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解题技巧精品
高考好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解题技巧沈阳36中学高三语文教研组1、定义和类型: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行、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领实,按时间依次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验。
一般来说,可以依据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行、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
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一详解传记的几个常考考点。
①阅读传记作品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务和细微环节典型事务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与特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微环节描写,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精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志向。
②、如何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
在此基础上结合详细文本加以辨别分析。
人称:①第一人称(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兼有描写抒情。
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③第三人称(他传):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
作用:能比较干脆地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敏捷自由。
④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加以推断分析。
传记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像,有首尾照应、修辞手法、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烘托、衬托、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
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明,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
作用: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气。
人物传记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一、传记:1、传记是什么?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它可以由别人叙述,也可以由自己叙述,可以记载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记载一生中的某一段,但必须忠于史实,并刻画出人物性格和形象,通过人物再现历史。
2、传记特点:真实性和文学性。
3、传记分类:自传——第一人称。
作者即传主。
展现自我心智历练过程、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他传——第三人称。
展现他人的思想性格、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评传——第三人称。
“传”思想轨迹、人生历程,“评”人品高下,成败得失。
二、考查题型及解析:题型一:客观选择题:五选二•三分答案,无瑕疵,多从整体分析评价文本。
•二分答案,无错误,多从部分句段拟写答案。
•一分答案,有错误,整体部分均可设题。
•零分答案,大错误,落实文本可直接淘汰。
•(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偏概全、过于绝对、因果倒置或强加、言过其实)题型二:筛选概括题•提问方式:•1、朱自清“认真”的秉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请概括说明陈复礼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摄影艺术的主要成就?•3、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作者为什么称吴冠中为“画坛鲁迅”?•5、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提问的角度大多为传主的精神品质、成就、事迹,取得成就的原因等,有的提问针对全文,有的针对部分段落,注意抓住关键词审清题意。
题干中的“哪些”字眼提醒我们要分条作答解题思路:第一步:审读题干,确定区间。
第二步:提取信息,整合要点。
第三步:据分分点,工整书写。
例题1:《名师》152页《爱国科学家邓叔群》问题: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提示:概括传主事迹,关注时间变化、地点变化、职位变化的词语。
因为它暗示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职位中做了那些事。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物传记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能够分析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2. 掌握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能够准确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人物传记进行评价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人物传记的定义和特点2. 人物传记的结构和写作手法3. 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4. 人物传记的评价和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传记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物传记文本,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人物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技巧和评价分析心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人物传记的概念,引导学生对人物传记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人物传记的基本特点、结构和写作手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物传记文本,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人物特点。
4. 阅读技巧指导:教授学生阅读人物传记的技巧,如关注、摘要、关键词等。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技巧和评价分析心得。
6.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人物传记文本,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人物特点。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人物传记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案例1. 案例选取: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传记文本,如《史记·孔子世家》。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人物形象、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分析传记作者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案例的分析心得和感悟。
七、阅读策略1. 略读与精读: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略读和精读策略,快速捕捉文本关键信息和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 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审视人物传记,分析传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016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过人的军事才能,在 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其间,得到 充分施展的机会; 2、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3、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赫赫战功,从一个退休上 尉升为将军,事业达到辉煌的顶点; 4、率领飞虎队和中国人民协同作战,生死与共, 结下深厚的友谊; 5、受到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 6、和中国女子陈香梅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
【考查方向】 ①对传记中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②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③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 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④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⑤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 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先读题,带着目标去阅读
四、作用鉴赏题
• 所有的作用都将体现传主的精神,这 是传记的主旨内容。 • 点明手法+分析 总-分
传记作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细节描写:
(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
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传主的形象。 ①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传主的精神品质,多方 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个性特征。 ②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
• 【总结归纳】 • 1.写人的文章应该怎么来写?
–细节与事件是最主要的元素。• 2.写人的文章写作重点是什么?
–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塑造其形象, 来表现其人格魅力。
• 3.写人的文章一般可以有哪些手法?
–表现手法:人物描写(外貌、语言、行 动、心理等)、白描、衬托、对比、侧面 描写等;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问、设问等。
显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
高中语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萧红 叙述性传记:第三人称。展现思想脉络、人生历 程、成败得失。 人物评传:第三人称。“传”思想轨迹、人生历程,“评”人品高下、成败
得失。传中有评,评中有传。不溢美,不隐恶,客观公正。 如《霍尔金娜,她 超越了体操》
⑸景物有比喻、象征义,用来表现传主的形象
Company Logo
4
作用分析题 ——细节描写的作用?
⑴突出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生动的细节描写,使 人物个性丰满、越鲜明。(传记、小说等都适用)
⑵深化主题,有力地表达中心。
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适用)
⑷真实性。(传记适用)
⑸自然景物、环境的细节描写除了营造典型环境之外 ,还起到象征社会环境、烘托人物心情作用。(传 记、小说、诗歌等适用)
从选材上看,传记作品主要是以以小见大的方式来突 出传主的高大形象。
其中写伟人的作品常常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就是以生 活中某一小事推及到做人做事的准则上,可以全面看出 一个人的品质。 如萧红《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Company Logo
12 作用分析题 ——传记中评论部分的作用 • 对主题表达起画龙点睛作用。 • 评论性文字是对事实的阐释,也
精神世界)。 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小说)。 ⒎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作品主题。
Company Logo
3
环境描写对塑造传主形象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⑴奠定思想感情基调,表现对传主的思想感情。
⑵烘托传主的心情、性格、形象等。
⑶用特定的环境来渲染气氛、交代背景。
⑷为内容、情节起引起铺垫的作用
是作者自我态度的呈现。 • 公允的评价对形象刻画或主题表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一、相关知识(一)传记的种类1、自传或他传2、评传3、回忆录(二)传记的特点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3、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二、方法指导掌握传记常考查的题型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考查点一:考查传主的主要事件,从而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性格题型设置一:1、作者在传记中记叙了哪些主要事迹,请教要概括2、概括传主的特点,传主的某一方面的特点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或是通过哪几件事情体现出来的?有几方面的理由?)解题思路:从传记梳理传主的主要事迹、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抓住地点及相应发生的事件如果传主的事迹较多,但其核心意思可以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进行概括解决时根据传主的事迹进行归纳总结,要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项归纳、概括。
题型设置二:某一个事件在文中的作用?或者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解题思路:1、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其实就是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2、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用:①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传主的形象②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传主的精神品质,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个性特征③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④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3、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是阅读传记的一条通道但需要说明一点自传和他传还要注意,特别是自传,在考查的事件是儿时的,还要注意这些事件对传主后来的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或于今后形成对比等考查点二:明确传记的文体特征分析传记的语言特点以及表现手法即传记阅读要求: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题型设置一:鉴赏词句文段(语言特色及结构)①文中加点词有什么语言特色?②某一段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是什么?或作者为什么要说这句话?③某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④标题的含义思路引导①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②对要求鉴赏的词句文段本义进行挖掘这个挖掘不是单纯的解释这个词语,而是要结合文本特征或文本主题进行针对性的、深层次的挖掘③将该词句文段回归文本,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含义或作用,其中回答“作用”的时候要根据结构特点来回答,如开头的词句往往是“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等,中间的词句则往往是“过渡衔接、承上启下”等,结尾部分的则是“卒章显志、深化主题”等,当然回答时不能仅仅是这些术语,要略微展开④内容上:传主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结构上:注意结合文本主题,因为一切材料(包括词句文段)都是为中心服务的,因此,答题时不能忽略其与中心的关系叙述顺序:①顺叙: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②倒叙: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③插叙: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题型设置二:表现手法凸显作者的写作意图1、人物描写方法问题设置:(1)这类考查较简单,就是文章中的描写人物的语句或描写段落在文中作用? (2)正面刻画人物的同时还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分析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作用:表现人物性格,使形象血肉丰满2、环境(景物)描写: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传主的心情;③寄托传主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传主的性格或品质3、衬托和对比问题设置:文章中写了除传主外其他人物或其他事的在文章中有何作用?这类题大多数考查为表现传主形象采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主要是衬托和对比,这些人和事主要是为了传主服务的,衬托传主的性格,或对传主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或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4、先抑后扬法:先抑后扬的手法,使文章跌宕起伏,耐人寻味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5、引用问题设置:作者选用大量的数据(或引语)有什么用处?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6、反复作用是强调、突出重点,抒情感染力强;题型设置三:选材上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问题设置:1、作者为什么要这样选材?(或选材的角度和作用)2、这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何特点或这篇文章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解题思路:选材是为中心服务的,因此角度要准,材料要精,答题时要结合材料对中心的作用来答,材料对中心的作用往往是“突出人物性格特征,深化文章主题,增加文章可信度,渲染某种氛围”等题型设置四:传记文学的文体特点真实性和文学性问题设置1:真实性是人物传记的生命本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点?解题思路:那么首先得前提就是作者与传主有生活上的交往熟悉,亲身经历或者亲眼目睹了传主的事迹,掌握第一手材料,真实地记录传主的事迹作为他传的作者还能够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这也体现传记的真实性但这里的细节描写传记作品都必须具备,有细节才能体现真实感问题设置2:传记在写法中一般侧重于写实,而这篇传记在表达上有哪些不同的特种?请简要分析思路分析:这个问题其实考查得就是传记的另一个特征:文学性传记中使用文学手法得作用:采用文学化的手法,是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想象与再造,内容具体生动,人物形象丰满,形象可感,增强了感染力,而且有真实可信,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考查点三:对传记进行鉴赏与评价和探究题型设置一:评价文本内容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评价某人的形象或行为(这类题目一般会出现在传记和新闻中)2、作者写作此文有何用意或目的?解题思路:①从传主的思想、品格入手,抓住成长因素把握人生轨迹②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抓住议论抒情把握褒贬爱憎题型设置二:探究题常见题型:1.结构对文章结构的安排如:用较长篇幅介绍奥蒂参加比赛、背景材料有何作用?2.疑点、难点(1)对文中传主的某一观点(说法),你是否认同,说说你的理由.(2)题目提出的两种观点,你如何看,请结合传主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社会影响评价本文产生的社会公用,探讨本文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内引”文本(信息、材料、观点)“外联”理由:联知识①文体知识②分析鉴赏知识:a联实际:现实情况、社会影响b 联自身:生活体验、阅读感受论述:整合信息,分条陈述,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小结: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
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高三2011-01-21 22:47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一、考点解读传记是记述人的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
阅读传记,可以追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以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可以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可以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阅历,陶冶情操,提升识见。
(一)传记的种类1、自传或他传:自传是自述生平事迹的实录(如鲁迅的《鲁迅自传》,《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他传则是他人撰写的(如《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等),具有一定文学性,却不同于自传体小说。
2、评传: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思想、生活和贡献的文章,所写对象大多是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其他著名人物。
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如《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等)。
3、回忆录(二)传记的特点1、真实性。
文学性传记也要达到艺术真实。
(史学性和文学性两种,前者强调事实真实可靠;后者强调在基本事实和骨干情节是真实的基础上可有一些想象和细节虚构。
)2、概括性。
人物及人物事迹要有选择。
3、通俗性。
高考试卷中置于实用类文本视野下的人物传记阅读,其主要考查目标及相应的能力层级有:1、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二、考点例说(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15、实用文本:人物传记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高考备考】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
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
文学性,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其中,它须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效果。
【学习方法】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4.分析传记的文本基本特征、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命题规律】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考查实用类文本,都选用了人物传记。
这些传记中的传主,都是现当代的著名人物,他们在某一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有过卓越的成就,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阅读传记,主要是梳理传主的人生经历、事迹贡献、价值地位和个性品质、社会评价等,并分析传主人生、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成就或遭遇失败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以及家庭和个人原因。
从命题特点看,传记的命题均牵涉全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
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技巧讲解】人物传记阅读是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一类。
从近两年课改实验区的高考语文卷来看,涉及人物传记的阅读呈上升趋势,一般设4个题目,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简答题,分值在18-25分。
从设题的切入点来看,主要立足于考查考生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的含意;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掌握传主的形象;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主要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探究文本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
1.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的含意。
重要语句即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一般指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统摄全篇的中心句、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丰富的语句等。
做此类题,要牢记“答案就在原文中”的原则。
寻找答案的途径有:(1)切分挖掘法,即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2)还原法,即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3)瞻前顾后法,就是找出题干中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找出来了。
2.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就是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做此类题,应力求全面、准确。
首先,要整体感知全文,把握传记的主要内容,如传主的思想、主张、个性及其相关事件等。
其次,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
第三,确定范围,在其范围内找关键句,或提取重组,或概括转述,力求语言简明连贯,忌机械照抄。
3.掌握传主的形象。
掌握传主形象,要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把握其形象,紧扣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认真体味。
还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
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指导(人物传记)(实用课件)
Company
LOGO
客观选择题
1、多项选择题(五选二——最佳选项) 选项赋分的分析判断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分答案无瑕疵,多从整体分析评价文本 两分答案无错误,多从部分句段拟写答案 一分答案有错误,整体部分均可设置题肢 零分答案大错误,落实文本可以直接淘汰
2、方法: 第一步:题文对比,看文字内容表述 是否有误? 第二步:看选项中有无分析和概括的 文字?并且看概括是否准确?分析是否 到位? 第三步:看分析和概括的文字是否大 致为1:1
2.分析重点事件
传记一般会围绕某一中心选取传主的几件事来重点叙述,
对于这样的事件就要重点分析,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影响,更需要深入挖掘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事件反映出的传主 的品质、精神。 3.关注情感态度
(1)传主对事件的情感态度,可通过分析传主的语言、心
理、神态等细节掌握起来;(2)他人的情感态度,作者往往通 过对同一件事态度的反差来侧面衬托传主;(3)作者的评价, 这主要体现在议论性语句中。
(四)、整体观照文本,审查创作意图 作者在为传主作传时一定会渗透进自己的创作意 图。其创作意图大致可分以下三个层面: (1)展现传主人生经历,再现当时社会现实和时
代风貌;
(2)展现传主不同于常人的一面或平凡的一面,
再现传主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表达作者对传主的
钦佩之情;
(3)从传主身上得到关于人生、社会、生命的独
应注意分析这些事件,明确事件间的关系,洞察事件
体现出的传主的特点、精神。
其中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
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有利于把握文章的重点,理
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如《科学巨人玻尔》就精选了
“巅峰对决”“创立学派”“追求和平”等核心事件
高考实用类文本之人物传记
看分答题 分点答题 力求全面
• 句子(或细节)在文中的作用: • 内容上,突出传主的性格、品质,表达主题(尤 其是小说); • 结构上, • 统领全文、引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等;——文首,段首 • 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承上启下(过渡)、 开启下文等;——文中 • 呼应前文、点题、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文末 •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上,阐述效果。 (先分析句子有无使用某种表现手法,有就讲,无 不讲。)
针对以上失分情况,我们有哪些对策:
看分答题 分点答题 力求全面
答题常见失误与对策
失 误 对 策
1.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认真审题,找准对应
2.模棱两可,心中无底 审清题意,规范答题
3.只图简单,答案缺漏 明确要求,力图全面
4.惟恐答漏,多多益善 审准题干,分点作答
5.语句不通,表意不明 多做练习,准确表达
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者情感态度。
2.写人的文章一般有哪些手法?
表现手法:
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细节、衬托、对比、侧面描写等;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问、设问等。
看分答题 分点答题 力求全面
解题步骤 泛读——
了解文章大意、结构
圈出关键词、句
审题——
确定范围、角度、要求
看分答题 分点答题 力求全面
选材的作用:
通过详略安排体现
1、符合主题,符合写作意图 2、更真实有说服力 3、特别突出人物的性格
详写
看分答题 分点答题 力求全面
语言特色
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 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 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 然,表现了作者对传主的敬佩、赞许。 熟记下列术语: 诙谐幽默、平易晓畅、含蓄典雅、 尖刻犀利、清新明快、朴实无华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实用类文本“探究题”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从不同角度”可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当事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 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 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 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文等。“发掘文本的 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 •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要分析归纳出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提问者和访谈对象(主要是后者)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 揭示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 时代精神 积极意义。 积极意义 •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 提出自己的见解”,是考查考生 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 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章或借助工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 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 合理的观点。要注意的是,高考考查一般访谈对象应该是该领域 的专家,必有其独到之处,对其观点不要轻易完全否定。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课件41张
①Hale Waihona Puke 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者:提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 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强国宏愿,动员民生公司员工英勇抗战。 (品质上) ②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实于家:创办民生实业公司,致力于北碚乡 村建设。(事业上)
③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革家:认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建 立良好秩序:注重基础建设,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思想上) ④目标高远,不懈追求的理想主义者: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改造社 会有机结合起来。(行为上)
4.人生经历型 5.引用材料型
3.人生经历型(全文段落大意的考察)
多以时间为顺序,找出主人公发生的大事件,归纳整 理,分条作答。
有时候,也以人物的情感转变过程为线索
3.人物形象(品质)题
【答案来源】 A.直接的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B.间接的描写: 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形象和品质) 典型环境——烘托——主要人物的心理状态(心情) C.从人物经历的事件中(如传记中出现多个事件,而传主的应对行为 就可以看出人物的品质)
例: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 你的看法。(8分)(2014-1)
例: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 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 的理由。(6分) 【答案】 ①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戮力同心,共赴国难;(外因) ②宗的见解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 (内因) ③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直接原因)
例: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 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 行分析。(8分) (2016-2) 推理过程就是强行点题! ! ! 答案: ①吴文俊广泛的阅读面,为日后的专业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有 利于科学与人文交融理念的形成。(非红字部分为学生自由阐 述)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阅读
为什么说熊十力的生命与中国文化是凝为一 体的?请根据材料分析原因。( 分) 花容失色,谁之过6 ?
这样说是因为: ①他在隐居番禺期间,不停止学术研究。他靠书信 与外界保持联系,并通过学生与广州社会进行一些 学术互动;曾为纪念陈白沙诞辰520年写作论文《陈 白沙先生纪念》;完成了《十力语要初续》与《正 韩》两部重要著作的编辑和补充写作。2分 ②他从番禺出山后选择去北大教书,以阐发中国文 化的光辉,担当传播中国文化所应当尽的责任。2分 ③“文革”期间,尽管他的精神有些错乱,但他仍 心系中国文化之存亡,常常流着泪念叨“中国文化 亡了!” 2分
我认为他的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花容失色,谁之过? 因为①陈纳德为了中国的抗战而在昆明等地筹 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 术和作战技术,着手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地面 空袭报警系统。并赴美招募志愿者,组建飞行 队。②他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 斗争,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 贡献。③他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 被中国政府表彰。④他率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协 同作战,生死与共,结下深厚的友谊。⑤他和 中国女子陈香梅产生感情并喜结良缘。
我型我秀
(6分)
3. 王大珩在科研上取得突出成绩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有哪些?请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4. 为什么说熊十力的生命与中国文化是凝为一体的?请根据材 料分析原因。(6分)
5. 傅斯年先生在史学上的贡献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概括。 (6分)
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了解传记
概念: 以记人为主,通过具体事例再现真 实存在的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文体特征:借助具体事例和典型细节来 展示传主的个性特征与精神风貌。 分类: 自传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作用分析
3 环境描写对塑造传主形象的作用 主要有哪些?(略)
(1)奠定思想感情基调,表现对传主的思想感情 (2)烘托传主的心情、性格、形象等。 (3)用特定的环境来渲染气氛、交代背景。 (4)为内容、情节起引起铺垫的作用 (5)景物有比喻、象征义,用来表现传主的形神品质。生动的细节 描,使人物个性丰满、越鲜明。(传记、小 说等都适用)
人物传记
第一类:作用分析题
1 作用分析题——某句(段)话在文中有
什么作用
1、内容上的作用: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 对塑造形象、突出情感、主旨有什么作用。
2、结构上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总领全文,埋下伏笔,为下文作辅垫; 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文中:承上启下,红线串珠; 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总领下文,伏笔铺垫,。 (3)文末:照应前文或标题,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耐人寻味,留有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
4 作用分析题——不同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 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便于直接 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 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 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2 环境描写作用?(略)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代背景(小说)。 2、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作铺垫(诗歌)。 3、渲染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
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4、烘托人物形象。 5、揭示人物心境(展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小说)。 7、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作品主题。
2017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资料
10
【传记主观题解题意识】: ①审题意识:琢磨题目的每一个关键词语,明确答题对象、答题区 间、答题方向,从题干中寻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向题目要 答案,确保准确答题。题干的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②文本意识:题目都源于原文,而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则是镜中花, 水中月的关系,看得见,却又看不清。命题者依据选文,考生答题 也要依据原文,切忌凭空想象。 ③得分意识:简答题的分数,与难易度、文字量有紧密联系。如果 一道题2分,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如果是4分或6分题,答案要 点就两到三点或四点,题目的分值,是答题点数的重要提示,考生 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解答。宁多勿缺:答4-6点为宜 ④关键词意识:筛选的信息点过多,就必须摘录关键词,整合同义 近义项,然后,将这些具体信息,提炼概括为抽象的“上位概念”。 ⑤分条意识:只要是主观题,都应该条理清晰,所以,答案必须分 条列款。
–了解文章大意、结构 –圈出关键词、句
• 审题——
–确定范围、角度、要求
严格按照 解题步骤 解题,是 得分的增 长点
• 精读——
–寻找相关信息 –筛选关键词语
• 加工——
–按题目要求整合
第二部分:人物传记的题型探究 客观判断题
多项选择题(五选二——最佳选项) 选项赋分的分析判断 三分答案无瑕疵,多从整体分析评价文本 两分答案无错误,多从部分句段拟写答案 一分答案有错误,整体部分均可设置题肢 零分答案大错误,落实文本可以直接淘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技巧讲解】人物传记阅读是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一类。
从近两年课改实验区的高考语文卷来看,涉及人物传记的阅读呈上升趋势,一般设4个题目,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简答题,分值在18-25分。
从设题的切入点来看,主要立足于考查考生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的含意;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掌握传主的形象;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主要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探究文本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
1.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的含意。
重要语句即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一般指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统摄全篇的中心句、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丰富的语句等。
做此类题,要牢记“答案就在原文中”的原则。
寻找答案的途径有:(1)切分挖掘法,即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2)还原法,即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3)瞻前顾后法,就是找出题干中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找出来了。
2.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就是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做此类题,应力求全面、准确。
首先,要整体感知全文,把握传记的主要内容,如传主的思想、主张、个性及其相关事件等。
其次,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
第三,确定范围,在其范围内找关键句,或提取重组,或概括转述,力求语言简明连贯,忌机械照抄。
3.掌握传主的形象。
掌握传主形象,要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把握其形象,紧扣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认真体味。
还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
做此类题,要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运用如下方法:(1)提取精要法,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以点带面;(2)综合句意法,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3)整体透视法,理解“弦外之音”“潜台词”的含蓄表达。
整理答案时,要从原文中搜寻相关文字,抓关键语句,尽可能用原文词句表达。
表述格式,一般按“事实要点+品行、德性要素(或精神内涵)”的结构来概括,语句宜简要。
4.把握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结构,就是要理清文章在选用和组织材料的安排上的特点。
可从划分段落层次、观察段与段的衔接转换、判断叙事的详略等方面入手,快速理出文章的脉络。
命题主要考查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分析等。
答题时,考生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分两个步骤进行分析。
5.分析主要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以叙述、描写、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还有抒情、说明等。
描写的方法有对照、衬托、象征、渲染、场面描写和细节刻画等。
要留意那些看似与传主无关却对刻画传主有着重要作用的侧面描写。
分析表现手法,重点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的有关表达方式的常识来组织答案,避免张冠李戴。
语言特色,不同类别的传记具有不同特点,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6.探究文本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
探究题较为开放,难度系数较大。
做探究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答题要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
探究题答案字数一般为150字左右,答题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让评卷老师一目了然,也让答案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观点还须有探究意味,让观点站得高,体现出个性的阅读所得的意义。
二要注意探究不是脱离文本的一味强调个性阅读。
探究要紧扣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所引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见解。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
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
【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布衣学者张中行□张昌华世人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清光绪三十四年,他生于河北香河县一农家,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
1936年北大毕业,一直吃笔墨饭,曾在中、小学教过书;建国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编教科书,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数十年如一日在煮字疗饥中度过。
1956年,他所在的出版社评级,六级以上为高级知识分子,张中行是七级,属低级。
直到耄耋之年,他才获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
称其“布衣”,是当之又当。
张中行在北大读的是中文,但涉猎的范围包括国学、哲学、禅学和文学,不仅思考老庄、孔孟,而且研究罗素、培根,著述宏富。
谓其学者,名副其实。
季羡林评论他“学富五车,腹笥丰盈”,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启功说他“既是哲人又是痴人”。
一后辈学人说得更酷:“不读张先生的书,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读了他的书,更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张中行是一匹老黑马,没有伯乐发现他。
80岁时,适逢天时地利人和,他独自闯了出来,获得了“文学家”“哲学家”“杂家”“教育家”等多顶桂冠。
其哲学著作《顺生论》引人关注,被称为“当代中国的《论语》”,启功誉其为“整个一部《春秋繁露》”。
张中行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写了“负暄三种”《顺生论》等。
铁树开花,竟然枝繁叶茂。
他的“负暄三种”自1986年始每隔4年出一本。
《顺生论》等面世,一时洛阳纸贵,张中行遂“暴得大名”。
时年张已八十,于是有“老旋风”之说。
张中行是从燕赵大地走出来的学人,世事沧桑却丝毫未能改变他敦厚、淳朴的本色。
在做学问、待人、处事以至生活细节上,他都是古韵犹存。
张中行虽埋身市井,却“道通天地”;虽侧身陋巷,而能“思入风云”。
他讲“顺生”,但“不偏不党,不依不傍,不卑更不亢”。
他的言行自有准则:“心里有所疑就说,是自由;听者不以为忤,是容忍。
”“对不同意见,我一是尊重,二是欢迎,三是未必接受,四是决不争论。
”张中行到85岁时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自称“都市柴门”。
他的“柴门”没做任何装修,小客厅兼通道里还放着书架,是平常人家六七十年代的居住水平,其俭朴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
书房也不甚雅致,书橱里放着一些古玩,多为石头,像仓库。
一把破藤椅的扶手用塑料绳绑扎着。
老式书案上备有文房四宝,书卷气袭人。
他的卧室更为简陋,被子是五六十年代农家常用的大花被,连叠法也是老式的,床边墙上还糊着报纸。
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有时在外面吃饭,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席毕若有剩莱,他也很从容地打包带回去。
张中行为人古朴,尚古风。
文亦如其人。
从行文上说,他的文章开头喜欢旁征博引,下笔千言如行云流水。
不似今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他的行文过程就是“思”的过程。
他长于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化为一缕缕哲思,融入他对人生的体察观照之中。
启功说张氏的“散文杂文,不衫不履,如独树出林,俯视风云”。
也有人说张氏散文“少张扬蹈厉之辞,也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从他那清新自然如数家珍般的娓娓叙述中,从那貌似拉杂的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中,我们可体察到他对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
斯言诚哉。
对他的文,周汝昌先生也有贴切的评论:“你从他的文笔看得出,像他论砚一样,那是外有柔美,内有刚德。
其用笔,看上去没有什么‘花哨’,而实际上绝非平铺板叙,那笔一点儿也不是漫然苟下的。
”“读他老的文字,像一颗橄榄,入口清淡,回味则甘馨邈然有余。
这里面也不时含有一点苦味。
”(选自《人物》,有删改)1.对于张中行文章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他的文章开头一般不“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是在行文过程中逐步展现自己的思考,将哲思融入对人生的体察观照之中。
B.启功认为张氏的散文杂文,有隐逸之风,洒脱之姿,傲啸之态。
其实,这正是张氏“布衣学者”的身份决定的。
C.张氏散文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并不缺乏对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
D.周汝昌先生评论张氏文笔,认为其外表平实,而实际上却蕴涵匠心,内藏深味,发人深省。
2.为什么说“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是再贴切不过的了”?3.这篇传记的细节描写相当传神,请选择一处加以分析。
4.张中行八十终于成名,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条简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洞前有水名韩江,皆因韩愈而名。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公元819年,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修路盖庙,劳民伤财。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
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
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也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但是,当他到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
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
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
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
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
一是驱除鳄鱼。
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
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
三是赎放奴婢。
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
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
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
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
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韩愈深恶痛绝,坚决抨击。
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
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