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1. 以人为本 2. 以德为先 3. 中庸之道 4. 无为而治
5. 以和为贵
中庸之道,亦即君子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是
由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以
达到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神圣境界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成功人士就是通过对矛 盾的良好协调成就了自己的千秋功业的。
咸丰六年(1856年)胡林翼出任湖北巡抚,主要任务是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但 是不巧的是他遇到的顶头上司湖广总督却是满洲权贵官文,绝大多数人对官文 的评价是“为官昏庸,不善政事”,其特点是三大:“小妾大、门丁大、庖丁 大”。这样一个所谓的“纨绔子弟”如何能不成为自己“建功立业”的绊脚石 呢?胡林翼就采取一些方法,让林母收官文之妾为义女,又处处让利给官文等 妥协之举,史书记载:“林翼威望日起,官文自知不及,思假以为重,林翼益 推诚相结纳,于是吏治、财政、军事悉听林翼主持,官文画诺而已。不数年, 足食足兵,东南大局,隐然以湖北为之枢。”曾国藩说:“林翼坚持之力,调 和诸将之功,综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其进德之猛。”胡林翼就是通过 对矛盾的良好协调,达到了人与人的协调,与官文一起为平定太平天国做出了 历史性的贡献,也成就了自己“中兴名臣”的美名,同时,也成就了官文的业 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上奏褒奖时,官文列名疏首。如果当初思考不 周,协调不当,真的是弹劾了官文,来了一个好管闲事的湖广总督时,则后果 很可能会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 宽厚,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团结、 互助友爱、求同存异,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 为贵”一词出自《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之运用,贵在能和,就是主张借礼的作用来保持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把“人和”置于天时地利之 上,更集中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 关系的追求。
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
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 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 ,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 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 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 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
在管理中的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凡事要适度,也就是反对在管理的过程中走极端, 主张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个适当的“度”。 2.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 3.灵活掌握多变的原则,即是要衡量事物的情势相应 地变通。 4.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
中和的目的是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协调, 但是,反对在管理中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而是要追求一种有原则的协调与和谐。
舜无为而治的典故
古時,舜品德高尚,尧派他来管理天下。当时中原 到处是洪水,以前尧派鲧去治理洪水,9年後失败了, 舜就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负众望,13年後 平息了洪水。舜和尧一样,对老百姓很宽厚,多采用 象征性的惩罚,犯了该割掉鼻子罪的人,让穿上赫色 衣服来代替;应该砍头的人只许穿没有领子的布衣。 为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 有人担心夔一个人不能担当重任,舜说:“音乐之本, 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 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孔子赞叹道:“无为 而治,说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静 静坐着而已。”(“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 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 卫灵公》)
德行。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
平常的道理。
‚中‛表征为一个恰切的‚度‛,是在面对复杂对象时精 确把握事情的‚分寸‛。 ‚庸‛一般解释为平常、日常。 从所见到的先 秦文献看,孔子之前的古籍有不少有关中庸的思 想论述,如《尚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 执厥中‛;‚今予告汝不易!永敬大恤,无胥绝远!汝分猷念 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而 《周易》等典籍中,就有不少关于中庸的记载,如:‚有孚窒 惕,中吉‛、‚‘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鼎黄耳’, 中以为实也‛、‚‘震索索’:中未得也‛、‚中以行正也‛等, 在强调执中、中行中呈现出中庸之意。《左传》说:‚民受天 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周礼》中关于‚中‛的表述也不 少,如:‚以刑教中‛、 ‚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 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地官· 大司徒》)、‚以乐德 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春官· 大司乐》)。
所以在道家看来,为人处事,修心炼性,都应以自然 无为为本,避免有为妄作。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 之事,行不言之教。""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 为,而有以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严君平亦谓:"有为之 为有废无功;无为之为成遂无穷……览天地之变动, 观万物之自然,以睹有为乱之首也,无为治之无也。" 总之,根据道家的观点,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事物 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顺利发展,人身、社会亦是如此。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礼记· 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 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子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 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
内的塔里木河以南的通道,在莎车县以西越过葱岭,再到达马里。从两条
道路再继续西行,还可以转达地中海东岸和罗马各地。那时,各国的使者 和商人,赶着马队和骆驼队穿沙漠越山岭,往返在这条道路上。有的为了
调查地理,了解风土人情;有的为了运销丝绸,互相交流经济和文化。因
为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同中国的友好往来,所以,各 国人民至今还把‚丝绸之路‛,作为友好交往的一种象征。
含義: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治:治理。自己不 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 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 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 化也遵循道的规律。 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 本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 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 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 程。
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
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 的。
丝绸之路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与各国人民保持着友好交往。不少人历尽艰
辛,出使到亚洲和欧洲各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丝绸之路,就
是古代我国与西方各国人民勾通联系的交通道路。 汉朝时,我国的养蚕生产已有很大发展,抽丝和织绸的手工业也初具 规模。中国生产的丝绸织物,在世界各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许多商 人为了把中国丝绸远销西方,便开辟了南北两条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北 路,从长安出发,过河西走廊,经由敦煌至新疆吐鲁番,然后沿着天山南 麓越过葱岭北侧,最后到达安息(今伊朗)。南路,是从敦煌经由今新疆境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1. 以人为本 2. 以德为先 3. 中庸之道 4. 无为而治
5. 以和为贵
中庸之道,亦即君子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是
由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以
达到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神圣境界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成功人士就是通过对矛 盾的良好协调成就了自己的千秋功业的。
咸丰六年(1856年)胡林翼出任湖北巡抚,主要任务是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但 是不巧的是他遇到的顶头上司湖广总督却是满洲权贵官文,绝大多数人对官文 的评价是“为官昏庸,不善政事”,其特点是三大:“小妾大、门丁大、庖丁 大”。这样一个所谓的“纨绔子弟”如何能不成为自己“建功立业”的绊脚石 呢?胡林翼就采取一些方法,让林母收官文之妾为义女,又处处让利给官文等 妥协之举,史书记载:“林翼威望日起,官文自知不及,思假以为重,林翼益 推诚相结纳,于是吏治、财政、军事悉听林翼主持,官文画诺而已。不数年, 足食足兵,东南大局,隐然以湖北为之枢。”曾国藩说:“林翼坚持之力,调 和诸将之功,综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其进德之猛。”胡林翼就是通过 对矛盾的良好协调,达到了人与人的协调,与官文一起为平定太平天国做出了 历史性的贡献,也成就了自己“中兴名臣”的美名,同时,也成就了官文的业 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上奏褒奖时,官文列名疏首。如果当初思考不 周,协调不当,真的是弹劾了官文,来了一个好管闲事的湖广总督时,则后果 很可能会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 宽厚,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团结、 互助友爱、求同存异,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 为贵”一词出自《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之运用,贵在能和,就是主张借礼的作用来保持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把“人和”置于天时地利之 上,更集中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 关系的追求。
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
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 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 ,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 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 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 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
在管理中的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凡事要适度,也就是反对在管理的过程中走极端, 主张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个适当的“度”。 2.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 3.灵活掌握多变的原则,即是要衡量事物的情势相应 地变通。 4.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
中和的目的是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协调, 但是,反对在管理中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而是要追求一种有原则的协调与和谐。
舜无为而治的典故
古時,舜品德高尚,尧派他来管理天下。当时中原 到处是洪水,以前尧派鲧去治理洪水,9年後失败了, 舜就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负众望,13年後 平息了洪水。舜和尧一样,对老百姓很宽厚,多采用 象征性的惩罚,犯了该割掉鼻子罪的人,让穿上赫色 衣服来代替;应该砍头的人只许穿没有领子的布衣。 为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 有人担心夔一个人不能担当重任,舜说:“音乐之本, 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 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孔子赞叹道:“无为 而治,说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静 静坐着而已。”(“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 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 卫灵公》)
德行。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
平常的道理。
‚中‛表征为一个恰切的‚度‛,是在面对复杂对象时精 确把握事情的‚分寸‛。 ‚庸‛一般解释为平常、日常。 从所见到的先 秦文献看,孔子之前的古籍有不少有关中庸的思 想论述,如《尚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 执厥中‛;‚今予告汝不易!永敬大恤,无胥绝远!汝分猷念 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而 《周易》等典籍中,就有不少关于中庸的记载,如:‚有孚窒 惕,中吉‛、‚‘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鼎黄耳’, 中以为实也‛、‚‘震索索’:中未得也‛、‚中以行正也‛等, 在强调执中、中行中呈现出中庸之意。《左传》说:‚民受天 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周礼》中关于‚中‛的表述也不 少,如:‚以刑教中‛、 ‚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 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地官· 大司徒》)、‚以乐德 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春官· 大司乐》)。
所以在道家看来,为人处事,修心炼性,都应以自然 无为为本,避免有为妄作。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 之事,行不言之教。""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 为,而有以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严君平亦谓:"有为之 为有废无功;无为之为成遂无穷……览天地之变动, 观万物之自然,以睹有为乱之首也,无为治之无也。" 总之,根据道家的观点,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事物 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顺利发展,人身、社会亦是如此。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礼记· 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 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子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 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
内的塔里木河以南的通道,在莎车县以西越过葱岭,再到达马里。从两条
道路再继续西行,还可以转达地中海东岸和罗马各地。那时,各国的使者 和商人,赶着马队和骆驼队穿沙漠越山岭,往返在这条道路上。有的为了
调查地理,了解风土人情;有的为了运销丝绸,互相交流经济和文化。因
为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同中国的友好往来,所以,各 国人民至今还把‚丝绸之路‛,作为友好交往的一种象征。
含義: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治:治理。自己不 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 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 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 化也遵循道的规律。 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 本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 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 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 程。
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
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 的。
丝绸之路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与各国人民保持着友好交往。不少人历尽艰
辛,出使到亚洲和欧洲各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丝绸之路,就
是古代我国与西方各国人民勾通联系的交通道路。 汉朝时,我国的养蚕生产已有很大发展,抽丝和织绸的手工业也初具 规模。中国生产的丝绸织物,在世界各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许多商 人为了把中国丝绸远销西方,便开辟了南北两条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北 路,从长安出发,过河西走廊,经由敦煌至新疆吐鲁番,然后沿着天山南 麓越过葱岭北侧,最后到达安息(今伊朗)。南路,是从敦煌经由今新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