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清小说批评

合集下载

明清时期小说的兴起与文学水平评析

明清时期小说的兴起与文学水平评析

明清时期小说的兴起与文学水平评析一、引言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

本文将探讨明清时期小说兴起的原因,并对当时的文学水平进行评析。

二、明清时期小说兴起的原因1.文化繁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活动的频繁促使了小说创作的兴起。

2.文字改革:明代开始使用简化字和白话文,大大提高了人们阅读文学作品的门槛,进一步推动了小说发展。

3.民间故事传承:以《西游记》、《水浒传》等为代表,民间故事流传广泛,为后来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4.出版业发展:印刷术在明清时期迅速发展,大量图书问世,推动了小说产业化进程。

三、明清时期小说的主要特点1.多样性:在明清时期诞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小说,如神怪戏曲类、历史题材类、生活百态类等,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

2.艺术性:明清时期小说在叙事手法、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上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3.社会批判意识:部分明清小说通过描述社会弊端和揭示人性黑暗,对当时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4.省思思考:明清小说常常通过寓言或故事来传递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引导读者反思人生问题。

四、明清时期小说代表作品评析1.《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而闻名。

它通过对贾宝玉一家衰败命运的展示,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

2.《西游记》:堪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通过美丽动人的想象与细腻入微的形象,既展示了五彩缤纷的仙桃洞世界和华丽多彩的情节,也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对人性的思考。

3.《水浒传》:以宋江等108位英雄起义造反为主线,描述了他们的抗击压迫、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故事。

小说中描绘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和激荡人心的战斗场面,展现出深厚的人性关怀。

五、明清时期小说对后世影响1.文学遗产:明清时期小说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后世文学作品起到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2.影响世界文学:明清时期小说通过翻译和传播被引入其他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如《红楼梦》在西方也备受赞誉。

明清小说评介

明清小说评介

明清小说评介小说是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独特的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法吸引着读者。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也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对明清时期的古典小说进行评介。

一、明清小说的概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发展迎来了显著的进步,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这些小说在描写人物性格、生动的场景描写、紧凑的情节结构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二、《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巨头,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主线,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其中“宝玉、黛玉、薛宝钗”等人物更是深入人心。

小说通过对四大家族的生活、人情、社会关系等进行深刻的揭示,反映了明清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危机,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三、《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古典小说,讲述了宋江等“108将”的起义故事。

小说在描写人物形象上别具匠心,其中的宋江、李逵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处理机巧,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四、《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孙悟空和他的三个徒弟师徒四人闯荡西天取经的故事。

故事情节延续了中国传统神话和佛教故事的元素,主人公孙悟空的形象非常具有中国魅力,难能可贵的是小说在描写平民群众生活的方面也是追求极致的。

五、《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古典小说之一,以三国时期的政变、战争、英雄与士人群像为背景,呈现了不平凡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其中著名的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物形象经久不衰,被后人铭记。

小说中的情节迅猛而跌宕,有着浓郁的武侠气息,激起人们强烈的战斗意志。

六、《金瓶梅》《金瓶梅》是一部以黄丽华为中心、描写南京市井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奇葩。

全书描写了金蓮、潘金莲等人论财色、欺凌弱者的场景,极富淫秽色彩。

虽然它在文学价值上存在争议,但作为明清小说的一次高峰,小说在揭示明清社会的罪恶和价值追求等方面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国文学批评史——明清时期

中国文学批评史——明清时期


明代文学批评的总体特征: 第一,文学理论批评的宗旨以复古为尚。文 学流派异常繁多,文人社团多达一百多个, 一大批文学总集应运而生。 第二,扬唐抑宋,把宋元以来的“唐宋诗之 争”推向极致。明人的诗学批评,秉承严羽 《沧浪诗话》扬唐抑宋之旨,形成一种尊唐 斥宋的文坛风气。
第一节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复古和反复古
第一节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复古和反复古


李贽的文艺思想正是建立在这样具有叛逆性的社 会政治思想基础上的,其核心是提倡“真情”, 反对“假理”,它集中反映在《童心说》一文中: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以为不可,是以 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 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 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三、公安三袁的“性灵”说 明代文艺新思潮在诗文方面的最突出代表是 公安三袁。三袁是湖北公安县人,习惯称公 安派。袁氏三兄弟是兄长袁宗道(1560- 1600),字伯修,其次是袁宏道(1568- 1610),字中郎,最小的是袁中道(1570 -1623),字小修。他们中以袁宏道成就 和影响最大。三袁都是李贽的学生。
第四章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和鼎盛 ——明清时期


第四,对中国传统审美特征和艺术表现方 法进行研究与总结,是这一时期理论批评 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也是成就最高、 最有价值的方面,尤其是清代。 第五,资料丰富,鱼龙混杂。还有相当一 部分躺在书架上无人问津。很有研究的空 间。
第一节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复古和反复古
第一节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复古和反复古



按李贽的看法: “化工”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即天工。它的特点 是:虽是人作,宛若造化。正是因为它宛若造化, 故虽有人工,人工之“工”不见了。 “画工”是次一等的艺术境界。它也是一种美。 它虽然“穷巧极工”,但未达到“夺天地之化工” 的地步。 体现化工艺术境界的代表作是《西厢记》、《拜 月记》,而当时名气很大,为理学家们吹捧不已 的《琵琶记》,李贽认为只达到“画工”的境界。

明清小说与文学批评——《红楼梦》与《儒林外史》的比较

明清小说与文学批评——《红楼梦》与《儒林外史》的比较

明清小说与文学批评——《红楼梦》与《儒林外史》的比较概述明代和清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小说逐渐成为主流文学形式,并且有了独创的艺术创作风格。

两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红楼梦》和《儒林外史》,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探讨其在明清小说和文学批评方面的特点。

一、背景介绍1.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2.小说在明清时期逐渐兴起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的比较1. 故事情节与人物设置•《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中心,描写了封建社会家族生活。

•《儒林外史》以西门庆为中心,展现了封建社会官场生活。

2. 文学风格与艺术手法•《红楼梦》以描写细致入微、悲剧氛围厚重而著称。

•《儒林外史》则更注重讽刺讥笑、幽默风趣。

3. 反映时代与社会问题•《红楼梦》通过描写贾宝玉一家的衰落,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道德沦丧。

•《儒林外史》则通过西门庆的种种荒唐行为,讽刺了明清时期官场上的黑暗现象。

4. 批评意义与传世价值•《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语言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儒林外史》以其犀利的讽刺和机智幽默,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

三、对比分析1.对比两部作品不同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方式,探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社会观念及审美取向。

2.分析两部作品不同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手法对读者产生的情感和思考的影响。

3.对比两部作品所批判的社会现象及其对当时封建社会以及后来的文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

四、结论通过对《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明清时期小说在揭示社会问题和审美追求上呈现出多样性。

两部作品虽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封建社会存在的问题,但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也反映出明清小说与文学批评在艺术表达和思想传播等方面呈现出活力与创新。

明清小说序跋中的文学真实论讲解

明清小说序跋中的文学真实论讲解

引言中国的小说批评至明代而一变。

宋元以前,虽有大量零星的小说序跋涉及了小说理论,但绝大部分批评家无意以小说批评为己任,大都是偶尔为之或旁带涉及。

总的来说,宋元及其以前阶段,中国小说批评只能说尚处于萌芽时期。

“明中叶以后,小说批评蔚然成风。

”[1]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长篇小说的出现受到重视,正统的文学观念随之被突破,提高小说地位的呼吁促使小说创作繁荣,小说批评应运而生。

“从论述的小说门类来说,明中叶主要是以《三国演义》为讨论中心的讲史小说理论。

万历以后,不仅以《水浒传》为讨论中心的讲史小说大有长进,以《西游记》为讨论中心的神魔小说理论,以《金瓶梅》和《三言》《二拍》为讨论中心的世情小说理论也相继活跃起来。

”[2]到了清代,《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小说的出现使小说创作和小说批评又上了一个台阶。

丰富的小说创作为文学家、理论家的小说批评提供了充实的材料和依据,而文学家、理论家的倡导、呼吁和肯定,则又推动了小说创作的进一步繁荣。

在彼此呼应、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小说批评逐渐形成。

这种批评有其形成的标志,“一是批评家有意识地进行小说批评,探讨小说理论问题;一是出现了专门论述小说理论问题的文章。

”[3]至于批评方式上,“当时小说理论批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对作品的评点,二是为小说写序或跋,三是笔记杂著中的一些片段记载和评述。

”[4]纵观明清时期的小说批评,探讨的理论问题相对集中在小说地位、小说特性、小说的社会作用、小说的虚实关系和小说与生活的关系等方面。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择明清时期的小说序跋(注:序跋,是一种介绍、评价作品,陈述写作宗旨,或抒发读后感想的散文体裁。

一般列在作品前面叫“序”,或“叙”,列在作品后面叫“跋”,或“后记”。

“题词”和“书后”都属于序跋的一种。

[5])作为切入点,将其分为三大类,即历史演义小说类的序跋、神魔小说类的序跋和世情小说类的序跋,并从这三方面讨论文学真实论问题。

由于中国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艺理论的不一致,本文根据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独特性,将文学真实论问题视为历史演义小说创作中的虚实问题,神魔志怪小说创作中的真幻问题,以及世情小说创作中的奇常问题。

美的意识的自觉──明清批评家对明清小说美学特征的探讨

美的意识的自觉──明清批评家对明清小说美学特征的探讨
宗正 统七年 (42年 ) 14 被禁 , 开封 建王朝 官方 禁毁 小 说 的先 例 。对 此 结 局 , 佑 似 有 预 感 , 《 灯 新 瞿 在 剪

金圣叹则将 < 水浒传 = 《 》 西厢 记> < 子= < 、 与 庄 》 离 、 骚》 《 、史记》 《 、 杜诗= 》 合在一起 , 并称 “ 六才子书” 。
・ 收稿 日期 :00— 5-3 21 0 1 作者简介 : 赵炎秋( 9 3一), 。 15 男 湖南邵阳人 , 文学博士 ,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 院教授 , 士生导师。 博
基金项 目: 本文是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研究 ” 3 Z O4 后续成果。 (0 B W 0 )
8 0
家对小说 美学特征 的探讨。
关键 词 : 明清; 小说; 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 号 : 0 文献标识 码 : 文 章编号 :0 1 5 8 (0 0 0 0 8 0 1 2 0— A 10 - 9 1 2 1 )6- 0 0— 6
中国小说 的源 头之 一 是史 传 文 学 , 由于 先秦 两
第3 4卷 第 6期 21 00年 1 1月
湘 潭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un l f i g nU i rt( h ooh n )a Sine) ora o a t n esy P ispyad ̄c c cs X na v i l i l e
Vo . 4 No 6 13 . N v 2 1 o ., 0 0
当时 , 佑 以 孔 子 亲 手 编 写 的 经 书 也 不 一 概 排 斥 瞿

小 说的虚 构特性 。
小说 与历史 不 同 , 说 需要 虚 构 。但在 作 为 散 小 文体叙事 文学 的观念 确立 之前 , 真 实 ” “ 成为衡 量 小

解析明清文学作品中谴责小说

解析明清文学作品中谴责小说

解析明清文学作品中谴责小说作者:钟儒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04期摘要:清朝末年,清帝国的腐朽无能、生活的黑暗让广大群众感到了无望,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具有改良思想的小说家纷纷通过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国家的主张,他们通过一个又一个小说故事暴露和讽刺清政府的腐败不堪。

本文主要以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例解析清朝末年的政府和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明清;谴责;小说一、明清谴责小说1.谴责小说的定义清朝末年,清政府在镇压了戊戌变法、出卖了义和团运动后,国势衰微到了极点,民族危机愈加深重,民族危机愈加深重,广大群众对腐朽无能的清帝国已感到无望。

具有改良思想的小说家纷纷通过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国家的主张,人们把这一时期出现的小说称为“谴责小说”。

2.明清代表性谴责小说被后人誉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代表了这类小说的最高成就。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1867—1907),全书共有60回,由许多独立成篇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

书中描写一群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他们贪污昏庸,媚外卖国,展开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暴露和讽刺晚清官场的腐败,突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清王朝对帝国主义的屈辱投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吴趼人(1866—1910),全书一共108回。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和见闻为线索,记录了许多社会上的怪现状:官场到处是贪财受贿,营私舞弊;商场里官商勾结,尔虞我诈;洋场上嫖赌拐骗,醉生梦死等。

在近二百多个小故事中形象地反映了中法战争后20年间中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1909),全书20回。

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江湖医生老残四处行医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暴露当时某些官吏的残暴昏庸并着重抨击了那些名为“清官”、“能吏”,实为昏官酷吏的虐民行为,反映了晚清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

明清小说批评中的情理观念

明清小说批评中的情理观念

评 中逐 渐 成 为 小 说 美 学 的 重 要 范 畴 . 常 运 用 于 对 经 小 说 的 人 物 形象 、 实 性 、 真 创作 目的 与 小 说 功 能 等 问
题论述 中
戏 三 昧 之 笔 ; 要 情 景 造 极 而止 . 必 其 有 无 ”谢 亦 ( 发 达 的宋 兀 讲 史 以 及 历 史 剧 , 培 养 r读 者 和 既 听 众 对 历 史 题 材 的 偏 爱 , 历 史 素 材 的积 累 L也 更 在 为厚 重, 所 较 早 出 现 的 几 部 白 话 篇 小 多 是 兑.
占人 常 以情 、 论 诗 文 。有 时 是 单 独 使 J 如 陆 理 剖.
认识 . 早 也 主耍 在历 史 小 - 领 域 展 开 . 最 觉 并 小 说 的
机 《 赋 诗 绿情 而 绮 靡 ” “ 扶 质 以 意 ” 有 时 文 、理 睛、 对举 , 理 姐剞 勰 ‘ 心 雕 龙 j 的 文 中 睛者 文 之 经 辞 者 理 之 纬 动 而言 形 + 发 而 文 _ 但 更 多 的 时 、情 理 见
器 为 酋的” 史 ” 继 对 了前 代 柯 关小 说 补 虫 的 观 念 补 振 乏 ( 西 京 杂 记 ≯ < : 抄 出为二卷 . H< 京 祭 记} 今 阿 .
发位 . 采行 乎 其 中 ” 刘辰 翁 最 早 以情 、 情 、 态 空 神 情 等 概 念 批 点 《 说 新 语 ≥ 如 仲 情 至 ” 世 . 俯 、 是 注情 真
语 、 说 常情 ” 极 得情 态” 神情 自五 . 叫、 、 、 愈见 苴 真 、语悉世情” . 等 虽然较为简略 , 但批点者 以情作
为 评 判 小 说 的标 准 之 一 . 及 到 人 物 性 格 、 说 与生 涉 小

从《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看明清小说中的科举批判

从《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看明清小说中的科举批判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从《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看明清小说中的科举批判李志浩 山东管理学院摘 要:《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是中国在明清时期经典的小说之一。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描绘了一个鬼神妖魔人的世界,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小说之一,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古代文学讽刺小说的巅峰。

《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对于中国明清时期的科举制都进行了批判,本文比较了两部小说对于科举制的批判,分析了由于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等原因导致的两部小说对于科举制批判的不同。

关键词:科举制度、背景、批判作者简介:李志浩(1989-),女,汉族,山东泰安市人,山东管理学院人文学院教学秘书、助教,研究方向:中国文学、齐鲁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9-074-02一、引言明清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后时期,在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小说。

从隋唐时代,中国开始了长达千年之久的科举制。

当科举制发展到明代,逐渐地形成八股文的形式,这种形式限制了人们思维的自由,许多学者对科举制进行了批判与讽刺,而《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评与讽刺,这两部小说,通过对封建制度下士人与其他人的描写以及各种手法的运用等,尽管两者批判的角度不同,但是两者都揭露了科举制的弊端,对于科举制进行了批判。

二、创作背景任何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其历史背景,只有把作品放在历史的背景下去解析与评价作品才有意义。

为了更好地去找出两部小说对于我国科举制带的批判,需要追求其创作的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去找到两部小说对于科举制的批判。

(一)作品的背景《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两部小说都是在清朝中期,《聊斋志异》大约成型于康熙年间,而《儒林外史》则成型与乾隆年间,由于《儒林外史》要晚于《聊斋志异》几十年,使得科举制的弊端更加的暴露,导致后者对于科举制的批判更加的深刻,更倾向于对于制度的批判。

明清小说的特点与意义

明清小说的特点与意义

明清小说的特点与意义1. 引言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时期,其中小说作品成为当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明清小说的特点以及其对当时社会和文化产生的意义。

2. 特点2.1 文体多样性在明清时期,小说形式开始多样化,包括章回体、话本体等不同形式。

不同于以往的诗词曲赋,小说以散文语言进行叙述,更加贴近生活与人民。

2.2 描写细腻明清小说注重对细节和情感的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情节展开等方面表现出极高水平。

例如《红楼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就达到了极致。

2.3 真实反映社会生活明清小说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有着真实而细腻的描绘,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态和风貌。

例如《水浒传》中反映了农民起义和侠义精神。

2.4 民间风格浓厚与以往文学作品多为贵族阶层创作不同,明清小说更加注重民间风格和描写民间生活。

这使得小说更加贴近人民,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

3.1 文化传承与创新明清小说既继承了以往文人的创作传统,如艺术性、思想性等方面,同时也在题材选取、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这种传承与创新使得明清小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3.2 社会启示与批评在对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中,明清小说能够启示人们对社会问题和人性弊端进行思考。

例如《西游记》中对社会腐败和权力斗争的揭露正是明清小说的一个典型例子。

3.3 影响后世文学明清小说影响了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和题材选择。

以《红楼梦》为例,它不仅影响了后来小说、戏剧等领域,还对诗词曲赋甚至瓷器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3.4 反映民族精神明清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侠义精神等成为后世文化中表达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符号。

这些价值观和人物形象无论在当时还是后来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明清小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和深远的意义。

它们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也对中国文学史和民族精神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明清小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明清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社会批评及排案风潮

明清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社会批评及排案风潮

明清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社会批评及排案风潮《儒林外史》是明清时期著名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讽刺和批评社会现象为特色。

小说通过描写官场、士人及其家族之间的复杂关系,涉及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其中与社会批评和排案风潮相关的内容。

1. 社会批评的主题和手段《儒林外史》通过生动且富有幽默感的情节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了对当时封建社会弊端的犀利批评。

1.1 封建礼教观念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魏忠贤等人追逐权力、利益,无视封建礼教规范,揭示了儒家伦理道德与现实世俗间存在着巨大反差。

1.2 官场腐败作者通过对官府、侍从等群体的真实描写,暴露出明代末年官僚体制内弊端甚至丑态,让读者看到了官场腐败的一面。

1.3 士人虚伪小说中展现了许多儒生通过书生气十足、迂腐无用的学问来攀附权贵和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批判其虚伪与势利。

2. 排案风潮排案是指明清时期士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凝聚统治阶级间关系所进行的群体行动。

《儒林外史》对排案风潮进行了深入描写,并通过主要人物的经历,反映出士人在斗争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现实考量。

2.1 高科举竞争压力小说中描写了主人公魏忠贤等士人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进入官场,凸显了高科举竞争对于士人们的巨大压力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

2.2 士绅家族联合行动小说中描述了士绅家族之间为了保护自身权益而进行密谋和合作。

这种家族间勾结推动了排案风潮的发展,并彰显了家族势力对于士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2.3 政治手段与道德困境小说中的排案风潮也反映出士人常常需要通过讹诈、软硬兼施等手段来进行政治斗争,但这同时也使他们陷入到了道德困境。

总结明清小说《儒林外史》以生动的情节和犀利的批评揭示了明清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突出了封建社会弊端以及士人们为争取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排案行动。

通过对社会批评和排案风潮这一主题的深入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背景下士人们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

明清小说的特点与流派

明清小说的特点与流派

明清小说的特点与流派一、明清小说的特点1.叙事风格:明清小说以章回体为主,采用了叙事、描写、对话等多种手法,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

2.人物形象: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主题思想:明清小说涵盖了广泛的主题思想,如批判封建社会、反映人民生活、弘扬儒家文化等。

4.语言风格:明清小说的语言风格独特,既有文言文的典雅,又有白话文的通俗,形成了雅俗共赏的特点。

5.艺术手法:明清小说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夸张、讽刺、对比、象征等,增强了作品的的表现力。

二、明清小说的流派1.历史演义: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英雄豪杰的故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2.神话传说:以神话传说为基础,塑造神奇奇幻的故事,如《西游记》等。

3.世情小说: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如《红楼梦》等。

4.武侠小说:以武术江湖为背景,讲述侠义英雄的故事,如《射雕英雄传》等。

5.才学小说:以学术竞争为题材,展现文人学士的风采,如《儒林外史》等。

6.神怪小说:以神鬼仙魔为题材,讲述奇幻的故事,如《聊斋志异》等。

7.言情小说:以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如《西厢记》等。

8.历史小说: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历史故事,如《明朝那些事儿》等。

综上所述,明清小说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流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习题及方法:1.习题:明清小说的叙事风格主要是什么?解题方法:回顾所学知识,明清小说的叙事风格主要是章回体,采用了叙事、描写、对话等多种手法。

答案:明清小说的叙事风格主要是章回体,采用了叙事、描写、对话等多种手法。

2.习题:明清小说中哪部作品以神话传说为基础,塑造神奇奇幻的故事?解题方法:根据所学知识,神话传说的明清小说是《西游记》。

答案:《西游记》以神话传说为基础,塑造神奇奇幻的故事。

3.习题:下列哪部作品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射雕英雄传》解题方法:根据所学知识,选项C《红楼梦》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明清小说批评与《小说神髓》的叙事技巧

明清小说批评与《小说神髓》的叙事技巧
“ 宾主”“ 针线 ” “ 衬染 ” “ 省 笔 ” 等 很多 相 似 的说
法 钾 圳 。
在 “ 稗 史 七 法 则 ” 中解 释 说 “ 照应 又 叫照 对 ,正
如律诗 中的对句 ,情节之间彼此对 比照应。与重复 相 似但 不是 简单 的重 复 。 ” l 2 j 4 。“ 反对 ” :“ 三 国一
收稿 日期 :2 0 1 3—1 1 — 0 2
《 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第一 、 《 毛声 山评注琵琶
基金项 目: 2 0 1 0 年度 江苏 省社 会科学基 金项 目 ( 1 0 wwi ) o o 9 ) 作者简 介 : 潘 文东 ( 1 9 6 9 一) ,男 ,江苏苏 州人 , 博 士 ,副教 授 ,研究 方向 :日语教育 、1 3 本文学。
浩繁 。 马 琴在 “ 小 说 作 法 稗 史 七 法 则 ” 中 提 到 了评
认为 《 小说神髓》 上下卷是 相矛盾 的,下卷 的思 想又倒退到前近代的水平。本文尝试梳理 中国明清 小说批 评与 日本 江户 时代文学及 对 《 小说神髓 》 的影响与变异关系,从 中日文学近代话语转换 的轨 迹 中考察 《 小说神髓》 的叙事技 巧 的创新性及其
琴 《 南总里见八犬传》 第九辑 中帙附言 ,其 中总 结 了小说 作法 “ 稗史 七法则 ” [ 2 J 蛔 阳 。曲亭 马琴
( 1 7 6 7 —1 8 4 8 )本姓泷泽 ,后 又用过 曲亭主人 、著 作堂主人、蓑笠鱼隐等别号,是江户时代后期代表 性的大众小说作家 , 一生创作了读本类小说约 四十 种 、黄表纸上百种、合卷七十多种 ,还有大量的随 笔 、评论 、日记 、书简 、杂著等 ,加起来可谓卷帙
的法则” ,逍遥提出作家在小说创作时首先要注意 脉络通透 。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他引用 了江户时代 后期著名文学家曲亭 马琴的 “ 稗史七法则” :“ 中 国元朝明朝 的才子们所作 的稗史 自有法则 ,所谓法

明清小说品评

明清小说品评

明清小说品评中国小说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所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小说形式更为丰富,也更具有代表性。

明清小说作为中国文学宝库中重要的一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本文就明清小说进行品评,为读者了解和欣赏明清小说提供一些参考。

一、明清小说的特点明清小说是在唐宋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它们以“通俗易懂”、“近人情味”、“纯文学艺术追求”等特点成为中国小说的代表作品。

明清小说创作形式丰富,结构复杂,人物形象生动真实,情节曲折多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阅读性。

二、明清小说的分类明清时期,小说形式更为多样化,主要可以分为四类:1.长篇小说:《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2.中篇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庐山谣》等。

3.短篇小说:《古今小说集》、《竹枝词》、《蒲松龄竹叶青》等。

4.笔记小说:《搜神记》、《枕中记》、《武林旧事》等。

以上四类小说各有特点,可从不同的角度对明清文学进行研究,彰显出明清文学的广阔魅力。

三、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品1.《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荣府”为中心,描绘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之间的生活、婚姻、家族、奢侈、腐败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红楼梦》以其精湛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影响深远,享誉海内外。

2.《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其内容以唐僧西天去取经为主线,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等奇特的角色,以及他们的奇遇和冒险历程。

其幽默风趣、擅长夸张、妙笔生花、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

3.《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作。

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宋朝末年官府腐败无能,造成民间受迫害的局面,表现了群雄聚义起义抗争的历史背景,同时也描写了每个英雄群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命运,塑造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英雄形象,作品有很强的视觉力度和情感感染力。

明清小说批评中“情理”观的流变分析

明清小说批评中“情理”观的流变分析
对 每个 时 期 人 们 的 “ 理 ” 念 进 行 探 析 , 情 观 以便 更 准确 地
对《 剪灯新 话》 等传奇 小说 持肯定 态度 , 也许原 因各异 ,
但起码有 一个原 因是相 同的 , 那就是《 剪灯新话》 等作 品 可以“ 劝善惩恶” “ 、 感发人心 ” 可以“ , 言者无罪 , 闻者足 以戒” 从而达到 “ 补于世 ” , 有 的作用 。而这些 , 不正是统 治阶级的 教化 思 想 吗?不正 是 封建 传 统伦 理道 德 吗? 不正是所 谓的《 春秋 》 大义圣贤大论吗? 可见明代 初期 , 小说批评家们 的 “ 理” 情 观念 依然 是 “ ” 当先 , 理 字 而且
相似的“ 理论 ” 情 观点 , 们不妨 列举 几个关键 词 : 善 我 劝
惩 恶 ( 善 贬 恶 、 劝 、 劝 ) 风 化 、 孝 。 这 些 评 论 者 褒 惩 世 、 忠
连用 ; 有时用于小说 创作 艺术 的技 巧上 , 时用 于小说 有
主题思想的揭 示上 。情 与理作 为 小说批 评 中 占重要地 位的一对批评用语 , 明清时 期得 到 了最广 泛的 承认。 在 ① 正如任何事物都 是发展 变化 的一样 , 明代到 清代 , 从 人们 的“ 情理” 观念 也在 不断地 发 生变化 , 情 ” “ ” “ 与 理 的涵义也随之变化。本文将 明清两代分成 四个时期 ( 明 代前期 、 中期至晚期 、 明代 明清初 、 清代前 中期 ) 分别 ,
第3 1卷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 会科学版 )
Junl f ue N r l n esy( h ooh n oi c ne ora o bi o i rt P i spyadSca Si c ) H ma U v i l l e

明清小说评点文本中的意象化书写及其互文指向

明清小说评点文本中的意象化书写及其互文指向

出: “ 绝笔收势, 馀蜒纠结; 若山峰施毒 , 看隙缘蠊; 腾蛇赴穴, 头没尾垂。 ” 【 2 这种艺术方法为后来的艺
பைடு நூலகம்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 l B Z W0 0 5 ) ; 安微农业大学文艺学培育科学资助项目( 2 0 1 3 z d x k 一 1 6 ) 作者简介 : 张伟 ( 1 9 7 9 一 ) , 男, 安徽 庐江人 , 安徽农 业 大学人 文社会科 学学院讲师。
创作过程中所体味到的审美意蕴和理论主张。 他指
的。 对于意象批评 , 张伯伟作了这样的界定:“ 意象 批评法 , 就是指以具体的意象 , 表达抽象的理念 , 以揭示作者的风格所在。 其思维方式上的特点是直 观, 其外在表现上的特点是意象。 ” [ 1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6 — 0 1
( 安 徽农 业 大学 人 文社会 科 学学 院 , 安徽 合肥 2 3 0 0 3 6 )
摘要 : 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 特有的批评形式与立论方法, 意象批评在明清小说评点文本中 的承继与衍化
是对传统书画诗文意象化书写的文体拓展与文本深化, 其在评点文本中引发的叙事模式的改变对小说评点文本的 叙事结构、 情节处理、 文法特征乃至语言 技巧都带来了 深远影响。 评点文本中 的意象化书写多 取材于传统画论的审


意 象批 评的文体 穿越 与文本溯 源
意象批评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书画评论 中, 后来
又渗透 到传统 的诗文批 评, 成 为中国古代 诗文书 画批评 的一种主流模 式。 东汉的崔瑗所著的 《 草书 势》 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书法理论著作。 在《 草书势》 中, 崔瑗从 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 出发 , 将自 身在创作 过程 中所体 验的审美 感受与书法创作理论 结合 起 来, 衍化 为一个个生动的审美意象 , 借 以表 达书法

明清小说评点中的“期待视野”

明清小说评点中的“期待视野”

“Horizon of Expectation”in the Commentary on Novel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作者: 李梦圆[1]
作者机构: [1]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上海201400
出版物刊名: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8-21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4期
主题词: 明清小说;中国诗论;视界融通;期待视野
摘要:明清小说评点与西方文学批评对话体现在理论上的融通。

学界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接受美学因素已有探析,涉及中国古典诗论“意境”的接受美学、中国小说文本中的接受美学、明清小说评点与西方接受理论的交互等。

明清小说评点也有围绕“期待视野”的探讨,兹进行细考,以使得明清小说评点与西方接受美学贯通的路径更为明晰。

明清小说赏析

明清小说赏析

明清小说赏析简介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

这些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节吸引了大量读者,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明清时期的小说作品进行赏析,以展示其独特之处和艺术价值。

1. 《红楼梦》《红楼梦》是明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角色的爱情纠葛为线索,通过对社会风貌、家族命运的描绘,展现出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虚伪。

《红楼梦》不仅在情节上扣人心弦,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经典。

2. 《水浒传》《水浒传》是元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英雄小说,也被称为“宋江传”。

作品以宋江等108位好汉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对叛逆、义气、江湖等题材的深入探讨,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黑暗面和原始状态。

《水浒传》的故事情节曲折紧凑,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堪称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3. 《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作品以孙悟空、猪八戒等主要角色的取经之旅为主线,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讽刺和对人性的独特思考。

《西游记》不仅在情节创作上独树一帜,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4. 《金瓶梅》《金瓶梅》是明代作家兰陵笑笑生创作的一部耽美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描写庶民生活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以西门庆、潘金莲等主要角色的情欲故事为主线,通过对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揭示,展现了庶民生活的复杂和残酷。

《金瓶梅》的文字生动活泼,情节曲折离奇,被视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总结明清时期的小说作品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小说通过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时,这些作品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研究这些小说,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的多样性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明清小说评点的艺术真实论

明清小说评点的艺术真实论

作者: 祁志祥[1]
作者机构: [1]上海政法学院国学研究所,上海201701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辑刊
页码: 212-217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5期
主题词: “像情像事”;“逼真传神”;“虚实相生”;“实赝参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
摘要:明代李贽和叶昼的《水浒传》评点,深入到现实主义小说在奇特的虚构中“像情像事”、“逼真传神”的特点,真幻相即的艺术真实问题最早被提出来。

谢肇涮、袁于令和李日华通过对《西游记》、《广谐史》的分析,指出即便展示奇异想象的魔幻小说也是虚实相生、包含着生活真理的。

冯梦龙、凌潆初通过《三言》、《二拍》的编撰,揭示反映市井生活的世情小说更是“事赝而理亦真”、“实与赝各参半”。

清代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将艺术真实论深入到创作发生、艺术构思、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认为创作发生是“因文生事”,艺术构思
是“凭空造谎”,人物塑造是根据‘:情理”为角色“摹神”;情节设计是“出人意
外”又“在人意中”、“事之所无,理之必有”,从而将艺术虚构与生活真实关系的讨论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如灯取影:明清小说评点批语例释

如灯取影:明清小说评点批语例释

如灯取影:明清小说评点批语例释
饶道庆
【期刊名称】《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4(025)003
【摘要】《金瓶梅》张竹坡批评本第六十二回,写到李瓶儿将死之时,西门庆“往后边上房里对月娘悉把祭灯不济之事,告诉一遍:‘刚才我到他房中,我观他说话儿还伶俐,天可怜,只怕还熬出来,也不见得'”,后有行间夹批:“颖上三毫,如灯取影。

”接下去写“月娘道:‘眼眶儿也塌了,嘴唇儿也干了,耳轮儿也焦
【总页数】1页(P73)
【作者】饶道庆
【作者单位】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9
【相关文献】
1."真"解——明清小说评点范畴例释 [J], 陈心浩
2.由明清小说评点话语探《史记》对明清长篇小说叙事的影响 [J], 赖祥亮
3.明清小说评点美学二题——明清文艺思潮札记 [J], 潘知常
4.“妙”解——明清小说评点范畴例释 [J], 陈心浩;李金善
5.“奇”解——明清小说评点范畴例释 [J], 李金善;陈心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要善于写“同中之异”
• “《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 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 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约,阮小七粗 鲁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
• 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 盾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 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
• C、强调小说中的“趣”。第五十三回回评: “〈水浒传〉文字当以此回为第一,试看 种种摩写处,那一事不趣,那一言不趣? 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
• 3、金圣叹(1608-1661),名人瑞,号圣叹。
• 六才子书:《离骚》、《庄子:天下之文章,无有出 水浒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 生右者。……但能善读水浒,而已为其人绰绰 有余也。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 人有其气质,不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 1、思想的矛盾:痛恨贪官污吏,同情农民起义;但又维 护皇权,反对以下犯上。
• 2、艺术批评的贡献 • 人物论: • A、注重神似而非拘泥于形似。 • 《读第五才子书法》: • 《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
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 只是一样。 • 鲁达自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卤处, 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 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 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
三、明清代其它小说理论批评
• 1、毛氏父子评《三国》。主要继承金圣叹。 在处理艺术创作中虚实关系时,推崇以 “实”作为基础。
• 毛纶、毛宗纲父子:《读三国志法》 • A、正统思想。“读三国志者,当知有正统、
闰运、僭国之别。正统者何?蜀汉是也。 僭国者何?吴魏是也。闰运者何,晋是 也。”
• B、艺术分析方面(模仿金圣叹)
• 2、张道深评《金瓶梅》。认定其“世情”的性质,即对 人情世态的丑恶极其不满的“泄愤”之作。
• A、内容方面:揭露说。
• 《金瓶梅》说淫话,止是金莲与王六儿处多,其次则瓶儿, 他如月娘、玉楼止一见,而春梅则惟于点染处描写之。何 也?写月娘,惟扫雪前一段,所以丑月娘,丑西门也。写 玉楼,惟于含酸一夜,所以表玉楼之屈,而亦以丑西门也。 是皆写其淫荡之本意也。至于春梅,欲留之为炎凉翻案, 故不得不留其身份,而止用影写也。至于百般无耻,十分 不堪,有桂姐、月儿不能出之于口者,皆自金莲、六儿口 中出之,其难堪为何如此?作者深罪西门,见得如此狗彘, 乃偏喜之,真不是人也。……此作者之深意也。
• B、对人物性格的精到分析。
• 描画鲁智深,千古若活,真是传神写照妙手。且 水浒传文字绝妙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 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 刘唐等众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 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 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 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读者亦以为然乎?读者 即不以为然,李卓老亦自以为然,不易也。
• 有背面铺粉法。如要衬宋江奸诈,不觉写 作李逵直率;要衬石秀尖利,不觉写作杨 雄糊涂是也。
• 有正犯法。如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 又写二解争虎;潘金莲偷汉后,又写潘巧 云偷汉;江州城劫法场后,又写大名府劫 法场;何涛捕盗后,又写黄安捕盗;林冲 起解后,又写卢俊义起解;朱仝、雷横放 晁盖后,又写朱仝、雷横放宋江等。正是 要故意先把题目犯了,却有本事出落得无 一点一画相借,以为快乐是也。
• B、艺术方面:情理说。
• 做文章不过情理二字。今做此一篇百回长 文,亦只是情理二字。于一个人心中,讨 出一个人的情理,则一个人的传得矣。虽 前后夹杂众人的话,而此一人开口,是此 一人的情理。非其开口便提情理,由于讨 出这一人的情理,方开口耳。是故写十千 百人,皆如写一人。而遂洋洋乎有此一百 回大书也。
• 2、叶昼托名李贽的评点
• A、注意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区别。
• 第一回总评:“《水浒传》事节都是假的,说来 却似逼真,所以为妙。常见近来文集,乃有真事 说做假者,真钝汉也,何堪与施耐庵、罗贯中作 奴。”第十回总评:“《水浒传》文字原是假的, 只为他描写的真情出,所以便可与天地相终始。 即此回中李小二夫妻两人情事,咄咄如画。若到 后来,混天阵处,都假了,费尽苦心亦不好看。”
• E、注重个性化的行为举止和语言。
• 结构论: • 重视艺术结构的整体性; • 结构为人物塑造服务; • 结构既要符合真实,又要尽量生动、丰富。
• “《水浒传》有许多文法,非他书所曾有, 略点几则于后: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 线法……。”——
• 有绵针泥刺法。如花荣要宋江开枷,宋江 不肯;又晁盖番番要下山,宋江番番劝住, 至最后一次便不劝是也。笔墨外,便有利 刃直戳进来。
• 《三国》一书,总起总结之中,又有 六起六结:其叙献帝,则以董卓废立 为一起,以曹丕篡夺为一结;其叙西 蜀,则以成都称帝为一起,而以绵竹 出降为一结;其叙刘关张三人,则以 桃园结义为一起,而以白帝托孤为一 结;其叙诸葛亮,则以三顾茅庐为一 起,而以六出祁山为一结;其叙魏国, 则以黄初改元为一起,而以司马受禅 为一结;其叙东吴,则以孙坚匿玺为 一起,而以孙皓衔璧为一结。凡此数 段文字,联络交互于其间,或此方起 而彼已结,或此未结而彼又起,读之 不见其断续之迹,而按之则自有章法 之可知也。
• C、要善于运用陪衬、烘托
• D、注重“人情物理”,即生活中的真实
• 二十二回“景阳冈武松打虎”回评:读打虎一段, 而叹人是神人,虎是怒虎,固已妙不容说矣。乃其 尤妙者,则又如读庙门榜文后,欲待转身回来一段; 风过虎来时,叫声阿呀,翻下青石来一段;大虫第 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时,被那一惊,酒都做冷 汗出了一段;寻思要拖死虎下去,原来使尽气力, 手脚都苏软了,正提不动一段;青石上又坐半歇一 段;…皆是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