材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屮冇效的使川计算器或计算机等.新教材力图采川“问题情紮一—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对新知识都设立了相应的情景,并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探究与交流,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稈.新颖的栏目设计深受学生的喜欢,在问卷调杏中学生写道议一议'能使我们充分地发表白己的意见,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开阔思路,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达到合作学习的H的”;做一做'不仅让我们在学屮玩玩屮学,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并且通过自己动手得到的结论,才是深刻的,真实的,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数学实验室'使我们感受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提高了白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阅读'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扩大了我们知识面,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想一想’能拓展臼己的思维,能探讨更多的问题”;“'数学活动'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社会实践调查,感受生活就是数学,同时也使我们学会如何搜集信息,整理资料,撰写数学小论文,交流研究成果”.一•、改变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苏科版的数学教材较Z前省编教材边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新教材Z所以新,笔者认为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改变了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此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以前教师是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现在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纟H.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最重要的是:教师是数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现者.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检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同时在课堂教学屮,尽可能地增加教学过穆的趣味性、现实性,帮助学生积累冇关数学操作活动经验,获得一•定成功经验和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冇家”.三、创设情境,引领问题探究.教材在编排上充分体现了走讲生活,贴近生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切入主题,注重创设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稈,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思考、创新;有强烈的层次感,使得好、屮、差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例如在新教材第二章《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这一节,新教材采用了平时常见的足球比赛创设情境,以净胜球数为计算方式,引入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并通过数学实验室,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在第三章《从三个方向看》是以唐代大诗人苏轼的一首关于庐山风景的一首诗为情景导入,使学生感受到从不同方向看同…物体,看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情境导入,既具有时代气息,也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充分强调合作意识,动手意识,研究性和探索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白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工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种背景,教师绝对权威的地位得到淡化,教师的角色将会发生转变.在这种学习方式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最高拥有者,也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他将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相互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对学生的“合作” 结果进行分析、评判,并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rti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Z间rh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为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合作交流既是-•种学习方式,也是-•种教学模式,分组要体现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例如在新教材的第四章《字母表示数》的数学实验室中,是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纸片,按不同方式拼大正形,这一开放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在课堂教学屮,学生做的答案在交流时都非常精彩;在笫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角的这一节,学生通过一付三角形和量角器动手做一做,再通过动手折纸感受角平分线这一概念是如何形成的,这些做法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动脑的过稈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经丿力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五、简化运算,改变了以前的繁、偏,强调新的计算方式如计算器的运用.在七年级有理数运算教学屮,学生对43X8、79+96等计算,都愿用计算器计算.计算器的特点是快速、准确,它的广泛使川对计算的影响较大,同时计算器的使用要求运算的结果多样化,使佔算受到重视,在解决实际问题屮更实际,也为今麻学习统计等内容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在新教材分三次介绍计算器的使用,第69页第9题就明确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两题,而探索研究屮的第20题,如果使用计算器计算,就不算“难题”了.这就是说计算器的使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能体现主体性,更有利于学生门主构建知识,学习更具个性化,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川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六、新教材采用“混编”的形式,强调学生对数学统一性的认识.以往的初屮数学教材都分为代数、几何两本书,并按各白的体系进行编排.而新教材则采取“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块内容,螺旋上升的方式进行编排,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的展开到高层次的综合,不断深化.采取“混编”的方式,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这样编排能够体数学备分支Z间的联系,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且教学内容的变化,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致于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白信心,同时,代数与几何内容的“混编” 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统一性的认识,避免因代数、儿何人为分册而造成学生思想上的不相容.当然,从最近几个月的课改实践来看,我们认为新教材还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K每一章的编写应该注意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新教材的编写是以课稈标准为依据,关注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即突出数与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之间的实质性关系,体现数学的柴体性.但是,新教材中有些章节之间的知识体系不连贯.如有关鉴式部分的内容,上册初步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法则,下册则介绍蕖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以及整式的加减等运算法则.从实际教学屮我们发现,这一部分知识的呈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在对概念的理解上出现了思维的跳跃.我们建议将《整式的加减》移到上册《去括号》Z后,这对后继学习《一元一次方稈》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这样处理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2、课时安排要尽可能合理.新教材的编写特别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而且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但是在有些章节内容的编写上安排的课时远远不够.如在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屮的《用方稈解决问题》这一节,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比使用旧教材的效果要差.我们建议在这一节内容的编写上应适当的增加一些课时,以便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感悟.3、对做一做、议一议的思考.现在教材中基本上每一节都有做一做、议一议,总感到做一做、议一议会花去很多时间, 等到大家做一做、议一议好了以后,早已下课,许多该完成的知识没有完成,特别刚开始时十分明显,如何把握好做一做、议一议呢?做一做、议一议要注意控制好时间,可以让学生记时,不能让他们慢慢地做过去看,议过去看,也不是都要做,部要议,可以不做的就不要做,可以不议的就不要议,是不是说教材出问题,不,其目的主要体现在每一个人部获得成功,特别是差生.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事实上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做一做、议一议才充分体现教材的精神,否则类似于流水作文.。
第一次作业使用苏科版初一新教材的认识与教学心得
使用苏科版初一新教材的认识与教学心得《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苏科版数学新教材遵循《标准》的理念,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看的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注重创设计问题请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力求实现《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课程总体目标。
”教材从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角度对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了编排,设立了“思考与探索、操作与思考、尝试与交流、猜想与验证、拓展与延伸、数学实验室”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学懂知识,学会技能,而且能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本质,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下面谈谈使用数学新教材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图文"并茂创设情境新教材利用彩色画面,注重内容的"图文"并茂,深受学生的喜爱,能有效利用"主题图"创设教学情境。
新教材除了在文本所蕴含的教学资源外,每一幅主题图都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可辅助学生感受课文的教学情境,感悟新概念、新知识的形成,增加教育容量,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如“图形与证明(二)”的主体图,是发现于阿拉伯中世纪《原本》拉丁语版的一页的照片,这里的命题是借助图形给出的,中世纪,人们对几何的学习仅限于《原本》中简单的部分,《原本》是欧几里得写的,是从古到今最有影响的一本教科书,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几何的起源和产生、以及几何的创始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一元二次方程的主体图“石头落海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该图意在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学生经历尝试、猜想、验证的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知识去解这个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表达题意,从而点出本章的主题和内容。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践行七年级苏科版教材数学思想教学体会
整式运算 的教学 中要 强调通过类 比的思想方法 学习式 的运算 ,
一பைடு நூலகம்
一
节 的教学中,我设计如下一个变式例题 :
、
数 学思想方法 的内容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 数学基础知识是指数 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 、定理 以及 由其 内容所 反 映出来的数学思想 方法 。将数学 思想和方法纳入基础知 识范 畴, 足见数 学思想方法 的教学问题 已引起教育部 门的重视 ,也
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这一纲领性指导 思想 ,要求我们数学教 比较 为基 础的 , 能揭示数学对象之 间的内在规律 , 它 有助于学 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转变传统 的重知识重技能训练的教学思想 , 更加关注学 生数 学思想方法 的渗透 ,突 出数学思想方法 的有效 生总结归纳数学知识 , 使所学知识条理化 。 学生进入初 中 ,从引进 负数 的概念开始 ,分类的思想就逐
代数是 由算术演变来 的 ,这是毫无疑 问的。利用代 数符号 渐让学生养成了整体性思想 , 九年级利用 “ 对 换元法”来解 一 这 个工具 ,是代 数思维发展的重要元素 , 使我 们在 用代 数解 元二次方程的问题也有很大的帮助 。 它
决问题 方面 变得更加有效。它 是用字母表示数 的代数 思想 的基 础 , 由具体 到抽象 的源 头。但是完成 这个 飞跃 , 生要经历 是 学
接 教育 工作 , 就要立足 于培养 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要在 识的基础。在 代数式学习过程中 , 整体性思想 时刻伴随 , 很好 具 体的教学环节 中渗透 一些初 中数 学的思想方法 ,以提 高学生 地简化 了解题 的难 度 , 高了解题 的效率 。比如在 合并同类项 提 的学习能力 , 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 。
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认识及思考
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认识及思考一、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认识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下面谈谈我对新教材的几点认识:1注重生活联系,形式活泼多样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正逐步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这个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
新教材中穿插了许多图表,降低了思维难度,更使得学习充满乐趣。
数学的价值只有通过与现实相联系才能体现出来,而新教材恰恰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去感悟和理解所学的各个知识点,为学生提供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
如七年级第五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一节,通过天坛、地球仪、高楼大厦等学生身边事物的介绍,让学生感受球、柱、锥、面、线、点,觉察到几何就在身边。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
2注重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做”数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因此,苏科版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操作、活动、思考、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做”感受数学。
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割、补、拼、凑,亲自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勾股定理,熟悉了用面积割补法证明勾股定理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我探究习惯。
3注重“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新教材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其发现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
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也是新课程“过程性目标”在教材上的反映,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例如七年级上第五章《图形的变化》,在七巧板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副七巧板,涂上不同的颜色,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
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虽然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但却渗透在初中三年的全过程之中。
关于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体系的五点思考4页word
关于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体系的五点思考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因此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适用,教师用书对教师的教学有明显指向性,是编书者的最大目标和最高要求。
顺应各方面的因素,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于2007年9月在我校开始使用,在使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过程中,我总结了对教材以下几点思考:一、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开始越来越多的转化为例举式定义就苏科版第三章第二节“代数式”而言,对代数式已没有明确的定义。
原来教科书是这样定义的:用运算符号把数字与数字、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代数式。
现在苏科版教科书上是这样定义的:像n 2,s/5,0.8a,b/a,2n+500,abe,2ab+2ac+2be等式子都是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代数式。
这就要求学生自己概括出以上式子所共有的数学特征,并用扼要的文字语言描绘出来。
要让学生自主准确概括,这个要求对初一的学生而言,是不容易的,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步步为赢”,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教师只是按照原来的定义直接告诉学生,而少了学生自主总结概括的过程,学生对概念的映象就不够深刻,同时不利于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苏科版教材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定义,如七上课本12页,正负数的定义,也是例举式定义,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比0大的数就是正数,比0小的数就是负数等。
可以发现,教材从重基础开始转变成基础与能力并重。
教师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能力锻炼的机会,改变旧有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
二、教材更贴近生活,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组编教材在七上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引人中,形象的用到了天平,在实际生活中,当天平左右两边的份量相等时,天平就平衡了。
而方程就是表达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天平”。
这一形象的比喻贴近生活,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方程的概念。
苏科版初中数学新教材使用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 再发现的过程 , 必须 要有 学 生 主 体 的 积 极 主动 地 参 与 , 才 能很 好 的实 现 这 个 过 程 。 新 教 材 将 数 学 知 识 形 成的基本过程 ( 从生活实 际中现象探索研究 ) 和基本方 法 ( 动 手 操作 — — 数 学 实 验 ) 贯穿始终 , 这 是 培 养 数 学 创 造 性 思 维 和 创 新 能 力 的重 要 方 式 。在 新 教 材 的 教 学 中 , 我 们 应 紧 紧 围绕 这一 点 ,
求知欲望 ; 还 要 挖 掘 出数 学 中 的 大 美 , 以满足学生 的精神享受 ,
培 养 学 生 对 数学 的热 爱 。一 句 话 , 我 们 应 通 过 不 同方 式 、 不 同手
段、 不 同途 径 不 断 激 发 学 生 学 习数 学 的兴 趣 , 让 学 生 感 受 到 数 学 很实用 , 数学也很 美 , 数 学也 很 活 泼 , 这 样 会 取 得 意 想 不 到 的教 学效果 。
的 认 知 规 律 的 宗 旨。
关键词 : 基本理念
学 习兴 趣
创 造性类号 : G6 3 3 . 6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 1 6 7 2 — 1 5 7 8 ( 2 0 1 5 ) 0 S 一 0 1 1 0 一 O 1
情 境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数 学 兴 趣 ;以 我 国 在 数 学 领 域 的 卓 越 成 就,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动 机 ; 以数 学 的很 强 的 实 用 性 , 激 发 学 生 的
使用新教材后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边形 的内角和 的得 出等等 )强 化 了过 ,
程与方法 , 透 了情感 、 度 、 值观 , 渗 态 价 重 视 了 “ 趣 ” 学 , 每 个 学 生 都 能 在 兴 教 使
数 学 学 习 的 过 程 中 获 得 自己 的 发 展 , 教
数 学 知 识 引 入 到 社 会 生 活 场 景 中 。 生 把
2 30 13 0
江 苏溧 阳燕 山 中 学
射 的 一
意 一
砝
题
凝
图 疑
上 惑
谈 并 及 建 这 议
苯 数
教
有
学
学
材 教
秘 工
学
作 者 2 .教 材 注重 引导 学 生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 做 数
使 用 教 材 包 括 两 方 面 , 是 教 师 在 一 教学 中 如何 恰 当 地 运 用 教 材 。 一 个 是 另 如何经常地指 导学生 阅读与钻 研教材. 教 材 是 按 照 课 标 由专 业 人 士 精 心 编 写
同 方 向 看 ” 有 趣 的 问 题 . 分 体 现 了 等 充
生 活 中 数 学无 所 不 在.
些 相 应 的 数 学 知 识 和 结 构 来 完 成 本
具体体现在 :
章 的 内 容 .这 是 一 个 非 常 重 要 的 基 础 .
019
教学 研究> 备课参 考
有 时 也 会 先 通 过 一 些 具 体 的事 例 , 学 让 生 借 助 他 现 有 的 知 识 和 经 验 把 这 个 具 体 事 例 讲 清 楚 了 . 后 数 学 化 , 述 一 然 讲 个道理 、 一个 规 律 、 一个 法则 .在 章 头 的 时 候 一 般 会 设 计 一 些 简 单 的 问 题 让 学 生 去 尝 试 、 操 作 。 学 生 做 数 学 提 供 去 为
初中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共2篇)
《初中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在2024 年10 月25 日这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五,我参加了初中数学新教材培训,这次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对新教材的求知之心。
通过培训,我对初中数学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一、新教材的亮点1.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更加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从初一到初三,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代数部分,从有理数、整式到方程、不等式,再到函数,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在前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2.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新教材更加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大量的实际问题和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
例如,在几何部分,通过介绍建筑、艺术等领域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了解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统计与概率部分,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例如,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培训中的收获1.教学理念的更新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方法的改进新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在培训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新教材的几点思考-------浅谈苏科版数学七年级教材
对新教材的几点思考 -------浅谈苏科版数学七年级教材内容提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数学教育发展纲要和数学课程改革的蓝图,在这样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下我国教材有了许多改变。
教材为教师之本,深入探讨教材,体会教改的思想是我们广大教师首先要做的。
关键词:数学苏科版教材与老教材相比的优点值得商榷之处上世纪末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全面的总结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数学教育发展纲要和数学课程改革。
我国教育工作者反思本国的初中数学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几何”,而教学内容也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联系更紧;《代数》改变为:对数字的处理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突出数感的培养,适当弱化代数式的简单变形,突出代数式对于一般化的表示功能;改变对方程等典型内容的处理方式,突出方程、不等式、函数的模型思想。
在改革后课程发生了明显变化:注重知识来源,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决问题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对比新旧教材,发现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新课标中知识点的变化。
1.在几何上:与传统几何知识体系相比,课标将以往的《几何》拓广以“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图形与证明”为四条主线展开,而这四条线索都是用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更好地认识与把握我们生存的现实空间为目标。
与传统教材从局部到整体,按照点、线、面得图形的顺序形成严格体系不同,新教材从整体到局部,一开始就把整个立体图形摆出来,让学生对图形有个直观感受,再具体到点、线、面等。
但教材中削弱了繁杂的平面几何的单纯证明题,淡化了几何证明的技巧,降低了几何的难度。
如:在“图形的认识”中,削弱对“角的度、分、秒的换算”,将“掌握度、分、秒的换算,会计算角度的和、差、倍、分”降为“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
识别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在“相交线与平行线”中,降低对有关性质的目标程度(大多数是从“理解”层次降为“了解”水平),简化对“三线八角”问题的推理和计算的繁难程度,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变化。
谈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谈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几点体会数学课程的设计不仅要重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要充分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精选必需的数学知识,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的形成过程,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拓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给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为学生体验过程创设合适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逐步学会学习和思考,增长经验和智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真正体现探索、发现的学习本质,最终学会学习,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笔者有幸参加了“新教材”的首轮实验,作为参加者,笔者首先认真研究、领会了“新课程标准”,悉心钻研了新教材,并在教育实践中深受启发,形成了一些观点。
以下就是笔者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初中数学“新教材”充分体现数学就在身边新教材编写中,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引入到社会生活场景中,把生活中的计算编到例题和习题里,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也需要数学。
带领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化的生活更是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我们时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数学已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
需要就足以引起学习的愿望,何况教材中许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激发了学生好胜心和兴趣,缩小了学生和数学理论的距离,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
《新课标》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处理”三个学习领域。
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其中的感(数感)、观(空间观)等思维能力都要在体验中形成,数学的思维方式也在体验中优化。
例如:在新教材九年级第一学期《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学习中,提出: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截得的线段会成比例吗?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成比例,用特殊的梯形的中位线的知识可以猜测,但不知如何证明。
老师点拨,有没有办法能把新问题转化到已学过的知识中,这下思维的“火”点着了,学生有的通过辅助线将梯形转化为三角形;有的运用三角形中证明比例的思想方法——面积法来完成证明。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数学《关于新教材使用中的一点思考》市公开课课件 苏科版
四、几点困惑
四、几点困惑
学生不易理解
四、几点困惑
在数轴上表示出无理 数的点在《评价手册》 中出现,多数学生都 不会。
四、几点困惑
关于视图,教材不再采用搭小方 块的材料,而是采用基本几何体。
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是否有所提高?
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谢谢!
C
OD平分∠AOC,OE平分∠BOC,
E
则∠DOE=
°.
O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
3.已知线段AB= 8cm,在直线AB上截取BC= 6cm,则线段AC的长为 cm.分类讨论
A
BC
AC B
类比
3.已知∠AOB =60°,以OB为一边画∠BOC =45°,
则∠AOC=
°.
C
B
B
C
O
A
O
A
三、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二、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
案例2 :6.2角
线段的学习内容 表示方法
比较大小
和差关系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 段
中点
角的学习内容 表示方法 比较大小 和差关系
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角平分线
二、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
从特殊到一般 类比
二、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
整体思想
类比
2.如图,已知∠AOB =100°,
A
D
OC是∠AOB 内的任意一条线 ,
一、重视章节起始课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起始课的教学的另一个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 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重视章节起始课
案例1:第3章代数式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使用之体会和建议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使用之体会和建议作者:倪小红来源:《文理导航》2012年第19期【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各种版本的教材百花齐放,每种版本的教材都有各自的亮点和不足。
本文就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谈一下使用后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关键词】苏科版教材;初中数学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江苏地区由原来的人教版教材换成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简称“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和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简称“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经过实践,每种版本的教材都有各自的亮点和不足。
由教育部办公厅组织实施的“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活动中,许多学员与王尚志等专家的在线视频答疑中,对各个版本教材的编排进行了讨论,各个版本的教材对教学内容把握不一。
提出了为什么不统一教材呢?有时更希望全国统一教科书,这样能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把握课标,也有利于外来打工的子女。
本文就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谈一下使用后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特点(1)全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和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特别强调了数学教育是整个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课程内容注重了十个核心概念,充分体现了“四基”教材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注重了十个核心概念,十个核心概念包括如下: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学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充分体现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十个核心概念内容和“四基”有机地结合。
初中数学新教材使用体会
初中数学新课程实验教材使用体会作为本次课改的一线老师,我深刻知道:新课程的实施,为每个教师的成长创造了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应抓住机遇促进自我发展,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面对新课程的各种挑战。
新课程强烈呼唤教师的“自我”觉醒,要求教师更加自觉地形成投身课改的内在动力,并在执行新课程、建设新课程的同时,更加自觉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为自己的职业生活增添新的色彩、注入新的活力。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与新课程共生共长。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要,现将我在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介绍如下:一、认识新教材新教材在知识结构、内容安排,实施操作和评价体系上都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
新教材图文并茂,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例贴近生活,让人感到亲切;层次性强,能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新教材不但注意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而且还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新旧教材在编排上有了明显的区别:(1)、新旧课本内容上,新教材较以往更广泛,它涉及到了概率,视图与投影,专门增设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数据的处理等内容.从内容体系上来看,编排顺序与以往也有较大差别,如在几何证明中,把学生学会证明书写格式及要求放在全等三角形,四边形内容之后学习。
(2)、新旧课本在知识深度上相比,新教材有一定程度下降,如删掉了繁杂的分母有理化运算,立方差,立方和公式.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进行因式分解时,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在初二上学期前对几何证明基本上不作要求,对数学用表的要求取消,删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3)、新课本较旧课本知识理解程度要求进一步加强.如:课本中专门设计了100万有多大,公园有多宽,多边形外角和的理解等以往的学生来不及或几乎从未思考过的深度.教材也更贴近生活.如课本设计了图形的密铺,以及各种各样图案设计,利用对称,中心对称,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等进行图案设计等。
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认识及思考
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认识及思考
钱鹏
【期刊名称】《教师》
【年(卷),期】2016(0)5
【摘要】一、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认识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下面谈谈我对新教材的几点认识:1.注重生活联系,形式活泼多样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正逐步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这个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
【总页数】1页(P24)
【作者】钱鹏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孝友中学,江苏苏州2155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使用思考与编写建议
2.给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加点“料”——谈对问题创设策略的思考
3.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活动"栏目的思考
4.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活动”栏目的思考
5.挖掘教材思政素材有机渗透课程思政
——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苏科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作者:卢秋华
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5年第09期
摘要:教材是师生学习的蓝本,教材的内容应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学生的学习和应用。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现行苏科版数学教材提出修改建议,使初中教材不断完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呈现;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023-001
苏科版初中数学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内容呈现的顺序和知识的整合方面做了调整。
已经改进的地方有:
一、知识的整合更好,知识体系更好。
更方便学生学习掌握,有效地减少遗忘。
例如概率统计知识的整合。
由原来旧教材的七章内容:七下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七下第十三章感受概率;八上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八下第十二章认识概率;九上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九下第八章统计的简单应用,九下第九章概率的简单应用;遍布五个学期,改为现在的五章内容:八下第7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八下第8章认识概率;九上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九上第4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九下第8章统计和概率的简单应用。
只在连续的三个学期出现,体系性更强,学生更易于学习和知识网络的构建。
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二、证明的提出更早,更规范。
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增强。
证明由原来的八下第十一章才提到,修改到了现在的七下平面图形的认识之后提出。
新教材在七上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曾结合有关概念用“因为……所以……”引导学生弄清因果,在此基础上七下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结合平行线的有关内容,用“因为……所以……理由是……”的方式进行推理,到七下十二章“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为范例,采取了形式化的三段论证-“因为……所以……(……)”完整的呈现了命题证明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演绎推理以及综合法的书写。
遵循小步子、多层次的原则,逐步发展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它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
三、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的引入。
对于已知三点求二次函数关系式的就不再受限制,同时为多元方程组的解法打开了思路。
四、韦达定理的给出。
更好的揭示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于根的得出有了更深的了解。
以上这些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了,学习效果比起使用旧教材有了很大的提高。
综合已经使用过人教版,华师大版等几个版本的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针对新苏科版教材内容,特提出以下几点修改建议:
一、教材内容的呈现顺序调整
数学的综合运用尤为重要。
那内容的编排就应该考虑,哪些知识应该放在一起学习。
再比如先学哪一个更合理。
怎样更方便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数学知识要习题话,将有联系的知识综合在一起运用,能加强巩固和提高。
阶段性消化难点,不至于把所有难点都推到初三的总复习。
具体建议:
1.无理数的概念给出在学完平方根以后提出更好。
更易于学生构建数的分类体系。
学生对有理数的概念还没完全理解透,再给出一个无理数更难理解,举例就很困难。
而且之后研究更多的无理数是以带根号的形式给出的(开方开不尽的)。
2.平面直角坐标系最好在平行四边形之后学。
学习坐标系的作用是应用,利用坐标系确定四边形的位置,必然要用到四边形的特征。
3.因式分解和分式接着学更好。
现在教材安排因式分解放在七下学,分式八下才学。
分式本来就是难点,主要用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分式的知识和因式分解学习之间时间相隔太长,遗忘率高,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困难。
4.九下时间太紧,应该安排少些知识的学习。
相似的可以调到八下学习、二次根式在九上学习更好。
二、教材内容难度把握和部分章节内容的增添
数学应该强调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的综合应用性。
不能人为将知识分割,那样原本是想降低难度,结果学生学起来很困难。
1.需要增加章节和加强难度的内容
因式分解。
因为因式分解用处广泛。
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因式分解的方法,学习内容太少。
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都没有学。
尤其是“十字相乘法”。
后续用到因式分解知识影响很大。
1.1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没学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结果使得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变得名存实亡。
乘法公式本来可以认为是“十字相乘法”的特例很容易理解的,学生却总是记错。
配方法更要用到乘法公式。
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很多,本来简单地解一元二次方程变得复杂,方法选择受限制,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公式法,出错律很高。
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x2-3x-10=0,3×2-16x+5=0,用因式分解法解答很容易,可是用公式法或者配方法就会变得很复杂,容易出错。
尤其是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中出现如方程x2-
110x+2800=0,数字大,计算器不能用,使得很多同学在解方程上出错,解题速度慢。
这样解方程就增加了不必要的难度,很狭隘。
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解法也受限制。
1.2对于整式乘法与二次三项式的关系学生也容易产生误解,认为很多二次三项式都不能分解。
1.3分式的运算和解分式方程时,很多题都要用到因式分解。
学生因为因式分解问题弄得不够透彻,分式问题更是难掌握。
2.需要增加的内容
2.1添括号法则应该学习,因为在后续的整式的运算中会经常用到。
2.2重要的数学活动像密铺、折纸这样的写入课本更好。
数学课程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活动体现知识的灵活应用,写入课本更方便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和利用。
2.3高中要用到一些知识,例如分式不等式,中点坐标,常数函数都应该让学生了解。
可以以阅读材料的方式给出。
学了这些知识以后,学生在利用坐标系解决一些图形问题,表示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更方便简洁。
三、例题的呈现应该更严谨
例如七上学习整式的加法时,体现结合律的应该添括号,整式乘除运算时,后边的整式必须填括号,否则违反运算顺序。
四、九年级课本最好上下册合成一本
九年级时间比较紧,九下大多数知识都要提前学习,学生多数采用借旧书学习,如果九下有改动就影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