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酶产生菌的研究

合集下载

海洋低温过氧化氢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的研究

海洋低温过氧化氢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的研究

mi x t u r e o f t h e B o h a i B a y .I t wa s n a me d S e r r a t i a l i q u e f a c i e n s C Z A1 2 0 2 t h r o u g h t h e s t u d y o f mo r p h o —
Ao J i e ,CH I Na i - y u ,DoU S h a o - h u a ’ ,ZH ANG Qi n g — f a n g ’ 。
( 1 . Co l l e g e o f B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 ,Da l i a n Un i v e r s i t y,Da l i a n 1 1 6 6 2 2,Ch i n a ; 2 . Li a o n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Re s e a r c h Ce n t e r o f Ma r i n e Mi c r o b i o l o g i c a 1 En g i n e e r i n g ,Da l i a n 1 1 6 6 2 2 ,Ch i n a )
保持 6 O mi n条件 下 , 酶 活 可保 留 7 O 。初 始酶 活达 到 1 0 7 . 8 U/ mL。
关 键词 : 海 洋微 生物 ; 1 6 S r DNA; 低 温过氧化 氢酶 ; 酶 学性 质 ; 液 化 沙雷 氏茵
中图分 类号 : TS 2 6 4 . 2 文 献标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O 0 O 一9 9 7 3 . 2 0 1 3 . 0 3 . 0 0 8 文 章编 号 : 1 0 0 0 —9 9 7 3 ( 2 0 1 3 ) 0 3 —0 0 3 1 一O 5

一株产过氧化氢酶细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一株产过氧化氢酶细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Vo _ 6 No 2 I2 . Apr 2 2 . 01

株 产 过 氧化 氢 酶 细 菌 的筛 选 及 发 酵 条 件 的优 化
陈 欣 ,甘 国斌 , 孙敬冉 ,陈黎黎 , 唐少 宇
( 江苏科技 大学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 江苏 镇江 2 2 1 ) 10 8

要 : 中筛选到一株过氧化氢 酶生产 菌株 , 文 初步鉴定 为枯草芽孢杆 菌 ( aiu p ) 对葡萄糖浓度 、 a O B c l s. . ls N N 浓度 、 培养 第2 6卷第 来自期 21 02年 4月
江苏 科技 大学 学报 ( 自然 科学 版 )
Junl f i guU i rt o c nea dT cnlg ( a rl c neE io ) ora o a s nv sy f i c n eh o y N t a Si c dt n Jn e i S e o u e i
Absr c t a t:Ca aa e i d l pp id i h o d,tx iea d c e c li d tis tl s swi ey a l n t ef o e e tl n h mi a n usre .A tan,wh c sa c tl s sr i ih wa a aa e o e— rd c r v r p o u e ,wa s l td a d i e t e sBa i u p.S n l —a tre p rme t n l d n l c s o c n r — s ioa e n d n i d a cl ss i f l i g e fc o x e i n si cu i g g u o e c n e ta t n,Na i o NO3c n e tain,c lu e t mp r t e,c lu e tme,r tr p e o c n r to u t r e e aur u t r i o a y s e d,t e i iilpH fme u we e c r h n t a o dim r a - re u o o t z h o d to o a aa e p o u to id o tt pi e t e c n iinsf rc tl s r d c in.Ba e n t i ,r s o e s ra e a l ss me h d wa mi s d o h s e p ns u f c nay i t o s u e rf rh re h n i a aa e p o u to s d f u t e n a cng c tl s r d c in.Th e u t h we ha h i e ra d q a r tc t r o NO3 o e r s l s o d t tt e ln a n u d ai e m fNa s c n e tai n a d r tr p e o c n r to n o a s e d,t e q a r tc tr o ut r i y h u d ai e m fc l e tme,a d t e i t r cie ef cso NO3c n e u n h n e a tv fe t fNa o c n- ta in wih b t o a p e n u t r i r ini c n .Th p i lc lu e c n iin r s f l ws r t t oh r tr s e d a d c lu e tme we e sg f a t o y i e o tma u t r o d to s we e a ol o . Th NO3c n e tain wa 0 g e Na o c n r to s4. /L,t e c l a i s3 h u t lt ur me wa 0 h,a d t e r tr p e s1 9 r n h o a s e d wa 9 /mi y n.Un e dr

微生物生理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生理学实验教案

微⽣物⽣理学实验教案实验⼀酸乳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实验⽬的学会并掌握从酸乳中分离乳酸菌的技术进⼀步巩固⽆菌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采⽤溴甲酚绿(BCG)⽜乳营养琼脂平板分离法。

溴甲酚绿指⽰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在碱性环境中呈蓝⾊。

在分离培养基(pH6.8)中加⼊溴甲酚绿指⽰剂后呈蓝绿⾊,乳酸菌在该培养基中⽣长并分解乳糖,产⽣乳酸,使菌落呈黄⾊,菌落周围的培养基也变为黄⾊。

乳酸可⽤纸上层析法鉴别。

三、实验器材1、材料:市售酸奶2、培养基:(1) BCG脱脂乳粉培养基:A(溶液):脱脂奶粉100g,⽔500mL,加⼊1.6%溴甲酚绿(B.C.G)⼄醇溶液1mL,80℃灭菌20min。

B(溶液):酵母膏10g,⽔500mL,琼脂20g,pH6.8,121℃灭菌20min以⽆菌操作趁热将A B溶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

(2)10%脱脂乳粉培养基:脱脂乳粉10g,⽔100mL,121℃灭菌20min。

2、器材:涂布器、培养⽫、⽆菌⽣理盐⽔/⽆菌⽔四、操作步骤1、制备BCG⽜乳营养琼脂培养基。

①称取脱脂奶粉10g,溶于50mL⽔中,加⼊1.6%溴甲酚绿酒精溶液0.1mL,0.075MPa压⼒下灭菌20min。

②另取琼脂2g,溶于50mL⽔中,加酵母膏1g,溶解后调pH值⾄6.8,0.1MPa压⼒下灭菌20min。

③趁热将上述两液以⽆菌操作混合均匀,倒平板4个。

2、梯度稀释:将样品以10倍稀释法稀释⾄10-6,取其中10-5、10-6 2个稀释度的稀释液各0.1~0.2mL,分别置于上述各营养平板上,⽤⽆菌涂布器依次涂布2个⽫,置43℃培养48h,如出现圆形稍扁平的黄⾊菌落及其周围培养基亦为黄⾊者初步定为乳酸菌。

3、将典型菌落转⾄10%脱脂乳发酵管,43℃培养8~24h,若⽜乳管凝固,⽆⽓泡,呈酸性,镜检细胞杆状或链球状,⾰兰⽒染⾊呈阳性,则将其连续传代若⼲次,43℃培养,挑选出在3~4h能凝固的乳管,保存备⽤。

土壤菌株筛选实验报告(3篇)

土壤菌株筛选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2. 了解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3. 筛选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菌株。

二、实验原理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分离方法,可以从土壤中分离出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菌株。

本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涂布分离法等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糖、无菌水、无菌平板、无菌试管、接种环、显微镜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电子天平、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用无菌水进行稀释,制成10^-3、10^-5、10^-7等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

2. 分离纯化:(1)平板划线法:将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用接种环进行划线分离,培养24小时后观察菌落形态。

(2)涂布分离法:将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用无菌玻璃棒轻轻涂布,培养24小时后观察菌落形态。

3. 菌落鉴定:(1)形态特征观察:观察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表面等特征,记录下来。

(2)生理生化试验:对筛选出的疑似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如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等,以确定菌株的属种。

4. 结果分析: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并统计不同生理功能菌株的筛选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菌落,如圆形、卵圆形、长条形等,颜色有白色、黄色、红色等。

2. 生理生化试验结果:(1)革兰氏染色:部分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部分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

(2)氧化酶试验:部分菌株产生氧化酶,部分菌株不产生氧化酶。

(3)过氧化氢酶试验:部分菌株产生过氧化氢酶,部分菌株不产生过氧化氢酶。

3. 结果分析: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筛选出以下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菌株:(1)革兰氏阳性菌:可能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细菌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其基因调控

细菌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其基因调控

研究表明,细菌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其基因调控与细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息息相关。

细菌在自然环境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例如氧化应激、温度变化、营养限制等,而氧化应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细菌内部的氧化还原平衡受到破坏,导致大量的有害氧自由基产生,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代谢和致病性等。

细菌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的基因表达,来应对外界环境的挑战。

一、细菌氧化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1. 氧自由基的产生及损害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导致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被破坏,从而影响细胞内的生化代谢和功能。

氧自由基包括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羟基自由基(•OH)等,它们对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都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

2. 抗氧化酶系统细菌通过产生一系列的抗氧化酶来清除氧自由基,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

这些酶主要起到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菌的损害。

3. 氧化应激响应基因的表达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细菌会启动一系列的氧化应激响应基因的表达,以应对氧化应激的挑战。

这些基因编码了一些重要的蛋白质,如抗氧化蛋白、修复蛋白和分解蛋白等,它们可以帮助细菌清除氧自由基、修复受损的生物大分子,并调节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

二、细菌氧化应激反应的基因调控1. 转录因子的调控在氧化应激条件下,一些转录因子的活性会发生改变,从而调控一些氧化应激响应基因的表达。

这些转录因子包括OxyR、SoxR、PerR等,它们可以感知细菌内氧自由基的水平变化,从而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2. RNA的调控一些非编码RNA和小RNA也参与了细菌氧化应激反应的调控。

这些RNA分子可以通过直接干扰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或者间接调控转录因子的活性,从而影响氧化应激响应基因的表达。

总结回顾:细菌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其基因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细菌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适应能力,以及对氧化应激的有效应对。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纺织工业中,过氧化氢酶被用于除去纺织物上的过氧化 在纺织工业中, 氢,以保证成品是不含过氧化物的。采用过氧化氢酶可以减 以保证成品是不含过氧化物的。
少大量的冲洗次数,从而节省时间和能源。 少大量过氧化氢酶作为一种新型酶制剂,在棉织物的前处 理 工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纺织热漂步骤使用过氧化氢 酶是实现纺织工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目前商品化过氧化氢酶的价格较高,温度和pH 耐受范围 较低,这些都制约着过氧化氢酶在纺织工业的大规模应 用。 过氧化氢酶发酵生产目前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菌种筛选、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 基因工程菌构建等方面,发酵水平仍需进 一步提高。考虑到纺织加工处理的条件需 要,需要开发出更 加适应高温和碱性条 件的过氧化氢酶用于过氧化氢漂白 的酶 处理。
过氧化氢酶的应用原理
过氧化氢分解酶, 过氧化氢分解酶 能将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 氧气, 而对纤维和染料没有影响, 氧气 而对纤维和染料没有影响 因而漂白后 染色前, 通过H 染色前 通过 2O2 分解酶去除漂白织物上和 染缸中残留的过氧化氢, 染缸中残留的过氧化氢 以避免纤维的进一 步氧化和染色时染料的氧化。同时能缩短加 步氧化和染色时染料的氧化。同时能缩短加 工时间,减少水洗用水 降低废水量。 减少水洗用水, 工时间 减少水洗用水 降低废水量。尤其对 纱线、筒子纱和针织物更为适用。 纱线、筒子纱和针织物更为适用。
简介: 简介:
过氧化氢酶,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氧和水的酶, 过氧化氢酶,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氧和水的酶,存在于 细胞的过氧化物体内。过氧化氢酶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 细胞的过氧化物体内。过氧化氢酶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 约占过氧化物酶体酶总量的40%。过氧化氢酶存在于所 酶, 约占过氧化物酶体酶总量的 。 有已知的动物的各个组织中,特别在肝脏中以高浓度存在。 有已知的动物的各个组织中,特别在肝脏中以高浓度存在。

过氧化氢酶产生菌的研究

过氧化氢酶产生菌的研究

过氧化氢酶产生菌的研究摘要:过氧化氢酶一类以过氧化氢为专一底物,通过催化一对电子的转移而最终将其降解为水和氧气的酶。

关键字:过氧化氢酶发酵调控过氧化氢酶简介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e oxidoreductase,catalase EC 1.11.1.6.) 是一类以过氧化氢为专一底物,通过催化一对电子的转移而最终将其降解为水和氧气的酶。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需氧微生物中都存在过氧化氢酶,只有少数好氧菌如过氧化醋杆菌Acetobacter peroxydas 不存在过氧化氢酶。

除谢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ji 和巨大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gigas 等微生物外,绝大多数厌氧微生物体内不存在过氧化氢酶。

根据过氧化氢酶在结构和序列水平上的异同将其划分为 3 个亚群,即单功能过氧化氢酶(Monofunctional catalase or Typicalcatalase)、双功能过氧化氢酶(Catalase-peroxidase) 和假过氧化氢酶(Pseudocatalase or Mn-catalasee)。

大多数的过氧化氢酶由4 个相同的亚单位组成,分子量在240 kDa 左右,在亚基的活性部位各含一个血红素基团。

来自哺乳动物以及某些真菌和细菌的过氧化氢酶还含有 4 个紧密结合的NADPH 分子。

过氧化氢酶可被氰化合物、苯酚类、叠氮化物、过氧化氢、尿素及碱等物质所阻抑。

过氧化氢酶主要集中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中,另外线粒体和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能及时分解细胞内产生(主要为SOD 歧化产物) 或由胞外进入细胞的过氧化氢。

避免了过氧化氢通过Fenton 和Harber-weiss 反应产生·OH。

同时过氧化氢酶还能对血红蛋白及其他含巯基蛋白质起到保护作用,使它们不被氧化。

人们研究过氧化氢酶的历史可追溯到100 多年前,早在1811 年就已发现动植物组织可以分解过氧化氢产生氧气,到1892 年Jacobson 证明了在动植物组织内有专一分解过氧化氢的酶,即过氧化氢酶的存在。

产细菌素屎肠球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特性

产细菌素屎肠球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特性

产细菌素屎肠球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特性张 明,罗 强,魏 婕,刘 巧,罗 璠*(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610041)摘 要:从采自四川红原的传统发酵酸乳中分离得到308 株疑似乳酸菌,通过96 孔板法初筛和平板打孔法复筛,筛选出1 株具有明显抑菌作用的菌株SC-Y112。

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和ropA管家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合生理生化实验,鉴定该菌株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

通过排酸及排除H2O2影响后,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仍具有明显抑菌活性,经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效果明显消失或下降,说明发酵上清液中的抑菌成分具有蛋白质性质。

进一步探究该菌株所产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遗传稳定性及抑菌特性表明,该细菌素在菌株接种后6 h产生,12 h达到最高;菌株在连续传代86 代内,产细菌素能力较为稳定;细菌素在 pH 3.0~7.0的条件下稳定,在100 ℃处理30 min后仍具有抑菌活性;SC-Y112所产细菌素具有广谱抗菌性,对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发酵酸乳;屎肠球菌;细菌素;抑菌Screening for and Identification for Bacteriocin-producing Enterococcus faecium and Its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ZHANG Ming, LUO Qiang, WEI Jie, LIU Qiao, LUO Fan*(Key Laboratory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nimal Genetic Resource Reservation and Exploit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610041, China)Abstract: A total of308 strains suspected of being Lactobacillus were isolated from traditional fermented yoghurt collected from Hongyuan, Sichuan province, and were screened by 96-well plate method and agar well diffusion method. Among these strains, SC-Y112 was selected for its obvious antibacterial effect. It was identified as Enterococcus faecium by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16S rDNA and ropA housekeeping gene sequencing analysis, an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s. After removing the influence of organic acid and hydrogen peroxide, the fermentation supernatant of the strain still had considerabl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decreased and even disappeared 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protease,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antibacterial components in the fermentation supernatant were proteins. Further,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tic stability and bacterio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cteriocin produced by the strain were investigated, which showed that the bacteriocin was produced at 6 h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at 12 h after inoculation; the bacteriocin production ability was relatively stable within 86 consecutive generations; the bacteriocin was stabl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H 3.0-7.0 and heat-treatment at 100 ℃ for 30 min. The bacteriocin had a wide antibacterial spectrum, especially against Listeria monocytogenes.Keywords: fermented yogurt; Enterococcus faecium; bacteriocin; inhibitionDOI:10.7506/spkx1002-6630-20191213-147中图分类号:Q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21)06-0171-07引文格式:张明, 罗强, 魏婕, 等. 产细菌素屎肠球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特性[J]. 食品科学, 2021, 42(6): 171-177. DOI:10.7506/ spkx1002-6630-20191213-147. ZHANG Ming, LUO Qiang, WEI Jie, et al. Screening for and identification for bacteriocin-producing Enterococcus faecium and its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J]. Food Science, 2021, 42(6): 171-17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 spkx1002-6630-20191213-147. 收稿日期:2019-12-13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CX2017SZ046)第一作者简介:张明(1993—)(ORCID: 0000-0003-4252-534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饲料微生物。

过氧化氢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过氧化氢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研究其产生和清除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ROS 主要包括超氧阴离子(O 2-·)、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 2O 2)、羟基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 2)等[1]。

其中,H 2O 2是最稳定的存在形式,也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因此维持体内H 2O 2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是发现最早也是目前研究最透彻的H 2O 2清除酶之一,其功能和相关调控机制仍是当下植物研究DOI:10.16605/ki.1007-7847.2023.01.0110过氧化氢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的功能研究进展刘聪,邓宇宏,刘选明*,林建中*(湖南大学生物学院植物功能基因组学与发育调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中国湖南长沙410082)收稿日期:2023-01-01;修回日期:2023-03-07;网络首发日期:2023-04-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871595);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0JJ4004);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项目(2022PT1005);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开放课题(2019KF02);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揭榜挂帅项目(B21HJ0108)作者简介:刘聪(1991—),男,河南郑州人,博士;刘聪和邓宏宇对本文的贡献相同,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通信作者:林建中(1975—),男,湖南会同人,博士,湖南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Tel:*************,E-mail:*****************.cn;刘选明(1963—),男,湖南邵阳人,博士,湖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Tel:*************,E-mail:*************.cn 。

实验三、细菌的生化鉴定

实验三、细菌的生化鉴定

吲哚试验
• 【试剂与器材】 • 1.菌种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 2.试剂 吲哚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1g,95%乙醇95ml,浓盐酸20ml配制) • 3.器材 蛋白胨水培养基、接种针或接种 环、酒精灯、火柴、记号笔、试管架、 37℃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
吲哚试验
• 【操作步骤】 • 1.取2支蛋白胨水培养基,用记号笔分别 标记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 2.按液体接种法,将2菌分别接种于蛋白 胨水中。 • 3.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h, 取出,分别滴加2~3滴吲哚试剂,轻摇试管, 试剂浮于液面,观察颜色变化。
氧化酶试验
• 【操作步骤】 • 1.将滤纸片叠成四方块状。 • 2.用滤纸片的中心尖角小心刮取大肠埃希 菌菌落,注意不可碰到培养基。 • 3.轻轻展开滤纸片,刮取的菌落正好在滤 纸片中心,滴加一滴1%四甲基对苯二胺。 • 4.立刻观察菌落颜色的变化。 • 5.同法做铜绿假单胞菌的氧化酶试验。
氧化酶试验
• • • • 菌种: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培养基:乳糖发酵管 方法: 1、取2支乳糖发酵管,用记号笔分别标记 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 • 2、按细菌的液体接种法,将大肠杆菌和变 形杆菌分别接种到乳糖发酵管中,放入培 养箱中培养18~24h。
乳糖分解利用试验
• 结果观察
乳糖发酵管中含溴甲酚紫指示剂,当 pH值>6.8时 呈紫色,pH值<5.2时呈黄色,当细菌分解利用乳糖,产 酸,使培养基的pH值变小,呈黄色。如细菌不能分解 乳糖,则乳糖发酵管仍为紫色。 接种大肠杆菌的乳糖发酵管变为黄色,接种变形杆 菌的乳糖发酵管仍是紫色。说明大肠杆菌能够分解乳糖, 变形杆菌不能分解乳糖。 乳糖发酵管中如果有小导管,还可以观察产气情况。 大肠杆菌能够分解利用乳糖,产酸,产气,小导管中有 气泡产生。

(整理)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

(整理)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

触酶试验(1)原理:触酶又称过氧化氢酶,具有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成为水和原子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

(2)方法:取洁净玻片1张,用接种环挑取细菌,加3%H2O2 1滴,立即观察结果。

(3)结果:若立即出现大量气泡为阳性。

无气泡为阴性。

(4)应用:大多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均产生过氧化氢酶,但链球菌科阴性,故常用此试验来鉴定。

此外,金氏杆菌属的细菌也为阴性。

分枝杆菌的鉴别则用耐热触酶试验,结核分枝杆菌为阴性,戈氏分枝杆菌和地分枝杆菌为阳性。

注意事项:①3%H2O2溶液要新鲜配制。

②不宜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因红细胞含有触酶,可致假阳性反应。

③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菌。

氧化酶试验(1)原理: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最终呼吸酶。

(2)试剂:1%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或1%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

(3)方法:常用方法有三种;1)菌落法:直接滴加试剂于被检菌菌落上。

2)滤纸法:取洁净滤纸一小块,沾取菌少许,然后加试剂。

3)试剂纸片法:将滤纸片浸泡于试剂中制成试剂纸片,取菌涂于试剂纸上。

(4)结果:细菌在与试剂接触10秒内呈深紫色,为阳性。

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分别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

(5)应用: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与假单胞菌的鉴别,前者为阴性,后者为阳性。

奈瑟菌属、莫拉菌属细菌也呈阳性反应。

2.3 耐酸性染色法(萎-倪二氏法)2.3.1 石炭酸品红染色液碱性品红0.3g 95%乙醇 10mL5%酚水溶液 90mL将品红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酚溶液混合。

2.3.2 3%盐酸-乙醇浓盐酸 3mL 95%乙醇 97mL2.3.3 复染液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

美蓝0.3g;95%乙醇 30mL;0.01%氢氧化钾溶液 100mL;将美蓝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

2.3.4 染色法2.3.4.1 将涂片在火焰上加热固定,滴加石炭酸品红染色液,徐徐加热至有蒸气出现,但切不可使沸腾。

实验4、植物组织中过氧化氢酶的活力测定

实验4、植物组织中过氧化氢酶的活力测定

数据处理
02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绘制了酶活力与吸光度值的关系图,以
便更好地展示实验结果。
数据可靠性分析
03
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可靠性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分析
01
酶活力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组织中过氧化 氢酶的活力,发现不同植物组织 中酶活力存在差异。
02
吸光度值分析
03
实验误差分析
通过对吸光度值的分析,发现吸 光度值与酶活力之间存在一定的 相关性。
过氧化氢酶活力测定的化学反应原理
01
过氧化氢酶能够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为水和氧气,这个反应可以用化学 方程式表示为:2H2O2 → 2H2O + O2。
02
在实验中,通常加入适量的过氧 化氢作为底物,并观察其分解速 度,通过测量氧气产生的速率来 计算过氧化氢酶的活力。
过氧化氢酶活力测定的计算方法
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内氧气 产生的体积来计算过氧化氢酶的活力。
过氧化氢酶活力的大小与植物组织的代谢活性、抗逆性和抗病性等密切相关,因 此测定过氧化氢酶活力对于研究植物生理和抗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过氧化氢酶活力测定的方法
实验中采用了分光光度法来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活力。该方法 基于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 通过测定反应体系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来计算过氧化氢酶的活 力。
实验4:植物组织中过 氧化氢酶的活力测定
https://
REPORTING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总结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实验目的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淋球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淋球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淋球菌致病机制的研究摘要: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该病仅局限于人。

补体旁路途径是天然免疫抗淋球菌感染的重要形式。

淋球菌通过孔蛋白( Porin)分子与C4b补体蛋白和fH因子结合,从而逃避人的补体杀伤作用。

唾液酸化的脂寡糖(LOS)能促进孔蛋白与fH因子结合,外源乳酸盐的利用和菌体过氧化氢酶都能使菌体抵抗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

热休克蛋白Gp96、清道夫受体SREC也通过与孔蛋白结合,来增强淋球菌的入侵能力。

子宫颈上皮细胞表达的补体受体3 (CR3)能与fH因子特异性结合,可能是淋球菌逃避机体非专一性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的另一途径。

最近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关于淋球菌致病和免疫学的新机制,这些机制可给疫苗研制和淋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孔蛋白( Porin) ; C4b补体蛋白; fH因子;补体杀伤作用病原学特征淋球菌(n. gonorrhoeae)又叫淋病双球菌,呈卵圆形或豆形,成对排列,革兰氏染色阴性,又称奈瑟氏双球菌,大小为0.6μm×0.8μm,只有在高倍的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淋球菌由核质、细胞浆、细胞膜和细胞壁等构成。

淋球菌为严格的人体寄生菌,常存在于急性尿道炎与阴道炎的脓性分泌物的白细胞中,本菌培养要求高,需在培养基中加入腹水或血液。

淋球菌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较弱,42℃20分钟即可使其全部死亡,因此加热即很容易达到消毒目的。

干燥条件也不适合淋球菌生长。

淋球菌对各种消毒剂也很敏感。

人类是淋球菌唯一的自然宿主,淋病主要由性接触而传播。

淋球菌侵入泌尿生殖系统繁殖,男性发生尿道炎,女性引起尿道炎和子宫颈炎。

如治疗不彻底,可扩散至生殖系统。

胎儿可经产道感染造成新生儿淋病性急性结膜炎。

人类对淋球菌无自然免疫力,均易感,病后免疫力不强,不能防止再感染。

发病机制淋球病的致病机理复杂,其毒力与菌毛、荚膜、脂多糖和外膜蛋白的某些成份有关。

淋球菌产生的lga1 蛋白酶能裂解人lga1 ,因此也是不可忽视的毒力因子。

细菌的常用生化试验

细菌的常用生化试验

应用:主要用于厌氧菌的鉴别。类杆菌属中的中间类杆 菌产生脂酶,其他类杆菌则阴性;芽胞梭菌属中产芽胞 梭菌、肉毒梭菌和诺维梭菌也有此酶,而其他梭菌阴性。
5.卵磷脂酶试验

原理:有的细菌产生卵磷脂酶(α-毒素),在钙离子存 在时,此酶可迅速分解卵磷脂,生成浑浊沉淀状的甘油 酯和水溶性磷酸胆碱。

方法:将被检菌划线接种或点种于卵黄琼脂平板上,于 35℃培养3~6h。
普罗威登菌和摩根菌为阳性,而斯
氏和产碱普罗威登菌阴性
5.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原理 方法:将被检菌浓厚接种于苯丙氨酸琼脂培养基斜面上, 于35℃培养l8~24h,滴加10%三氯化铁试剂3~4滴,自 斜面上方流下。 结果:出现绿色为阳性。应立即观察结果,延长反应时 问会引起褪色。 应用: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变 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和摩根菌属细 菌均为阳性,肠杆菌种中其他细菌均为阴 性。


原理
由于细菌各自具有不同的酶系统,对糖的分解能 力不同,有的能分解某些糖产生酸和气体,有的 虽能分解糖产生酸,但不产生气体,有的则不分 解糖。据此可对分解产物进行检测从而鉴别细菌。

具体试验有:①糖类发酵试验;②葡萄糖代谢类 型鉴别试验;③七叶苷水解试验;④淀粉水解试 验;⑤甲基红试验;⑥V-P试验;⑦β-半乳糖苷 酶试验(ONPG试验)。

1.明胶液化试验

原理 方法:将被检菌穿刺接种于明胶培养基,于22℃培养7d, 逐日观察结果。 结果:培养基呈液化状态为阳性。 应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别,如沙 雷菌、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 菌、阴沟杆菌等可液化明胶,而其 他细菌很少液化明胶。有些厌氧菌 如产气荚膜梭菌、脆弱类杆菌等也 能液化明胶。另外多数假单胞菌也 能液化明胶。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

微生物过氧化氢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制剂,可以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氧气。

这一酶制剂在食品、纺织、医药等领域表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

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微生物过氧化氢酶的发酵生产。

以下综述了微生物过氧化氢酶发酵生产的进展及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同时讨论了微生物过氧化氢酶的发酵生产和纺织工业应用的未来趋势。

1 过氧化氢酶简介过氧化氢酶 (Hydrogen peroxide oxidoreductase,catalase EC1.11.1.6.) 是一类以过氧化氢为专一底物,通过催化一对电子的转移而最终将其降解为水和氧气的酶。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需氧微生物中都存在过氧化氢酶,只有少数好氧菌如过氧化醋杆菌Acetobacter peroxydas 不存在过氧化氢酶[1-4]。

除谢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ji 和巨大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gigas 等微生物外,绝大多数厌氧微生物体内不存在过氧化氢酶[5]。

根据过氧化氢酶在结构和序列水平上的异同将其划分为3 个亚群,即单功能过氧化氢酶 (Monofunctional catalase or Typicalcatalase)、双功能过氧化氢酶 (Catalase-peroxidase) 和假过氧化氢酶 (Pseudocatalase or Mn-catalasee)。

大多数的过氧化氢酶由4 个相同的亚单位组成,分子量在240 kDa 左右,在亚基的活性部位各含一个血红素基团[6]。

来自哺乳动物以及某些真菌和细菌的过氧化氢酶还含有4 个紧密结合的NADPH 分子。

过氧化氢酶可被氰化合物、苯酚类、叠氮化物、过氧化氢、尿素及碱等物质所阻抑。

过氧化氢酶主要集中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中,另外线粒体和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能及时分解细胞内产生 (主要为SOD 歧化产物) 或由胞外进入细胞的过氧化氢。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膜形成过程中过氧化氢酶变化的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膜形成过程中过氧化氢酶变化的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膜形成过程中过氧化氢酶变化的研究杨存迪;李忠海;任佳丽【摘要】选择食品工业中出现的典型细菌菌膜(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膜),探讨单一细菌菌膜形成中细菌自身产生的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生物酶在菌膜形成与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并将其与菌膜的实时变化相对照,探索菌膜形成过程中的氧化还原活动的变化,以寻求食品工业中可有效地控制菌膜污染的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膜中过氧化氢酶量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并对不同培养时间段的菌膜所得到的检测峰电流进行作图分析,结果显示:细菌中过氧化氢酶的量随着菌膜形成量的上升而上升,随着菌膜的自溶分解现象而减小.可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膜中的氧化代谢活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研究基础.%The typical bacterial membrane in the food industry (Staphylococcus aureus film) was chose to explore the single bacterial membrane in the formation of bacteria,and the production of their own activities with redox activity during the membrane for mation and growth process was paring with the real-time changes of the bacterial membrane,the change of the redox activity was also studied to find the mechanism of controlling the bacterial pollution in the food industry.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catalase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membrane was carried out by analyzing the peak current obtained from the bacterial membrane of different culture peri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oxida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changes in the amount of catalase.The amount of catalase in the bacteria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bacterial membrane,and decreases with the autolysis ofthe membrane.This study w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d research basis for the study of oxidative metabolism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期刊名称】《食品与机械》【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膜;过氧化氢酶;SECM【作者】杨存迪;李忠海;任佳丽【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稻谷及副产品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稻谷及副产品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根据细菌通过提升自身的抗氧化代谢途径来提升自身耐药性这一理论,抗生素等杀菌型药物会刺激细菌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导致超氧化物的产生以及游离铁的释放[1]。

丛台酒大曲中高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丛台酒大曲中高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丛台酒大曲中高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和鉴定王鑫昕;耿霄;吴子龙;王磊【摘要】In this study, transparent circle method and amylase activity measurement were adopted respectively for primary screening and sec-ondary screening of bacteria strains with high yield of amylase from Congtai Daqu. As a result, strain C3 with high yield of amylase was ob-tained and its amylase activity reached up to 63.1 U, 44.4%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Daqu. Through physiological and phys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strain C3 was identified as gram-positive Bacillus and its single colony was yellowish-brown with matt surface, neat edge and ir-regular convex. This study provided reference for obtaining useful bacteria strains in distilleries to improve Daqu quality and liquor yield.%为从丛台酒中温大曲中分离高产淀粉酶的菌株,通过透明圈法和淀粉酶活力测定分别进行了初筛和复筛,并通过生理生化性能鉴定确定高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类.经筛选得到的高产淀粉酶细菌C3,其淀粉酶活力为63.1 U,比原厂浓香型大曲提高了44.4%.经鉴定,C3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其菌落为黄褐色,表面无光泽、不透明且边缘整齐,有不规则突起.对丛台酒高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将为酒厂提高大曲质量和出酒率提供菌种和依据.【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大曲;淀粉酶;细菌;分离;鉴定【作者】王鑫昕;耿霄;吴子龙;王磊【作者单位】邯郸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00;邯郸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00;邯郸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00;邯郸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邯郸05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TS261.1;TS262.3;TQ920在酿造过程中加入酒曲是我国白酒酿造的显著特点[1]。

细菌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定性测定实验流程

细菌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定性测定实验流程

细菌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定性测定实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细菌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定性测定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氧化氢酶产生菌的研究摘要:过氧化氢酶一类以过氧化氢为专一底物,通过催化一对电子的转移而最终将其降解为水和氧气的酶。

关键字:过氧化氢酶发酵调控过氧化氢酶简介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e oxidoreductase,catalase EC 1.11.1.6.) 是一类以过氧化氢为专一底物,通过催化一对电子的转移而最终将其降解为水和氧气的酶。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需氧微生物中都存在过氧化氢酶,只有少数好氧菌如过氧化醋杆菌Acetobacter peroxydas 不存在过氧化氢酶。

除谢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ji 和巨大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gigas 等微生物外,绝大多数厌氧微生物体内不存在过氧化氢酶。

根据过氧化氢酶在结构和序列水平上的异同将其划分为 3 个亚群,即单功能过氧化氢酶(Monofunctional catalase or Typicalcatalase)、双功能过氧化氢酶(Catalase-peroxidase) 和假过氧化氢酶(Pseudocatalase or Mn-catalasee)。

大多数的过氧化氢酶由4 个相同的亚单位组成,分子量在240 kDa 左右,在亚基的活性部位各含一个血红素基团。

来自哺乳动物以及某些真菌和细菌的过氧化氢酶还含有 4 个紧密结合的NADPH 分子。

过氧化氢酶可被氰化合物、苯酚类、叠氮化物、过氧化氢、尿素及碱等物质所阻抑。

过氧化氢酶主要集中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中,另外线粒体和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能及时分解细胞内产生(主要为SOD 歧化产物) 或由胞外进入细胞的过氧化氢。

避免了过氧化氢通过Fenton 和Harber-weiss 反应产生·OH。

同时过氧化氢酶还能对血红蛋白及其他含巯基蛋白质起到保护作用,使它们不被氧化。

人们研究过氧化氢酶的历史可追溯到100 多年前,早在1811 年就已发现动植物组织可以分解过氧化氢产生氧气,到1892 年Jacobson 证明了在动植物组织内有专一分解过氧化氢的酶,即过氧化氢酶的存在。

1901 年Loew 第一次报道了过氧化氢酶的生物化学特性。

到1937 年,Sumner 和Dounce 首次从牛的肝脏中分离得到过氧化氢酶的结晶,这是最早分离得到的高纯度酶之一。

随后相继报道了哺乳动物的肝脏、红细胞及大多数微生物体内均含有此酶,其中哺乳动物组织中过氧化氢酶的含量差异很大,肝脏中含量最高,结缔组织中含量最低,在上述组织细胞内过氧化氢酶主要与细胞器如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结合的形式存在,而在红细胞中则以可溶的状态存在。

过氧化氢酶来源丰富,存在于几乎所有好氧生物中和一部分厌氧生物中。

动物过氧化氢酶存在于动物的主要组织中,尤以肝与红细胞为最多,脑、心脏与骨骼肌为最少,动物肝脏是过氧化氢酶的一个很大来源,国内外均已实现这一工艺的工业化生产。

另外,巴西研究者开发了从人胎盘中提取医用过氧化氢酶的技术。

植物方面,主要集中在过氧化氢酶保护植物抗氧化机理方面的研究。

不同来源的过氧化氢酶在细胞中的位置有所不同。

动物红细胞、肝脏以及细菌的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质中,必须将细胞破碎才能提取到过氧化氢酶,因此酶的分离、提纯较为复杂。

细菌过氧化氢酶的热、碱稳定性虽然可随来源不同而不同,但因为是胞内酶,实现高产和提取均不方便。

酵母的过氧化氢酶主要积累于胞内,而一些丝状真菌的过氧化氢酶则主要分泌于胞外,胞内也含有一定量的过氧化氢酶。

因此选用嗜热丝状真菌来生产过氧化氢酶在应用和产品提取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此外也有研究通过构建基因工程菌来生产过氧化氢酶。

目前商业化的过氧化氢酶以动植物提取和微生物发酵生产为主,本文将重点讨论微生物来源的过氧化氢酶的生产。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织物和纸张的生产者以及其他工业就已经开始使用过氧化氢代替有毒的氯气来漂白和消毒产品。

过氧化氢可用于消除新鲜水果和蔬菜上有害的细菌,如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还可用于消毒奶制品,为食品的纸包装如果汁盒消毒也不必冷藏储存等。

在去除生产过程中剩余的过氧化氢的过程中,人们将注意力转向了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效率的过氧化氢酶,因此过氧化氢酶在食品、医药、临床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目前过氧化氢酶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1) 临床。

在临床分析中,过氧化氢酶对研究自由基代谢失衡、抗衰老和肿瘤发病机理具有一定价值,对某些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亦具有重要意义[12,14]。

过氧化氢酶可消除过氧化氢,对超氧化物歧化酶起保护作用,因而具有抗衰老作用[15]。

2) 医药。

由于过氧化氢具杀菌、清洁、漂白及消毒的功效,常用于器械消毒。

如在隐形眼镜消毒过程中添加过氧化氢酶可分解消毒液中残留的过氧化氢。

国内、外均有研究的专利发表[16-18]。

3) 食品加工。

过氧化氢酶可使食品保鲜,并作为消除啤酒、饮料中分子氧、活性氧和自由基的抗氧化剂。

此外过氧化氢酶可与葡萄糖氧化酶并用作为氧的去除剂,还可用于牛乳杀菌及干酪原料乳的杀菌[19]。

4) 其他工业。

与过氧化氢同时使用,用于橡胶成型、塑料及多泡性粘合剂。

纸浆、纤维、毛漂白工艺中除残留的过氧化氢。

加入化妆品中可防止皮肤衰老,还可处理半导体废水。

近年来随着过氧化氢在纺织、造纸、制浆等行业的普遍应用,市场对过氧化氢酶的需求也呈大幅增长趋势。

PH对酶活力的影响在25℃的测活体系中,改变不同的pH值,研究pH值对酶催化底物H2O2水解活力的影响将等量的酶液与不同pH值的缓冲液等量混合,室温下放置30min后,然后取出10μL处理的酶液正常的测活体系(25℃,pH7.0)中检测酶的剩余活力,结果表明pH对酶的碱稳定性范围较宽,在pH7~14区域较稳定。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粗酶在不同温度下(30~100℃)的50mm的磷酸缓冲(PH7.0)热处理10min后,迅速冷却到室温,然后取出10μL处理的酶液在正常的测活体系(25℃,pH7.0)表明酶在85℃以下热处理30min,酶活力基本保持不变,在8 5℃以上酶活力开始下降,随着处理的温度升高,酶活力呈快速下降.实验说明酶在85℃以内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高于85 ℃,酶极不稳定。

过氧化氢酶的应用食品工业:半个世纪以前CAT就开始应用于食品工业。

利用 C A T 能分解 H 2 O2 产生 O2 的性质, 可在烘烤食品制造过程中将 C A T 和过氧化氢一起用作疏松剂。

但 C A T 更广泛的应用是对牛奶等的消毒。

在牛奶保存或奶酪制造前用过氧化氢对牛奶或液体鸡蛋制品进行消毒, 然后用 CAT 去除残余的过氧化氢。

这一过程可以在低温下进行, 从而避免高温处理造成的蛋白质变性和某些营养物质的破坏。

环保行业:目前发达国家环保行业的过氧化氢消费量约占过氧化氢总消费量的 10 % ~ 15 %。

用 CAT 取代化学试剂降解工业废水中含有的 H 2 O2 可以避免二次污染, 同时也可以降解芳环化合物和脂族化合物。

其中辣根过氧化氢酶( H RP) 由于价格便宜且失活慢, 已在很多含酚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应用。

造纸工业:近年来造纸行业相继以H2O2漂白代替传统漂白方法, 并通常用SO2和亚硫酸氢钠去除漂白后的H2O2。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和安全问题的考虑, 促进了去除H2 O2方法的深入研究, 有研究表明, CAT可在10min内将 H2O2降解, 在这个领域具有广阔的用前景。

2004 年美国能源部的爱达荷国家工程和环境实验室的研究者们分离并生产了一种过氧化氢酶产品( 命名为超稳定过氧化氢酶) , 可应用于纺织和造纸行业的漂白过程,该项工作被评为 200 4 年 100 个最显著的技术成果之一。

纺织行业:在印染加工过程中, 传统的去除过氧化氢的工艺有两种, 一为织物经漂白后用大量热水、冷水反复清洗( 至少应洗 3 次) 再进行染色; 二为织物经漂白后用还原剂还原, 再用水清洗一遍后进行染色。

而应用过氧化氢酶可快速去除过氧化氢, 只需要冷洗一遍, 甚至不用水洗, 并可以与染色工艺同浴。

该方法可节约用水及能源、缩短工艺时间、实现安全染色、减少布面磨损,并有利于保护环境。

工业酶催化:在许多氧化酶的催化过程中会生成H2O2的副产物, 而H2O2往往会对底物、产物或酶造成降解, 因此,过氧化氢酶能快速分解H2O2的性质使其在工业酶催化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 在利用乙醇酸氧化酶催化乙醇酸生产乙醛酸的过程中, 由于副产物H2O2容易导致产物乙醛酸的降解和酶的失活, 人们通常采用乙醇酸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双酶催化体系, 使催化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并保持较高的产率。

菌种来源微生物过氧化氢酶的野生菌株生产微生物过氧化氢酶发酵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51年,Brizuela 等首次报道了用杆菌Bacillus 发酵生产过氧化氢酶。

后来,研究者不断筛选出新的过氧化氢酶生产菌株,同时发展出各种优化发酵过程的方法。

由于过氧化氢酶在微生物中普遍存在,生物多样性赋予了微生物多种可能的过氧化氢酶合成、分泌和调控机制,因此通过菌种筛选提高发酵水平是一种十分有效手段。

目前为止,至少筛选出8 种产过氧化氢酶的微生物,如变幻青霉Penicillumvariabile、黑曲Aspergillus niger、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isiae、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ous、嗜热囊菌Thermoascus aurantiacu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btilis、放射型根瘤菌Rhizobium radiobacte 等(表1)。

目前最高的过氧化氢酶发酵水平是在枯草杆菌中获得的,最高产量达到18 000 U/mL,生产强度可以达到1 000 U/(mL·h)[21]。

除菌种筛选外,培养条件优化(pH、温度、溶氧等) 和培养基优化等手段也运用到微生物过氧化氢酶的发酵中,过氧化氢酶的发酵水平不断提高赵志军等通过培养基优化,使过氧化氢酶产量从30 U/mL 提高到3 258 U/mL[23]。

邓宇等通过氮源优化,使酶活从3 000 U/mL 提高到11 000 U/mL[22]。

经过50 多年的努力,研究者将过氧化氢酶的发酵水平从78 U/mL提高到18 000 U/(mL·h),生产强度从0.1 U/(mL·h) 提高到1 000 U/(mL·h)。

但随着菌种筛选工作的不断开展,从自然界直接筛选获得产酶水平大幅提升的微生物的几率越来越小,这就要求研究者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定向的构建能够高产过氧化氢酶的微生物。

基因工程菌构建为了进一步提高微生物过氧化氢酶的产量,研究者尝试构建基因工程菌来高效生产过氧化氢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