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廉颇与蔺相如》课文讲解

合集下载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文详解PPT教学课件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文详解PPT教学课件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 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 3
12本纪
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 政绩。
30世家
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 出人物的事迹。


70列传
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 事迹。
10

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 事件。
8

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 革。
4
三、时代背景简介:
课文所写事件 发生在战国后期,当 时秦、楚、齐、赵等 七国纷争,以秦力量 最为强大,它要统一 中国,采取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的战略,对 外扩张.本文着重记 叙了廉颇和蔺相如 二人合作,与强大的 秦国抗争的故事。
1.完璧归赵 2.渑池相会 3. 廉蔺交欢(负荆请罪)
9
四、文章思路
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 故事。 ①第1-2段: 廉蔺简介 ②第3—13段: 完璧归赵 ③第14—16段: 渑池之会 ④第17—21段:将相和(负荆请罪) 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
10
• 五、讲析课文
11
廉颇者,赵之良将 也。赵惠文王十六年,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 破之,取阳晋,拜为上 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 以为:以(之)为
璧。
11~13段:毕礼而归
27
完璧归赵
• 开端(3-5): • 强 秦索→璧 赵→王 求使→缪 贤举蔺 奉 璧出使
• 经过(6-11) : • 献璧取→璧 归→璧 于赵 廷斥 秦王
• 结果(12-13): • 毕礼而→归 拜上 大夫
28
30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 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礼节甚倨(jù)
秦王不怿(yì )
使其从者衣褐(yì)(hè) 持其璧睨柱(nì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精讲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精讲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 第一部分(第1至第11段):介绍蔺相如的初步表现出的胆识。

包括他如何被赵王选中为使者去秦国,以及他与秦王的斗争过程。

2. 第二部分(第12至第15段):叙述蔺相如与赵王在渑池会上的斗争,表现出他的智勇双全和蔑视强权的气概。

3. 第三部分(第16至第21段):这部分描述了蔺相如的另一事迹,即“负荆请罪”。

这一部分体现了蔺相如的谦逊和顾全大局的精神。

4. 第四部分(第22段以后):这是全文的结尾部分,主要是对廉颇和蔺相如的评价和赞美,同时也提到了他们后人的情况。

以上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段落划分。

整篇文章以蔺相如为主线,通过多个事迹的叙述,展现了他的智勇双全、顾全大局、谦逊退让等优秀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廉颇的忠诚和勇猛。

二、文章赏析《廉颇蔺相如列传》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重要传记,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两位名将廉颇和蔺相如的事迹。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学意义和人文价值。

文章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描写,展现了廉颇和蔺相如的英勇形象和卓越才能。

廉颇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勇猛善战,对国家和民族忠诚不渝;而蔺相如则以其机智勇敢、善于辞令而著称,多次为国家化解危机。

两人的形象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赵国名将的群像。

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也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和价值观。

例如,蔺相如在面对秦王和赵王的斗争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屈不挠地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这种坚定的信仰和忠诚精神,不仅是古代武将的必备品质,也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文章还通过对比和烘托等手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例如,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王的对话中,通过对比两人的言辞和气势,更加凸显了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

同时,文章还通过对廉颇和蔺相如的交往和互动的描述,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默契,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作为一篇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廉颇蔺相如列传》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1廉颇与蔺相如课件

1.1廉颇与蔺相如课件
们都才能杰出,品质崇高,忠心耿耿,无私无畏地把自己贡献给了保卫
国家的豪迈事业。其中尤以蔺相如最为作者欣赏。
在本文中,作者第一通过“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突出地表现了蔺
相如在对敌斗争中的英勇机智,威慑敌国。史称秦为“虎狼之国”,极言
其贪暴无信。蔺相如有备而出使,又明确了斗争目的,所以能够做到随
机应变,处处争取主动。秦王在章台宫殿接见蔺相如,没有举行郑重的
的誓言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不“辞谢”割城。
-17-
1
廉颇与蔺相如
基础导练
吟诵赏析
预习导学
资料链接
问题导读
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
“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采取果断措施,
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
-3-
1
吟诵赏析
廉颇与蔺相如
基础导练
资料链接
问题导读
一、识记字音

.颇(lián)
肉袒
.(tǎn)
礼节甚倨
.(jù)
汤镬
.(huò)
不怿
.(yì)
预习导学

.相如(lìn)

.臣(sh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ì)
酒酣
.(hān)
上卿
.(qīng)
璧有瑕
.(xiá)
衣褐
..(yìhè)
盆缻
.(fǒu)


.之(chì)
(3)布衣之交:普通人之间的交往。布衣:古时指平民(平民穿布衣)。
(4)刎颈之交: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也称刎颈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分析)

(拉) (牵,拉,引申为掉转) (宠 幸) (侥 幸)
③ 而君幸赦臣
(幸而,幸好,)
⑷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⑸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⑹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
⑵名词作状语 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②相如廷斥之
①且庸人尚羞之 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廷,在朝廷上
4.古今异义
⑴拜为上卿 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⑶布衣之交 ⑷请指示王 ⑸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 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⑻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⑷召有司案图
(案=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 (缪=穆 ) 坚明约束者也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熟,仔细)
2、一词多义:
⑴负 ①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秦贪,负其强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⑵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
• 归纳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进一步进行考 点知识梳理。
一、字词释义
1.通假字
⑴可与不 ⑵臣愿奉璧西往使 ⑶拜书送于庭 ⑷召有司案图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 坚明约束者也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一、字词释义1.通假字 Nhomakorabea⑴可与不
(不=否,表疑问语气)
⑵臣愿奉璧西往使 ⑶拜书送于庭
(奉=捧,用手托) (庭=廷,朝廷)

《廉颇蔺相如列传》ppt课件(60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ppt课件(60页)

通假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
第一部分(1-2段): 介绍廉蔺二人的身份和地位。
廉 颇 者 , 赵 之 良 将 也
蔺 相 如 者 , 缪 贤 舍 人
文章开头与一般传记写 法相同,介绍了廉颇、蔺相 如的身份地位,为什么详略 各异?
对两个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的一般 特点。又为后文作了铺垫。 介绍廉颇,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气闻于诸 侯”。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 用强,其原因之一就有忌惮廉颇之勇。同时又为廉颇居功 自傲作了铺垫。 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 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 崇高,才能出众。
人物塑造方法
1.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2.对比映衬,
相辅相成 3.细节描写,
形神兼备
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文章开头简明扼要交代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后, 紧接着便将赵国、秦国尖锐的矛盾展示出来。正当君臣 为难,矛盾无法解决之时,宦者令缪贤讲述自己的亲身 经历,举荐蔺相如智谋过人,从而给读者造成很强的悬 念。赵王召见蔺相如后,蔺相如胸有成竹地分析了赵国、
提问:第14段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
秦伐赵“杀二万人”。补充说明:春秋战国时 期诸侯之间有在战后举行双方国君会晤的惯 例。这样的背景说明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提问: 根据这段话说说廉 颇对待国家大事的态度。 回答:考虑到渑池会的最坏 结果:秦方扣留赵王。以 “请立太子为王”击破秦 的阴谋。说明谨慎持重, 对敌斗争坚决,有长远眼 光。
介绍廉颇较详;介绍蔺相如极为简略。一个是 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 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对比鲜明,为 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

02—《廉颇与蔺相如》人物分析

02—《廉颇与蔺相如》人物分析


智 勇
璧 归 赵



蔺 相

完 璧 归 赵
相 如 之 智
1、面对秦以城易璧的要求,蔺相如提出“不可不 许”“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 2、当相如看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璧有瑕, 请指示王”为借口,机智地取回和氏璧 3、提出秦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要求 以拖延时间,派人将玉送回赵国。 这些表现蔺相如的足智多谋。
小结: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在矛盾冲突中、典型 性的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多处对比衬托, 巧妙的侧面描写来烘托,使人物性格鲜明,血肉 丰满,栩栩如生,令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总之,《史记》不但在史传发展史上,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上, 都堪称“是一部波澜壮阔,包罗万象、雄伟无比的史诗”。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史记》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 人物形象,是与司马迁在人物形象塑造所创造的独具匠心艺术 手法分不开的。认真总结《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对我们是大有补益的。司马迁的历史观、 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娴熟的写作技巧,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 学习。
二、归纳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一)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 (二)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丰满完美 (三)极具典型性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四)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五)多处对比衬托巧妙运用,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六)巧妙的侧面描写来烘托,使人物形象有力凸显
渑池之会之矛盾:秦赵“侮辱和反侮辱” 蔺相如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智与勇,进一步得到 表现。
在秦赵矛盾渐趋缓和之后,内部矛盾又激化起来。出身舍人的 蔺相如新建奇功,位在良将廉颇之右,引起新冲突。矛盾的引 起,在于廉颇的争名位;矛盾的展开,是廉颇宣言见相如“必 辱之”;矛盾的激化,是相如的舍人皆请辞去。矛盾的解决, 是蔺相如一再忍让,特别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一语,廉 颇幡然醒悟,负荆请罪,矛盾解决。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赏析《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重要篇章,通过描述赵国上卿蔺相如与大将廉颇之间的故事,展现了两位杰出人物的智勇与忠诚。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赏析,主要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语言特色、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社会意义等方面展开。

1.情节结构《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情节结构紧凑,布局合理。

全文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为中心,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节,展现了蔺相如的智勇与廉颇的忠勇。

每个故事都有起承转合,环环相扣,使得整篇传记读来引人入胜。

2.人物塑造在这篇课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廉颇的忠勇善战、知错能改,都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叙述,使得这些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

3.语言特色《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有力。

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刻画,使得整篇文章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同时,文中使用了许多成语和古汉语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4.主题思想《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主题思想深刻。

它通过展现两位杰出人物的智勇与忠诚,弘扬了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同时,文中也体现了“和为贵”的思想,强调了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重要性。

5.艺术手法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

例如,通过对比手法突出廉颇和蔺相如的不同性格和品质;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和情感等。

这些艺术手法使得整篇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6.社会意义《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社会意义重大。

它不仅弘扬了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也提醒人们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有错就改。

同时,它也是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们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情节紧凑、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思想深刻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更好地认识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内涵和价值。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译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译文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动词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只,不过C.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严肃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相如因持璧却立不如因而厚遇之C.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D.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的一组是()(2分)①璧有瑕,请指示王②怒发上冲冠③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④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⑤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⑥臣请就汤镬A.①②③⑤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等奖课件(34张)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等奖课件(34张)

VS
详细描述
故事中,蔺相如不计个人荣辱,以国家利 益为重,勇敢地承担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并在面对强秦时展现出智勇双全的一面。 他的行为彰显了忠君爱国的思想,即个人 应当为国家利益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个 人利益。这一思想对于培养人们的爱国主 义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人格理想
总结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人格理想体现在蔺 相如的智勇双全、宽容大度、忠君爱国的品 质上。
廉颇、蔺相如,以及其他 赵国重臣。
故事情节
叙述了廉颇和蔺相如从名 不见经传到成为赵国重臣 的过程,以及他们为赵国 所作的贡献。
艺术手法
采用叙述、描写、议论等 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展现历史事件。
作品影响
对后世的启示
对个人的启示
弘扬了民族精神,成为后世文学艺术 的典范。
激励人们追求卓越,为国家和民族的 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现代人格培养的启示
勇气与智慧并重
蔺相如智勇双全,既敢于直面强权,又善于运用智慧化解危机,对 培养现代人勇敢面对挑战、灵活处理问题的品质具有启示意义。
忠诚与担当精神
蔺相如忠诚于国家,勇于担当重任,为现代人树立了忠诚敬业、敢 于负责的榜样。
宽容与大度心态
蔺相如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展现出宽容大度的品质,有助于培养现 代人宽容理解、和谐共处的良好心态。
详细描述
蔺相如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维护 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同时,他宽容大度, 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荣辱,体现出高尚的人格 魅力。这种人格理想对于塑造个体品德、提 升社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 学习和传承这种人格理想,人们可以不断完 善自我,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06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 现代意义

【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廉颇蔺相如课文解析及语言运用讲解

【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廉颇蔺相如课文解析及语言运用讲解

高二语文教案设计:廉颇蔺相如课文解析及语言运用讲解一、课堂目标1.了解古代名将廉颇和蔺相如的事迹及其形象。

2.理解《廉颇蔺相如》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意义。

3.学习如何运用诗歌里的表现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设计一些相关问题,例如:你听说过廉颇和蔺相如吗?他们是谁?你们知道他们的事迹吗?是否有过自己觉得特别英勇的事迹?2.正式学习(1)廉颇的形象与事迹让学生回看《古诗十九首》中《廉颇蔺相如》这首诗,加深对于廉颇的印象。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廉颇的形象与事迹。

(2)蔺相如的形象与事迹同样的,让学生回看《古诗十九首》中《廉颇蔺相如》这首诗,了解蔺相如的事迹。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蔺相如的形象与事迹。

(3)诗歌阅读理解请学生认真阅读《廉颇蔺相如》这首诗,让学生自己理解其中所传达的意义。

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思考,用自己的话讲述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表现手法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究《廉颇蔺相如》这首诗歌的表现手法,例如抒情、写景、拟人等。

接着,让学生自己试着仿写一些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在写作中的素养。

(5)课堂小结1.回顾课堂所学:廉颇和蔺相如的形象与事迹;《廉颇蔺相如》这首诗歌的意义和表现手法。

2.了解知名诗人称赞的诗歌。

3.课堂及作业练习。

三、课后作业1.复习《廉颇蔺相如》这首诗歌,并加深理解。

2.试着写一篇500字的短文,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四、思考与总结本节课主要是讲解了《廉颇蔺相如》这首诗歌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其中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表达和写作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在复习和课后作业中,自己总结和复述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

将相和文言文讲解

将相和文言文讲解

将相和文言文讲解《将相和》这一题目取自于中国古代历史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的故事。

以下是《将相和》的讲解:首先,从题目“将相和”可以看出,这个故事主要涉及两个人物:廉颇和蔺相如。

廉颇是赵国的将领,蔺相如是赵国的宰相。

故事开始时,廉颇对蔺相如的官位感到不满,认为自己战功赫赫而蔺相如无功却居高位。

廉颇的态度显示出他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他的直率和坦诚。

蔺相如则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争锋。

他解释了自己虽然官位高,但那是因为他曾以勇气和智慧化解了赵国的危机。

蔺相如的谦逊和理智显示了他的成熟和深思熟虑。

随着故事的展开,廉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蔺相如道歉。

这一情节突显出廉颇的坦诚和勇气,他能够自我反省并承认错误。

蔺相如则表现出宽容和大度,接受了廉颇的道歉。

两人最终和解,为国家的发展共同奋斗。

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包括:1. 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需要文臣和武将的共同合作。

2. 个人荣誉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个人的荣誉和地位应该服从于国家利益。

3. 坦诚、勇气和宽容的价值:这些品质在人际交往和解决矛盾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将相和》作为一篇文言文,其语言风格独特,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增加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文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多读、多写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将相和》不仅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而且是一篇具有文学价值的文言文作品。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启示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语文必修四课本重要内容,高中学生在学习该课文时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的原文和译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解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解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解读(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①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②,拜③为上卿④,以勇气闻⑤于诸侯。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

于是廉颇凭着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①赵惠文王:赵武灵王的儿子,赵国第七个君主,在位三十三年,即前298—前266年。

惠王十六年即前283年。

②阳晋:齐邑,在今山东省郓城西。

③拜:用一定的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

④卿:周天子及诸侯所属高级官职的通称,分上、中、下三级。

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⑤闻:闻名、出名。

)(2)蔺①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②缪贤③舍人④。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①蔺:lìn,姓。

②宦者令:宦官的首领。

③缪贤:宦者令的姓名。

缪,mià0,姓。

④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第一部分(第1、2段),文章以“双起法”开篇,同时推出廉颇和蔺相如,分别介绍了两人的身份和地位。

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

地位高低悬殊,影响大小迥异,怎么可以合在一起写传?文章一开头,就使读者疑窦顿生,激起阅读的兴趣。

这一段同时也为后文写廉颇自恃功高而鄙视蔺相如的出身埋下伏笔,为以后廉蔺之间的矛盾做了铺垫。

(3)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①。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①和氏璧:用楚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而成的璧。

事载《韩非子·和氏篇》。

据古书记载,和氏璧“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

后归秦王嬴政,为历代王朝的传国玉玺,后唐末帝李从珂时失传。

)秦昭王①闻之,使人遗②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③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①秦昭王:即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即前306-前251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解

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解

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可是一篇超有趣的文章呢。

这篇列传里啊,有两个超有个性的人物,一个是廉颇,一个是蔺相如。

廉颇那可是一员猛将,在赵国那是响当当的人物,就像班里的学霸,只不过他这个学霸是武力方面的。

他为赵国征战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赵国军队里威望极高。

大家都知道他厉害,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厉害,所以有点小骄傲,不过这骄傲也是有资本的嘛。

再说说蔺相如,这人可不得了。

他原本是个门客,没什么大名气。

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呀。

和氏璧的事儿一出来,蔺相如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登场了。

秦王想要和氏璧,赵国又不想给,蔺相如就带着和氏璧去秦国了。

他多聪明啊,知道秦王没安好心,就想办法把和氏璧又弄回自己手里,还吓唬秦王说要把璧撞碎。

这秦王哪见过这样的,一下就被蔺相如给拿捏住了。

蔺相如这一手玩得可太漂亮了,就像玩魔术一样,把和氏璧和自己的命还有赵国的面子都保住了。

后来蔺相如又在渑池之会上立了大功。

秦王想羞辱赵王,蔺相如可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他以牙还牙,让秦王也没占到便宜。

这时候的蔺相如啊,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不过他的武器不是刀枪,而是智慧和勇气。

这就惹得廉颇不高兴了。

廉颇觉得自己在战场上拼死拼活,蔺相如就靠耍嘴皮子,怎么就比自己地位还高呢。

这就像在公司里,老员工看新员工靠着一些新点子就得到老板赏识,心里不平衡呀。

不过蔺相如可不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人,他听到廉颇的话后,选择躲着廉颇。

他心里明白,赵国要是内部不团结,那可就危险了。

他这一躲,把廉颇给整懵了。

廉颇后来知道蔺相如的苦心后,那叫一个惭愧啊,于是就有了负荆请罪这一感人的场面。

从这篇列传里啊,我们能学到好多东西。

蔺相如的智慧、勇敢和大度,廉颇的知错能改,这些品质都特别珍贵。

而且它还告诉我们,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小团体,团结都是非常重要的。

要是内部斗来斗去,那肯定是不行的。

就像咱们朋友之间,大家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一起干大事呢。

初中语文 文言文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与鉴赏(通用)

初中语文 文言文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与鉴赏(通用)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与鉴赏一、《韩非子·和氏》(节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二、相关评论两人为一传,中复附赵奢,已而复缀李牧,合为四人传,须详太史公次四人线索,才知赵之兴亡矣。

(〔明〕茅坤《史记钞》卷四九)相如渑池之会,如请秦王击缶,如召赵御史书,如请咸阳为寿,──与之相匹,无纤毫挫于秦,一时勇敢之气,真足以褫秦人之魄者,太史公每于此等处,更著精神。

(〔明〕凌稚隆《史记评林》卷八一)以廉颇、蔺相如主名,中间赵奢、李牧周旋穿插,断续无痕,而赵之兴亡,节目全在于此。

数人共一传,只如一人。

贤才关系国家,从文字章法中错综写出,此史之识也。

(〔明〕钟惺《葛氏〈史记〉卷八一引》)《廉蔺传》或分或合,或详或略,真得奇正错综之法,而四人优劣自显。

(〔清〕陈仁锡《陈评史记》卷八)人徒以完璧归赵、渑池抗秦二事,艳称相如,不知此一才辩之士所能耳,未足以尽相如;惟观其引避廉颇一段议论,只知有国,不知有己,深得古人公尔国尔之意,非大学问人,见不到,亦道不出,宜廉将军闻而降心请罪也。

人只知廉颇善用兵,能战胜攻取耳,亦未足以尽廉颇;观其与赵王诀,如期不还,请立太子以绝秦望之语,深得古人社稷为重之旨,非大胆识,不敢出此言,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

钟伯敬谓,二人皆古人臣风,斯足以知廉蔺者也。

篇中写相如智勇,纯是道理烂熟胸中,其揣量秦王情事,无不切中者,理也。

措辞以当秦王,令其无可置喙者,亦理也。

卒礼而归之,非前倨而后恭,实理顺当人服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 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 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 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 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 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 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 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 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 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 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逆:触犯 欢:欢心 庭:“廷” 严:形动 修敬:表达敬意 列观:一般的宫殿 倨:[jù]傲慢 睨:[nì]斜视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 奏:进献 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 左右:古今异义 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 前:名动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 指示:古今异义 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因:于是 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 却:后退 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 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
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势必:古今异义
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 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
质:“锧” 幸:1宠幸;2侥幸;3 敬辞
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
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
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
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格、先国家之急的义勇精神, 廉颇知错能改、为国家牺牲小我的爱国情操
二、疏通文意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把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重要的文言现象
第一部分:廉蔺简介
廉颇者,赵之良 将也。赵惠文王 十六年,廉颇为 赵将伐齐,大破 之,取阳晋,拜 为上卿,以勇气 闻于诸侯。蔺相 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 舍人。
第三段重要知识点汇总: 1、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进献,呈献。 2、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指妃嫔。左右:指身边的侍从人员。 3、乃前曰。前:上前,动词。 4、请指示王。 指示王:指出来给王看。指示,古今异义 5、相如因持璧却立。 因:连词,于是,表承接上文。却:后退。 6、怒发上冲冠。因愤怒而竖起的头发向上冲动了帽子。上,名状 7、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布衣之交: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平民, 8、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逆强秦之欢:触伤强大秦国对我们的感情。逆,违 背,触犯。欢,欢心。 9、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举行隆重典礼之前,必须沐浴更衣, 独宿,清心洁身,以表示虔诚庄敬,称为斋戒。 10、拜送书于庭。庭:同“廷” 1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修敬:表示敬意。
12、大王见臣列观(guàn)。 列观:一般的宫殿 13、大王必欲急臣。 急:使动用法,“急臣”,使臣急,可译为“逼迫我”。 14、相如持其璧睨(nì)柱。睨,斜视。 1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6、召有司案图。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 司”。案图:察看地图。案,同“按” 17、相如度(duó)秦王特以诈详(yáng)为予赵城。特:副词,仅仅,只不过。详: “佯”,假装。 18、设九宾于廷。九宾:也称九仪,古时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九个迎宾赞礼的 官员依次传呼,接引来宾上殿。宾:同“傧”,赞礼官。 19、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名动。 20、决负约不偿城。负:违背。\负其强:负,依仗。 21、乃使其从者衣(yì)褐。衣,穿,名动。 22、怀其璧。 怀:怀藏,名动。
2、使人遗赵王书。 遗:送给。 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以:介词,用。易:交换。, 4、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之”用在短语的主谓间取消短语
的独立性。
5、徒见欺:被动 6、求人可使报秦者:定后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 何以知之:宾前
“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
君何以知燕王:宾前 君幸于赵王:被动
第二部分
第2-5段 三个场景: (一)献策赵王
奉璧使秦 (二)一上秦廷
智斗秦王 (三)二上秦廷
面斥秦君
故事起因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 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 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 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 得。
本节重要知识点汇总: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寡人:意谓寡德之人,为古代帝王、诸侯对自己的 谦称。 2、可予不(fǒu)?” 不:同“否”。 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曲:理曲,理亏。 4、均之二策。 比较这两个对策。均,权衡,比较。之,这,代词。 5、宁许以负秦曲。 宁:宁可,宁肯,副词。负,担负,承担。负秦曲:使秦负曲。 6、王必无人。 必:副词,果真。 7、臣愿奉璧往使。 奉:“捧”两手捧着 8、臣请完璧归赵。” 请:表敬副词。完璧归赵:把璧完整地送回赵国。完,完整, 使动。 9、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西: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 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 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 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 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 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 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 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 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 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引:延请 缪:[mù]“穆” 约束:动名 见:被动 间:悄悄地 以:凭借 唯:表希望 孰:“熟” 嘻:[xī],苦笑 引:拉、扯 欢:友好关系 因:乘机 廷:名状 毕、归:使动
廉 颇 者 , 赵 之
蔺 相 如 者 , 缪






第一段: 简要介绍廉、蔺身世、地位。 两人“良将”与“赵人”、 “上卿”与“舍人” 相对, 一贵一贱,,一尊一卑,对比鲜明。 为后文写廉、蔺矛盾伏下引线。
第一段重要知识汇总: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蔺相如者,赵人也 3.取阳晋,拜为上卿, 4.以勇气闻于诸侯 5、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廉 颇 与 蔺 相 如
司 马 迁

廉 马

颇 与 蔺 相 如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 2、掌握文中重点的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等。 3、粗略了解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一、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①廉蔺简介(第1段) ②完璧归赵(2-5段) ③渑池之会(6-7段) ④负荆请罪(第8段)
遗:wèi,送,送给 易:交换 徒:空,白白地 见:表被动。如“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求人可使报秦者:定后
秦以城易璧,交代故事起因。 赵国君臣进退两难,一筹莫展, 揭示秦赵矛盾尖锐。 为相如出场铺垫。
本节重要知识点汇总:
1、和氏璧:楚国人卞(biàn)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而成璧。 璧,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
破:使动 辞谢:婉言道歉 案:“按” 特:只是 详:“佯” 宾:“傧” 舍:名动 负:违背 衣:名动 怀:名动
第三段写相如一上秦廷,巧计索璧。 秦王自以为骗局得逞,得意忘形。蔺相如看出秦王无意予赵城,于是巧 设托辞,从容收璧。接着以极度夸张之笔,将蔺相如大义凛然、怒不可 遏的神态写得栩栩如生。相如揭露其奸诈阴谋,斥责其言而无信,直截 戳穿骗局。进一步表示决心同归于尽,表现出严正不可侵凌的威势。 秦王果为相如智勇所屈,答应了相如要求。但相如不存侥幸之心,不为 假相所骗。再逼秦王宜斋戒五日,智设缓兵之计,得以使其从者归璧于 赵。 这一段是相如同秦王展开激烈斗争的第一个回合,因其大义凛然之勇, 施计周密之智,获得初步胜利。
2、窃计欲亡走燕。 窃计:私下打算。 3、臣语曰。 语:告诉。 4、‘夫(fú)赵强而燕弱。 夫:助词,用在全句之首,表示要阐发议论的语气。 5、而君幸于赵王。幸于赵王:被赵王宠爱。 6、今君乃亡赵走燕。 乃:副词,却。 7、其势必不敢留君。势必:古今异义词 8、君不如肉袒(tǎn)伏斧质请罪。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肩膊。斧质:古代
一种腰斩的刑具。质,同“锧” 9、则幸得脱矣。幸,副词,侥幸。脱,免罪,免祸。 10、大王亦幸赦臣。 幸:这个“幸”是表敬副词, 11、 “其人勇士”是个判断句形式的主谓短语。
小结 幸: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4、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5、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6、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
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
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设九宾
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
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 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 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 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 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 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 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 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既:已经、之后 以为:认为 于:表被动
第五段,“完璧归赵”故事的结局。 相如完璧归赵,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打击了强秦的气焰。
本第五段重要知识点汇总: 1、相如既归。 既:副词,已经。 2、使不辱于诸侯, 使:出使。不辱于诸 侯:不蒙受诸侯国的侮辱,被动句。
第四段写相如二上秦廷,面斥秦王。 璧已归赵,相如空手前来。他先发制人,数落其历代祖宗言而 无信,揭露秦王骗璧阴谋,义正严辞,理直气壮。相如请就汤 镬,视死如归,不畏强暴。但又语气和缓,提议秦王深思,暗 示杀使者并非上策。 秦王权衡利弊,只好顺水推舟。貌似宽怀大度,实有难言苦衷。 这是相如二上秦廷,同秦国君臣展开激烈斗争的第二个回合, 全胜而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