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春小麦可溶性糖变化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教案--第九章成熟和衰老
(2)风旱不实的种子中蛋白质 的相对含量较高 可溶性糖来不及转化为淀粉,蛋 白质的积累受阻较小。 北方小麦种子蛋白质含量较南方高 (面筋多,韧性强,口感好)。 5、矿质元素 对淀粉种子而言,N肥提高蛋 白质含量。P、K肥增加淀粉含量。
第二节
果实的生长和成熟生理
一、果实的生长特点
S型生长曲线: 苹果、梨、香蕉 双S型生长曲线: 桃、杏、李、樱 桃
三、环境条件对植物衰老的影响 1、温度 低温和高温诱发自由基的产生,引 起生物膜相变和膜脂过氧化,加速植物 衰老。 2、光照 光延缓植物衰老。 长日照促进GA合成,利于生长;短 日照加速衰老。
光敏色素参与衰老过程,红光阻止 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的减少,远红光 则消除红光的作用。 3 3、气体 O2浓度过高加速自由基的形成。 O3污染环境加速植物的衰老过程。 高浓度的CO2对衰老有一定的稔植物的衰老是由一种 或多种激素综合控制的。 CTK、GA及生长素类延缓衰老, ABA、ETH促进植物的衰老。 ABA含量的增加是引起叶片衰老的 重要原因。ABA抑制核酸和蛋白质的 合成,加速叶中RNA和蛋白质的降解, 促进气孔关闭。
(四)程序性细胞死亡理论 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生理条件 下,在细胞自身遗传程序的控制下,有 关基因的正常表达,细胞裂解凋亡体, 逐渐死亡的现象。 PCD与个体发育 ---高等生物的诞生—发育—成长—死亡 即寿命是生物固有的特征
4、脂肪的变化
脂肪代谢的特点: (1)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由 糖类转化而来 (2)成熟初期形成大量游离脂肪酸, 随种子的成熟而合成脂肪 (3)种子成熟时,先形成饱和脂肪 酸,再形成不饱和脂肪酸。芝麻、花生 等油料种子的碘值随种子的成熟度而增 加。 碘值— 不饱和度的大小
在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转 化为不溶性糖,非蛋白氮转化为蛋白氮, 脂肪由糖类转化而来。 二、其它生理变化 1、呼吸速率与有机物积累速率呈 平行关系
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籽粒糖及淀粉累积的动态研究
不 同栽 培模 式 下冬 小 麦 籽粒 糖及 淀 粉 累积 的动态研 究
鱼 欢, 冯佰 利 , 金 锋 , 高 王鹏 科 , 张 英 , 鹏 涛 , 改河 刘 杨
( 北 农 林科 技 大 学 , 西 杨 凌 7 20 ) 西 陕 1 10
摘 要 :以冬 小 麦 小 偃 2 2为 试 验 材 料 , 10k 在 2 g血 n 施 氮 水 平 和 基 本 苗 为 10 5 2 3 ~10万 h m2下 , 究 常 规 栽 研 培 ( K)覆 革 栽 培 、 膜 覆 盖 3种 不 同 栽培 模 式 灌 浆 期 小 麦 籽 粒 可 溶 性 总 糖 含 量、 糖 含 量及 淀 粉 累积 的 动 态 变 C 、 地 蔗
是 由源器官制造 的光合 同化 物以蔗糖 形式输 入库器
官 ( 粒 )在 籽 粒 中 经 过 一 系 列 酶 的 催 化 作 用 形 成 籽 ,
籽粒 可溶性 总糖 含 量 、 糖 含 量 、 蔗 淀粉 含量 、 满指 饱
数 以及产 量等 因素 , 旨在 进 一 步 探 讨 不 同栽 培 模 式
产物 , 又包括 营养器 官 中的贮 存 光合 产 物 。贮 存光 合产 物可分 为开花前 贮 存 和开 花 后贮 存 两 部分 , 前
者对 粒重 的贡 献 约为 3 %~3 %, 者 约为 1 % ~ 0 后 0
2 % 3。贮存 光合产 物 以水溶 性碳 水 化合 物 形式 5 . J 存在 , 主要成分 为可溶 性糖 、 蔗糖等 。胚乳 中的 淀粉
终 高 于 常规 栽 培 , 籽 粒 的 饱 满 指数 和 产 量 均 显 著 高 于 常规 栽 培 。 地 膜 覆 盖 栽培 条 件 下 , 溶 性 总糖 含 量 、 糖 含 且 可 蔗 量 在 灌 浆前 期 高 于 常 规 栽培 , 成 熟期 低 于常 规 栽 培 ; 淀 粉含 量始 终 高 于 常 规 栽 培 , 籽 粒 的 饱 满 指 数 和 产 量 均 在 而 且 高 于 常规 栽培 。在 覆 革 和 地 膜 覆 盖 栽 培 条 件 下冬 小 麦 器 官 中可溶 性 总糖 、 糖 的合 成 代 谢 旺 盛 , 溶 性 总糖 含 量 、 蔗 可 蔗 糖 积 累 量高 ,库” 官 中可溶 性 总糖 、 糖 供 应 充 足 , 。 器 蔗 可溶 性 总 糖 、 糖 的降 解代 谢 旺 盛 , 有 较 强 的 同 化 物利 用 蔗 具
春小麦灌浆期含糖量的变化对幼胚退化率的影响
2 -2 . 6 8
Z ii Al s Kha , e a. Itrcie fe t f hzt hc ad , ma, n t 1 nea t efc o r iomp i v
王岩, 黄东迈. 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态效应 【. J 南京农业 大学学 ]
报, 9 6 1()4 — 1 19 , 94:5 5 .
高 明, 周保同, 魏朝富, 不同耕作方式对稻 田土壤动物 、 等. 微生 物及 酶活性 的影 响研究【 . J 应用生态 学报, 0 4 l ( : 7 ] 2 0 , 57 17 — ) 1
1 81 1 .
邱现奎, 董元杰, 万勇善,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 养分含量及 等.
土壤酶活性的影响f. J 土壤,0 0 4 ()2 9 25 】 2 1, 22:4 - 5 .
王晓楠 ,付连双 ,李卓夫 ,王润涛z ,张福志。
(. 1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 10 3 ;2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哈尔滨 500 .
10 3 ) 500
10 3 : 50 0
3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哈尔滨 .
摘
要 :为明确小麦幼胚形成后叶、旗叶和茎秆含糖 量的变化对 小麦幼胚退化率的影响 。以穗粒数 显著差异
Ag iut r l r l a Unv r i , H r i 1 0 3 , Chn ; 2 E g n e i g c u ie st y a bn 0 0 5 ia . n ie r Col g , No t e s Ag iu t r l n l e e r at h r l a c u
U i ri , abn1 0 3 , hn ; . ol eo ot u ue N r e s gi l rl n es , abn n esy H ri 0 0 C i 3 C lg f rc l r, ot a t r u ua U i ri H ri v t 5 a e H i t h A ct v t y
植物生理生化简答题论述题集
1、种子萌发时发生了哪些生理生化变化?(一)种子吸水分为三个阶段:急剧吸水阶段—吸胀性吸水,吸水停顿阶段,胚根出现,大量吸水阶段—渗透性吸水(二)呼吸作用的变化:在吸水的第一和第二阶段进行无氧呼吸;吸水的第三阶段进行有氧呼吸,大量产生ATP。
(三)酶的变化1、酶原的活化:种子吸胀后立即出现,如:β-淀粉E。
2、重新合成:如α-淀粉E,两种途径:(1)活化长寿的mRNA →新蛋白质→新酶(2)新合成的mRNA→新蛋白质→新酶(四)储存物质的动员(五)含磷化合物的变化(六)植物激素的变化:ABA等抑制剂下降,IAA、GA、CTK增多2、试述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间接影响:(1)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2)光合作用转化的化学能是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
(3)加速蒸腾,促进有机物运输。
直接影响:①光抑制茎的生长:a、光照使自由IAA转变为结合态IAA。
b、光照提高IAA氧化E 活性,加速IAA的分解。
②光抑制多种作物根的生长:光可能促进根内形成ABA,或增加ABA活性。
③光形态建成(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与分化的过程)3、植物生长的相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根冠比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相关性:植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的现象。
(一)地下部与地上部的相关1、相互依赖—有机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交流“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根供给地上部生长所需的水分、矿物质、少量有机物、CTK和生物碱等。
而地上部供给根生长所需的糖类、维生素、生长素等2、相互制约—对水分、营养的争夺影响根冠比的因素:(1)水分:土壤缺水R/T 增;水分充足R/T减(2)矿物质N多,R/T减;缺N,R/T 增;P、K充足,R/T增;(3)温度较低温度时,R/T增4、高山上的树木为何比平地的矮小?高山上云雾稀薄,光照较强,强光特别是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较贫瘠;气温较低;且风力较大,这些因素不利于树木纵向生长。
5、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向光性最有效的光是什么光?感受光刺激的受体是什么?答:向光性:指植物随光的方向而弯曲的能力。
冬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
农业大学农学 院农作站 , 供试土壤为黄土母质发育而成的
籽粒 中的运转具有促进作用 , 从而提高籽粒 中可溶性糖的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1 2 — 2 5
石灰性褐土 , 土壤肥力水平 中等 , 其理化性质为土壤有 机
l 8 . 4 3 m g / k g , 速效 钾 含量 2 3 6 . 9 m g / k g 。
2 结果 与Leabharlann 析 2 . 1 冬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 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见图 1 。
供试肥料为尿素 , 含氮 4 6 %; 过磷酸钙 , 含五氧化二磷
曩论研究
李 彩 虹冯 美 臣 王 君 杰 : 冬 小 麦 籽 粒 可 溶 性 糖 和 淀 粉 含 量 的 动 态 变 化
所有试验数据采用 E X C E L 2 0 0 3 进行分析处理 。
质含量 2 2 . 0 1 g , k g ,碱解 氮含量 5 3 . 8 m g / k g ,有效磷含量
本试验为种植密度 、 品种 2 个 因素 的 试 验 , 采 用 随 机
区组设计 , 复合肥 ( N —P 2 0 f — K 2 0为 1 5 —1 5 一l 5 , 14 > 5 %)
用作基肥 , 一次性施入 , 施人量为 7 5 0 k g / h m 2 。小 区 面 积
作为植株体 内最基本物质代谢之一 的碳代谢对小麦
基因型对作物籽粒产量和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而 作物所处 的环境 及栽培措施也与产量和 品质密切相关_ 1 ] , 其 中种植密度是作物栽培措施 中较易调控 的关键环节之
不同种质菠萝蜜成熟果实中可溶性总糖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不同种质菠萝蜜成熟果实中可溶性总糖与淀粉含量的关系李莹;李映志;叶春海【摘要】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determine total sugar and starch content in different germplasm determination of jackfruit ripe fruit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isting germplasm and fruit sugar content and starch content .[ Method] With 39 copies of jackfruit germ-plasm materials of which four were sampled at two different sampling time ,we determined the content of total soluble sugar and starch content in the fruit of jackfruit by anthrone colorimetry.[ Result] When the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 was 16.00% -20.00%,the starch content was 0.36%-4.46%;when the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 was 20.01%-25.00%,the starch content was 0.42%-3.61%;when the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 was25.01%-30.00%,the starch content was 0.28%-3.10%;when the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 was 30.01%-35.05%,the starch content was 2.08%-2.78%.Among them,the total soluble sugar and starch contents of the four kinds of samples which were sampled at different time were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sample.[Conclusion] The soluble total sugar and starch content of jackfruit fruit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in a certain range.%[目的]测定菠萝蜜不同种质成熟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了解现有种质群体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
春玉米子粒灌浆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淀粉积累关系的研究
春玉米子粒灌浆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淀粉积累关系的研究王艳芳;张立军;樊金娟;马兴林;关义新【期刊名称】《玉米科学》【年(卷),期】2006(14)2【摘要】以田间种植的高淀粉(郑单19)、高油(通油1号)和普通型(吉单209)春玉米为材料,探讨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淀粉积累的关系。
从授粉后第7天开始,每隔7d选取果穗测定子粒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淀粉含量。
郑单19的淀粉含量在子粒灌浆的前期和后期都高于通油1号和吉单209;郑单19的蔗糖含量在前期较低,在后期较高,吉单209和通油1号的蔗糖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在前期郑单19的葡萄糖含量高于其它两个杂交种,果糖含量显著高于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在前期和中期郑单19的果糖含量低于其它两个杂交种。
结果表明,在子粒灌浆前期果糖的转化是淀粉积累的主要限制因素。
【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玉米;可溶性糖;淀粉积累【作者】王艳芳;张立军;樊金娟;马兴林;关义新【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基础部;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01【相关文献】1.高油玉米灌浆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脂肪积累的关系 [J], 王艳芳;杨东伟;张立军;马兴林;关义新2.春玉米籽粒可溶性糖积累规律及其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J], 陈洋;赵宏伟3.玉米籽粒灌浆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可溶性蛋白积累关系的研究 [J], 王艳芳;崔震海;张立军;马兴林;关义新4.施氮对高淀粉玉米和普通玉米子粒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的影响 [J], 刘海龙;何萍;金继运;李文娟;张宽;王秀芳;谢佳贵;尹彩侠;侯云鹏5.不同品质类型春玉米子粒可溶性糖和蔗糖的积累规律 [J], 杨广东;王新江;刘兴焱;谭福忠;杨耿斌;何长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品分析实验设计――小麦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系《食品分析》实验设计实验题目:小麦中淀粉的测定姓名:***学号:***专业:***指导老师:***2012年1月1日一、实验名称:小麦中淀粉的测定二、实验原理:1.淀粉具有旋光性,在一定条件下旋光度的大小与淀粉的浓度成正比。
用氯化钙溶液提取淀粉,使之与其他成分分离用氯化锡沉淀提取液中的蛋白质后,测定旋光度,即可计算出淀粉含量。
计算公式如下:淀粉含量=式中:α—旋光度读数,(º);L—观测管长度,dm;m—样品质量,g;203—淀粉比旋光度,(º)。
2.氯化钙溶液作为淀粉的提取剂,是因为钙能与淀粉分子上的羟基形成络合物,使淀粉与水有较高的亲和力而易溶于水中。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旋光仪、烧杯、玻璃棒、捣碎机、电子天平2.试剂小麦、氯化钙溶液、氯化锡溶液、小麦四、实验步骤:1.用电子天平称取小麦10g,用捣碎机磨成粉;2.将小麦粉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3.将小麦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搅拌;4.再在上述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锡溶液,充分搅拌,以沉淀蛋白质,避免蛋白质对淀粉测定的干扰5.上述溶液过滤,用旋光仪测溶液旋光度。
6.记录实验数据,收拾实验器材。
五、实验结果利用公式:淀粉=α×100L×203×mα×100L×203×m×100(%)×100(%)式中:α—旋光度读数,(º);L—观测管长度,dm;m—样品质量,g;203—淀粉比旋光度,(º)。
六、说明与注意事项1.本法适用于不同来源的淀粉,具有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
由于淀粉的比旋光度大,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旋光度又很接近,因此本法对于可溶性糖类含量不高的谷物样品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2.蛋白质也具有旋光性,为消除其干扰,本法加入氯化锡溶液,以沉淀蛋白质。
3.淀粉比旋光度一般按203°计,不同来源淀粉也略有不同,如玉米,小麦淀粉为203°,豆类淀粉为200°。
2种穗型冬小麦灌浆期籽粒糖含量及淀粉积累的动态变化
2种穗型冬小麦灌浆期籽粒糖含量及淀粉积累的动态变化郭天财;岳艳军;查菲娜;宋晓;马冬云;王永华【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06(000)004【摘要】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系灌浆期间籽粒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及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两品种灌浆期间籽粒糖含量呈一致下降趋势,而淀粉含量则呈一致上升趋势,籽粒中糖含量变化与淀粉合成关系密切.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花后10d内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低于豫麦49-198系,而在花后10d之后反高于豫麦49-198系;籽粒中蔗糖含量在花后20d内高于豫麦49-198系,而在花后20d之后则低于豫麦49-198系;与豫麦49-198系相比较,灌浆期间兰考矮早八籽粒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速率表现为前期低、后期高的变化特点,表明该品种在籽粒灌浆初期同化物供应充足,而在灌浆后期具有较强的转化利用同化物能力,从而为最终实现较高粒重提供了物质保证.【总页数】4页(P17-20)【作者】郭天财;岳艳军;查菲娜;宋晓;马冬云;王永华【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相关文献】1.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灌浆期籽粒中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活性变化 [J], 高松洁;郭天财;王文静;韩锦峰2.不同穗型冬小麦籽粒灌浆期源库强度及其与淀粉积累的关系 [J], 王文静3.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灌浆期旗叶碳氮代谢特点及籽粒淀粉积累动态 [J], 高松洁;王文静;郭天财;韩锦峰4.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籽粒糖含量和淀粉积累的影响 [J], 郭天财;查菲娜;马冬云;王晨阳;朱云集;岳艳军;宋晓5.冬小麦叶茎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 [J], 姜东;于振文;李永庚;余松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限量灌溉不同品种冬小麦茎可溶性糖与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关系_樊廷录
(1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兰州 730070;2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 730070;3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兰州 730070)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品种冬小麦灌浆期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SS)、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 的差异,探讨限量灌溉条件下 SS 与产量和 WUE 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北方 12 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进行大田试验。【结果】不同冬小麦品种之间产量、WUE、SS 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灌浆进程的 推进,SS 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且灌浆中后期差异达到最大。冬小麦灌浆期 SS 与产量、WUE 均 呈显著正相关,并且相关性在灌浆中后期和后期达到极显著;【结论】限量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期 SS 可作 为筛选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品种的参考指标之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来源于中国北方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的 12 个品种(系):陇鉴 385、陇鉴 196、陇鉴 127、陇 原 061、陇育 216、定鉴 3 号、西峰 27、宁麦 5 号、 太原 10604、05 旱鉴 27、长 6878、9550。品种特性见 表 1。 1.2 试验地点基本情况
9.17
4.13
4.28
5.5
5.7
6.18
W,MTA
92
7.7
35.35
宁麦 5 号 Ningmai 5
9.17
4.13
4.29
5.5
5.6
6.18
W,MTA
95
7.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1.76
西峰 27 Xifeng 27
9.17
4.14
4.30
小麦面粉主要营养成分结构与其蛋白质和淀粉的性质变化
小麦面粉主要营养成分结构与其蛋白质和淀粉的性质变化小麦面粉主要营养成分结构与其蛋白质和淀粉的性质变化文|糕饼面食营养资深工匠杜德春小麦面粉的营养成分结构如下:水分:GB13±0.5%蛋白质:8-14%麦胶蛋白:醇溶性蛋白,pH 6.4-7.1麦谷蛋白:溶于稀酸或稀碱,pH 6-8不溶性蛋白,占80% 面筋的主要成分麦球蛋白麦清蛋白酸溶蛋白溶于水和稀盐酸溶液中,属于可溶性蛋白。
碳水化合物:占麦粒重的70%,面粉中的75%,包括淀粉、糊精、纤维素、游离糖和戊聚糖溶解性碳水化合物:指碳水化合物中能为人体消化利用部分包括淀粉、糊精和游离糖类。
淀粉主要在胚乳,糖在胚芽及糊粉层,这两种占麦粒70%以上,以淀粉为主,糖约占10%,随着麦粒成熟,糖大多转化为淀粉。
小麦淀粉由19~26%直链淀粉和74~81%支链淀粉构成,前者50~300个葡萄糖基,后者300~500。
直链淀粉易溶于温水,几乎无粘度,而支链淀粉易形成粘糊。
粗纤维:大多含在麸皮中,不能为人体吸收,一般影响面粉质量,制粉工程中应除去。
脂肪:存在胚芽和糊粉层中,含量少,小麦中1~2%,虽是营养成份,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易氧化酸败使面粉或制品变味,制粉过程中一般除去。
面粉中脂肪更少,低于1%。
维生素:小麦中维B1、B2、B5较多,还含有少量的维E、维A,微量的维C,但不含有维D。
矿物质:以灰分来测定、矿物质(钙、钠、磷、铁等)以盐类存在,将小麦或面粉完全燃烧之后的残留物绝大部分为矿物质盐类,也叫灰分。
麦粒中1.5%-2.2%面粉中灰粉很少,灰分大部分在麸皮中,小麦粉以灰分来分级,表示麸皮的除去程度。
面粉中的酶类:1.淀粉酶:α-和β-淀粉酶,两种在焙烤食品上重要的酶。
β-淀粉酶含量充足,而α-淀粉酶不足。
可以使一部分α-淀粉(糊精)和β-淀粉水解转化为麦芽糖,作为酵母发酵的主要能量来源。
β-淀粉酶热不稳定,糖化水解作用在酵母发酵阶段;α-淀粉酶将可溶形淀粉变为糊精,改变淀粉的流变性。
不同类型春小麦可溶性糖变化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图6叶鞘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4颖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可溶性总糖含量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mg/g)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6 12 18 24 30 花后天数(d) days after anthesis
6号 y-20 13号 17号 98-8 15号 26号 12号
四、讨论
可溶性糖是淀粉合成的底物,其含量的高 低与淀粉积累密切相关。许多人已经对 此做出了研究,认为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 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可能是直接的 简单关系,中间过程可能比较复杂,在淀粉 含量呈线性增长时,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 积累速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认为底物 供应不是籽粒淀粉积累的限制因子,籽粒 的储存容量和物质转化才是淀粉积累的 主要因素。在本试验中发现,籽粒可溶性 糖含量变化与淀粉的积累量呈负相关,灌 浆期籽粒可溶性糖的急剧下降与淀粉含 量的迅速上升趋势相吻合。
图7颖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5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可溶性总糖含量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mg/g)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 6 12 18 24 30 花后天数(d) days after anthesis
6号 y-20 13号 17号 98-8 15号 26号 12号
图5其它茎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3叶鞘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90
可溶性总糖含量 total solub sugar content(mg/g)
6号 y-20 13号 17号 98-8 15号 26号 12号
不同类型高产小麦植株、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其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以及强烈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大量的光合产物[71。开 花后,茎节伸长停』【:,籽粒初步形成,而且糖转化为淀
各个节问迅速伸长,吸收大量营养物质,不但光合作用
粉的速度慢[81,地上部千物重均成“S”型曲线增长[91,叶
强,而且光合产物主要用于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植株 长到一定的高度后进入挑旗期,此阶段旗叶挑出,地上 部干物质进一步积累,然而,积累速率明显降低,而幼 穗干物质的积累速率却明显加快。挑旗期结束时,幼穗 长度已达到01.35(89.12 mm)、62008(102.05 mm)、 02.48(90 31 ram)、4133.2(75.49 ram)。抽穗期只有穗下 节问处于伸长状态,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速率进一步降 低;而幼穗迅速生长,为雌雄蕊的发育秘累大量的物质 基础,为开花授粉作良好物质准备。4个供试材料相比
小麦开花后1¨】5d,植株整体的光合能力处于旺 盛的持平状态,灌浆阶段以糖转化为淀粉的形式贮存 到籽粒中,消耗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因此,植株中贮存 的光合产物开始大量向小麦穗部输送,籽粒中的糖也 大黄转化为淀粉。图3表明,植株r1·的可溶性糖的净积 累量招对降低,籽粒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较显著的下 降趋势。开花15d后,叶片的光合能力开始下降,特别 是20d以后,植株的光台能力明显变差,而籽粒的发育 却需要植株中贮存的光合物质大量分解并输送到穗 部,植株中的可溶性糖的含最进一步降低。籽粒随着淀
小麦在拔节期至开花期所贮存的光合产物,对籽 粒重的影响约为3%~30%tl-2t。由图1和图2可知,小麦 幼穗重和地上部干物质重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地上部 分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在拔节期最快,其次是挑旗期、抽
万方数据
8 6 4 2 O
—e嘲唧 8 6
4 2 O
25—23—21—19—17一15—13—11—9—7 0 5 10 15 )j:花前后天数(d)
不同春小麦品种产量、淀粉形成特点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春小麦品种产量、淀粉形成特点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
的开题报告
【题目】不同春小麦品种产量、淀粉形成特点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
【研究背景】春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着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淀粉是春小麦籽粒中主要的储藏物质,影响着小麦产量和品质。
不同春小麦品种的产量、淀粉形成特点和生理基础的研究,有助于优化小麦栽培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研究内容】本研究拟选取3-4个不同品种的春小麦,分析其产量、淀粉形成特点和生理基础。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测定不同春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和千粒重;
2.测定不同春小麦品种的淀粉含量和品质特征;
3.研究不同春小麦品种淀粉形成过程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4.探究不同春小麦品种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差异。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田间试验将选取3-4个不同春小麦品种,比较其产量和品质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
室内实验将进行淀粉形成过程中酶活性的测定以及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分析。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机理,为小麦的精准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对于促进小麦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小麦质量和数量的增产潜力,推动小麦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不同播期对百农矮抗58籽粒可溶性糖、淀粉积累的影响
不同播期对百农矮抗58籽粒可溶性糖、淀粉积累的影响薛香;梁云娟;韩占江;郜庆炉;吕鑫;张喜【摘要】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百农矮抗58籽粒可溶性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的影响以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对矮抗58小麦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总淀粉含量、淀粉积累速率和直链/支链淀粉比值有较大影响.开花至成熟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总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可溶性总糖含量与籽粒淀粉含量和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推迟播种期,矮抗58灌浆前中期籽粒淀粉积累速率提高,籽粒中总淀粉含量增加,但是会使灌浆期相对缩短,灌浆中后期籽粒中粉积累速率过早迅速下降,总淀粉含量降低.【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10(029)003【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播期;可溶性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百农矮抗58【作者】薛香;梁云娟;韩占江;郜庆炉;吕鑫;张喜【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农学系,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农学系,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农学系,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农学系,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农学系,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农学系,河南新乡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淀粉是小麦籽粒中含量最多的一种营养成分,其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对小麦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都具有重要影响[1],而淀粉的形成与籽粒中可溶性糖的消长形成密切相关[2]。
百农矮抗58是河南科技学院育成的小麦半冬性高产优质新品种,具有抗寒、抗病虫、抗倒伏、成熟落黄好、适应性广等特性,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国审麦2005008号)。
百农矮抗58在小麦生产中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研究不同播期下百农矮抗58籽粒可溶性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以及其间关系,可为百农矮抗58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1.1 材料与设计试验于2006~2007年在河南科技学院试验田进行,供试品种为百农矮抗58。
冬小麦叶茎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
冬小麦叶茎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姜东;于振文;李永庚;余松烈
【期刊名称】《麦类作物学报》
【年(卷),期】2001(21)3
【摘要】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鲁麦2 2和鲁麦14两个冬小麦品种旗叶、倒二茎、籽粒糖含量及籽粒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 ,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在开花后 15~ 2 0 d出现高峰 ;茎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果聚糖含量变化呈单峰曲
线 ,最高含量亦出现在花后 15~ 2 0 d;而籽粒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在灌浆期呈下降趋势。
花后 2 0
【总页数】4页(P38-41)
【关键词】冬小麦;可溶性糖;果聚糖;淀粉积累;含量变化;叶;茎;籽粒;粒重
【作者】姜东;于振文;李永庚;余松烈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1;S311
【相关文献】
1.春玉米籽粒可溶性糖积累规律及其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J], 陈洋;赵宏伟
2.2种穗型冬小麦灌浆期籽粒糖含量及淀粉积累的动态变化 [J], 郭天财;岳艳军;查菲娜;宋晓;马冬云;王永华
3.两种筋力型小麦叶、粒可溶性糖含量及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 [J], 王书丽;郭天
财;王晨阳;查菲娜;宋晓
4.玉米籽粒灌浆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可溶性蛋白积累关系的研究 [J], 王艳芳;崔震海;张立军;马兴林;关义新
5.冬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 [J], 李彩虹;冯美臣;王君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籽粒糖含量和淀粉积累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籽粒糖含量和淀粉积累的影响郭天财;查菲娜;马冬云;王晨阳;朱云集;岳艳军;宋晓【期刊名称】《麦类作物学报》【年(卷),期】2006(26)4【摘要】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籽粒糖含量和淀粉积累的影响,于2004-2005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系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灌浆期间籽粒蔗糖、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积累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随着灌浆进程的推进,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籽粒中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淀粉含量则持续上升。
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品种籽粒糖含量变化和淀粉积累的影响存在差异: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系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分别以225×10^4株/hm^2和375×10^4株/hm^2种植密度有利于蔗糖和可溶性糖的转化以及籽粒淀粉的积累,从而提高了千粒重;两种穗型品种千粒重变化与光合同化物及淀粉积累的变化趋势相吻合。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针对不同类型品种籽粒糖和淀粉积累特点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总页数】5页(P128-132)【关键词】小麦;种植密度;籽粒糖含量;淀粉积累【作者】郭天财;查菲娜;马冬云;王晨阳;朱云集;岳艳军;宋晓【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1;S311【相关文献】1.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 [J], 郭天财;查菲娜;马冬云;宋晓;岳艳军2.2种穗型冬小麦灌浆期籽粒糖含量及淀粉积累的动态变化 [J], 郭天财;岳艳军;查菲娜;宋晓;马冬云;王永华3.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组成及其糊化特性的影响 [J], 查菲娜;马冬云;岳艳军;宋晓;谢迎新;郭天财4.两种穗型冬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动态及其有关酶活性变化 [J], 高松洁;郭天财;王文静;罗毅5.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旗叶氮代谢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马冬云;郭天财;查菲娜;王晨阳;朱云集;王永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类型春小麦可溶性糖变化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二、材料与方法
1.材料 供试品种为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新春12 号、新春6号、新春15号、新春17号、新春13号、 新春6号、98-8、y-20。 2.实验方法 在各取样区选择表现一致,同天开花的穗挂牌标 记,以后每隔6d取样一次。每次每小区选取10 株,按叶片、叶鞘、茎杆、颖壳、籽粒等不同器 官进行分样105 ℃下杀青,随后在80 ℃下烘干, 粉碎过60目筛,用于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 其中可溶性糖用硫酸蒽酮法;淀粉含量用蒽酮比 色法
三、结果与分析
2.1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2.1.1旗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可溶性总糖含量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mg/g)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6 12 18 24 30 花后天数(d) days after anthesis
图6叶鞘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4颖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可溶性总糖含量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mg/g)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6 12 18 24 30 花后天数(d) days after anthesis
6号 y-20 13号 17号 98-8 15号 26号 12号
不同类型春小麦可溶性糖变化 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导 师: 答辩人: 专 业:生物技术
1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与方法
2 3 4
5
结果与分析
结论 讨论
一、实验目的
籽粒的充实过程,主要是淀粉的的合成 和积累过程。淀粉的合成与积累与可溶 性糖的变化有着密切的 关系。本试验在 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新疆主栽品种 春小麦开花后叶、茎、鞘、颖、籽粒中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以及花前和花后 转运量的研究,讨论了各器官糖含量变 化与淀粉积累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提高 新疆小麦淀粉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春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的初步研究
春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的初步研究刘晓冰;李文雄
【期刊名称】《作物学报》
【年(卷),期】1996(22)6
【摘要】利用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各异的3个春小麦品种,Roblin、东农7742和新克旱9号,研究了灌浆过程中可溶性性糖、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由开花14天开始逐渐减少,成熟期达最低值,品种间的差异仅表现以14天和20天两个时期:淀粉积累动态与可溶性糖变化规律相反,随灌浆成熟而逐渐增加,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蛋白质积累动态年际间稍有差异,总的趋势是随灌浆成熟而逐渐增加,开花
【总页数】1页(P736)
【作者】刘晓冰;李文雄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
【相关文献】
1.春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的研究 [J], 刘晓冰;李文雄
2.绿豆籽粒干物质蛋白质及淀粉积累规律研究 [J], 王宝强;范保杰;刘长友;曹志敏;苏秋竹;张志肖;田静
3.信阳234的籽粒灌浆特性及蛋白质、淀粉积累动态研究 [J], 周国勤;张应香;李宇峰;李明慧;李刚
4.青海高原春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规律研究 [J], 王有庆;朱惠琴
5.大豆种子脂肪和蛋白质形成及积累规律的初步研究 [J], 张恒善;梁振富;杨玉环;付艳华;吴景贵;裴东红;李维国;逢玉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材料与方法
1.材料 供试品种为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新春 12号、新春6号、新春15号、新春17号、新春13 号、新春6号、98-8、y-20。 2.实验方法 在各取样区选择表现一致,同天开花的穗挂牌 标记,以后每隔6d取样一次。每次每小区选取 10株,按叶片、叶鞘、茎杆、颖壳、籽粒等不 同器官进行分样105 ℃下杀青,随后在80 ℃下 烘干,粉碎过60目筛,用于测定可溶性糖和淀 粉含量。其中可溶性糖用硫酸蒽酮法;淀粉含 量用蒽酮比色法
四、讨论
可溶性糖是淀粉合成的底物,其含量的高 低与淀粉积累密切相关。许多人已经对 此做出了研究,认为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 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可能是直接的 简单关系,中间过程可能比较复杂,在淀粉 含量呈线性增长时,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 积累速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认为底物 供应不是籽粒淀粉积累的限制因子,籽粒 的储存容量和物质转化才是淀粉积累的 主要因素。在本试验中发现,籽粒可溶性 糖含量变化与淀粉的积累量呈负相关,灌 浆期籽粒可溶性糖的急剧下降与淀粉含 量的迅速上升趋势相吻合。
6号 y-20 13号 17号 98-8 15号 26号 12号
图4倒二茎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2.3其它茎节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可溶性总糖含量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mg/g)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6 12 18 24 30 花后天数(d) days after anthesis
图7颖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5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可溶性总糖含量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mg/g)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 6 12 18 24 30 花后天数(d) days after anthesis
五、结论
(1)不同品种春小麦开花前可溶性糖的 转运量基本已以茎最大,颖次之,然后是 鞘,叶最小。开花后可溶性糖的转运量以 茎最大,叶次之然后是鞘,颖最小。 (2)可溶性糖含量高并不能产生高淀粉 产量的品种,且可溶性糖转运量大部分来 自小麦开花后。 (3)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淀粉积累 呈负相关,灌浆期籽粒可溶性糖的急剧下 降与淀粉的迅速上升趋势相吻合。
6号 y-20 13号 17号 98-8 15号 26号 12号
图1旗叶量的动态变化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6 12 18 花后天数(d) days after anthesis 24 30
可溶性总糖含量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mg/g)
6号 y-20 13号 17号 98-8 15号 26号 12号
图5其它茎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3叶鞘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90
可溶性总糖含量 total solub sugar content(mg/g)
6号 y-20 13号 17号 98-8 15号 26号 12号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6 12 18 24 30 花后天数(d) days after anthesis
不同类型春小麦可溶性糖变化 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导 师: 答辩人: 专 业:生物技术
1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与方法
2 3 4
5
结果与分析
结论 讨论
一、实验目的
籽粒的充实过程,主要是淀粉的的合成 和积累过程。淀粉的合成与积累与可溶 性糖的变化有着密切的 关系。本试验在 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新疆主栽品种 春小麦开花后叶、茎、鞘、颖、籽粒中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以及花前和花后 转运量的研究,讨论了各器官糖含量变 化与淀粉积累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提高 新疆小麦淀粉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三、结果与分析
2.1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2.1.1旗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可溶性总糖含量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mg/g)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6 12 18 24 30 花后天数(d) days after anthesis
6号 y-20 13号 17号 98-8 15号 26号 12号
图2其它叶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2茎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2.2.1倒一茎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可溶性总糖含量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mg/g)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6 12 18 24 30 花后天数(d) ays after anthesis
图6叶鞘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4颖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可溶性总糖含量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mg/g)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6 12 18 24 30 花后天数(d) days after anthesis
6号 y-20 13号 17号 98-8 15号 26号 12号
6号 y-20 13号 17号 98-8 15号 26号 12号
图3倒一茎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2.2倒二茎节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可溶性总糖含量total soluble sugarcontent(mg/g)
250 200 150 100 50 0 0 6 12 18 24 30 花后天数(d) days after anthesis
6号 y-20 13号 17号 98-8 15号 26号 12号
图8籽粒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6籽粒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
不同品种籽粒总含量变化 78 76 74 72 70 68 66 64 62 60 13号 17号 98-8 12号 15号 26号 6号 y-20 品种
淀粉积累量(mg/粒)
系列1
图9不同品种籽粒总含量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7不同类型小麦各器官可溶性总糖转运 量及其对籽粒淀粉的贡献率 不同品种春小麦开花前可溶性总糖的转 运量和对淀粉的贡献率基本以茎最大, 颖次之,然后是鞘,叶最小,但新春15 号鞘的转运量和对淀粉的贡献率均比颖 高。 不同品种春小麦开花后可溶性总糖的转 运量和贡献率均以茎最大,叶次之而后 是鞘,颖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