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哲学意蕴论文
网络文化征文
网络文化征文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文化以其开放、多元、互动的特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网络文化征文活动作为一种广泛开展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平台。
本文将从网络文化征文的意义、特点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文化征文的意义网络文化征文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
在这个平台上,年轻人可以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其次,网络文化征文活动可以促进青年学子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参与征文活动,年轻人可以结识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优秀青年,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促进相互学习和成长。
最后,网络文化征文活动有助于培养青年学子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撰写征文,年轻人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网络文化征文的特点网络文化征文活动具有独特的特点,这也是其受到广大青年学子喜爱的原因之一。
首先,网络文化征文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网络平台的使用使得征文活动的参与者可以来自不同的地区和背景,他们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思想,展示个性。
其次,网络文化征文活动具有互动性。
通过网络平台,征文作者和读者之间可以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互动,读者可以对文章提出意见和建议,作者可以及时回应。
这种互动性使得征文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参与者之间的联系。
最后,网络文化征文活动具有实用性。
网络文化征文的主题多样化,可以涉及社会热点、学术问题、人文关怀等各个领域,这使得征文活动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思路和建议。
三、网络文化征文的影响网络文化征文活动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对于个人而言,参与网络文化征文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过撰写征文,个人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马哲论文所谓网络,亦正亦邪[精选]
马哲论文所谓网络,亦正亦邪[精选]第一篇:马哲论文所谓网络,亦正亦邪[精选]所谓网络,亦正亦邪事实证明,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而互联网作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思想和文化并存的存在,也并未因其种种的优越性而免俗。
网络是一个广阔而新奇的虚拟世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也就自然而然地对我们这些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人们产生着不可抗拒的影响。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断言网络这一存在究竟是正是邪、有无价值,因为毕竟凡是判断,则既需要标准,也需要根据。
但若是硬要给出一个评价的话,我想理智者的意见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八个字:亦正亦邪、可爱可恨。
下面,我将就“网络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何种影响”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首先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主要由以下两方面的影响:1、在“获取信息及知识”上观念的变化网络的发展,使得每一个社会个体的获取知识及信息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由原本的被动接受和灌输,转为主动获取。
就大学生而言,在课后在网上查找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是很常见的事情。
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越来越认为,虽然他们在接受教育,但自己却是获得知识的主人。
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就会成为趋势,具体则表现在自主选课、自主参加考试等方面,更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自觉性与主动性。
2、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在网络中,不乏一些有识之士的奇思妙想,从思想层面再到用品器物,层出不穷的新点子和小发明让网络的使用者们眼前一亮。
在见识到他人的思维成果之后,人们自然而然地就看到了创新的好处和妙用,亲身加入也就不再是难事了,毕竟网络使得思维成果产生和发表的成本几近于零。
其次从消极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隐私不再“隐私”、不文明行为泛滥、道德底线降低网上经常会出现集体声讨、进行有针对性的人身攻击的行为。
明星的隐私被不断被曝光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被一些低素质媒体恶意虚构出来的某两个明星之间的矛盾,通常会成为网络上两大粉丝群体大战的导火索。
网络时代的哲学思考
网络时代的哲学思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随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哲学思考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探讨网络时代的哲学思考,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新的哲学问题?•网络时代的哲学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新问题?•网络时代的哲学思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意义?网络时代的新哲学问题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无数新的哲学问题,以下列举其中一些:真实与虚拟在网络时代,我们进入的世界是虚拟的。
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创建一个虚拟的自我,与这个虚拟的世界进行交互。
但这个虚拟世界到底与现实世界有多大区别?我们如何区分现实和虚拟?信息与知识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但如何从这些信息中获取真正的知识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分辨真假信息,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隐私与公共网络上的交流和互动需要我们放弃一部分隐私,使我们的信息处于公共的领域中。
但我们是否有权保护自己的隐私?这种权利与公共利益之间如何平衡?个人与社会我们在网络上的实践是否只能代表我们个人,还是可以代表社会的意志?巨大的社交平台和社区让我们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整体,但我们的个体性是否会因此消失?智能与人类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使得机器有了更多的智慧和判断力,但机器是否能够超越人类,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人的自主性和机器的程序化之间如何平衡?网络时代的哲学思考面对这些新的哲学问题,我们需要前所未有的思考方式进行思考。
以下是一些网络时代的哲学思考:思考跨越多种媒介在网络时代,媒介已经从单一的物质形态发展到包括语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态的复杂,因此我们如何进行跨媒介的哲学思考?如何从这些不同的媒介形式中获取必要的哲学信息?思考多变的身份网络时代的身份是多变和灵活的,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身份的哲学概念。
我们如何理解自己的身份,如何界定自己的真正性质,在网络时代如何保留自己的独特性?思考个体和群体网络时代的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复杂多样,在一些情况下他们会融为一体,而在其他情况下可能会相互对立。
马原论文--网络文化
浅析网络文化现如今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网络遍布各个领域,在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网络文化这一新兴文化正在我国迅速发展,但在这发展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网络文化中充斥着许许多多的不健康的东西,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极坏的影响,同时,也导致现阶段我国国民素质的急速降低,引起很多的社会问题。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为媒介,以文化为内核,在网络开放的虚拟空间中自由实现多元文化信息、多样艺术形式的创造,获取、传播、交流与融合,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重要媒介所进行的教育宣传、信息交流等诸多现代层面的文化活动。
网络文化,并不是全民的文化,而是网民的文化。
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全球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从理论上说,网络上并不是面对面着的,在网上,你可以匿名参加一些活动,发表一些言论,或者聊天交友,而对方并不知道你是谁,也正因为如此,网络上充斥着的都是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例如,色情,暴力,犯罪等,侵蚀着网民的思想,对社会造成极坏的影响。
2.网络文化内容的多元化,网络上的信息丰富多彩,从政治,经济,文化到体育,金融,艺术等各个方面,应有尽有,当然,里面会有一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从互联网上方便快捷的找到大量自己需要的信息。
3.网络文化信息传播具有快捷性与时效性,在互联网上,如果有人故意发布一些虚假信息或者犯罪信息等,由于信息传播比较快,被更多的人看到,很可能会造成社会的动荡,影响社会的稳定。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有很大的消极影响,现如今,由于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多,比较闲适,他们开始渐渐沉迷于网络游戏,刚开始的时候,也许只是为了打发时间,但久而久之,当他们在游戏中得到了不少的快乐时,自然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网络中,每天都花很多的时间打游戏,而这些大学生为了玩游戏,不惜逃课,熬夜,这样对自己的学习,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现在,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了自己学业的报道比比皆是。
浅谈网络文化作文
浅谈网络文化作文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便捷和快乐。
信息高速公路,使地球变小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人与人的关系变密切了。
网络时代产生的网络文化,则是新兴的技术与文化内容的有机的结合。
网络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所谓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成的综合体。
网络文化的主题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结晶,它含概了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科学技术、教育、外交等各个方面。
网络文化的发展归根究底是以社会为基础的。
国家出台政策法规,支持发展网络文化技术,拓宽网络文化发展的空间。
除了官方的还有若干的民间网站,发展草根文化。
网络文化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有继承性,同时具有更为广泛的传播性,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及时性以及反馈性。
例如我们写一本书印数有限,发送的对象有限,如果把内容放在网上它的传播就会更及时更广泛,同时会及时收接到反馈的意见。
互联网是一个有着巨大吸引力的虚拟空间,在这里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的意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并相互交流帮助,获得尊重,自我的情趣爱好,抱负得以实现。
对很多人来讲,现实生活中许多难以实现的东西在网上实现了,因此,网络文化具有明显的'补偿性。
本人喜欢摄影,偶尔也写点小诗,写点散文,杂文,写点研究历史的文章,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找到表达自己的平台,然而我在地方民间网站如“草根兴文”、“鲵源社区”等草根文化平台上,经常发表诗画配,获得了网友们的尊重和好评;前数月在全国性的新浪网站,博客安家,将自己的摄影作品配上博文,配上音乐,得到了博友们的支持和关注,增长了自己的才干,觉得快乐,拓展了自己的视野。
最近在《红袖添香》注册得到良师益友的指点,又多了一片绿地,又进入了一个文气浓郁的空间,结识更多的文友。
我们的文化团体,应当依托网络这个平台,展示我们苑友们的诗书画作品让才艺最广泛地在网上交流,对地方文化也是一个促进。
网络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网络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网络文化凭借其开放性、兼容性、超时空性的特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新领域。
正确认识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辩证关系、与先进文化辩证关系、以及网络文化中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就能深入理解网络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所发挥的传播知识和传承文明的作用、教化作用、提供和谐环境的作用以及塑造民族心理的作用,这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标签:网络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建设逐渐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领域。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07年4月23日召开的会议中也特别强调了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重要性。
一、正确把握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角度来讲,网络文化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它的产生依赖于物质载体,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的文化。
它集个体、文化、信息三位一体,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因而。
网络文化具有传统文化的一些特点,如:交互性、时代性等。
同时,它也具有传统文化所没有的一些特质,即开放性、兼容性、超时空性。
正是由于这些特质使网络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使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网络文化建设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要使这个过程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
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了历史文化基础。
网络文化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吸收和利用前人遗留下来的精神成果。
研究当前的网络文化必须追溯到它赖以生成的历史基础——中国传统文化。
离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就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建设体系;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就不能继承前人的优秀思想,更无法给予当前网络文化发展以正确的价值取向。
马哲论文——对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哲学思考
对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哲学思考摘要:网络技术的运用是信息传播的又一次飞跃,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所显示出来的新颖高超的技术特征,为大学生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因其具有形形色色信息包括有害信息,对大学生产生负面效应。
特别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玩游戏、网聊、网恋,甚至搞恶作剧等使其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关键字:沉迷网络大学生原因危害对策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使以信是息为标志的生活方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 其内在特点与网络本身所固有的新颖、快捷、广泛、开放, 以及它所带来的互动、平等、自由相契合, 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和迷恋。
大学生既是最早最快接受网络的群体之一, 也是受网络影响最强、最普遍的群体之一。
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 有利于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 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条件节约了学习时间,优化了大学生的学习理念, 增强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但是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高校的退学生中,大约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生是因为上网成瘾荒废学业而被迫退学的。
而在这些上网成瘾的学生中,又以网络游戏对其的影响最为巨大。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于2005年11月22日发布的我国第一个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报告指出,我国青少年网民中,包括在校大学生,网瘾人数约占13.2%。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呢?大学生沉迷上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网络本身而言, 它所具有的画面清晰、全方位互动、空间虚幻等特点提升了自身的神奇魅力, 使好奇心强、追求时尚、渴望宣泄的大学生对它流连忘返, 这是大学生沉迷网络的重要外因。
其内因即自身原因也有很多种:(1)独立人格不健全, 易受外界的影响。
当代大学大多已经完全融入了社会的大环境中, 身处社会化的大学校园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社会上的各种思想。
互联网、电视、电台和学校分布的广告张贴栏等等都是学生获得外界信息的渠道。
关于网络文明的哲学思考
二,运用创新思维建好 、管
好 、利用好我 国的互联网
思维 是人类特有 的一 种精神活动 . 是从社会实 践中产生 的。思维 是认识过 程 .而思想则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
关于 网络文 明的哲学思考
石鉴明 石金 晶 高 振
笔 者 在 《 接 网络 文 明的 洗礼 与 性 ,矛 盾 的 对 立 面 又 统 一 又 斗 争 ,由 此 的 ,这 是 不 容 置 疑 的 。我 们 应 当正 确 看 迎 挑战》一 文中曾提到 人 类文 明已经历 推动 事物的运动 和变化。互联 网的发展 待 网 络 文 明 并 正 面 迎 接 它 的 洗 礼 与 挑 了原始文 明.农业文 明,工业文 明等阶 和信 息 的 传 播 是 这 样 ,人 类 文 明 的 发 展 战 ,这才是客观科学 的唯物主义态度 。
马 克 思 、 恩 格 斯 所 创 立 的 建 立 在 和 科 盲 离 网络 文 明较 远 .有 的 根 本 沾 不 络 迅 速 扩 展 普 及 人 们 面 临 的政 治 、 经 彻 底 的 唯 物 主 义 基 础 上 的 辩 证 法 即 唯 物 了 边 。信 息 社 会 知 识 经 济 时代 ,与 网络 济 、 文 化 、社 会 、 生 态 正 在 发 生深 刻 的
中经 过思 维 活动 而产 生 的结 果 。对 客观 现
们 不 得 不 运 用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唯 物 农 业 文 明 和 工 业 文 明 . 思考与探讨。
一
个 比 较 高 级 的 时 代 。 同 时 , 网 络 文 明 正 带 动 着 农 业 和 工 业 进 一 步 现 代 化 、 网 络 化 、 国 际 化 、市 场 化 。 当 然 这 不 是 网络 文 明 的 顶 峰 ,信 息 社 会 还 在 发 展 ,
关于网络文化探讨的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关于网络文化探讨的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摘要】网络文化因其全新的传播形式、巨大的信息量和时效优势,对当前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影响力和渗透力。
文章从网络文化的定义出发,分析了网络文化的特征及网络文化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网络文化;共享性;虚拟性;双刃性当我们还未完全弄明白“网络”是怎么回事时,网络技术已经和社会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文化,人们称之为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人们借助于计算机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时所形成的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信息文化。
它打破了传统文化定义的框架,给人类带来了电脑时代的又一次“文艺复兴”。
一、网络文化的特征网络文化是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它具有以下明显特征:(一)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今天的互联网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它不独属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和任何组织,毫无国家和民族界限。
你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网点的计算机荧屏前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事件和信息。
网络文化不仅具有开放性,还具有平等性。
不管人们处于什么样的地理位置,拥有什么样的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都能以平等的身份,随时随地地参与其中,共同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信息服务,并从中体会网络文化的信息内涵。
[1](二)网络文化的传播速度非常迅速互联网是目前世界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路”上不仅“车辆”多,而且“车速”飞快。
各种信息在这条“路”上被传播、被浏览、被吸收,其传播速度之快、传递信息之新,是电视、广播、报纸等其他传媒所无法企及的。
它既不受时空的限制,也不受国界的限制,任何一条信息的发布都可以在瞬间到达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
(三)网络文化具有共享性国际互联网络是向世界开放的,精英文化、前卫文化、现实文化、大众文化、宗教文化、消极文化、色情文化、暴力文化、邪教文化等等多元文化共存共融[1]。
论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还是一种正在发展中和建设中的文化,人类应当理智地运用它,掌握它,熟练地操控它,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所以,对人类而言,研究网络文化,关注网络文化,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所谓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
它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视觉符号等,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渲泄情绪意识等等,以此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联系和友谊,共同垒筑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与文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风景。
一、网络文化是全球同步的文化在人类既往文明交流史上,由于地理阻隔、语言不通和科技手段落后等原因,不同地域的文明之间很难进行文化交流的沟通,它们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也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和地域性。
这种独立性、地域性的特点,常常也决定了它们的产生、发展与形成往往是不同步的,各自有各自的文化时空。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勃兴,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开始逐渐加大了交流的深度和沟通的力度,但是,各个文明之间尤其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可以预料,网络文化发展的全球性和同步性必定将给不同文化的未来,带来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
网络改变了世界的文化地图和文化格局,甚至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正是由于网络的魅力作用,人类的各种文化才不分地域、不顾时空、不论肤色地第一次真正实现了面对面的手拉手。
二、网络文化是全民参与的文化从理论上讲,网络文化基本上是一种没有门槛、没有限制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可以而且能够实现全民参与。
在网络文化面前,实际上已经消灭了作家与看官的区别,消灭了临于上的传者与居于下的受者的差异,消灭了神气十足的记者编辑与渴求信息的读者观众的界限,大家都是平等的互动的文化参与者,没有身份和地位的高低之分。
三、网络文化是个性十足的“客”文化以往的文化形态,无论是报纸、电视、期刊、广播,还是电影、出版、音像等,其政党或集体或单位或集团或团体或家族的色彩均很浓厚。
关于网络社会的哲学思考
关于网络社会的哲学思考摘要:本文以哲学的高度从技术与人性的展现、网络空间的生活、建构论视角下的伦理关照、兼顾虚实的伦理考量、走向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这五个小板块对网络社会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且以建构论为基础对网络社会伦理及其文化战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技术、网络、建构论、伦理、文化战略作者:何乐学号:046271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E-mail:helebest@技术与人性的展现1945年秋天,哲学大师海德格尔第一次读到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萨特的哲学叙事方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尤其欣赏萨特对滑雪所做的哲学思考:对山坡的陡缓程度的体验,取决于你是用适合缓坡的挪威方法,还是用适合陡坡的法国方法滑雪,因所用方法不同,同一山坡时而显得陡峭,时而显得平缓[1]。
萨特对滑雪的思考正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技术从根本上规定了人对世界的感知,即技术框定了人的视界,已经渗透入我们的生活空间之中。
关于技术的缘起有许多古老的神话。
在哲人柏拉图讲述的爱比米修斯造人的故事中,技术与人的起源几乎是同时的:在造物主创制生命的最后阶段,造物主命令普罗米修斯和他的兄弟爱比米修斯替生物进行装备,分别赋予种种特有的性质。
爱比米修斯对普罗米修斯说:“让我管分配,你管检查吧。
”普罗米修斯同意了。
爱比米修斯一一作了安排:他给有些生物配上了强大的体力,而没有给予敏捷,把敏捷配给了柔弱的生物;他给了有些生物武装,为没有武装的生物设计了别的手段来保护自己……。
可是由于他不够聪明,竟忘记已经把可以分配的特质全都给了野兽,他走到人面前时,一点装备都没有了。
普罗米修斯前来检查分配的情况,正轮到人从地下出世的时刻即将来到。
情急之下,普罗米修斯只好偷了赫菲斯特的用火技术和雅典娜的制造技术,同时还偷了天国的火种送给人。
[2]这个故事似乎说明,诸神只把人造到一半就推他上路了,技术是一种补偿,引入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爱比米修斯的失误,是为了让人凭借技术谋求生存之道,实现自我“完善”。
大学生沉迷网络哲学思考论文
大学生沉迷网络哲学思考论文【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
使他们在尽情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丰富生活的同时,也在思维方法、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个人成长心理健康等方面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和冲击。
文章以哲学的视角分析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和不良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大学生;沉迷网络;哲学思考;对策正文:沉迷现状网络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识之一,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发展。
当然也影响到了社会各个领域,尤其作为引领潮流的大学生更是无“网”而不胜。
众所周知,中国互联网应用呈现出以娱乐为主的特点。
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许多大学生因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为了上网而偷盗抢劫、离家出走、甚至跳楼自杀……,面对这让人触目惊心的一幕幕,许多家长和老师不禁困惑:是什么导致他们堕入网络之渊,无法自拔?根据哲学理论知识以及亲身考证、翻阅书籍,我将就学生沉溺网络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我们应如何应对从哲学角度提出以下思考分析。
原因分析根据哲学理论唯物辩证法可知,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而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从这些哲学原理角度可以分析到——大学生沉迷网络这一现象的产生是有其内因和外因的。
1)从内因方面讲,青少年沉溺网络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缺乏足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身意志薄弱,控制力差等一些不良品质所引起的。
随着成长,大学生迫切希望别人了解自己,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在现实人际交往中,由于是面对面的交往,容易受到人的外表、表达能力等条件的影响,因此部分人在交往中不能积极主动与人交往。
而网络的虚拟性摒弃了这些影响,对人的优点放大,减少缺点。
这样人们以某种虚拟的形象和身份交流,在网络上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心理满足和自信,使交往得以继续。
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人群是在长辈期望和呵护中长大的独生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当出现以往的生活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往往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甚至发生自残或伤人等恶性事件。
网络时代的哲学思考_哲学理论论文_1.doc
网络时代的哲学思考_哲学理论论文家利用人们的现代孤独感,着力渲染回到田园生活的“理想”社会。
甚至形成一种思潮,从政治上、经济上都要求回到无管理、无制约、完全自由的时代,这就成为一种非常有害的医学专用剂。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们大多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实现这种新田园生活的支柱。
其实人们追求随心所欲的自由并不是先天本性,而是后天的恶习。
人的本性主要在于社会性,原始人只有在协作中才能存活下来,古代的人与猛兽角斗,只要两个身手敏捷的人配合默契就可以制服一头雄狮。
人类五个层次的需求从生存、安全、交流到尊重和自我实现,那一个层次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协作。
其实人一生下来最害怕的是孤独,步入老年以后更害怕孤独,身处僻壤者害怕孤独,视远方来客不亦乐乎,身处高楼大厦者害怕孤独,中国的社区活动必不可少,美国老人只好花钱雇人谈天说地。
据说把一个人完全与任何信息或任何声音隔绝起来,过不了多久,这个人就会因精神分裂而死亡。
追求一个人独往独来、随心所欲的自由,自古就是一批游侠和社会闲达人士的专利,其实在他们独往独来了一番之后,还是要回到有人间烟火的地方大嚼一痛的。
我非常佩服社会学家的想象力,许多科技发明往往是从社会学家的想象中获得启迪的。
但是一点也不敢恭维他们有些人的演绎推理能力,因为常常把我们推向历史而不是推向未来。
必须承认,历史的发展会出现惊人的相似,但仅仅是相似而已。
农业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分散,工业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是集中,信息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似乎又回到分散,其实它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分散,而是在网络经济约束条件下的分散,因而是有序的分散。
许多人都看过《重返伊甸园》的电影,在编剧塑造的现代伊甸园中,既没有幽林秀水,也没有亚当和夏娃的影子。
有的只是摩天大楼和为了金钱而互相残杀的现实。
人们在抨击大工业的破坏性一面,也感叹人心不古。
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利用工业社会留下来的钢铁和水泥去建设更符合人文主义的美好未来,却要把人类拉回到洪荒的过去呢?信息化和城市化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描绘了未来的信息劳动者在深山密林中建造一具“电子小屋”,把他的信息产品通过卫星天线销售出去,又把需要的信息原料购买进来,这是一幅非常诱人的图画。
网络文化的哲学思考
网络文化的哲学思考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网络文化常常有别于网外文化,如在文字表达上,表现为火星文,特殊符号等流行。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特指精神文化。
文化的发展受到人类社会物质发展的推动,同时也超越了现实的物质存在方式。
网络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它也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文化是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是在计算机网络出现以后才产生的。
从这一点来看,我认为网络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或者可以直接说是社会的发展需要网络文化。
因为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与其匹配的文化的支撑,刚好在这点上网络文化以其迅速、全方位传播的特点开始崭露头角。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全球化的趋势锐不可当,同时信息、文化也讲究全球化。
这种情况下,能把全社会、全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纽带,则是遍布全球的网络。
所以网络在社会的需求下很好地充当了文化发展的垫脚石。
当然社会发展有自己的规律,由于它的需要,它可以促进一些新事物的产生。
这个意义上来看:网络文化只是应用而生罢了,就算是没有网络文化,还会有其它事物去取代它的。
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那么网络文化做为一种新生事物,它到底是不是一种新事物呢?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而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从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而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从这一点看,网络文化是新事物,它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而且开始慢慢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条件。
但是它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缺陷。
而传统文化现在已经很成熟了,所以说网络文化暂时还是不能取代传统文化的。
从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意蕴
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意蕴随着互联网和各种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对于网络文化的理解和分析,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其有着很强的后现代特征,即既是一种反传统、反权威的文化,又是一种深刻地受到现代性条件影响的文化。
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为了更好地理解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意蕴,首先需要对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文化和社会思潮,它的本质特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质疑现代主义的理性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的理性已经走到了尽头,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了理性的有限性和局限性。
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了对多元性、不确定性、悖论和矛盾的关注和探究,以弥补现代理性的局限性。
重视语言和符号的重构后现代主义认为,语言和符号是社会、文化和政治权力的构建者,掌握这些语言和符号的控制权就是掌握了话语权和权力。
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了语言和符号的重构,通过对符号的重组和改造来达成对传统话语权的争夺。
强调反传统、反权威和反结构后现代主义认为,传统的“大故事”(meta-narrative)和权威结构已经失去了其正当性和有效性,因此需要进行反传统、反权威和反结构等方面的建设。
后现代主义通过对多元文化、非正统文化、反主流文化等文化现象的认可,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颠覆和重构。
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意蕴基于对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意蕴:多元性和去中心化网络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多元性和去中心化。
与传统的文化形态相比,网络文化更容易满足个性化和个体差异化的需求,同时也更容易实现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网络文化具有相对平等的文化传播方式,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布、传播和交流文化内容。
开放性和多样性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和多样性的文化。
网络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流动的技术,可以将地理和文化上的障碍消除,使得不同的文化流派可以更自由地交流和互动。
西方网络文化论文参考
西方网络文化论文参考西方网络文化论文参考[论文关键词]西方;网络文化;特征[论文内容提要]本文对西方国家的网络文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西方学者对网络文化特点的研究,并指出西方学者缺乏对网络文化霸权主义的认识。
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特殊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的产物。
它起源于西方国家,以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作为物质载体,以网民为主体,以虚拟的网络空间作为主要传播领域,以数字化为基本技术手段,以各种形式的信息为主要内容,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愈益加强,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在网络的大熔炉中共同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先进的传输技术使文化生产和传播的形式跨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
一、西方学者对网络文化的研究美国学者DavidPorter将网络文化的概念定义为: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依靠网络产生、形成或者借助网络得到延伸发展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
与文化的3个逻辑层次相对应,网络文化也具有3个层面上的内涵:首先,网络文化表现为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网络精神和在长期网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共识。
这些道德、价值、审美等方面的内在心理因素是各种网络文化形式中最基础、最根本的东西。
简言之,就是在网络社会中形成的新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
其次,网络文化有制度层面的内涵。
这是维系网络关系的规范与准则的集合体,形成并调控着整个网络社会的正常运行。
网络制度既包括基于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各种网络协议,也包括人们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的对网络使用行为的规范。
最后,网络文化也有外化的物质形态。
这也是网络文化最初级的形态,包括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本身。
当计算机和网络的硬件和软件为人们开创了新的传播方式的同时,这些外化的物质就和它们提供的可能性一起,成为新媒介文化的组成部分。
网络文化研究在西方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沉稳的学理探讨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文化的哲学意蕴
摘要: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变化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是人类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极大地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网络文化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为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既创造了条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通过探讨网络文化的特征、产生的双重影响及其解决办法,使人们更好地在网络文化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网络;人;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174-02
“每个人都降生于先于他而存在的文化环境中。
当他一来到世界,文化就统治了他,随着他的成长,文化赋予他语言、习俗、信仰、工具等等。
总之,是文化向人提供作为人类一员的行为方式和内容。
”[1]文化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历史积淀的结果,人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的发展体现着人的内在诉求,人类在与文化的互动中不断发展着。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被网络以令人惊叹的规模和速度渗透着,网络文化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一、网络文化的特征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它不但具有文化的一般特点,还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自主互动性是其首要特征,网络是一个匿名的双向动态交互空间,
为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文化提供相互交流的工具,它打破了传统文化中单向的传播方式,每个人在网络中既可以接收和浏览信息,又可以提供并发布信息;在网络中的每个人既是文化的吸收者,又是文化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网络具有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元的沟通方式,这种互动的过程是即时的,能极便利地实现人际互动和资源共享。
因特网能够跨越时空传播超量信息,这无疑使文化互动的进程加速了。
网络的这种互动性使人们的参与欲望被调动起来,一些在现实中受限制的交流也能够实现。
网络文化具有多元而复杂的特征。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内容是很多元的,几乎所有人类社会的信息都被包容在网络文化中,从而同时并存着各种各样不同的道德观、世界观、宗教观、价值观,呈现出对各种文化的兼收并蓄。
网络文化凸显和发挥了个人价值,同时消解了传统文化边界和价值垄断,让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异常分化和多元化。
网络空间中除了语言和文字外,还有符号、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等各种传播媒介,凸显出网络文化多元的表现形式。
网民作为网络文化的主体其数量在逐年增加,这些网民来自各行各业,是不分年龄、性别、收入和教育程度的集合体,这些多元化的网民造就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娱乐文化、白领文化、学生文化等。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各种文化没有限制地共生,所以常有一些消极的信息如虚假信息、黄色信息等充斥网络,使网络文化具有复杂性。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平等性。
当今时代,互联网无国家和种族的
界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性是互联网最大的力量所在,也是其力量之源泉。
它是令人惊奇的复杂系统能够得以如此好的原因。
”[2]开放性的网络文化能够兼容并包,使各个人的思想观念均可以自由在其中表达,网络文化跨时空地集合了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特征,使得不同地域的文化包容共存,具有极大的多元性,各种各样的文化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开放的网络文化避免了被一些利益集团的垄断,真正显现出其是属于全人类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由地和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等等。
在网络文化中,人人能够平等地参与其中,无身份地位的优劣和等级之分。
二、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
网络文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网络技术正在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网络文化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创造了社会生产力运行和发展的崭新形式,将在全球范围内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为社会生产力的各要素提供了新的活力,使生产工具由传统的铁器和动力机械工具转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工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把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网络技术使生产资源由传统的物质性转向了智力性,使得知识、信息资源成为了现时代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产品形式在以往工农业产品的基础上大量增加了知识产品和信息产品,给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网络文化引发了新的交往方式的产生。
“不同的媒介赋予了不同
的时间和空间。
不同的轮子决定了人所能拥有的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决定着人与人交往的方式。
”[3]网络文化给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打破了传统交往的时空限制,不仅降低了交往成本,提高了交往速度和效率,而且使人们的交往由传统的物理空间延伸到了新型的虚拟空间,这一虚拟空间消除了阻碍人们交往的时空限制,使人们可以和地球另一边的人即时联系。
网络突破了传统交往中因个体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的不同而产生的交往障碍,由过去的等级式、单向度交往转向了平等性、交互式交往。
网络文化克服了阻碍交往的文化和民族因素,个体的发展冲破了地域的狭隘性,在全方位多角度的交往中大大增强了人的主体性。
网络文化满足了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促进了人的素质、能力和个性的大发展,使人们的社会关系更加丰富。
马克思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4]。
每个人均能够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关系的人”[5],如今的网络技术正在为人们创造着这些可能性。
网络文化为人们提供了诸多信息,如今的网上银行、网上商店、网上交易等一系列电子商务极大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购变得越来越流行,五花八门的网络信息和服务,可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大大提高了人的主体性,人们能自由地在网上浏览世界各地的图书、新闻、音乐等,可方便地与他人进行网络游戏、聊天等,网上的各类求职、就医等信息,方便了人们的不同层次需求。
三、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网络文化也不例外。
网络文化引发人际关系淡漠,情感疏离。
在网络时代,人与人的交往是间接地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人过多地依赖于网络中的虚拟的交流,现实生活中直接面对面的交往在逐渐减少。
人们沉醉在各种丰富多彩的网络社区中,随心所欲地与他人聊天,天马行空地进行交流,但是,网络中的交往毕竟是虚拟的,无论如何也无法代替现实生活中有感情的人际交往,长期生活在网络中的人,在脱离网络进入现实生活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人际交往的障碍,使得现实交往能力下降,人际关系淡漠,造成情绪低落、焦虑和孤独感。
网络文化使人的异化加重了。
在网络空间中,人的自主性大大增强,人能够自由地发挥个性,网络作为一种强大的沟通手段,全面改善了人的生存状态,使网络对人的吸引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甚至认为网络技术是万能的,技术至上的状态不可避免地把人的地位抛到了边缘地带,造成了人的异化和畸形化发展。
人被淹没在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中,各种信息垃圾占据着人的大部分时间,人甚至变成了信息的奴隶,每天阅读各类信息,被这些信息牵着鼻子走,导致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精力。
长期生活在网络中使人的自控力降低,容易变得情绪烦躁,精神抑郁,一旦脱离网络就会有很深的孤独感,难以适应现实生活,严重危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网络文化引发了网络犯罪和道德问题。
现实社会中的人有确定
的身份地位和职业,伦理规范制约着他们的行为,使他们的行动在社会舆论和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下不会偏离社会道德规范的范围,但是在网络文化中,人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匿名地进行活动,他可以自由地点击各网站,化身为不同的身份,或者隐藏性别和身份,随意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也可自由地制造信息,网络空间中的人,其行为很难受到现实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舆论的制约,这极大地挑战着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规范,减弱了传统道德的约束力。
所以网络中大量充斥着虚假广告、黄色信息,常有网络病毒、金融犯罪、侵犯他人隐私、黑客入侵等事件发生,各种不同的道德观、价值观并存,必然会引发冲突,极大地紊乱了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