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文学作品。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的设置还需更加精准,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便更好地引发他们的共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文学作品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特别是红军长征的历程和重大意义。
(3)分析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革命精神。
(4)感悟作品所反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精神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举例:《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作者斯诺的第一手采访资料,生动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关注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作品的艺术表现。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介绍与案例分析的结合,力求让学生对纪实文学有更直观的认识。然而,在讲授过程中,我意识到对于重点难点的解析仍需进一步细化,采用更多生动、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也发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引导不够明确,或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充分。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讨论的引导和激励。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将模拟斯诺的采访,通过这种形式体验纪实文学的创作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钟)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学设计_1
《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确定阅读的阶段目标。
2、第一阶段导读,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
教学重难点:1、精读人物成长历程,感受他们对中国命运的思考;2、选读章节,解红色中国发展壮大的谜团。
教学方法:精读、速读、合作交流教时:1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在读这本书之前,一起来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二、《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方法指导1、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2、知作者1928年,美国青年记者斯诺来到中国,因为他对中国的如实报道赢得了一些革命者及进步人士的友谊,斯诺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产生了采访红军的念头。
1936年斯诺成为第一个来到苏区,第一个采访毛泽东的西方记者,并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
斯诺先后六次来到中国,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72年斯诺在瑞士因病去世,他临终前,说了一句话:我热爱中国。
3、解标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4、读序言及目录读序言及目录能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本书按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叙见闻,作者耳闻目睹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力求揭开红色中国谜团。
5、初步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1)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及对中国命运的思考;(2)红军如何绝处逢生,其生存发展靠什么?6、作者观点读纪实作品,要关注作者会在记录事实的过程中穿插分析与评论,体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及态度。
7、启迪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三、《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计划四、1936中国的红星师:斯诺在陕北采访了很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毛泽东就是杰出的代表。
本书写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共有六个章节,我们选取《童年》赏析。
1、理清《童年》故事情节;2、毛泽东青少年经历对其走上革命道路有何影响?。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名师教学设计简案)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1.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
2.梳理历史事件,了解作品所写事实,感知人物形象。
3.进行活动展示,深入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奋斗史。
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外国人,他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经过4个月的实地考察,写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拍了30卷胶卷,第一个向全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具体情况;有这样一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备受鼓舞,走上革命之路,使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深受感染,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这个外国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星照耀中国》,去了解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去探寻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破题感知,知人论世。
◎解读文题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和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上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
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代指中国共产党,也可以指共产主义。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强调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
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1936年访问陕北根据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新闻记者。
1937年7月底,他完成《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
主要作品有《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远东前线》、《大河彼岸》等。
◎背景链接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
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
苏区和红军的存在成了一个难解的谜。
为了解开这个谜,给萦绕在心头的问题找到答案,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保安,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全国一等奖
红色中国解谜之旅——《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任务单三明市第十二中学张冰花[阅读目标]1.欣赏封面,根据书名猜内容。
2.阅读序言,整体把握书本内容和写作背景。
3.关注目录,用成长轨迹图把握书本线索和脉络。
4.运用圈点批注法梳理阅读感受,关注喜爱人物。
[阅读方法]猜读、速读、跳读、批注法[活动过程]活动一:看封面解谜概要请欣赏本书1938版、2016版的封面。
1.注意封面中的画面内容:人物、色彩、图案、线条。
2.大胆结合题目和画面,猜想本书的相关内容。
活动二:读序言解谜内容知识卡片: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多为说明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为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方法指导:读序言,可了解内容概要、写作缘由、过程及写作目的,亦可知道本书的精彩和阅读重点。
根据下表提示,运用跳读法采集序言中的相关内容,汇录在卡片上。
活动三:览目录解谜脉络目录是一本书的骨架,是书籍的脉络。
1.浏览目录,根据目录猜一猜作者大致的行走路线,大致的记叙内容,大致的采访对象。
2.化繁为简,提取信息,画一画斯诺的行走路线图,试着把一本厚厚的书简化成图示表达。
活动四:有规划解谜整本书读前:封面猜想,关注序言,结合目录,梳理脉络,制定计划;读中:沉浸品读,精读细读,圈点批注,重点突破,揣摩技法;读后:深思熟虑,展示交流,对话碰撞,比较分析,统整升华。
课后作业一本厚重的书,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阅读。
但是,一定有你喜欢的人物和细节。
一路读来,遇见心动的文字和章节,请驻足欣赏,细细品读。
要求:速读,梳理人物的主要经历。
批注,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摘录,作者评论人物的关键词。
制作读书卡:。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浏览目录,追寻作品的真实与时代意义,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用人物纪实方式,发现伟人的伟大与平凡。
3.把握作者对“事实”的感受和印象,体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用人物纪实方式,发现伟人的伟大与平凡。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有一本书,它是一部准确新闻的著作;有一本书,它是一部真实历史的著作;有一本书,它是一部生动文学的作品。
作者:埃德加·斯诺来自于美国的小康之家,新闻记者。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二、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活动一:梳理阅读用看新闻的眼光阅读,追寻作品的真实与时代意义。
阅读提示:浏览目录——回顾作品——编写消息(一)教师示例:第1篇探寻红色中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6月报道: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呢?中国红军真的是“土匪”吗?中国的苏维埃是怎样的?中国共产党倡议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是什么意思?......为了探寻红色中国之谜,我踏上了去西安的慢车。
在西安,我发现“剿共”副总司令张学良与“匪军”令人惊诧地结成了联盟。
在东北军和神秘人王牧师的帮助下,我踏上了去红都探险的路。
方法总结: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
如何阅读呢?1.利用序言、目录等,快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2.边读边记,做好摘抄,归纳梳理作中“事实”的线索脉络、前因后果、发展变化。
3.把握作者对“事实”的感受和印象,体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4.汲取营养同时,善于参考相关资料联系、比较、分析。
(二)学生阅读活动:仿示范,用方法。
阅读《造反者》选段49页—53页(或40—44页):1.圈画梳理周恩来的这段经历。
2.除了让你了解了关于周恩来的事实之外,你读到作者的对人物的态度了么?活动二:认识人物用人物纪实方式,发现伟人的伟大与平凡。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作品相关常识2.明确长征的路线、困难及意义3.体会红军革命领袖及其他“小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直到作者去世以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的通俗读物。
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
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胡愈之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白修德【题目解说】斯诺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本书因而得名《红星照耀中国》。
1938年,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本书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创作背景】在1936年10月,红军即已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然而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种种不实的谣言,千方百计地严密封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切消息,所以中国革命的真相,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说,也完全是一个难以猜测的“谜二为了搞清陕北苏区这个“未知之地”的真实情况,揭开这个举世之“谜”,斯诺决心秘密前往苏区。
在得到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两家报纸的赞同支持后,经宋庆龄和华北地下党组织的具体帮助和安排,斯诺于1936年6月满怀喜悦之情,带着一封用隐显墨水写的致毛主席的介绍信,加上“两只照相机,二十四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J极为秘密地从西安出发,开始了影响他一生的“陕北之行二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
后来又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在国内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一个月内,重印发行十万册以上。
对比外媒报道的毛泽东和斯诺笔下的毛泽东,思考《红星》畅销的原因。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1.通过读序言,明确“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历史预言产生的社会背景。
2.通过读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3.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齐诵毛泽东《七律·长征》,欣赏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
有谁知道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明确: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上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
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2.初步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价值。
3.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并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目标导学二:学习读书方法指导(一)序言——明确预言产生的社会背景读序言,可以了解内容概要、写作缘由和过程,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
学生活动一:用5分钟时间浏览一篇序言(译者序和作者序任挑一篇),运用跳读法采集信息点,记录在便利贴上。
并互动交流。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案_0
课题:《红星照耀中国》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赏读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
3、明确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怎样阅读纪实作品。
教学难点:感受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学法指导:范例法、猜读法、选读法、批注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导入:有这样一本书在过去的80年里三次被禁,却又风靡全球成为经典,听完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请把它写在读书笔记上。
找同学们举手说一说,带着这些疑问共同走进《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经典作品。
一、初识《红星照耀中国》
请同学们阅读语文书64-65,勾画出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出版意义、书名介绍。
二、初读《红星照耀中国》
1、浏览目录,感兴趣的做标记。
2、阅读序言,了解作者及作品。
三、赏读《红星照耀中国》
1、精妙传神的人物刻画
2、诗意的环境描与
3、选读喜欢的章节,批注自己的感受。
4、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感受,推荐代表发言。
四、总结归纳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语文书65页纪实作品阅读指导,把本节课所学绘制成思维导图。
五、结语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人生。
五、作业
推荐:
1、阅读张小鼎《一本书缘何在过去80年里三次被禁,却又风靡全球成为
经典?》
2、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将长征精神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小组讨论和分享心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克服羞涩、紧张等心理障碍。
举例解释:
-在分析纪实作品时,指导学生如何从字里行间分辨事实与观点,例如作者在描述红军长征时,哪些是客观记录的事实,哪些是带有主观情感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纪实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客观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征的历程。纪实文学作品是传承历史、启迪思想的重要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纪实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真实事件展现长征精神,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汲取力量。
-识记并运用作品中的生僻字词、成语典故,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举例解释:
-通过讲解斯诺的身份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价值,例如斯诺作为外国记者,客观记录了中国革命的情况,为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提供了真实资料。
-通过对红军长征过程的深入学习,让学生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例如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困苦的历程,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长征精神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奥秘。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采用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依赖心理,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纪实作品的特点,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3.通过自由阅读,理解作品中的精神,感悟共产党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1.了解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学习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思考红色精神的现代意义。
3.培养学生阅读纪实性红色文章,践行和传承红色精神。
教学难点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评价与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直到作者去世以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的通俗读物。
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
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胡愈之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白修德通过阅读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评价与影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作者简介”内容,带领学生共同了解作者及作品的信息,了解该作品的影响力。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出示“写作背景”的课件内容。
教师做简单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书方法指导【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纪实作品?纪实作品的特点是什么?2.如何阅读纪实作品?教师提示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学生自主总结问题的答案,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教师可以补充介绍纪实作品的种类,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纪实作品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纪实作品的特点,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自主阅读交流【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先自由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下面的问题。
1.分享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2.哪一位共产党领袖最令你崇拜?试着找出有关他的肖像描写。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征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在讲解长征精神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较为抽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征精神,我应该在课堂上多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们感受到长征精神在当代的实际意义。
此外,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好地把握时间,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
难点解释: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运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2)理解并评价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过程中,要能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培养历史观念和审美能力。
(3)结合实际生活,探讨长征精神在当代的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纪实作品的理解和长征精神的感悟程度各有不同。在课堂上,我尽力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讨论,让学生们体会到长征的艰难历程和伟大精神。但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纪实作品的特点,我觉得自己讲解得还不够透彻,有些学生可能仍然对纪实作品的真实性、客观性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这些特点,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明白纪实作品的魅力所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第二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作家。
主要作品有《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远东前线》《为亚洲而战》《复始之旅》《大河彼岸》等。
斯诺于1928年来到中国1936年6月访问陕北革命根据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者1972年2月1日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内容摘要】《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在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时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3)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红军的军事策略;(4)作者的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斯诺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刻画了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艺术特色】《红星照耀中国》的独特魅力源于书中那些鲜活的历史真实,以及作者呈现这些历史真实的艺术技巧。
1.鲜活真实的内容(1)人物的真实性。
作者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描述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这些人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2)叙述内容的真实性。
书中记录了作者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
全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编排的,作者用他耳闻目睹的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力求解开“红色中国”这个谜。
整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3)背景环境的真实性。
对背景环境的介绍和描写,奠定了整本书真实感的基础。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案_2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纪实作品”的含义、基本特点。
2.了解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
3.培养从“阅读纪实作品”中,获得人生启迪,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培养从“阅读纪实作品”中,获得人生启迪,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习惯。
【教学手段】白板功能、投影仪功能和“班级优化大师”功能。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屏幕上的这段文字出自那篇作品?这是什么类型的作品?(使用白板播放PPT。
)(板书课题:纪实作品的阅读)二、我来问请同学们以“组团”为单位,自学课文内容。
然后每个团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说明“含金量”,也就是这个问题答对了给几颗星。
问题的表述格式是:某团的问题是……,含金量……颗星。
请团长把写在纸上面。
三、我来答授课老师出示答题规则:先让提出问题的团队指定别的团回答,答对了,班长通过“班级优化大师”功能给回答对问题的团队成员加星。
如果没有回答对,各团就抢答这道题。
谁答对了给谁加星。
(白板出示)授课老师通过展台逐一展示五个团的问题。
各团积极答题。
班长通过“班级优化大师”记录成员表现。
四、我来讲(一)探讨“纪实作品”的含义及基本特点。
1.探寻“纪实作品”的含义。
2.探讨“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
明确:纪实作品: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
基本特点:用事实说话。
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
(白板展示)(二)探讨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
明确: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1.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2.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3.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4.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五、我来练1.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问题: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序言和目录,你有什么收获?明确:《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通过主持人介绍读书作用以及意思,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介绍精彩故事情节,再次加强学生对经典的掌握。
英雄人物故事的讲解,感受人物的伟大情怀。
通过学生演绎精彩片段,感受敌人的残酷,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
学生把书中感人的情节,经过自己的合理想象,艺术加工,添加细节描写,丰富故事内容。
课题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
读书汇报
授课时间
课时数
3
授课方法
汇报、点评
教具准备
PPT手抄报资料
教学
目标
1、通过读书汇报加深对名著情节、人物的理解掌握。
2、引导学生感受红军精神,立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重点
通过阅读人物故事,理解人物形象。
难点
通过阅读纪实性作品了解长征的历史作用。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本次读书汇报的得失,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继续阅读红色经典,感受人物精神。
板
书
设
计
读书汇报会
1、话说红色经典
2、群英会
3、红色经典诵读
4、红色经典再现
5、我写我心
教
学
得
失
录
本堂课准备稍显粗糙,学生汇报语言口语化强,再有除汇报的学生外,其他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还有孩子演绎的红色故事,台词稍显简单,读书汇报需要教师深入其中,参与指导
1、导入
2、汇报
三、总结
主持人明确本次读书汇报的内容。
1、汇报《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的精彩故事情节。
2、“群英会”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
1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故事
2毛泽东、朱德的故事。
人教2011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教案_1
《红星照耀中国》教学目标1、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3、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难点精彩片段阅读,提升阅读鉴赏水平。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925年,深秋时节,毛泽东伫立在橘子洲头,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不禁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对于这个问题,1937年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从书名就给出了预言式的答案。
同学们,想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吗?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预言?下面我们一起去书中找答案吧。
一、合作探究,获得新知(一)猜读题目《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
有谁知道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
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二)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
从1928年起,他先后担任欧美多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6年,斯诺突破重重困难,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下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色苏维埃地区的西方记者。
抗战爆发后,斯诺又担任英国《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斯诺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应邀三次来华访问。
斯诺为人正直,热爱和平、正义,具有浓厚的“中国情结”,十分关心中国命运,主要著作有《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红区内幕》(《续西行漫记》)等书。
(三)浏览目录学生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浏览目录,跳读正文,我们能够发现,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
《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导读教学活动设计一、设计说明部编版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反复呼吁:现在语文课最大的弊病就是不读书,读书少;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他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让孩子“连滚带爬”地读,也主张读一些“闲书”,不能都是为了写作或考试而读书。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强调建立学生长久读书兴趣的重要性。
①现行部编教材把课外阅读纳入了教材体系,每学期有两个名著导读,还有四部自主阅读篇目。
目的就是要拓展阅读面,增大阅读量,改变语文课读书少甚至不怎么读书的状况。
特别是名著导读活动的科学编排。
部编教材的“名著导读”一改以前那种介绍作家作品的“赏析体”写法,改为“一课一得”,以激发兴趣、示范读书方法的编排。
在介绍了某部书的内容后,就以该书为例谈某一种阅读方式或某类书的阅读策略。
力求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努力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
因而,名著导读课的教学设计就很重要,特别是整本书阅读指导。
该堂课设计的总方向是:激发阅读兴趣、总结阅读方法,习惯阅读生活。
二、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八年级上期安排的第一次名著阅读。
它是一部纪实作品,是一部报告文学(我倾向于通讯,是通讯中的访问、散记集,它的文学性不如报告文学强)。
记录的是埃德加.斯诺深入延安根据地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以及自己的分析、探究和体会。
所以读这类作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清楚的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首先利用序言、目录以及后录(补记),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其次读作品,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接着分析作者用“什么事实”说的“什么话”,体会和辨别作者关于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最后就是从中受到的启迪,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帮助。
《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接近400页三十多万字,它不是一节两节课的事。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案_0
走进《红星照耀中国》阅读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教案授课人:教学目标1、梳理《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探究名著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探究名著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探究名著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1、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分享阅读历程,学习读名著的方法。
2、以学生的读书体会为抓手,通过分享、展示、探究,达成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历程展示(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分享批注及感想。
)这个十一长假前后,我们在读写群,共读了一本红色经典《红星照耀中国》,一起回顾阅读历程(qq阅读群截图,PPT展示)。
本环节目标:展示阅读的批注或感想,培养阅读兴趣,领悟红色经典的积极内涵及传承优秀的革命传统。
二、经典回顾梳理(梳理)过渡:合起书,回顾一下内容,梳理作者思路,不仅能帮助记忆,更能帮助理解。
谈谈你读完本书后的感想吧?1.可谈读完后的整体感悟。
2.也可谈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的思考和心得。
小结:《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根据同学发言,完成板书(后附)三、精彩批注分享(精读)1、“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们共同分享一个故事的批注。
2、每个伟人有凄苦的英雄事迹,你喜欢哪个伟大人物?说说理由。
温馨提醒:正好有批注的,进行梳理;看有没有新的理解,进行补充;没有精读这部分的,试做批注。
五分钟后分享。
分享:人物特点、选文结构、写作方法、人生启迪。
小结:一本书既有生动形象的人物,又有跌宕起伏的情节。
人教2011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教案_0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纪实作品的兴趣。
2.了解纪实作品的相关知识,掌握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
教学重难点掌握阅读纪实文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
教学过程一、导入朗读课文前对《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评价。
圈画出关键性评价语句。
“忠实描绘”引出“纪实作品”概念。
二、纪实作品相关知识介绍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5面“读书方法指导”中的第一段。
圈画相关语句,了解“纪实作品”。
明确: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事实”来源:采访、对话、实地考察等。
三、以方法指导阅读(一)课本65-66面“读书方法指导”中的2-6段。
勾画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明确:最基本要求: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方法:1.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2.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3.把握“事实”后,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4.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二)阅读实践活动:学生活动一:编写“百度词条”阅读课本64-65面知识短文,及《红星照耀中国》的两篇序言。
为《红星照耀中国》编写“百度词条”。
提示:词条中可包含包含作者、作品、主要内容介绍、意义等信息,字数在200字左右。
学生活动二:制作“斯诺采访过程示意图”依据序言及目录制作“斯诺采访过程图”。
图上要标清采访路线(地点的转移)、采访起始时间、采访人物、思想转变过程。
要求越详细越好。
提示:序言目录中有不够清楚的地方能够借助跳读正文获取相关信息。
如“造反者”如在目录中看不出是谁,能够通过跳读正文得知是周恩来。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落实方法一和二。
)学生活动三:专题初探就课后专题探究中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实行初探。
全班共同阅读《造反者》章节。
就专题一中提出的6个探究方面实行探究,探究后请学生谈启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实行专题探究的尝试,在实践中明确探究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恰同学少年——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珠海市第十三中学龙阳胜教材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中必读作品。
这是一部纪实性作品,作者是美国的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并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的原因,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及牺牲奉献的精神。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这一部作品,有利于传承革命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经过一年多课堂学习活动训练,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可以据此设置一些合作探究学习和角色扮演的教学环节。
《红星照耀中国》是经典的纪实性作品,其中涉及到了大量中国革命史实及背景知识,虽然八年级学生开始在历史课中接触中国近现代史,对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理解,但其中涉及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分析,还是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而且由于学生生活在和平时代,普遍对这一历史时期缺乏感性认识,和情感的联结。
因此,教师需要找到符合学生现阶段年龄与认知结构的阅读驱动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书名的含义及相关写作背景。
2.初步感知作品中少年红军及彭德怀的人物形象。
3.消除学生与红色经典的隔膜,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4.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并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消除学生与红色经典的隔膜,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2.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并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教学方法:猜读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制作交互式小游戏、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是否有喜欢的同龄偶像,并说说自己喜欢该偶像的原因(偶像身上有哪些品质或精神吸引你)并由同龄的偶像这一话题过渡到本次导读课的主题: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群在特殊的岁月中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堪称同龄人偶像的少年英雄。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并为过渡到本课学习的主题做铺垫。
二、红星猜猜看(1)猜猜书名的含义。
提问:这本书的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请你快速浏览目录,根据目录中各章节的小标题,猜猜书名的含义。
明确:红星照耀中国,即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中国红军的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
之后,红星由红军逐渐扩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
(2)猜猜创作意图提问: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你能猜猜这位外国的作家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吗?明确:①美国的记者,埃德加·斯诺。
②在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后,教师播放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斯诺为什么要写〈红星照耀中国〉?》。
附微课文案:1928年,时年23岁的埃德加·斯诺大学毕业后,成为了多家美国报刊驻东南亚的记者,从此,就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1935年10月,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已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然而,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种种不实的谣言,千方百计地严密封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切消息,所以中国革命的真相,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说,也完全是一个难以猜测的“谜”。
为了揭开这个举世之“谜”,斯诺决心秘密前往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6年6月,在得到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两家报纸的赞同支持后,经宋庆龄和华北地下党组织的具体帮助和安排,斯诺满怀喜悦之情,带着一封用隐性墨水写的给毛主席的介绍信,加上“两只照像机,二十四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极为秘密地从西安出发,开始了影响他一生的“陕北之行”。
在出发前,斯诺踌躇满志,给美国的出版商写信说道:“我明天将去红色中国会见毛泽东。
我将旅行、拍照、写我喜欢写的东西。
假如我达到目的,这将是一个世界头号新闻。
”的确,埃德加·斯诺根据实地采访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关于红色中国的新闻报道,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
此后,这本书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畅销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猜读法去感知作品的内容以及本书写作的意图和背景,初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利用微课资源适时补充了作品的相关创作背景,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作品的了解。
(3)了解纪实性作品这本书就是斯诺进行大量的采访后写成的,所以书中的内容都是真实的,这一类的作品就叫做纪实性作品,它不是凭空捏造的。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
三、探寻红星之光1.在斯诺的采访对象中,有不少是同学们的同龄人,或者是讲述了他们在同学们这个年龄段所历经的故事。
假如你是跟随斯诺一起进行采访的小记者,根据下列有关采访对象的关键词提示,你最想采访哪一个采访对象?请在智慧课堂的平板学习终端上完成老师发送的互动投票。
【红军旅伴P61—P66】【“红小鬼”P339—P346】【“红小鬼”P339—P346】【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原著内容,用简洁而富有趣味的关键词对被斯诺采访的对象进行概括,吸引学生的兴趣。
同时利用Forclass 智慧课堂对学生进行即时的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让学生分享自己最想采访的对象时形成阅读期待,为下一教学环节阅读原著并进行角色扮演预热。
2.请每一个小组先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组采访对象,然后再根据老师给出的相应页码阅读原著内容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案上的一个采访任务,最后到讲台前进行小组展示。
活动要求:1.小组展示时需要一名同学当斯诺,一名当随访小记者,1—4名当受访者;2.每个小组在进行采访手记总结时,需要在黑板上写下相应的关键词。
采访任务学案采访对象1:少年红军斯诺:你们都说自己是红军,你们真的有参加过长征吗?少年红军(老狗):当然,我是在福建参加的红军六千英里长征,一路走过来的。
如果红军要再长征二万五千里,。
斯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红军(老狗):怎么会不喜欢呢?斯诺:就这些?少年红军(老表):斯诺:你们为什么想要参加红军呢?少年红军3:我的父母是贫农,家里只有四亩地。
斯诺:?少年红军3:他们不会难过呀,反而很开心。
斯诺:你又为什么参加红军呢?少年红军(铁老虎):我原来是一个铁匠学徒,但师傅老不让我们吃饱。
红军经过我们县的时候我就去参军了。
因为红军随访小记者采访手记:在这段采访中,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少年红军,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著中有这些句子让我印象深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对象2:红小鬼斯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小鬼1:我今年十五岁啦,已经当了4年红军了。
斯诺: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小鬼1:不错,我已经当了四年红军了。
斯诺:你为什么想要当红军呢?又是怎样当上红军的呢?红小鬼2:斯诺:你们参加了红军都能做些什么呢?红小鬼3:别看我们人小,我们能做到事情可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诺:你说连彭德怀过路也得你们通过,这是真的吗?红小鬼4:随访小记者采访手记:在这段采访中,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红小鬼,感受到了。
原著中有这些句子让我印象深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对象3:彭德怀斯诺:有人跟我说,只要了解你童年的经历,就会明白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青年投奔红军了。
你可以给我介绍一下你的童年吗?彭德怀:其实我九岁的时候因为家人不喜欢,被赶出家门,在外闯荡。
斯诺:你离家在外闯荡时都做过些什么呢?彭德怀:。
斯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彭德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16岁时在湖南带领农民攻打一个打地主的粮仓。
当时情况是这的:。
斯诺:当时有想过为什么这样做吗?彭德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诺:你之前还从事过谍报工作,但被叛徒出卖,遭到逮捕。
后来是怎么逃脱的呢?彭德怀:最后他们从我口中得不到什么东西,出乎意料地放了我。
随访小记者采访手记:在这段采访中,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彭德怀,感受到了。
原著中有这些句子让我印象深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原著中节选部分主要内容形成采访任务,采用根据上下文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迅速圈定重点内容,并通过设置随访小记者的角色以及分享原著中印象最深刻的句子两个赏读任务,将学生阅读与赏读的活动以采访的形式完整呈现出来。
采访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也更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进行采访总结的板书,也为下一个环节学习红军精神做好了准备与过渡。
四、点亮红星照我行:1.对比以上的采访对象,你觉得自己自己拥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不足之处?2.交互式游戏“点亮红星照我行”。
一种红军精神就是一颗红星,红军精神永不会过时。
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你想要点亮哪一颗星星伴你前行呢,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好“点亮红星照我行”的交互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