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导论 绪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解析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解析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Chapter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Linguistics is nowadays coming into wide use with combination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linguist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Linguistics is of great use with very wide application. —人工智能,人机对话,机器翻译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s has already gone beyond language itself.Definition of LinguisticsHow do you define linguistics? What is linguistics?——Linguistics can be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or syste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 is a science in the sense that it scientifically studies the rules, systems and principles of human language. What are we going to learn about linguistics?1.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linguistics should include at least five parameters, namely, phonological, morphological, syntactic, semantic and pragmatic. These can be called microlinguistics.语音学(phonetics);音系学(phonology);形态学(morphology);句法学(syntax) —Schools of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流派; 语义学(semantics) ; 语用学(pragmatics) (chapter2-6) 2. Macrolinguistics——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Saussure, father of modern linguistics(现代语言学之父) were intended to establish the autonomy of linguistics, giving it a well-defined subject of study and freeing it from reliance on other disciplines. However, the interactive links between linguistics and other sciences are developing fast.尽管索绪尔的目的是给予语言学自主性,给它定义明确的研究对象,将它从对其他学科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西方语言学史-第六章 认知语言学

西方语言学史-第六章 认知语言学

第六章认知语言学●(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旨趣●(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四)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五)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是一门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

●其基本观念是认为语言和语法是不自足的,力图通过认知和功能来解释语言现象,有时还试图通过语言的历时发展来解释共时现象。

●认知语言学涉及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等,严格地说,认知语言学不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是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学派,属于广义的功能主义语言学。

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旨趣●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课题。

认知语言学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如句法、意义、音系以及语篇等。

●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1989年春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1990年出版的《认知语言学杂志》。

●自诞生之日起,认知语言学就把自己置于认知科学这一大学科中,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并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

● 1.功能解释语法的兴起●(1)起因于对Chomsky语言观的批评●首先,起因于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的批评。

从二十世纪初到五十年代中期,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作为结构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雄霸美国语言学。

美国描写语言学专注于语言形式的描写,忽视对意义的研究,因此,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属于形式主义语言学。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继承了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形式主义传统,把形式主义发展到极至。

转换生成语言学强调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对语言要寻求“内部的解释”,要求尽可能形式化。

2013修订版语概002-第1讲:绪论及对语言的一般认知

2013修订版语概002-第1讲:绪论及对语言的一般认知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 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 和差异的一门学科。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 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同时也应该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 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是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 的学科,它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 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பைடு நூலகம்和运用这个系统 应具有什么知识和能力。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心理语言学 是研究个体言语交往中的编码和译码过程。
请同学们想一想: 人身上什么器官最神奇? 人的什么行为最神奇?能跨时代、跨种
族、跨性别和年龄?只要是人,都具备这种 后天的能力。
0.1 导言
本节术语和概念: 语言学和语言 语文学、小学 共时语言学、历史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或普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 语言交际的五阶段 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2)有独立的研究方法——历史比较法。
语言研究不再是其它学科的附庸。印欧语研究 两大传统的结合大大地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
3.现代语言学时期: 语言现象非常复杂,语言学学科形成的过程也是
对研究对象界定逐渐明确的过程。 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语言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
新时期。这与当时科学思潮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思潮的标志,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爱恩斯坦的 相对论代替牛顿的机械论的认识论。相互关系组成 的集合成为各门科学注意的中心。这种思潮对语言 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语言的研究从个别 成分的分析转向系统的研究,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就是德·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著作 一般都看成为现代语言学诞生的标志,而索绪尔也 就被看成为现代语言学的鼻祖。此后的语言研究大 体上都以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 其最有影响的学派就是结构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 学。

认知语言学(一)综述课件

认知语言学(一)综述课件

语料库研究法有助于发现语言 使用的普遍性和差异性,为认 知语言学提供实证支持。
实验 法
实验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语言与认知关系的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者会设计特定的实验任务,并通过对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和准确性进 行测量和分析,探究语言认知加工的过程和机制。
实验法有助于深入探究语言的认知过程和机制,为认知语言学提供更加严谨和科学 的支持。
框架理 论
总结词
解释语言使用的背景和情境
详细描述
框架理论认为语言使用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情境中进行的,语言的意义取决于其所处 的框架。框架理论关注语言使用的背景和情境,强调语言与文化、社会、认知等方面的
联系。
认知语法
总结词
关注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的认知基础
VS
详细描述
认知语法关注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的认知 基础,认为语言的语法结构与人们的认知 方式有关。认知语法强调语言的象征性和 任意性,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隐喻、转 喻等认知过程来构建的。
语言与文化研究
文化概念化
认知语言学探讨语言如何塑造我 们对文化的理解和概念化,揭示
文化在个体认知中的体现。
跨文化交际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 研究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 共性和差异,促进文化交流和理
解。
文化传承与创新
认知语言学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提 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通过隐 喻和意象等手段传承和发展文化
认知语义学
总结词
研究词汇意义和概念结构的认知过程
详细描述
认知语义学研究词汇意义和概念结构的认知 过程,认为词汇的意义不是客观存在的,而 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使用过程中逐渐构建的。 认知语义学关注词汇的隐喻、转喻等意义扩 展方式,以及概念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理论框架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理论框架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理论框架孙红梅语言是人类的一种主要认知模式,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认知维度是当前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现阶段,关于认知语言学的定义有许多种,但大多是外国理论,我国的语言认知学定义上没有尚为准确的表述形式。

据此,本文对批判外国理论的同时,结合中国人的语言形式和体验特点,对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其理论框架进行阐述,希望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1 前言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我国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是有自身特色的,前期主要对外国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引进和介绍,后期则在相关基础上结合汉语言的个案进行分析。

但是什么是认知语言学,国内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为了尽可能理解认知语言学,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和理论框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2 “认知语言学”的定义考证2.1 认知语言学的两个首要共识在当前关于认知语言学的广泛课题中,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两个共识是认知语言学成立的基础。

同时,这两个论述也被刊登在《认知语言学》的创刊号上,刊中描写到:“人们关于认知语言学的两个共识总结起来就是概括性共识和认知共识。

”概括性共识是人们对于语言描述方面产生的普遍原则的共识,这种共识也是人们顺利开展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认知共识是使对认知语言学的描述同我们大脑的反映相一致的共识,是能准确反映出理论构想的共识。

相关学者认为,概括性共识是对现象学的描述,具体到语言学类,我们需要概括的主要种类为四种:语法句法领域、语义学领域、语用学领域以及形态学领域。

认知共识要求认知语言学家对一些例证。

例如,在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类学中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范畴”包括基本层次范畴和原型效应在内的范畴,我们之前关于语言基本层次范畴的概括并不能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相适应,所以不具有心理真实性,我们应该放弃这种理解;而范畴原型理论是得到认知科学证实的理论,正是我们应该理解和接受的范畴理论。

所以,只有被概括性共识和认知共识共同认同的理论才能被接受。

《认知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认知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认知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gnitive Linguistics)一、课程说明1. 课程编码:0130502012142. 学分:2学时:343. 课程类别:指定选修课4. 开课学院:翻译学院5. 课程简介: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同语言学研究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和流派。

本课程以认知语言学理论教学为主,介绍基本理论和语言分析方法,主要议题包括原型理论与范畴化、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语言中的空间关系、框架与脚本、象似性、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认知语法、应用认知语言学。

6. 预备知识:语言学基础知识和科研方法。

7.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观察语言的不同侧面,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课程注重观察与分析,每一章组织一次以学生为中心的专题讨论。

8. 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方法:平时成绩+ 学期论文组成及占分比例:平时成绩30%;学期论文70%9. 教材与参考书:教材:Ungerer, F. & H. J.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Beij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参考书目:Croft, W. & D. A. Cruse.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Evans, V. & M. Gree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2006.Evans, V. A Glossa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7.Gonzalez-Marquez, M., I. et al. Method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House, 2007.Hopper, P. J. & E. C. Traugott. Grammaticaliz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 ol. 1):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Langacker, R. W. Cognitive Grammar: A Basic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Semino, E. & J. Culpeper. (Eds.). Cognitive Stylistics: Language and Cognition in Text Analysi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2.Talmy, L.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 ol. 1: 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s).Cambridge, Massachusetts/London, England: The MIT Press, 2000.Taylor, J.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5/2001.卢卫中. 语言象似性研究综述.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6): 840-849.卢卫中. 翻译研究的新范式——认知翻译学研究综述.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 606-616.卢卫中. 关于对比认知词义学的构想. 外国语, 2015 (3): 33-40.卢卫中. 英汉语构词理据: 基于认知语言学识解理论的对比分析.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8 (3): 356-367.王寅. 认知语言学.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绪论(学时:4 )第一节语言的认知语言学分析举例、认知语言学的界定第二节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理论和哲学基础第三节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特征和研究领域第四节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假设、三个研究路径、研究方法第二章原型理论与范畴化(学时:4 )第一节范畴化的重要性、原型理论第二节语境依赖性和文化模式第三节范畴化的等级第四节非范畴化第三章概念隐喻(学时:4 )第一节隐喻:从修辞格到概念系统的转变第二节作为思维方式的隐喻:科学隐喻、政治隐喻、经济隐喻第三节文学隐喻与隐喻的类型、功能和特征第四节隐喻的普遍性和文化差异性第五节隐喻研究现状及其研究趋势第四章概念转喻(学时:4 )第一节转喻:从修辞格到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的转变第二节概念转喻的定义、分类、研究现状第三节转喻与隐喻的联系与区别第四节语法转喻、转喻的特征与功能第五节研究展望第五章语言中的空间关系(学时:2 )第一节识解理论第二节图形-背景联接第三节射体与界标的介词研究第四节场景识解的视角观第六章框架语义学(学时:2 )第一节框架与视角第二节框架概念第三节框架与脚本第四节基于转喻的脚本推理第七章象似性(学时:4)第一节象似性的定义与分类、研究现状第二节结构拟象象似性、关系拟象象似性第三节象似性理论在诗歌分析中的应用第四节研究展望第八章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学时:4 )第一节心理空间理论第二节概念整合理论第三节两种理论的应用研究第四节研究展望第九章认知语法(学时:4)第一节语法的概念基础第二节构式语法理论第三节语法化第四节研究展望第十章应用认知语言学(学时:2 )第一节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第二节认知文体学、认知诗学第三节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第四节认知词汇学、认知词典学。

Chapter 9认知语言学概论演示文稿

Chapter 9认知语言学概论演示文稿

Prototypes and categories
• prototype(原型、典型)
Category of a house
continued
• Levels of categorization
furniture Superordinate level category
Basic level category
(details :P/254)
Grammaticalization
• The term grammaticalization was first used by French linguist Meillet. According to him, the aim of studying grammaticalization is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ition of autonomous words into the role of grammatical elements’. • According to Heine (1991),the grammaticalization study is to show ‘where lexical unit --- assumes a grammatical function, ore where a grammatical unit assumes a more grammatical function. ’ • 元朝周伯琦:大抵古人制字,皆从事物上起。今之虚 字,皆古之实词。
Source
dangerous animal journey war sending departure plants day war money seeing coin theatre/stage

认知语言学导论教学大纲

认知语言学导论教学大纲

《认知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0142038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英语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10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选修课程,在学生已经修完语言学概论,掌握基本的语言学知识后,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的语言学理论知识。

本课程以讲授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以及理论和方法为主,同时对目前的语言认知研究,尤其是英语、汉语的认知研究加以概括和总结,力求使学生在初步掌握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能够以新的观念,从新的视角观察语言的不同侧面,并力求对语言事实给予合理而贴切地解释。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较系统地了解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其实际应用,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论深度,以及将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施说明本课程第七学期开设《认知语言学导论》,教学时间为4周,每周4学时,总计16学时。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无(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 要求能够用英语描述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阐述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2. 运用所学的认知语言学知识,说明、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和解决相关的语言问题,并能够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六)课程考核方式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重点考核学生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

3. 成绩构成: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占30%(包括作业、小测验、提问等)和学期论文70%构成。

(七)参考书目:《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认知语言学》,王寅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王寅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认知语言学入门(第2版)》, Ungerer. F. & Schmid. H.J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二、中文摘要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原型性、认知模型、心智空间、意象、句法隐喻等、语言构造的功能原则(包括象似性、标记性等)、句法和语义的概念界面(包括认知语法和框架语义学等)以及语言运用的经验及语用背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

认知语言学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赵艳芳本书一共十二章,第一章是导论,首先介绍了什么是认知。

关于认知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不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认知定义都认为思维是认知的核心。

第二节主要讨论了认知科学的基础,它既有哲学基础又有心理学基础。

第三节是认知语言学的内涵及研究对象,认知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一种认知活动,以认知为出发点,研究语言形式和意义及其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创立。

认知语言学的认知结构完形的组织原则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主客观互动的信念显然来自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论。

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人是维果茨基和皮亚杰。

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来源于哲学,人类学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范畴理论和原型理论源于哲学家和认知人类学家的研究。

在基本范畴理论基础上,范畴可以分为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

原型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所有概念的建立都以原型为中心。

第五节是认知语言学的形成,包括开端,发展和确立三个阶段。

第三章经验主义认知观。

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客观主义的认知观和经验主义认知观,经验主义强调经验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同时也认为认知对经验能动的组织作用。

第二节对语言基本问题的重新认识。

分别探讨了语言和客观世界的关系,语言的任意性问题,范畴与概念,隐喻,多义现象,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和推理。

第四章认知与语言的生理和物质基础。

在第二节中介绍了认知与语言的关系。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的理论主要有三种:思维决定论,语言决定论,思维独立于语言论。

最新的研究已否认了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外壳的说法,认为就同一事物而言,认知先于语言产生,也即存在前语言阶段的认知。

接着又介绍了颜色感知与语言,通感及隐喻的认知基础。

隐喻是人类认知重要的和基本的方式之一。

很大一部分隐喻来自空间概念。

第五章范畴化和认知模式。

一种事物及其类似成员可以构成一个范畴,一类事物及其包含事物可以构成一个范畴。

范畴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

范畴化的过程是复杂的,模糊的认知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明确的。

认知语言学导论

认知语言学导论

认知语言学导论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认知过程的学科,它的发展源于20世纪70年代。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它探讨人类语言能力的本质和机制,以及语言与思维、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一、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1. 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指人们对语言的规则、结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认知。

它是人类语言能力的基础,也是人们理解和使用语言的前提。

2. 语言使用语言使用是指人们将语言知识应用于交际过程中的行为。

它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语言的非语言化表达形式,如手势、面部表情等。

3. 语言认知语言认知是指人们对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

它涉及到人类大脑的神经机制、心理过程和认知能力等方面。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语言知识的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探讨语言知识的认知机制,即人类大脑如何理解和处理语言信息。

它研究语言知识的获取、存储、组织和使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语言知识与其他认知能力的关系。

2. 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即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如何理解和表达语言信息。

它探讨语言使用的语用、语境、语言变异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关系。

3.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即语言如何影响和反映人类思维过程。

它探讨语言的概念、类比、隐喻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认知的关系。

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 行为实验行为实验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对被试者的反应时间、错误率等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来探讨语言认知的机制和规律。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理解带有否定词的语句时,需要花费更多的认知资源,反应时间更长,错误率更高。

这表明否定词对语言理解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2. 神经影像技术神经影像技术是认知语言学的另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对被试者的大脑活动进行监测和分析,来研究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

例如,一项研究使用fMRI技术发现,当人们听到语言信息时,大脑的听觉区、语言区和认知控制区都会被激活,说明语言认知涉及到多个脑区的协同作用。

认知语言学导论评述

认知语言学导论评述

认知语言学导论评述认知语言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派地位确立开始,经历了30多年的稳步发展,其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向更深层次拓展,各种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纷纷涌现,相应的学派著作也层出不穷。

Vyvyan Evans和Melanie Green合著的《认知语言学导论》一书自2006年在爱丁堡大学一经出版,就因其全面而详细的综述性理论介绍广受国内外语言学界重视,几乎成为了认知语言学学习和研究的必读本。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共23章,本文将简要介绍其各章框架内容,并对该书进行适当评述。

一、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认知语言学基础本部分包括4章(第1章—4章):第1章以介绍语言的符号和交际功能,系统性的语言结构和语言学家的任务为开篇。

第2章阐释了认知语言学的两项基本共识:概括性共识(描述能够解释人类语言方方面面普遍原则的共识, p. 28)和认知共识(反映一个能与人类大脑和思维相一致的普遍认知原则的共识, p.40- 41),同时还重点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核心观点:认知的体验性。

第3章从类型学、形式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维度探讨了语言的共性特征并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具体分析了人类语言的个性差异,本章的最后还介绍了Sapir-Whorf 假说,强调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第4章论述了基于使用的语言观在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语言历时性的演变和儿童的语言习得三方面的解释力,从而向传统的形式语言学提出挑战。

第二部分:认知语义学本部分包括9章(第5章—13章),涵盖了认知语义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第5章综述了认知语义学的四项原则(概念结构的体验性;语义结构等同于概念结构;语义表征的百科观;语义结构等同于概念化),为第二部分后续的理论介绍做下铺垫。

第6章围绕体验观和概念结构展开,首先介绍了Johnson(1987)的意向图式理论,说明了人类的认知体验是概念化的源泉,接着以Talmy的结构意义(图式意义)进一步证实了语义结构反映概念结构,概念结构源于体验性的理论主张(p. 177)。

《认知语言学》课件

《认知语言学》课件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篇的意义可以通过意象图式来理解,如 “路径图式”、“容器图式”等,有助于学生理解语篇的 意象和意义。
语篇的认知模型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篇的生成和理解依赖于人们的认知模型 ,如“事件框架”、“信念-愿望模型”等,有助于学生 理解语篇的生成和理解过程。
05
认知语言学的未来发展
认知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人机交互
研究如何让机器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实现更加 自然和高效的人机交互。
信息检索与推荐
探究如何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知识,更加精准地检 索和推荐信息内容。
THANK YOU
比较不同语言的认知模式
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认知结构和表达方式,揭示语言的共 性和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语言学
研究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使用背后的认知机制,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 果。
语言与文化认同
探究语言如何塑造和反映文化认同,理解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 要角色。
认知语言学的技术应用研究
自然语言处理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然语言处 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认知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交叉
01
研究语言与认知心理过程的相互关系,探究语言习得的机制和
过程。
认知语言学与哲学的交叉
02
探讨语言与意义、真理、知识等哲学问题的关系,深化对语言
本质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03
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机器对人类语言的
认知理解和生成。
认知语言学的跨文化研究
语言的动态性
语言的动态性
语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 会、文化和认知的变化而不断发
展变化。
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动态性表现在词汇、语法和 语义等方面的演变,这些演变是由 社会、文化和认知的变化所驱动的 。

认知语言学导论第一章(原型和范畴)

认知语言学导论第一章(原型和范畴)

1.1
对词汇范畴的早期经验主义研究
是什么原则支配颜色范畴化的心理过程呢
①颜色范畴完全是任意的。 人类学家调查了颜色命名的跨语言差异,发现颜色词在不同的语言中存
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同的语言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划分现实。
②颜色范畴是由参照点为导向的系统来构建的,参照点即我们所谓的“焦 点色”。(Berlin和Kay调查98种语言,对20种进行口语测试,对其他语 言的调查则以语法和其他书面材料为基础)
不但说同一种语言的人拥有 同样的焦点色,而且说不同 种语言的人拥有的焦点色也 非常一致。
证据表明:颜色范畴不是任意 的,而是固定在焦点颜色上。
颜色范畴的边界在不同的语言之 间,甚至在一种语言的不同说话 者之间发生变化,而焦点颜色则 为不同的说话人,甚至是不同的 语言社团所共有。
1.1
对词汇范畴的早期经验主义研究

绿




绿
绿蓝



1
5
10
15
20
25
30
35
40

亮a
b
b9cd灰 Nhomakorabeae
f
f3
g

暗h
( Berlin和Kay 所用的Munsell色卡的排列)
纵轴:同一色度(颜色)8个不同程度的亮度 横轴:40种色度(颜色)
准备步骤
实验过程(口头诱导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收集20 要求
种语言 的颜色 词
各种语言 的说话人 对颜色进
行命名
指出所有 指出X最 他们在任 好的,最 何条件下 典型的样 都称为X 本
(红、黄、绿)

《认知语言学》课件

《认知语言学》课件
《认知语言学》PPT课件
课程导言,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概述和说明目的。本课程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关键理论以及应用领域,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定义
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 认知之间关系的学科,重 点探究语言对思维和知觉 的影响。
研究对象
认知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 的认知结构、认知过程以 及人类语言能力的原理和 发展。
重要性
了解认知语言学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运 作方式,从而促进语言教 育和跨文化交际。
认知语言学的关键理论
范畴原型理论
认为人们对事物的分类和思 维是基于原型(最典型的范 例)和范畴(一组相关事物) 的关系。
理解论
强调语言理解依赖于背景知 识和推理能力,而不仅仅是 词汇和语法的组合。
隐喻和隐喻理论
指出语言中存在丰富的隐喻, 人们可以通过隐喻来传达更 具体和丰富的意义。
认知语言学的应用领域
1 语言教育
认知语言学为教学带来 新的视角,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
2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 3 认知科学和人机交

在翻译和跨文化交际中,
认知语言学可以帮助人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于
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传达
认知科学和人机交互的不同文化背景下ຫໍສະໝຸດ 信息。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值。
未来发展方向
1
认知语言学的创新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关注于认知语言处理、
2
多语言认知等新领域,探索语言与认 知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
3

神经认知语言学导论(最终版)

神经认知语言学导论(最终版)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神经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的一门边缘学科,是语言学、神经学和心理学相互交叉、相互促进而形成的。

三者不是简单相加,而是用神经语言学的方法研究语言习得、语言掌握和言语生成。

言语理解的神经机制和心理机制,研究人脑如何接收、存储、加工和提取言语信息。

二、练习:1、神经语言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学科创立前期3000BC-1861;学科创立期1861-1941;学科发展期1941- ~)2、以美国的埃及学家__________之名命名的手稿,被认为是人类史上第一件神经语言学文稿,可能由埃及一位名为Imhotep的内科医师所写,所记载的内容可回溯至公元前__________年。

(Edwin Smith;3000)3、中世纪脑室说认为大脑可分为三个脑室,第一脑室负责__________,第二脑室负责__________,第三脑室负责__________。

(感觉;认知;记忆)4、十八世纪在欧洲流行的“颅相学”(phrenology),其最著名的代表认为是__________,而与之相对立,流行于十九世纪的“脑功能整体论”,其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高尔Gall;弗卢龙Flourence)5、__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__________对神经语言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第一个将语言学理论用于指导神经语言学研究,以他名字命名的“回归现象假设”用于语言磨蚀,意指:__________学会的,__________磨蚀,掌握好的,__________磨蚀。

(布拉格;雅克布逊Jakobson;先;后;后)6、遗忘与磨蚀的区别?(1)相似A、机制相似Repression and suppression (压抑和抑制)Distortion (扭曲)Interference (干扰)Decay (消退)Retrieval slowdown and failure (检索减慢和失败)Cue dependency (线索依赖)B、过程相似C、结果相似(2)差异:磨蚀是遗忘的一种特殊类型1.大脑由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髓脑组成。

最新认知语言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幻灯片课

最新认知语言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幻灯片课
Shapiro, K., & Caramazza, A. (2003). The representation of grammatical categories in the brai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7(5), 201-206.
Understanding Mind by its use in Language
Natural language would not in itself shape the human mind in any fundamental way, although the internal mentalese thoughts being represented by the natural language sentences would.
His mind wandered. The idea came to mind. Follow your mind, not your heart. I don't mind your behavior. She changed her mind.
The great minds of the 20th century Don't pay him any mind. He had in mind to see his old teacher. He reads to improve his mind. Things to keep in mind when preparing a talk.
Different Theories
Mind is a device that operates according to strict rules concerning the manipulation of symbol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70年代中期
认知语言学 Langacker(兰盖克)
19世纪
历史比较语言学
20世纪初
结构主义语言学 saussure(索绪尔)
Part 2
关于认知语言学
Part 2
关于认知语言学
关于认知
英 语 “ 认 知 ” ( cognition ) 一 词 源 于 拉 丁 语 , 旧 译 名 是 “认识”。《辞海》释义为“认知就是认识,指认识客观事 物,获得知识的活动”。
Part 3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
Part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萌芽时期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
197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举办了语言学夏令营活动:
① Kay关于颜色词的演讲; ② Rosch对范畴理论的演讲; ③ Talmy对多种语言空间关系的演讲; ④ Fillmore关于框架语义学的演讲;
2.5 基本层次范畴和基本经验:行为 事件、特征、状态和处所
Part 1
语言学简介
Part 1
语言学简介
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是一门科学,和其他科学一
样,描写一些极为平凡的事实,并且 提出科学假设或理论来解释这些事实。
Part 1
语言学简介
现象:苹果落地,不朝天上飞。 科学:牛顿的贡献在于发现了万 有引力定律。
Part 3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
认知语言学的确立时期(1986-1995)
20世纪80年代中期,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研究的一种研究范式和独 立学派的地位得到确立,其标志主要是认知语言学领域基石性著作 的出版。 1989年,第一届认知语言学大会召开。 1990年,学会刊物《认知语言学》正式创刊。
Part 3
Part 2
关于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是广义的,指大脑对客观世界及其关系进行处 理从而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过程,是通过心智活动对客观世界的经验进 行组织,并将其概念化和结构化的过程。
Part 2
关于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语言观
认知语言学崇尚体验哲学,它批判语言天赋说(乔姆斯 基的生成语法),坚持从体验性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语言。
语言学的任务也一样,描写和解释人 所共知的各种语法现象,找出语言的 规律。
Part 1
语言学简介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语言。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 研究语言规律,使人们懂得关
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Part 1
语言学流派
20世纪50年代
功能语言学 Halliday(韩礼德) 20世纪50年代转 转换生成语言学 chomsky (乔姆斯基)
人类在观察理解某一事件时, 总是倾向于选择事件的某一个 方面作为焦点,其他方面作为 背景。
当我们看到黑板上的粉笔时, 会将粉笔字当做焦点,黑板作 为背景。
Part 3
单击编辑标题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
(2)现象学(哲学)
现象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潮,为认知语言学提 供了理论化、系统化的方法论及发展前提。
Part 2
关于认知语言学
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的定义
① 认知是信息加工 ② 认知是心理上的符号运算 ③ 认知是解决问题 ④ 认知是思维 ⑤ 认知是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概念化、范畴化、判断、推理、思维
及语言应用在内的一组能动的活动。
其中,①②是狭义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的理解,即一般的“信息加工类”,把人脑 等同于电脑,③④指出了认知的核心内容是思维、推理,⑤是广义认知心理学关 于认知的理解。
Part 2
关于认知语言学
语言本质
第二,认为语言是一开放的系统,由一系列符号单位组成,符号单位 分为语形(phonological)和语义(semantic)两个极,因此,认知 语言学是向索绪尔符号系统说的回归。
第三,与第二点相联系,认为由语素组成的词项和词组成的短语,以 及现时语法分析中常见的主语和动词、修饰和被修饰、主从等关系也 是符号单位或符号结构,都是有意义的。词法和句法结构都是符号。
Part 2
关于认知语言学
语言本质
认知语言学并非专门的理论,而是代表着一种或一组研究取向。该领域 的学者对语言的本质有着共同的看法,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一致性。 (Taylor)
第一,质疑乔姆斯基语言学提出的语言专用模块说,认为语言能力内嵌 于一般的认知能力和过程之中,心智中不存在独立的语言模块。
Part 2
关于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各个方面的
组织原则。强调语言能力跟一般的认知能力分不开, 强调语言能力的发展依赖于一般认知能力的发展,所 以持这种观念的学派叫“认知语言学”。
形式语言学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独立的、极其特别
的认知能力,不必依赖于一般的认知能力。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
认知语言学的成熟发展时期(1996-至今)
Talmy两本巨著《认知语义学》((卷I,卷II))的问世。世界各 地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会纷纷建立。 2004年,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举办。 2006年,中国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会成立。
Part 3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
单击编辑标题
认知语言学形成的理论背景 (1)认知心理学
在认知心理学各分支中,对认知语言学影响最大的是格式塔心理学。 “ 格式塔”是对德文gestalt的音译,表示统一的、具有意义的整体。 这一学派最显著的特点是注意整体概念,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该 学派提出了系列感知的组织原则,统称为格式塔原则。如焦点—背景 原则。
Part 3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
焦点—背景原则
Part 2
关于认知语言学
共同的理念
Lakoff:认为语言学可以由两个共识来定义,称为概念性共识和认知共识。
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人的认知规律之间关系 语言学流派。
张敏:认知语言学是一个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并将 其概念化的方法、策略作为基础和依据进行语言研究的语言学派。
《范畴化层次》
姓 名:覃兰惠
绪论
语言学简介
1
2 关于认知语言学
目录
CONTENTS
3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 4 认知语言学的学术渊源
5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
6
认知语言学与生成语言学的区别
2.1 生物体和具体物体的基本层次范畴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2.2
2.3
2.4
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 概念等级 范畴化和复合词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