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题总汇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题总汇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实验题总汇以下是五年级上学期科学课中的一些实验题总汇,供参考使用。

实验一:测量水的密度材料:水、烧杯、天平、瓶子水、烧杯、天平、瓶子步骤:1. 用烧杯取一定量的水。

2. 将瓶子放在天平上,记录瓶子的质量,记作A。

3. 将瓶子装满水后再放在天平上,记录瓶子加水后的质量,记作B。

4. 计算出水的质量,即水的质量 = B - A。

5. 根据水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水的密度,即密度 = 水的质量/ 水的体积。

实验二:探究物体的浮力材料:水、玻璃杯、苹果、测量尺、天平水、玻璃杯、苹果、测量尺、天平步骤:1. 用测量尺量取苹果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2. 将玻璃杯装满水。

3. 将苹果放入玻璃杯中,记录玻璃杯的水位。

4. 用天平称量苹果的质量,记作A。

5. 用天平称量等量的水的质量,记作B。

6. 计算出苹果的体积,即苹果的体积 = 苹果的长度 ×苹果的宽度 ×苹果的高度。

7. 计算出苹果的密度,即密度 = A / 苹果的体积。

8. 计算出水的密度,即密度 = B / 苹果的体积。

9. 比较苹果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分析苹果在水中的浮力现象。

实验三: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材料:水、锅、火源水、锅、火源步骤:1.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锅中。

2. 将锅放在火源上,调节火力大小。

3. 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开始加热时,温度逐渐上升;当水温达到100°C时,水开始沸腾。

4. 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水中会冒出气泡,并且产生蒸汽。

5. 记录下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实验四: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材料:透明玻璃板、直尺、铅笔、白纸透明玻璃板、直尺、铅笔、白纸步骤:1. 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作为光线的传播路径。

2. 用铅笔在直尺两侧分别标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

3. 将透明玻璃板放在白纸上,使光线从玻璃板上通过。

4. 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并记录下来。

5. 移动玻璃板,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再次观察并记录下夹角的变化。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5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五年级科学实验上册报告全篇(已完成)(2024新版苏教)

五年级科学实验上册报告全篇(已完成)(2024新版苏教)

五年级科学实验上册报告全篇(已完成)(2024新版苏教)
实验目的
探究水的沸点和冰的融化点。

实验材料
-电磁炉
-温度计
-水
-冰块
实验步骤
1.将电磁炉插入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

2.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并确保温度计底部完全浸入水中。

3,将水烧开,同时观察温度计上的温度读数。

4.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温度,即水的沸点。

5.将温度计拿出水中,将其底部擦干净。

6.放入一块冰块,观察冰块的融化情况。

7.当冰块完全融化时,记录此时的温度,即冰的融化点。

实验结果
-水的沸点为100o Co
-冰的融化点为OC。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得知水的沸点为100℃,冰的融化点为O o Co这些数值是在标准大气压下得出的。

实验结果与我们的预期一致。

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电磁炉时要小心,避免触电。

2.温度计底部必须完全浸入水中,以确保准确测量温度。

3.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确保记录准确。

实验展示
我们通过实验展示了水的沸点和冰的融化点。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电磁炉和温度计来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水的沸点为100℃,冰的融化点为这些实验数据对于我们理解水的性质和相变过程非常重要。

实验延伸
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在不同压力下水的沸点和冰的融化点是否会发生变化。

同时,我们也可以研究其他物质的沸点和融化点,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参考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2024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一、实验一:观察水的变化1. 实验目的: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

2. 实验材料:水、烧杯、酒精灯、冷水。

3.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将酒精灯点燃,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4)当水沸腾后,将烧杯从酒精灯上取下,迅速倒入冷水中。

(5)观察水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4. 实验结果:水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变热,沸腾后迅速冷却,温度逐渐降低。

5. 实验结论:水的状态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二、实验二:研究金属的特性1. 实验目的:研究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 实验材料:金属导线、电源、灯泡、铁钉、铝条、铜片、热水壶。

3. 实验步骤:(1)将金属导线连接电源和灯泡,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放入热水壶中加热,观察它们的导热性。

(3)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用锤子敲打,观察它们的延展性。

4. 实验结果:金属导线可以使灯泡亮起,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

铁钉和铝条在热水壶中加热后变得很热,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

铜片在锤子敲打后没有变形,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5. 实验结论: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三、实验三:观察土壤中的生物1. 实验目的:观察土壤中的生物,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实验材料: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土壤样本。

3. 实验步骤:(1)用镊子取一小块土壤样本放在载玻片上。

(2)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许多微小的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3)用放大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土壤中的一些较大生物,如蚯蚓和蜈蚣等。

4. 实验结果:观察到土壤中存在着多种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线虫、蚯蚓和蜈蚣等。

这些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 实验结论: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其中存在着多种生物,这些生物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四、实验四: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1.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1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演示实验)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实验材料: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实验过程: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2实验:渗水比赛(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渗水能力的大小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纱布,橡皮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水,三只烧杯,支架实验过程: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3实验:研究根的作用(演示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瓶,水,一株完整的植物,植物油。

实验过程: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

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3、把实验装置放到向阳处。

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4实验:茎的作用(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植物茎的作用实验材料:烧杯,一段新鲜芹菜,水,红墨水实验过程: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

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一条条红线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一、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实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结论:土豆泥相当于岩层,番茄酱相当于岩浆。

二、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实验材料:竹筷实验过程:1.每人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实验现象:筷子会断裂,手感觉麻木。

结果及解释:筷子相当于地壳的岩层;筷子用力弯曲相当于挤压产生褶皱;当筷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三、卵石的形成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碎砖块没有了棱角。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四、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鼓碎纸屑实验步骤:1.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的振动情况。

2.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实验现象、结论:响度越大,纸屑跳动得越高。

说明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五、观星箱的制作步骤1.准备1个较大的盒子、线、胶带。

2.将盒子去掉盖,并在盒底左下角挖一个小洞,作为观察孔,洞不宜太大。

3.在原来盒盖处用线编出大小一样的网格,线的端口可以用胶带固定在盒子上,网格起到为观察对象定位的作用。

4.将制作好的观星箱放置在便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位置,固定不动,并开始利用观星箱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观察。

六、木材特点的实验实验材料: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电池、导线水槽等。

已填完的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24新苏教版)

已填完的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24新苏教版)

已填完的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24
新苏教版)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物体的重量,研究如何使用天平进行测量并理解重量的概念。

实验材料:
- 天平
-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书、铅笔、橡皮等)
实验步骤:
1. 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确保天平处于水平状态。

2. 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盘子上,使其保持平衡。

3. 读取天平上指示的重量数值,并记录下来。

4.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重量的物体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
通过测量,得到了不同物体的重量数值,并将其记录如下: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 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重量。

- 重量的单位是克。

- 天平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到了如何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重量,也加深了对重量概念的理解。

这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使我更好地掌握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记录数据的方法。

参考资料:
无。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准备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水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实验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实验内容:蚯蚓的选择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了解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实验步骤: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一、火山的形成我猜:火山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巨大压力——地壳越深,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从岩石的裂缝中上升。

当它遇到脆弱的表面时,它会从表面喷出,形成一座火山。

我的方案:1在铁盘里放一些土豆泥,堆成山的形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盖住。

3把铁盘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我的发现:番茄酱溢出来了。

实验表明,火山爆发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巨大压力造成的。

地壳越深,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从岩石的裂缝中上升。

当它遇到脆弱的表面时,它会从表面喷出,形成一座火山。

2、地震的形成我的猜想: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

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振动,这就是地震。

我的计划是:我拿一根竹子,慢慢地用力弯曲,然后观察这个现象。

2.改用筷子我的发现:筷子、竹片慢慢弯曲,然后断裂,手感到麻木。

实验说明地震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

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振动,这就是地震。

三、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我猜: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性的影响。

我的方案: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放入冷水中。

2、再加热,再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3观察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岩石破裂了。

实验表明,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性影响。

4、声音产生我的猜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的计划是: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敲响鼓,观察现象。

2.敲击音叉。

听到声音后,用音叉触摸水面并观察。

我的发现:鼓面振动,豆粒在鼓面上跳动。

音叉在振动,水面上有波纹,水珠溅出来。

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五、空气传播声音我猜: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我的方案:1、点燃两根蜡烛,放在鼓的一侧,一根离鼓近,另一根离鼓远2敲响鼓,观察蜡烛的变化。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实验(一)1. 实验目的。

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2. 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塑料盒、纸巾、水、冰箱、常温环境(如室内桌面)3. 实验步骤。

- 在两个塑料盒内分别铺上相同层数的湿润纸巾。

- 在每个塑料盒内放入相同数量(例如10颗)的绿豆种子。

- 将其中一个塑料盒放在冰箱里(低温环境),另一个放在常温的室内桌面。

- 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盒子里种子的发芽情况,持续观察一周。

4. 实验记录。

观察日期冰箱内种子(低温)常温种子。

第1天无变化无变化。

第2天无变化部分种子开始膨胀。

第3天无变化更多种子膨胀,有个别露白。

第4天无变化大部分种子露白,少数开始发芽。

第5天无变化多数种子发芽,长出小根。

第6天无变化发芽种子继续生长,根变长,有子叶出现。

第7天无变化多数种子长出嫩叶。

5.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低温环境(如冰箱内的温度)不利于绿豆种子发芽。

二、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

1. 实验目的。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实验材料。

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硬纸板(孔在同一直线上)、蜡烛、弯曲的塑料吸管。

3. 实验步骤。

- 将三张带孔的硬纸板平行放置,孔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一端放置点燃的蜡烛。

- 用手电筒在另一端对着孔照射,观察光能否通过孔照亮蜡烛。

- 然后将中间的硬纸板稍微移动,使孔不再同一直线上,再次用手电筒照射,观察现象。

- 把弯曲的塑料吸管一端对准手电筒,从另一端观察光是否能通过吸管传播。

4. 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三张硬纸板孔在同一直线时用手电筒照射光能够通过孔照亮蜡烛。

三张硬纸板孔不在同一直线时用手电筒照射光不能通过孔照亮蜡烛。

用弯曲吸管让手电筒光通过光不能通过弯曲的吸管传播。

5. 实验结论。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实验名称:土壤中有什么?1. 实验目的。

探究土壤的成分。

2. 实验材料。

土壤样本、放大镜、烧杯、水、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光实验一:红苹果实验.实验材料:红苹果、黑暗的房间等。

.实验要求:在桌子上放一个红苹果,把门、窗户都关上,并把所有的灯都关掉,房间里完全黑暗了。

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够进入这个房间。

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实验注意点:本次实验的难点在于创造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在这个房间中没有光能够进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实验效果。

.预测实验结果:预测1: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预测2: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见这个红苹果。

.预测3: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模糊的影子。

.实验现象: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了没有光线,人是无法看到东西的。

人的眼睛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判断物体的。

而在红苹果实验中,房间是完全黑暗的,没有任何光线进入房间,因此我们不能在这个房间里看到红苹果。

.实验二:光的传播实验.实验材料:4张矩形卡纸、手电筒、4个能直立的凤尾夹等等。

实验方法:①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一厘米。

②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③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④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的光源。

.⑤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这些小孔。

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⑥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实验注意点:.4张卡纸直立在桌面上,卡纸之间的间隔都是15厘米,并且保持前三张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完成,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实验效果会更好。

(2024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手册

(2024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手册

(2024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手册实验一:探索物质的性质实验目的1. 认识不同物质的性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2. 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材料1. 各种固体物质(如木块、金属片、石头等)。

2. 各种液体物质(如水、盐水、酒精等)。

3. 各种气体物质(如空气、二氧化碳等)。

4. 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温度计、称等)。

实验步骤1. 观察各种固体物质的形状、硬度等性质,并进行记录。

2. 观察各种液体物质的透明度、颜色等性质,并进行记录。

3. 观察各种气体物质的状态、气味等性质,并进行记录。

4. 使用实验工具对物质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操作,如测量温度、称重等。

5.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物质的性质。

实验二:力的作用实验目的1. 认识力的作用,了解力的表现形式。

2. 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材料1.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小球、木块等)。

2. 实验工具(如尺子、弹簧测力计等)。

实验步骤1. 观察不同重量的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并进行记录。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进行记录。

3. 分析实验现象,了解力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实验三:光的传播与反射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 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材料1. 光源(如太阳光、手电筒等)。

2. 各种反射材料(如镜子、金属板等)。

3. 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测量尺等)。

实验步骤1. 观察光源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并进行记录。

2. 将反射材料放置在光源前,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并进行记录。

3. 使用放大镜观察反射光的细节,并进行记录。

4. 分析实验现象,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实验四: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现象。

2. 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目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目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目集实验题目1:发现浮力实验材料:- 一个透明的塑料杯- 水- 各种物体(纸张、钥匙、小石头等)实验步骤:1. 将塑料杯填满水。

2. 拿一个物体放入杯子中,观察它会不会沉下去。

3. 重复步骤2,将不同的物体放入杯子中。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体会不会浮在水中,以及浮力对物体的作用。

实验题目2:探究磁铁的吸引力实验材料:- 一个小型磁铁- 各种金属物体(纸夹、硬币、铁钉等)实验步骤:1. 拿一个金属物体靠近磁铁,观察它们之间是否有吸引力。

2. 尝试不同的金属物体,观察它们和磁铁之间的吸引力有何不同。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磁铁的吸引力对不同金属物体的表现是否一样。

实验题目3:观察水的蒸发实验材料:- 一个透明的玻璃杯- 水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装满水。

2. 标记水的初始水位。

3. 留意玻璃杯中的水会不会慢慢减少。

4. 观察一段时间后,检查水的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水的蒸发现象以及水的量是否会减少。

实验题目4:探究木块的浮沉实验材料:- 一个(盆子或大碗)- 水- 木块实验步骤:1. 将装满水。

2. 轻轻放入木块,观察它会不会浮起来。

3. 观察一段时间后,检查木块是否会浮上水面。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材料的木块是否会浮起来,并了解浮力的原理。

以上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实验题目集。

希望这些实验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本册教材共5个单元,典型的实验操作有26个,这26个实验均为学生的分组实验。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第2课火山)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注意事项:1、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2、加热时间需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心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第3课地震)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注意事项:使用的筷子韧劲不要太大,注意安全。

实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第4课做一块卵石)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一、种子发芽实验1. 实验目的- 想知道种子发芽需要啥条件呗。

是只要有水就行,还是得有阳光、空气啥的呢?2. 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这绿豆种子可便宜又好找,就像科学实验里的小明星)、透明塑料杯(方便观察种子的一举一动)、纸巾(给种子当小床)、水。

有的时候还会准备黑盒子(用来模拟没有阳光的环境)。

3. 实验步骤- 首先呢,在塑料杯里铺上纸巾,就像给种子铺好小褥子。

然后把绿豆种子放进去。

- 接着,分成不同的组。

一组是给充足的水,一组少给点水,还有一组不给水。

这就像给种子们不同的待遇,看它们谁能发芽。

- 如果要探究阳光的影响,就把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盒子里。

就像让种子们有的住“阳光房”,有的住“小黑屋”。

- 每天都去看看这些种子,就像去看望小宠物一样。

看看哪个杯子里的种子先发芽,哪个杯子里的种子一直没动静。

4. 实验结果- 结果发现啊,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水太多会把种子泡烂,水太少种子又干巴巴的发不了芽。

而且呢,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在黑暗里也能发芽,不过长了芽之后如果一直没阳光,豆芽就会长得又黄又弱,像病怏怏的小瘦子。

二、光的传播实验1. 实验目的- 想知道光到底是怎么走的呀,是直来直往,还是会拐弯呢?2. 实验材料- 手电筒(这就是我们的小光源,像个会发光的小魔法棒)、三张带孔的卡纸(孔要在一条直线上哦)、一块光屏(就像光的小舞台,用来接收光的)。

3. 实验步骤- 先把三张带孔的卡纸立起来,排成一条直线。

然后把手电筒打开,让光从第一张卡纸的孔射进去。

- 眼睛盯着光屏看,就像在等一个小惊喜。

如果孔在一条直线上,就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明亮的光斑。

- 然后呢,把中间那张卡纸稍微挪一挪,让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再看光屏,光斑就消失啦。

4. 实验结果-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就像火车在铁轨上跑,直直的,不会随便拐弯。

三、溶解实验1. 实验目的- 想知道哪些东西能在水里消失不见(溶解),哪些东西在水里还是原样(不溶解)。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知识点、日积月累(必背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知识点、日积月累(必背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知识点、日积月累(必背内容)一、实验部分1.1 物质的性质- 实验一:水的沸腾- 目的: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沸腾现象,理解沸腾的条件。

- 材料:烧杯、热水、温度计、计时器。

- 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热水。

2.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

3. 加热烧杯,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记录沸腾的时间。

- 注意事项:加热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 实验二:磁铁的性质- 目的: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探究磁铁的性质。

- 材料:磁铁、铁钉、铅笔、直尺。

- 步骤:1. 将磁铁的一端靠近铁钉,观察吸引现象。

2. 将磁铁的另一端靠近铁钉,观察排斥现象。

3. 用直尺测量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范围。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避免磁铁的磁性减弱或消失。

1.2 力的作用- 实验三:摩擦力的大小- 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压力之间的关系。

- 材料:木块、毛巾、斜面、弹簧测力计。

- 步骤:1. 将木块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推动木块所需的力。

2. 将木块放在毛巾上,重复上述实验。

3. 比较不同接触面积下摩擦力的大小。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保持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变。

- 实验四:重力的方向- 目的:验证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材料:气球、绳子、铅笔。

- 步骤:1. 将气球吊在绳子上,观察气球的下垂方向。

2. 改变气球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3. 记录实验结果,验证重力的方向。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避免气球受到外力干扰。

1.3 生物的特征- 实验五:植物的蒸腾作用- 目的: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了解其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影响。

- 材料:植物、透明塑料袋、标记笔。

- 步骤:1. 将植物放入透明塑料袋,并在塑料袋上标记时间。

2. 观察一段时间内植物的蒸腾现象,并记录。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保持植物的生长环境适宜。

二、知识点部分2.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溶解:溶解度、溶解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含答案)1. 实验一:水能输送物质实验目的探究水的运动对物质输送的影响。

实验材料- 透明的- 水- 不同颜色的小颗粒(如纸屑、砂粒等)实验步骤1. 将透明装满水。

2. 在水中加入一些不同颜色的小颗粒。

3. 观察小颗粒在水中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不同颜色的小颗粒会随着水的流动而移动,最终聚集在一起。

实验结论这说明水的运动可以带动物质的移动,使其聚集在一起。

2. 实验二: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材料- 热水- 冷水- 两个杯子- 两个温度计- 两块相同大小的冰块实验步骤1. 将热水倒入一个杯子,冷水倒入另一个杯子。

2. 在热水杯中放入一个温度计,在冷水杯中放入另一个温度计。

3. 将一个冰块放入热水杯,将另一个冰块放入冷水杯。

4. 同时观察两个温度计的指示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放在热水中的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升高,而放在冷水中的温度计指示的温度降低。

实验结论这说明温度对物体有影响,热水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而冷水可以使物体的温度降低。

3. 实验三:空气的压力实验目的探究空气的压力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材料- 气球- 气泵实验步骤1. 将气泵连接到气球上。

2. 通过挤压气泵的方式向气球中注入空气。

3. 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随着气泵向气球中注入空气,气球会逐渐充气膨胀。

实验结论这说明空气的压力可以使物体膨胀。

以上是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及其答案。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五年级上册实验

五年级上册实验

实验一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名称光的行进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实验器材手电筒、小孔板实验步骤1、将小孔板的孔排成一排,用手电筒对准小孔水平照射。

观察发生的现象从小孔对面可以看到手电筒射出来的光2、如果小孔没有排成一排,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发生的现象在对面就看不到手电筒射出来的光。

实验结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保持整洁实验二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名称凸透镜的作用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实验器材凸透镜、白纸,书页、蜡烛、纸屏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透过凸透镜看书页上的字,观察发生的现象可以看到字变大了。

2、让镜面与光线垂直,调节镜片与纸的距离,使光斑最小、最亮。

过一会儿,纸就会被燃烧起来。

3、把凸透镜对着蜡烛,调节凸透镜与白纸的距离,可以看到在纸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倒像。

1、凸透镜离书页要近一点2、实验前将纸涂黑一块,光斑要落在涂黑部分3、凸透镜、纸屏、蜡烛要放在同一高度上实验结论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使物体成像的作用。

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保持整洁实验三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名称七色光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实验器材涂有七种颜色的圆盘、长钉子、彩笔实验步骤在圆盘上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观察发生的现象发生的现象:可以看到圆盘呈一片灰白色实验结论白色的日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构成的。

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保持整洁实验四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名称电磁铁的性质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实验器材大铁钉、电池、回形针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

2、接通电流后,用铁钉去接近回形针,回形针被吸了起来。

3、切断电流后,回形针又掉了下来。

1、导线必须按照同一个方向缠绕2、铁钉必须用火烧过消磁实验结论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保持整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第2课火山)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注意事项:1、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2、加热时间需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心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第3课地震)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注意事项:使用的筷子韧劲不要太大,注意安全。

实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第4课做一块卵石)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注意事项:1、砖块尽量要小一些,棱角鲜明一点。

2、要用比较长的时间。

实验4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第4课做一块卵石)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实验步骤: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加热岩石后把它放入水中。

反复几次,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

实验结果: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注意事项:1、岩石最好选择易碎的页岩。

2、要用冷水做实验。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实验5 声音的产生实验(第7课声音的产生)实验要求: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

一般实验分三种物态。

固体: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到振动或立即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和波纹;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

气体:用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或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

液体: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实验步骤: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敲鼓,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3、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震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注意事项:敲音叉时手不能握住音叉。

实验6、声音的传播(第8课声音的传播)实验材料:闹钟、塑料袋、水槽、水、玻璃钟罩、抽气机实验步骤:1、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把闹钟放在真空的玻璃钟罩内是否能听到声音。

2、用手指轻轻挠桌面或桌腿,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这时听到声音吗?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在水槽中;将耳朵贴在水槽上,你能听到声音吗?实验现象:除了在真空玻璃钟罩内听不到声音外,其余都能听到声音。

实验结论: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注意事项:将耳朵贴在桌子上时,要堵住另一只耳朵,一定不能用力敲击桌子,以免损伤耳朵。

实验7 制作简易电话(第9课怎样听到声音)实验材料:棉线、火柴、纸杯实验步骤:1、在纸杯底上打一个小孔,将棉线由此小孔穿过,在杯内一端的棉线捆一根火柴棒。

2、棉线的另一端如上法穿过一个纸杯。

3、一个同学对着纸杯说话,另一个同学把另一个纸杯贴在耳朵上。

看能否听到声音。

实验现象: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

注意事项:活动时,将棉线拉紧。

实验8 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第9课怎样听到声音)实验材料:纸筒、橡皮膜、火柴、细线、小镜子实验步骤:1、纸筒去底当外耳道;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绷紧后固定,当做鼓膜;把火柴棒固定在橡皮膜中央。

对着镜子说话,观察火柴棒的变化。

2、将橡皮膜扎破,在对着镜子发出声音,观察火柴棒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1、声波通过纸筒传到橡皮膜上,引起振动,带动着火柴棍跳动起来。

2、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动,不能带着火柴棍跳动。

注意事项:橡皮膜一定要绷紧。

实验9 声音大小与什么有关(第10课各种各样的声音)实验材料:鼓、碎纸屑、木梳、硬纸片。

实验步骤:1、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

2、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仔细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1、响度越大,纸屑跳动越高,说明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2、卡片拨动细齿听到的声音比波动粗齿听到的声音高,说明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实验10 制作观星箱(第12课秋季星空)实验材料:较大的盒子、线、胶带实验步骤:1、将盒子去掉盖,用线编出大小一样的网格,用胶带固定。

2、在盒底挖一个小洞,作为观星孔。

注意事项:放在便于观察的位置,并固定。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实验11 研究木材特点的实验(第14课木材)实验材料: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电池、导线、小灯泡、水槽等。

实验步骤:1、用酒精灯烧木材,看哪种容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材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状和花纹的粗细。

3、用小刀刻木材,比较软硬。

4、将木材放在水中,看木材的浮沉现象。

5、把不同的木材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实验现象:1、木材易燃2、木材有花纹(年轮等)3、木材软硬程度不同。

4、木材有沉有浮。

5、干木材不导电,湿木材有较弱的导电能力。

注意事项:使用刀子和电时要注意安全。

实验12 研究纸的吸水性实验(第15课纸)实验材料:长宽厚相同的各种纸、胶水、尺子、水槽、水。

实验步骤:1、将各种纸条依次粘在尺子上。

2、把尺子水平放在水槽上方,使各种纸同时浸入水中。

观察哪种纸爬升的水渍高,哪种纸的吸水性好。

实验结论:不同纸的透光性、吸水性、坚硬程度、粗糙成都等有所不同。

注意事项:要通过对比实验来研究。

实验13 研究陶瓷特点的实验(第16课陶瓷)实验材料:各种陶瓷、锤子、小刀、酒精灯、镊子、白纸、放大镜、电池、导线、小电珠、火柴、水槽、木头、铁丝、铜丝、冷热水等实验步骤: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软硬。

3、放入水槽,看浮沉。

4、放入热水,看是否传热。

5、把陶瓷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从高处扔下,看是否易碎。

7、用陶瓷碎片切纸。

实验现象及结论:陶瓷不易燃,硬度较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容易导电,不容易传热,易碎,碎片很锋利。

注意事项:不要让碎片划破手。

实验14 研究金属的特点(第17课金属)实验材料: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小电珠、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等。

实验步骤: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软硬。

3、放入热水,看是否传热。

4、用砂纸打磨,看是否有光泽。

5、把金属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从高处扔下,看是否易碎等等。

实验结论:金属不易燃,硬度较大(有些金属较软),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不易碎等。

注意事项:小心用火。

实验15 研究玻璃与塑料的实验(第18课玻璃与塑料)实验材料: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酒精灯、镊子、天平。

实验步骤:1、用天平分别称量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

2、分别透过玻璃和塑料看书上的字。

3、让玻璃和塑料在同一高度落下。

4、用镊子夹着玻璃和塑料在火上烧实验现象:玻璃比塑料重、透明度好、易碎、不易燃烧。

注意事项:小心碎玻璃扎到手。

实验16 废旧材料制作工艺品(第19课材料的分类)实验材料:易拉罐、树根、铅笔花等任选一样。

实验步骤:制作美化生活的工艺品。

实验结论: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提高同学们对各种材料的认识能力。

第五单元水循环实验17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第20课蒸发)实验材料:温度计、支架、棉纱、表。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浸入水中,记录这时的温度。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注意事项:水温要接近室温,实验过程中不要用手接触温度计液泡。

实验18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第20课蒸发)实验材料:瓷盘、湿巾、支架、酒精灯、火柴、水。

实验步骤:1、两个同样的瓷盘,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一个放置在桌面上,一个放在火上加热。

观察哪个蒸发的快。

2、两块同样大的湿巾,一块展开,一块折叠两次,观察哪块蒸发的快。

3、两块同样大的湿巾,一块放在阴凉处,一块放在通风处,观察哪块蒸发的快。

实验结论:加热、增大蒸发面积、有风都可以加快蒸发。

注意事项:要通过对比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19给水加热水温的变化(第21课沸腾)实验材料:铁架台、圆底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彩笔、表实验步骤:1、在铁架台的铁圈上放一个盛水的烧瓶。

2、吊一个温度计,使液泡刚刚浸入水中。

3、用酒精灯加热,记录水温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水的温度在不断增高,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再升高。

随着给水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水里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会很快从水面冲出。

当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沸点)时,水不停翻滚,不断减少,水的温度不再上升。

注意事项:实验中,要注意温度计液泡不要触到烧杯壁和杯底,且要完全浸入水中。

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说明:在讲授这一课时,如果采用教材上的实验方法,即用酒精灯隔石棉网给烧杯里的水加热,往往会出现水温到达90度左右就不再升高,一节课下来,水都不会沸腾。

这是因为酒精灯的热量有限,当时气温较低,再者隔着石棉网给水加热,石棉网会吸收一部分热量,因此,建议老师们采用用酒精灯直接给圆底烧瓶加热。

实验20水蒸气凝结的条件(第22课凝结)实验材料:两个玻璃杯、两块玻璃片、酒精灯、铁夹、火柴、热水实验步骤:1、把两个玻璃杯装上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水。

2、将其中一块玻璃片用酒精灯均匀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