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与特色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与特色结合近几年对教材的使用情况,总结苏科版教材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
1.教材关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
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本套教材在呈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教材关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引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既注重学习的结果,又注重学习的过程。
2.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苏科版教材设置了引导学生“做”数学的栏目,如“做一做”、“数学实验室”、“操作”等等,在这些栏目中,教材都提供了很多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素材,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纸片、直尺、三角板到生活中常见的七巧板、圆规、立方体等等。
教材通过这些栏目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做”感受数学、探索知识和结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在本套教材的各章节教学内容中,也较多地采取了让学生操作、感受、发现、讨论、获取结论的方式呈现。
同样是“做”数学,教材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水平的特点,对初中三个年级的“做”数学提出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要求。
七年级——感受(知识、方法、价值等)和体验,会描述实验过程中的数学现象,能寻找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八年级——感受和体验,验证和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或结论、设计和构造(简单的几何体、图形、图案、式子等),会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九年级——探索实验现象的联系和规律,在实验过程中能反思和质疑,发展思维能力。
此外,教材还根据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适时地在章节的后面设置“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等栏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做”数学的Array机会。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共包含以下十二个章节:一、比例比例是数学中非常基础也非常重要的概念,本章节介绍了比例的定义及性质,并且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比例的运用。
二、倍数与分数本章节主要探讨了倍数与分数的概念及其性质,以及倍数与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此概念。
三、直接比例与反比例除了比例外,直接比例和反比例也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
本章节主要讲述了直接比例和反比例的含义及其性质,并用大量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百分数应用广泛。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百分数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内容。
五、百分数的应用本章节围绕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让学生理解应用百分数的重要性,例如计算利息、增加百分之几等。
六、三角形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如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
七、三角形的面积了解三角形的面积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一步,本章节详细讲述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海伦公式和高度法等。
八、四边形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包括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等,以及它们图形的特点和相关的计算方法。
九、多边形多边形是指三条以上的边所围成的平面图形,本章节介绍了多边形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点。
十、圆的基本性质圆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图形,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等。
十一、圆的应用圆形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章节主要探讨了圆的应用方面,如圆的面积、弧长和扇形面积等的计算方法。
十二、统计与概率统计和概率是初中数学最后一个章节,本章节介绍了统计和概率相关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实际生活中概率应用的例子。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第1章我们与数学同行1.1 生活数学 1.2 活动思考第2章有理数2.1 正数与负数 2.2 有理数与无理数 2.3 数轴 2.4 绝对值与相反数 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6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2.7 有理数的乘方 2.8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3章代数式3.1 字母表示数 3.2 代数式 3.3 代数式的值 3.4 合并同类项 3.5 去括号 3.6 整式的加减第4章一元一次方程4.1 从问题到方程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 4.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5.1 丰富的图形世界 5.2 图形的运动 5.3 展开与折叠 5.4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第6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1 线段、射线、直线 6.2 角 6.3 余角、补角、对顶角 6.4 平行 6.5 垂直七年级下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7.3 图形的平移7.4 认识三角形7.5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8章幂的运算8.1 同底数幂的乘法 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3 同底数幂的除法第9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9.1 单项式乘单项式 9.2 单项式乘多项式 9.3 多项式乘多项式 9.4 乘法公式9.5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1 二元一次方程 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 10.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0.4 三元一次方程组10.5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第1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11.1 生活中的不等式11.2 不等式的解集 11.3 不等式的性质11.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1.5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11.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2章证明12.1 定义与命题12.2 证明 12.3 互逆命题八年级上册第1章全等三角形1.1 全等图形 1.2 全等三角形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2章轴对称图形2.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2.2 轴对称的性质 2.3 设计轴对称图案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第3章勾股定理3.1 勾股定理 3.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3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第4章实数4.1 平方根 4.2 立方根 4.3 实数 4.4 近似数第5章平面直接坐标系5.1 物体位置的确定 5.2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6章一次函数6.1 函数 6.2 一次函数 6.3 一次函数的图像 6.4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6.5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 6.6 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八年级下第7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7.1 普查与抽样调查7.2 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7.3 频数和频率7.4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第8章认识概率8.1 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 8.2 可能性的大小 8.3 频率与概率第9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9.1 图形的旋转9.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9.3 平行四边形9.4 矩形、菱形、正方形 9.5 三角形的中位线第10章分式10.1 分式10.2 分式的基本性质 10.3 分式的加减 10.4 分式的乘除10.5 分式方程第11章反比例函数11.1 反比例函数1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1.3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第12章12.1 二次根式12.2 二次根式的乘除 12.3 二次根式的加减九年级上第1章一元二次方程1.1 一元二次方程 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4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第2章对称图形——圆2.1 圆 2.2 圆的对称性 2.3 确定圆的条件 2.4 圆周角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6 正多边形与圆 2.7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2.8 圆锥的侧面积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3.1 平均数 3.2 中位数与众数 3.3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3.4 方差 3.5 用计算器求方差第4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4.1 等可能性 4.2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 4.3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九年级下第5章二次函数5.1 二次函数 5.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5.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5.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5.4 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第6章图形的相似6.1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6.2 黄金分割 6.3 相似图形 6.5 探索三角形相似条件 6.6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6.7 图形的位似 6.8 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第7章锐角三角形7.1 正切7.2 正弦、余弦7.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7.4 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7.5 解直角三角形7.6 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第8章统计和概率的简单应用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 8.2 货比三家8.3 统计分析帮你做预测 8.4 抽签方法合理吗 8.5 概率帮你做估计8.6 收取多少保险费才合理优质文档,内容可编辑。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一、第一章:数的认识1.1 数字与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0到10的数字读写法。
(2) 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概念及运用。
教学重点:数字的读写法,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难点:加减乘除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1) 数字读写:让学生通过数字卡片认识0到10的数字,并能够正确读写。
(2) 运算概念:讲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
(3) 运算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2 分数与小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定义及转换。
(2) 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分数和小数的定义,转换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和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分数和小数的相关教具。
教学过程:(1) 分数定义:讲解分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2) 小数定义:讲解小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小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个精确部分。
(3) 转换方法:讲解分数和小数的转换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进行转换。
(4) 实际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第二章:几何图形2.1 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平面图形的名称及特征。
(2) 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基本平面图形的名称及特征,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面积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平面图形的模型,计算工具。
教学过程:(1) 图形名称: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掌握基本平面图形的名称。
(2) 图形特征:讲解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让学生理解不同图形的区别。
(3) 面积计算:讲解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2 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立体图形的名称及特征。
(2) 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基本立体图形的名称及特征,体积计算方法。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数学教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 生活数学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数学》是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后接触的第一部分数学知识。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节课的内容是1.1生活数学,主要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数的概念和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数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基础的算术阶段,对于初中的数学知识还比较陌生。
但是,学生对生活中的实例比较感兴趣,通过实例让他们了解数学,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通过实例让他们自己发现和总结数学知识,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数的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数的概念,基本的数的运算方法。
难点: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数的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自己发现和总结数学知识。
同时,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的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和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出数的概念和基本的数的运算方法。
2.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基本的数的运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和基本的数的运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数的概念,一部分是数的运算方法。
数的概念部分,我会列出数的定义和性质;数的运算方法部分,我会列出基本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初中数学《苏科版》教材目录(2003版)

初中数学《苏科版》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⑴生活数学(6)1⑵活动思考(8)1第二章有理数⑴比0小的数(12)2⑵数轴(16)2⑶绝对值与相反数(20)3⑷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6)4⑸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36)3⑹有理数的乘方(45)2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50)2数学活动算“24”(54)1小结与思考(54)2复习题(55)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⑴字母表示什么数(62)1⑵代数式(66)1⑶代数式的值(70)2⑷合并同类项(75)2⑸去括号(79)2数学活动正方体涂色(84)1小结与思考(84)2复习题(85)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⑴从问题到方程(92)2⑵解一元一次方程(95)4⑶用方程解决问题(102)6数学活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111)1小结与思考(111)2复习题(112)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⑴丰富的图形世界(118)2⑵图形的变化(123)2⑶展开与折叠(128)2⑷从三个方向看(134)2数学活动设计包装纸箱(139)1小结与思考(139)1复习题(140)第六章平面图形认识(一)⑴线段、射线、直线(148)2⑵角(152)2⑶余角、补角、对顶角(158)2⑷平等(163)1⑸垂直(167)1数学活动测量距离(171)1小结与思考(171)2复习题(172)课题学习制作无盖长方体的长方体纸盒(175)1数学活动评价表(176)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⑴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6)2⑵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1)1⑶图形的平移(14)2⑷认识三角形(20)2⑸三角形的内角和(25)4数学活动(32)1小结与思考(33)2复习题(34)第八章幂的运算⑴同底数幂的乘法(40)1⑵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43)2⑶同底数幂的除法(47)3数学活动(52)1小结与思考(52)2复习题(52)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⑴单项式乘单项式(56)1⑵单项式乘多项式(58)1⑶多项式乘多项式(61)1⑷乘法公式(64)3⑸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一)(70)1⑹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二)(72)3数学活动(77)1小结与思考(78)2复习题(79)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⑴二元一次方程(84)1⑵二元一次方程组(86)2⑶解二元一次方程组(89)2⑷用方程组解决问题(93)3数学活动(99)1小结与思考(99)2复习题(100)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⑴全等图形(104)1⑵全等三角形(108)1⑶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11)5数学活动(125)1小结与思考(125)2复习题(126)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⑴普查与抽样调查(132)1⑵统计图的选用(133)3⑶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145)2数学活动(152)1小结与思考(152)1复习题(153)第十三章感受概率⑴确定与不确定(160)1⑵可能性(162)2数学活动(169)1小结与思考(169)1复习题(170)课题学习丢弃了多少塑料袋(172)1数学活动评价表(173)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轴对称图形⑴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6)1⑵轴对称的性质(10)1⑶设计轴对称图案(15)1⑷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8)2⑸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3)3⑹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31)2数学活动剪纸(35)1小结与思考(36)2复习题(37)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⑴勾股定理(44)1⑵神秘的数组(48)1⑶平方根(51)2⑷立方根(55)1⑸实数(57)2⑹近似数与有效数字(62)1⑺勾股定理的应用(65)2数学活动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69)1小结与思考(69)2复习题(69)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⑴图形的旋转(74)1⑵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77)2⑶设计中心对称图案(82)1⑷平行四边形(85)3⑸矩形、菱形、正方形(92)5⑹三角形、梯形中位线(102)2数学活动平面图形的镶嵌(105)1小结与思考(106)2复习题(107)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⑴数量的变化(114)2⑵位置的变化(120)1⑶平面直角坐标系(123)3数学活动确定藏宝地(132)1小结与思考(132)2复习题(133)第五章一次函数⑴函数(140)2⑵一次函数(147)2⑶一次函数的图象(151)2⑶一次函数的应用(157)2⑷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161)1数学活动温度计上的一次函数(163)1小结与思考(164)2复习题(165)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⑴平均数(170)2⑵中位数与众数(174)2⑶用计算器求平均数(179)1数学活动你是“普通”学生吗?(182)1小结与思考(183)2复习题(183)课题学习利用对称图形设计徽标(186)1数学活动评价表(187)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⑴生活中的不等式(6)⑵不等式的解集(9)⑶不等式的性质(12)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5)⑸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19)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1)⑺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26)数学活动(28)小结与思考(28)复习题(29)第八章分式⑴分式(34)⑵分式的基本性质(37)⑶分式的加减法(43)⑷分式的乘除法(46)⑸分式方程(54)数学活动(57)小结与思考(57)复习题(58)第九章反比例函数⑴反比例函数(62)⑵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65)⑶反比例函数的应用(73)数学活动(76)小结与思考(77)复习题(77)第十章图形的相似⑴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82)⑵黄金分割(85)⑶相似图形(89)⑷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94)⑸相似三角形性质(105)⑹图形的位似(110)⑺相似三角形的应用(113)数学活动(120)小结与思考(120)复习题(120)第十一章图形与证明(一)⑴你的判断对吗(126)⑵说理(129)⑶证明(134)⑷互逆命题(142)数学活动(146)小结与思考(147)复习题(148)第十二章认识概率⑴等可能性(154)⑵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157)⑶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165)数学活动(168)小结与思考(169)复习题(170)课题学习游戏公平吗?(173)1数学活动评价表(174)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⑴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6)1⑵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9)2⑶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3)8⑷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28)1⑸中位线(30)2数学活动折纸与证明(34)1小结与思考(36)2复习题(37)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⑴极差(42)1⑵方差与标准差(45)1⑶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49)1数学活动估计时间(53)1小结与思考(53)1复习题(54)第三章二次根式⑴二次根式(58)2⑵二次根式的乘除法(61)4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69)2数学活动画画·算算(74)1小结与思考(74)1复习题(75)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⑴一元二次方程(80)1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83)6⑶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94)4数学活动矩形绿地中的花圃设计(100)1小结与思考(101)2复习题(101)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⑴圆(106)2⑵圆的对称性(111)2⑶圆周角(117)2⑷确定圆的条件(124)1⑸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27)4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38)1⑺正多边形与圆(142)1⑻弧长及扇形的面积(145)1⑼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148)2数学活动制作冰淇淋纸筒(151)1小结与思考(151)2复习题(152)课题学习制作“动画片”(156)1数学活动评价表(158)九年级下册:第六章二次函数⑴二次函数(6)1⑵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9)4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1)2⑷二次函数的应用(25)3数学活动(32)1小结与思考考(32)2复习题(33)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⑴正切(38)1⑵正弦、余弦(41)2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46)1⑷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49)1⑸解直角三角形(51)1⑹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54)2数学活动(60)1小结与思考(60)2复习题(61)第八章统计的简单应用⑴货比三家(66)1⑵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70)3数学活动(77)1小结与思考(78)1复习题(79)第九章概率的简单应用⑴抽签方法合理吗(84)1⑵概率帮你做估计(86)1⑶保险公司怎样才能不亏本(88)1数学活动(90)1小结与思考(91)1复习题(91)课题学习探究等周长图形的最大面积(94)数学活动评价表(95)。
苏科版(江苏凤凰出版社)初中数学目录南京地区

第1章我们与数学同行1.1 生活数学1.2 活动思考第2章有理数2.1 正数与负数2.2 有理数与无理数2.3 数轴2.4 绝对值与相反数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6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7 有理数的乘方2.8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3章代数式3.1 字母表示数3.2 代数式3.3 代数式的值3.4 合并同类项3.5 去括号3.6 整式的加减第4章一元一次方程4.1 从问题到方程4.2 解一元一次方程4.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5.1 丰富的图形世界5.2 图形的运动5.3 展开与折叠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第6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1 线段射线直线6.2 角6.3 余角补角对顶角6.4 平行6.5 垂直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7.3 图形的平移7.4 认识三角形7.5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8章幂的运算8.1 同底数幂的乘法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3 同底数幂的除法第9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9.1 单项式乘单项式9.2 单项式乘多项式9.3 多项式乘多项式9.4 乘法公式9.5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1 二元一次方程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10.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 三元一次方程组10.5 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1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11.1 生活中的不等式11.2 不等式的解集11.3 不等式的性质11.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1.5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11.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2章证明12.1 定义与命题12.2 证明12.3 互逆命题第13章感受概率13.1 确定与不确定13.2 可能性第一章全等三角形1.1 全等图形1.2 全等三角形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数学活动关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二章轴对称图形2.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2.2 轴对称的性质2.3 设计轴对称图案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数学活动折纸与证明第三章勾股定理3.1 勾股定理3.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3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数学活动探寻“勾股数”第四章实数4.1 平方根4.2 立方根4.3 实数4.4 近似数数学活动有关“实数”的课题探究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5.1 物体位置的确定5.2 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学活动确定藏宝地第六章一次函数6.1 函数6.2 一次函数6.3 一次函数的图像6.4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6.5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6.6 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数学活动温度计上的一次函数第7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7.1 普查与抽样调查7.2 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7.3 频数和频率7.4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第8章认识概率8.1 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8.2 可能性的大小8.3 频率与概率第9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9.1 图形的旋转9.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9.3 平行四边形9.4 矩形、菱形、正方形9.5 三角形的中位线第10章分式10.1 分式10.2 分式的基本性质10.3 分式的加减10.4 分式的乘除10.5 分式方程第11章反比例函数11.1 反比例函数1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1.3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第12章二次根式12.1 二次根式12.2 二次根式的乘除12.3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章一元二次方程1.1 一元二次方程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4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数学活动矩形绿地中的花圃设计第2章对称图形——圆2.1 圆2.2 圆的对称性2.3 确定圆的条件2.4 圆周角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6 正多边形与圆2.7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2.8 圆锥的侧面积数学活动图形的密铺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3.1 平均数3.2 中位数与众数3.3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3.4 方差3.5 用计算器求方差数学活动估测时间第4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4.1 等可能性4.2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4.3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数学活动调查“小概率事件”第5章二次函数5.1 二次函数5.2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5.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5.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5.5 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第6章图形的相似6.1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6.2 黄金分割6.3 相似图形6.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6.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6.6 图形的位似6.7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第7章锐角函数7.1 正切7.2 正弦、余弦7.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7.4 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7.5 解直角三角形7.6 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第8章统计和概率的简单应用8.1 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8.2 货比三家8.3 统计分析帮你做预测8.4 抽签方法合理吗8.5 概率帮你做估计8.6 收取多少保险费合理。
(完整)初中数学教材目录(苏教版)

七年级上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1.1生活数学1.2活动思考第二章有理数2.1 比0小的数2.2 数轴2.3 绝对值与相反数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6 有理数的乘方2.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3.1 字母表示数3.2 代数式3.3 代数式的值3.4 合并同类项3.5 去括号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4.1 从问题到方程4.2 解一元一次方程4.3 用方程解决问题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5.1 丰富的图形世界5.2 图形的变化5.3 展开与折叠5.4 从三个方向看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1 线段射线直线6.2 角6.3 余角补角对顶角6.4 平行6.5 垂直七年级下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7.3 图形的平移7.4 认识三角形7.5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八章幂的运算8.1 同底数幂的乘法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3 同底数幂的除法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9.1 单项式乘单项式9.2 单项式乘多项式9.3 多项式乘多项式9.4 乘法公式9.5 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一)9.6 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二)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10.1 二元一次方程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10.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 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11.1 全等图形11.2 全等三角形1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身边12.1 普查与抽样调查12.2 统计图的选用12.3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第十三章感受概率13.1 确定与不确定13.2 可能性八年级上第一章轴对称图形1.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2 轴对称的性质1.3 设计轴对称图案1.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6 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2.1 勾股定理2.2 神秘的数组2.3 平方根2.4 立方根2.5 实数2.6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2.7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3.1 图形的旋转3.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3.3 设计中心对称图形图案3.4 平行四边形3.5 矩形、菱形、正方形3.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4.1 数量的变化4.2 位置的变化4.3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五章一次函数5.1 函数5.2 一次函数5.3一次函数的图象5.4一次函数的应用5.5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6.1 平均数6.2 中位数与众数6.3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八年级下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11课时)7.1生活中的不等式(1课时)7.2不等式的解集(1课时)7.3不等式的性质(1课时)7.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课时)7.5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1课时)7.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课时)7.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2课时)复习与小结第八章分式(10课时)8.1分式(1课时)8.2分式的基本性质(2课时)8.3分式的加减(1课时)8.4分式的乘除(2课时)8.5分式方程(3课时)复习与小结第九章反比例函数(6课时)9.1反比例函数(1课时)9.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课时)9.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课时)复习与小结第十章图形的相似(14课时)10.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1课时)10.2黄金分割(1课时)10.3相似图形(1课时)10.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4课时)10.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课时)10.6图形的位似(1课时)10.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3课时)复习与小结第十一章图形的证明(一)(9课时)11.1你的判断对吗(1课时)11.2说理(2课时)11.3证明(3课时)11.4互逆命题(2课时)复习与小结第十二章认识概率(5课时)12.1等可能性(1课时)12.2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2课时)12.3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1课时)课题学习:游戏公平吗?复习与小结九年级上第一章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1.2 二次根式的乘除1.3 二次根式的加减1 数学活动1 小结与思考 1 复习题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3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2 数学活动 2 小结与思考2 复习题第三章图形与证明(二)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3.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3.4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3.5 中位线3 数学活动3 小结与思考3 复习题第四章中心对称图形(二)4.1 圆4.2 圆的对称性4.3 圆周角4.4 确定圆的条件4.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6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4.7 正多边形与圆4.8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4.9 圆锥的侧面积4 数学活动4 小结与思考 4 复习题第五章数据的离散程度5.1 极差5.2 方差与标准差5.3 用计算器求标准差的方差5 数学活动 5 小结与思考5 复习题九年级下第六章:二次函数第一节二次函数第二节二次函数的图象第三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四节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七章:锐角函数第一节正切第二节正弦、余弦第三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第四节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第五节解直角三角形第六节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第八章:统计的简单应用第一节货比三家第二节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第九章:概率的简单应用第一节抽签方法合理吗第二节概率帮你做估计第三节保险公司怎样才能不亏本八年级物理上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章声现象 1.1 声音是什么 1.2乐音的特征 1.3 噪声及其控制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第二章物态变化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2.2 汽化和液化 2.3 熔化和凝固 2.4 升华和凝华 2.5 水循环第三章光现象3.1光的色彩颜色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3.3 光的直线传播 3.4 平面镜 3.5 光的反射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4.1光的折射 4.2透镜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4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4.5望远镜与显微镜第五章物体的运动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5.2 速度 5.3直线运动 5.4运动的相对性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6.1 物体的质量 6.2 测量物体的质量 6.3 物质的密度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7?:.1 走进分子世界 7.2静电现象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 7.4 宇宙探密第八章力 8.1 力弹力 8.2 重力力的示意图 8.3 摩擦力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九章力与运动 9.1 二力平衡 9.2 牛顿第一定律 9.3 力与运动的关系第十章压强与浮力 10.1 压强 10.2 液体的压强 10.3 气体的压强 10.4 浮力 10.5 物体的浮与沉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与功 11.1 杠杆 11.2 滑轮 11.3 功 11.4 功率 11.5 机械效率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 12.2 内能热传递 12.3 物质的比热容12.4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第十三章简单电路 13.1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13.2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13.3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 13.4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第十四章欧姆定律 14.1 电阻 14.2 变阻器 14.3 欧姆定律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电功与电热 15.1 电能表与电功 15.2 电功率15.3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 15.4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第十六章电磁转换 16.1 磁体与磁场 16.2 电流的磁场16.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 16.4 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 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17.3 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8.1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18.2 核能 18.3 太阳能18.4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18.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初中数学苏科版(新版)七年级下册1不等式的解集教学课件

3、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拓展延伸
1、根据“当x为任何正数时,都能使不等式x+2>1成立”,能不能说“不等式x+2>1的 解集为x>0”?
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x+4≥0的解集,并写出这个不等式的非正整数解.
2 .
(2)
-2 -1 0 1 2 3
பைடு நூலகம்
解集可表示为: x≤2
.
(3)
-2 -1 0 1 2 2.5 3
解集可表示为:-1<x≤2.5
.
练习:写出下列各数轴表示的不等式的解集 (1) (2)
(3) (4)
-2
例3.不等式x≤2的正整数解是( C)
A. 1
B. 0,1
C. 1,2
D. 0,1,2
不等式x<2的非负整数解是________. 不等式x≥-4的负整数解是________.
4、不等式4x<9的解集x< 9( √ ) 4
【回顾与反思】必须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与不等式的解集的联系与区分.
想一想 不等式 x-3>0的解集x>3可以用数轴上表示3的点的___边部分来表示,包不包括3 这个数?
右
-3 -2-1 0 1 2 3 4 5
如何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为x≤4呢?
-3 -2-1 0 1 2 3 4 5
1.你能求出合适不等式-1≤x<4的整数 解吗?其中的x的最大整数值是多少呢?
2.若x<a的解集中最大的整数解为3, 则a的取值范围为 3<a≤4 .
若x≥b的解集中最小的整数解为-3,
则b的取值范围为
.
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
课堂小结
2、如何用数轴来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规律:小于向左画,大于向右画; 无等号画空心圆圈,有等号画实心圆点.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正数与负数》教学课件

A.零上3℃
B.零下3℃ C.零上7℃ D. 零下7℃
⑶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体
﹣1.5
重减 少1.5kg”换一种说法可以叙述为“体重增加_______kg”
新知探究
议一议 到目前为止你学过了哪些数,你能将学过的数分类吗?
注意:分类的标准是不重复,不遗漏.
整数
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零
正整数、负整数、零统称为整数.
负整数
负分数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练一练
⑴下列四个数中,属于正整数的有( D )
A.-1
B.0
C.
D.1
⑵在数0、2、-3、- 中属于负分数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A )
D.4个
识别几个数中的正整数(或负整数)时,,一般首先找出其中的正数
⑶加油记为正,拖拉机加油50L 记为+50 L,用去油30L 记为-30 L.
试一试
你知道上面图片中8844.43、-154、-117.3、-0.102%各数的意义?
答案∶8844.43表示海拔8844.43米,即高于海平面8844.43米;
-154表示海拔-154米,即低于海平面154米;
-117.3表示酒精凝固点为零下117.3℃;
本章将学习有理数、无理数的有关概念以及有理数的运算。
负数就在我们身边,
它把我们引向有理数的世界。
5-(-3)=8
80-(-50)=?
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第2章有理数
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精选文档

(2)《标准》在“具体目标”中末列入“经 过 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的教学内容,这实际上就是“三角形中位 线 的判定定理”. 这样,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的 探索、证明中,就不能抓住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 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的内在联系,采用传统的 “同一法”进行探索、证明. (3)通过辅助线的添加可以把需要探求的 问题进行转化,而辅助线的添加不是凭空而来的, 分析辅助线的添加章法,探索它的“源”,是探 索、 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的难点、关键.
◆
苏科版教材(空间与图形)的特色
1.以运动变化为主线,整合“空间与图形” 的主要内容
创新源于“问题”,往往发端于“直觉” . 几何图形的直观形象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 新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解决“空间与图形” 问题,常常要运用观察、操作、运动变化等手 段. ● ●教学中,应让图形“动”起来,使学生进 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学会数学地思 考问题.
运用图形的运动变化展示了一种推理方 法----叠合法.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决 问题的“源”.
A
O(O’) A’
B
◆运用图形的运动变化研究“三角形、梯形的中位
线”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 质. 对学生来说,对“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的探 索、证明存在如下难点: (1)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具有“在同一条件 下,有两个结论,一个表示位置关系,另一个表 示数量关系”的特点. 同时,学生以前学过的定 理,几乎没有关于线段间的倍分关系,对证明一 条线段与另一条线段间的倍分关系时,常用的方 法不熟悉.
●
◆运用图形的运动变化研究“同圆与等圆中,圆
心角与其所对的弧、弦之间的相等关系”.
发现结论: ①在两张透明紙上,分别作半径相等的⊙O和⊙O'; ②在⊙O和⊙O'中,分别作相等的圆心角∠AOB、∠A'O'B', 连接AB、A'B'; ③将两张纸片叠在一起,使⊙O和⊙O‘重合(如图所示); ④固定圆心,将其中一个圆旋转某个角度,使得OA与O'A‘ 重合. B’ 你发现了什么?
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PPT课件 图文

(2)《标准》在“具体目标”中末列入“经 过 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的教学内容,这实际上就是“三角形中位 线 的判定定理”. 这样,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的 探索、证明中,就不能抓住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 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的内在联系,采用传统的 “同一法”进行探索、证明.
“空间与图形”有关章节分析
●第五章 走进图形世界
“走进图形世界”是“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基 础部分,围绕认识基本几何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来展开.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基础知识---圆柱、圆锥、棱柱(包括长方体 和正方体)、棱锥以及它们的展开图、视图.
2.基本活动---观察、操作、想像、思考.
教材注重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像、交流、 反思等活动过程,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 经验,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 “试一试”等栏目,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操作、思考 和交流的机会.
“第一章 我们与数学同行”分析
第1节“生活 数学”,是通过 对一些生活实例的观察,感受到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学会用 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在本节中,教材提供了生活中 两类情境:数字与生活、图形与生 活. 教学时可以按照这两类情境展 开.
“第一章 我们与数学同行”分析
第2节“活动 思考”,是通过观察、 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引导 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增进 对数学的理解. 感受到动手操作、调查研究 等也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与 途径.
你得到什么结论?
这是通过图形的运动变化,运用合情推理探索定理的过 程.
A
2
1
B
C
2 1
C
在合情推理过程中,运用图形的运 动变化:把△ABC的3个内角剪开,通过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第一章:数的认识1.1 整数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 学会整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整数的概念及分类。
2. 整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规则。
3. 练习题。
1.2 分数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2. 学会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分数的运算规则。
3. 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
4. 练习题。
1.3 小数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运算方法。
2. 学会小数的换算和比较大小。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小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小数的运算规则。
3. 小数的换算和比较大小。
4. 练习题。
第二章:代数式2.1 代数式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代数式的概念,掌握代数式的运算方法。
2. 学会代数式的化简和求值。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代数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代数式的运算规则。
3. 代数式的化简和求值。
4. 练习题。
2.2 方程教学目标:1. 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
2.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练习题。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第六章:几何基础6.1 点、线、面的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2. 学会点、线、面的表示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内容:1. 点、线、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点、线、面的关系。
3. 练习题。
6.2 直线和角的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的性质,掌握直线的表示方法。
2. 学会角的分类和角的度量。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直线的性质及表示方法。
2. 角的分类和角的度量。
初中数学苏科版课本目录版

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
⑴字母表示什么数(62)1 ⑵代数式(66)1 ⑶代数式的值(70)2 ⑷合并同类项(75)2 ⑸去括号(79)2
数学活动 正方体涂色(84)1 小结与思考(84)2 复习题(85)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⑴从问题到方程(92)2 ⑵解一元一次方程(95)4
七年级上册:
1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初中苏教版本数学

初中苏教版本数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初中数学教材,简称苏教版,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中学数学教科书。
该版本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同时兼顾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1. 知识体系:苏教版数学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内容覆盖了整数、分数、小数、方程、函数、图形的性质等。
2. 逻辑结构:教材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组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点。
3. 例题与练习: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4. 思维训练:教材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5. 实践链接:苏教版数学教材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安排了丰富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6. 文化融入:在介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教材也穿插了数学的
历史和文化背景,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7. 综合评价:教材提供多种形式的自我评估和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小组讨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
1.1生活数学 1.2活动思考
第二章有理数
2.1比0小的数 2.2数轴 2.3绝对值与相反数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2.6有理数的乘方 2.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
3.1字母表示数 3.2代数式 3.3代数式的值 3.4合并同类项 3.5去括号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4.1从问题到方程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4.3用方程解决问题
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
5.1丰富的图形世界 5.2图形的变化 5.3展开与折叠 5.4从三个方向看
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6.1线段、射线、直线 6.2角 6.3余角、补角、对顶角 6.4平行 6.5垂直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7.3图形的平移
7.4认识三角形7.5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八章幂的运算
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
9.1单项式乘单项式9.2单项式乘多项式9.3多项式乘多项式
9.4乘法公式9.5因式分解(一)9.6因式分解(二)
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0.1二元一次方程10.2二元一次方程组10.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0.4用方程组解决问题
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
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
12.1普查与抽样调查12.2统计图的选用12.3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第十三章感受概率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1.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2轴对称的性质 1.3设计轴对称图案
1.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1.6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
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2.1勾股定理 2.2神秘的数组 2.3平方根 2.4立方根 2.5实数
2.6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2.7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
3.1图形的旋转 3.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3.3设计中心对称图案
3.4平行四边形 3.5矩形、菱形、正方形 3.6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
4.1数量的变化 4.2位置的变化 4.3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五章一次函数
5.1函数 5.2一次函数 5.3一次函数的图象 5.4一次函数的应用
5.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
6.1平均数 6.2中位数与众数 6.3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7.1生活中的不等式7.2不等式的解集7.3不等式的性质
7.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7.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
7.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7.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
第八章分式
8.1分式8.2分式的基本性质8.3分式的加减8.4分式的乘除8.5分式方程
第九章反比例函数
9.1反比例函数9.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9.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第十章图形的相似
10.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10.2黄金分割10.3相似图形
10.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0.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0.6图形的位似
10.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第十一章图形与证明(一)
11.1你的判断对吗11.2说理11.3证明11.4 互逆命题
第十二章认识概率整章复习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5中位线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
2.1极差 2.2方差与标准差 2.3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
第三章二次根式
3.1二次根式 3.2二次根式的乘除 3.3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
4.1一元二次方程 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4.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
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
5.1圆 5.2圆的对称性 5.3圆周角 5.4确定圆的条件 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5.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5.7正多边形与圆 5.8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5.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九年级下册
第六章二次函数
6.1二次函数 6.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6.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6.4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
7.1正切7.2正弦、余弦7.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7.4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7.5解直角三角形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第八章统计的简单应用
8.1货比三家8.2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
第九章概率的简单应用
9.1抽签方法合理吗9.2概率帮你做估计9.3保险公司怎样才能不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