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研究(兰立亮)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大江健三郎研究在中国:1988—2000

大江健三郎研究在中国:1988—2000

作者: 胡毅美[1] 兰立亮[2]
作者机构: [1]天津商业大学外语学院,天津300134 [2]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出版物刊名: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0-83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大江健三郎 文学研究 中国
摘要:通过对2000年之前国内学者关于大江健三郎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国内的大江健三郎研究从最初的作品介绍逐渐呈现出路线分明、视角互补、体系相对完整的繁荣局面。

中国学者从社会学、文化学、存在主义哲学、文体学和文艺美学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大江小说的社会意义、形式特征、艺术手法等问题。

一方面传统的社会学批评方法不断得到继承发展,另一方面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也逐渐被应用于大江小说分析,从而推动了相关研究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向纵深发展,为进入新世纪的大江文学研究做了很好铺垫。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的镜像叙事与身份认同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的镜像叙事与身份认同

释(
或 世)这一



同样也为作家、 家的
作了
%火见子在丈夫 之时感受到“
”这一情节设置,
受到了多世界解无

计的心理骗术”⑵57。
大江借人物之口将
这一概念引入文本,既展现了人物自我欺瞒的生存状态,也呈现了这部小说的 I
原则,即关于火见子和鸟的叙事构成了一
对照关系。鸟在半梦半醒中感受到
专业外国文学课教学改革与研究型教学模式建构研究”(201901129019);河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 科视域下非通用语种专业外国文学课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HDXJJG2020-146) 作者简介:兰立亮(1973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文艺学。
—84 —
义上构成了对鸟伦理选择的反
,体现了大江健三郎对个体身份认同和存在主义伦理选择问题


关键词:大 三郎;《个人的体验》;镜像叙事;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21 )04-0084-06
《个人的体验》是大江健三郎1964年继短篇小说《空中的怪物阿归》之后,于同年发表的第二部以残疾儿出
景,
及了鸟的非洲幻想和火见子的多元宇宙。
出,鸟
了火见子的多元宇宙
,闭上 '
就会想到另外一个宇宙中的自己。鸟选定了与残疾儿共同 这一
,但心中
未被
选择的另外一种可能性的影响, 到另一种选择是“诱惑的地狱”,
自己内心曾经存在的人性之恶。
石桥纪俊分析了火见子 的出典与《风土记》的
,认为这一人名代表着“在 与
喻喻体自成体系,构成了神秘的“非洲动物园”。比如,鸟到的书店工作人员“手指像缠绕在灌木丛里的变色蜥

大江健三郎《别了,我的书!》的互文性叙事与晚期风格

大江健三郎《别了,我的书!》的互文性叙事与晚期风格

2021年6月外㊀文㊀研㊀究Jun.2021第9卷第2期FOREIGNSTUDIESVol.9㊀No.2大江健三郎‘别了,我的书!“的互文性叙事与晚期风格河南大学㊀兰立亮摘㊀要:大江健三郎晚年小说代表作‘别了,我的书!“通过对主人公长江古义人和椿繁晚年冒险经历的描绘,全面展现了大江对美国 9㊃11 事件的深刻认识和对国家暴力的批判㊂本文在对小说叙事特征㊁人物塑造和主题诉求进行考察之后认为,大江创造性地运用互文性叙事强调文本间交流互动的功能,采用私小说㊁元小说等多种小说技法,引入诗歌㊁访谈等多种体裁,使小说呈现出无限的开放性㊂小说的互文性叙事指涉了文本外的时代语境,批判了美国和日本的政治保守主义倾向,实现了小说形式与主题诉求的完美契合㊂在此意义上,‘别了,我的书!“的互文性叙事具有一种意识形态批判色彩,呈现出一种兼容并蓄与反叛规范的创造性,既是作家人生经历的回响,又是其人格个性㊁精神诉求的集中表现,充分体现了大江的晚期风格㊂关键词:大江健三郎;别了,我的书!;互文性;晚期风格中图分类号:I106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23(2021)02-0025-08㊀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日本现代小说个体叙事与伦理建构研究 (18BWW03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性计划项目(非资助课题) 日本现代小说叙事伦理研究 (2019⁃ZDJH⁃463);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外语专业外国文学课教学改革与研究型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201901129019)一㊁引言‘别了,我的书!“①是大江健三郎晚年代表作奇怪的二人组合 三部曲(前两部分别为‘被偷换的孩子“‘愁容童子“)的最后一部㊂除小说标题出自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天赋“中的诗歌之外,英国诗人艾略特‘四个四重奏“‘小老头“㊁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㊁法国作家塞利纳‘茫茫黑夜漫游“以及大江的早期小说也以片段引用或意象借用的形式进入叙事之中,从而使这部小说成为多个文本相互缠绕㊁交会贯通的复杂网络㊂小说的互文性特征充分表现了大江对小说创作与其他文本以及社会语境之间动态关系的认识,体现了作家晚年对小说形式的执着追求㊂本文尝试将互文性视作一种后现代文本建构策略,通过深入考察小说在叙事格调㊁人物塑造等方面所呈现的文本开放性,进一步探讨小说主题与大江晚年创作风格的关联㊂二㊁双重叙事结构与元小说技法在一次读书讲座中,大江提到了这部小说题名对纳博科夫‘天赋“的借鉴㊂ ‘别了,我的书!“是我最新作品的书名㊂正如书中写到的那样,书名引用了纳博科夫俄语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天赋“㊂书中塑造的主人公具有永恒的生命(连书中即将死去的主人公也是如此),但书的作者却要死去㊂在死之前,作家要向自己的书告别 (大江健三郎2006a:226)㊂也就是说,‘别了,我的书!“本身具有很强的终结意识,体现了作家对创作生涯的回顾和对晚期风格的探寻㊂从结构来看,这部小说与‘天赋“相似,主人公都在创作一部小说,小说结构带有元小说性质㊂在主题上,‘别了,我的书!“所表达的 破坏与重构 理念与萨义德的晚期风格思想密不可分,使小说结构本①㊀以下此书的引文只标注页码㊂52身呈现出某种形式意味㊂正如作品的诞生意味着脱离作家而独立存在一般,‘别了,我的书!“体现了大江期待着书中描绘的世界能够平行于作家自身所处的现实世界而获得永恒㊂小说题名本身的模糊性同样预示着小说主题中 破坏与重构 这一思想的重要性㊂要正确理解小说的主题,不能不关注其独特的结构㊂小说中,作家古义人晚年因遭受暴力头部受伤入院治疗,文学创作也遇到了瓶颈㊂住院期间,少年时代的伙伴椿繁, 因 9㊃11 纽约恐怖事件而感到恐惧,便厌倦 9㊃11 之后美国的政策走向 (大江健三郎2006b:11),进而和俄裔青年弗拉基米尔㊁华裔女青年清清来到了日本㊂为推广自己Unbuilt&Unbuild (意为未建成和拆毁 笔者注)建筑理念以及一种使 自由的个人团体 对抗 现代世界的巨大暴力构造 成为可能的设想,繁计划炸毁东京的高层建筑来获得一种犹如9㊃11 事件中恐怖分子炸毁世贸组织大楼那样的巨大轰动,希望借此能为进入创作瓶颈期的古义人提供新的写作思路㊂ 9㊃11 事件发生后,美国在政治上逐渐向右转㊂ 9㊃11 恐怖袭击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的保守主义运动㊂布什政府以反恐和国家安全为由,对内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强化社会控制,蚕食公民权利,扩大行政当局权力,并削弱立法和司法部门的权限㊂这已经引起美国公众的警觉和自由派势力的抵制 (郝雨凡2002:7)㊂繁可以说是通过实际行动对国家暴力进行抵抗的代表㊂但是,他的计划遭到了其所属上级组织 日内瓦 的否定,于是他决定在古义人的别墅 小老头之家 进行爆炸试验㊂然而,繁的手下小武和大武提前行动,导致拍摄爆破情景的小武中弹身亡㊂这一事件过后,古义人开始记录并解读社会上出现的 征候 ,将其作为自己着手创作的 互文性小说 的要素㊂从整体来看,‘别了,我的书!“本身就是小说中的作家古义人描述这一事件前后经过的小说㊂现实中的作家大江健三郎和小说中的老年古义人由此重合在一起,使小说形成了嵌套式的文本结构,同时包含了作者文本和主人公文本两种文本形态,进而能够使大江在文本内外共时性地展开情节㊂第三人称叙事将这部小说的叙事声音和人物视点区分开来,使处于外部文本的大江本人与处于内部文本的作家古义人彼此映照㊂序章 看呀!他们回来了 引用了古义人‘亲自为我拭去泪水之日“的开头,终章 征候 引用了古义人大学时代发表的小说‘奇妙的工作“临近结尾的一节,两部作品均为现实作家大江已经出版的小说㊂在此,现实世界与虚构的文本世界最终衔接在一起㊂直到小说结尾,读者才发现所读的文本或许正是古义人要创作的那部互文性小说,于是故事又回到了起点㊂整部小说犹如一条连续不断㊁错综复杂的莫比乌斯带一般可以无限循环地读下去㊂读者在不知不觉沉浸于故事情节之中的同时,也因作家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而体会到了精神冒险㊁掩卷遐思等审美感受㊂在这部小说中,大江借椿繁转述的吾良的观点,对古义人也可以说是大江本人长期以来的私小说式 创作方法进行调侃,这也暗示了‘别了,我的书!“的元小说特征㊂于是呀,他(指吾良 笔者注)就对咱说了:尽管这样,可古义人还是小说家,这家伙还琢磨出某种独特的写作方式,确实有异于通常的私小说,打算大量引用奥登啦布莱克啦,来继续书写他那毫无情趣的人生㊂(53)椿繁揭示了古义人长期以来的方法,即古义人书写自己的作家人生,但在技法上却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私小说㊂也就是说,小说人物既是作家凭借想象力创作出来的客体,又带有作家个人的投影㊂在‘别了,我的书!“中,古义人认识到新的小说构想需要打破历来的创作范式㊂ 椿繁说,我作为作家 走到尽头 我确实数度有过这种经历㊂今年夏天我出院后来到北轻井泽,实际上当时并没有任何新小说的构想㊂在这里听繁叙说那些事情的过程中,创作小说的力量似乎已经恢复了 椿繁所说的那些内容不是无中生有的 (263)㊂同时,椿繁的建筑思想以及接下来的行动计划也为古义人找到新的小说创作手段提供了借鉴㊂繁的建筑思想认为,都市的摩天大楼在结构上具有脆弱性,与现代暴力异质同构㊂繁所设计的破坏东京超高层建筑的爆破手册草稿,是一个 与世界的巨大暴力进行对抗的㊁以个人为单位的暴力装置 (243)㊂古义人也承认,繁的理论以及将要实行的计划,将他身体中 有着怪异之处的家伙 (78)也即另一个自我解放了出来㊂62在此意义上,繁可说是古义人内心深处另一个自我的外化㊂芳川泰久(2011:311)指出: 并不是说古义人就是作家本人㊂我们必须看到大江健三郎如此刻意地试图编造繁和古义人的二人组合小说这一点㊂之所以用 编造 一词,是因为这样创作出来的是虚构,但我们读者却巧妙地(或许这样说甚至显得幼稚)通过将古义人等同于作者,也认可了无法完全断定是虚构的部分 ㊂也就是说,私小说这一装置成了使二人组合具有某种现实性的源泉㊂‘别了,我的书!“描述了古义人读书生活㊁创作生活和非同寻常的冒险,小说本身就是古义人书写冒险经历的小说㊂但是,大江的真实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意义上的真实㊂他的真实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想象力层面上,即老年的古义人和繁拒绝与既存社会秩序的和解,试图通过想象力层面的大胆突破,来表现他们对 9㊃11 以来日本政治现状的关注㊂从叙事结构上看,‘别了,我的书!“位于小说表层的作者文本描绘了9㊃11 后日本知识分子对时代状况的忧思㊂小说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便是它讲述了大江自己的阅读和创作生涯,文中提及了长江古义人的几部作品,虽然和现实作家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书名略有差异,但都能找到其对应的现实之作㊂此外,大江还提到了艾略特㊁陀思妥耶夫斯基㊁塞利纳㊁贝克特等人的经典作品㊂古义人着手创作的 鲁滨逊小说 ,其构思就来自描绘主人公鲁滨逊和犹如其分身一般的巴尔达缪这一二人组合人生冒险故事的‘茫茫黑夜漫游“㊂从小说登场人物奈奥向古义人转述的繁的话语之中,可以看到繁对 鲁滨逊小说 的殷切期待㊂即便计划遭到失败,可在这个计划的准备阶段就同步记录下全过程的草稿,则会存留在古义手边,他可以将此作为素材完成小说㊂虽说那是一个悲惨失败的故事,可作为防范规模巨大的恐怖事件于未然的故事,或许会成为他整个生涯中难得一见的头号畅销书吧 (158)繁的话间接告知读者现实文本‘别了,我的书!“的社会意义,即防范未来巨大暴力的预警功能㊂整体而言,繁的话暴露了‘别了,我的书!“的整体创作思路㊂可以说,‘别了,我的书!“的主人公文本是作者文本的整体构思过程,是现实作家大江健三郎最初构思阶段的草稿,是未来要完成的作品㊂大江借助这部小说的私小说式框架,展示了整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从而消弭了作者文本和主人公文本之间的界限㊂老年作家古义人在与建筑专家繁等人的交流中使故事沿着一个个环形螺旋逐步上升,最终小说的主人公长江古义人与作家大江健三郎本人高度契合,小说成功跨越了小说(虚构)与生活(现实)之间的界限,从内面即从小说的页码中转入正面,化作封面上印刷的作者名字大江健三郎,在小说结尾,古义人最终克服了创作瓶颈,找到了自己的 晚期风格 ㊂一般说来,嵌套式结构多表现为文本套文本㊁故事套故事㊁作品套作品的双重叙事框架,属于元小说创作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叙事结构㊂元小说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暴露小说手法及其创作过程,这一点从繁对古义人小说创作方法的建议之中也可以看到:把场所设定在 小老头之家 ㊂从大病中恢复过来的老人坐在扶手椅上,膝上铺着软垫,软垫上面再放上一块木板,看那模样像是写什么东西,可并不是他独自一人在写㊂在他身边,另一个老人躺在沙发上㊂这个老人基本沉默无言,可也有饶舌的时候 这两个老人是在用记录对话的方式进行写作 (247)纵观这部小说,与大江之前作品最为显著的不同在于它采用了为数众多的对话场景以及对话中大量的第三者话语转述㊂大江通过描写古义人和椿繁的 对话 情境以及古义人与恩师六隅㊁电影导演吾良等亲友的灵魂对话,将 过去 和 当下 两种叙事时间牢牢缠绕在一起,使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和历史,浓缩在一段段虚拟的对话之中㊂这一手法使小说故事的呈现显得更具仿真性,从而使故事叙述看上去似乎产生于 人物之口 而非 作者之笔 ㊂除 对话 这一小说形式特征外,互文性也是‘别了,我的书!“最为显著的叙事特征,体现出明显的现实指涉性,可以说是大江运用元小说手法暴露策略向读者出示的另一把解读文本的钥匙㊂三、互文性叙事与小说主题建构法国文艺理论家蒂费纳㊃萨莫瓦约(2003:7232)在梳理了克里斯蒂娃㊁巴赫金㊁罗兰㊃巴特㊁热奈特等理论家的文本认识之后指出,互文性是对文学本身的追忆,是 文学体系的一种手法和文本的多种表现形式 ,并将其具体化为引用﹑暗示﹑抄袭㊁参考㊁戏拟﹑仿作㊁合并㊁粘贴等文本表现形式㊂由此看来,‘别了,我的书!“可说是大江向其他世界文学经典致敬的作品,其互文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引用㊂在这部小说中,大江通过古义人和弗拉基米尔㊁清清等人阅读㊁讨论艾略特‘四个四重奏“㊁塞利纳‘茫茫黑夜漫游“等作品展现了他对原文本的理解,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使原文本在进入新语境后产生出新的意义㊂借古义人之口,大江表达了自己对互文性的认识㊂早在我刚开始写作那阵子曾有一位前辈鞭策我, 要写互文性小说① ㊂目前,我要解读出那些正是互文性小说要素的㊁包括人事在内的所有一切的㊁微小的㊁甚至有些奇态的 征候 ,并将其记述下来㊂(276)在古义人看来, 征候 体现了文本世界与社会语境的关联㊂也就是说,古义人深刻地认识到互文性不仅仅是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的对话㊂它还存在于广阔的文化语境之中,体现了对前文本的吸收借鉴和对人类传统文化的继承㊂ 征候(日语发音ちょうこう 笔者注)一词乍一读好像仅仅是谐音,但这一点却与开头长江古义人被标上假名读音(ちょうこうこぎと)密切相关㊂(中略)在读到长江的瞬间,长江就和中国的扬子江产生了关联,从而与小说中被称为 上海阿姨 的繁的母亲联系起来,与中日间的战争记忆联系起来㊂在这一情况下,被视为单个的词语,就开始呈现出多个分叉 (小森陽一2006:266)㊂正如小森指出的那样,互文性可以通过词语读音所唤起多个意象而得以实现㊂通过各种互文性要素的彼此牵连㊁互相映照,文本外的历史和现实得以共时再现,小说的主题也一步步得以升华㊂陆建德探讨了‘别了,我的书!“的互文性问题,认为互文性充分体现在大江与英国诗人艾略特的文本对话上,指出古义人的阅读带有很强的主体性,小说的互文性体现了作者文本选择的主动性和复杂的意图(陆建德2007:36)㊂的确,这部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与主人公古义人阅读艾略特诗歌的体验同时展开,表现了古义人对死亡和信仰问题的理解㊂不过,从整体上来看,信仰问题是否是小说主题这一点就存在可以商榷的空间㊂除艾略特外,‘别了,我的书!“还存在与陀思妥耶夫斯基㊁塞利纳等众多作家作品的互文㊂小说中提到的弗拉基米尔和清清的上级组织 日内瓦 这一名称,就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的原型 1869年发生在莫斯科的涅恰耶夫事件㊂事件的主人公涅恰耶夫图谋在俄罗斯国内建立反政府恐怖组织,就携带由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签署的所谓 日内瓦指令 回到俄国行动,但却因杀害试图退出该组织的伊万诺夫而使计划流产㊂作者为文本内的恐怖组织冠以 日内瓦 这个子虚乌有的名号本身,就泄露了这位人道主义作家有意与之保持距离的心态 (许金龙2006:6)㊂大江将日内瓦这一‘群魔“中的地名来指涉繁等人的上级组织 日内瓦 ,试图使读者意识到这一意象的同时,在形式上借用了原文本,但在内容和理念上却为其赋予了当代内涵㊂日内瓦事件是利用集体权力摧残人性的暴力事件,但暴力在这部小说中却表现为个体针对国家暴力的反抗㊂椿繁等人的暴力计划有别于恐怖分子的行为,而是为了暴露国家权力脆弱的一面㊂万海松(2008:127)通过对‘别了,我的书!“中所引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创作背景的分析,指出该作是对陀氏创作当时所发生的借助集体权力残害个体案件的指涉,而‘群魔“和‘别了,我的书!“均是对 日内瓦指令 的讽刺性模拟㊂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同样的暴力事件在不同的历史和现实语境中的意义可能大相径庭㊂大江借用‘群魔“的这一情节,除了让读者关注两部作品之间的相似性之外,更是要借这一相似情节来凸显与现代国家暴力对抗的个人暴力㊂ 在世界史的这个阶段,这种巨大暴力(指与国家暴力对抗的恐怖事件 笔者注)的解放如果不在世界各地发生,人类就无法走向下一个阶段 (167)㊂也就是说,大江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反抗国家暴力的个人暴力的社会意义,他充分利用所引用文本的生产性进行重82①日语原文为’全体小説」,是日本作家野间宏根据法语romantotal一词的日译㊂ 所谓全体小说,就是指能够从生理㊁心理㊁社会诸方面综合地揭示人的各层次的长篇作品 (王逢振等1998:59)㊂构,体现了对 9㊃11 后美国国家暴力的批判以及对当时的小泉纯一郎政府借助配合美国反恐战略来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从而导致日本右翼势力进一步发展的警惕,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涵与批判意味㊂除了对国家暴力进行批判之外,大江还从个人角度反思了个体内心的暴力㊂小说第六章 三岛=冯㊃佐恩计划 提到了三岛剖腹自杀事件对古义人的思想冲击,促使古义人反思存在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暴力倾向,特别是小时候对繁的暴力以及进入老年后自己内心的暴力冲动㊂这也是他在听到繁等人的 作战计划 后觉得内心深处 有着怪异之处的年轻家伙 正发挥作用的原因㊂大泽真幸指出,暴力最终与绝望相连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暴力的结果一般分为胜利者和失败者,暴力只产生胜者的历史㊂ 像人体炸弹恐怖事件中,恐怖主义者为之殉死的教义和理念,作为从破坏中断然逃离的胜方而掌握主权㊂本雅明将胜利者和失败者这一划分视为 立法暴力向护法暴力的转换 ㊂但是,‘别了,我的书!“或者说大江的许多小说在这一点上独具匠心,动摇了暴力要终结的 胜利者/失败者 这一划分,使模糊介入其中㊂独特的 奇怪的二人组合 这一设定(詹明信指出,之后大江也意识到的大江小说惯用的设定)就是这一思考 (大澤真幸2006:246)㊂正如大泽指出的那样,在小说第一部 宁愿听到老人的愚行 中,大江假设三岛自杀未遂,指出三岛会在20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开始出现时期再次煽动自卫队发动军事政变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㊂这样,三岛剖腹自杀这一既定历史事件就作为广为人知的前文本同主人公对历史的假想构成互文㊂真实事件与历史假设之间的差异与变化,使读者将目光投向‘别了,我的书!“这一文本得以产生的话语空间和思想空间㊂大江将真实的历史与虚构的故事素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利用 故事 和历史事件 的互文,虚实相间地描述了日本当代政治的危险倾向㊂在此意义上,‘别了,我的书!“的互文性策略不仅体现在小说与其他文学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上,还体现在小说与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互动上㊂大江利用互文性叙事策略有效地将文本内外联系起来,使小说诗学形态与意识形态之间保持一定张力,凸显了文本与社会文化的关系㊂沼野充义指出,‘别了,我的书!“具有复杂的结构㊂ 与这种惊世骇俗的情节(指椿繁用个人暴力来对抗国家暴力 笔者注)的纵线相对,通过实例对艾略特㊁陀思妥耶夫斯基㊁塞利纳㊁纳博科夫这些作家作品的解读作为横线覆盖了作品整体,私生活(私小说式要素)㊁虚构㊁先行文学这三个层面错综复杂地相互缠绕,共同指向小说的反高潮式结局 (沼野充義2005:169)㊂可以说,大江的互文性策略使读者能够在与其他文本的参照中建立一张互文之网来对文本进行创造性解读㊂这一策略和许多后现代文本通过运用互文技法对传统文本中的人物㊁故事㊁文类规范进行颠覆和解构不同,‘别了,我的书!“的互文性叙事,体现了一种向经典致敬的人文精神㊂可以说,借助互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大江表达了对以三岛由纪夫为代表的日本右翼思潮的批判,完成了对当代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文学书写,从而使互文性具有了某种意识形态批判意味㊂一般认为,互文性将后结构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彻底摧毁了作者的意图以及作家因素对文本阐释的束缚,从而可以将文本置于互文关系中进行动态考察㊂在此意义上,互文性就成为 文本与其他文本,文本及其身份㊁意义㊁主体以及社会历史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之关系和过程 (李玉平2014:5)㊂可以说,‘别了,我的书!“将大江本人的读书和创作生活导入小说,把文本和现实平等并置在一起,给读者一种 文本即现实 的幻觉,最终通过挖掘引用文本的所指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小说意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㊂‘别了,我的书!“所引用的原文本意义和小说意义互相交错㊁多元共生,形成了一个无限延伸的意义链条,使读者在徜徉于文本浩瀚的互文性之海的同时,切身体验到那种带着焦虑和挫败感参与文本意义生成的阅读的愉悦㊂四㊁ 奇怪的二人组合 与晚期风格小说第十四章 奇怪的二人组合 之合作 这一章节标题本身就体现了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特征㊂ 二人组合 也是大江小说一贯的人物设置模式,但 奇怪的二人组合 这一用语却来自于美国批评家对古义人小说的评论㊂92。

2024届高考语文小说题点知识点思维导图

2024届高考语文小说题点知识点思维导图

本7

命浪漫主义”注重革命理想和革命气概)两者辩证统一
革命浪漫主义 效果:(参见6,“传奇”改“浪漫”)



荒诞 与
真实
关系:[“荒诞”表面上(三要素)违背“真实”,实质上(思想意义)揭 露“真实”]“真实”是“荒诞”的基础,“荒诞”是“真实”的突破 效果:极具夸张,富有荒诞性,具有深刻的(人性或社会)批判意义, 深化主题
作用 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环境 物象衬托了环境,要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
作用 ,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物象
人物 作用
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如梅、玉、竹等。
情节 一些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
作用 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点题 作用
物象揭示深化了怎样的主题。
1.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
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主要
环 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境 分
2.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 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 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手 排比:增强气势 有感染力
法 反语:比直接更有力 感情强烈
豪放与柔婉、直白与含蓄、质朴与华丽、庄重与诙谐 符合人物身份;有时代特色、 地域特色(方言俚语);口语 充满生活气息,书面语典雅庄重;文白夹杂;语言诗化。
文本元素
解读
关系:“故事(历史)”是“新编(虚构)”的基础,“新编(虚构)”是

1
故事与新编 (历史与虚构)

关于大江健三郎初期小说《死者的奢华》书名翻译的探讨

关于大江健三郎初期小说《死者的奢华》书名翻译的探讨

关于大江健三郎初期小说《死者的奢华》书名翻译的探讨张治军【期刊名称】《电子制作》【年(卷),期】2013(0)15【摘要】《死者的奢华(》「死者の奢り」),是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涉足文坛早期的短篇作品,代表了他当时的文风和思想状态。

就目前的译本版本来看,汉语版一般翻译成《死者的奢华》,英文版本翻译成《「Lavish are the Dead》。

这是从小说中「これらの死者たちは、死後ただちに火葬された死者とはちがっている。

「」死んですぐに火葬される死体は、これほど完璧に《物》ではないだろう、と≧は思った。

」的表述中得来的“死者”的“奢华”。

换种说法,也就是说,对于一般的尸体「死体が物になること」来说,能够成为「死体」是一件无法奢望的事情,是身在尸体处理室中的“死体”的所独有的权利。

这是作为可以永久保存的“死体”的奢华。

因此,作为“奢华”的翻译方式,可以看做是站在“死体”的立场来看待的表述。

但是,实际上,这是否就真的是「奢り」的真实内涵,以及“死者”是否只是对于“死体”的描述呢。

本篇就通过这部小说中“死者”的内涵的理解以及人物的造型的审视,重新探讨这部小说题目的恰当性。

【总页数】1页(P259-259)【作者】张治军【作者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21316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从《死者的奢华》看大江健三郎对存在主义的接受和超越 [J], 兰立亮2.从切斯特曼翻译伦理看石黑一雄小说书名的翻译策略 [J], 韦喧钧3.“被监禁状态”下的苦闷与不安——论大江健三郎第一阶段初期小说 [J], 王琢4.人文主义与大江健三郎初期小说 [J], 向忆秋5.试论小说《死者的奢华》的主题表达 [J], 王奕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会写小说大纲?一张图全搞定

不会写小说大纲?一张图全搞定

不会写小说大纲?一张图全搞定上周三发了一篇想提升文笔?这些事你无法忽略,有人私信梦酱:写小说大纲才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

因此,今天梦酱就将自己的小说大纲梳理思维导图放出来了,顺便来聊聊自己的梳理思路。

四步一键搞定小说大纲。

在构思故事前,请闭上眼睛,用“主角”身份将读者代入故事...第一步:人设塑造——主角承载读者感情1、从角色本身出发你的人物关心什么?害怕什么?动力是什么?发展性格弧线,找到人物目标(ta有什么愿望)。

2、他人眼中的角色其他角色如何看待这个人物?ta的形象、ta所展现出的性格(优缺点)、ta的行为举止等。

3、角色的价值观塑造试想在极端情况下,角色会有什么样的性格变化?会做有什么样的行为?角色的性格反差,引导情节走向。

第二步:人物动机——情节从冲突中来1、回想角色的价值观人物想要追求什么?ta心底的愿望?动机是长期目标,分析所有角色的动机,这些动机影响了哪些人的利益和立场?主角的动机和谁相互成就?2、思考主角所处的境地人物想要摆脱什么?ta害怕什么?谁影响了主角的动机?动机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立场不同。

用动机构造角色之间的冲突。

第三步:制造障碍——营造故事爽点1、角色带来的阻碍遇到困难时,主角会怎么做?站在每个角色的视角思考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或障碍,以及不同的解决方案。

2、环境带来的阻碍事件背景带来的剧情推动,给了人物哪些外部/心理压力,导致人物的性格反差?解决方案改变?第四步:人物行动——推动故事节奏1、行动创造事件两个动机相通的人物,在价值观/性格/成长环境不同,在同一件事中会有怎样的行动?人物擅长什么?有什么资源?2、行动源于动机不论创造什么样的冲突事件,人物的行动一定要符合背景设置,符合ta原有的目的(动机),要合情合理。

屿梦有话说。

以上故事大纲梳理是梦酱结合了《经典人物原型45种》一书,以及之前听过的某个写作课,结合自己实践后的经验总结。

最后,梦酱总结一下构思故事的小技巧:需要一个很难的目标:一个外在的恐惧对抗外在阻碍的努力超出读者预期的意外超越目标的地方(转弯)人物是否走完完整的情感经历(结局)小赠礼梦酱为大家整理好了“小说大纲梳理思维导图”需要的小可爱可以私信梦酱~以上,晚安。

大江健三郎小说与现代文明的危机

大江健三郎小说与现代文明的危机

大江健三郎小说与现代文明的危机
涂险峰
【期刊名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卷),期】1997()4
【摘要】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小说从个体、群体和人类总体三个层面上对现代文明的危机进行了探索和表现,作品中贯串着的超越、回归和战斗的人道主义三种基本精神,成为摆脱危机的力量源泉。

【总页数】6页(P88-93)
【关键词】危机;超越;战斗的人道主义
【作者】涂险峰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13.074
【相关文献】
1.诗学语言学观照下的小说标题修辞与文本意义生成——以君特·格拉斯、凯尔泰斯、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创作为例 [J], 侯景娟;兰立亮
2."挂笔"宣言:大江健三郎后期小说创作的新策略--兼论大江健三郎"后期作品的风格形式" [J], 胡志明
3.信仰自由的危机——大江健三郎小说《燃烧的绿树》之解读 [J], 李方阳
4.信仰自由的危机——大江健三郎小说《燃烧的绿树》之解读 [J], 李方阳;
5.大江健三郎儿童视角叙事小说创作原因探析 [J], 于静静;张晓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江健三郎研究在日本

大江健三郎研究在日本

耵狐N SL A T I O N S译林世界文学之窗207从《奇妙的工作》(1957)引起荒正人、平野谦等著名评论家的关注,到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得到世界性赞誉,大江健三郎一直被认为是R本当代文学变革的先锋。

50多年来,日本的大江健三郎研究获得了长足进展,研究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从迄今为止出版的研究专著来看,日本学者的大江健三郎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研究范式。

一、评传视角传记研究者认为,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作家经历的外在显现,研究者可以从作家的人生经历中寻找理解作品的钥匙,可以根据作家认识世界的态度特别是人生观、伦理观、哲学观点、政治态度来探索作品的意义。

早期的大江文学研究大都带有评传色彩。

绦原茂《大江健三郎》(1973)从“作家的苦恼”、“原初体验”、“文学出发点”、“政治与性”、“个体与时代状况的接点”、“历史与民众的发现”、“现代疯狂与末世观”等七个方面探讨了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创作。

襟原认为,大江初期作品描写了沉闷的时代状况下现代人的孤独,他通过性来反映社会,向禁忌发出挑战的同时,探索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发现了笼罩现代社会、腐蚀人之精神的“疯狂”。

绦原根据大江的创作年谱客观地评价兰立亮了他的小说,宏观描绘出大江试图通过与自身体验、时代状况的关联来把握现代社会的创作姿态。

川西政明《大江健三郎论——未实现的梦》(1979)从大江的人生体验出发探讨了从《个人的体验》到《洪水涌上我的灵魂》这一阶段的“人类救赎”主题。

川西认为,残疾儿的诞生使大江文学的风格发生了转变,当作家面对现实由绝卑转化为祈祷时,文体风格也获得r一种犹如去除枷锁后的开放性。

川西考察了大江对想象力的认识,认为大江的想象力以在意象和逻辑之间架桥的形式发挥着作用,进而指出《万延元年的f ool baU》之后大江文学风格的转变。

即“他从一个靠创造意象来表现的作家开始追求意象和思想的真正统一”。

川西将大江创作风格转变的原因较多归结为作家的人生经历和社会体验,结论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不乏真知灼见。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关于公布2012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关于公布2012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关于公布2012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3.05.22
•【字号】沪教委高[2013]26号
•【施行日期】2013.05.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
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关于公布2012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的通知
(沪教委高〔2013〕26号)
各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
根据《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2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初选工作的通知》(沪学位办〔2012〕9号),经过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遴选推荐和专家评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审核,确定《陈那、法称因明的推理理论--兼论因明研究的多重视角》等158篇博士学位论文(具体名单见附件1)和《论现代性视域中人的全面发展--基于马克思的人学视角》等169篇硕士学位论文(具体名单见附件2)为2012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现予以公布。

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是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措施。

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以评选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为契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质量保证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附件:1.2012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名单(博士学位论文)2.2012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名单(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
2013年5月22日附件1
附件2。

大江健三郎与诺贝尔文学奖 课件

大江健三郎与诺贝尔文学奖 课件

在《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一开场作者 就向展现了主人公蜜三郎的病态心理, 而书中的鹰四就是日本人战后心灵的空 虚和病态心理的典型代表。他的心中仍 充斥着战争的狂热、罪恶感的折磨。精 神的折磨和价值的衰颓使他转向对他人 豪取抢夺和对自我的践踏。但最终他穿 越了自己心灵的炼狱,救赎了自己。从 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江渴望帮助这个 民族解脱的拳拳热心。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内容简介: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讲述了 “我”(蜜三郎)与弟弟从东京回到故乡 山村的经历。“我”本是一名大学的专职 教师,由于受到友人自杀和残疾儿诞生的 打击,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蜜三郎辞去 了工作,靠版税和岳父的资助生活。弟弟 鹰四大学时代参加了反安保学生运动,在 运动失败后作为转向剧团的一员在美国做 忏悔演出,精神上备受煎熬。
《个人的体验》思想主题:
小说描写了战后生长起来的一代青年的生 活,表现了社会责任这一鲜明的主题。小说的 结尾处,主人公鸟说:“我只是不想再继续逃 避生活的责任。”表明了主人公回归正常的家 庭生活、负起生活责任的决心和继续生活下去 的勇气,同时也说明了现实生活具有一种改造 人的力量。
这部以现代人的不安和孤独为题材的 作品中,大江健三郎将人的境遇形象地 比作竖井:每个人在这个将自己同世界 隔绝开来的井中绝望地深挖下去,愈来 愈深,愈无出路。但他并不甘心于这种 痛苦的绝境,而是以各种方式寻找人生 的出路,探求生存和死亡的意义。
小说巧妙地将现实与虚构,现在 与过去,城市与山村,东方文化与西 方文化交织在一起,与畸形儿、暴动、 通奸、乱伦和自杀交织在一起,描画 出一幅幅离奇多采的画面,以探索人 类如何走出那片象征恐怖和不安的 “森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为, 它“集知识、热情、野心、态度于一 炉,深刻地发掘了乱世之中人与人的 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思维导图

中国现代文学思维导图
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而矛盾冲突是曹禺戏剧的核心
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
曹禺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
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代表作: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及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
赵树理
简介:张爱玲,本名张煐,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的作品感情基调多悲凉,语言特色是大量地运用比喻、对照、反讽、色彩描写等手法 代表作:《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名篇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等
代表作
巴金
短篇小说集《神·鬼·人》
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等
《家》的人物形象:高老太爷、觉新、觉民、觉慧、钱梅芬、李瑞珏、琴、鸣凤、冯乐山
简介: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他的作品影响较大的是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富有人性美和风俗美
郁达夫
简介:萧红,原名张乃莹,中国现代女小说家。萧红是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 萧红
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
简介: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 代表作:处女作《母亲》。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等
端木蕻hòng良
简介:台湾著名作家 代表作:自传体长篇小说《城南旧事》。在《城南旧事》中,作者以其温婉的文笔写出了属于她的北京童年的似水年华
张爱玲
简介: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代表作:《围城》《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管锥编》等

大江健三郎的文学世界

大江健三郎的文学世界

家人
社会边缘人
通过与其他痴呆症患者的交流和互动 ,展现了社会边缘人的生存状态和内 心世界。
形象各异,代表着家庭中的不同角色 和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家庭 生态。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江健三郎的文学背景与成就
大江健三郎简介
1935年出生于日本四国地区,是当代日本著名的小说家、翻译家、文化活动家。
1957年进入东京大学学习,后因参与学生运动被捕入狱,出狱后开始文学创作。
1960年发表处女作《奇妙的工作》,随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作品,如《青春的终结 》、《核时代的森林》等。
文学成就与影响
故事梗概与主题
故事梗概
小说以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回 忆为主线,描述了他与一本书的 故事,以及他与家人、社会之间 的矛盾和冲突。
主题
探讨人类记忆、家庭关系和社会 边缘人的生存状态,同时表达了 作者对文学、历史和政治等问题 的思考。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老年痴呆症患者
主角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代表着被社会边缘化的老年人,同 时也是作者对自身创作历程的反思和 总结。
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 位获得该奖项的作家。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为流传,对世界 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作品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具有深刻的 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
主要著作及特点
《奇妙的工作》
以一个年轻人的视角,描绘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现实和问题,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征。
《青春的终结》
通过一个青年人的自杀事件,探讨了战争、核武器等社会问题,具有 强烈的反战思想。
《核时代的森林》
以一个家庭为背景,探讨了核武器对人类和自然的危害,具有深刻的 环保意识。

小说阅读考点思维导图公开课获奖课件

小说阅读考点思维导图公开课获奖课件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观测角度:定点观测、移步换景。
角 度
写景次序:远近结合、高下结合、内外结合等。
第6页


环 境

特 点
境 分 类
题概 括
答 题 环 节
1.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 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描写,包括人物活动时间、地点、季节、天气 、景物等。 2.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社会背景、历史条 件、地方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描写,重要是交 代人物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 巷,大至城区地区。它包括内容诸多,可以是室内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 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第7页
自然 环境 描写 作用
分 类


环描
社会

写 作
题用
环境 描写 作用
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 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 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 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进情节发展;②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 内涵;⑤开头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构造 完整。 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5.平叙:①条理清晰,便于理解事情来龙去脉②拓展作品容量
排 技 巧
1.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2.抑扬:使文势波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效果,增强作品可 读性。

【推选】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结构思维导图PPT实用

【推选】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结构思维导图PPT实用
情 节 作 用
明暗双线
4.细节连贯法: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 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情 节 手 法 情 节 作 用
注意人称视角的转变及其作用
1.顺序 2.倒叙 3.插叙 4.补叙 5.平叙
1.悬念 2.抑扬 3.照应 4.伏笔 5.对比 6.衬托 7.铺垫 8.突转


情节结构方面:
照应、线索、悬念、伏笔、铺垫、 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
环 境 描 写 手 法

环 境

特 点




环 境 描 写 的 作 用
1.比喻2.夸张3.拟人4.对偶5.排比
描 修辞手法 6.反复7.借代8.设问9.反问10.引用

11.双关、12.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

环法
小说的分类:1、传统小说
2、诗化小说(如《边城》) 3、哲理小说(如《苏菲的世界》)
传统小说文本特征
主题 人物 情节 环境
分清是考查作者叙述语言含意,还是考查作品中人物语言含意。 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注意人称视角的转变及其作用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莫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从语言风格角度:分析语言的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蕴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绚丽华美等特点。 情节结构方面: 照应、线索、悬念、伏笔、铺垫、 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揭示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莫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从语言运用的手法角度:分析语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锤炼、句式(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与散句的运用等)特点及效果。 标题与形象的关系:看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是否暗示了人物命运,是否是

《小说创作技能拓展 创意写作书系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小说创作技能拓展 创意写作书系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小说创作技能拓 展 创意写作书系 》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作者
行动
场景
叙事
内容

写作
言说
小说
故事
叙述 方式
视角
人物
情节
声音
事件
结构
创意
场面
目录
01 第一章 小说的叙述方 式
02
第二章 从故事大纲到 情节清单
03
第三章 小说人物的结 构关系
04
第四章 在书面故事中 构造场景
第三章 小说人物的结构关系
第一节 如何搭配不 同的人物类型
第二节 为主人公配 置相关的角色
第三节 处理好人物 行动结构中的三个要 素
第四节 为主人公设 计一条人物弧线
第四章 在书面故事中构造场景
第二节 在环境刺 激与情感投射中烘
托场面
第一节 用画面描 写激活读者的感知
和想象
第三节 如何发挥 环境描写在小说情
05
第五章 小说中的“看” 与“被看”
06
第六章 叙述声音的修 辞策略
小说创作的技能是可以训练并拓展的,这种拓展旨在激活作者的写作潜能,培育和提升其叙述故事的冲动、 感觉和能力。正如意大利文艺批评家克罗齐所言,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艺术家。本书引入了美国创意写作研究 界的相关成果,力图从叙事创意设计的意义上探寻各种可操作、可模仿的小说写作技巧,研究小说写作教与学的 原理和方法。书中包含作者执教小说写作工坊课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源自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生动案例。全书 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小说的叙述方式、从故事大纲到情节清单、小说人物的结构关系、在书面故事中构造场景、 小说中的“看”与“被看”、叙述声音的修辞策略

大江文学叙事策略意识探微

大江文学叙事策略意识探微

大江文学叙事策略意识探微
罗帆;李娜
【期刊名称】《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9(011)004
【摘要】大江健三郎是一个理论根底深厚、方法论意识极强的作家,这具体从大江文学的叙事策略意识上表现出来[1]。

这种叙事策略意识的内涵主要指在文学创作中作家怎样将本土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文化有机地交融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话语特色。

【总页数】6页(P75-80)
【作者】罗帆;李娜
【作者单位】湖南益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人文系【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13.065
【相关文献】
1.中国古代自传文学叙事观念之探微
2.民间文学叙事:地域文化的审美化在场——以辽宁省蒙古贞地区民间文学叙事为例
3.大江健三郎小说语言实验探微
4.性别叙事的另外一种可能——大江健三郎《燃烧的绿树》叙事策略探微
5.时代展风骨,大江入海流评原创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大江入海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