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老庄哲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庄子哲学思想ppt课件
“夫道,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
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
(《大宗师》)
“夫道,未始有之时”。
(《齐物论》)
11
4、庄子的人生哲学
在先秦思想乃至在整个中国思想中,对社会政治伦 理的探讨,始终是一个优长的方面。唯独在庄子的哲学 思想中,构成它理论主体的是对自然和个人、人生的思索。
“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
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
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
?”
(《齐物论》)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
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
“夫道者,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 自古以固存。 ” (《大宗师》)
第二,周遍。道的周遍性,就其内容来说,它就是世界的 一切,总体,无所不是。就形式上来说,它就是唯一、整 体,无可损益。
“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 无所不容也,渊渊乎其不可测也。 ” (《天道》)
“所谓道, … 所不在。 ” (《知北游》)
庄子思想中的命,作用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决定了人 们的生死自然大限,而且制范着,预定了人们一生在社会 生活中的伦理关系和贫富穷达的遭际。这种外在的必然性, 构成了人生途程中障碍人的精神——情与欲 庄子认为,人的生活的充分展开,精神自由的获得,
除受到生死的自然大限和时命的社会约束之外,还有一种 自我设定的障碍——哀乐之情和利害之欲。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野 语有之曰: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故素也者,谓 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刻意》
老庄思想总结ppt
参考答案
• 7.治国(1分),清静无为、不扰民 (1分) • 8.相同点:以民为重,不伤民(或:无为而治(1分) 不同点:老子:主张以道来治理,遵循自然之道, 互不干扰,以德互交。(1分) 韩非子观点:以法治理,要保持法律的稳定简明性, 不要轻易改变,让百姓安心。 (1分) • 9.老子的“道”是指遵循自然的规律,各自不伤对方, 自然德到,这种境界是更高的境界,是人达到一定的自 觉后才有如此行为。 (1分)韩非子是强调在法治的前 提下各自相安无事,各自遵循自己的规则,不违背法律, 统治者不朝令夕改,执法公正,如此达到清静无为。 (1分)在当今社会大多人无法达到自然德到的境界, 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两者应是相辅相 成,互补治国更合理些。(1分)
参考答案
• 3.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 4.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并不在 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是否富贵。孔子心怀仁义, 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而庄子追 求的快乐只悬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 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观点+理由) •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 乐的源泉,庄予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 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 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 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而已,所以我并不赞同。
“道”与“德”
• “道”可以引申为人们行为处事所遵循的行为规 范、行为准则、处事方法,系统的组织范式、运 行的程序规则,以及各种存在物的运动规律等。 谈“道“就是谈论在走向目标的进程中,我们“ 应该怎么走”。 • “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论“德”是 评价、对比人们“走路的水平”怎么样。
第三讲老子及道家思想PPT课件
第三讲
老子及道家思想
1、老庄简介 2、道家思想体系及核心
——“道”、朴素辨证法 3、道家价值观 4、道家审美特质 5、天人合一、中和之美
一、老庄简介:
1、老子:(前571—?) 李耳,字聃,世称老聃,楚国(安
徽涡阳县)人,与孔子同时略早。孔子曾 问礼于他。做过周朝的“收藏室之史”, 约50岁左右离开东周去秦国,过函谷关写 下《道德经》。
五、天人合一与中和之美
(一)天人合一
天:天道,天地自然界运行的规律。 人:人道,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
“天”包含着“地”,“人”和与人相对应的 “天地”是统一的一体。
1、《易传·文言》提出了著名的“与天地合其德” 的精湛的天人合一思想。
2、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 与 我为一”。
3、儒学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天人相 副”“天人感应”的神学理论。
3、追求逍遥(自由)的人生境界。
“无待”、“无己”
庄子追求精神和人格的独立和自由。要想获得 真正的自由,必须使自己处于很高的层次。
三、道家价值观
注重天道、自然,轻视人事。追求 出世,独善其身,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 命。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 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志, 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 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 彼取此。 (十五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追求意境的含蓄、朦胧、飘渺
中国艺术举凡绘画、诗词、音乐、讲究的 是一种"意境",并以此为最高的审美准则。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 厚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 的影响。
老子及道家思想
1、老庄简介 2、道家思想体系及核心
——“道”、朴素辨证法 3、道家价值观 4、道家审美特质 5、天人合一、中和之美
一、老庄简介:
1、老子:(前571—?) 李耳,字聃,世称老聃,楚国(安
徽涡阳县)人,与孔子同时略早。孔子曾 问礼于他。做过周朝的“收藏室之史”, 约50岁左右离开东周去秦国,过函谷关写 下《道德经》。
五、天人合一与中和之美
(一)天人合一
天:天道,天地自然界运行的规律。 人:人道,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
“天”包含着“地”,“人”和与人相对应的 “天地”是统一的一体。
1、《易传·文言》提出了著名的“与天地合其德” 的精湛的天人合一思想。
2、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 与 我为一”。
3、儒学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天人相 副”“天人感应”的神学理论。
3、追求逍遥(自由)的人生境界。
“无待”、“无己”
庄子追求精神和人格的独立和自由。要想获得 真正的自由,必须使自己处于很高的层次。
三、道家价值观
注重天道、自然,轻视人事。追求 出世,独善其身,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 命。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 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志, 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 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 彼取此。 (十五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追求意境的含蓄、朦胧、飘渺
中国艺术举凡绘画、诗词、音乐、讲究的 是一种"意境",并以此为最高的审美准则。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 厚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 的影响。
道家思想 老子庄子ppt课件
2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 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 相和,前后相随。
(译文):
当天下都认为“美”是“美好”的时候,丑的认识就 产生了;当天下都认为“善”是“良好”的时候,“不善” 的认识就产生了;实在的真相应该是: 『有』跟『无』,是相互共生混同的。 『难』跟『易』,是相互辅助混同的。 『长』跟『短』,是相互衬托混同的。 『高』跟『低』,是相互依附混同的。 乐器的音乐和人的声音互相调和。 『前』跟『后』,是相互追随混同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归根结底 是要求人类效法自然规律,寻求并制订出完善的人生法则 和社会法则,因为,没有秩序的人生和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8
二、以辩证法思想为 其思想的精髓
9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
(章七十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章五十八)
10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章二)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章四下八)
11
无为而治的思想包括以下内容
• 1、不尚贤,使民不争。 •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3、绝圣去智,绝仁弃义。智慧出,有
大伪。 • 4、慎征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
29
30
效” “兵者不祥之器。”
12
小国寡民。使 有什伯之器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 徙。邻国相望,鸡 犬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
(80章)
国家小,人口少。 即使有十倍百倍于人力 的器具也不使用。人们 畏惧死亡而不远行迁徙。 (虽有车船,却没有地方 使用;虽有军队,也没 有地方部署。让人们再 用结绳记事的办法,以 其饮食为甘甜,以其服 饰为美好,以其居处为 安逸,以其习俗为快 乐。)邻国的人们相互可 以看见,鸡鸣狗叫声相 互可以听到,但人民直 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 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 相和,前后相随。
(译文):
当天下都认为“美”是“美好”的时候,丑的认识就 产生了;当天下都认为“善”是“良好”的时候,“不善” 的认识就产生了;实在的真相应该是: 『有』跟『无』,是相互共生混同的。 『难』跟『易』,是相互辅助混同的。 『长』跟『短』,是相互衬托混同的。 『高』跟『低』,是相互依附混同的。 乐器的音乐和人的声音互相调和。 『前』跟『后』,是相互追随混同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归根结底 是要求人类效法自然规律,寻求并制订出完善的人生法则 和社会法则,因为,没有秩序的人生和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8
二、以辩证法思想为 其思想的精髓
9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
(章七十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章五十八)
10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章二)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章四下八)
11
无为而治的思想包括以下内容
• 1、不尚贤,使民不争。 •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3、绝圣去智,绝仁弃义。智慧出,有
大伪。 • 4、慎征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
29
30
效” “兵者不祥之器。”
12
小国寡民。使 有什伯之器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 徙。邻国相望,鸡 犬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
(80章)
国家小,人口少。 即使有十倍百倍于人力 的器具也不使用。人们 畏惧死亡而不远行迁徙。 (虽有车船,却没有地方 使用;虽有军队,也没 有地方部署。让人们再 用结绳记事的办法,以 其饮食为甘甜,以其服 饰为美好,以其居处为 安逸,以其习俗为快 乐。)邻国的人们相互可 以看见,鸡鸣狗叫声相 互可以听到,但人民直 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庄子》四则-完整PPT课件
3、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反走” 主要得益于什么?
• 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 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度凝 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 神内敛,修炼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 游刃有余的大气。
4、你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 (1) 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 互接近转化”道理:“大智若愚”、“大 巧若拙”、“大勇若怯”。
• 有人认为,“齐物论”就是齐是非、齐万 物、齐物我、合天人。
• 概括言之,“齐物论”就是一切 平等。
• 【原文】
•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 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 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 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 【译文】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 “差不多了,现在即使其他鸡啼叫,也没有反 应了。看着它,好像木头鸡一样,精神全部收 敛,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转身逃跑了。”
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 第一部分(第1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 • 第二部分(第2~5句):故事的发展——斗鸡的
• 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 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 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与其称 誉尧(仁慈)而非难桀(斗狠),就不 如恩怨两忘而与大道化而为一。
“相濡以沫”寓意:
• 比喻在困境中的相依为命和互 相救助。但更多的使用时比喻夫 妻情感状态。
你怎么理解“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 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 失、荣辱都是相对的。“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老庄与道家思想PPT文档共61页
谢谢!ຫໍສະໝຸດ 61老庄与道家思想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老庄与道家思想课件
总结词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一生淡泊名利,隐居山林。
详细描述
庄子出生于贵族之家,但因家道中落, 故而选择隐居。他一生著作颇丰,包 括《庄子》一书,该书成为道家学派 的经典之一。
庄子的哲学思想
总结词
庄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详细描述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最终归结于“道”。 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反对过度的人为干预,认为人 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庄子的文学成就
总结词
庄子的文学成就体现在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想上。
详细描述
庄子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他的作品不仅传达了深刻的哲学 思想,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04
道家思想的应用与实践
道家思想在管理中的应用
顺应自然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反对过 度干预,认为管理者应该遵循自 然规律,让员工自由发挥,而不
道家思想在汉代以后逐渐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儒道互补”的传统文化格局。
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道”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是 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
“无为而治”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干预自然,让事 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
“柔弱胜刚强”
道家认为柔弱的事物具有生命力,能够战胜刚 强的对手。
灵感与直觉
道家思想认为艺术创作需 要灵感和直觉,强调创作 者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 自由,以激发创作灵感。
05
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பைடு நூலகம்
倡导自然与人的和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一生淡泊名利,隐居山林。
详细描述
庄子出生于贵族之家,但因家道中落, 故而选择隐居。他一生著作颇丰,包 括《庄子》一书,该书成为道家学派 的经典之一。
庄子的哲学思想
总结词
庄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详细描述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最终归结于“道”。 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反对过度的人为干预,认为人 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庄子的文学成就
总结词
庄子的文学成就体现在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想上。
详细描述
庄子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他的作品不仅传达了深刻的哲学 思想,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04
道家思想的应用与实践
道家思想在管理中的应用
顺应自然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反对过 度干预,认为管理者应该遵循自 然规律,让员工自由发挥,而不
道家思想在汉代以后逐渐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儒道互补”的传统文化格局。
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道”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是 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
“无为而治”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干预自然,让事 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
“柔弱胜刚强”
道家认为柔弱的事物具有生命力,能够战胜刚 强的对手。
灵感与直觉
道家思想认为艺术创作需 要灵感和直觉,强调创作 者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 自由,以激发创作灵感。
05
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பைடு நூலகம்
倡导自然与人的和谐
庄子PPT课件
篇章选读
《养生主》中的精彩内容,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等,展现庄子的养生 观念和人生智慧。
养生观念分享
《养生主》中提倡的养生观念,如顺应自然、节制欲望、注重内心修养等,引导学生关注身心健康,培养 正确的生活态度。
其他经典篇章选读及心得体会
其他经典篇章选读
除了以上三篇经典篇章外,还可以选取《庄子》中的其他篇章进行选读,如《人间世 》、《德充符》等,进一步感受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文学魅力。
庄子的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 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独特魅力。
幽默讽刺手法运用技巧
幽默诙谐的语言
庄子善于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使得他的作品既深刻 又富有趣味性。
巧妙的讽刺手法
在讽刺时弊和社会现象时,庄子往往采用巧妙的讽刺手法,通过 夸张、对比等方式来揭示问题的本质。
心得体会
在选读其他经典篇章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悟,促进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内 化。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
庄子的主要思想
无为而治、自然主义、相对论等。
庄子的代表作品
《逍遥游》、《齐物论》等,及其中的著名寓言故事。
拓展阅读材料推荐
《庄子今注今译》
对庄子原著的详细注释和翻译,适合初学者。
经典篇章选读及解读分享
《逍遥游》篇章选读及主题思想探讨
篇章选读
《逍遥游》中的经典段落,如“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等,展示庄 子的文学才华和哲学思考。
主题思想探讨
《逍遥游》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即追求自由、忘却名利、回归自 然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 和价值。
《养生主》篇章选读及养生观念分享
《养生主》中的精彩内容,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等,展现庄子的养生 观念和人生智慧。
养生观念分享
《养生主》中提倡的养生观念,如顺应自然、节制欲望、注重内心修养等,引导学生关注身心健康,培养 正确的生活态度。
其他经典篇章选读及心得体会
其他经典篇章选读
除了以上三篇经典篇章外,还可以选取《庄子》中的其他篇章进行选读,如《人间世 》、《德充符》等,进一步感受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文学魅力。
庄子的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 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独特魅力。
幽默讽刺手法运用技巧
幽默诙谐的语言
庄子善于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使得他的作品既深刻 又富有趣味性。
巧妙的讽刺手法
在讽刺时弊和社会现象时,庄子往往采用巧妙的讽刺手法,通过 夸张、对比等方式来揭示问题的本质。
心得体会
在选读其他经典篇章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悟,促进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内 化。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
庄子的主要思想
无为而治、自然主义、相对论等。
庄子的代表作品
《逍遥游》、《齐物论》等,及其中的著名寓言故事。
拓展阅读材料推荐
《庄子今注今译》
对庄子原著的详细注释和翻译,适合初学者。
经典篇章选读及解读分享
《逍遥游》篇章选读及主题思想探讨
篇章选读
《逍遥游》中的经典段落,如“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等,展示庄 子的文学才华和哲学思考。
主题思想探讨
《逍遥游》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即追求自由、忘却名利、回归自 然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 和价值。
《养生主》篇章选读及养生观念分享
第四讲老庄与道家思想PPT课件
“天”包含着“地”,“人”和与人相对应的 “天地”是统一的一体。
“天人合一”思想演化的过程
1、《易传·文言》提出了著名的“与天地合其 德” 的精湛的天人合一思想。
2、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 与 我为一”。
3、儒学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天人相 副”“天人感应”的神学理论。
4、北宋的张载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天人 合一”的命题。
(2)得意忘言:
①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 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忘言。
——庄子
②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陶渊明
赠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 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 笑,不足以为道。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熟知 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五十七章)
•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对立的双方,即对立统一。
•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老子认为转化是循
环的,不懂得对立转化有条件。
庄子1的、追主求要“观自点然”:、“本真”的存在状态。
2、“齐物论”
“齐万物”、“同是非”、“一死生”
(1)肯定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2)人和自然都遵循统一的规律。 (3)把“天人合一”看作是人所追求的 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天人 协调。
(二)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基 本形态,古代中国人思考社会人生 问题都以中和之美为最高理想。
中和之美的哲学基础是儒家的 中庸之道。
1、中
“中”者,正也,中正、适度、准确、得当。
五、天人合一与中和之美
天人合一与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两大特质,它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
“天人合一”思想演化的过程
1、《易传·文言》提出了著名的“与天地合其 德” 的精湛的天人合一思想。
2、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 与 我为一”。
3、儒学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天人相 副”“天人感应”的神学理论。
4、北宋的张载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天人 合一”的命题。
(2)得意忘言:
①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 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忘言。
——庄子
②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陶渊明
赠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 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 笑,不足以为道。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熟知 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五十七章)
•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对立的双方,即对立统一。
•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老子认为转化是循
环的,不懂得对立转化有条件。
庄子1的、追主求要“观自点然”:、“本真”的存在状态。
2、“齐物论”
“齐万物”、“同是非”、“一死生”
(1)肯定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2)人和自然都遵循统一的规律。 (3)把“天人合一”看作是人所追求的 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天人 协调。
(二)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基 本形态,古代中国人思考社会人生 问题都以中和之美为最高理想。
中和之美的哲学基础是儒家的 中庸之道。
1、中
“中”者,正也,中正、适度、准确、得当。
五、天人合一与中和之美
天人合一与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两大特质,它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
庄子与道家思想精品PPT课件
海在天地中又是渺小的 (事物具有相对性)
19
④“……自多于水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士之所忧, 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世界万物渺小——人渺小——人的各种 追求和奋斗也渺小
20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名、利、生死?
小而不寡,大而不多 遥而不闷,掇而不企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生而不悦,死而不祸
——《秋水》
7
齐宣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 许以为相。……答曰:“千金,重利, 卿相,尊位。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 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以快吾志焉。”
8
2、腐鼠与相位 庄子 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
见识短浅且自以为是的人是不足与之语的
17
②“……不可为量数”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
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 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海是所有的水中是最大的
18
③“……之在大仓乎?”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
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罍 空之在大泽乎?中国之在四海,不似稊 米之在大仓乎?
30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相对性;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不可知论);
19
④“……自多于水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士之所忧, 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世界万物渺小——人渺小——人的各种 追求和奋斗也渺小
20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名、利、生死?
小而不寡,大而不多 遥而不闷,掇而不企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生而不悦,死而不祸
——《秋水》
7
齐宣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 许以为相。……答曰:“千金,重利, 卿相,尊位。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 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以快吾志焉。”
8
2、腐鼠与相位 庄子 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
见识短浅且自以为是的人是不足与之语的
17
②“……不可为量数”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
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 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海是所有的水中是最大的
18
③“……之在大仓乎?”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
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罍 空之在大泽乎?中国之在四海,不似稊 米之在大仓乎?
30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相对性;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不可知论);
老庄思想PPT课件
4.弱者道之用
(1)刚强 柔弱的东西多属生存一类,与生长发展相关联;
坚强的东西多属死亡一类,与终结结束相关联。 “强梁者不得其死”(42章)
强捍的人死无其所。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76章) 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 的一类。
• 对老子其人,孔子问礼于老 子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对 《老子》、《论语》成书的 时间,都作了详尽而有说服 力的考据。
• 在此基础上得出老学先于孔 学的结论。同时分析了过去 学界颠倒老、孔学术发展顺 序的原因 。
老子其书
《道德经》
马王堆帛书
荆门楚简
敦煌本
通行本
甲本 乙本
• 马王堆帛书
残叶
二.老子的道
•
•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海德格尔、孙周 兴 商务印书馆 (1997-04出版)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 启与交融》(修订新版) 张祥龙 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2010-01出版)
《天籁之音源自何方:庄子的无心之言与海德 格尔的不可说之说》 那薇 商务印书馆 (2009-04出版)
“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45章)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 “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 “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3)对立的双方是会互相转化。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58章)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方正、端正;奇,反常、邪; 善,善良;妖,邪恶。这句话意为:正的变为邪的,善的 变成恶的。
“一”在这里是指具体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种统一状态。 但在老子体系中,他把这种具体万物形成前的统一状态推 崇为一种抽象的最高的“自然”原则,或“无为”原则, 这样的“一”也就成为“道”的同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之利器:权术之谋
2020年9月28日
15
• 知不知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不知却自以为知),病
(缺陷)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以其缺陷为缺 陷)。夫唯病病,是以不病。(71)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
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 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 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020年9月28日
3
简介
• 生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人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宋人,约BC369—286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80)
2020年9月28日
13
• 美好的理想社会为什么不能实现:统治者难以抑制
的贪欲巧诈和为此而订立的不合理制度,是直接根 源。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75)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 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65)
2020年9月28日
6
一、“为无为则无不胜” 对策的提 出
• 时代因素:
“兵者不详之器”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原因:为其所欲为 对策:为无为则无不胜
2020年9月28日
7
• 地域因素:
楚风尚柔、楚地水美、楚人柔顺
• 个人因素
学识广博,致使其思想深邃 经验丰富,方可以体认人生
•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
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2020年9月28日
2
《老子韩非列传》节选续:
•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
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 於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qūqiè),以诋訿孔子之徒, 以明老子之术。
谨慎。
“圣人为腹不为目。”(12章)
(腹:正当生理要求 目:过多的声色物欲)
原因:“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12章)
所以,老子告诫人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4)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7)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57)
2020年9月28日
14
2、治政之方
• 为无为: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7)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57)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
可以示(炫耀)人。(36)
(作:发生、兴起 复:事物的生灭变化)
老子认为只有排除因物欲和心志引起的对理性的纷扰,
才能体认和把握天地运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
• 1、“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
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 以为矰(zēng)。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 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 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
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 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 其所终。
对策:为无为
2020年9月28日
8
二、“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
• 原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地:负重载物的精神 天:涵盖万物的胸怀 道:天地之母 自然:自然而然、不做主宰、顺其自然
结论:人法自然,方可“为无为”
2020年9月28日
9
1、轻利寡欲
• 老子认为,利欲之心是人类不断进步和走向毁灭的根源,对此必须
2020年9月28日
(不自生:指不自私其生。天地的运作不是仅仅为自1己0 。)
2、绝巧弃智
• 老子认为,人类的聪明才智(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
和技术手段有其两面性,合理使用造福人类;肆意 盗用毁灭人类。有鉴于当时统治者利用巧智和假借 仁义危害社会的极端行径,老子提出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郭店简本作“绝智弃 辩”)
道家老庄哲学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020年9月28日
1
《老子韩非列传》节选
•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
(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 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
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 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 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类不能体认“道”的“自然无为”的狭隘认识相关。要 想改变人类自我认识的狭隘性,必须体“道”、法 “道”,认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特性。
①区分“为学”与“为道”两种不同的认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 而无不为。”(48)
②强调虚静的体道方法和心态: 虚则能受,静则能观,所以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16)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郭店简本作“绝伪弃 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9)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18) 2020强年9月调28必日 须关注文明的异化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严重11
3、致虚守静
• 老子认为,不论是人的利欲之心还是巧利之智,都与人
• 身世
东周守藏史,辞官隐居 漆园小吏,著名隐士
2020年9月28日
4
• 影响
道家创始人—老学,道教祖师 道家继承人—庄学,《史记》“其学无所不 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
• 著作
《老子》81章,又名《道德真经》 《庄子》33篇,又名《南华真经》
2020年9月28日
5
第一节、老子哲学
• “为无为则无不胜” 对策 • “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 • “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 • “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