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欣赏《中外歌剧》感想

合集下载

选修歌剧欣赏心得体会

选修歌剧欣赏心得体会

选修歌剧欣赏心得体会歌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集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表演。

近期,我有幸选修了一门歌剧欣赏的课程,并在欣赏了多场精彩的歌剧表演后,我深感受益匪浅,下面我将从剧情、音乐和舞台设计三个方面分享我对歌剧欣赏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在歌剧的剧情方面,我对其中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物形象深感着迷。

歌剧以其浓烈的情感传达打动人心的故事,而其中的人物形象也是鲜明且丰富多层次的。

在《图兰朵》中,我被主人公卡门坚韧不拔的性格所打动,她的坚持和执着为整个剧情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在《茶花女》中,男主角阿尔弗雷多的奉献和爱情的纠葛令我深感思考。

通过剧中所展示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冲突,歌剧不仅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了共鸣和思考。

其次,音乐是歌剧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歌剧中的音乐常常催人泪下,令人陶醉其中。

在欣赏歌剧时,音乐是我最为注重的方面。

无论是优美动人的旋律还是细腻感人的唱腔,都能深深地触动我的心灵。

例如,在《图兰朵》中,卡门的舞曲以其热情四溢和激情奔放的音乐节奏成为该剧中的经典之作。

在《茶花女》中,托斯卡的绝唱《Vissi d'arte, vissi d'amore》中表达了一个女人对艺术和爱情的无尽渴望和痛苦。

这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不仅给我带来了审美的享受,更让我对音乐的力量和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舞台设计是我在欣赏歌剧时所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歌剧以其华丽的舞台和精致的布景设计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在歌剧的舞台设计中,我也能感受到导演的用心和艺术家们的创意。

通过舞台上的装饰和灯光的变化,剧中的情节和氛围得以更加真实地呈现。

例如,在《图兰朵》中的雄伟舞台布景和充满情调的灯光设计,使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浪漫而激情的19世纪西班牙。

这些精心设计的舞台元素能够将观众带入剧情的世界,增强观赏的体验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通过选修歌剧欣赏课程,我对歌剧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歌剧作品鉴赏课收获感想

歌剧作品鉴赏课收获感想

歌剧作品鉴赏课收获感想
歌剧是一种源自意大利的音乐艺术,以其宏伟的音乐、华丽的服装和戏剧性的情节而著称。

鉴赏歌剧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种艺术形式,并从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在这门歌剧作品鉴赏课上,我学到了许多有关歌剧的知识,包括歌剧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我还学会了欣赏歌剧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要注意音乐和舞蹈之间的配合、理解歌词的含义和角色的背景等。

通过鉴赏歌剧作品,我也学到了许多音乐知识。

歌剧的音乐通常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包括管弦乐、合唱、钢琴和歌剧特定的曲目等。

我还学会了如何分析一首音乐作品,例如它的结构、节奏、和声和旋律等。

这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课程,不仅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歌剧的艺术,还能够提高我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歌剧的知识,还学到了音乐的魅力和复杂性。

中西歌剧欣赏

中西歌剧欣赏

中西歌剧欣赏11学前本项欣一学期的中西歌剧欣赏课结束了,我不得不感慨时间飞逝。

当初选择这门公选课,仅仅是出于自己想要了解中西歌剧。

经过一学期的课堂,老师给我们欣赏了那么多歌剧,每一部歌剧都丰富地表达了其感情,我对歌剧欣赏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众多的歌剧中,《刘三姐》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其完整地诠释了刘三姐为自由而歌唱,为尊严而抗争的精神。

刘三姐自幼父母双亡,与哥刘二相依为命,二人以打柴、捕鱼为生。

她不畏贫穷,勤劳聪明,纺纱织布是众人夸赞的巧手,而且长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绝伦。

她的山歌遐尔闻名,常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

正因为这样,触犯了土豪劣绅的利益。

其中,当地财主莫怀仁请来三个秀才与刘三姐对歌,被刘三姐等弄得丑态百出,大败而归。

莫怀仁恼羞成怒,不惜耗费家财去勾结官府,咬牙切齿把刘三姐置于死地而后快。

将其抓进府关闭起来,杜绝一切的联系,想让刘三姐成为他所能掌控的笼中之鸟,为己所用,千方百计欲娶刘三姐为妾。

可是莫怀仁万万没有想到刘三姐是这般顽强,她与其丫鬟联合将其古董花瓶一一杂碎,气得他直跺脚。

而后来,阿牛哥的歌声传到了刘三姐的耳朵,她为了维护自己的自由和尊严顽强抗争,用山歌揭露了莫海仁的阴谋,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使其美梦灰飞烟灭。

《刘三姐》是个不朽的经典,不仅是因为她聪明美丽、能歌善舞,唱出了人们的愿望和理想,更多的是因为她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同恶势力做斗争的行为感染了许许多多的观众。

在我眼中,她天不怕、地不怕、不怕官府镇压、不怕地主迫害,甚至可以说她是条“硬汉子”。

在与大财主的斗争中,她勇敢、主动、乐观,用山歌来联系群众,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用以保卫自己,挫败敌人。

在《刘三姐》的感染下,我将刘三姐定为我学习的榜样。

即使现在的社会并不存在当时社会的状况,但是在生活中我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刘三姐的精神给予我动力,鼓励我积极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自己,勇于面对自己的失败,不在困难面前低头。

我知道,《刘三姐》对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我对歌剧的兴趣也从此开始,也许这就是歌剧的魅力所在。

中外名歌剧鉴赏及对比(观后感)

中外名歌剧鉴赏及对比(观后感)

浅谈中外名歌剧的鉴赏和对比罗曼罗兰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不是一种单纯的消遣,他或是对于心灵的一种理智上的裨益,或者是镇定灵魂的一种抚慰。

”排除现代商业元素的融入,单纯来讲我认为音乐其实本身是一种可以让人肃静的艺术,一种可以让人产生情感交流和共鸣的载体。

如果生活中还需要加入一种基调,便是戏剧性。

音乐的戏剧,戏剧的音乐,这便是我对歌剧的理解。

简单地说,歌剧即是用演唱的方式来表演某个戏剧故事,其间往往带有连续不断的音乐。

因为变幻的歌剧有其音乐和戏剧综合形式的本质属性,所以含有歌曲、戏剧、文学、舞蹈甚至舞台美术等许多门艺术贯穿其中。

正是这种特色的综合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歌剧逐渐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种重要的音乐载体并不断得到新的进步和发展。

纵向观察,歌剧的地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区别和特色。

由于笔者对歌剧艺术的理解仅停留在课堂,故无力长篇奇谈,仅选用中外歌剧经典之二——法国歌剧《卡门》和中国歌剧《江姐》进行赏析,通过对这两部歌剧的每幕经典桥段进行分析,浅谈作者对中外歌剧的各自特点的理解,共同和不同之处和个人启示,并对未来歌剧发展过程的初步见解,望与君共勉。

《卡门》是我接触的第一部完整的经典歌剧,无论从逼真完美的舞台艺术和演员服饰,还是从表演者的歌剧表演,都深深地触动我对音乐的理解:最原始的心声当由半说半唱形式表达出来更显淋漓尽致,更显音乐艺术与现实生活的水乳交融。

四幕《卡门》讲述一名生性无拘束的吉普赛女郎卡门从事走私的冒险经历中,先后爱上士兵豪塞和斗牛士吕卡,最终当她为斗牛士胜利而欢呼时,却死在了豪塞的剑下。

歌剧的序曲《斗牛士之歌》耳熟能详,是一首在音乐会上经常被单独演奏的曲目,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

虽然整体给人产生华丽、紧凑和引人入胜的感觉,但是同样也为整部剧情的跌宕埋下伏笔,暗示着未来未知悲惨的结局。

每当卡门遭遇紧张局势或由暗转名时总会响起,交相呼应,明暗对比,给整体话剧蒙上一层神秘的跌宕气势,不仅让每一个人心情随其起伏跌宕。

学习《中国民族歌剧艺术赏析》课程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民族歌剧艺术赏析》课程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民族歌剧艺术赏析》课程心得体会学习《中国民族歌剧艺术赏析》课程心得体会。

我认为这门课程内容非常好,让我收获了许多知识。

尤其是使用“听赏”这种学习手段更能提高自己的理解力与鉴赏水平。

以前只是单纯地从书本上看到的文字性东西变成了视觉化感受,再通过教师所讲述的一些歌剧故事及音乐史背景加深了印象。

而且老师还给出了相应的参考资料,扩大了自己的知识范围,也减少了盲目性。

在此基础上,我想谈谈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如何才能学好这门课谈点粗浅看法。

民族性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具备强烈的民族气质、风格或色彩,当然不同民族各异。

但是也可以分出几种类型。

1.概念型。

比如西洋音乐中的“古典主义”( Classicism)是指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之间欧洲宫廷贵族社会崇尚复古风气的产物;“浪漫主义”( Romanticism)则起始于18世纪末,盛行于19世纪初。

2.人物传记型。

例如,巴赫的《赋格的艺术》( On the Arts of Scratch es)、肖邦的《幻想即兴曲》、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3.社会思潮型。

这类作品包括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器乐作品,或反映某种哲学思想的声乐作品。

4.借鉴吸取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里既包括直接借用外国旋律,也包括作曲家根据民间素材写成的器乐作品,比较著名的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

5.追求个性型。

这类作品大都采用西洋作曲技巧写成,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

这类型的作品最早由德彪西完整地表现出来。

6.探索发展型。

又叫变奏曲。

把独立的小曲加以发展变化,重新组合。

比较有名的有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7.标题性。

除非另有说明,一般指不标题的声乐套曲。

8.探索实验型。

即一部独立的作品。

现在我们来谈谈创作问题:关于对音乐、戏曲这两种艺术形式创作方面有很多说法和做法。

比如说戏曲唱腔设计,有“三五七”之说,意思是每句唱词三拍子,每段唱腔五拍子,第二句落在第四拍上,第三句落在第六拍上……这样处理符合生活语言节奏规律,便于演员掌握。

中外歌剧赏析

中外歌剧赏析

一、《白毛女》
延安鲁迅文艺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 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 1945年初作于延安,同年4月在延安首次公演。新中 国成立后,几经修改,使剧本更为精炼、紧凑。 采用山西、河北、陕西等的民歌和地方戏的曲调, 并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剧中的《红头绳》、 《漫天风雪一片白》、《我说、我说》等,都是音乐 会上的保留曲目
《白毛女》
《窦娥冤》
《小二黑结婚》
(一)中国歌剧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歌剧事业得到发展,涌现大量优秀 剧目,如《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等。 20世纪60年代前后 我国歌剧创作形成“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局面,进一步大胆探索新歌剧创作,产生了 《刘三姐》、《红珊瑚》《江姐》《洪湖赤卫队》等一 大批影响很大的新剧目。 20世纪80年代 我国歌剧舞台出现了多种体裁、形式、 风格。有按西洋歌剧模式创作的歌剧《伤逝《原野》等。 也有沿用民族歌剧形式而在音乐创作上有了跟大发展的 歌剧,如《火把节》《深宫欲海》;还有采用喜歌剧, 轻歌剧的形式创作的歌剧,如《芳草心》等,我国歌剧 呈现繁花似锦的局面。
二、歌剧《江姐》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 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 《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 搬上歌剧舞台,此剧由阎肃 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 作曲。 该剧故事发生在新中国 成立前夕,中国地下党员江 雪琴到华蓥山发动群众抗丁 抗粮,发展武装斗争,配合 解放军战争的胜利进行。由 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 捕入狱,在狱中江姐对敌人 的威逼利诱展开了争锋相对 的斗争,最后英勇就义。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在观赏小仲马的 戏剧《茶花女》后,备受感动,立即邀请 剧作家修改剧本,以短短6周时间谱曲完 成,改编为歌剧。1853年在意大利凤凰歌 剧院首演时,因男女主角表现不佳,惨遭 失败,面对这样的结果,威尔第只说了一 句话:「时间会证明这次的失败究竟是主 演的错还是我的错。」2年后,歌剧茶花 女换了主角再次上演,立即造成轰动! 至今已经是全世界最常被演出的歌剧。 剧中多首歌曲,如《饮酒歌》、咏叹调 《啊!梦里情人》、《及时行乐》等,已 变成许多声乐家必唱曲目,受欢迎的程度 可称作歌剧界中的流行金曲。

中外歌剧赏析猫

中外歌剧赏析猫

中外歌剧赏析院系:音乐系年级:09级3班学号:091100302 姓名:彭月一.对这中外歌剧赏析这门课的心理体会: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高速发展,教育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有一颗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心灵。

我们的音乐课通过营造自由轻松的气氛,多元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创新精神,以达到现代的成功音乐教学的理念。

1.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热爱音乐了解音乐渗透的相关文化,这节歌剧欣赏是以外国歌剧为主那么就要把外国文化引入课堂,逐步引导学生来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

2.新课程体现了深入浅出的道理,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课中的针对性从音乐中挖掘,集中到一二部作品上。

让学生课前作些预习,收集相关歌剧资料歌剧中的范唱等会更有利于教学。

因为天赋不是天生固有的,音乐的耳朵可以在听力训练中得到,多练习就多出效果,音乐欣赏又是发展听觉才能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通过欣赏和表演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和审美经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做简单的必要的提示,尽量给学生以想象空间,让学生自己来感受特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猫》的声乐审美特征分析首先,歌剧《猫》歌词的隐喻性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把本该聚集到人身上的特质回复到我们身边的一种可爱的动物身上, 而韦伯通过音乐剧又清晰化了拟人的猫, 并把所有内容返回到观众。

杰米玛的每次出场几乎都与格瑞泽贝拉有关, 唱出的旋律也与格瑞泽贝拉相同。

一个是天真无邪、拥有令人羡慕的青春年华, 生命旅途才刚刚开始, 另一个则饱经风霜、已近风烛残年, 使人不禁联想到杰米玛就是年轻时的格瑞泽贝拉, 看到杰米玛就不难理解格瑞泽贝拉对过去快乐时光留恋。

她们一个面朝月落, 一个面朝日出; 一个在痛苦地回忆, 一个在天真地憧憬; 一个饱经沧桑, 一个天真无邪, 这也暗示着生命的轮回。

其次,《猫》的旋律风格迥异,音色变化多样,带给人们强烈的听觉刺激,同时对表现不同角色的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素材西方体材的歌剧600字心德

中国素材西方体材的歌剧600字心德

中国素材西方体材的歌剧600字心德
《中国素材西方体材的歌剧》是一部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的歌剧作品。

这部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素材,融入了西方音乐和戏剧元素,展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在这部歌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西文化的融合。

比如,歌剧中的角色形象、服装、舞台设计等都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

同时,歌曲的旋律也融合了中西方的音乐风格,既有中国传统民乐的韵味,又有西方古典音乐的优美旋律。

这部歌剧不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交流的体现。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此外,这部歌剧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这部歌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比如京剧、昆曲、民间舞蹈等。

这些元素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中国素材西方体材的歌剧》是一部充满创意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仅是一部歌剧,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传承的方式。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促进不同文化之
间的交流和融合。

【精编范文】中外名曲欣赏体会和感受-范文模板 (8页)

【精编范文】中外名曲欣赏体会和感受-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外名曲欣赏体会和感受篇一: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通过本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

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然而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

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民族音乐风格上因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另外外国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在器乐方面成绩比较显著,它完善了一套纯器乐的大型曲式,如独奏奏鸣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

它的主要特点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曲式结构规范,主题乐思发展严谨,功能和声完善,配器细腻,音色力度变化丰富;作曲技法上创造了动机展开的发展手法,用旋律模进、变速度、变节奏、变调性、变和声织体等,造成乐曲发展趋势。

并规范了奏鸣曲式和奏鸣交响套曲。

此外,在古典主义时期还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乐队。

而在此之前的乐队里,只有弦乐组是完整的。

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有组织的充实到乐队后,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均衡、色彩丰富的音响。

这种乐队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以后的音乐发展。

观看一部中国歌剧,一部西洋歌剧,并提交两篇观后感。(写明歌剧

观看一部中国歌剧,一部西洋歌剧,并提交两篇观后感。(写明歌剧

观看一部中国歌剧,一部西洋歌剧,并提交两篇观后感。

(写明歌剧中国歌剧:《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团的经典剧目,《喜儿》更是一个熟悉的角色。

从喜儿到白毛女,全剧共有四位演员,但最精彩的是前两位,他们代表了目前的舞蹈水平。

前两场出场的“喜儿”,觉得自己瘦了又瘦,但在痛斥黄世仁的时候,却能释放出这样一种咄咄逼人、令人震惊的气场,尤其是演员的柔软和轮换,实在令人震撼。

成年的“白毛女”动作更干练、更稳定,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

从技术表现到思想内涵,对剧中人物的刻画更加饱满。

她在剧中复杂的转身非常激动人心,据说这也是全剧的亮点。

的确,古典戏剧的艺术成就是无可非议的。

但艺术毕竟是在发展的。

用现在的视角来评价近40年前的作品,我相信很多前来观看的中年人会用《白毛女》来回忆过去的时代和过去。

那些童年的场景。

艺术似乎不仅仅是欣赏的层面,它更大的魅力应该来自交流,是一种跨越时代的精神交流。

有人认为“白”戏是靠政治和阶级斗争戏的内容取胜的。

这显然具有贬低“白”艺术成就的意味。

我认为,撇开这部戏的艺术成就不谈,就艺术家们所捕捉的主要题材而言,它也是非凡的。

“白”画笔诞生于1945年,正值抗战胜利前夕。

国内阶级矛盾上升的历史时期。

虽然我们党的中央已经对新形势做出了估计,现实生活中也提出了新形势,但国内军政形势还没有发展到成为现实的阶段。

“白”戏立即抓住了这一重要主题,反映了艺术家高度的政治和艺术敏感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白”戏及其艺术家可以说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这说明,大主题并不总是明确地摆在那里,让人们随意挑选,没有艺术家的高度政治敏感性,不可能总是掌握大主题。

这里提到的艺术家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家的政治敏感性的区别在于,政治家所敏感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为了艺术,也不一定适合艺术表达。

《白毛女》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它是中国民族戏曲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中国民族戏曲发展的基石。

它的成功演出在我国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戏曲创作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舞台。

中外歌剧鉴赏

中外歌剧鉴赏

中外歌剧鉴赏—我的观后感这学期我选修了《中外经典歌剧作品欣赏》,了解了歌剧的起源、发展、特征。

以前对歌剧的了解少之又少,对歌剧全面、正式的接触,就是这次《中外经典歌剧作品欣赏》的课程了。

虽然现在的我,仍然停留在单纯地欣赏歌剧的水平上,但这半个多学期的学习,让我对欣赏歌剧有了颇多的感触和思考。

那什么是歌剧呢?歌剧是一种独特而华美的艺术形式,它是一门综合艺术。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接受各种经典歌剧作品的欣赏教育,对提高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简单来说,歌剧,就是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将戏剧、诗歌、音乐、朗诵、舞蹈和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其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高雅、古典、浪漫的情调,精美的舞台场景,优雅的唱腔,跌宕起伏的情节等因素,使之成为音乐艺术中的瑰宝。

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

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后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地。

歌剧可分为中国歌剧和外国歌剧,而中外歌剧也有不大相同的地方,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有:1. 都有故事、有人物、有音乐、有歌曲。

2. 角色上会都有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等用以区分角色。

3. 都会有独唱、二重唱、对唱、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以丰富演唱方式。

不同点有:1. 中国新歌剧都受民歌影响,有大量的分节歌,没有西洋歌剧那样的咏叹调、宣叙调。

有许多对话。

2. 中国歌剧用汉语演唱;西洋歌剧用意大利语演唱。

3. 中国的歌剧对白直接说话;西洋歌剧用宣叙调唱出来。

4. 中国歌剧的音乐比较民族化,旋律比较简单,看完以后可能能够记住几句;西洋歌剧看后可能不知所云。

5. 总的说来,西洋歌剧气势比较大,音乐创作比较考究,比中国歌剧略胜一筹在古典歌剧、现代音乐剧、中国歌剧中,我更喜欢古典歌剧。

大学生歌剧欣赏之我见

大学生歌剧欣赏之我见

大学生歌剧欣赏之我见当今,歌剧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现象,为不同肤色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喜爱。

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值得去思考和回味。

英国日记作家约翰·伊夫林在《歌剧手记》中提到;“歌剧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最为壮丽奢华的娱乐。

”作为素质相对较高的大学生来说,欣赏歌剧首先应该在了解歌剧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掌握歌剧要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歌剧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一、歌剧艺术的基本特征歌剧有“音乐的戏剧、戏剧的音乐”之说。

这是指在舞台表演,并有舞台布景和服饰的,以角色歌唱为主导,以独立的、特定的音乐结构为推进剧情发展为主要手段的戏剧音乐作品。

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综合形式[1]。

它如同诗歌、戏剧、音乐那样在实践中开展;又如同绘画、雕塑、建筑、舞蹈以及戏剧那样在空间构建;它即像戏剧、舞蹈那样,以语言或人体形态作为传递信息媒介,而且更以抽象音符的运动作为表现思绪心态的手段。

简单地说,歌剧是在舞台上用演唱来表演的戏剧,通常配有连续不断地音乐。

歌剧是最激动人心、最投入的,通常也是最壮观的艺术形式。

它把歌曲、戏剧、舞蹈、舞美设计等所有了不起的技艺融为一体[2]。

歌剧是一种独特而华美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门类截然不同。

电影、戏剧、芭蕾和音乐会都不能与之相比。

二、歌剧的要素歌剧中显而易见的要素:独唱演员、合唱队、导演、指挥、乐队、芭蕾。

歌唱演员是歌剧里的明星。

除了要有很深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外,还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

合唱作为歌剧音乐的一种形式,有其特殊的表现功能,为其他音乐形式所不可替代。

从审美意义上来说,合唱的音响组合、和声织体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

一曲曲恢宏的、深沉的、优美的合唱歌曲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许多歌剧舞台上的合唱音乐,作为音乐会的重要曲目,激荡着听众的美感。

舞台导演。

导演负责一台演出的各项舞台要素:制定演出的总体风格,排演舞台动作,和与歌手讨论性格的塑造,与指挥和舞台设计穷尽剧本的戏剧内涵。

中外名曲欣赏之我见

中外名曲欣赏之我见

中外名曲欣赏之我见出于更多了解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和放松自己的情绪的目的,我选择了在星期一晚上上课的公选课——《中外名曲欣赏》。

在搞了个乌龙之后,我们的上课教室最终敲定在了一个具有良好音乐效果的多功能厅1C109。

说实在的,在接触这门课以前,我以为自己上这门课会是很轻松的,欣赏欣赏中外名曲嘛,这谁不会!可是当我上了一节课下来,当我感受到徐湘老师对音乐的那种造诣和领受时,我是深深震撼了。

我为以前会有那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而感到惭愧,我亵渎了音乐的神圣。

在上过几节课之后,我也在老师的教导下知道了我们欣赏音乐并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而是要有“功底”的。

首先我们得要懂得音乐的基本常识,其次要了解曲子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艺术风格,当然还要弄懂音乐题目······首先徐老师讲的是外国名曲的发展脉络,依次为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等等。

巴洛克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巴赫、亨德尔等;维也纳古典音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

在上课的内容中,我了解到了很多有关那些名作曲家的一些生平概述。

比如:海顿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者,被称之为是“交响乐之父”,被誉为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尤以交响乐和管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他的名曲有《告别》和《惊愕》等。

接下来是奥地利的莫扎特,他从小被称之为“音乐神童”,他的创作奠定了德国民族歌剧的基础,创造了现实主义音乐的新体裁。

他的主要代表作有《费加罗的婚礼》、《土耳其进行曲》、《魔笛》序曲和《小星星变奏曲》。

其中我比较熟悉的是《费加罗的婚礼》,因为以前曾经听过这首歌,但就是不知道它的名字,只觉得这首音乐很有意境,蛮喜欢的。

接下来被介绍的就是被称之为“乐圣”的贝多芬了,可以说对于这为伟大的作曲家,我算是并不陌生的了。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

中外歌剧观后感(一篇)

中外歌剧观后感(一篇)

中外歌剧观后感(一篇)中外歌剧观后感 1刚开始,我还是个菜鸟。

但因为音乐的感染力实在太强了,因此我很快认识了各种古典音乐体裁、流派、风格等以及数不尽的作曲家、演唱家、演奏家等。

我第一次听到歌剧其实是在看动画片时偶然听到的。

有一次我看动画片《猫和老鼠》,__一集的情节很有意思:猫是一个歌唱家,有一天到剧院开音乐会。

而老鼠住在那个歌剧院的舞台地板下。

猫的演唱影响了老鼠的休息,然后老鼠跟猫展开了一场以音乐为线索贯穿全集的战斗。

最终老鼠把猫整垮了,老鼠赢得了胜利。

挺有意思的一集。

我看完这一集后觉得其中的音乐很好听。

虽然听不懂意大利语,但我还是上查到了这首曲子的名字,原来这一集中贯穿全集的曲子就是《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快给忙人让路》。

第二次接触歌剧是在大二上学期,那时候我选了公选课“八孔竖笛”。

最后的考试曲目老师说我们可以吹《北风吹》。

其实那时我并没有注意这是《白毛女》选段,直到这次选了“音乐鉴赏”这门公选课。

一次上课,老师讲歌剧,让我们欣赏了《白毛女》。

我乍一听,发现很熟悉,这才知道原来我们以前用笛子吹的《北风吹》就是歌剧《白毛女》选段。

这次上课老师还给我们听了歌剧《卡门》,__一小段我一听就又想起了公选课“八孔竖笛”。

我记得一次上八孔竖笛的课,老师吹给我们听《哈巴捏拉舞曲》,原来这就是歌剧《卡门》中的一段。

另外,我还听到了《卡门》中有一段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__方块”中的音乐。

原来歌剧与我们的生活相距并不遥远。

听歌剧是一种享受,虽然我永远也听不懂他们唱的内容,但是我可以从音乐的节奏、高低、速度等特点中感受到歌剧中的气氛。

我最喜爱的古典音乐是古典钢琴音乐,因此在我第一次听真正的歌剧之前,我早就听过了李斯特由歌剧改编的很多钢琴曲。

比如,歌剧《弄臣》由李斯特改编成《弄臣改编曲》,歌剧《唐璜》由李斯特改编的《唐璜的回忆》,有很多人认为《唐璜的回忆》是世界上最难的钢琴独奏曲。

在课后,我上网听了歌剧《阿依达》和歌剧《魔笛》,加深了对歌剧的理解。

浅谈欣赏中外民歌之感想

浅谈欣赏中外民歌之感想

浅谈欣赏中外民歌之感想第一篇:浅谈欣赏中外民歌之感想浅谈欣赏中外民歌之感想民歌,人民之歌。

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会产生一类别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

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

美国民歌手WOODY GUTHRIE 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说是最早的民歌唱片录音,所以普遍被认定是现代民歌(FOLK)的祖师。

之后 PETE SEEGER、THE WEAVERS继续推动这类音乐。

六十年代越战,反战民歌手如 BOB DYLAN、JOAN BAEZ、PETER、PAUL AND MARY等成为时代的呼声。

如此类推,可以有中国的民歌,美国的民歌,英国、俄国、苏格兰、澳洲或非洲民歌等等。

就像如果这几天大家有到海运大厦天台参与德国啤酒节,大家一定到听到不少他们以吉他、手风琴等奏出的的普鲁士民谣。

民歌的特色,是在于其能否反映它的出处和环境、文化特色,而不只是在乎其使用的乐器的多少、轻重。

(当然无可否认,乐器本身很多时亦能反影民歌本身的文化背境。

)今天,我们活在香港,民歌音乐的文化早以支配在西方篷裙之下,我们今天说的民歌,大多数也就是西方(美国)的民歌。

民歌还分少儿,成人。

一、民歌的起源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2008年世界民歌博览音乐周活动。

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

《国风》中的民歌,大部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剥削实质,表达了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思想和斗争精神,如《伐檀》,它以辛辣的语言讽刺和诅咒了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在《硕鼠》中,更把剥削阶级比作贪得无厌的老鼠,刻画出劳动人民对奴隶主的切齿痛恨和对于“乐土”、“乐园”的向往。

中西歌剧欣赏期末论文

中西歌剧欣赏期末论文

歌剧《木兰诗篇》欣赏这学期的公选课我选了《中西歌剧欣赏》,了解了很多歌剧文化,歌剧的起源、发展、体裁、特征、唱腔、术语和声乐等。

认识了莫扎特、威尔第、罗西尼、贝利尼、唐尼采蒂等歌剧名家,更是观看了《木兰诗篇》、《卡门》、《苍原》等著名歌剧,我深深地喜欢上了歌剧这门艺术。

歌剧起源于西方,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

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歌剧在16世纪末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

世界上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歌剧文化。

中西歌剧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较大不同就是中国新歌剧都受民歌影响,有大量的分节歌,有许多对话,西方歌剧较多用咏叹调、宣叙调等。

歌剧中的声乐部分包括独唱、重唱与合唱,歌剧中重要的声乐样式有朗诵调、咏叹调、小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

其中著名的咏叹调常用于抒发感情,结构较为完整。

宣叙调是开展剧情的段落,多采用半说半唱形式,说话较多。

歌剧的体裁有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小(轻)歌剧、配乐剧等。

中国著名歌剧《木兰诗篇》以中国古代著名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为题材;以西洋乐器伴奏的交响乐和情景歌剧的崭新形式,弘扬了伟大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华儿女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呼唤和平与正义的崇高精神境界;以音乐结构统领全剧,把故事情景包容在序曲终曲与四个乐章的音乐结构之中;以鲜见的创作模式感动震撼世人。

序曲是用有着浓厚中原色彩且简约的音乐分别引入战争以与和平两个色彩鲜明的音乐主题,并以交织的音乐展现着故事的跌宕起伏,哀婉的女声合唱诉说着战争中失去亲人的痛楚与无助,悲慨的男声合唱回荡在激战后古战场的血色残阳之中……第一乐章:替父从军。

木兰出征前夕的柔肠女儿情怀以柔板音乐的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以叙事歌的形式讲述木兰女扮男装奔赴战场的情节。

第二乐章:塞上风云。

以急速的快板音乐表达木兰与将士们“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奔赴战场的情景,展现战争的残酷与漫长的征战岁月。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课程的体会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课程的体会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课程的体会物电学院10电子信息工程胡当十学号:100802020刚一开始选这门课的时候,是因为自己比较喜欢听歌、唱歌,抱着一种听流行歌的态度去的。

上课了以后才知道,老师给我们听的都是经典的歌曲,都是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并且还给我们讲一些音乐器具,还有民间的一些曲调,比如小调。

还讲了歌剧,歌剧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老师上课非常认真,虽然我不懂音乐这方面,但是我知道老师给我们传授的都是经典。

老师说,既然音乐能表达音乐作者的情感,那就需要我们去欣赏,首先要了解音乐的作者、创作背景、名族特征、作者的创作个性,然后要从官能、感情、理智三个阶段逐渐的去感悟。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许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往往都表现了音乐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

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必须深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感情内容。

例如老师给我们讲的歌剧《白毛女》,《白毛女》的主题是“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创作背景《白毛女》是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下诞生的大型新歌剧。

是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

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加工改编而成的。

主题剧本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热烈歌颂了新社会,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

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些声乐的演唱形式,比如合唱、独唱、齐唱和重唱。

放了许多的视频。

合唱是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每组的曲调,同时演唱同一乐曲。

一般合唱都有乐器或乐队伴奏,没有伴奏的合唱称"无伴奏合唱"。

纯粹由女声、男声或童声组成的合唱称"同声合唱"。

由男女声混合组成的合唱称"混声合唱"。

欣赏歌剧实践心得体会

欣赏歌剧实践心得体会

在我国,歌剧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歌剧这一高雅艺术形式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

我有幸参加了多次歌剧演出,感受了歌剧的魅力,以下是我对歌剧欣赏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歌剧的魅力1. 音乐的魔力歌剧中的音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融合了交响乐、合唱、独唱等多种音乐形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听觉享受。

在歌剧演出中,音乐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手段,它将观众带入到一个梦幻般的艺术世界。

如《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旋律优美动人,让人陶醉其中。

2. 角色的塑造歌剧中的角色丰富多彩,既有英雄豪杰,也有市井小民。

这些角色通过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欣赏歌剧的过程中,观众可以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从而引发共鸣。

3. 舞台效果歌剧的舞台效果独具特色,既有华丽的服饰、精美的布景,又有精湛的舞台设计。

在舞台灯光、音响、道具等元素的配合下,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世界,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二、歌剧欣赏心得1. 感受音乐之美在欣赏歌剧的过程中,首先要关注音乐。

要学会倾听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元素,感受音乐的魅力。

例如,在欣赏《卡门》时,要关注歌曲中的西班牙风格,感受音乐与舞蹈的融合。

2. 理解剧情内容歌剧的剧情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要关注剧情的发展,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剧情,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舞蹈、舞台设计等元素。

3. 欣赏演员表演歌剧演员的表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们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感染力。

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要关注演员的表演,感受他们的情感表达。

4. 感受舞台效果舞台效果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要关注灯光、音响、道具等元素,感受舞台带来的视觉冲击。

三、歌剧对我的影响1. 提升审美能力通过欣赏歌剧,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更加关注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对美的事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歌剧鉴赏总结范文

歌剧鉴赏总结范文

歌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元素,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观众。

在我国,歌剧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历经沧桑,如今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艺术体系。

以下是我对歌剧鉴赏的总结:一、歌剧的音乐魅力歌剧的音乐是歌剧的灵魂,它以丰富的旋律、和声、节奏、曲式等手法,展现出了音乐的艺术魅力。

在欣赏歌剧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旋律的优美,还要感受和声的和谐、节奏的韵律,以及曲式的变化。

如《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一段,旋律优美动人,和声丰富多变,节奏鲜明有力,展现了作曲家在音乐上的高超技艺。

二、歌剧的戏剧性歌剧的戏剧性体现在角色塑造、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方面。

在欣赏歌剧时,我们要关注角色之间的关系、情节的跌宕起伏,以及主题的深刻内涵。

如《卡门》中的女主角卡门,她热情、奔放、独立,具有强烈的个性,她的命运轨迹与剧情紧密相连,展现了歌剧的戏剧性。

三、歌剧的舞蹈与美术歌剧中的舞蹈与美术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舞蹈以优美的动作、姿态,表现角色的情感,为剧情增色添彩。

如《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舞》,以轻快、优雅的舞姿,展现了天鹅的优雅气质。

美术方面,歌剧中的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都极具艺术特色,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艺术世界。

四、歌剧的表演艺术歌剧的表演艺术包括歌唱、台词、表演等。

在欣赏歌剧时,我们要关注演员的演唱技巧、台词表达、表演风格等。

如《茶花女》中的女主角薇奥莱塔,她的演唱深情、动人,台词表达真挚、自然,表演富有感染力,使观众为之动容。

五、歌剧的文化内涵歌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欣赏歌剧时,我们要关注歌剧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人物命运等。

如《奥赛罗》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对爱情、友情、家庭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总之,歌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鉴赏歌剧时,我们要关注音乐、戏剧、舞蹈、美术、表演等多个方面,感受歌剧的艺术魅力,领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欣赏《中外歌剧》感想
我是一个音乐爱好者,甚至是一个音乐发烧友。

在上高中之前,我一直都只知道流行歌曲。

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朋友弹钢琴。

虽然那次她弹的是《梦中的婚礼》,但毕竟钢琴还是与古典音乐分不开的。

所以从那时起,我爱上了钢琴,也因此爱上了古典音乐。

刚开始,我还是个菜鸟。

但因为音乐的感染力实在太强了,因此我很快认识了各种古典音乐体裁、流派、风格等以及数不尽的作曲家、演唱家、演奏家等。

我第一次听到歌剧其实是在看动画片时偶然听到的。

有一次我看动画片《猫和老鼠》,其中有一集的情节很有意思:猫是一个歌唱家,有一天到剧院开音乐会。

而老鼠住在那个歌剧院的舞台地板下。

猫的演唱影响了老鼠的休息,然后老鼠跟猫展开了一场以音乐为线索贯穿全集的战斗。

最终老鼠把猫整垮了,老鼠赢得了胜利。

挺有意思的一集。

我看完这一集后觉得其中的音乐很好听。

虽然听不懂意大利语,但我还是到网上查到了这首曲子的名字,原来这一集中贯穿全集的曲子就是《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快给忙人让路》。

第二次接触歌剧是在大二上学期,那时候我选
了公选课“八孔竖笛”。

最后的考试曲目老师说我们可以吹《北风吹》。

其实那时我并没有注意这是《白毛女》选段,直到这次选了“音乐鉴赏”这门公选课。

一次上课,老师讲歌剧,让我们欣赏了《白毛女》。

我乍一听,发现很熟悉,这才知道原来我们以前用笛子吹的《北风吹》就是歌剧《白毛女》选段。

这次上课老师还给我们听了歌剧《卡门》,其中有一小段我一听就又想起了公选课“八孔竖笛”。

我记得一次上八孔竖笛的课,老师吹给我们听《哈巴捏拉舞曲》,原来这就是歌剧《卡门》中的一段。

另外,我还听到了《卡门》中有一段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俄罗斯方块”中的音乐。

原来歌剧与我们的生活相距并不遥远。

听歌剧是一种享受,虽然我永远也听不懂他们唱的内容,但是我可以从音乐的节奏、高低、速度等特点中感受到歌剧中的气氛。

我最喜爱的古典音乐是古典钢琴音乐,因此在我第一次听真正的歌剧之前,我早就听过了李斯特由歌剧改编的很多钢琴曲。

比如,歌剧《弄臣》由李斯特改编成《弄臣改编曲》,歌剧《唐璜》由李斯特改编的《唐璜的回忆》,有很多人认为《唐璜的回忆》是世界上最难的钢琴独奏曲。

在课后,我上网听了歌剧《阿依达》和歌剧《魔
笛》,加深了对歌剧的理解。

歌剧这种音乐体裁很特别。

它不仅要唱歌、演奏、跳舞、还要精心布置舞台,真可谓是把音乐这种艺术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

通常,歌剧都是以一些名著为基础,将其音乐化,加上演唱、配器、场景布置等等。

歌剧作曲家需要先钻研他将要利用的名著,真可谓是天才。

这一点真让我自愧不如。

我欣赏过的歌剧不多,这里我就讲一讲在课上老师给我们看的《白毛女》以及我在课后看过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快给忙人让路》。

1.《白毛女》
这是我们中国歌剧的骄傲。

歌剧本来就是西方音乐体裁,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也出现了几部著名的歌剧,如《白毛女》《江姐》等。

这些都是以中国解放前的时代为背景,根据历史改编的歌剧。

《白毛女》中第一段就是《北风吹》,这也许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白毛女》中的乐段了。

其旋律开始很凄凉,加上下雪的背景,给人一种阴风刺骨的感觉。

只见杨白劳躲债三天归来,冒着大风雪一瘸一拐地走着。

这一场景立即让我想到当时的地主简直是罪不容诛。

接着,喜儿出现了,她在破旧不堪的小屋中,焦急地等待她父亲回来。

她自言自语地说:“爹是挑着两担米出去的。

如果他把米买了,换
个几文钱,买上两斤面,过年也许还能吃上一顿饺子呢!”听到这里,我不禁想到,现在我们这些大学生衣食无忧,还嫌这嫌那,不好好学习。

而那时吃饺子对普通家庭来说就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我们现在生活在蜜水中,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另外,我还想到,当时的中国是何等的贫穷,一年只能吃上一顿饺子,而我们现在天天吃饺子都没问题,这也是党的正确领导加上我们龙的传人的奋勇拼搏得来的。

想到这里,我暗自庆幸:还好我生在90年代。

由此可见,歌剧能生动地体现历史场景。

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更加直观,更有感染力,也更具欣赏性。

2.《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快给忙人让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好像是罗西尼的作品。

在上“音乐鉴赏”课之前,我早就在图书馆看到过法国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包括《费加罗的婚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以及《有罪的母亲》。

其中的《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被莫扎特改编成了歌剧,而《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则由罗西尼改编成了歌剧。

我在网上看了廖昌永以及一位外国声乐家(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演唱的《快给忙人让路》,这是一段男中音。

在我看来,这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中最好听的一段了。

它与中国歌剧相比(如《白毛女》)在演唱技巧上要难得多。

听着听着,我总觉得这些歌唱家的舌头好像要很快并且很复杂地运动,这不像《白毛女》一样人人都能唱得出来(我并不是指人人都能唱得好)。

另外,这一乐段速度很快,气氛很紧张,让人每一根听觉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虽然我们永远也听不懂他们唱的内容,但其旋律也足够让我们沉醉了。

由此可见,与中国歌剧相比,西方歌剧的创作技巧更高,演唱技巧更为华丽、炫技(就像弹钢琴一样也有炫技),篇章更宏伟,气势非凡。

毕竟这是西方人的音乐体裁,就像中国的戏剧一样,外国人想写好中国戏剧并不容易。

不过,相对于单纯的声乐与器乐,歌剧爱好者似乎相对较少。

也许是因为歌剧跟我们大多数年轻人的流行口味对不上,再加上其冗长的特点,而且扣人心弦的乐段不多。

但尽管如此,歌剧内容丰富、篇章华丽,极具历史时代气息,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所钟爱的流行歌曲所望尘莫及的。

在听烦了流行歌曲之后,我们不妨也欣赏一下像歌剧这样的“高雅音乐”。

这对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心性修养及音乐鉴赏能力有莫大的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