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历史文化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县历史文化介绍

易县因易水而得名,古称易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首批14个千年古县之一,西倚太行山脉,东临冀中平原,境内山川秀丽,特产富饶,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清西陵等众多的名胜古迹,构成了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

易县旅游资源丰富。神奇的大自然为易

县创造了众多的秀丽河山,悠久的历史为易

县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与

文物古迹于县内星罗棋布。目前,仅国家、

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57处,其中清

西陵、燕下都、紫荆关、老子道德经幢4处

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主要旅游景点

有:清西陵、狼牙山、燕下都、荆轲塔、南湖、紫荆关、道德经幢、龙湖、洪崖山、云蒙山、满族风情村、战国文化城等。

除上述景观外,还有双塔庵的双塔、造型新颖的千佛宝塔、为燕太子丹而建的太子塔、云蒙叠翠的云蒙山、孔山望月

等等。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清西陵了,清西陵是

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共有

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

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此外还有3座后

陵,以及若干座公主、妃子园寝。位于河北

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约100公里,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这里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松林,数以万计的古松、古柏把这一带装点得清秀葱郁,古朴大方。清西陵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西陵始建于1730年(雍

正八年),历经18世纪中叶至

19世纪初,余绪延至民国年间。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选此

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

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

“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

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

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选陵址者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东、西两大陵墓。西陵自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历经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宣统皇帝溥仪于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宝山。于1995年迁葬到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

历经一千多年的沿革变迁, 易州

大地胜迹叠出,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

灵。其中狼牙山五壮士谱写了一曲

慷慨悲歌,“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

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

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

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

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

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易县,一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县,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大步向前地发展着,这里,充满着希望,这里,满是机遇。在全县人民的努力下,一个流露着春香古朴的现代化城市即将向您呈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